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大学生管理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对电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电大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在成人教育市场中电大的综合竞争力。
(一)电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适应
电大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素质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的评先评优、思想教育等。电大主要教育对象是在职成人,学生要求文凭的功利性较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另外,电大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工学矛盾突出,学习信心普遍不足,溜生情况比较严重。因此要将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向支持服务进行转变,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要满足其个性需求,才是学生管理的方向。
2.对学生的服务需要加强
电大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缺乏沟通的机会,学生缺少归属感。为了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机会,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但是很多与学生接触的教师缺少耐心,缺乏对学生的关心,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用心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变得功利和紧张。
(二)造成电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成人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高考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成人教育市场变得日益混乱,学生求学之心渐弱、思想浮躁,使非常有限的生源变得更加紧张。此外,高校的逐年扩招,在带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给电大的招生带来了压力和困难,生源质量也不断下降,这些都对电大学生的管理以及支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组织员管理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电大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电大管理中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是组织员,但组织员组成不稳定,还有相当部分的组织员与学生接触较少,再加上一些组织员年龄较大,对于新兴网络交流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掌握,缺少有效地沟通,从而造成组织员工作还不能适应电大发展的需要。
二、针对电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一)以组织员为核心,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
1.要增强组织员的服务意识
加强与学生间的联系溜生率和按时毕业率是学生支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应当增强组织员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降低溜生率,提高按时毕业率。(1)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组织员要记住学生的名字,熟悉每一位学生,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要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员要根据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精心安排入学教育、指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组织优秀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通过QQ群、电话谈心、社交聚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强组织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组织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一种教育资源。一方面,让他们介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使学生辍学率得到降低。另一方面,组织员充当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员。组织员对学生的情感有着一定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去愉快地学习。要科学选拔组织员,加强组织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好定期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岗位优势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3.组织员要发挥引领作用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认真对学生的潜能、动机、兴趣、情感、认知等内心世界进行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参加各类社团,从事实践活动。在组织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利用一些手段和现有的资源,强化、激发、引导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过程。激励机制也就是通过制度反映激励客体和激励主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学校要对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调动组织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员和学校目标保持一致。建立组织员考核制度,按溜生率,按毕业率等学生服务指标进行考核,确保组织员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完成任务,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技术创新,做好支持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形式和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给电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革,可以借助新技术对管理进行改革。微信平台在电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改变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借助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无障碍交流,加强了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科学结合,全面获取各种信息,准确、及时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更好地提供支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面向助学者的服务平台,例如,提供招生考试信息、学籍信息、教学管理信息、毕业信息等;编制供内部使用的学生事务管理手册,对学校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事项、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解读,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各种信息。
三、总结
(二)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网络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利弊兼有。互联网一方面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手段,但同时网络信息又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刚成年,社会经验不足,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很容易被误导;有的学生沉迷于上网交友、网络游戏、这样就会误入歧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上报导的一些明星大款的生活方式,让大学生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从而丧失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而高校管理工作传达的正面的、正能量的教育,却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就会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沿用了辅导员制,造成了管理责任不明确,只要学生不出重大事故就没有什么责任的情况。另外这种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模式使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辅导员的管理的任务多、学生多、难度大,在管理的过程中,事物繁琐,没有量的标准,管理的目标不明确,学生的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健全,没有做到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以法管理,只能是凭借经验,化解问题;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对学生的管理缺乏全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合并、新建,民营大学涌现,适龄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增加,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而社会的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工作需要,这样就出现了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毕业生的竞争日益激烈。大规模的扩招和收费标准的提高,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的迫切需要工作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带来一个不利因素。如何提高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应对措施
社会大环境千变万化,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要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本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服务学生。高校学生作为一个高校的主体力量,是高校的灵魂和主体,只有建立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管理体系,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发展,因此,,创新管理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并把学生管理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1.不断探索,完善制度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是比较开放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法律和法规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一直在探索科学的、适应大学生需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更完善管理模式,这也使得学生管理制度在逐渐完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学生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这样就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管理的量度,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另外还有一些制度严密性的问题,有时易受外界干扰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了不便。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选择,这不仅是育人的原则,同时也高校学校管理的理念,那就是要在学生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践。在学生管理中从实践和学生的需要出发,改变学校管理制度与学生的对立局面,消除学生被管理的叛逆心理,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自我管理。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管理的方法具有人性化,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团体意识。
(二)注重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实效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校园是一个大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与课堂,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各种讲座、论坛,以及多种社团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参与的活动,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学生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谈话、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等方方面面的进行及时了解和把握,从而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还要广泛开展建立思想教育活动,并建立平台,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利用实践基地作为平台进行教育,从而创新课堂传授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切实到相关思想教育阵地进行感受、参观、学习,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化,,让其从思想上去武装起自己,从而推进思想教育的成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被管理者数量大,而管理者是少数的,要把多少人组织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有得力的帮手,学生管理者就要培养自己的管理力,而学生干部是我国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作为学生管理者要认清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其管理作用。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又服务于学生,有一定的威望,是受学生尊重的,学生干部在学校、老师及学生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桥梁的作用,在管理不可替代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管理者不可能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情况,这时就可以通过班干部了解信息,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从而提升管理的实效。因此必须重视班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特别班干部的选定,应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并经过实践考验的,这样才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学生中间,既会起到团结同学,又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凝聚力,特别在集体事务中发挥带头和统筹作用,使周围的同学积极参与,共同提高。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思想、素质也是不尽相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问题的复杂化会加剧矛盾,单纯依靠老师去管理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班干部吸引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协作管理,参与其中,发挥其干部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才能提升管理的实效。
3.利用信息化管理拓宽管理渠道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完善管理系统,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如可以利用飞信、校园网、QQ群等,通过对学生认证后,可以利用这些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缩短了与学生时空距离,从而使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实的需求,需要学生管理的工作的创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学生实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发挥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的情报站的作用。利用SNS模式网站,让学生管理者及时发展问题,深入学生内心,缩短时间,扫除局限,从而形成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QQ群也是交流的平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管理者可以布置任务,信息。大家在群里,对问题或某种观点进行讨论。例如,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都可以集体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使用飞信,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辅导员一般情况要面临几百人的学生,可以利用飞信就能与这些学生进行联系,传达信息或布置任务等。这比平时通过班会等传统的模式,更快捷、方便,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实效得到提升。
(三)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1.明确职责,积极配合面对当前学校的扩招,就面临着新的问题,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种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具有高素质。学校就要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并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分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让高校管理工作实效科学化、人性化,从而发挥管理的实效。
2.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当前,我国高校一部分学生管理队伍素养参差不齐,缺少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又加上管理的学生数量大,事物繁琐。这样要求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要具备管理的能力,这才能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使,做到及时,高效。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也可以到外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实践与研究,从而实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从而及时、高效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三、总结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
③何钟秀等著:(领导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24页。
⑤乐笑声:《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88年10月版,第l94页。
1.1教学大纲的重要地位
在瑞典,财务管理课程以及其他本科课程一般都会将所相关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公布,可以直接让学生下载,其中包括的要点是: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目标、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评价成绩的方式、课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和讲义。与国内教学大纲相比,瑞典大学关于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的事项、相关内容在整门课程的执行中会完全得以实施,按照一些老师的说法,这个教学大纲就像是法律一样,教师是必须遵守的。隆德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课程学生应该具有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以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拥有对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学生尤其应该能掌握下列知识并学会分析:关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资产评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现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结构和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风险管理、组合选择和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收益的相互关系;短期和长期理财规划;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长期理财规划和增长;资本预算和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规划;兼并和收购;期权的评价。其参考的教材也是欧洲较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Hillier,Davidmfl(2010).CorporateFinance.1.uppl.Berk-shire: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
1.2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生过度负债的案例,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并进行数据预算,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老师会现场点评,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但也颇有收获。
1.2.2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可以说seminar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除了笔试,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即:优和通过。同时,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具体有。1)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2)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4)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5)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多元评价,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当然,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4结语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出处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那么也就是说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现阶段,在大学校园里,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可以说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因材施教”是教学中最最基本的原则。在进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因材施教原则更应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着力研究、落实的教学定律。而且有很多的教育家们也把这个原则奉为机器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例如,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的多教的多,学的少教的少,学的快教的快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学的慢教的慢。反对不切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1893-1978)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当中,就有一条“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最合理的解释。当然,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口语情况,以及写作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在课堂练习和课下安排任务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老师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有的不太认真学习的同学经过自己的表扬或者称赞之后,变的格外的刻苦了,最终有了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同学就是破罐子破摔类型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根本不起作用。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90后,他们具有思想开放、个性独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鲜明特点,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代,同时又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特殊的成长环境使90后大学生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这是心理学专家、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陈一心对于90后行为模式印象最深刻的一点。“那么,除此之外,很多的大学生还有整夜玩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习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郑因为和网络的频繁接触,使他们当中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患上了忧郁症。所以这些大学生们真的需要针对他们的自身特点,给予更多的关注。现阶段很多的“6+1”家庭模式也给了这些孩子们一个很狭小的生活圈子,他们在这其中缺乏同龄人的交流,整天泡在网上,所以“孤独”是很多大学生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踏入大学校门后,适应集体的能力很差,以致集体意识淡薄。那么当今的教师恰恰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据此来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因材施教”这对于以后大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毕竟大学生正处于各种信念成型期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而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所以针对这些不同性格或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那么反应在教学上,就应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那些思想意识比较活跃的专业或者班级在上课时候就能应该安排一些课堂气氛轻松的练习像讨论、话剧之类的;而对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表现不太积极的班级,我们应该多做一些鼓励的活动,把班级气氛调动起来之后,再考虑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若果不考虑诸多因素,那么在传授课程过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的。
最后,“因材施教”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我们在教课的过程当中面对的一个很大的群体,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做到这一点,使那些层次不一致的学生能够跟进。比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有的班级可能不太活跃,我们应该针对这个班级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像做一些比较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讨论还有课堂活动等;那么针对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来说,有的学生简直是太活跃了,要达到扰乱课堂的地步,我们当然不能任由这些学生发展下去,也不能放任自流,我们要拿出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这样的学生;还有就是所谓的“差生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差生并不是该学生的一贯代名词,他们是可以转化为优等生的,当然这其中和教师的关系也非常的紧密,尤其针对那些反映能力相对缓慢,迟钝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将差生置于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境中去,还要尽所有可能去激励他们的自尊感,布置作业时候也要尽量考虑到他们的能力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以区别对待,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帮助这些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重温训练,这些都是很好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所以,“因材施教”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所在。
总之,针对大学生当前的自身特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力争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作为学校也应该培养一批优质的师资队伍,而且研发出很多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因为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科研课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成效。比如将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研究经验、科技前沿信息、仪器设备、团队协作精神等优势,结合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中,将会极大的促进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家长也应该在帮助学生填取高考志愿时候,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身特点,还有兴趣等问题,报考适合孩子发展的专业以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