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第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89-02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涵和优越性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教学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现实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高仿真的场景,安排学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模拟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情景模拟教学法更多地被用在了专业课教学上,但笔者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同样适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就是一个生动的语文大课堂,语文的学习也可以把生活搬到课堂上进行模拟学习,在模拟生活实践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要深刻,而且实践的过程能带给学生更多真实而快乐的体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学习是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学好语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提高。目前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也不感兴趣,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也较差。中职语文教师到底怎样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底在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在《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书中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该书的作者于2009年3月至5月对深圳市的5所公办中学的6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喜欢的理想课堂是:快乐、有趣、平等、开放。由此看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更差的中职生的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会更加糟糕,因此,中职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到中职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依托教材,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叙事性、画面感很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来设置模拟表演场景,然后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表演,还原课文中叙述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的表演中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在表演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上有一个规律,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在课堂上的收获越多,越能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自信,因而能学得越好。中职语文教师运用情景模拟教学能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觉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景进行还原和再现表演,针对问题去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锻炼了大脑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师就在其中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对人物的情感的把握、对人物活动环境的布置、物品的合理摆放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比如在讲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王这两个情节就非常具有画面感,如果由教师来讲授课文,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易水送别的悲壮和荆轲刺秦王的紧张气氛,理解和领悟都不够深刻。笔者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排一幕荆轲刺秦王的短剧表演,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表演和点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从演员的选择、台词的设计到参拜的礼仪,学生是各尽其能,分工合作,角色分配好之后,一遍遍地背台词,慢慢磨合,配合得越来越好。学生还就秦王的坐姿和荆轲的参拜之礼来跟笔者请教,在笔者的讲解之下,学生对跽的坐姿和先秦的参拜之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表演中也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在所有演员的默契配合下,表演非常成功。情景模拟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模拟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通过设计情景,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中职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将会步入职场,成为一名职业人,学生这三年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给学生的都是对他们的职业适应和发展有用的东西,专业课自不必说,最“没有用”的语文能教给他们的最有用的技能之一就是应用文的写作。无论处在哪一个岗位都会用到一两种应用文,所以对学生而言,学好应用文是一项必需的技能。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写应用文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将来工作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文教学中,由于应用文写作有很多条条框框的死板要求,使得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过于枯燥和乏味,学生普遍不喜欢应用文写作的课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原一些需要运用到应用文的工作或是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学会运用特定的应用文。

比如,将本地的特产“绿茶”拿到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家里都种植着绿茶,绿茶的产品特点、制作工艺等学生都比较熟悉,让学生写一份绿茶的产品说明书,学生就能参照说明书的文章样式,再结合自己对本地特产――绿茶的了解,写出一份不错的绿茶的产品说明书来。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指导其写自我推荐书、求职信。授课时将这些问题改编成教学情景,让学生互相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学生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能深刻把握住面试官的心理需求以及求职者在写求职信和求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这样通过真实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学生就能迅速进入到特定的角色,根据模拟的现实的需要,写出适用于不同生活或是工作场景中所需要的应用文,在这种模拟真实工作生活场景的写作训练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各种应用文文体的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学生需要着力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职业能力,任何场合都离不开语言的交际,口语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更需要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才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创设与之相关的生活或是工作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在学习《介绍》这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个介绍情境,如外校领导来学校参观,学生作为学校的接待老师,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特色早操和社团活动课等,这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内容梳理成书面材料,再根据书面材料进行脱稿的介绍;再如笔者给学生讲到“早恋”这个话题时,因为学生当中确实有些早恋的现象,有人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人觉得太影响学习,影响班级的风气,于是笔者就抓住这个话题组织学生就“早恋好吗?”这个话题展开一场辩论,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还真是唇枪舌剑,有些学生的发言真的很精彩,他们会在发言的时候,先摆出自己的观点,再引用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常见的社会新闻中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抓住对手发言中的漏洞予以针锋相对的反击,一场辩论,不管结果如何,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已经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课堂增强了他们的临场应变和即席发言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通过情景模拟一方面要立足于课本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切实的掌握;另一方面立足于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动手操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渗透到情景模拟的过程当中,情景活动的开展必须针对教学目标而进行,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洞表演。

(二)启发性。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模拟情景中有所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景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模拟情景中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巧,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为了达到预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在情景设计和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定位在学生这一主体上,其目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怎样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应当包括以下环节:编排设计教案;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练习与实施;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总结;作业与总结。教师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与开展的深度,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学有所得。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生成性;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如何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还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

二、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课时,很多学生会质疑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向太子丹说明情况,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这样刺杀不就更有把握了吗?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去讨论,有各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对秦武阳、荆轲、太子丹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对人物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通过参与探讨、研究解决了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把握的好,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记》 教育法则 优质课堂 五环教学法

随着时展,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高效五环教学法,给一直困惑不知道如何教语文的老师指明了道路。如果追本溯源,我们就会在《学记》中找到教学法则支持教学改革,更坚定前行的步伐。下面我仅就对《学记》“善喻”、“善问”、“尽其材”、适“时”、“比物丑类”法则在语文优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谈谈认识。

一、《学记》概说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全文虽然只有1229字,但是比较系统地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原则、教学法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中,《学记》中关于教学法则的论述,对后代历史上的教育进行了很好的指导,对现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语文优质课堂的建构

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五个环节来审视。刘清法在《高效课堂五环节高效教学法》中提出了在新课标旗帜下的教学模式――五环高效模式。此模式的提出,改变了原来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形成了“启发”式教学模式。“注入式”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满堂灌”,不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效率低下。“启发式”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学习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出现。课堂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体验设置的。五环高效课堂模式,包括创设情境―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练测反馈五个环节。每一环节我们都能从《学记》中找到理论依据。

三、《学记》中的教育法则在语文优质课堂中的指导意义

(一)优质课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善喻”法则

《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也就是说引导而不逼迫,才能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谐融洽;鼓励而不压抑才能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谐融洽;鼓励而不压抑,才能使学生不会产生畏惧情绪;开启学生思维,点拨学习门径,不代替下结论,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语文课是最生动最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我们要运用诱导启发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善喻”?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心向诱导术。学生上课前已经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老师就需要在这种准备状态下,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准备要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来。这就需要多样化课堂导入方法,创设不同情境,启发和诱导学生关注课堂所授知识。创设情境的方法包括:利用实验、问题、故事、漫画、冲突、导语、音乐、视频、游戏方法。

例如:创设视频情境法。我在讲授《高三成语复习之成语辨析》一课时,播放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在笑声中,知道了成语误用带来的严重后果,体会到了成语的重要性。高三复习是以大量做题为主,学生很容易觉得学习枯燥。用当苗阜、王声的相声《满腹经纶》的视频进行导入,学生从短短的几分钟的相声中就了解到学习成语不仅仅为了高考,成语的运用还和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时,学生们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成语的兴趣。

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从而快速进入到学习所授知识的氛围中。老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二)优质课堂第二环节:自主预习――“善问”法则

本环节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顺序设计习题。

1.注意习题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知识到能力,由课内到课外有序排列,便于学生有序获得新知识。

《学记》中“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老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问,又要善于对待学生的提问。善于发问的人,就像砍削坚硬的木头,先从较容易砍的部位下手,再着手于较难的结节部位,等到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砍开。不善于发问的人却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发问的人就像撞钟一样,撞得轻就响得小,撞得重就响得大,要等到撞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才会余韵悠扬而尽。不善于对待发问的人是与此相反的。这些都是使学业有进步的方法。

老师对于学生问题的设置应“善问”。“善问”之后才可以“进学”。

“善问”体现在习题的设计中。习题的设置顺序应该遵循《全国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2011卷,里面对三维目标的设置层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习题。让学生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再思考难得的地方,学业才有进步。

例如,在《有效读懂诗歌》高三复习课中,我设计的同学们自主预习的学案,按着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了如下习题。

《有效读懂诗歌》一、温故知新: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例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方法总结一:?摇?摇?摇 ?摇?摇

二、小试牛刀:

例1:《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例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三、沙场点兵: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问题:赏析“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字。

这三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之间先建构一个桥梁,温故知新。让学生更好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2.习题的梯度,及时检查。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节度等次去施教,这叫做“逊”。“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说杂乱的施教,而不按节度等次,就会弄坏搞乱教育的条理而不能教学好。设置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学习水平、学生的层次设置。由易到难,设计一些选做题,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潜能生吃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有的老师在设计《荆轲刺秦王》的自主预习习题时,根据学生层次设计的导学案。

如首先是汉字注音。其次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再次翻译句子,

最后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例题如下:(1)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其语句是?摇?摇 ?摇 ?摇。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面:?摇 ?摇?摇?摇。再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摇?摇 ?摇?摇、氛围:?摇 ?摇?摇?摇、天气:?摇 ?摇?摇?摇,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摇?摇 。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代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摇?摇 ?摇?摇,指出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摇?摇 ?摇?摇,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摇 ?摇?摇?摇,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摇?摇 ?摇?摇。

第三段,交代诗作汇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摇?摇?摇 ?摇。第二层交代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摇?摇 ?摇?摇

这个设计考虑了学生知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技能,让学生自己解决了比较容易的问题。对课文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优质课堂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尽其材”法则

《学记》中“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学生不竭尽自己的忠诚,又不量度学生材性的高下。那么他施行的一套是悖谬的,他要求的那些也是不合理的。这就指导我们在分组中,要根据优等生和潜能生(待优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因材施教。鼓励待优生要自信,不自卑;要坚毅,不放弃。告诉优等生,不仅自己优秀,还要乐于助人。培养互助精神,培养互助友爱。而且优等生在帮助待优生的同时,自己更优,待优生得到帮助,缩短优等生和待优生的差距。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爱德加・戴尔告诉我们,应该注重优等生对待优生的指导和小组间的合作。通过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才能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

例如有的老师在《虞美人》(教案)设计中[合作交流]部分如下:(3+3分钟)(每小组5个人,组内分为小组长、督导员、记录员和发言人,小组长全面指挥,记录员归纳总结,发言人最后发言,角色轮流担任。)题一:这首词在表达忘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时候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题二: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有人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应”很妙,你认为呢?

这个设计很好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理论,发挥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教学最优化,学习高效。

(四)优质课堂第四环节:展示点拨――适“时”法则

高效课堂首先决定于老师的“度”和“时”,就是学生课堂上疑惑生成后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必须运用教学智慧守住教师活动范围,不能出现“越位”形象;所谓“时”,就是指教师要科学掌握点拨的时机,做到适时而点,合时而拨,恰到好处。“当其可之谓时”正当他可以教育时教育他,这叫做“时”(适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适当的学习时光已过去然后才学习,再勤苦用功也难有成就。

所谓点拨,即“点化”和“拨正”。点化,就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利用旧知识无法建构新知识,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给予及时指点化解,间引思路;拨正,是指在学生思维方向偏离文本主线,游移三维目标时,教师须引领学生回归教材重点,使学生自悟正道。

老师讲清楚问题要有启发性,不是老师自己挖个坑、种颗种子,自己浇水、除草、施肥等果子成熟摘下来给学生。如果学生还不会吃,就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喂学生吃。而是,给学生智慧的种子,教会学生种种子的方法,当学生在种的过程遇到了问题,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收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启发者,不是包办者、替代者。

(五)优质课堂第五环节:练习反馈――“比物丑类”法则

《学记》中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意思是从各个事物的比较中,找出内在的联系,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说要举一反三。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一种方法,一种知识,在练习反馈中最能体现这种方法,这种知识、技能的迁移。老师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课堂上教授的方法、知识,学生们能不能寻找到规律,能不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练习中和课外,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发挥,从中获得学会学习的满足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我们要重视练习反馈中的习题设置,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得到知识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以《虞美人》教案为例,此教案在练习反馈部分。选取李煜的另一首词,《浪淘沙》让学生们思考:《虞美人》和《浪淘沙》同样是表达了亡国之痛,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把本课对《虞美人》赏析的手法和情感,进行知识迁移,也会赏析《浪淘沙》,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今天所实施的语文优质课堂教学中,一直在沿用《学记》中的教育法则。语文老师应追本溯源,回归经典,把经典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法则,构建科学、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定能有很大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清法.高效课堂――五环高效教学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6.

[2]殷海华,刘经华主编.《学记》教育智慧品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3.

[3]陈浩淼.试论《学记》对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

[4]夏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西南大.

[5]王新娟.浅析《学记》启发诱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研究.

[6]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研究.西南大学,2013、11、20.

[7]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中国教育学刊,2012、05.

[8]吴雪,汪莉.浅析《学记》中语文教育的师学之道.西南师范大学,2013.09.16.

[9]那朝霞.《学记》对语文教师内在素质的要求.高教前沿2011.04.

[10]缪春蓉.《学记》审视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教材课程.

相关期刊更多

学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师范大学

作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