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管理医疗废物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较多,包括感染的、药物的、病理的,在处理时,应做好具体的分类,采用黄色的的专用塑料袋收纳废物,将刀片、针头等比较锐利的废物放入到利器盒中,若废物装满3/4时,即可封袋。由专门的废物处理人员对废物进行集中回收以及处理,若暂时不能回收的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能超过2d。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护理满意情况、不同切口发生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的手菌落数、空气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72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9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为81.9%,护理后,非常满意42例,比较满意30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为100.0%,护理后满意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护理前后切口感染率:护理前,Ⅰ类切口感染率为7.3%(3/41),Ⅱ类切口感染率为11.5%(3/26),Ⅲ类切口感染率为40.0%(2/5),护理后,无感染发生,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P<0.05比较差异显著。

2.3比较护理前后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手菌落数以及空气菌落数,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术前患者空气菌落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后,护理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以及手菌落数明显下降,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医院手术室的8位护理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26岁,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有1名实习护士。2013年6月份接收手术患者500例,年龄2~48岁。

1.2治疗方法

1.2.1风险认知与评估:

风险的认知主要通过对手术病患500例和护理人员8例的查询来了解医院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病患跌倒、休息时坠床、以及医疗器械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的误伤;护理人员的失误:药品注射失败、病体样本遗漏、静脉穿刺失败、用药不准确、服务态度较差缺乏耐心等;还有医院内部的感染原因。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在对风险的认知基础上,对风险来源进行分类,有人为因素和医院自身的体制因素。人为因素是医务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护理技术不足,而体制因素就是医院相关管理存在疏漏,医疗环境差,对医务人员的监察不严格。

1.2.2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在对待病患时,做到严谨有耐心;改善医院环境健全体制,护理人员在用药和辅助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时,要实行签字实名制度,这样有不良后果时,方便追究具体责任,也加强了医务人员服务的质量;加强监察制度,护士长每天要巡访病患,了解忽视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实施奖惩制度,最大程度的避免医疗风险;要与病患家属时刻保持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互相积极配合;在给患者进行手术时,不管是主治医师还是护理人员,都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病毒性感染,护理人员要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是否有误。在手术前要建议患者家属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并且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直到达到理想的手术状态。护理人员在准备手术时要严格根据拟行手术方式、患者的身高、X线片以及体重情况备好手术需要的物品,同时要请主治医师检查,避免手术时物品不齐全而手忙脚乱影响手术效果。

2结果

实施避免风险的措施以后,护士的医疗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患者也有了逐渐理想的住院条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医疗风险卓有成效的得到降低。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提高术前术中护理管理达到无“痛苦”手术

1.1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结合手术室特点,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立即指派科里进行过专门礼仪培训、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到病人床前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情况,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惑,达到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明白知情。之后把情况及时反馈科室,根据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具体措施。例1,患者,女,52岁,因患子宫肌瘤,准备手术。笔者到病房查看病人时,发现她很焦虑和恐惧,因她对疼痛异常敏感,担心这么大手术会很疼,又怕发生意外以及会不会留后遗症等等。对于病人的担心和疑问,笔者耐心地向病人介绍了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要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告诉她这种麻醉只是下半身的麻醉,效果很好,不会疼。子宫摘除在妇科不算大手术,出血不多,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彻底放松,晚上休息好,术中积极配合大夫和麻醉师,手术一定能顺利完成。通过解释病人打消了顾虑,第2天手术配合得很好,非常顺利。由此可见,术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把病人安全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调整好手术所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台上物品供应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消除其心理压力。当术中即将出现牵拉痛时巡回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正确对待,同时引导患者做深呼吸,使之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达到无“痛苦”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从语言、语气、体态等都要以消除患者紧张压力为目的,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合理调配人员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测定本科室所需的工作时数,包括年度手术平均数、工作总量等,在本科内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科室进行专业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2.2合理调配人员在当前市场经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情况下,确保急症手术的同时,我们试行了弹性工作制,在预知无常规手术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医疗设备的管理

3.1学习相关医疗知识制定集体学习日,有计划地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讲课,对于科内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让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先进医疗设备非一般仪器,了解设备的成本价格特点及设备的性能,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使人人对设备使用熟练掌握,形成价格成本印象,增加成本概念,爱护和保养好设备。

3.2医疗设备的维护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比较难控制与维护的,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设备的意外折损费和维修费,此时护士长应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责任,根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提醒大家在使用设备时不忘维护设备安全意识,使之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盘活运营成本,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防止差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护士长每天的工作重点,一是了解护士工作状态、手术情况、环境卫生、器械、物品、抢救药品准备情况,及时掌握手术室的动态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二是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差错,尽量努力减少缺陷,确保医疗安全。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仍有较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为主刀医生提供优质的手术配合,使整个手术工作顺利完成,还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任务量重、压力大、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使常规护理不能完全胜任。而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明确护理定位,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为92.31%;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4总结

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在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访视的内容包括:首先护理人员应进行自我介绍,并问候患者,以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说明访视的目的,并向患者说明进入手术室后一直到手术结束的手术过程,包括入室时间、麻醉方法、手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以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信心;同时可适当给予一定的承诺和保证,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愈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术前访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15min为宜,以不引起患者紧张和疲劳为宜。

2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1d备好手术所需要的相关器械、用具以及置换所需要的替代假体等,并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手术前30min开启手术室净化装置,并将手术室温度和湿度调整到适宜状态,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严格查对,加强心理干预

手术当天做好与病房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严格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手术名称、用药部位等,所有信息均应确认无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陌生的环境会加大患者的紧张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并给予患者以鼓励,缓解紧张情绪。有研究显示,手术室的各种器械声响会增加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将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等操作仪器音量调整到最合适级别,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刺激,充分体现细节护理。

4麻醉与护理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般选择在患者患髋对侧上肢开通静脉通道,并固定稳妥后,并将输液速度调整到最合适级别,连接监护仪器,再次对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进行查对;其次,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后,协助患者取合适,一般对于用后外侧切口的患者,可协助患者侧卧,并保持患侧在上,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患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垫高臀部。

5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安静,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理人员在手术时应保持精神集中,思维清晰,准确、快速、无误地传递器械和物品,以缩短手术时间,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