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增反增,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制作过于精美的课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被课件的其他内容所吸引,不能专注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技能
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育的技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提高技能的途径有两条:第一,通过学校组织,通过短期培训或者教师进修发展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还可以履行学校培养教师能力的责任。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第二,教师通过自我技能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要通过不断练习,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短期培训,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
(二)摆正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尝试创新而机械的替代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替代教材内容,更不能替代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对于出现一些教师只使用课件来给学生展示解题过程等的相关做法,必须予以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师成为课件的播放者,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主角。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注意摆正自己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位置,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部分教师由于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教学,往往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且由于教学的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也往往只是写上“标准答案”即可,这就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机械使用教学课件,也使得学生在教师“标准答案”课件的引导下失去了思考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受到多样化的刺激下,牢牢地把握住学习重点,提高创造力。
(四)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往往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就抛弃了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再写板书,甚至整堂课一根粉笔都不动,完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必须融合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利用传统教学的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等优点,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方便、丰富等优点,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
三、结语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能够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社会,能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应用这一学科的意识;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数学的重要价值,从而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这一学科的专业目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原理去分析世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往往进行压制。为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成为主导,把学生向前台推,引导他们敞开心扉畅谈心里话,尽情发挥。课堂应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学生发挥其所长,补充其所短,强壮其身体,充满其情志的积极、健康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在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说初中生,就是在大学里学生跳楼自杀等情况时而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发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光明,让学生明白不能应为面前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育学生要拿出勇气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应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与优势。
四、结语
了解一门学科的美韵所在是生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而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效突显数学美,而美育又是德育的基础.鉴于此,我们可以说挖掘数学中美韵是德育向数学学科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实际需求.数学美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实际知识相关联的,所以数学美韵的挖掘必须落实到实际的教材分析当中,这也是德育能够真正作用于教学实践的前提.比方说,数学中对字母、符号以及图形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不仅简化了烦琐的数学语言,同时也清楚地显示出其中的种种数学关系.以勾股定理“c2=a2+b2”为例,结构简单清晰,但内容丰富,直观地表明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这显示出了数学的简洁美.此外,数学还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严谨性.例如,在证明“三角形任意两边均大于第三边”时,只要懂得“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公理即可,无需其他烦琐的计算或证明.这又体现了数学的逻辑美.如上所述,数学的美韵是深邃的,隐藏于表面之下的.也正因如此,许多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身的兴趣点,而单纯地将数学知识看做各种理论的枯燥堆砌,但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材,并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透过这些看到数学真正的魅力所在、挖掘出数学隐含的美韵,就能轻易打破数学枯燥和单调的表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知识点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还原教材中如抛物线形成、椭圆轨迹等抽象知识,适当加入小组讨论活跃课堂讨论气氛,反问式启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探究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正如数学家罗素所言:“正确地看待数学,你不仅能够发现真理,同时也会看到至高的美丽.”这也是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教育准则.
二、魅力渗透,彰显教学本色
知识实践于生活,同时也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与数学有关的各种信息,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学教学已经远远偏离了实际的生活轨道,失去了其原有的色彩,逐渐变成了一门孤立的课程.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让数学教学重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数学更加“生活化”和“情境化”,彰显出其应有的教学本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干涉.德育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如课外学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因而,德育向数学教学的渗透就要求了数学教学“走出理论、走入生活”,切实地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例如,在讲“同类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互动活动:制作一些写有xy、-5.2、y的单项式卡片,并将卡片分别交给两组学生.之后让这些学生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内容“找朋友”,即寻找同样持有与自己卡片单项式同类的学生.这一活动将现实中的交友问题带入数学教学,教师在让学生深刻掌握“同类项”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应当谨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道理,要持有正确的择友观,才能够对自身和他人形成良好的影响.此外,类似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知识问答、数学历史趣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小活动.在活动中,正因为教师巧妙运用了德育教育理论,将教材的内容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相联系,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对该环节知识点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强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帮助.
三、导入哲学,落实辩证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许多公理和知识点都蕴含着辩证法思想,这与德育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这一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德育教育引入辩证法的观点,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对数学知识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片面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果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和梳理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的概念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其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几何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罗列出如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相似图形,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其中的关联,并总结出各类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等,而后教师再进行系统的归纳,完善学生在知识点认识上的不足.采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都会有所提升,尤其是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会明显加强.数学中的知识点除了具有关联性外,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认识负数之前,我们所知道的减法就是两个整数相减,且减数必须大于被减数.而在认识负数之后,同一题目我们却可以看做是一个整数与一个负数的相加运算,而且原有的减数与被减数之间的关系也被了.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进行侧面启发:我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甚至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之后再举出一例,让学生对(x+1)(x+2)(x+3)(x+6)+2x进行因式分解,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如果按照其顺序进行一次分解,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烦琐,但如果转变思维,将式1与式4相乘,式2与式3相乘,之后再做进一步运算就会发现该题的解题过程被简化许多.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找到了解题的新思路.
四、习惯培养,增强学生意志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知识点的关联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因而数学的计算和推理也更加严谨.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的理念刚好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单纯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扩展到生活当中来,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往往很难理解公式本身的含义,最终选择了死记硬背.这时,教师就可以随意借助道具,如窗子或桌子等,让学生去测量窗子或桌子的两边和对角线,再根据测量的信息去证明窗子和桌子的两边形成的是一个直角.这时,学生就在实践中理解了勾股定理这一公理.所以,当学生再次遇到同一问题,或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就会很自然地在实践中寻找课本知识的突破口或有效的方法,而不会如以往一样放弃寻找问题根源,而进行毫不理解的死记硬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学习意志的养成。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团队讨论环节.尤其是面临学生普遍不易理解的问题时,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相互学习、研究,让学生在团队智慧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往往能够使同一个难点得出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是依靠教材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与沟通过程中也会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因此再遇到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很本能地求助于团队智慧,继而养成虚心向学、依靠集体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不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一个人探索问题的最强大的动力。要有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才会印象深刻,才能说是达到了学习效果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讲授的基本上全是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途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东西。比如在讲授flash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下载一些flash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组成几个小组依据一些基本的flash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flash,在课堂上或者是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中,让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制作的flash作品,老师和其他同学就可以充当评委,对flash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有乐趣的课堂。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其自身优势,适当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举例:在讲授键盘指法时,学生大都表现出不太专注或是心不在焉。因为这部分内容易讲,主要靠实践操作来巩固,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却很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键盘指法和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就大胆尝试利用一个DOS系统下训练键盘操作小游戏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键盘指法训练,在此相对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励和要求信息技术课堂都去玩游戏,这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设施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感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使之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把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效课堂成型的关键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格外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何使学生以苦为乐,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靠老师的积极引导。当然也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中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使得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基础差距,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等。拿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结果是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正视实践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学会操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课堂,作为教师要加大操作的投入,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好坏的最佳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检验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45分钟至多只讲15分钟至20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笔者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word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总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才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要重视。
4结语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必须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实现积极情感的转移,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并不只是传道授业,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而且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与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这样自然能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无形中形成了。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时的心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愉悦、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以一种十分欢快的、积极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对知识的掌握和占有欲就会凸显出来,由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望。相反如果教学氛围紧张、枯燥,学生自然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与不安的心理,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付出再多,学生依旧是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教学的附属,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使学生对教学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黑板加粉笔的单调式教学,教师要学会运用优美的教学语言、高超的教学技巧、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陶醉其中,身心放松。例如,《花鸟画的欣赏》这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伊始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花儿盛开、鸟儿起飞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抛弃单纯学习的沉重心情,敞开怀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此时在没有我任何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便自己欣赏起了教材中的花鸟图画,并且津津乐道地用自己的美术知识来描述和进一步学习。这样我就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轻松的、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从而自主而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因此,我们想要轻松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就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来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和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巧妙设计有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地说教,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与机械地记忆,使得学生失去了展现个性与展开思考的权利。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教学的空间,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挖掘,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密切关联,加强问题本身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参与的动力,使教学成为全体学生共同探究的平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