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家访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
如今,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很多,好比可以采用电话、短信、书信、网络等,作为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家访是不是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在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老师把孩子住在同一条线路上的孩子放在一组,这样节约时间,不走回头路,任课教师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考虑好要与家长谈哪些问题,需要家长做怎样的配合,对所面对的家庭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同时在家访时,教师还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言语要得当,让家长对教师有一种最基本的信任感。因为家访的目的就是要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按照资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随时碰到的问题。
四、认真总结,访有实效。
一、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厅《关于成立江西省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赣教字〔2009〕8号)等文件精神,迅速行动起来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成立了××学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校医院,甘筱青校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开展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校医院也成立了以院长贾宗林为组长的医疗应急工作小组,制定并启动了《××学院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公布24小时应急电话。校领导多次召开党委和行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分解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相关责任人;校医院认真执行校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的相关决议,落实各项措施。针对外教、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校长助理杨耀防教授在尚未成立校领导小组之前就召集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交流处和校医院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精神,要求将防控知识和手段宣传给外教、留学生,动员他们近期不要出入境。由于宣传到位,防控措施得力,确保了校园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
积极应对,措施完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要求我校师生员工注重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的防护意识。校医院甲型h1n1流感医疗防控医疗应急小组发放宣传单(册)3000余份;在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公共场所张贴相关宣传单100余张;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板报、校园网开展甲型h1n1流感专题知识的宣传;还利用教职工来校医院体检的时候进行现场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从而消除了广大师生的恐慌心理,做到内紧外松,使大家既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又无过度应急反应。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我校未雨绸缪,行动迅速,由校医院组织开展了2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应急小分队的防控能力。全院30余医务人员都得到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另外还培训义务卫生宣传员(学生)23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医务人员100%掌握防控知识,学校每个班级学生都知道甲型h1n1流感有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学校的防控措施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依法管理,强化疫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用科学方法防控甲型h1n1流感。同时,建立疫情监测网络,由学生管理干部和义务卫生宣传员两条途径共同承担学生班级的疫情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甲型h1n1流感在我校人群中发生与传播。
4、加强后勤物资供应保障力度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校医院及时安排专项资金,采购用于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设施和药品,购买医用防护隔离服4件;n95防护口罩100余个;84消毒液4桶;另外还加大了板蓝根冲剂等预防性中成药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
三、
存在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要求
存在不足:
1.部分人员认识不足,由于我省、我校目前还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个别人还存在麻痹思想。
2.校医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应急能力,培训尚需进一步加强,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下一步工作要求:
1.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展,及时调整工作布署,制定相应办法,进一步加强全校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实施,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2.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继续做好相关的物资储备。
3.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大家访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市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精神和区教育局相关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主题为“走进家庭、携手育人”的大家访活动。
一、明确意义,认真布署
首先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区教育局印发的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明确此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确保活动有效推进。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就大家访活动的主题、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将目标任务、活动形式及活动要求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与布置。根据方案的安排,各班的班主任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和所带学生实际制定了个人家访工作计划。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校长带头,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开始进行家访。
二、宣传指导,达成共识
老师通过电话交谈,短信互动,实地走访等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互通信息,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品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并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尤其对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情况,孩子的在校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帮助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大队部还运用简报、网络等媒体和宣传工具,宣传报道教师家访活动情况和家访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先进事迹。通过家访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让家长知道了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让家长知道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通过家访教师知道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的表现情况,学校了解社会和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社会成员知道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爱,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学校还通过送发《告家长书》,召开新生学生家长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读书活动,评选“书香家庭”并邀请家长来校与孩子共庆“六一”,这些互动活动加强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为孩子营造和谐、关爱、健康的成长氛围。
三、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学校40多名老师已和300多人次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对50多名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各年级组针对本次家访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汇报,年级组分管领导进行了总结,
通过大家访活动使我们的教书育人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家庭和每一位学生的课余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实行分类指导,让其避短扬长,健康成长。我们要把本次家访中获得的反思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要把与家长的沟通成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家访活动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树立子洲中学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办学声誉,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我们高一年级从10月18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为期三天的家访活动,家访主要针对租赁房子的、家中以煤、天然气取暖的住户。家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心灵上的沟通;由淡到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由冷到热——改善了学校、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居高临下的形象;由低到高——学生、家长及老师从冷漠的态度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响应。家访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就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家访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家访的班主任共10位,家访了高一年级10个班共200多名租房学生住宿情况,家访区域涉及学校周围的街区,家访调查表200余份,老师写家访手记100余篇,学生写老师的家访日记180余篇。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一)学校领导对老师家访非常重视,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
(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和有残疾的学生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进行家访的办法,分成10个大组、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老师携带“家访登记表”走进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家访反馈表”。
(三)写好家访记录与总结。要求每位家访老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总结。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
(四)加强家访活动的纪律要求,确保家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家访前,学校专门就家访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体家访老师认真遵守家访要求,家访前,事先和学生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家访期间,避开就餐时间,所有家访老师不吃、不喝、不拿学生家长的任何东西,尽可能的不给学生家长添太多的麻烦,家访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工作体会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从“告状”到沟通,从高高在上到上门服务,从互相埋怨到自觉反思,家访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家校间理解和信任,完善教育艺术等多种效应。
(一)家长期待家访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话一度成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家访这一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冷落,家长与老师面对面沟通较少,他们也希望与老师“真诚沟通,真情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探求孩子好的教育方法。
(二)学生愿意家访
在未家访前,学生认为“家访就是告状”。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更怕老师家访。此次家访我们要求家访老师至少要说出被家访学生身上的一个优点。家访后,同学发现老师不仅没有“告状”,而且告知父母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更重要是家访后,爸爸妈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关心孩子了,不再是过去一味苛刻要求,而是与自己聊天多了,沟通多了,对孩子更有信心了。
(三)班主任需要家访
在家访中,参与家访的班主任老师感到家长已意识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家访,这是真正关心他的孩子,因而更支持、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家访班主任老师了解了学生背后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加理解学生,如有的同学在学校行为怪异,通过家访,发现学生的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与父母住一起,家长关心甚少,所以在家的时侯经常故意做一些奇怪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习惯”也濒濒出现在学校。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样班主任就能“对症下药”,而不仅仅只是在她犯错时才找她。因此,班主任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需要家访。
四、家访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的问题
1、尽管家长已经期待家访,尽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农村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养差,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很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3、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很多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呵护”有加,宠溺想象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二)学生的问题
1、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比较薄弱,即使是平时在校较认真的学生到了家里也不自觉了。由于家长督促不利教育无方,有的学生尽管像模像样的在看书,有的甚至是弄到了深夜十二点,但学习效率却是十分的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人”在看书就算用功。
2、有一部分学生向家长永远只报喜不报忧,还有的就干脆欺骗家长。在家访中得知,学生平时的测验的成绩、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实向家长汇报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更加频繁,也要求我们家长不能一味地见喜就高兴,见忧就打骂。
3、学生的节假日是“很辛苦的”,有的是埋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中。有的一天到处“野”不“归屋”。一方面缺少正当的、独特的、对身心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一周的学习下来后缺少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梳理,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家访活动反思
老师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家访工作,使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同时加强了学校、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家长期待、学生愉快、效果明显。
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心贴心的家访鼓励了学生,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家长非常高兴。
老师家访活动应该长期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家访,架起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加深了解;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学校,更关心学校的发展。
2、思想重视,认清误区。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实,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
通过此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一些贫困家庭,深深的被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坚韧等精神所感染,很多老师感慨都很深,回校之后有许多老师的思想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关爱”送上门,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家访的实效性体现出来,而不流于形式。
3、认真实践,善于总结,提高效率。
此次家访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各小组都总结了经验,对各位受访学生的情况也作了一定的文字说明。老师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为今后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校与家庭默契合作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各班班主任的后续工作要及时根据家访记录把家访后的与学生谈话交流等延续工作做好,让家访真正落到实效。
4、家长对学校有认同感,但对学校的发展等了解不深,需加强宣传。
此次家访,家长对我校老师的上门非常重视,很多家庭很早就在等我们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们都一致赞许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教育管理,认为把孩子送到子洲中学上学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很放心。
我校家访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取得了成功,收益颇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改革创新,认真做好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我校全面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暑假期间,我们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
一、家访收获
我们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且做好了详细的家访记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班中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老人们对孩子的宠爱,使得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养成了孩子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行举止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让我们任课教师与家长、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关键词】高校 家访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关键词】家访家校合作高校学生
家访不是一个新鲜词,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兴起家访,但是高校家访倾向于针对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从培养学生和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家访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访的原则、目的和意义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教育,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载体。家访是为了让学校和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寻求家庭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此外,家访还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起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更有效地沟通和对话,从而确保学生工作和家校合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二、家访的形式
家访包括上门走访、电访和函访三种形式。高校家访应该将“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如今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异很大,我们很难把握学生,也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培养好人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开展家访工作。在基本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家访工作就应该是有重点的进行了。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理念指导下,一直将家访工作尤其是新生家访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个别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家访项目组,将家访工作作为学院的专项工作。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学校就开始组织新生家访工作,各学院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开展有学院特色的家访工作,当然现在上门走访还主要是针对上海本地学生,外地学生主要是函访和电访。
三、家访对象与家访实施
3.1家访的对象与措施
第一次新生家访应该针对所有新生进行普及性的家访,在这个阶段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并且将上门走访、函访与电访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一步回访的学生,如家庭发生变故、单亲或者离异的家庭等。除此之外,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了解,确定需要跟踪访问的学生,对于之前通过函访和电访的学生,要进一步进行上门走访。
3.2实施过程
这里以新生的第一次家访为例。第一次家访可以参照如下程序进行:
(1)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家访预案,这是家访实施的保证。
组织并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家访。家访不只是辅导员的事情,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动员其他部门参与家访,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
家访老师在家访前应该对被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院甚至有必要进行家访培训。在培训会上,包括对家访的原则、意义和学院的教学计划等内容,以及被访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阐释。
对于需要上门走访的学生,家访老师要提前与家长约好时间。
上门走访的老师自备好鞋套。现在很多家庭进门都需要换鞋,如果家访老师能够自备鞋套,无疑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能够促进家访工作的开展。
(2)家访实施过程
如果是电访,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并且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并做好记录。如果是函访,函访的材料应该有需要家长反馈的内容,并且对所反馈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关注,确保家访的有效性。
上门走访要在事先与家长约定好时间的前提下,家访老师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家访,并注意交谈的时间。第一次家访主要任务:一是介绍,介绍所在大学的基本特色和学院、专业的特点,提醒家长要对孩子特别关照的方面;二是倾听,听家长说,必要时给予解释并回答家长的疑问;三是纠正,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前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了,大学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大学应该是很轻松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家访老师在家访过程中需要对这种认识进行纠正。
(3)家访总结
家访结束后,家访老师需要对家访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家访小结,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在小结和座谈会上家访老师要反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并告知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导师。与此同时,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召开家访总结会议,根据家访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需要的话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新生家访工作只是构建家校育人合力的开幕,在接下来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生家访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导师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和跟踪家访。90后的大学生的确有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虽然他们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对他人的依赖性也较强,这又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今仅仅依靠学校很难做到把每个学生都培养好、教育好。因此,寻求家庭的帮助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家访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重视家访并一直坚持家访的高校,在实施家访的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总结起来,家访存在的困难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基本到了成年的年龄,加上如今高校都走开放性、综合性的发展道路的形势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明显少于中小学。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召开日常的家长会显然是不现实的,上门家访就更加不可能。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的高校每年组织新生家访,但也集中在对本地学生入学初的上门家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阶段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教育始终。然而在现在的体制下,在高校进行经常性的家校沟通是有很大的挑战,但对学生的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就学校和老师而言,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沟通经常化,并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寻求家校育人的合力,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
从以往经验来看,家长对大学进行家访在惊讶的同时都表示欢迎,但是更多的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老师,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即便有这种热情,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因此,要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或者类似的组织,建立和完善家访制度,从而调动起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老师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毕竟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
(2)学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
曾经我的一个大一学生,入学后不久,他的家长每周来宿舍帮他打扫卫生,走前还削好苹果,并留字条“苹果已经削好,放在……”。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老师也会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提醒,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认为有时候不是学生能力不行,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去做,而是学生家长不愿意放手,他们包办各种事情,他们的行为超越了职责,变成了剥夺孩子的权利。如何让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有时也许只需要家长退后一小步,学生就能够前进一大步,但是家长很多时候却拉住学生前进的脚,害怕他们出错,担心他们受挫。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要“教育”家长。
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的差异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毫无疑问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期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影响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普遍偏高,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家庭教育。从胎教到婴儿的启蒙教育再到入学后的跟踪教育,如今到了大学父母依然不肯放手,很多家庭还是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育着大学孩子,甚至一些家庭溺爱、迁就、放纵,不知道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而且现代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教育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到了大学这种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因此,孩子进入大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家庭教育应该科学化。
(3)面对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访?
上海大学现在外地学生也已经占到40%左右(其他学校外地学生比例更高),并且还会逐步扩大,面对这么一个大群体,如何进行家访?目前是以函访为主、电访为辅以及部分上门走访。对于外地学生,可以采取外地老师利用回家、探亲的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对同地区或者临近地区的学生进行家访,并且打通各学院的关系,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形成全校资源共享。
(4)如何保证足够的经费支持?
家访尤其是上门走访一般是利用假期开展工作,那么对假日工作的老师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与此同时,老师家访的路费、通讯费等费用由谁来支付?仅仅依靠学院或者学校支付,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够解决家访工作的后顾之忧。
虽然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家访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相信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家访工作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人们对家访的日益重视,一定会突破家访工作的瓶颈,从而更好的发挥家访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