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面向工程,适应创新教育新发展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以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和手段创新为切入点,将融入工程实景的先进教学理念贯穿实验实践教学全过程,真实场景、真实问题、网络平台、模拟实验,面向未来岗位工作,架构层次合理、实践能力突出、训练过程创新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平台体系。
1.2科学规划,构建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工程实践的综合性要求,以培养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实践目标,构建专业基础实验、开放综合实验、创新科研实验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面向真实工程把各专业实验实践课内容密切联系的一体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把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有机形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问题导向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协同创新能力。
1.3全面开放,架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工程管理专业坚持实验实践教学要紧扣专业特点,兼顾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的多重目的,努力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与科研研究、专业实践、工程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平台。工程管理专业拟构建远程网络平台,使专业网络软件校内共享,学生除专门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教学外,可以参与专业社团的实验实践训练,也可以在宿舍自行训练,还可以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更能够在平台上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
2基于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新的教育改革的理念,构建一个有效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工程性人才的培养方案。
2.1实践内容和形式的组织天津城建大学经管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目前主要的专业课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在实验内容和形式的组织上采用阶段式、层次式结构,即将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进行[2]。(1)第一层次———专业基础型实验,是专业基础入门阶段,结合课程当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理论基础,增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专业软件,按照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完成相关课程设计与训练和模拟。如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会计学课程设计等。(2)第二层次———开放型综合实验,是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面向工程实际,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软件集成系统,按照独立课程设计要求,分组合作,完成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报告。例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验等。(3)第三层次———创新科研型实验,是综合应用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以教师科研项目为平台,以学生科研立项为基础,以专业社团活动为形式,以各类专业竞赛为切入点,广泛参与和竞争选拔相结合,在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实验实践的基础性,创新探索出成果,获奖出效展风采。如学生可以参加挑战杯大赛、广联达算量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清华斯维尔BIM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房地产策划大赛以及学术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层次关系、实验实践形式与要求、实验实践独立设课内容、相关课程联系、实验实践功能、一体化联系基础等,如图1所示。
2.2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每个课程设计(或实验实践项目)各自独立,每位任课教师针对每个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提供不同工程背景资料和工程图纸,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体”的认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现行课程设计体系中每门课程均强调自身设计的完整性、综合性,不仅占用了学生较多的业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学生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课程设计效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优化。“一体化实践教学”是指在紧密围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中心,确立每门实践教学课程应实现的目标,据此确定相应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按照前面课程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将部分实践环节串联为一个整体,将前面课程设计的成果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依据,通过课程学习和一体化实践活动,使学生最终具备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从一开始,面对工程实景提供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实施、竣工全过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清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基于资源的高效使用,强化实验教学全过程对工程管理人才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反复训练,以推动新形势下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3]。
3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
从专业内部来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其合理性最终取决于是否满足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刘强等,2009)。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学生对目前课程的评价与需求,本文选择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学生个人能力、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的20个问题。问卷调查于2014年5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管专业的11级2个班中展开,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30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达到100%。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从学习成绩的判定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是中等偏上的,其中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多,占50%,这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对农林经管专业的了解程度,70%的学生反映出一般的特点。对于大三的农林经管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竟然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反映出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对该专业表现出喜欢态度的学生仅仅占16.7%,而较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学生占73.4%。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来看,6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用功程度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说明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爱好是至关重要的。
2.课程设置方面。从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清晰度来看,仅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清楚课程目标,而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一般(53.3%)。这反映出作为公共管理学的目标设置不够清晰。从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判断上来看,认为公共管理学是核心课程的占16.7%,是重要课程的占36.7%,是比较重要课程的占26.7%。这说明,学生对公共管理学这门课比较看重,并视为重要课程来学习。从开课的学期安排来说,46.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33.3%的学生认为有些偏晚。同时,关于学时长度,50%的学生认为较合适,23.3%的学生认为较短。目前,公共管理学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课,部分同学面临考验复习和找工作的问题。
3.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从选用教材的实用性来看,70%的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是较新颖的,这反映出学生对教材的认同感。从教材结构的安排来看,认为教学内容合理与较合理的分别占6.7%和23.3%,而认为一般的占53.3%。这说明很多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是非常满意,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改进。
4.教学方法方面。理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郑丽凤等,2011)。因为调查问卷采用喜好程度排序的方式,为了全面捕捉学生对教学方式不同的偏好程度,第一位次的选项计6分,第二位次的选项计5分,依次类推,最后一位次的选项计1分。最后,计算每个选项的总得分并排序。计算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偏好排序依次是:实践实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理论授课,课后习题。这种结果说明,学生对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是最喜欢的,因此其预期的效果应该最好。而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则不是最佳的授课方式。
5.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公共管理学的期末考核分为期末试卷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一般来说分别占比70%和30%。表示赞同该比例的学生占70%,剩下的30%的学生表示不赞同该比重。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中,10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考核环节,还有2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三、结论与建议
1.1来源复杂,个体差异大
(1)基础参差不齐,个体的差异大。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入学时的基础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些学生中有些是高考落榜的学生,有些学生是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还有的是为了能够多掌握一项职业技能的大专学生,同时这些学生在年龄阶层的跨度也非常大,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在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年纪比较大的学生在学习的自信息和耐力上都要差一些。
(2)学习需求多样化,社交需求不容忽视。一些国外的著名学者指出,在成人的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所学的知识必须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得以应用的,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其需求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些人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是为了找工作,有的是为了交朋友,这些需求当中,交友的需求呈现出非常强烈的上升趋势。
1.2文化基础不同,功利化明显
(1)文化基础不同。远程教育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其学习的能力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其中,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会养成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能在课下认真复习上课所学的知识,这样学习效果也更好,而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需要在教学管理者的督促之下被动的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也会使得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2)学习目的功利化。对于一些在职人员而言他们要展开学习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更高的学历证书,从而也为自己在职业选择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满足学习者功利化的要求也成为了当今很多人学习的主要目的,这种学习动机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来,学习时的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差,这也使得学习失去了其本来应该有的功能。
2远程教育学生管理的现状
2.1师生关系紧张,母校意识淡薄
在远程教育当中教师通过行为和言语上给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少的,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少的,因此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当前社会中的一些商业化的模式也影响到了远程教育,而学生交纳学费,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这种方式当成是一种商业交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非常强的母校意识,甚至还会和教师产生激烈的矛盾和争吵,这也使得师生关系日益紧张起来。
2.2对学生的支持和服务不到位
通常我们所说的获得支持的远程学习就是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中都能够得到其需要的服务,同时该服务也应该是教师应该主动向学生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在服务和教学等方面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予以提升,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远程教育学生所得到的服务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否则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3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3.1制度保障
将“以学生满意为目标”作为学校的首要目标,提出“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专门成立学生工作处,每年召开学生工作会议并表彰先进,并制定一系列制度,确保了“思政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1)经费保障制度。为配合“思政导师制”,学校除了每月给思政导师发放导师津贴外,还专门划拨学费收入的2%作为活动经费,鼓励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从经费上保障了思政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政导师工作职责。思政导师的工作职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学生实现人生愿望;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增进相互了解;研究探讨远程开放教育思政工作的方法。(3)思政导师考核制度。思政导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娴熟、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高、对学生热情、有爱心和责任心。学校制定思政导师考核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落实,每年进行考核、评优。
3.2增强服务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降低辍学率
(1)招生服务。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预期,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做好规划。同时,让学习者体会到远程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充分认识作为成人学习者更应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白顺利通过学业同样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及时调整好工作、学习和家庭三者的关系。
(2)导学服务。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的现状,学校非常重视学习方法及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通过网络优势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分层次教学,将面授与网上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利用课程讨论区答疑解惑,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各种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确保学生平安稳定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及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强基础、育特色、创品牌”为主线,全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大工作体系”和推进“四大工作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整合力量,全力以赴,努力做到开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系统推进“大学工队伍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数量够、质量优的大学工队伍体系,培育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第一,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全日制研究生为重点、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转岗教师为补充选拔引进一批专职辅导员,增加专职辅导员队伍数量。二是通过培训、考核、奖惩、建立退出机制等手段,优化专职辅导员结构,提高专职辅导员素质。第二,要设立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具有自律意识较差、进取精神不强的特点。为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校决定采用班主任制。学校将按照“校级层面统一解决经费、二级学院选拔出合适的人选并且控制总量”的思路,设立一支管用的班主任队伍,承担对重点班级的管理任务。第三,要加强思想导师队伍建设。一段时期以来,“思想导师制”是我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新的条件下,学校将围绕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和更好的转化后进学生的目的,进一步加强思想导师工作,出台新形势下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方案,优化思想导师工作待遇、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而切实发挥思想导师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要以推进省校两级“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学工线人员科研水平与工作能力。第五要以筹备召开第三次“团代会”为契机,把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能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以推进“535德育模式”实施为重点,深化“学生日常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第一,加强“班级主题班会”建设,进一步在把握规律性、加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学生日常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二,出实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例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宣传、加强检查、严格考核”等措施,重点加强学生“升旗仪式”时纪律教育。通过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彰显新生军训工作的教育功能。第三,按照“五早”要求,以确保学生不出现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为目标,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例如,建立学期制的班级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机制。推动二级学院组织好每学期本学院的开学典礼。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一,以抓好关键时段的卫生保洁工作为重点,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工作,提高师生的劳动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第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一是5月底6月初,再次对学生住宿进行调整,以杜绝新生开学时与老生混住的情况。二是加强宿管老师与学生会宿管干部培训,提高他们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宿管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第三,以抓好学生控烟工作、集会纪律工作等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把握严肃和规范两个原则,切实做好学生违纪处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严重违纪的预防教育工作。第四,以校级勤工俭学制度出台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奖、助、贷、减、免、补、勤”等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第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保力量,严查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校园。
五、推进“学生活动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艺术、体育、审美、组织、表达等综合素质
但由于受时间、经费以及外部资源条件的限制,导致毕业论文(实习)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文献检索上,而通过社会调查、政府咨询、企业走访等实习手段所形成的对课题认识远未达到论文开题应具备的成熟度,甚至出现论文写作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环节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工程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多学科知识,要求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论文完成期间所要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关联性的掌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实习能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学生通过做毕业论文(实习)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实习专题、实习对象、实习方式、实习程序安排等等一系列实习策划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通过实习,学生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论文课题的认识就逐步清晰、明朗,并通过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及时调整实习方案,使实习更加深入和具针对性。
对实习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对比、归纳、总结,并对其关联性、因果关系等内在联系加以分析,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对实习资料的加工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谈话技巧等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锻炼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学生从不同层面,多角度、系统性地考虑问题,从而能够锻炼学生对问题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选题会审制度,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目前高校教材通常落后于工程实践,加之受环境限制,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对工程了解较少的情况,教师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空中楼阁,从纯理论角度出发,选题方向对解决实际问题无任何指导意义;
二是选题陈旧,对于实践中己基本解决的问题仍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三是脱离背景,选题多为国际方向,缺乏实践支撑,实习难以开展。
以上问题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陈旧、空洞、教条,论文的深度和创新性上都达不到要求,对实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不大。
(二)缺乏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实习与论文之间存在脱节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组织多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场所。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场所的紧缺问题,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与多元化的选题方向不符,毕业实习内容与论文选题联系不紧密,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前期实习内容与选题方向的脱节,使得后期论文写作主要通过期刊、文献检索来获得对课题的认识,容易形成论文开题与正文写作被己有的文献观点牵着走的被动局面。
(三)缺乏对指导教师严格的考核评价,过程管理不到位
多数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效果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手册、论文工作手册、开题报告、论文正文、毕业答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指导质量的评价弹性较大,缺乏科学、客观的指标。另外,对教师指导过程进行经常性、随机性监督管理不到位,学生论文写作或教师论文指导存在前(期)松后(期)紧的情况。在学生论文写作后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若要求学生开展二次实习(检索或对论出结构性调整,却因时间仓促而使其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吸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松后紧的不均衡指导方式可能会对学生己形成的写作思路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互相配合,严格按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时间要求及时提交、及时指导,过程控制对论文质量起决定作用。
三、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实习)环节教学改革思路与建议
(一)调整毕业论文(实习)教学计划,提高组织效果
通常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实习)安排在本科四年级进行,时间大约2~4周。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与学生毕业就业应聘时间、用人单位见习时间、考研复试时间冲突,矛盾难以调和;二是学生毕业在即,有的学生要重修补考,有的学生要补修学分,有的学生要过英语四六级,因此学生普遍心情浮躁,实习态度不够端正。
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效果,可考虑以下建议:
一是毕业论文(实习)计划可穿插安排在各学期。具体做法是:提前两学期或三学期公布毕业论文(实习)选题计划,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自主安排毕业论文(实习)计划,可充分利用较宽松学期的课余时间开展小组实习,相关课题教师加以引导;学院也可在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手册中加入毕业论文(实习)内容并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实习前后提交详细实习计划与实习报告并由实习单位盖章。这样通过较长时间分层次、多专题、多轮的实习,学生视野开阔,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写作思路,为后期的毕业论文开题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毕业实习合作关系。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大致选题方向,学校牵头搭建实习定点合作单位,例如: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开发公司、建筑业企业、银行、金融保险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平台。学校还可邀请相关部门专家、领导给予专题指导或讲座,或组织对论文选题申报进行评审或组织联合命题。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会审制度,加强命题筛选工作
建立严格的毕业论文选题会审制度,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可适当邀请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避免论文选题脱离实际。并可根据政府、企事业单位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对选题进行补充、优化,还可开展与校外单位的联合命题、实行真题真做等。最后,评审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筛选。
为保证毕业论文(实习)质量,应适当提高毕业论文指导师生比,综合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近三年毕业论文(设计)的师生比情况,比例控制在1:3~1:5为宜。一(学)生一(选)题,不得重复,选题范围也不宜过于分散。另外,为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也可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就业方向自主选题申报。
(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监管,提高论文质量
根据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弹性较大的特点,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过程监管:
一是细化教师对论文的指导深度要求及指导责任,明确规定指导范围、指导项目或要点;
二是采取随机抽查教师、学生阶段资料(必要时抽取学生面谈或答辩)
三是落实指导教室,根据教师上报的指导计划采取随机听课方式,旁听评价;
四是根据所指导学生论文答辩环节优良率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应占较大权重(需合理设计答辩范围)
五是増加学生论文的校内外预审环节(论文答辩前10~15天为宜)从第三方出发对论文质量进一步把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