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对市场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又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表述: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作过程要素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所谓教育职业是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所形成的教学门类。Www.133229.coM从职业教育、专业、职业的关系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反映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学生所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在职业教育中,课程处在核心地位,是职业教育活动的灵魂。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具有定向性,课程内容具有应用性,课程实施与评价具有整体性。这三个“性”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 平行结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因此,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针对这一现象,将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指导思想,定为以基于工作过程具体的市场调查和统计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一:认识市场调查与预测。包括任务1:什么是市场调查?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含义、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市场调查的步骤、市场调查的内容,了解市场调查的机构和人员。任务2:什么是市场预测?要求学生了解市场预测的含义、市场预测的作用、市场预测的步骤。

项目二: 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任务1:市场调查建议书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建议书的含义、市场调查建议书的内容、市场调查建议书的结构框架。要求学生撰写市场调查建议书。任务2:市场调查合同书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合同书的含义、市场调查合同书结构框架。要求学生起草市场调查合同书。任务3:市场调查提纲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提纲的含义、市场调查提纲的结构框架。要求学生撰写市场调查提纲。任务4: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问卷的含义、市场调查问卷的格式、问题的类型及答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

项目三:市场调查的技术方法。包括任务1:实地调查。要求学生掌握调查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要求、市场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是询问调查法,如入户调查法、街头拦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等。要求学生能独立使用这些方法。任务2: 二手资料的收集。要求学生掌握文案调查法的含义、特点、常用方法,网络调查法的含义、网络调研与传统市场调研的比较、网络调查的常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完成网上资料的收集工作。

项目四:市场调查资料的包括任务1:资料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资料的审核订正方法、统计分组、汇总计算、编表、制图等方法。要求学生将市场调查项目中收集到的资料按照资料整理的工作步骤完成资料整理工作。任务2:计算机汇总技能。要求学生重点掌握excel工具基本操作、利用excel频数分布函数进行数据分组、利用“图表向导”工具绘制统计图。要求学生将市场调查项目中收集到的资料用excel完成资料整理工作。

项目五: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包括任务1:静态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相对指标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任务2:动态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动态数列的含义、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要求学生能对已经整理的资料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

项目六: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任务1: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构成、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任务2: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形式与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形式,包括标题、开头部分、论述部分、结尾部分的形式,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七:市场预测方法。包括任务1:定性预测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加权平均法。任务2:定量预测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动态数列预测方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指数法、直线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能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预测。

项目八:市场预测报告的撰写。包括任务1:市场预测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了解市场预测报告的撰写要求、市场预测报告的格式构成。任务2:预测结果的分析评价。要求学生了解逻辑推理评价方法、数学评价方法、预测效果的综合评价

在每个任务前面都安排一个相关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入课程。每个任务结束以后安排案例供学生思考分析,安排技能实训作业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实训、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训,深入实际进行真实地市场调查和预测情景工作,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工作任务中,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过程,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比较

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改革前:课程内容结构是由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以实验、实习、实训的形式,单独进行。改革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是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实验、实习、实训是根据工作过程需要设计的一个整体,根据工作过程来系统化。由于将工作流程引入教学设计,从认识论上解决了高职课程教学内容怎样选取和排序的问题。

课程教学方法的变化。改革前:实践教学以验证性试验和模拟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改革后: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从方法论上解决了高职课程怎样教的问题。

课程教学实施条件的变化。改革前:实践教学把实验、实训、实习作为三个关键环节,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改革后:创设学习情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 注重教师的素质,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职教理论、职教实践;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 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配套开展教材建设。从系统论的角度解决了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问题。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

参考文献: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总称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和把握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是辅助企业决策的基本工具。《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其前期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和统计学。

1《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征

1.1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性学科

所谓应用型课程,是指相对于在教学中更侧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分析的理论型课程而言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实践性更强,是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编制问卷、分析数据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到各种现场实际操作,确保完成市场调研的任务。这就是说,学生既要切实地操作一个市场调研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恰当地同客户进行沟通,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书,正确地解释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企业制定战略计划及进行营销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1.2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培养学生整体能力的课程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不同阶段中,各种能力的运用是不尽相同的。在市场调查早期,需要的是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资料分析、整理、利用能力;进入实质性的正式调查过程,需要资源整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调查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结束后要有文字处理/文案能力、资料分析、整理、利用能力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培养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方面:“人”,即人际关系方面,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事”,即处理市场调查与预测事务方面,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资料分析利用能力。协调,包括系统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文字处理/文案能力。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过程中,这三方面的能力形成一个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工作的完成。其中,“人”、“事”方面是基础能力,协调方面的是较高一级的能力,如图1所示。

2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的内涵表征形式

基于课程的特征及其在专业培养中所处的地位,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应为:以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的方向和要求为出发点,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市场基本理论和意识,灵活掌握研究市场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发现市场问题的敏锐度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设计,很好地契合了这一方向目标。

2.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中心

在课程论中,许多学者把课程中的“项目”划分成五种类型:有结构的项目、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和开放性项目。按照这一划分,高职教育课程中的真实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如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材料的有形实体产品,或者是满足公司要求、符合市场的策划、服务等实体作品。高职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式,具体表征为:其一,其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工作世界中既定的工作任务,因此其选取不能凭主观想象,而必须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其二,其思维与行动的目标指向是通过综合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其三,其结果是获得制作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2.2以真实产品(服务)为载体

由于真实项目教学的教学项目是以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基础开发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另外,其主张选取真实产品或服务来设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其教学形态是真正的活动教学。可见,真实项目教学法进一步实现了用典型产品(或服务)来引领工作任务。要注意的是,真实项目教学一改传统的以知识为课程切入点的观点,取而代之以具体的产品(服务)及工作任务为课程切入点,并非意味着其课程内容仅仅局限于这些产品(服务)及工作任务,其用意在于以产品(服务)及工作任务为载体延伸出需要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知识和其他产品(服务)及工作任务。

2.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

真实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世界中,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真实项目教学的过程以学生独立实施并完成项目为主线,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与子真实项目流程设计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主线,通过市场调查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

3.1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设计

真实项目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真实项目学习与准备、真实项目实施、真实项目反馈与评估,三个环节相互衔接,依次展开,如图2。

(1)真实项目学习与准备环节。

项目学习环节。此模块主要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各个项目的学习阶段。项目包括:认识市场调查与预测;设计市场调查策划方案;确定市场调查的方式与方法;学会间接资料获取方法;进行实地调查与抽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进行市场预测等九个项目。以培养综合调研技能为主线,建立“931技能链”教学内容体系。“931”是指上述“九大项目”;“三项职业技能”,即与九大项目对应学生三项技能的培养,即市场调查策划技能、实地调查技能、市场分析预测技能;“一个综合技能”,即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其中前三个项目是训练学生市场调查策划技能,中间三个项目为训练学生进行实地市场调查技能,后三个项目是训练学生市场分析与预测技能。九个技能项目呈现流线式项目序化,即这些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又体现了真实工作流程。

项目准备环节。具体操作为:实训前6周,让同学自己去寻找委托商,洽谈真实项目。原则上尽量避免寻找学校周围的店铺,并鼓励学生多寻找企业类的项目。在此阶段,任课老师将全程服务学生,及时解决其遇到的各种困难。总体上看,此环节为整个项目体验中较难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和陌生人进行对话交流,磋商谈判。这对经贸类和营销类专业学生来讲,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并且这一环节契合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特征之一,即培养学生“人”的能力,即人际关系方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真实项目实施环节。

此环节实质上为《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课程的主要部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历时较长一环,工作任务也较为艰巨。学生在项目准备环节中寻找到的真实项目,即委托商交给的调查任务,开始根据真实项目学习环节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方案策划、确定调查方式与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资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5个项目。从学生反映来看,进行实地调查这一项目任务的体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对他们自身交流沟通、与陌生人接近能力有相当大的锻炼。

(3)真实项目反馈与评估。

此阶段为学生的调查报告撰写完之后,向其项目的委托商反馈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所学市场预测知识,对委托商进行简单市场行情的预测。同时通过委托商的评价,学生再回馈到项目学习阶段,根据此次真实项目体验,进一步检查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得到升华。如果委托商评价良好,还可以继续为其服务,从而再次重复回到寻找项目阶段,以此反复。

原先的通过试卷展开考核的方式已经和现在的教学模式不相匹配,而本课程在教学模式探索中,考核主要以平时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为主,不同实训项目考核的具体分值比例(见表1)。同时,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本课程也都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这也是评分公平、公开的一个体现。这里有调查报告考核标准(见表2)供大家参考。在教学考核方面中,我觉得还需要继续摸索、探讨,寻求出更有效、更切合实际的考核办法和方式,如多个老师作为评委分别考核、学生小组之间互评考核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3.2各子真实项目流程设计: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为例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每个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主线,通过市场调查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如下图3所示(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为例)。

(1)项目引入环节:教师呈现调查问卷设计职业情景,提出问卷设计的有关加工要求、生产条件与主要参数。

(2)知识铺垫环节:教师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设计调查问卷的有关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

(3)方案制订环节: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完成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明确团队分工,教师要给予学生提供相关建议。

(4)项目实施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加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而且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5)评价总结环节:项目教学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知识拓展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后续项目实施的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拓展和有关原理的深化理解和拓展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项目教学流程中的“知识铺垫”和“知识拓展”两个环节不是必备要求,要视项目的层级关系、难易程度和后续学习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另外,只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时才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而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和专业方法能力的教学项目,学生必须过关和掌握,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实施和完成。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

[2]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6).

[3] 汪.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4] 岳广军,陈伟,杨晓蒙,徐明霞.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5] 汤汇道.论“干中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 钟敏,刘媛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以商务策划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

[7] 邵丹萍.高职《市场调查》课程实训主导型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8(8)(下).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市场营销 教学方法 项目/任务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这与市场营销学的特点不相符,也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市场营销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是运用了案例去进行教学,就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教学可掌握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这些学习环境,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营销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要想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一是对案例的筛选。作为教师首先要精选一些好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注意要和所学的营销知识紧扣,一定要选择那些学生知道的企业或产品的案例,更要选择近期的案例。如2008年初国芳百盛在宁夏银川市开业,形成对新华百货的威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关注双方的竞争,运用SWOT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兴趣大增。再如现代的学生常在一些饮料公司做促销,所以在选择案例时我就选择那些品牌饮料如康师傅、可口可乐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二是要发挥团队精神。教学中我将学生按5人一组分组,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工作,每次进行案例分析时,都是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成绩,小组讨论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三是合理掌握课堂节奏。案例课堂教学中强调和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不得直接操纵课堂进度,但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却是必要的。若节奏过快,会使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惶惑,若节奏过于缓慢,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懈怠情绪,若节奏“等速”又可能成为一首“催眠曲”。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教学进程情况和学生的情绪及时地调节课堂节奏,使案例教学课堂紧凑而又有吸引力。

二、项目/任务教学法

所谓项目/任务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任务的开发为目标,通过项目/任务的不断拓展和完善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任务的一个实例的层层推进来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样,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以前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而是教师提出开发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开发项目的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体会,自觉地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操练。这就从根本上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布置营销策划项目/任务进行教学的,而这个项目/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四个单元的项目/任务的完成,即SWOT分析、市场定位、市场调研、促销策划。布置项目/任务时要求学生选择新产品如手机、MP5等学生感兴趣的产品。

通过运用项目/任务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气氛。如在完成市场调研这个单元的项目/任务时。1.分组。先分析所授班级的学生,发现该班学生大多数勤奋、认真、踏实好学,但学习的灵活性略差,分组时就注意学生的搭配,尽量保证各个小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2.分好小组后让每个小组为选定的新产品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整理回收的资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期末上交及宣讲。该单元的完成形成学生10%的平时成绩。在实施这个项目/任务过程中有两个难点需要教师解决一是设计问卷时学生比较盲目,因此我就给学生展示调查问卷样本,并举例讲解调查问卷设计。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老师检查指导,把握方向。二是调查报告的撰写,解决的方法是采用调查报告范文讲解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应具备的要素。3.评价。每个小组宣讲调研报告,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价,给出成绩,并总结经验。通过一个项目/任务使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甚至个别小组的学生通过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一些经济收入。

三、模拟演练教学法

模拟演练教学法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突现人本倾向。在施教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升华、参与程度,将学生置身于营销的情境之中,强化其营销职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专业素质的生成状态,为其步入社会谋职创业奠定基础。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课程,而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欠缺,甚至个别学生内向,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了。所以教学中,我就专门设计了一个项目/任务,即进行人员推销模拟。让每个学生作为一名推销员介绍产品,而介绍产品的方式不限制,每个学生自行设计自己推销的产品和推销方式。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班里的每个学生挖空心思、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结果表现良好,学生们都带来产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形象而生动;有的学生制作成PPT,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增加了同学们对产品的感性认识;部分学生的互动性很强,引起其他同学的高度参与性;个别对自己不很满意的学生还要求再给他们机会重新介绍产品。通过模拟演练教学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更使得学生有置身于实际环境中,把自己看作是真正的推销员,把其他学生看作是顾客。

四、媒体演示教学法

市场营销课程实施媒体演示辅助教学方法,旨在吸收国内外营销管理相关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营销管理理论教学体系为框架,制作高水平的营销模拟教学课件,注重案例应用效果的研究,将传统的“结构式教学课堂”转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交互式教学课堂”,从而深化教学改革。一个高质量的市场营销学课堂,离不开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同样也离不开一个制作科学、内容充实、并有一定艺术性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图像、二维、三维、多声道、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于一体特点,便于示教、助学、个人操练和自我检测。使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成为主体,根据教学需要,编辑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可读性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导入,在课前、课中、课后能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多媒体化、个性化学习情境中的作用,发挥其在提供丰富信息资源中的作用,发挥其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其在拓展知识方面的作用,实现计算机辅助技术优势向教学实效的转化。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我根据设计的项目/任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单元,相应制作五个单元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信息量大、资料丰富,通过视频演示使生硬的营销理论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

五、绩效考核教学法

绩效考核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过程学习的教学手段。过去在市场营销考核中,不管平时学生表现如何,因其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比例较低,而且不容许变更,最后只能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学期,市场营销课程进行了力度较大的考试改革,考试改革的特点表现了考试形式的多样性,考试题型的技能性,考试比例的灵活性,考试时间的时效性。如采用面试的方式,更注重考核学生的现场发挥和自我展现能力。在市场营销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占到了50%,更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过程学习能力。在考试的题型上,题量适中,考试内容不再是单纯性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绩效考核教学法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督与评价;通过绩效考核教学法较好的体现了基于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思路;通过绩效考核教学法使学生的成绩更真实,学习效果更好。

市场营销环境越来越灵活,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只有不断地灵活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依据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谈谈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是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就业导向,以实践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把项目情境教学理论运用到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应用文写作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十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处于一种“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尴尬地位和边缘化状态。仔细分析,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课程设置看,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并不属于专业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强调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却处于边缘化状态,很难得到重视。很多院校,特别是理工科职业技术学院的很多专业都没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的“大学语文”包含了“应用文”这个章节,但在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程中也只是处于从属或附加的地位,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其中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占了1/3,部分高职专业虽然专门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所以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归纳几个条条框框,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这将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弱化。

2.从教材方面看,近几年,应用文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出版发行,但仔细比较,大部分教材的体例雷同,重点讲述的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都惊人地相似。当然,近几年出现了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材,其体例上轻理论重练习的方式,相比之前的教材有相当的进步,然而因其教学指导思想未彻底更新,教材内容、教材体例亦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陈旧的内容和例文不但激不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容易误导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重视度。其次,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与应用文写作的实际课时不一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对各种应用文的介绍面面俱到,洋洋洒洒40余种或60余种。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囫囵吞枣。这违背了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适应以后工作需要的初衷。

3.从教学方法看,应用文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它强调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目前,我们传统的一系列概念一特点一注意事项一例文的教学方法,不但扼杀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这都致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4.从教师队伍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大部分教师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或专业针对性不强,或缺乏实践经验,或缺乏高等教育经验及高职教育经验,所以应用文写作部分的教学乏味无力,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5.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些院校的学生认为应用文的文学性不强、枯燥乏味,觉得有些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有些内容与己无关,学无所用,因此学得没劲,练习写作时也就是强迫自己依照范文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应付了事。

二、对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加强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对高职学生有用,而且与高职教育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是一致的。至于学生喜不喜欢学,感不感兴趣,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否对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1.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遴选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需要一致。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应用文写作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如随着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的普及,书信写作的重要性明显下降,请柬、介绍信的模板随处可查阅,借据、借条使用频率变小;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面f临和需要解决的事务纷繁复杂,投标书、合同书、诉讼状、求职信、申请书、企划方案、调查报告类文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些文书的写作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另外,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技能,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针对所有专业的。也就是说,每个专业学习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是相同的,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这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以后的工作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适中,突出重点,忽略非重点;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不违背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调整重点难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如财经和商业类专业系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经济类文书的内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加强行政公文的写作练习;法律和市场营销类专业系的学生则进一步深人学习诉讼状等文书;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则应以事务文书和商品说明书等应用文学习为主。

2.依据某相关应用文的工作任务安排教学活动。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项目课程正在尝试逐步取代学科课程,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式。项目教学是实现项目课程的教学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及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不能如专业课那样基于职业需求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工作过程,但可以尝试把每一类应用文的学习看成一个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完成这个工作任务来设计课堂活动。如调查报告的学习,我们可以分解成三部分:调查、讨论、调查报告写作。老师可提前一周讲解调查方法,并确定调查主题,主题可以是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或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的恋爱观、高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等等。在学生课外调查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思考、统计、分析,再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组撰写调查报告。最后,教师评析各组的调查报告,并与学生一起撰写较完善的调查报告。至此,撰写调查报告这一工作任务完成。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参与调查、讨论和撰写,积极解决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不但了解和实践了调查报告这一文种的写作过程,还发挥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这样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来实现教学效果的应用文还有很多,例如经济合同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商谈业务;市场调查报告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商品说明书和商品广告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等等。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离开讲台,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移到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去,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应用文写作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劲头长起来,要让教学效果真正好起来。

3.依据相关应用文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教学情境。

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构成。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是应用文文种学习,虽难以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可以模拟工作环境,即所需文种的工作、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自荐信、求职信的写作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通过不同身份的转换,分别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作为招聘者,将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作为应聘者应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如常用诉讼文书的学习,我们可设置模拟法庭,根据课后的习题或是生活纠纷设置案例,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群众,提交起诉书、答辨书或上诉书,再在模拟法庭上实际学习。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思考诉讼文书的写作,实践了处理诉讼案件的全过程。例如讲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演讲,让学生明白如何确立观点、收集材料和表达,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轻松愉陕地学习,等等。如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见习,了解行政公文的成文程序和处理程序。通过这种自我体验的情景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职业教育究其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加之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设计的需要,任课教师不但需要深厚的应用文写作功底、还需要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给我们从事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框架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标准;人才培养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04-02

一、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作为高职教学主战场的日常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导致日常教学和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始终难以进行深度融合,双方缺乏科学、合理的对接口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课程标准形同虚设。

我国的课程标准与国外的职业能力标准较为相似,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挥棒功能,但从效果上看,我国的课程标准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其制定多数是因上级文件要求而制定,且多由高职院校独立完成,无法体现行业企业的专业优势;课程内容的划分模式不够科学,课程考核标准缺失,难以真正做到培养模式的突破。老师不确定该教什么,学生不确定考什么,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轨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二、国外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模式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几十年的探索之后,都形成了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其中起着支柱性作用、也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由行业主导的统一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TAFE体系中的培训包,美国主评价体系和辅评价体系、英国BTEC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德国和欧盟评价标准体系等。虽然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构建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职业能力标准评价体系的层次、主体和责任归属清晰,分别由政府、行业和高职院校三大主体各司其责、分工明确。

(一)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培养层次(学历/证书等级)划分及判定的指导性标准

对于不同人才培养层次,其职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学历、学位、证书和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的对接。这个层面需要政府基于整个系统进行学历划分和对接设计。

以澳大利亚为例,由国家培训局制定的国家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AQF)里面详细规定学历教育的十级证书及相对应的知识、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及学习时间,作为培训包开发及职业院校开设和组织教学的依据。

在国家层次,美国政府在1994年颁布了《国家技能标准法案》(National Skill Standard Act)来规范专业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成立了国家技能标准推进委员(简称NSSB)推进法案实施。

(二)由行业主导并制定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

在具体的专业和课程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层面,发达国家均采取了由行业主导的构建模式,从而能够保证课程标准与行业最新动态保持密切互动,又能发挥行业无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由行业及协会根据AQF框架负责制定行业和课程的具体职业能力标准,集成为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培训包主要包括认证部分和非认证部分。认证部分包括:本行业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标准、根据不同课程组合成的资格证书类别和针对受训者和评估考核人的资格要求。非认证部分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指导、评估材料和发展材料三方面组成,非认识部分供高职院校在评价时参考和选择。

美国国家技能标准推进委员会成立了五个机构直接负责国家技能标准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该委员会在全国又设立了5个称为“自主联合体(Voluntary Partnership)”的产业联合组织,这5个自主联合体除了负责开发各自的技能标准外,还负有协调各有关方面在其职业领域中达成对标准的认同和理解,制定技能认证方案、实施技能认证等职责。从整体上看,美国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主体较为分散,把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进行分开评定考核,虽属于不同机构,但形式上却更加灵活,亦都涵盖了职业能力评价的各个方面。

(三)由高职院校负责课程教学组织和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

在国外,高职院校承担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行业主导并制定的专业和职业能力标准(包括课程教学/考核内容、职业能力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指导),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方式,组织日常教学,并根据指导性评价方法具体确定考核方法。这样可既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和指导,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和考核方法上,又能够给高职院校应有的灵活度,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

三、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面针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人才培养层次的指导性标准缺失

当前,我国的学历体系仅区别出中职、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三个层次和类别,且对其标准的规定十分笼统,比如高职层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但这个高技能人才究竟如何评判就非常的模糊,从而导致下一级别职业能力标准(由行业主导的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的广度和深度界定没有了依据。

(二)行业主导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和实践较少

从国外经验来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导制定专业和课程职业能力标准,一是在教学层次参与实践教学。当前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很多,行业和企业也越来越多的愿意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但大多集中在第二个层次,而对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更加重要的第一个层次的研究和实践都较少。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政府层次的推动力度和应给予行业权责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我国课程标准构建的模式还不成熟,企业即使愿意参与,也无从下手。

(三)课程标准的制定主体单一,课程标准务虚不务实

我国课程标准的常规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课程实施建议及其他说明。

从课程定位上看,虽然表面上看它详细说明了课程出台的背景和原因,但由于国家层面人才层次标准的缺失,使其很难对不同人才培养层次及岗位进行准确、清晰的界定和阐述,而这本应是课程定位重点说明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上,国内学者在课程理念上的改革多已达成共识:即要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设置,构建面向实践的课程内容(能力模块)。但由于制定主体单一,当前这些工作多由高职院校来进行,缺乏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就如无源之水,无法保持课程标准与社会经济的动态一致性。

在考核方式成标准上,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几乎都是一笔带过,或简单述及,如: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没有就课程内容(各能力模块)进行更加详细的职业能力标准的界定。这样,老师在把握教学内容以及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时仍然是无章可循,这是当前高职日常教学难以有实质性推动的主要原因。虽然有些学者提出毕业生评估或企业主导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研究,这些评估和反馈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但这些都属于事后评估,对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力度明显不够。

四、对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的研究、实践和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下面提出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着力推动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

高职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行业和高职院校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职责,政府应明确分工并推动课程标准的构建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并加大行业的职责和权限。政府应明确并加大行业的职责和权限,由行业主导并与教育专家及高职院校进行协调,构建各自行业领域专业和课程标准,政府本身不应干涉或介入这些标准制定工作,因为政府没有这样的优势。

2.细化并科学构建我国的人才培养层次指导性标准。教育部门应从系统角度构建我国的人才培养层次,设计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环节的衔接方式,从而为不同层次/级别的职业能力范畴的界定提供依据。

(二)行业主导并与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协调,结合课程改革理论,深入研究我国课程标准的构建模式

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家人才培养层次框架下,由行业组织主导,结合教育专家和高职教育院校,构建课程各能力模块的职业能力标准。下面以《市场调查》为例说明主要过程:

1.按照课程在实践中的工作过程将《市场调查》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能力模块:“市场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执行与数据整理”和“市场调查报告写作与汇报”。

2.针对四大模块,制定从中职到高职(及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的整体职业能力标准。

3.结合国家的人才培养人才标准划分和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不同(证书/学历/人才培养层次)等级应达到的具体标准。此外,考虑到对全日制学生而言,学分制和证书制并无区别,然而对企业而言,证书制有助于用人单位识别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使得继续教育有了和普通职业教育有了合理的对接口径,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因此建议对不同级别的课程采用证书制进行评定。

4.行业应参与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行业应参与制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对高职院校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