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课堂管理
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并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已经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重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伤害事故,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如何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伤害事故,构建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位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不仅可以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安全,还有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安全事故发生后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各项运动的活动过程中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以集体为主,学生的体质有所差异,体育教学中稍有考虑不周,容易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是指在体育教学的有限时空内,出现的各类体育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发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比例最高。
2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但给体育教师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巨大压力,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重视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安全开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学生对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识,不重视体育教师强调的上课注意事项;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体育基础差,运动技能差,身体素质弱或对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有的学生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缺乏经验、麻痹大意、急躁、忽视运动技能“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或在体育练习中因畏惧、害羞而产生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有的学生上课组织纪律混乱或违反体育活动的规定,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隐瞒自身存在的特殊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学校和体育教师不知学生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安排相同的体育运动量,这类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2体育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学生的练习的动作要领指导不够细心,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部分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体育教学的设计环节方面,考虑不周,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容易造成体育安全事故;教师所选教学内容任意超出教学大纲要求,运动技能难度加大,容易引发体育伤害事故。
2.3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或不重视体育等原因,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差,体育器材设施缺乏,或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维修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少对安全教育的宣传,生命安全意识不强。
3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课堂管理
3.1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性别和技能水平选择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所选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范围内,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不能以“学生喜欢”为由任意选择教学内容,应精心策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的练习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制,例如,当学生不适应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练习内容做必要的调整,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学生身体对抗,避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2认真布置运动场地,检查器材设备的安全情况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前,为了确保学生的上课安全,体育教师布置、检查场地器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准备环节。体育上课前,体育教师需要检查上课活动的场地,包括检查运动场或场馆内的地面是否平坦、有无障碍,确保学生不要在凹凸不平或湿滑的地面上进行运动练习。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上课使用的器材,例如,体操、攀爬类器械安装后,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使用前做好最后的检查,确保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场地器械,做到及时更换故障器械。体育教师要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运动场地的安全守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违反场地器材使用守则的行为。
3.3体育教师合理的课堂
控制合理的体育课堂控制是与体育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控制是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喧闹的体育课堂不仅妨碍学生体育机能的学习,并且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始终监管体育课堂的秩序及安全问题,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体育教师的站位要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体育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学生个性,健全体育的课堂管理制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旦发现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如喧闹、吵架等其他不恰当的行为),体育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行为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
体育教师应贯彻“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安全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体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加学校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救护知识、基本的体育安全技能、学生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损伤、救护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和帮助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救自护技能。
3.5体育教师熟悉学生的健康档案,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教师备课前,需要查阅学校建立的学生健康档案,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需要关注班级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的学生,要如实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这类学生要区别对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可采取减少体育课的密度和减轻负荷量的锻炼手段或将这类学生安排到体育保健班,把由于身体原因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3.6教师及时地现场救护课堂现场救护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的课堂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要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需要定期接受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体育教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要及时对体育伤害事故发生过程进行书面记录。
4结语
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及课堂管理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去思考和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防范意识”和“严格课堂安全要求”放在首位,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体育课,教学管理上要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把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损害程度,确保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韩新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健.高职院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89-91.
[2]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35-02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渠道。目前,一些中职生认为德育课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德育课的作用。中职德育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基础,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突出的优势,使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精心选择案例,提高实效
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精心选择案例是基础与前提,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要典型有趣。选择案例的关键在于典型,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典型、有趣且与教学热点问题相关的案例,数量应精而不能图多,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案例蕴含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优化教学过程。典型而富有趣味性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实效。
2.案例要真实生动。案例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实,即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才具有可信度,使学生心悦诚服,提高德育效果。例如,教学“刑法”时,给学生讲述“助妻安乐死”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李某死亡这件事?王某对李某的死是否负有责任,为什么?真实的案例会使学生觉得好奇,激发探究欲望,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3.案例要与时俱进。一般来说,教材上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便利,大大节省时间。但教材上的经典案例大都是学生熟知的,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案例选择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隐私权”时,选择“偷看他人QQ留言”、“偷看他人手机短信”等案例,引发学生关注隐私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隐私权的实质。
4.案例要以生为本。所选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生活的案例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科学的消费观”时,以学生每月的日常消费调查报告作为案例,学会觉得案例就在自己身上,也会调动积极性;其次,案例选择要与学生心理实际相结合。又如,教学“人生价值的实现”时,以往届毕业生的成功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师兄、师姐如何获得成功。
二、灵活呈现案例,激发兴趣
案例呈现方式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教师用生动的描述,从而呈现生动的案情,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印发文字材料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1.课前印发案例材料。对于阅读量较大的案例,课堂呈现会占用大量时间,可采用课前印发案例材料的方式。例如,教学“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时,有很多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案例,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等,或是江苏省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案例都能激发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阅读量大,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案例,最好在课堂上发给学生,便于集中讨论。
2.多媒体演示案例。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集文字、动画、色彩、声音于一体,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交互式强、表现力丰富等特点,德育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呈现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知行统一”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孔祥瑞的案例,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他的工作照片、日记、奖章、事迹宣传片等,增强案例的直观感受,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这位工人楷模产生兴趣。
3.角色扮演再现案例。呈现案例环节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并在剧情中穿插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劳动者维权”时,让学生扮演企业老板、员工、工会主席、法官等,模拟争议出现后的维权过程。精心准备,精彩再现,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加深学生对案情的充分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组织讨论案例,指导探究
组织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可以分组讨论,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讨论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案例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脱离主题,或者盲目跟从,这些都是无效的讨论现象。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讨论,促进讨论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争辩。学生独立思考案例后,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争辩,对一些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争辩。只有在争辩的过程中,案例隐含的深层次问题才会暴露出来,学生才能真正挖掘案例的本质,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教学“正当防卫”时,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判断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教师可结合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时教学生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确方法。笔者给出的案例是:某中职生王某下班回家,在一条偏僻的小道上遭到抢劫,王某只得交出身上所有的财务。当抢劫者低头数钱时,王某迅速从地上拿起一块砖头朝抢劫者身上砸去,拿回自己的财务并到公安局报案,后来得知抢劫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让学生对“适度”、“防卫的结果不适度”等问题进行争辩,学生越辩越明,增强了法制观念,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点评案例,科学总结
点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对案例教学实施的概括与提升。这个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不仅能及时改正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还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得到系统的认识。
1.认真点评案例讨论中的观点。案例教学与讲授式教学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点评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观点上面,对观点的质量、深度等进行点评,尤其要高度评价创新思维。同时,对讨论中出现的思想偏颇要给予纠正,做到以理服人,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
2.认真点评学生讨论时的表现。点评案例时要关注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如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等,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参与积极性高、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用关爱的语言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学生,用热情的语言使后进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增强后进生的信心与勇气,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总结案例蕴含的知识点。点评时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学“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时,可用学校实训基地的真实录像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实训基地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中职德育课的根本目的。
总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 篮球教学 讲解与示范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84-02
1 讲解法与案例分析
1.1 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方法。它是体育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其他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依托于讲解法来完成。然而,由于体育教学显著的身体运动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使用讲解法,而是要做到“精讲多练”,讲得清楚明晰,练习时间足够有效。
1.2 讲解法案例分析
1.2.1 抓住要领、简单顺口
【案例陈述】在篮球课中“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这个技术动作的脚步动作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动作划分为几个学习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语言逐渐精确讲解动作要领。在初学阶段,教师可以将脚步技术动作精讲为:跨右脚一大步的同时拿球置于腰腹间,左脚跟上一小步并起跳,非起跳脚向前上方摆动,身体尽量向上腾起。到了动作提高阶段精简为:出右脚一大步拿球,左脚一小步向上起跳,身体向上腾起。到了技术熟练的阶段进一步精简为: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
【案例分析】“行进间投篮”的技术动作是中小学篮球课中重要的教学部分,该技术动作可以分为下肢的脚步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两部分。因此,在该项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脚步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将整个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进行整理、提炼、加工,此类方法符合讲解法中“精讲”的原则。
1.2.2 善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维
【案例陈述】在某次以突破分球为教学目标的篮球课教学中,老师以提问配合讲解的方法,向同学们传授突破分球技战术。
场景1:教师指定进攻队员①向左边突破,有两个防守队员,一个主防,另一个协防。进攻队员突破被阻碍,此时教师提问:进攻队员应该怎么处理球。学生回答:(1)造犯规;(2)强行投篮;(3)传球。教师继续问:如果我加一个进攻队员②,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将球传给进攻队员。教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样的配合在篮球比赛中叫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分球。
接着教师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个示范。
场景2:让学生快速持球突破,另一个队员不补防。
场景3:让学生突破慢速持球突破,不能成功突破防守队员。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示范,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1):成功突破,没有补防,直接上篮。学生回答(2):突破不了,不造成补防,没有空位,不能传球。教师问:根据这个例子,我再问问同学们,想要成功的进行突破分球,关键在于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吸引另一名防守队员协防,制造空位,把球传给给空队员。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分球的这个配合的关键,持球队员突破,吸引防守队员的补防,球传球空位队员,制造进攻机会。
【案例分析】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进行讲解。先提问再讲解,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如让学生先对问题作出回答后再讲解,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加深对正确答案的印象,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讲解也形成一种对比,使正确的信息得到强化,错误的信息得到纠正,遗漏的信息得到补充。
1.2.3 合理利用分段讲解
【案例陈述】同样是在篮球课“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讲整个技术动作分解成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来讲解教学。如前文所述,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脚步“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的技术动作之后,可开始像学生讲解手上的技术动作:腾空后持球手手臂尽量向上伸展,到达最高点时,以手腕为轴,通过食指和中指将球向上投出。学生基本掌握手上动作之后这样,可将该技术完整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达到上下肢动作的统一协调,使学生能迅速有效的掌握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
【案例分析】分段讲解是指将教学的技术动作分成若干段,逐步进行讲解,多用于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的教学,例如“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由下肢的脚下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组成,将该技术进行层次分明的讲解,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该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1.2.4 对比讲解,加深印象
【案例陈述】接着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例,有教师在教学中,刻意的采用了对比的讲解方法,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讲解,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手上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中讲到:同学们必须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才投篮出手,如果身体未到最高点出手的话,由于球离篮筐较远,且身体处于上升阶段,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投篮结果,只有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身体稳定性强,且球和篮筐的距离合适,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提高投篮稳定性。
【案例分析】对比法是将两个相对应的方面加以对比,逐一进行讲解,指出其偏差、正误、优劣等区别,如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比,讲“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手上投篮技术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对比性的讲解,让同学们知道了“到最高点出手”的重要性。这样对比的讲解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使得学生获得了更为具体、鲜明的认识,有利于加深对于所学技术的理解。
2 示范法与案例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74-03
一、“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而开设的。实践性、应用性的鲜明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不能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广泛使用且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9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笔者从事《管理学原理》教学多年,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若教学组织不当,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首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作为高职职业基础课,按不同专业方向,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仍然沿袭多年形成的应试型学习方法,且多数未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加上普遍缺乏职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堂教学盲目采用企业案例,学生难以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很容易停留在“讲故事”阶段,学与用形成“两张皮”,没有起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其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部分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较难体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具体运用时的艺术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停留在案例的表面,很少涉及问题的核心,导致学生产生讲不讲案例都是一个样的想法,削弱了研究案例的积极性。一些教师摘自各类教学案例集的冗长案例,由于制度、文化、理念的差异,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第三,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的现状,案例讨论时就事论事,肯定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只有与学生的能力和认知相适应,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鉴于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与创新。一是对于不同专业或不同培养方向的学生,一定要精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要短而精,与时代和生活贴近,尽量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设置的案例思考和讨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所区别。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依据职业定位与学生能力活化案例,分析案例时重在将学生置于创设和模拟的管理情境中,使其能参与或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进而引导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构建“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案例精选、情境创设和角色参与方法开展教学,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处于最佳有效状态,提升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创设一些管理情境,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角色或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准备,踊跃表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依赖于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当学生被放在运用知识的社会和职业情境中时,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真正、最完整的,也是最有力和最有用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不是为了获得一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学习者参与到真正的情境中。情境模拟是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运用真实的或模拟的管理环节,实际操作相关业务,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铺设了一条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学,才能够真正理解管理的精髓。从管理案例出发,创设真实的管理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模拟管理的行为,来把握管理的实质。管理情境运用得当,会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获得有效地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能体现管理案例的生活性和问题性,又要能融入真实的人物情感,凸显管理情境的实用性。“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精心选择教学案例;确定情境模拟主题;情境模拟布置实施教师点评共同总结。
下面以笔者授课过程中创设的三个教学情境为例,对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予以阐述,并在每个教学情境之后进行总结。
教学情境一: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内容:沟通障碍的产生以及沟通的原则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通过一段动画片《扁鹊见蔡桓公》的视频,展现这一段著名的历史典故;其次,提出问题:蔡桓公贵为国君,又有名医扁鹊在侧,却因为小病送掉了性命,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沟通?第三,区分案例角色,让同学们来一次历史穿越,由几组同学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扁鹊和蔡桓公角色,使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通过亲身的体会,帮助他们认识到沟通中信息传递与理解的重要性,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并在教师的指点下,归纳出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即清晰准确完整、信任、适时、“换位思考”、“文化背景”以及尊重对方,委婉表达等。
总结:该情境之所以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因为播放的视频生动有趣,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二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案例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三是分析研讨,教师总结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情境二:下属要请假,你该怎么办?
教学内容:人本管理与情感激励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请同学们用2分钟阅读一则简短的案例《太太奖金》。其次,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在饭店企业中除了工资奖金之外,还有哪些可以运用并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通过小组研讨,每个小组请一名代表谈谈他们的结论。第三,创设情境冷天是平安夜,酒店餐厅熙熙攘攘,员工们忙得不可开交。这时,突然一名女员工急匆匆地走到主管面前,要求请假回家,原因是她还不满一周岁的孩子生病了发高烧。第四,区分案例角色,让几组同学分别扮演情境中的员工和主管角色。在扮演角色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下属要请假,你该怎么办?今天这么忙,你同意她回去吗?如果她回去,她的工作由谁来做?最后,其余同学通过观看情境,对主管的处理方式进行评论。
总结:该情境紧密结合饭店实际,适应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思考问题,通过亲身的体会,认识到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分配和协调资源,同时,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必须注重人本管理。除了薪酬与奖励之外,增加责任、对一些人员实行适当灵活的优惠、情感管理、升职、赞赏、培训和社交活动都是激励的有效方法。对于情感激励来说,有很多方式方法,比如在公司刊物上予以表扬,将杰出员工的像片挂在荣誉墙上,布置成《光荣榜》设计一张特殊奖状,表扬他的成就:员工聚会或部门会议时当众表扬;请更高层主管会见这位员工,肯定他的杰出表现;授予其先进称号或某种荣誉等等。
教学情境三:我爱你
教学内容: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
教学情境设计:首先,观看一段4分钟的《饭店礼仪》视频,共同体会饭店服务中,优雅的手势、友好的微笑、热情而得体的问候给予宾客的美好感受。其次,通过课堂讲授向同学们阐述,在沟通中除了语言文字外,语音、语速、语调、语气、肢体动作等因素都可以增强、减弱或改变同一句话的含义。就像“我爱你”这三个字,在加入各种因素后,会瞬间增加几十种含义。第三,开始游戏:从同学中征集一名志愿者,站到台前,再选择7-8位同学分别向她进行表白,表白的内容只有三个字“我爱你”,要求每个人传达的信息都要不一样。每当一个人表白后,教师都要请志愿者谈谈对方给她的感觉,然后表白者公布自己想表达的含义,教师将含义要点汇总到黑板上。最后,当所有人都表白后,教师和大家一起回顾“我爱你”三个字所表达的不同含义,随后开始引导性的提问:假如你是表白者,你是如何利用语音、语速、语调、肢体动作的变化表达“我爱你”的含义的?当志愿者误解你所表达的含义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认为问题的原因出在哪里?
总结:该情境极具生活化和趣味性,并包含了许多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在沟通中语言、语调、语速、语音、肢体动作都可以加强或改变同一句话的含义。通过展示沟通中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比如,谈到沟通,很多人认为语言很重要,其实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很多,大量非语言的信息会影响他人的判断。职场高手在沟通中,会特别注意恰当地运用语音、语调、音量、语速、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传递思想和情感,同时对于他人的非语言信息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在沟通中经常出现误差和误解,这个游戏生动地展示了误解的过程,给每个人以提醒。
三、“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思考的创造性让笔者感到惊喜,也让笔者看到了这种方法在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独到之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此教师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活化教学案例,凸显课堂互动中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教学案例和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案例不仅包含情境,而且内含情感。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交流情感并引起共鸣的过程,有情才能动人。现在海量的管理案例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教师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结果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二)围绕学生体验,发现管理情境中的生活性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根据将要学习的管理内容提炼和创设出管理情境,这是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方法。情境创设中,教师要避免以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在创设职业化情境时,教师首先应当进行换位思考: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可以从中找到该管理知识的原型吗?然后再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管理情境。
(三)注重有效运用,挖掘管理案例中的问题性
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情境中读出管理信息,提出管理问题,挖掘管理情境的问题性。管理情境展示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管理信息,发现管理问题,而不仅仅是对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感兴趣,避免将发现和解决问题变成仅仅是一场开心的课堂娱乐游戏。通过提出诸如“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管理信息、你能从中提出什么管理问题”等,从情境中抽象出管理问题,从而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课堂iPad教学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整合,iPad悄悄地走进了课堂。2012年,我国的一些高校、中小学开始了利用iPad进行教学的研究,并引发了社会、家长、专家、同行的争论,褒贬不一,利弊参半。2013年,随着对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组织学习”“互助学习”等如雨后春笋般闪亮登场。大家都在进行着“学习方式转变”的潜心研究与积极实践。将iPad引进体育课堂,掀起了体育教学改革新的一页。
【案例描述】
2013年12月,笔者参加了首届“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论坛”,大家围绕“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由三地的体育特级教师、青年教师代表同台展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
一位来自上海的青年教师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他教学的内容是水平一的跳跃,他利用自制的小纸盒,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单跳双落”的运动技能。在自主学练、个体展示、图示讲解过后,教师拿出了6个iPad,分发给六个小组长,意图想借用iPad的功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这一大胆的举措,让在场观摩的同行和专家眼前一亮,大家内心非常期待:这一高科技的产品引进体育实践课教学,会为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带来哪些革命?
六个小组长拿到iPad后很惊喜,一个只能在家里玩的“平板游戏机”突然出现在体育课堂上,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教师在一边大声解说的要求,这时候已经轻轻从耳边“飘”过,再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带着这个iPad走进队伍,小组的组员们以同样的表情回应,他们利用拍照功能,为每一位同伴照相,陶醉在这一新颖的“器材”的使用中,快乐于同伴留下的搞笑、模糊(孩子手抖动)的倩影里,学生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异常火爆。
再看看执教的青年教师:他讲解完分组练习的要求后,快速走到一个小组中,拿回iPad,重新描述分组练习的要求,现场示范拍摄,带着学生观看回播画面,试图让学生们利用iPad的摄像功能,慢镜头地观摩自己完成的整个动作的图像,并分析优缺点,改进动作,但从学生愉悦的表情可以看出,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形象在分帧呈现时的变形。教师则认为已经完成了指导任务,急急忙忙赶到下一个小组……
【案例分析】
iPad走进小学课堂,我们了解更多的是它在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将iPad引进体育实践课教学,这是上海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尝试,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的热情,正是因为对体育教学的热爱,才让他们动力十足地探究跟进;其次,要学习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因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才加速他们革新教学方式的进程;最后要学习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正是因为对自身发展的憧憬,才奋进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
iPad的诸多功能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到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之中?这应该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跟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这一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定不能忽略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要求。笔者在观课后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经验,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
对学生来说iPad就是一台便携式的游戏机,一旦有机会触碰它,他们首先想了解的是有没有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至于iPad的其他功能则被“遮蔽”掉了。面对这个问题,“堵不如疏”,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积极主动地面对。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室内课、信息技术课、课间课后的时间跟学生们介绍iPad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巨大便捷。例如微视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慢镜头播放与技能学习、画面定格与细节纠错等。通过这些功能的介绍,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使用,让iPad真正为自我学习、自我进步服务。
2.确保适度的运动密度。
运动密度、强度是一节体育课的核心评价指标,所以iPad引进课堂首先要确保适度的运动密度。如果课堂上,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合作谈论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整节课的运动密度。笔者曾在一次观摩课上看到一位教师利用iPad进行技能学习的引导,但是学生们在分组讨论、自行拍摄、图像调用等环节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影响到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从而使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这点应引起大家的思考,也是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的课题。
3.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iPad引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能够满足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时,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才能适度放手,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学生年龄较小,甚至刚刚入学,如果我们为了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而不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经历,一味地推广信息技术,那会是事倍功半。再说这节课,体育教师选择二年级进行iPad学习,又是借班上课,iPad学习运动技能对于Y小学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零认知、零经历,当课堂上教师要求分组利用iPad进行探究学习时,他们很有兴趣,但是由于自身能力、认知水平所限不能胜任这项任务,所以他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理解与完成,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奔跑在各小组之间,再次一一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
4.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为了更好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之外,还要进行课前iPad使用、操作的必要培训。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软件的进退、缩放、复制、粘贴、删除等技能,只有学生能驾轻就熟地使用、操作、运用,才能让iPad走进体育课堂,成为运动技能学习的好帮手,否则就是大家说的“花架子”“走过场”“作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仰望天空,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
5.结合“翻转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