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独特之处,他们是中职学校为培养技术性人才而培养的一批社会实践型人才。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理论课程教学是基础教学,只有把这些理论的知识熟记于心,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操作。理论实践课的开设有着让学生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平台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性,就像是计算机编程,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编程习惯,也不熟悉基本的编程知识,是很难在具体的编程操作中如鱼得水的开展工作的。
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2.1教材现状目前看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过于陈旧,根本赶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掌握着一套老套陈旧的基础理论,不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反之呢,则过犹不及。同样会使教材和教学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学效果依然是不会显现出来。
2.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2.2.1教学原则。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中仍然固守着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思想。上课时一味的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述,尤其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专业术语很多,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可能带来课堂的高效率的,这忽视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积极思想内涵,这样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遏制作用,也从课堂上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2.2教学模式。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主体是老师,无论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思考模式,从备课、讲课到课后反思,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便是一潭死水,荡不起任何的涟漪。学生一直在被动中接受着知识的灌输,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就可能会导致即便是以后在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中也很难独自处理各种问题。
2.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层次应该是不高的,文化课的成绩也是不很理想,当然了,对于学习这个活动也是不很感兴趣,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力不是很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看中的是计算机的操作性,而相对的理论课程却觉得了无生趣,很少有学生可以认识到基础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
3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3.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无论从事任何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是一个前提性的必备因素,它是我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起学生对于这门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进行学习才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学习透彻,为以后其他的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新型的教育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在课堂角色中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计算机理论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它还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密切的联系实际,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将理论知识发挥到极致作用。
3.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考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从教学形式还是趣味性方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灵动起来,丰富起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变得充满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4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团队的意识,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同样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进行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机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团队的质疑中提高思维、思考能力。
4结语
1.1网络管理协议
1979年,针对OSI七层协议的工作环境,ISO开始着手研究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协议提供了网络节点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标准和规则。现在,在网络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SNMP和CMIP。应用层协议SNMP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部分,它通过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UDP进行数据传输,来管理支持进程。为了让网络管理员更好地分析和管理设备、监控网络数据流量,SNMP多采用面向自陷的轮询法来收集数据、显示数据。如今,TCP/IP协议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很多厂商在生产软件、硬件时都支持SNMP,SNMP是事实的标准网络管理协议。CMIP是构建在OSI之上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栈是它的基础。与SNMP不同的是,事件报告机制是CMIP的工作方式。CMIP不仅能够完成很多网络管理任务,还能减少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网络负载量,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未来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
1.2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是定义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及系统成员间相互关系的规则和约定,是衡量网络管理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按照网络管理的模式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分层式三种。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是以平台为中心,统管主网,一个集中的数据库中存储全网所有需要管理的数据。便于集中管理、系统升级,有利于厂商开发,但传输中容易产生瓶颈问题。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将信息和智能分布到网络各处,在最靠近问题源的地方能够做出基本决策。分层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在集中式管理中的管理者和者间增加一层或多层管理实体,使管理体系层次化。分布式与分层式最大的区别是:各个域管理者之间不相互直接通信,只能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者间接通信。目前,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与分层式管理模式相结合成为发展方向。该模式中,把多个管理者分为元素管理者和集成管理者两类。集成管理者可管理多个元素管理者,而每个元素管理者可管理一个域。多个集成管理者之间也有层次划分,能够进行相互通讯与协调,便于开发集成,是新型的网管体系结构。
2总括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软件。
2.1网络管理软件的作用
网络管理软件属于网络软件的一种,能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自动化的网络监测和管理,最终目的是减少故障,从而提高IT效率。
2.2市场上主流的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管理软件很多,被广泛使用的有网路岗、聚生网管、Ianecat网猫、北塔、网强等。
2.3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
该模块综合的图书和读者的信息。所谓的查询就是指参照读者的类别,在可以授权的范围之内为读者提供查询服务,而借阅管理指的是借阅记录的管理,可以根据实际的活动添加或修改。具体的内容要包含读者借阅图书的具体名称、编号、借阅日期和应还日期,并记录下读者信息。读者在查询时,要能在登录以后直接通过关键字查询到具体的借阅信息,并找出相对应的图书信息。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活动实时更新图书状态,提供更好的服务。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以外,图书管理系统还应该具备管理员登陆部分,系统具体配置和管理,以及系统帮助等部分。
二、实际应用中遇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被设计出来以后,很快就实际应用到了各个图书馆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图书管理。然而,在新技术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
(一)软件设备
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的软件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有些借阅图书已经超出了应还日期,但是软件中却没能显示出来;图书条形码无法完全录入;借阅时间错误;读者权限不明显等等。软件试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常见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安排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更新,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提出针对性的功能补充,实现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工作人员操作
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刚刚被应用到图书馆藏机构中时,工作方式和以往的传统借阅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操作人员需要一段适应期,熟练该设备。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磨合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借阅记录并没有实际登记上,有些没有借阅的读者却显示出了记录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很容易诱发管理人员和读者间的纠纷,另外,工作人员也会存在操作不当或是态度不够严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管理员应该明确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对借阅图书和还书的流程熟悉起来,借阅图书时必须听到声音响起,确实将图书信息扫入并记录以后,才能确认没有问题。另外,图书馆藏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开放借阅的书籍,这类书籍管理人员要将其与可以借阅的图书分开来,在读者查询时能够查询到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系统中登记可以借阅而实际是不能借阅的问题。
(三)读者使用
读者借阅图书,可能在不经意的状况下造成图书损毁的问题,像是书页丢失、条码模糊,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恶意偷书。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管理人员对读者进行定期的教育监督,并对违纪的读者加强道德教育,尽量用图书管理人员的真诚打动读者,真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结语
笔者认为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步骤有两种。一是由上至下,二是自下而上。由上至下是指由中央到地方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过程。这样做的优势是中央可以集合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方面的专家,集中力量攻克各种各样的难关,同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较高。自下而上则是反过来的,这样做的优势是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更加人性化一些,因为其建设的出发点是为本单位服务的,更贴近日常的工作需要。事实上,由上至下和自下而上之间并不单独进行,泾渭分明,而是交叉进行的。以上是从总的方面来说明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步骤,接下来是具体的说明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内容建设的步骤,笔者在此主要指的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建设步骤。就一个单位而言,首先要建立的是目录管理数据库,其次是全文信息数据库。目录管理数据库相较于全文信息数据库是比较简单的,因此,一般的单位都会考虑先建前者。另外,必要的话还可以优先录入部分重要的全文信息。
2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效益
档案工作的效益具有特殊性,其效益表现为社会性、模糊性、分散性、滞后性等等。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实现档案工作的一个手段或者说是工具,那么可以说,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效益与档案工作的效益是基本相同的,其效益具有同样的性质。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办公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它带来的效益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产生的效益无法简单的用数字来衡量,因此说它的效益具有模糊性。同时,其产生的效益并不体现在档案部门本身,而是分散在其他部门,并且获得效益的时间有可能延后,所以说,其效益具有分散性和滞后性。
3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动力
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动力有二,一是外在的,二是内在的。外在动力是国家的推进,即国家管理的需要。“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内部特征)上看,档案管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过程。在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条基本线索,那就是档案管理活动是伴随着国家管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变化反映为‘政治—行政’因素对档案管理活动的直接作用”。可以说档案管理活动的动力是直接来自国家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档案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把全国的档案资源都集中在一起,并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因此,国家鼓励各级各类单位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便是建立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动力所在。内在动力是各单位利益的驱动。对档案机构而言,好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还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其他单位而言,除了提高办公效率之外,还可以为本单位创造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和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4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瓶颈人员
在此主要指缺乏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专业人才。就目前来看,高校档案专业的招生对象多是文科学生,计算机课程不是他们的主要课程,这就使得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低。资金。主要是指对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或是不能合理运用资金。相关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而不予拨款。或是认识到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却没有合理地运用这笔资金。软件。主要是针对没有能力单独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单位,这些单位在购买软件时,不购买相应的实施和维护软件。这类单位只知道建立一个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却忽略了在运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日常维护。规范与标准。这是指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还缺少一些相应的规范与标准。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要达到什么要求,开发出来的软件应该具备哪些功能,缺乏整体的规划。同时对于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的统一标准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交流与沟通。这主要是指档案人员与系统设计专业人员缺乏交流与沟通。档案人员没有把他们的需求准确地向系统设计专业人员表达出来,再加上系统设计专业人员一般对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设计出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往往不尽如人意。
5建设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突破口
虚拟磁盘技术是采用虚拟磁盘实现将磁盘集中到服务器,适用于局域网环境终端及应用类型种类不是太多的终端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系统和应用模板工作快速实现不同类型的教学应用切换。关电源后所有针对系统的改变丢失,主要只需维护模板,平时几乎没有软件的维护工作量,设备硬件故障也仅仅需要替换硬件并加入系统即可。虚拟磁盘技术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由于以前硬盘成本较高,本地终端往往不安装硬盘和操作系统,俗称无盘工作站。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大面积部署教学桌面。由于虚拟化的优势已经被业内广泛地认同以及服务器虚拟化厂商对虚拟化的大规模宣传,今年来一些采用虚拟磁盘技术的桌面管理软件厂商也将此称为虚拟桌面,只是与VDI不同的是称呼上千奇百怪。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1)管理工作量低,管理员只需在服务器端构建终端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镜像,无需分别为每台终端安装相应软件;(2)故障修复快,当终端使用中出现软件故障时只需重启就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操作环境,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使其恢复到重启前的工作状态而不丢失中间数据;(3)可以完成实时计算量较大的工作及有一定个性化的工作需求,例如高清视频播放,3D设计等。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在部署时加以考虑:(4)系统镜像与硬件的关联度高。由于终端是通过网络启动的,服务器端的终端系统镜像包含了终端硬件的驱动,当终端硬件类型较多时,会使得镜像的数量较大且复杂,管理工作量增大;(5)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单机部署存在较大差异。单机工作时如果出现宕机的故障其影响面只是单台机器,但如果是无盘工作站系统的服务器端出现宕机,其关联的终端都将无法工作,影响面要大得多;(6)终端跨网段连接服务器的问题。当局域网划分多个VLAN时,校园内无盘终端很可能分布在多个VLAN中,服务器也可能与终端不在同一网段,这时候就需要终端连接与服务器之间不受同网段访问的限制。(7)工作负荷主要集中在开机时刻,易形成开机风暴,开机后服务器负荷急剧下降,其次是工作是众多客户端的数据回写。
2方案设计与测试
当学校为学员宿舍、教室、公共实验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时,配置方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这些地方的公用计算机稳定地工作而管理员能够最高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些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以及使用中的问题?虚拟磁盘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这些场合,而云计算技术在合理配置服务器资源以及应用配置的灵活性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因此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使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即,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远程桌面+虚拟磁盘”的方式部署大面积桌面管理环境。根据我校的情况,绝大部分终端适宜采用“服务器虚拟化+虚拟磁盘”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在产品选型和硬件配置上的设计和测试时予以重点考虑。云计算技术应用可以使服务器的配置更加高效。学员宿舍、教室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地配置计算机的应用环境与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环境有所不同:1、这些场合在线的计算机数量往往是不确定的,例如宿舍配置1000台电脑,而同一时间在线的计算机数量有时可能只有100-500台;2、计算机实验室服务器的访问量常常是风暴式的,例如所有计算机同一时间启动,而且往往在同一时间运行同一应用任务,而宿舍等场所就大不相同,不会在同一时间开机,运行的任务也相对比较个性化。实验室为了保证课程进行,通常按极限状态设计系统的配置,如果这样的设计用在宿舍等环境,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低。在云平台上,可以在服务器资源池中根据需要配置多台服务器的群集,在群集中用负载均衡的方式可以做到非常高效而且根据不同时段的应用变化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我校共有五栋学员宿舍楼,为每间宿舍配备一台电脑,数量约为700台,每栋楼划分一个独立VLAN,另外还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室电脑约100台。我们首先在宿舍区进行了无盘电脑系统部署并进行了测试。系统构建方案如下:方案中配置了3台物理服务器和一台存储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置2个6核的双线程CPU、32G内存,虚拟服务器采用2虚拟核心(未超配时相当于1个物理核)。采用了蔚云云计算平台搭建了一个私有云。蔚云云计算平台与比较流行的Vmware相比,除了可以实现硬件虚拟化外还可实现容器虚拟化,虚拟化的效率很高;蔚云云计算平台也不象Vmware那样需要一个中心控制机来管理整个云平台,所有管理配置同时写入到所有群集节点,它可以在任何一台机器上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节点的单点故障;由于蔚云云计算平台上具有磁盘缓存加速,可以避免大量终端开机时对磁盘的重复读取,而VMWARE上不能进行配置;蔚云云计算平台是以计算(虚拟化)、存储(网络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交换机)管理为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桌面管理,不像VMWARE那样,购买的是桌面许可,平台不能用于服务器虚拟化用途,可以有效保护硬件投资和统一调度硬件资源,即依然保留了云平台的完整功能的使用;提供灾备功能,无需第三方软件而且使用更方便,可保障关键业务故障时快速恢复;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如VDI桌面可以根据性价比和实际应用需求在RDP/SPICE/ICA等多种桌面协议进行选择等。为了保证服务器安全和便于配置,将所有虚拟服务器配置在同一VLAN,配置了一个单一桌面管理服务器集群,进行终端负载均衡。由于各终端是分布在不同VLAN的,所以无盘系统必须支持跨路由的终端连接。在系统部署时选择了两个无盘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上并分别连接两部分终端进行对比测试,两个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都可以达到应用需求,其中一个系统是在Linux平台开发的,在部署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方面更加优越;而另一个系统的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开发的,因此操作界面更加友好。
(1)终端有缓存与无缓存启动时网络流量
其中第一个圈内所示为无缓存终端启动时网络流量;第二个圈内是有缓存终端在第一次启动时(终端缓存数据尚未建立)的流量,与无缓存终端相仿;右边两个圈内所示是终端缓存数据建立后再启动时的网络流量,相比无缓存启动的流量大为减少。
(2)测试终端运行时回写数据的网络流量
无盘终端运行时有大量临时数据需要回写到服务器,下图所示为用某无盘系统,单台服务器在线终端数52台,终端无缓存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服务器网络端口和硬盘都有一定回写数据量但不会产生很大压力,当检测有缓存硬盘或4G内存缓存的终端时发现回写数据几乎没有,只有当终端运行大文件下载等应用时才有回写。观察可以看到回写数据量与终端运行的应用类型、终端配置以及缓存策略设置都有关系。
(3)测试服务器负载均衡与热备工作模式下系统容错情况
在多服务器群集中分别配置为热备模式和负载均衡模式,终端在线情况下将其中一台服务器强行关机以模拟服务器意外宕机的情况。观察原先连接在宕机服务器上的终端,热备模式下这些终端在5秒内自动切到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上,任务没有中断,用户端的感觉只是短暂停顿而已。而负载均衡模式下则任务中止,重新开机后此终端自动连接到正常服务器。从容错效果来看热备模式无疑忧于负载均衡模式,但热备模式下需要不断同步群集中各服务器的工作环境,需要耗费服务器及网络资源,测试中发现同步时甚至会造成终端工作短时间停顿。
(4)测试不同终端硬件配置下系统启动镜像的兼容性
由于不同终端硬件配置需要不同的驱动软件,因此无盘启动镜像包与硬件是相关联的。参加测试的“和信”与“网众”两个软件所制作的镜像采用通用网卡驱动包(集合了各种网卡驱动)、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分离等制作系统启动镜像。选择了不同年份采购的不同品牌终端三种终端对应同一启动镜像,三种终端均可以完成启动。虽然还不能确定可完全做到启动镜像与终端硬件无关,但这种关联度已大为降低。
3云平台上构建无盘终端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