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生对音乐内涵理解不足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老师是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不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就会很难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就不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对音乐的学习能力。

(二)音乐教学课时较少,重视形式

很多初中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这门学科,但并没将它作为重点学科,对音乐课程开设的课时比较少,大多都是一周一节,并且授课的时间还比较短。但音乐的作用是在长期积累下才能发挥出来,较少的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笔者经过调查得知,很多学校在初三的时候就会将音乐课撤销,然后老师用这门课程的时间教授其它的学科,导致音乐课程成为一种形式,渐渐的就会被学生们淡忘,这不利于音乐作用的发挥。(三)音乐教学的内容少由于学校音乐课程安排的少,老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从而就会导致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此外,外界流传着不同的音乐种类,会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产生误差,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很大程度降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资源较少,内容不广泛,学生得不到较为全面的了解音乐。

(四)音乐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都是遵照讲解、提问、回答这一流程,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讲台上尽情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长期下来会使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受挫,甚至会对音乐产生厌烦,会认为音乐是无关紧要的学科,从而不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

(五)音乐教学设备欠缺

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程不重视,所以对音乐设备,如:钢琴、音乐实验室等置办不足,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有很多学校置办了相应的设备,但使用设备教学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杜绝音乐无用论思想的产生,这就需要学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每周都要开设相应的音乐课程,适当的购买相应的音乐器材,满足学生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真实的进行音乐的教学,而不是流于于形式。此外,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让学生们更好的领悟到音乐的真正涵义。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愉悦学生的身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相应的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大自然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自然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美,然后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用心的演唱,体会音乐的美妙。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更加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情感。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每种歌曲所蕴含的含义。例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做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画、视频音乐的展示,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

(四)丰富教学内容

老师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这样会导致音乐知识太过于书面化,音乐教学就不灵活、不宽泛,涉及面不广、教授内容不深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音乐这门学科很无聊,甚至产生厌烦的心里,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掌握不同形式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结语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三新”中的第二新,是教育内容的创新。这是一个“硬实力”,也是一个实体系统与载体系统。教育内容是教育内部诸要素的总和,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依托和凭借。因此,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与教育内容的创新相匹配,并依赖教育内容的创新得以具体实现。具体而言,高校音乐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硬性内容的换血。所谓“硬性内容”,指的是音乐教育中的教材与教学曲目,要进行重新编写、重新选择。要以培养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为目的。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值得特别关注。例如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吕利先生著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教学新论》中,就融入了许多新的教育内容。

其二是软性内容的引入。所谓“软件内容”,指的是音乐教育中以往被忽视甚至缺失的内容,特别是音乐心理学的内容,是学生的“软素质”培养,必须及时引入。在这方面,吕利先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教学新论》同样做出了榜样;该书中专辟一章——第三章心理素质,又分为心理素质分析、心理素质训练、不良心理状态的纠正三节。这是因为:“据未来学预测,心理学将大有可为和大有发展,很可能成为未来前沿学科之一。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而以往的音乐教学,对此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音乐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有音乐感知力、音乐理解力、音乐想像力、音乐情感力等。其中重中之重是音乐情感力。因为音乐是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与灵魂。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李斯特也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最为重要的,不是表演(演唱、演奏)技艺的展示,而是通过表演(演唱、演奏)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即表演者(演员、演奏员)通过真切深刻、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词曲作者表现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表演,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观众、听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所以说,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情感教育。

二、教育形式的翻新

“三新”中的第三新,是教育形式的翻新。这是一个保证系统,也是一项“配套工程”。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做到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教育形式的翻新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体来讲,教育形式的翻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是教学模式的翻新。一方面,在剂型(讲授课、问答课、观摩课、讨论课、训练课、辅导课、实习课等)中,加大训练课、实习课的比重;另一方面,在课形(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中,加大个别课的比重。

其二是教学方法的翻新,这是教学形式翻新中的重点。因为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教学方法的翻新,要采用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亲情关爱法,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实现师生的手牵手,心连心的双边互动,在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中,完成知识传播与能力传授的教学任务。又如模拟教学法,这是一种西方现代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到我国,被广泛采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要点是根据教学需要,仿照真实情境,创设人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种角色,从事指定活动,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如举办“模拟音乐会”“模拟独唱音乐会”“模拟独奏音乐会”“模拟声乐比赛”“模拟器乐比赛”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评委、参赛选手、主持人、观众等等。

其三是评估体系的翻新,要改变以往考试考查的评估体系,实行动态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公平。

其四是教学手段的翻新,主要是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电子课件等,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音乐却是最原始的艺术,同时也是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和人类文明辉煌结晶的最高层艺术而存在。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主要依靠人类的听觉器官,引起人们的联想,它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文学依靠的是文字表达、舞蹈靠的是肢体语言、绘画则依靠色彩纹理等,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们从其中的旋律和节奏听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所属时期和国家的风格特色,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共鸣并构建出某种想象的空间。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构联觉”的作用。就像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热情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这一曲目的时候,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极为强烈的性格情感融入其中,贝多芬善于从观察美的过程中得到内心的享受,他通过这首奏鸣曲给人们很强烈的震撼和对哲学理性的总结,告诉人们虽然眼前是黑暗的现实,但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克服种种痛苦和不安,经过一步步的斗争终会获得美好的生活,眼前的痛苦只是十分短暂的。所以,现在的音乐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音乐的熏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真实的看到生活的美好,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发现的愿望,对生活充满热情,让其知道即使未来的路充满坎坷,遥遥无期,但是只要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你未来的人生就是丰富多彩的。

二、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人们以艺术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如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群体性艺术活动都是需要相互配合和交流的,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体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适应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因此,关心社会艺术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艺术活动,将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世界名曲欣赏课程可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高校的艺术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具备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汲取各民族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和素质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化艺术修养是人类自身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其在对人的性格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的心灵从艺术层次和领域为人的心灵进行洗涤,这种洗涤的效果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教育融合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众多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思想观点,不论是从文化理念和还是从文化修养来讲都是对人成长的营养剂。换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四、结束语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教学内容狭窄,过于书面化

学校安排的课程少,授课时间短,音乐老师想对学生的音乐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老师没有将该传授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致使音乐老师的激情和热情被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外界普遍流传的音乐闲情论和音乐无用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些影响,让很多人对音乐产生很多误会,大大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在进行教学时,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学习的资源就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过于书面化,学习内容狭窄。

(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老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讲解—提问—回答”的传统方式,在讲台上“自导自演”,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致使课堂氛围非常枯燥无趣。要想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的学习和探究,可能性基本为零。很多学生认为音乐的学习是没有作用的,在学生的总成绩中,根本就与音乐无关,学习音乐的时间不如去探讨语文、数学的学习,还能对自己的综合成绩予以一定的提高。

(三)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质量不高

音乐的教学,对资源的消费较高,需要语音实验室、钢琴等教学设备,由于很多学校对音乐的教育不予以重视,所以在资金的分配上直接将音乐设备的购买忽视,导致学校没有应有的教学设备。很多学校购买了教学设备,但是却没有进行经常性的使用,导致音乐的教学进度追随不上信息时代改变的速度。

素质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对策

(一)回归音乐本位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对音乐的教育重视起来,并对音乐无用论等思想进行严格的杜绝,对学生受到的不利影响予以消除。一方面,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常开设音乐课程,购买相应的教学设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绝不添加任何的虚假成分。另一方面,纠正学生对音乐的错误理解,让学生感受音乐真正地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明确教学

目标根据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二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音乐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在初中阶段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受诱惑最多的时期,学生的社会经验过少,对社会的认知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片面思想的影响,因学生的独立意识慢慢增强,使得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有一些偏激。音乐的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认真研读音乐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改革 教育创新 社会效益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从1990年开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在泰山学院中文系进行艺术鉴赏讲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艺术哲学课,1998年3月成为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目标是创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积极的情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坚强的意志力、超常的创造力,造就心灵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专业开设“美学与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两门课。2002年3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拨专款予以支持,并将艺术鉴赏确立为全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2004年开始,成熟的艺术鉴赏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课,深受学生欢迎。其间“艺术鉴赏”还曾应邀为多校开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我国自1957年将“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删除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育类课程才逐渐恢复。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才逐渐开设音乐鉴赏等艺术教育课程,但国内高校大都是进行部分门类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门类全面的以鉴赏陶冶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专注应试教育、情感世界没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较弱、审美潜力没有及时开发的实际,本工程重视艺术审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训练。一边授课,一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异步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两门课程:(一)美学与艺术鉴赏。已在学校中文系各专业开设5年,所讲内容主要包括美学基本理论和各门艺术基本理论与名作鉴赏。(二)艺术鉴赏。2004年被确定为全校选修课,所讲内容为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艺术门类的中外艺术名作鉴赏。第二,两种教材:(一)《美育概论》,李长风、姚传志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长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山东电力学校等大中专学校作为美育课、艺术鉴赏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二)《美学与艺术鉴赏》,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主编,笔者也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教育部领导作序推荐。第三,两项教改实验:(一)学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项“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内专家评议组的好评。(二)200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完成,并有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获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四,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固守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从学生的收益出发,综合启发式教学、异步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体艺术鉴赏课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网上下载各门类古今中外艺术名作,通过自拍艺术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录音、剪辑等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简要讲解、鉴赏。实践证明,配合教学能够“图文并茂、情境真实、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第六,创建了多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施多样化的实地教学。笔者对泰山文化——特别是泰山的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碑刻、民俗、诗歌、散文等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发表过许多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得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岱庙、普照寺等景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岱庙、普照寺等景区作为泰山学院学生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的实地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亲自带领整班同学,实地观赏,现场讲解;一种是教师带领“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之后由“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头带领班内同学实地游览、观赏、学习。这种“把读书与行路、做人与做事、游玩与学习、弘扬泰山地方文化与艺术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创新点:在我国的审美教育课、艺术鉴赏课中断几十年后,一线的教师异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几位教师在承担文学理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中文、美术、音乐课的同时,一边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边为学生搞讲座、开课。新开设的“美学与艺术鉴赏”(中文系)、“艺术鉴赏”(公选课),使党的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笔者参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21世纪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教材,填补了我国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编著的《美育概论》也属于“创新简明科学实用”、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美育教材。具体课堂教学中,本项目没有固守某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地观摩测量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录音剪辑合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所积淀的审美(艺术)资源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实地的审美(艺术)教育更具有创新意义。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社会效益:以《美学与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为教材的艺术鉴赏课,得到泰山学院、国家公务员泰安培训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力学校、山东新汶中学等多家院校、培训机构的应用。听课学生普遍反映,笔者所讲的艺术鉴赏课、美育课形象生动、思路开阔、逻辑性强,加上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而又恰当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大增。通过开设艺术鉴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迅速提高,审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程十几年来一直得到泰山学院等学校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该成果2007年获泰山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总结教学效果的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在更大范围带来更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李长风,姚传志主编.美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