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维修;新技术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节能和环保是时代的主题,社会各行业都在朝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而汽车行业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支柱行业,同时汽车交通工具也是造成社会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传统石化能源汽车发展受到限值,尤其是汽车的尾气问题更是广受关注。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理念被提出和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大量投入社会,以氢气能和电能为主要动力的汽车进入到社会,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型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后,相关汽车专家更应该注重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研究,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和维修保养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良好应用推广。

1新能源汽车以及维修技术发展现状

1.1新能源汽车现状

新能源汽车就是指利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纯新动力能源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能源汽车等不同的种类,常见的使用推广较为广泛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区别于常规的化石能源汽车,不采用化石能源作为动力,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防止化石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长效发展。早在2012年,深圳坪山区获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这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目前近300家新能源企业扎堆坪山,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创新坪山”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这是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研究的重视性表现,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正在步入正轨。而在2020年,国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代表着我国将向新能源汽车强国进军,我国由于发展比较晚,在传统汽车工艺上已经落后,所以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和基础上,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以新能源汽车为新机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工艺。

1.2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现状探讨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故障问题,如电气故障问题、变速器故障问题以及发动机故障问题等,而新能源汽车与常规汽车的应用特点不同,并且使用效果也不同,所以在二者进行相互研究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新能源汽车工艺进行分析管控,要求在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研究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新维修工艺进行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特点和结构特点使用不同的维修技术。但是,新能源汽车也是初步投入运营,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维修技术问题,以下是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现状进行分析。①故障种类多,比较复杂,给维修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营后,国家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率,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通过对246590辆纯电动车接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新能源汽车研究过程中,有将近80000辆电动汽车进入到监控平台接收监测。而通过维修监测发现,车辆的故障种类比较多,DC-DC部分的故障率最高,比例高达38.2%,其中状态报警占20.0%,温度报警占18.2%。另外,还包括单体电池欠压报警故障、SOC过高故障、绝缘报警故障等内容。表1为新能源汽车故障的占比分析。②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非常重视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应用。开始针对汽车检测技术以及汽车维修技术进行发展管控,通过汽车工艺的良好应用分析,完成对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应用管控,确保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加合理,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已经开始了相关维修技术的攻克。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已经能够解决电动汽车的发电机故障、变速器故障等常见的故障问题。同时,在进行故障研究过程中,也建立了很多成熟的故障检测技术,包括电池不充电的故障检测技术等,通过新型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效果。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以及检测工艺进行发展。

2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研究

新能源汽车应用过程中,针对汽车维修工艺进行研究十分重要。以下是对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研究,确保其研究更加有效,也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故障维修效果。

2.1常见故障和排除

2.1.1单体电池故障和排除电动汽车的单体电池故障。电力汽车是现代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种类,利用电能作为主要动力进行汽车驱动,能够提升汽车工艺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汽车动力分析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汽车制造工艺的应用研究,确保汽车制造工艺应用更加合理。在电动汽车电梯电池故障分析中,常见单体电池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电池出现充电故障。电池出现不能为动力电池充电故障,警告灯闪亮的状态;并且在连接充电枪之后充电机上指示灯都不亮,仪表上充电指示灯不亮。都是常见的单体电池故障,在发生故障后应该检查车辆与充电桩两端枪是否反接;检查充电枪车端CC与PE是否有680/220Ω电阻等情况,通过有效的检查,可以实现对单体电池故障的判断。而在实际的故障排除过程中,针对动力电池充电故障进行解决。在进行解决过程中,主要判断是电池端故障所引起,所以进行故障解决过程中,可以采用更换电池的方法进行故障维修。另外,测量输入电压是否在175V~265V之间,检查充电桩与充电枪的连接是否正常,充电线是否过细,若直径小于2.7mm2,更换充电桩及满足条件的电线。②报警灯故障分析。在进行报警灯故障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故障表现为仪表中间红色的故障灯点亮,同时车辆无法行驶;当车辆上电时候,无论如何调节出风大小或切换各出风模式,均无制冷或制热效果,导致车内空气无法有效进行降温或升温。故障灯区域出现绝缘故障指示灯,车辆READY灯不点亮,车辆无法行驶。报警灯故障也会引起车辆运行效果较差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故障解决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报警灯故障进行实际的分析,确保报警灯故障的维修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故障的维修效果。实际的故障维修中,应该采用针对性方法完成故障的合理解决。①针对红色故障点点亮故障进行排除。要求做好报警灯线路排查如果出现线路问题立即进行更换线路维修,同时在故障解决过程中,也可以信号端的检测,检测信号端是否出现异常情况,确保故障维修效果。②针对驱动电机故障进行解决。红色报警灯故障也有可能是由于驱动电机系统绝缘故障分析,提升故障的维修效果。在故障报警灯出现故障之后,需要立即检查是那个系统出现了故障问题。如,根据报警系统的数据参数检查故障,使用万用表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如果出现线路故障问题,立即完成线路的更换。如果出现设备故障,立即进行深入检查。如,空调系统故障引发警报灯故障,需要排查具体的故障位置。包括鼓风机保险丝熔断,或者继电器损坏,以及调速旋钮控制元件线路方面的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并针对行动完成故障维修。2.1.2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过程中,控制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良好运行。如果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新能源汽车工艺受到影响。①在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绝缘电阻故障。控制系统内部出现绝缘电子故障,容易造成整个汽车内部电路电流故障,同时也会造成电磁影响大的问题。在进行绝缘故障解决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驱动电路其的绝缘电阻进行更换,通过更换新零件的方法完成对故障的有效解决。②控制系统发生故障也包括绕组故障等问题。转子绕组故障会导致电机驱动系统出现驱动异常状态,从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电子控制系统发挥控制功能。转子绕组故障很有可能是转换器出现损坏等问题。在其故障解决过程中要对换向器进行更换,同时转子绕组也需要更换。另外,用卧式车床进行加工处理后,还可继续使用。换向片与线圈引起虚接的,视情况可对虚接的故障点进行冲洗铆接或焊接。如无法找到故障点的,只能对换向器进行更换,同时转子绕组也需要更换[1]。

2.2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解决要点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包括多种制造工艺,而不同种类的制造工艺在进行维修过程中,应该把握不同的汽车工艺应用要点,确保其工艺的应用更加积极合理。在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解决过程中,要求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标准进行故障处理分析,确保故障处理应用更加合理有效,也能够提升故障处理效果。以下是针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解决要点进行总结:2.2.1油电混动力车故障维修要点油电混动力汽车也是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在实际的汽车装置应用过程中,其主要故障处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车辆无法正常动故障。油电混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是比较常见的故障,在其故障的分析过程中,主要需要完成线路点火检查和油路检查,观察油路是否出现堵塞状况。如果,出现油路堵塞立即进行疏通处理,同时也可以完成对油路的更换。②起动机故障分析。起动机故障主要是由于电瓶接头未接紧、接头氧化腐蚀等问题引起。所以,在进行故障维修中,可以采取更换接头的方法进行维修。③电瓶也会出现不能充电的问题。该问题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上述文章中2.1单体电池故障的排除方法进行有效处理。2.2.2电动汽车故障维修技术当前,在进行汽车维修工艺研究中,发现电动汽车的主要故障问题就是电池的故障处理问题。在电动汽车应用中,电池的使用频率增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过度充电或者过度放电等问题出现质损现象,从而影响到电池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分析,电动汽车的主要维修要点在于电池维修,做好电池的维修和保养。如,在实施的电动汽车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充电时间进行控制,充电时间不应该太长,以免充电过多,造成蓄电池状态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电池的实际应用[2]。

3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正在发展阶段,所以在维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新能源维修工艺实施。以下是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进行总结分析,确保新能源维修技术应用更加合理,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能源维修技术应用效果。①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实施过程维修方法相对落后,导致实际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与维修技术效果下降,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如,在上述维修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根据汽车原理进行维修,维修方法以观察,基本测试为主要的维修手段,维修精度不能够得到保证,也影响到具体的维修效果。另外,维修不够全面,在上述维修工作展开过程中,都是针对单一的维修模块进行系统维修,增加了维修时间。②当前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过程中,还存在有维修设备落后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普通汽车的结构有所不同,所以其维修中需要应用新式维修设备。但是,在实际的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过程中,其应用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影响到汽车维修效果。③当前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缺乏维修新人才,传统的汽车维修人才对于现代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相对比较少,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也与传统汽车维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中,急需新型的了解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3]。

4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策略

4.1建立标准维修技术体系

现代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工艺刚刚发展,所以技术体系相对落后,同时很多技术内容也比较重要,在实际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好对新维修技术的合理应用。如,上述总结的部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方法,可以将其中可行性较高的维修方法列入到系统的维修技术体系当中,供维修人员学习,让维修人员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法要点,确保新能源汽车维修更加有效。同时,维修技术的总结应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新理念进行把控,要求维修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防止维修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4]。

4.2应用维修和检测设备

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结构与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有所不同,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新故障检测设备以及新维修工艺进行良好的应用总结,确保工艺应用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维修技术效果。如,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实施中可以选择新式的维修检测设备。电动机驱动设备检测仪器的应用是现代新能源汽车检测应用的重要系统。电动机驱动设备测试系统,可自动产生状态评估报告,指示存在的设备缺陷、运行时间预测、推荐的维修行动、和故障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等信息。这个仪器能够监测多种尺寸和功率等级的三相电动机和发电机,以及被驱动的机器,当设备开始劣化时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工具箱利用三个电流传感器和三个电压传感器,使系统安装和操作简单[5]。

4.3完成新维修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展开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新能源维修人才培养。现代高等院校应该做好人才培养责任,汽车专业应该增加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维修相关专家,为现代社会培养新一代汽车维修人才[6]。新能源汽修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汽车维修培训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良好统计,实现对新能源人才培训的体系的良好建立,确保人才培养更加高效。同时高校应该加紧对新能源课程的优化,更多的从新能源培训角度入手,完成对维修人才的有效建立,确保人才良好培养。其次,汽车维修企业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转变,在进行维修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建立企业内部的培训制度,针对维修新老员工进行具体的岗前培训,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点进行培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维修方向进行综合培训,通过新能源的良好培训,确保汽车维修工作展开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培训效果[7]。

5结束语

本文笔者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文章最后从维修技术体系落实、维修设备创新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对当前社会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艺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朴振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1):1.

[2]徐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1(9):2.

[3]李国彬.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与维修技术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9):149-150.

[4]叶伟胜.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与维修关键技术探讨[J].汽车世界,2020(5):2.

[5]高凯.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关键技术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01):117-118.

[6]李娜娜.探讨新能源时代下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的改革[J].2021(2019-35):64.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将汽车实际应用电路融入到实训项目中,在实训中传授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关键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职业能力;实训板

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课程内实验实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重新调整教与学的目标。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过多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的实训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职业与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训板开发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兼具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汽车电路原理的渗透的任务,在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上,有的高职院校注重打基础,与汽车电路联系过少;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品牌,实验台涉及电路功能只针对个别品牌车辆。在新形势下,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要满足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能够与时俱进,又能够节约成本。

1.1调研

要对企业、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可以获得企业对实训项目内容的建议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可以了解学生对现有实训条件的满意度和对实训内容的需求;可以了解任课教师(包括本课程任课教师和后续课程)对实训操作的建议与意见。调研可通过企业专家座谈、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教研讨论的形式进行。

1.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实际车辆中电工电子电路的应用。实训项目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实训电路要在实现汽车应用电路功能的基础上,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汽车玻璃升降器控制电路中应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继电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等知识内容。实训项目还要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也就是要给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实训项目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设计,也是实训内容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指导书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指导学生实训的步骤,实训过程和任务安排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电路图的识读、表格和曲线的分析与绘制、统筹安排时间等。

1.3实训板制作

实训电路要先经过软件调试,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参数;然后再在面包板或简易电路板上做硬件调试,检验电路功能的同时还要检验实训操作的可行性,比如电路元件要实现即插即拔,易于更换;合并掉多余的电源;保险丝便于拆卸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制线路板了。由于技术问题,这部分任务可由专业制板人员完成。基本电路元件的焊接,可以让参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热情,因为学生会从他们使用实训板的角度来提出更好的修改和创新的意见。

1.4实训板试用与反馈

实训板开发制作完成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用,然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考验实训板可操作性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实训板的不足之处。

2开发成果

依据上述实训板开发思路,确定并制作了10个实训板,并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书。

3总结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响应国家创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对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本科教育正逐步由培养精英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为此,众多企业和高校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了合作,积极探索出了“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制培养”“就业引导”“项目引领”等多种合作模式[1]。国际上,校企合作被认为是有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著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2]。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德州学院为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教育改革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德州本地有实力的企业生产情况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探寻多种企业和学校深度密切合作的双向嵌入式合作模式,并不断改进,促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对于新世纪高等院校来说,“以就业为导向”是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核心理念之一。学校承担着培养能够较快上岗、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工作技能的人才的职能和任务,而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者和技术的拥有者,所以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具有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3]。所谓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寻找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需求嵌入对方,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有机结合,利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促使学校和企业在技术、管理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互动与渗透,为社会培养出较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4]。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5]。

三、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德州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研究。

1、建立校企协调委员会

为了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配置,协调确定合作发展方向及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校企协调指导和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德州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校企协调委员会”。实践证明,通过委员会的运作,可以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实现对接,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协助建立实训基地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2、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

“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满足合作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较高的职业技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体过程包括选择本地区对口专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共管协作机构,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教学班。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已经成功地与宝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班;机电学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组建太阳能工程师合作班等都是典型范例。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即可解决企业对优秀技术人员的培养问题,又可以加强高校的产学研水平的提高。如德州学院美术学院与山东安华瓷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企校共建美术专业教学研发基地;地理学院与山东致远中信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建科研合作基地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三方面与德州学院进行合作。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相互嵌入,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解决一些难题。

4、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

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及具有相应理论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对于校企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优质资源,校企双方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研一体化。德州学院近年来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大大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5、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

双向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构建校企综合考评机制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学生既隶属于学校又是企业员工,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评。校企双方要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将各自的考核标准、规章制度进行综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使此培养模式正确、科学和稳定地运行。

四、实践总结

校企合作双向嵌入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也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是一种高效、互惠的合作方式,有利地促进了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李永平,张秀琴.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4)36-38.

[2]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3.

[3] 赵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50-51.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82;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48-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专业实验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专业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结合,才能建设出先进的、适应新世纪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实验室。我们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学校的一个新建学院,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为克服经费不足,避免实验设备固化和实验项目陈旧等问题,确保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毕业设计相结合,通过毕业设计来做好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预规划、开发新型实验项目、为自制实验设备做好铺垫工作等,既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又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先决条件。由于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用于毕业设计选题的课题主要有三类:①实验室建设规划类;②实验装置开发类;③新型实验项目开发类。

专业实验室建设通常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其建设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紧张,只能量力而行地建设一些紧缺的专业实验室,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只能依靠中地共建项目的经费。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需要的实验教学设备,统筹规划了我院车辆工程实验中心的各个实验分室,将其中一部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交通控制实验室方案论证与设计等,由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来完成部分专业实验室的预规划,后来在申报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时得到了很好的借鉴,获批两个中地共建项目,资金约600万元。

用于毕业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发类课题有很多,这类课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涵盖机械设计、流体传动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设计,工作量较大,可将其作为一个团队的课题。如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分成三个子课题,分别是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测试软件设计,由三个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来完成整个课题,这样,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和任务量都比较适中,由于三个子课题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各不相同,将任务分配到不同专业方向的班级,机械结构设计子课题由车辆工程汽车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承担,控制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子课题由车辆工程车辆电子电气专业方向的学生承担。

用于毕业设计的新型实验项目开发通常是针对新建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的,这类课题需要学生掌握已有实验台的结构原理,通过创新设计实验项目,并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对实验台进行改进,以使开发出来的实验项目能更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目的。这些课题既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在各自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结合专业实验室建设完成的毕业设计选题是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可使学生在“真刀真枪”中得到训练。下面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这一课题为例说明如何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设计”这一课题本身是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需要通过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来完成。通常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室建设的需求完成项目规划,所设计的实验台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性能试验,包括功能试验、输入输出特性试验、助力电流特性试验、反向冲击试验、回正特性试验、空载转动力矩试验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来完成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这是一个需要三人合作完成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的方案设计是三人共同完成的任务,详细设计由三人各自独立完成。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课题的主要任务、目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调研,拟定总的设计思路,进行方案的比较和设计。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就是继承前人和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为社会实践服务。让学生学会在图书馆、网上进行论文检索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依据课题的内容进行相关论文的检索、收集、学习等,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可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分析出设计思路,完成方案的分析比较,按工程设计的惯例,求优化而不求惟一答案,强调综合地分析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在进行该课题的方案设计时,要以国家标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作为依据,可先根据个人设计的重点提出本人设计部分的几个方案,再综合起来进行优化,通过团结协作,确定出最佳的方案,共同完成总体方案设计。

接下来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每个学生均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子课题的设计。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做机械结构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输入端旋转动作器、输出端旋转动作器、工装夹具、逆向冲击部分和台架的设计。其中,动作器由伺服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等组成,这些部件只需通过计算然后合理选择就可以,减速器与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输入、输出轴之间的联轴器如果选不到合适的就需要自己设计。工装夹具、逆向冲击部分和台架需自行设计。做控制系统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传感器的选择、电机驱动模块的选择、硬件电路图和PCB板图设计、电气接线图设计、元器件的详细清单、电路板卡的制作、控制系统组装等。做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子课题的学生需完成的主要软件模块包括系统管理、项目测试、实验台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处理和显示等,以实现对试验过程进行控制、对试验系统工作参数进行设定、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法并得到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显示、存档、查询、打印等。

通过完成这样的工程实际课题,整个团队相当于完成了一个产品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设计主动性,强化了工程实践能力中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共享知识的能力、发现知识的能力、传播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该团队课题中有2人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优秀。

四、利用毕业设计推动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完成

把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毕业设计完成预演,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专业实验室建设,完善、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更加适应了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充实了实验设备,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可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汽修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行为导向 校企合作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从2005年的570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而且创全球历史新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要业务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五十万作业人员,为此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高技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为此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汽车维修各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设施的建设

我校汽修专业拥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实训大楼,各种车系教学整车车辆30余辆,拥有汽车认识与保养实验实训室、汽车钣金修复与喷漆实验实训室、汽车改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结构拆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实训室、底盘技术实验实训室、车身电气技术实验实训室和汽车整车销售实训室等,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人民币。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2007年以后添置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足以满足汽修教学,在数量上也符合汽修学生实习的需要,是我们开展教改活动最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

德国在总结研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概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首先要从企业生产的工作过程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学习领域,形成教学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再通过“职业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考核评价要用企业员工工作过程完成任务的标准考核。

我校参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学习领域划分思路,深入维修企业调研访谈,到广州、浙江等地的职业学校考查学习;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制定出汽车相关专业的13个课程标准: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解决汽车专业教什么,怎么评价考核的问题。这13个课程标准是:《发动机机械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认识课程标准》、《汽车维护保养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课程标准》、《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灯光照明、仪表、车身电器)课程标准》、《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汽车常见小修作业课程标准》、《汽车美容课程标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标准》、《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标准》。

三、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结合。2010年开始,我校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需要相应的配套教材。然而市场上没有完全适合我们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教材。于是我们聘请德国专家及国内行业专家组织我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情况自编讲义,逐渐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校本教材。我校还组织汽修专业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先后外研出版社出版发行《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运行材料》等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模块式组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科学、实用,是我们学校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学校的壮大,我校现有汽修专业正式教师33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25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19人,高级工8人。在这些教师中,有正规大学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有企业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骨干。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不足;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较弱。为此我们将大学生与从企业来的技术骨干进行有机的结合,彼此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开展教学教改的能力,满足“双元制”教学“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1.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对教师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的规范操作和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灯光信号系统等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作业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独立规范操作、维护作业且能识别、排除汽车常见故障。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以后,对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再创造;用亲身经历的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2.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备课、编写教案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要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定位,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其次要清楚教学内容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在后续课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再次制定具体、可检查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考虑考查评价方法,如何判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校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狠抓典型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通过说课这一教学手段展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所有老师逐渐熟悉在新的教学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进行多种渠道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利用国家教委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及我校国际合作教学项目,输送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进修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设备企业与大学合办的专项技术师资培训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还将老师送到企业内部参加企业生产维修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举办多种教研教改培训班等。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五、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组织教学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了关于“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咨询人,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所谓“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职业能力,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把观察、思维、决策,以及肢体活动都调动起来,有兴趣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然而要使学生行动起来,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素具体包含: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体现就是教学教案。一个合格的教案主要涉及学生基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节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设计意图是什么,要学生认识什么、说出什么、体会什么、感知什么、感悟什么、记住什么、应用什么,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学习过程的策划者、保障者和主持人,坚决不能成为播音员、灌输者。

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学校、学生实现“三赢”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校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京福田、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我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企业派技术专家担当指导教师,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完成部分课程之外,还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教室与车间相融,教师与师父相融,真正实现双元制的教学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结语

我们虽然已取得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开端,但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还很遥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正日新月异地涌现。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远未结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