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联上下联

对联上下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联上下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联上下联

对联上下联范文第1篇

1、按音调平仄区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3、按事情大小区分。小在前,大在后。时间先后区分上联在前,下联在后。

(来源:文章屋网 )

对联上下联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供应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面向二十一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仅靠单打独斗已是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于是,供应链管理就成为企业决策者关注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模式。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产品,都有不同的竞争特性,如何根据竞争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特别是如何处理好供应链节点上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供应链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如订货合同、加工单、采购单等)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供给信息流,如提货单、入库单、完工报告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横向一体化”,即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于是就跟这些企业成了一种水平管理,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横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加强合作、加强对资源的协调运作和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撑,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最首要的目标是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即做到将正确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以准确的数量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在恰当的时间送到在指定地方的确定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主要在于:

(1)供应链管理能有效地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减少库存总量,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2) 供应链管理能优化链上成员组合,快速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3) 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

三、供应链下的供应商管理

1.供应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企业中,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可能有超过60%是来自外购的原料和组装件,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企业,对采购这个发生成本的最大领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必然会高度关注采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积极的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的要素是理解企业之间关联关系的真正内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企业和消费者。创造和管理企业合作关系将对企业竟争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与供应商的合作双赢伙伴关系。供应商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砝码。

2.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合作关系

由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可知,供应链的本质之一就是合作与分工。在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要实行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的精益求精的策略,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从敌对转为合作,提倡一种双赢机制。在这一情况下,供应商关系体现出与传统关系不同的特点:

(1) 以企业协作为基础,共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而长期的持续合作关系意味着供需双方共同的发展、互相的信任以及高度的可靠与忠诚。

(2) 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实现部分的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主动的去分享战略方面的信息,以便共同制定最佳的计划及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来满足需求。

(3) 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再只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从供应链总体成本出发,与供应商配合做出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的努力。

(4) 从自由竞争、招投标的方式逐渐转为将采购量集中于固定的少数几家战略性供应商,采购方主动要求并帮助供应商改善其企业生产状况。

(5) 企业与供应商实时互动,共同捕捉市场需求,并且进行敏捷的协同产品创新,从而获得扩大市场的机会以及获取高额利润。

3.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的类型与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实际运作中,要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而言,要求供应商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而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而言,只需选择普通供应商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对于中期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

各类供应商的描述特点如下:

(1)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对制造商来说通常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但其竞争性却较弱,其特点为或是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

(2)竞争性/技术型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采购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难以替代性,因此采购这些产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普通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不仅对制造商来说具有较低的增值率,并且供应商数量多,通常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采购方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

(4)战略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对采购方的产品和流程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方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4.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施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即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

(1) 技术层面

1降低成本。成本是企业“永远的痛”,据美国调查显示,在美国制造业中采购成本占到了产品单位成本的40%-60%左右,采购成本比例将随着核心能力的集中和业务外包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因而供应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Willis和Huston1990年的研究表明,30%的质量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良好的供应商管理能有效地改进产品质量。

3降低库存。减少库存压力使制造商将前端库存转嫁给供应商,这样不利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供应商管理可以进行协调库存管理。

4缩短交货期。80%的产品交货期是由供应商引起的,缩短产品交货期应从源头做起。

5集成制造资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制造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的实时传递与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2)战略层面

1集成供应链。供应链是由节点企业组成的,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职能分工和合作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

2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随着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及核心业务的开拓,从外部获取资源通过供应商参与的新产品开发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有助于新产品的开发。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新产品开发中来,有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

5.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策略

合作双赢关系已经成为供应链企业之间运作的典范。因此,要在采购管理中体现供应链的思想,对供应商的管理就应集中在如何和供应商建立双赢合作关系以及维护和保持双赢关系上。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重要生产信息的自由流动。为加强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计划、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实施并行工程。制造商在产品设计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上提供有关信息,为实施QGD(质量功能配置)的产品开发方法创造条件,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地转化为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要求。

3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由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解决供应过程以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供应商和制造商工厂互访。供应商与制造商采购部门应经常性地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便于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

5使用电子数据(EDI)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

(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要进行供应商的激励,就必须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通过评价,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和供应商一起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四、结束语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供应商管理,其目的在于降低原材料及成品库存、提高对市场的应变速度、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实现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一种双赢,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对联上下联范文第3篇

(公安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小微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13-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自从互联网诞生起,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就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更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上综合商城,这一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么,究竟怎么定义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通过借助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各种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的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来运作金融业务。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它具备成本低廉、信息透明、交易更直接更便捷、资源配置效率高、覆盖面广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具有监管薄弱、风险大的劣势。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四类业务。

(一)网络支付

网络支付包括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平台支付。网上银行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近几年其服务方式和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品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等小额支付结算领域的主要渠道。例如网购爱好者们热衷的双十一,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2011年跃升为33.6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双十一交易额居然达到了350.19亿元,这些交易就是通过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的。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就是资金的借入者和借出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金的融通。网络借贷包括以人人贷为代表的个人对个人的P2P借贷模式、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网络小贷模式、以交博汇为代表的银行推出的网络信贷模式等。这些网络借贷模式成本低、效率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冲击比较大。

(三)网络理财

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单位在网上开展了理财服务,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债券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此外,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余额宝、零钱宝、活期宝等“宝宝类”产品,曾经收益率最高的时候高达7%,虽然收益率逐步下降,但仍接近5%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对银行的存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2年为1631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估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支付宝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随着熟悉和习惯使用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要力量,移动金融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2014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金融:通往理性繁荣”分论坛上的一份报告《互联网金融2014》指出,以P2P网络贷款、众筹模式为代表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被蚕食

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除了高资本、高技术支持的业务和法定执业资质限制的业务外,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抢占。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在银行所有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以支付业务发端的,2012年,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17.9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直接威胁到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被挤压

基金托管、性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项目,保险、证券这些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基金托管业务。2013年,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由于余额宝门槛低、收益高、风险小,又可以用于转账支付、网上购物等诸多功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天弘基金也靠此一举称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展了充话费、代缴水电费等中间业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进一步挤压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三)小微信贷业务被抢占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支持,而商业银行基本放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我国仅有不到20%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面对这种状况,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趁虚而入,仅2013年一季度,阿里小贷就发放了120亿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六之间,利润十分可观。随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将来也要发展小微信贷业务,但是这一领域已经被互联网金融率先抢占。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短期看,互联网金融仍无法撼动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做出调整,化被动为主动。

(一)转变思想,走合作共赢之路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既是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面对金融市场这一大蛋糕,双方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目前,国有四大银行已与支付宝合作,其他银行也纷纷“触网”,与互联网金融亲密接触。在今后的发展中,合作将继续并进一步深入。首先,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掌握着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物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客户资源,而互联网企业从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手段切入,掌握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双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小微信贷业务。与大企业信贷相比,小微企业信贷可以带来更加丰厚的利差收益,双方可以共同打造在线融资平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培养和储备一些既精通金融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可以对复合型人才有所偏重;其次,在已有员工中开展一些有侧重点的培训,对金融专业人才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培训,而对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则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最后,对复合型人才制定更有力的激励机制,通过一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来留住人才。

(三)积极创新业务,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户认可度高,其开放式的金融平台、交互式的营销手段、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全天候的服务时间以及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应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创新现有的业务,通过多年来积攒的数据整合来分析客户的偏好,利用现有的手段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为客户量身定做心仪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简化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监管力度,降低业务风险

首先,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应通过立法来肯定其合法地位,并保护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次,当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程度越来越高时,对于银行业要推出的新型业务要有充分的论证,并加强监管,降低银行的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商业银行,2013.10..

[2] 新浪科技,互联网金融会否成为下一个蓝海,tech.sina.com.cn,2013.08.06

对联上下联范文第4篇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和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运用到传统金融业务中。通过运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各种辅助工具,在存款、信贷、结算这三项业务上可以基本取代银行的中介地位,使资金供求双方能够自行完成交易,更加省时省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金融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随着互联网支付占比的不断提高,银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同时,提供支付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还能够深度接触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庞大的客户群,并构筑了大数据的数据积累基础,为大数据技术在其他分析方面的应用做下铺垫。因此,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当前经营模式威胁最大的领域之一。近年,我国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逐步提升,2013年,全国电子支付业务258亿笔,金额10750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7.4%和29.5%。

(二)P2P网贷

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给予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有意愿发放贷款的人群可以通过该平台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经过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网络信贷以电商平台的商户数据作为贷款依据,和商业银行贷款相比,主要优势表现在成本费用较低。目前典型的纯线上模式的P2P网贷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等, 其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程账单、身份认证等)。个别P2P网贷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如翼龙贷,借款人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P2P网贷本质上还是民间的借贷行为,其规模对银行还构不成威胁,但这种金融脱媒的趋势需要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关注。2013年6月,我国P2P网贷平台超过500余家,贷款余额700亿元。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

目前大数据金融的典型应用就是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以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商户数据为基础,基于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而形成的融资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微型贷款运行成本的极大降低,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产生了长远影响。因此,工、农、中、建、交、招等10家银行纷纷试水电商平台,较成熟的业务模式有积分兑换平台和商品销售平台,其目的也是为了直接获取来自客户的大数据,避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息阻断。但是,现有银行主导的电商平台商品种类少、商户少、客户少、交易量小,这些特点使银行电商平台实际承担“大数据”积累的重任变得非常困难。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成功改变人们生活和传统行业商业模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所决定的:

(一)极低的边际成本

以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为例,其电商平台的建设成本已经逐步转化为业务和收入,例如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打造的“余额宝”业务,本质就是一款全新的互联网基金业务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是将客户支付宝的余额资金自动购买货币基金,客户在随时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消费支持或转账的同时获取货币基金的收益。货币基金不是新鲜事物,但与支付宝“联姻”后,再通过“万能的淘宝”进行推广,眨眼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型理财产品,一度造成银行存款的大搬家。以“余额宝”为例,依托互联网企业现有平台的直销渠道节省了银行的销售费用,打造新的金融产品边际成本较低,而对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企业,新建设一套互联网营销体系投入的成本会非常之高。

(二)服务小微客户

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面对的是年轻化、接受能力强的小微用户,一个良好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快速地在互联网中传播,及时抵达潜在客户。同时,由于服务小微客户意味着高投入成本和较低的投入产出比,传统商业银行并未将小微客户看作主题客户群,互联网企业则抓住该机会将其业务成功渗透到人数众多、金额较小但总量可观的小微群体中,抢占了这部分市场,满足了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

(三)技术更新速度快

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对数据高效的收集和分析,互联网技术基本上不存在技术壁垒,为保持竞争优势,互联网企业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互联网企业通过对IT系统、业务产品持续地、快速地优化,逐步牢固树立了市场地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强势来袭的互联网金融浪潮已经深入商业银行存款、信贷和支付结算这三项核心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依靠对公业务和存贷款利率差生存的业务模式难以持续。而对商业银行而言,应对措施不仅是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或者推出电商平台,更重要的是转变思维模式,要在对互联网精神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多样化客户群体提供更加差异化、个性化、综合化的产品和服务。

(一)建设和互联网时代配套的IT架构

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带来的金融业务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变革,商业银行对IT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商业银行IT架构应适应银行产品快速、灵活的创新要求,利用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贴身金融服务;此外,要求IT架构具备海量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挖掘能力,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各类数据加以利用和创造价值支持商业银行在客户营销、服务、经营管理及风险管控模式方面的转型;此外,为满足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连续性和处理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外部监管要求和舆论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等趋势,需要银行IT架构持续增强业务安全稳定运行、支持业务处理能力灵活扩展的能力。

对联上下联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上书店;发展;数字化出版;产业链;重定位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01003

作者简介:陈诚(1988-),男,四川内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程蕾(1965-),女,湖北黄石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网络出版与发行。

0引言

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网上书店消费者的需求日渐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者不再是简简单单地浏览、筛选、购买图书,而是对图书的书目信息、网上书店服务甚至非图书的商品和服务等提出了需求。相对于用户需求,网上书店可供书目品种少、信息量小、服务不完善等缺陷日益显现,其提供的内容范围和服务种类急需拓宽和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内容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网络服务和技术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单打独斗,各守一方的局面导致非错位竞争、重复建设以及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网上书店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平台运营商或渠道商的定位已经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加强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重新定位自身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1网上书店的发展困境

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浪潮中,数字出版产业无疑成了改革的焦点,而网上书店作为产业链中渠道商、平台运营商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首先,网上书店面对内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现存的信息远远不够。对数字化内容的新需求急需网上书店扩大内容采集面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其次,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因为网上书店经营范围比较狭窄,其用户流失率较高(“卓越网”的流失率是20%,“当当网”是14%),不仅如此,单纯的网上销售盈利模式也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最后,在“内容为王,技术至上”的产业链文化下,内容资源行业、技术服务行业将业务不断伸向运营平台,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归结起来,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遇到了如下困境:第一,数字出版产业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第二,上游内容行业,如图书馆、出版商等,发展标准不统一,行业内和行业间利益分配制度不成熟,导致网上书店交易成本上升;第三,网上书店现存的赢利点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亟需设计新的创新服务和知识服务以发掘新的盈利点;第四,网上书店个性化服务打造能力略显单薄,迫切需要与产业链其他各方通力合作。

2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

面对以上困境,网上书店要“突围”发展,必须寻求合作互利的发展路径。产业链重定位,成了网上书店发展的有效方式:整合上游内容机构资源,扩大网上书店书目内容的量和内容范围;加强自身个性化服务打造,加大宣传力度,发掘新的盈利点;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开辟个性化服务推送业务,拓宽盈利渠道,这里称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为“下游”,是因为网上书店可以通过其延伸和扩展自己的服务面,因此称其为下游。网上书店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一个书目、数字内容甚至小百货信息服务、网购平台,而是通过利用网上书店已有的客户群体和网络平台、渠道,借助用户群体特殊性质,运用多元化盈利分成模式,联合产业链上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2.1整合上游内容提供方

数字出版产业,内容资源是产业链发展的基础,因而把握好内容资源是网上书店发展的王道。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搜索技术的广泛应用,网上书店现有的内容资源和内容服务功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和分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产业链上内容提供方的主体,出版社和图书馆自身积极寻找着自己发展的出路,但从资金、技术方面,发展标准的建设方面以及规模化信息处理方面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势,相对而言,网上书店具备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网上书店和内容行业的这些现状,网上书店可以积极同内容提供商协商,参与到上游业务活动中,在整合内容提供方的基础上,增加内容资源数量,提高内容资源质量,丰富个性化服务内容。

2.1.1主动提供第三方服务

总体来说,我国数字化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平台,尤其是上游企业自身发展时,往往因为信息共享效果欠佳、发展标准不统一等因素,致使内容产业发展始终步履蹒跚。基于此,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同众多数字内容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联合有关主体合作,构建第三方服务平台。同内容提供商磋商,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进而拓展到建立“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积极提供在线数字内容版权认证服务。

首先,积极推动合作平台的建设。以图书馆联盟为例。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图书馆的联盟却因为图书馆之间规模大小各异,资金充裕度不同,技术能力差距,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无法很好地进行合作,导致联盟建设中标准不统一,利益分配机制混乱,重复建设和双重加价现象严重,联盟合作受阻。网上图书馆,借助处在信息优势的特殊地位,积极参与到联盟建设中。作为第三方,在分析联盟参与各方实际情况下,兼顾各方利益,协助联盟相关部门建设统一标准,推动联盟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缓和利益分配冲突。

其次,适当介入上游企业数字化活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人力、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而传统图书馆数字化能力和资金有限。网上书店可以同图书馆协商,以第三方形式参与到图书资源数字化活动中,为其提供人力、技术和资金。与此同时,网上书店在平台上提供这部分数字化内容,并在用户为使用相应资源付费后,按照约定比例支付给图书馆。更进一步,网上书店在取得相应参与主体同意的情况下,以投资或是帮助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为方式,分担成本,并共享一定的文献资源。

最后,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数字产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版权的规模化管理,即怎样在海量业务中处理版权问题。网上书店作为具备先入优势的平台运营商,应该在同上游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内容提供商的版权授权,作为第三方,通力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

2.1.2积极进行数据分析

大规模使用商务智能,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趋势,数字出版业也不例外。作为平台的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渠道和数据库对网上用户信息处理的规模效应,引入商务智能分析系统,将海量的用户点击流量数据、需求信息等及时建立起数据仓库,运用合适地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有效的市场信息,为上游企业提供知识服务,开拓新的盈利点。

具体说来,网上书店通过平台直接反馈消费者的意愿,使数字产品从内容创作之初就考虑选择不同的数字形态,如何投放适宜的销售渠道等,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成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同上游的合作出版社共享,使之能够及时处理信息,做好印刷生产计划、库存容量控制计划、消费区位重点调整计划等规划。基于此,网上书店应要求出版商按约定好的互惠合作条件提供更为广泛的内容资源支持。

2.2开拓自身盈利空间

面对多元化、个性化和分散化的需求,网上书店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服务功能的建设,不断整合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平台服务,借助网上书店这一现有平台,在鼓励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模块建设的基础上,分析网站与用户的交互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的用户模块,发掘盈利空间。

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0年12月,在我国4.57亿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但是因为物流难以充分覆盖居住更为分散化的农村,农村上网硬件相对欠缺以及网上书店针对农村功能的设置不全等因素,导致网上书店短期内无法在农村创造出明显的利益。但是网上书店必须看到农村网民用户基数大,大众媒体覆盖面广,政策鼓励农村网络书店、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的普及等特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网上书店可利用Web2.0“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特性,配合通过平台收集得来的信息,了解需求,开辟“三农服务”专版图书和信息模块。例如,结合我国有66%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是读书节的情况,积极主动地同相关部门联系,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农村举行读书节或是宣讲会活动。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收集对网上书店自身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信息,并且利用举行读书节等活动的机会完善“三农服务”模块,推广有关“三农”问题的个性化服务,吸引读者,扩大网站流量。同时,根据农村消费群体消费示范带动性明显的特点,从点到面进行宣传推广,逐步打开在农村盈利的大门,为进一步扩大网上书店的利润空间做好准备。

2.3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

伴随着泛在阅读现象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终端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现存的我国网上书店个性化打造难以满足用户需要,联合移动终端打造个性化服务的策略应该及早谋划。

2.3.1建立同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机制

在手机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服务个性化的趋势下,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手机阅读市场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争夺的主要阵地之一。网上书店当然不能放弃这块“蛋糕”。但网上书店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因为产业链内的重复建设,如数字内容建设,网络渠道建设,渠道宣传推广等等,所带来的成本以及因为重复建设所带来的商品服务时延,不是每一个运营商都乐于也能够接受的。网上书店在进军移动阅读领域应该先充分和正确地定位:在选择好恰当的移动业务运营商的基础上,定位于移动阅读内容提供商和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桥梁,并运用已有的消费群体,宣传渠道,商品规模化销售所产生的集成化管理等优势大力推广联合移动阅读业务。另一方面,网上书店要积极推动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在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但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已有的特定客户群体资源为条件,以自身已有平台和渠道为优势,积极同运营商谈判,适当让利,促成合作的建立,抢占市场先机,建立起行业先入优势。

2.3.2打造网上书店手机社区

网络快速的发展已经使得“虚拟社区”的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移动网络(尤其是手机网络)服务从起步到日臻成熟已开始向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网上书店可利用手机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积极将自身网上的业务经过二次开发延伸到移动网络,中并大力开发新型的个性化业务进行全方位商品信息和服务推送。

具体说来,网上书店利用已有的客户群体以及网站对客户群体建立的分类,设计不同社区,并将用户资料反馈给移动网络运营商,利用运营商平台和技术支持,建立起手机社区。在手机社区中,网上书店和移动运营商要做好

图1网上书店发展思路

以下几点:首先,健全用户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其次,做好社区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报告工作,做到发掘市场信息,形成有效用的市场分析报告;最后,不断开发新型社区功能服务,提高用户使用黏性。

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数字化出版业飞速的发展以及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的不断推进,都促使着网上书店不断完善已有业务,积极打造创新服务,主动发掘新兴盈利空间。面对着数字化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博弈,网上书店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的定位,并利用自身优势,联合产业链利益攸关的各方,重新定位市场,定位服务,定位业务,以此不断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唐黎丽.中外网上书店比较研究――以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书店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黄立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0.

[3]刘寒娥.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发展策略探析[J].编辑之友,2010(4).

[4]高翔.出版社如何利用网上书店[J].科技与出版,2010(9).

[5]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6]张馨.试论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基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09(19).

[7]朱李莉,卢冰原,彭扬. 网络出版的电子商务智能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5(7).

[8]刘成勇.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J].现代出版,2010(6).

[9]白冰,林玉蝶.论网上书店在农村的发展[J].中国出版,2010(7).

[10]吴娜.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看国人阅读有何新变化[EB/OL].省略/qmyd_pd/hddt/201104/t20110422_156267.shtml.201152.

Conside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nline Bookst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Orientation on the Industry Chain

相关期刊更多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对联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养生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