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每到村边赶集或去村里走访,总会碰上好多家长,他们都高兴地朝我打招呼,‘学校变化可真大啊!孩子愿意去上学了,一大早就催着做饭呢’。”
现在,乡亲们的“口碑”,令**校长百感交集。
20__年12月,35岁的**就任**镇**学校校长。
当时,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平房教室年久失修,微机老化几无可用,信息技术教育无法开展……概而言之,学校面临撤并。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老百姓留住学校!”
念兹在兹,**校长心如磐石。
改变从“现在”开始
**学校,坐落在鲁山脚下,业已经历了49年的风雨沧桑。在现代背景下,学校偏于一隅,办学条件、设施及资源优势何在?
“任凭困难八方来,学校只从一路去——走信息化办学之路!”上任伊始,**校长成竹在胸,“只要想做,总能做出一点事情来,就让改变从‘现在’开始吧!”
按照“硬件建设先行 骨干教师引领 学生学习应用”的办学思路,4年来,**学校“一骑绝尘”,发展轨迹历历可辨:
20__年,学校建成涵盖办公室、功能室、教室的校园局域网;更新微机室用机20台;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一台办公微机;建设了校园广播系统和电子备课室;安装了校园监控。
20__年,电子白板走进学校教室(上半年4个班级,下半年4个班级);更新微机室用机10台;安装了自己的高压配电室。
20__年,学校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级全覆盖;完成了校舍的加固改造维修任务,建设了食堂餐厅;配置了自己的服务器,创建了学校门户网站。
20__年,学校教师实现人手一机;三年级“一对一”数字化课题班开课;无线网络覆盖校园;“蠡风”办公平台启用;建成了网络监控中心;家校平台投入使用。
20__年以来,学校抢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机遇,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摸索,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校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变化从“数字”开始
电子白板从“0”到“11”的突破;
教师用机从“1”到“42”的更新;
微机室用机从“12”到“40”的提升;
一系列数字,不仅彰显了**学校硬件设施的变化,更是该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肇始。
“过去,教学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晚上在家琢磨着备课,第二天就按照自己想的去讲,哪里有什么教研活动呢。”在**学校业已工作26年的郑云清老师兴冲冲说,“现在,教室里有白板和多媒体设备,备课的时候把课件做好,上课打开电脑就能调用各种信息化资源。”
“快马加鞭未下鞍”。
整饬一新的**学校,接下来推出了“三个创新”:
集体备课。学校备课系统模块的设立,使教师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库。他们通过上传教案、课件,既提高了教导处检查教案的工作效率,更让自己充当了一个“挖井人”的角色。
“每次备课,我都上网查阅优秀教案和课件,然后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添加自己的思路。慢慢地,我上课面对学生有底气了,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准确了。”谈及信息化带来的收获,青年班主任阚方力就像抓到了“彩头”一般高兴。
设立“博客奖”。随着网络的发展,写博客成了“香饽饽”。一教师在教育网站上发表了教学博客后,**学校立马设立了“博客奖”:凡是一年撰写教学博客超过100篇者,奖励从优。
“笔记本”进课堂。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这样,老师们可以随时查找资料,下载教学资源,不但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还开拓了山区学生的视野。
对此,李健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的课件集合了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然后采用最先进的白板上课,我们的教学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
化成从“趣味”开始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学校三年级信息技术实践课课堂。
“我成功了,我有自己的邮箱了!”
“你的密码我知道,我都看到你的邮件了,哈哈!”
“哇,太神奇了!”……
“三年级教室里人声鼎沸,上课纪律怎么这么乱?”刚刚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过课堂有效性的**校长,带着一丝不快推开了三年级教室的门 (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呵,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场面!
“有的学生甚至下位跑到同学面前争论,无视我这个校长的存在。”恍然大悟的**校长毫无愠意,“我没有打扰学生的兴致,只是坐下来静静地听课。”
原来,班主任郑云清老师正在教授信息技术的体验课:《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收发电子邮件》。此时,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彼此发送电子邮件,且不断有学生欣喜地报告:老师,我收到了某某发给我的邮件。
**校长介绍,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你来我往,乐此不疲,展现了小孩子特有的“顽”和“淘”。
“看到农村孩子在信息化课堂上所表现出的自信和快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说起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校长满面春风。
如今,**学校远赴城里上学的学生已悄悄回流了。“咱家门口的学校和城里的一样好,干嘛要舍近求远呢!”说这番话的**村村民任金永,早就决定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了。
2013年5月,**学校被评为淄博市第三批数字化校园。
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汇报一
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具体讲也就是:
1、计算机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
3、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计算机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帮助学生达到目的,现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如下:
(一)以“玩”促学
小学生对“玩”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选好入切点,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即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这样就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教学寓教于乐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指法》这节课中,一开始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是非常枯燥的,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用说要求他们背诵键盘上的26个字母键。所以,在通过“CAI”软件游戏进行教学中,学生们一边击键一边念字母,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从而,学生在玩“CAI”软件游戏中学到练习指法的要点。
(二)以“练”促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练习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如在学习汉字输入时,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输入自己写的一段话,这样比输入书本上的一段话兴趣更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输入”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实际应用汉字输入法及灵活处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提高操作技能。
(三)以“帮”促学
所教的三年级学生在接受、理解一种新事物中总存在个体的差异,新的知识、概念,有些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了,而有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耐心启发和引导,那就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充分发挥“小老师”的骨干作用。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思考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总之,要做好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有趣生动。
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汇报二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下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刚刚升入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是第一次开设信息技术课,他们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玩”。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他们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的学习,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还不幼稚,因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简单易懂,在课程的布置和内容上注意简单易懂,要适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法和教学软件,配合一些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防止一些笼统的理论,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
为使学生掌握鼠标的习性,左右键的用法,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我从一些游戏入手,如纸牌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把兴趣和创新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主动地问老师、回过头来再学习基础知识。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越来越高。
本学期还重点学习了指法,指法学习是枯燥的,假如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竞赛谁的成果好或者与老师竞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果就必需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坚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非常感兴趣,而且对于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关在于缺乏发明性的思维。
在“画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发明性的火花,克服学生电脑绘画中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如在教学“画月亮”时,先让学生考虑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局部学生从常规思维动身,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发明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发明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本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有局部学生在上机课中不能按要求带脚套;
2、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还不太会去合作、推荐。
3、在评价作品环节方面,语言太单调。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工作汇报三
回顾第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游戏入门,学习指法。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工作总结《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小组互助、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条件从小接受计算机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在校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本学期只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将每一个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有6个人,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四、开展竞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以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为契机,学习、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电教中心以振奋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全心服务于教育的工作姿态,以“扎实研究,实用培训,严格管理,优质服务”为载体,促进新课改的深入,促进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和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秦淮教育做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课题引领,教科研并重,扎实推进教育技术工作
1、做好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电教课题结题工作
根据省市、课题评估结题工作要求,“课题研究结题要总结一套经验,带出一支队伍,推广一批成果”的目的,本学期拟定对区电教中心(10月24日)、27中(10月26日),考棚小学(11月15日)进行结题工作。要求相关学校扎实研究,做好结题工作。
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要加强“窗口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强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并将有关教育技术活动上传到市教育技术研究网上。必须谋划“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加强信息学科教学研究,强化学科管理
(1)积极参与学科教学视导,深入学校听课调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状况,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等现状,特别组织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落实、计划组织全区高中研究课两次。
(2)针对新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信息学科教材重新变动,每两周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和有反馈,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观摩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全区小学研究课两次,初中研究课一次。
(3)组织小学信息学教研片,将以东片和西片(含城外)设立片级教研网,确定东、西片召集人,并开展片级活动。
(4)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省级“会考”工作(10月15日~16日)
(5)组织小学、中学信息学科优质课评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比赛。
3、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重建和探究性学习等作用。各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机房)作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本学期全区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网络下的学科“整合”研讨活动。
(二)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
1、举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件(网件)制作培训班,要求,每校推荐一名教师,第三周报名,第四周开班,上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5:00,培训,资料费150元/人。
2、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省级网络管理培训班,主要对象是专职计算机教师,并逐步实现网管教师“持证上岗”。
3、配合有关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及专题性讲座等。
(三)加强管理,优质服务,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1、继续及时维护、更新秦淮教育网站(含进修学校的网站),继续推进网上“政务办公”和资料、信息的网上传递。宣传秦淮教育动态、信息、配合区教育局城域网站的筹建工作。
2、积极配合基层学校宽带接入工作和学校网站(网页)制作,进一步强化“教育一线通”的信息应用工作。
3、督促、检查学校“文明网络室”开放工作,提倡周六,周日让学生“进机房,用机房”。指导各校抓好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
4、加强资源建设,做好“信息资源费”的收费工作。充分用好“一费制”中的“信息资料建设费”政策,为各学校征订有用、实用的电教教材软件。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文字教材中配套磁带(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学生)的征订工作,要严格执行资源建设费,(原电教代办费中80%部分,即小学4.8元/人、中学(含高中)6.4元/人)的收缴工作,力求做到开学后一个月内上交区进修学校会计室。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费,在帐目上要设独立科目,做到专款专用,年底对信息技术费的使用进行抽检,违规学校不予年审或取消收费资格。
(四)几项重要工作
1、组织全区教育技术(电教)论文的评比工作(9月25日截止),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级评比。
2、市中小学网络文明夏令营的活动总结表彰工作。
关键词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26-02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笔者对江门市一线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1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门市省级、市级、区级及其他总共25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为76.8%;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4.2%。
数据分析
1)意识与态度。
①江门市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有重要作用”问题上,有9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作用;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问题上,有94.5%的教师能够认同。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整合、关注新技术的意识较差,而关注新技术的意识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强。调查显示,仅有32%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20.4%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35.4%的教师经常关注技术发展,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偶尔”,即只是偶尔才想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比如要上公开课的时候。
2)知识与技能。
①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一般。在对Office软件的掌握程度上,平均每位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掌握了两种Office软件,但仍有3.3%的幼儿教师基本操作都不会;Word的掌握程度最好,PowerPoint最差。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检索与获取信息的技能水平一般。53.6%的教师信息检索水平达到实用程度,56.9%的教师网络资源下载水平达到实用程度,也表明几乎一半的被访者水平较差,但不会的很少。
③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记录,进行素材的积累,但对素材的处理技能很差,特别是对视频的处理,其次是声音的处理。调查显示,59.1%的教师掌握了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拍照、录像的技能,14.9%的教师还达到精通的水平;有82.3%的教师不懂得对声音素材进行加工;68.5%的教师不懂得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91.1%的教师不懂得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
④在课件制作方面,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调查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有45.3%的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28.7%的教师通过下载获取课件,14.4%的教师请其他教师帮忙,不使用课件的仅为11.6%,表面上说明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够自行制作课件。但调查制作课件的技术结果发现,有49.2%的教师选择使用其他技术制作课件,而在其他技术上,大部分填写实物教具,部分填写图片、录像,没有一个能填写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工具软件名称。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制作的教具是课件,部分幼儿教师认为用了自己拍摄的图片或者录像就认为是自己制作的课件。这说明实际上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概念混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观念很差。
⑤江门市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中大多选择传统教学媒体。常见教学媒体选项中,对教学挂图、实物与模型的选择最多,分别有172和153个选择,选择此备选答案的被访者比例分别达95%和84.5%;其次是录音机和DVD机,选择投影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最少。
⑥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的相关分析,p=0.000,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说明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理,选择计算机网络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与创新。江门市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很差,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上有困难。22%的教师不会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49%的教师了解,即71%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69.1%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62.4%的教师偶尔会主动帮助学生从网络搜索教学材料,超过一半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或网络完成学习任务,不用QQ、E-mail等进行交流。
2 培养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对策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离期望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此,笔者从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培训、幼儿园三方面提出对策。
对师范教育的建议 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对象是幼儿教师,笔者以此为例提出建议。
1)更新课程内容。各类师范院校应及时更新信息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让师范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如网上信息的搜索与下载、网络交流和应用。目前,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使用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后,效果较好,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平时能用上了,看书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点,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在教学中要注重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的培养,必要时将知识点与课件整合进行案例教学。讲授网络知识的内容时,可以介绍专业幼儿教育网站给学生共享。
2)增加上机时间。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种技能,不常用就会忘记。江门幼儿师范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女生,本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接受能力就不强,学校仅在二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到三年级实习要用时已忘得差不多。建议学校以选修课、练习课的形式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增加上机时间,为无法回家使用电脑的学生创造上机的机会。
3)改革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改变原有单一的“示范—跟练”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议以任务教学为主,采用“自主探索—教师总结示范—修改交流”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学—做”为“做—学—做”,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上课即上机,在操作中学习,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表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大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听的效果大大强于一开始就被动听的效果。
4)改革评价机制。以往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考核方式注重考试结果和平时作业结果,评价方法单一。建议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作业法、评定量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是单一的评价者,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表,教师评价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和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
对职后培训的建议
1)分层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本调查显示,江门市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性别、学历、幼儿园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对于培训的需求。如针对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可以定为培养成为本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内容方面,理论知识的重点应在如何应用上,要注重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教会教师如何用理论指导教学,技能培养重点是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技能。由于目前江门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缺乏,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讲解PowerPoint制作课件前,必须补充基本的PowerPoint知识。
2)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尤其是案例库的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培训单位可以与幼儿园合作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如建设软件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库等。软件资源库包括教师在教学或课件制作中所用到的各种软件及软件的电子教程与范例,如Office、Photoshop、audition、Flash、会声会影等。
素材资源库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各种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教案、教辅材料。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视频、超媒体等手段,由专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指导,形成案例库,丰富的教学案例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需要专家指导和幼儿园提供案例。
对幼儿园的建议 调查显示,不同等级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差距较大,设备数量普遍不足,尤其是市级以下的幼儿园的设备,很多连一间电脑室都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幼教改革中,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很重要的,这是影响幼儿园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颁布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监督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保证经费的投入。
3 结束语
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笔者从多方面提出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对策,对于职前师范教育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阮琼娥.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分析[J].成功:教育,2008(10):152-153.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二毛学校是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直属小学,成立25年来始终遵循“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开展主题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在教科研方面,目前学校有2个区级自主研究课题;有4个部级、2个市级参与研究课题。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研究’项目学校”。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参加了市级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课题,有6个班级参与试验,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学校”,完成了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建设。
以上两条主线,形成了我校两个突出的特色。在特色形成过程中,涌现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人,数量在全区小学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认真研究业务需求,以教科研业务为抓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首先,“教师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是我校坚持教科研改革形成的一项制度,即由同一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再由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应用到教学中。
优势:通过教研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电子教案,每位教师复制后进行个性化修改。
存在的问题:(1)教师复备课形成的教案只保存在教师个人电脑中,没有形成学校教育资源的系统化保存,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2)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复备课后,还需要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提示、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3)集体备课时间短,形成的教案往往比较粗糙,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先从备课抓起,因此学校需要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让教师们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达到最好的备课效果。
其次,“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是我校语文学科的一项科研课题。
优势: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时必须为学生准备导学提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存在的问题:(1)导学提示内容比较多,教师通过抄写的形式出示给学生,比较麻烦。(2)学生提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只能等到课上解决,而课后练习结果也不能及时反馈,因此师生间不能及时沟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3)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后练习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记录和归纳,在增加教师重复指导工作量的同时,不能支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针对集体备课问题提出电子备课系统解决方案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优势,如三年级语文组有5位教师,把一本教材内容分给5位主备教师,每人承担5~6篇不同课文,不仅备教案和导学提示,还可以把本课的演示文稿,课堂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系统。其他不是主备的教师可以参考、借鉴他人的备课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备课,既减少了备课的时间,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复备课人修改和补充后的资源还可供组内人再次参考,依此形成良性循环。改进后集体备课模式如下图所示。
(1)备课工作减轻。原来是全体教师对每本教材30多课都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修改完成复备。现在是按每个年级学科组教师人数对课程进行分工,每位教师仅需备5~6篇课文,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复备。在一个学期内,每位教师利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备5~6篇课文,与原来的模式相比,备课质量大幅提升。
(2)备课内涵拓深。原来备课成果只有教案,现在可以把PPT演示文稿、导学提示、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资源上传到课程对应的系统平台,极大程度丰富了备课资源的种类和拓展了备课深度。
(3)备课资源共享。原来教师各自保存的备课资源,现在通过备课系统,以学校课程设置、学科、学段、教学单元、课等为编目索引,形成了以教材和课文为核心的校本资源库。经过推优、加精后可供全体教师共享。
(4)备课时间自由。目前数字校园系统24小时运行,为集体备课、协同备课、个人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备课提供了便利。
2.针对学生导学提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系统解决方案
我校语文学科一直坚持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提示,学生按照导学提示的要求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让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得以深度融合。(1)数字校园系统实现了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
在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系统中,当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某一课时,系统会自动从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提取导学提示。不仅如此,还会根据教师的控制提取课件、课堂练习、作业,以及与本课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大大提高了自学的效果。
(2)自主学习系统方便了学生自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自主学习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这里为学生布置作业,设置作业完成的时间段,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填写评语。在交流平台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自主学习系统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极大程度上对学校校本资源库进行了丰富,增强了校本资源生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重复辅导学业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与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
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1日;参与学科及教师情况: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共计72名教师;参与年级及学生情况:一至六年级,共计1052名学生。产生教学资源:以教材课文为载体共336课,教师合作编写形成教案、导学提示、练习、PPT课件等资源共计1875个。自主学习学生作业、反馈评语等记录3652条。应用效果:
(1)依托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形成了新型备课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效果主要有:①分工合作,减少劳动。教师备课能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与质量。②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教师参考主备人的备课资源,既可以拿来就用,也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特点和学生特点修改备课资源。③反复提炼,精益求精。主备人参考同组教师修改的教案或其他资源后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④不断积累,形成特色。教师备课的所有资源会以教材的每一课为核心永久地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中,形成特色资源库。
(2)自主学习系统与电子备课系统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应用效果主要有:①提供线索,辅助自学。可自动提取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导学提示、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资源。学生通过参考教师备课中丰富的资源,扫清自学中的障碍,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②在线互动,彼此沟通。在线作业,在线交流,在线反馈,作业区可提交教师的拓展作业并能看到教师批改后的评语,交流区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提供了论坛的功能,可以随时提问、解答遇到的问题。③生成资源,记录成长。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记录了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成长过程。
例如,一位三年级教师在学生学完《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布置了一次作业:“说一说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位学生写道:“我帮妈妈扫地,帮奶奶拎东西,因为太沉,奶奶会累,帮妈妈照顾弟弟,因为弟弟很淘气,会乱爬。总之,只要父母让,我能做好的我就会努力去做,因为我想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写得很朴实也很真实,写出了真情实感。教师的评语:“你是个有爱心,懂得感恩、孝顺的孩子。”这组对话记录在数字校园的系统中,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也会深深地印记在孩子心里,成为其成长的动力。
这种随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不断积累,丰富了学校校本资源库,增强了校本资源的生命力。
以上两个系统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中心,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效果,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系统会记录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为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珍贵的教育与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关注教与学关键过程的全面突破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教与学这一学校工作的关键过程进行重点突破,为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尝试。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考虑从教师入手,通过备课平台和学习平台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学生预习、课堂和课后的参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学习效果。
目前受经费限制,我校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后续我校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进行重点尝试,以全校重点年级为试点,形成教与学的全面突破。
2.注重课题引导,注重业务模式的提炼和提升
我们在数字校园规划、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紧密结合我校承担的十二五市区两级科研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以教与学为直接突破口,根据教与学的信息化难题,在解决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导和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3.制定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推进机制
为推动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广泛用,我校一方面建立了由教学主管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推进组,负责系统的建设、培训和应用推广,由教导处组织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系统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重点由教学骨干以点带面地在各学科组陆续推广使用电子备课和自主学习平台。
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承建方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培训,教导处和教学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使用引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是按培训的范围分类,有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各教研组推荐出一名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作为各组骨干)。开始试运行时,先对骨干进行培训,之后骨干再对本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很快就能促使教师掌握应用方法。另外,还有分角色培训,对于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不同角色的使用操作培训。按培训的时机则有调研过程中的培训、上线后的培训、巩固培训等。
此外,抓住应用效果好的重点班级、重点教师进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更好地扩大了应用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专家点评
1. 特点与优点: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紧扣一线教科研活动的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诉求开展建设,数字校园与相关课题的结合,促进了学校关于数字校园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学校数字校园的核心围绕着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并以课程和教学资源为纽带,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的教与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