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性
当前,随着中草药在世界范围产生的广泛影响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世界上有超过3/4的人口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中草药产品,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潜力日益显现、作用日益增大。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国家正逐年加大对中药产业化开发与现代化研究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定了重点项目,这将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拉动力,给中药材产业开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县多年来一直是药材传统种植大县,在推动农村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为主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工作中,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相比,同我县中药材资源大县的地位相比,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药材基地建设上,还停留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更新品种上,集约化程度低,未能与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在中药材生产上,缺乏对传统优质药材品种的培育和扶持,生产技术不规范,不能适应药材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四是营销观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品种市场占有额不大。五是产业链条不完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药材加工企业还属空白,大宗中药材仍处于卖原料和粗加工的初级状态,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县在规模种植上已成为陇南第一药材大县,但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很大,同时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性,紧紧抓住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牢固树立“药材富县”的强烈意识,确立中药材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中药材产业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增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心
(一)基本思路
年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第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奖励扶持工作措施不放松,强化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模式;完善药材专业市场,组建全县药农总协会,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着力推进我县中药材开发走上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路子,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二)奋斗目标
抓好三片传统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做好哈达铺至阿坞、哈达铺至庞家、理川至八力、南阳至好梯四个中药材示范带建设,建成31个中药材示范点,通过片、带、点示范,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当归9万亩、党参6万亩、大黄4万亩、红黄芪7万亩、柴胡3万亩、其它6万亩)。预期药材总产达到41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3.8亿元。培育五个拳头产品,即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实施好两个项目,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户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和县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以哈达铺、理川两片7个乡镇20个村为重点,建成9万亩当归种植基地。以将台、何家堡、城关、贾河、车拉、新城子6个乡镇15个村为重点,建成7万亩红黄芪、3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以南阳、新寨、狮子等7乡镇为主,在良恭河流域、岷江流域发展大黄4万亩、党参6万亩。在适宜区发展市场价格看好的名优中药材6万亩,基本形成“一区一品”的种植格局。
(2)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25个,集中连片在等地建立县级药材种植示范点6个,即庞家乡许家村500亩黄芪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好梯乡彭家山500亩党参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哈达铺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其中集中连片1000亩)、理川镇蔡家村千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阿坞乡各竜村500亩当归GAP种植示范点、将台乡罗家村500亩红芪无公害种植示范点,在每乡镇建立乡级示范点1个,全县建成药材种植示范点33个。抓好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将示范园建成全县药材示范展览、科技培训、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县的药材培训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农业休闲娱乐基地。
(3)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努力构建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按照市上要求,在全县退耕区阿坞等9个乡镇15个村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2500亩。在基地建设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积极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基地建设良种化。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一是要成立由药材种植大户、药材企业为主的药农总协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互通信息,严格标准,整体增强抵御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帮助引导协会发挥作用,支持协会间加强协作,建立协会联盟,下功夫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使药材销售更加便捷,效益更加明显。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多方招商,引进外资,力争年内引进1户制药企业落户。同时,在全县选择产品开发先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效益比较好的药材企业作为龙头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形成基地加农户、企业带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5)加强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多方争取资金,争取完善城关中药材加工一条街、衙门地药材加工一条街,新建南阳党参销售加工一条街,建设计子川中药材市场,并组织加工大户开展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建立县中药材专业网站,向国内外定期药材信息,互通市场行情,实现网上交易,促进产品流通。
(6)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制定完善《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教材,发放到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药材种植重点区域培训种植大户300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工流通体系培训加工户300户,引导种植户和加工户的积极性,为全县中药材的发展做出示范带动作用,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7)积极开展注册认证,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和名牌产品创建申报工作,年内完成8万亩无公害党参产品认证。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中药材产业开发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农口各单位要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把中药材产业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对中药材产业开发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全体干部职工要全身心投入,推动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要立足全县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为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工作责任。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从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注册认证、龙头企业、产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制订具体规划,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切实把中药材产业的责任、任务落实到乡、村、社、户和广大干部群众身上。
3、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搞好示范,抓好指导,培育一批产业示范户,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力争全县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同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量和质量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步伐。县中药材中心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在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全力办好6个县级高标准规范化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创新投资机制,既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客商多元投资的体系。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政策和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编写相关项目报告,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引导和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开发农业特色产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中药材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材;农业发展;增收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与广西、湖南两省交界,北纬24°37′至25°12′,东经112°07′至112°47′。连州市地处五岭中之萌渚岭南麓,海拔范围80-1712米,境内地形有中山地、低山地、丘陵、谷地、平原之分,以丘陵、山地为主,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热量大,气温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9.9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1605.90毫米。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1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连州市中药材种植品种29个,面积54869亩,年产中药材5.02万吨,中药种植业产值达到4.02亿元。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红枣、金银花、黄栀子、百合、玉竹、、溪黄草等,其中连州玉竹自古以来就有着西玉竹之称。
连州市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生姜,面积24780亩,产量37170吨;红枣,面积6230亩,产量3115吨;金银花,面积1456亩,产量109吨;黄栀子,面积1684亩,产量882吨;百合,面积3880亩,产量2522吨;玉竹,面积4052亩,产量2026吨;:面积2500亩,产量582吨;溪黄草,种植面积325亩,产量217吨,野生溪黄草全市各地有零星分布。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初产品,深加工的少。目前从事深加工的企业有广东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连州市柏木山天然食品厂这两家,其在中药材方面主要是对溪黄草的加工。
2 连州市中药材生产主要存在问题
2.1 市场信息不透明,药农盲目跟风种植
我国现今在农产品信息统计上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的信息掌握不全,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在缺少正确信息和判断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听说种植金银花赚钱就去种植金银花,失败以后听说种植赚钱,就去跟风种植。在我市,大多数的中药材种植方式是农民散户种植,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对中药材市场供需信息反应也较为迟钝。这种种植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无法有效的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药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在中药涨价时,开始大面积的种植,最终供大于求,中药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了“药贱伤农”的悲剧。
2.2 缺乏技术支撑,产品质量无法稳定
目前,全市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科研、推广单位,懂得药材规范栽培技术专业人员也是廖廖无几。药材专业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种状态直接造成二低现象:一是良种化程度低。药材良种引种、示范、推广工作滞后,良种化程度低。目前栽培的药材品种多是药农采用自己繁育的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缺乏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机构。品系选择、提纯复壮及良种选育研究十分薄弱,直接导致药材品种退化,地方品种繁多,缺少科学界定,产区药农种植混乱。缺乏生态适生性科学论证,盲目引种。造成一定损失。二是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低。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目前只制定了《连州溪黄草栽培技术规范》、《连州百合栽培技术规范》两部地方标准,其它种类匀没制定种植标准。药农种植方法依旧停留在各地传统习惯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随意缩短生长年限,提前采收,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如柴胡、丹参、桔梗等当年采挖,五味子抢青采摘等。再加上后期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导致药材的干度、纯度不足,如果贮藏环节不重视,都将造成药材有效成份流失,水分、灰分超标,很可能引起药材的二次污染。
2.3 药农质量意识观念淡薄,使用不当农资投入品,影响质量
中药材野生变栽培品种后,病虫害日趋严重。目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生物防治、综合防治方面研究更少,缺乏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一些地方滥用农药,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某些基地为了追逐增产的经济效益,施用大量无机化肥及根部膨大剂、除草剂等生物激素,还在加工药材时用硫磺熏蒸。这些不仅造成质量下降、有害物质超标,而且还扰乱了药用植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品种退化。人们只强调中药材因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严重而难以挤入国际市场,但在国内流通领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重金属再超标、污染再严重,也不会影响使用,国内市场非标准化药材依旧盛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滞后,检测手段停留在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上。在种植户看来,中药材只要保证根茎粗壮、果实丰硕、颜色鲜亮就行,不管喷施的化学农药是否超标或有害,这种小农心理的存在,使中药材市场变得鱼龙混杂。
2.4 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连州市中药种植面e54869亩左右,但连片规范化种植面积仅占30%。连片规范化种植的主要是一家公司和34家合作社,这些公司、合作社也是起步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其他皆为农户盲目跟风、自发种植,因缺乏专业技术,不仅产量、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在产出后因为市场信息滞后,产品积销,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效应。
2.5 产业化程度低,整体效益不高
连州市中药材产业化程度低,在整个产业链中,技术、种子等产前服务缺位,种植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后加工、贮存、销售跟不上。目前,中药材产业中基本都是原材料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保留价值低,储存不便,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能力差。
3 中药材生产发展对策浅议
3.1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的改变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药材的属性从最初单一的防痛治病,向滋补膳食、保健养生、酒水饮料、洗涤化妆等多个领域迅速延伸。中药材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加了中药材的需求量。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给予的医保政策也在逐年健全,从而提升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并使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出口总额达到397 亿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5%。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今后5 年,预计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的增速,到2015 年达到约11000 亿美元。
国内、国外的市场巨大,为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大的空间。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
3.2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立中药GAP种植基地
3.2.1 中药材基地建设以连州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论证,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引种区域适生品种。
3.2.2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良种引种、繁育基地为优先
中药材行业如果想要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最关键是要尽快实现中药材的良种繁育。品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药材栽培的成败。所以,相关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复壮、培育技术等方面的探索,进而提升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首先,通过人工提纯复壮或选育选择出优质品种;然后,在环境适宜的区域进行栽培,繁育,形成良种繁育基地;最后,将繁育的药材种子、种苗推广到基地,开始大面积栽培。并加强种苗繁育、脱毒培养、生态种植等试验研究,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中药材品种,进一步促进种子、种苗实现产业化发展。
3.2.3 中药材基地建设要以科技为支撑
一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要对与优质高产有关的种质选育,种植密度,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的确定,采收后的干燥、加工、包装、贮藏等进行探索,加强中药材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广植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着力解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从源头上提高药材质量。确定优良类型,筛选优树,鉴定、选育优良无性系;按GAP标准原则,总结道地药材传统特色种植技术,结合现代科技,研究制订四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管理规范(SOP);引进EM菌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加强环境动态监测,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和农药化肥污染的目的。
二是加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促进规范化种植药材技术的持续推进。
要在连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农村的短W制中药材种植课程,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结合的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进而提升中药材品质。
3.3 强化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提供有效服务
要建立更加快捷的市场信息渠道,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供需信息,及时调整中药材种植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3.3.1 质量监管部门,规范相应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本地品牌建设,建成相应药材新道地产区。 加强对产地、产品等相关项目进行质量监管,同时提高相应的技术指标,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源头和流通领域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维护连州中药材品牌。
3.3.2 农业部门强化服务。一是建立官方中药材种植信息体统,提供市场信息与各地种植情况,完善农户种植意向信息收集,科学分析市场趋势,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产地优势,合理分配产能与市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计划,避免重复种植、过量种植。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市场经济意识。
3.3.3 政府制定中药材产业政策,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有潜力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带头作用。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进行奖励,鼓励社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连州中药产业开发,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与发展。鼓励技术改良,提高连州中药材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身品质,打造本地品牌,形成地区核心竞争力。
1 来凤县药业产业现状
从来凤县药业产业目前的情况来看,概括起来有“底子薄,起点低,人财缺,规模小”等特征,与其所处“华中药库”的地域不相称。
1.1 地方经济的落后导致科技支撑不够,从根本上影响了医药产业的内在水平。
1.2 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于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品种杂、小、弱。专业市场发育不足,与药农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1.3 由于基地面积规模小,生产分散,专业化进程缓慢,加之农村劳动力不足,企业与药农基本上还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
1.4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企业带动不力是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最大障碍。
2 民族地区药业发展的优势
上述现状特征,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药产业这一地方产业现状的缩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药业现状。但从具体情况来看,民族地区药业产业化在如下三个发展方向上确又颇具优势:
2.1 民族药方向。要像、贵州、广西那样来发展,挖掘我们的民族医药,并形成产业。民族药在治疗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胃病、血液病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各地区在原有民族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批疗效确切、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民族药,如藏药“洁白胶囊”、“六味能消胶囊”、“十味龙胆花颗粒”;傣药“傣肌松”;彝药“云南白药”、“灯盏126花素”等系列制剂等。还在临床科研的基础上验证了古方的疗效,如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在治疗脑神经疾病中的效果等。7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药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以及民族药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民族地区在民族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相继制订了民族药地方标准,部分民族药品经国家审批收入国家药品标准。民族药工业迅速崛起,成为许多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的现代化民族药生产企业,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小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生产能力和药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2.2 GAP规模种植方向。严格按照国家GAP规范科学,踏实地完成传统栽培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转型,为本地药材走向国内及国外夯实基础。
2.3 非药品生产、加工、出口方向。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从精细化工、特种需求等方面为本地中草药寻找出路。
3 来凤县药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全县2011年实现药材销售达20000吨,包括厚朴、杜仲、黄柏、白术、百合、虎杖、葛根、鱼腥草、金银花、青蒿等品种,实现销售金额2.2亿元。创税550多万元,创外汇9.8万美元。主要销往亳州、荷花池、安国等地。正在启动武陵山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交易市场。
3.1 以发展中药材基地为重点,充分发挥道地药材优势,全面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由于我县中药材品种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为止,全县药材基地留存面积为6.2万亩。主要包括厚朴、杜仲、黄柏、白术、金银花、粉葛、百合、鱼腥草、枳壳、吴茱萸等。
3.2 以药材专业乡镇为重点,全面推动药业产业化建设。我县万亩药材乡镇两个,革勒车乡、大河镇。千亩以上的药材专业村4个(大河镇白岩山村、大河镇杉木塘村、大河镇茶园村、革勒车乡桐麻村),也都为恩施州命名。革勒车乡是恩施州命名的药材专业乡镇,该乡位于我县西北部,属于二高山地区,平均海拔在800-939米之间,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盛产地道中药材的好地方。目前该乡已发展各种中药材基地10000亩。目前全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革勒车乡已被州政府命名为药材专业乡镇,真正为来凤县的中药材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11年,已发展金银花570亩,白术5000亩。
3.3 以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支撑,大力推行种植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销售集约化、质量化、效益化。来凤县药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壮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成立了14个药材专业合作社,主要包括来凤县森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凤枳壳、木瓜、青蒿专业合作社,半夏、银环蛇专业合作社,白术、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林蔬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粉葛专业合作社,怡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同时,每年县药办还为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药材技术培训或进行专题讲座,让每个药农懂技术。目前一个种植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销售集约化、质量化、效益化的局面已逐渐显现。
3.4 以药业企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全县中药材品牌及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全县发展药业企业14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5家,州级5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发展各种基地62000亩,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为药农增收达6000万元,为财政增税600万元,为企业增效达3600万元。全县具有品牌的商品为来凤县华丰药业公司种植的半夏,佳佳公司选育的鄂恩8号葛根品种,通过发展现已建设成一个标准化生产基地。
4 发展民族地区县域药业产业化的措施
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药业产业从区域特色出发,注重宏观统筹,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4.1 加大科技培训及产业发展宣传力度,让广大药农了解和掌握药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相关产业政策,提高药农参与中药材发展的积极性,保证药业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公司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质量因素拒收及抽查检验不合格中药饮片记录,共计76条,资料真实、完整。
1.2 方法 对我公司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药饮片拒收原因及抽查检验不合格中药饮片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76条记录中,发现影响中药饮片拒收及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产地因素、采收季节、掺杂使假、炮制原因、储存养护、库房管理等。具体汇总分析如下:
2.1 产地因素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因产地因素在我公司验收过程中不符合质量要求予以拒收的中药饮片占31.57%。中药材、中药饮片有其特殊属性,其质量受产地区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因素等影响较大,同一种药材因产地的不同其有效成份存在较大差异,固而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道地药材之所以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是有其内在质量因素,并经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现在医学研究证明[1],道地药材所含活性成分是非道地药材所不能及的。如高良姜主产于广西、广东,它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素,在高良姜挥发油中相对疗效水平很高,不同产地其成分含量有别:广东51.76%,广西56.66%,海南14.49%,福建19.76%。
2.2 采收季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因采收季节不当造成中药饮片不符合质量要求而被拒收在我公司占19.74%。采收季节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含量高低、药性的强弱影响很大。如槐米应在花蕾期采摘,因其主要有效成分芦丁在花蕾期可达28%,如果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期为10.0%,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期为3.5%,故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2];人参中皂苷以8月分含量最高,故应在8、9月采收;臭梧桐叶在5月开花前采摘,有效成分最高,对动物降压作用强,开花后采集的叶降压作用减弱;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第4季度收获的丹参比其他季度收获的高2-3倍;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绿原酸,花蕾中的含量比花开时高,故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摘等等。药材应在适宜的季节采收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转贴于
2.3 掺杂使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掺杂使假比例达26.33%。在采购中,由于不法厂商掺杂掺假手段层出不穷,个别企业和个人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以牟取非法利益,这些都增加了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别和质量监管的工作难度,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3.1 以假充真 由于某些基层收购人员缺乏药材性状的鉴别知识,致使个别不法人员掺杂的劣质药材难以发现,另一方面某些不法厂商为牟取暴利蓄意掺伪,如:以香加皮冒充五加皮,以小果微花藤冒充粉防己,以水半夏冒充半夏,以平贝母冒充川贝母。以黑柴胡、大叶柴胡冒充柴胡。
2.3.2 混杂掺伪 部分中药材碎屑杂质过多或掺有变质品,如在红花中掺入淀粉,或矿物粉末,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金银花喷洒高浓度糖水、糖蜜混合水、盐水、并附加黄褐色细沙。
2.4 炮制因素 从表1中可以看出,饮片炮制不当比例13.15%。饮片炮制品未达炮制要求,如“王不留行”未爆花的比例大,未达到其炮制品“大部分爆成白花”的要求。“法半夏”加甘草不足,切面未呈均匀黄色。“蒲黄炭”颜色浅,未达到“表面棕褐色”的要求。
2.5 储存养护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储存养护库房管理不当造成中药饮片不合格所占比例9.21%,在造成中药饮片不合格各个因素中占比例较低。中药饮片由于贮存、养护不好,往往容易发生受潮、发霉、虫蛀、泛油、挥发、变色等变质现象,导致药物性质发生变化,甚至丧失药物疗效。随着近年来国家药品行政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的验收、养护、储存条件得到加强,对不同性质的中药饮片分类实行不同的温、湿度库房储存养护管理。但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库房管理等因素还是造成了不应该的损失。
3 讨论
药品经营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中药饮片购进,提高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养护、储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提高从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学习。为了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体系,有些地区已启动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培训工程,企业应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中药鉴别理论知识和实物鉴别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识别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为企业把好“进门关”。
中药饮片应该根据其特性分类储存,定期养护,必要时进行防潮、防霉、防蛀等技术处理,按“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出库,保证中药饮片贮存时间不要太长,同时改善仓贮条件,增加必要的贮藏设备,控制湿度和温度,防止药材变质,从而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更为中药饮片使用患者把好“入口关”[3]。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药材检验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性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7,9(6):1825.
关键词 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宁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98-03
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时代”,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被视为新世纪的明星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年以来,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部委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2008〕12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国家税务局〈企业研究开发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8〕126号)》《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等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县领导亲自挂帅的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2006―2020年)总体规划,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同时,宁化县被列为三明市“十一五”发展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的重点县之一。以上这些政策措施为宁化县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对促进宁化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1.1 虎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虎杖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明显的抗癌、抑癌、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和降血脂等功效。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对虎杖主要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其开发利用的领域不断扩大,是一个大有发展前景的药用、食用植物。
虎杖项目为福建省科技厅的“星火”计划项目(2007 S0039),由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和宁化县南方银杏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实施,项目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2008年11月通过三明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和验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国内领先。项目总结出虎杖种苗繁育、林下和田间栽培综合配套关键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并制定了福建省地方标准《虎杖栽培技术规程》,经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7月31日公布,8月20日开始实施。现已建立虎杖种质资源库10 hm2,高效示范栽培基地100 hm2,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风味独特、营养保健价值高的虎杖饮料,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性审查并公布。目前国内多家药厂求购宁化县的虎杖药材,县政府、林业局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种植虎杖,虎杖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 大力推广银杏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形成规模效应
宁化银杏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境内千年古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每年为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据调查,全县共有50年以上银杏大树130株,其中雌树111株,雄树19株,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1993年以来,林业科技人员通过优良品种选育、良种壮苗、适地适树、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嫁接和人工授粉等科学管理措施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实现了本地良种嫁接苗3~5年挂果、6~8年初产的目标;并开展了银杏果用、材用、叶用、果材兼用,绿化大苗及花粉利用的定向培育,总结出了银杏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已建立银杏科技示范基地33.3 hm2、苗圃7 hm2、采穗圃2 hm2,并向全县推广种植1 330 hm2,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
1.3 油茶种植面积大,产业基础好
宁化县是国家油茶重点县之一,油茶栽培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丰产培育技术成熟。现有油茶面积10 067 hm2,全县各地均有分布,油茶面积1 333 hm2以上的有淮土、安远、石碧3个乡镇,面积达6 333 hm2,占全县油茶面积的63%,其中淮土乡面积近3 333 hm2,居全县首位。油茶林主要为红皮桃茶和羊屎茶2个品种,红皮桃茶主要分布在淮土、石碧,而羊屎茶主要分布在安远等乡镇。据初步调查,宁化县油茶林的单位面积茶籽平均产量为300 kg/hm2,全县年产茶籽约1 534 t。平均单位面积产值为4 050元/hm2,全县油茶年产值约2 070万元。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宁化县宁花科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1 000 t的茶油精深加工厂,其产品“宁花牌”茶油获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1.4 中药材种植品种不断增加,产业后劲强
1993年以来,宁化县除了推广种植虎杖、银杏、油茶外,还进行了厚朴、杜仲、黄枝子、红豆杉等中药材的种植,现已种植厚朴114 hm2、红豆杉100.5 hm2、栀子7.6 hm2、杜仲31.2 hm2。
1.5 积极开展野生中药材的调查保护工作和试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
宁化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许多珍稀、名贵中药材。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县的药用植物资源,于2007年3月开始,宁化县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宁化县境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系统调查,拟对宁化县的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现已调查确定276个品种,其中13个品种为珍稀、名贵中药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2种,属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有香果树、花榈木、梨茶、短萼黄连、八角莲等,其中八角莲、金线莲、七叶一枝花、石蒜、沟距虾脊兰、八角枫、宽叶韭等药用植物和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等已成为国家极濒危或濒危物种。目前,正在进行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和部分重点中药材品种的前期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等。
1.6 组织机构健全
宁化县于2007年成立了“宁化县生物医药产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指导全县的生物医药产业工作。
2 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林业生物产业加工企业,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宁化县的油茶、银杏种植面积较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虎杖野生资源丰富、人工种植技术基础好,发展势头好;但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专业从事中药材加工的企业,这是制约宁化县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加工销售,产业也难有进展。
2.2 野生中药材资源滥采乱挖严重,造成珍贵中药材濒临灭绝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对一些畅销、紧缺的中药材,只开发不保护,使资源数量锐减,分布范围减小,有的珍稀种类中药材资源濒临灭绝,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已受到限制[1]。
2.3 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水平
药用植物基础科研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驯化研究工作研究不够专业。
2.4 品种认定和品牌建设工作滞后
宁化县当地筛选的虎杖、银杏(银杏果、银杏叶)、油茶等品种的产量高、品质优,但没有树立品牌和申请品种认定,使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进程缓慢。
2.5 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单一
在资源培育方面,虎杖、银杏、油茶等许多中药材品种均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过去一直把林业生物产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药用开发上,而忽视了它的食用价值和其他用途。
2.6 产业发展后续资金缺乏
因前期投入资金不足,致使有的项目虽然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虎杖饮料的开发等,尚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3 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对策
3.1 总体发展思路
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注重基地建设,向培育林业生物产业龙头企业转变;从注重药用植物提纯提取,向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微生物药等生物新产品开发转变;从注重原料药、药物中间体开发,向注重终端产品系列开发转变;从注重生物医药开发,向发展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大生物产业转变。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林业生物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林业生物产业基地[2]。
3.2 产业对策
宁化县中药材资源种类多,潜力大,民族民间中药材资源丰富;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为先导,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重点是发展在国内外具有竞争能力的名贵中药材的同时,重视一般传统中药材的培育,“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2.1 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收集与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中药材资源是中药科研、中药材生产和中成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大力做好宣传与保护工作,运用生物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选育中药材良种,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如生物技术)来快速繁殖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等[3]。
3.2.2 对药用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开发,提高综合利用率。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经济植物研究中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4]等;运用现化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3.2.3 发展深度加工,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要想做大林业生物产业,必须走集团化、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的道路,要进一步壮大一批企业,使其形成林业生物产业的“龙头”,即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和有一定市场控制权的企业应联合进行中药重大产业化项目、政府贴息项目的论证,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以品牌、品种为纽带,市场为目标,进行产业整合[5]。
3.2.4 加强重点中药材的GAP基地建设。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基地,是保护和利用道地中药材资源的有效措施。规范优质的中药材是药品质量稳定均衡的首要保障条件,强调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质量控制,改进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环境生态,是林业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6]。
3.3 工作措施
3.3.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林业生物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与职能,切实加大对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力度,研究和确定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事宜,为林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论证等重大问题提出可行意见并出谋划策,为引进项目提供信息,为联系科研机构创造条件,为林业生物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3.3.2 制订产业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利用建设海西优惠政策,发挥优势,形成亮点。高起点、高层次制订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宁化县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主攻方向、产业布局等。
3.3.3 加强科技交流。进一步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研究开发力量,建立集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条件,搭建政府指导和高校为主体的林业生物产业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生物技术成果转化,为林业生物产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3.4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队伍的建设要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3个环节,要制订和实施林业生物产业的企业家和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专业管理和科研人员到相关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培训和深造,主要培养具有高端知识结构的研究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初始的流通环节及具体指导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工作。
3.3.5 建设产业园区。为建立有特色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完善林业生物产业中小企业培养体系,引进、培育一批中小型林业生物产业企业群体,鼓励林业生物产业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着力培育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林业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努力打造高水平、高档次林业生物产业基地[7]。
3.3.6 加强产业招商。积极开展林业生物产业招商活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加强专业招商人才的培养,提高招商的策划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组织招商小分队赴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和台湾地区开展项目宣传、推介和招商,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到宁化县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主动承接林业生物产业的转移。
3.3.7 政策与经济扶持。要给林业生物产业予以政策倾斜,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使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点产品积极争创知名品牌,重点项目早日促成落地,尽早形成林业生物产业的群体优势。政府在政策、经济上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
4 结语
宁化县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悠久的中药材栽培历史,优良的药材品质,奠定了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近10余年来,在中药材栽培利用研究和示范栽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对野生中药材资源进行保护、繁育和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对道地中药材应加大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深入开展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此外,还应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力度,促进林业生物产业的发展,走集团化、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的道路;重点培植当地的林业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并做大做强,带动林业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姜建国.三明市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化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76-180.
[2] 王业桥,杨本鹏.海南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1-24.
[3] 常宏志.陕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用于[J].林业实用技术,2008(4):36-37.
[4] 胡忠,李庆云,曹军.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10(4):371-380.
[5] 赵惠英.加快西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6(1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