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平台建设

融资平台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融资平台建设

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建设;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现有的城司,主要工作职能是根据市政府要求搭建城建筹融资平台,依据市政府整体建设计划,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运营;接受委托开发、经营城市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和停车场资源。

1.城司融资能力有限

城司作为市政府设立的城建融资平台,负担城市建设的沉重债务包袱,如果没有足够利润空间,企业的融资能力将会受到限制。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获得政府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政府就要不断向城司注入资金,以获得更高的资信额度。城市建设投资本身大多数属于非盈利项目,还款的最终来源还是要政府财政来承担。当政府的财政不足时,城司融资能力是有限的。

2.城司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城司的资产组合不完全以整合资产、优化配置资源、形成畅通的现金流为目的。资产的注入,有时单纯是为了扩大净资产规模,以达到城司对外融资的标准。比如对于供热集团注入到城司的资产,城司无权对其实施管理。

二、组建城市建设投资上市平台的设想

1.组建原则

引导与城市建设相关,能产生足够收益和利润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以上市为目的,组合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资源。统筹安排拟上市资产和非上市资产之间的关系,协调分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站在整个城市建设的高度,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格局。

2.城市投资上市平台主营业务的安排

由于城市建设产生的资产多为非收益性资产,所以要合理组合收益主体,组建拟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城市建筑业、房地产业、路桥工程建设、房屋经营租赁、城市空间广告资源和停车收费等。

3.城市建设上市平台的组织架构

由城市投资集团持股作为母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城投集团持有的资产在不与上市公司产生同业竞争的前提下,与上市公司业务进行合理分割,城投集团仍可承担必要的为市政建设融资的义务。同时,集团公司也要经营与上市平台相关的业务,不断培植,待成熟后以合适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4.城投集团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城投集团对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减持。减持获得的资金,可以作为集团公司筹资建设项目的还款来源,也可作为其他新建项目的资金投入,还可以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一部分,划归财政,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

5.城市建设上市平台上市方式的选择

由于近期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直接IPO上市存在政策限制,城市建设投资上市平台可以考虑采用借壳上市公司的方式达到上市的目的。

三、组建其他与城市建设有关的上市平台

随着城市的扩充,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准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对哈尔滨来说,组建城市建设上市平台、城市水务上市平台和城市供热上市平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其他领域的准公共产品证券化也正提上日程,如有线电视信号的提供,垃圾处理,城市居民用燃气等。

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准公共产品的建设,其主要特征是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而收益受到政府职能的限制,所以应合理设计这些领域的投融资体系,构建完整的投融资循环系统。采用符合上市条件的城市资产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借助资本市场来完成城市设施的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哈尔滨城市垃圾处理可采用BOT方式。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难以控制城市垃圾处理体系,造成政府管理功能缺失。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可由外来资金经营。

所以将城市重要的设施和资产在资本市场逐步社会化、私有化,能达到既不丧失政府控制权,又能解决资金不足的目的。

四、积极尝试其他融资方式

(一)私募股权融资

私募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融资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私募融资,另一种是公募融资。“私募”作为一种资本募集方式,是与“公募”相对应的概念。私募股权融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和个人所得税收优惠吸引各类人才进入此行业,并形成投资企业不同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基金。如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创立期和成长期,国有的金融机构可以投资企业的扩张期和成熟期,并发展不同形式不同体制的私募融资顾问,使这个产业细分化、专业化,发展投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形成一种由优惠政策推动的诱发型制度变迁,而不是由政府强行推动的由国有资金带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2.明确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制定有关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法律体系,促进中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政府应把发展私募股权投融资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应着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为私募股权投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有关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进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制定有关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引导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多地投向创新企业、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

3.私募股权融资必须由专业机构管理,并应聘请一个富有经验的财务顾问。由于私募股权融资的专业性很强,企业需要由专业的顾问公司或投资银行为企业作诊断分析,提出现实的发展规划和盈利预测。

(二)发行信托产品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理论上,以信托平台融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股权型融资、债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其中股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分别指信托型股权基金和发行可转换信托产品,而债权型融资则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以债权为标的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多个品种,这类产品就融资类型而言,与非信托平台的银行信贷属于同一类型。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下,要更好地发挥这类产品对融资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吸引投资者。

(三)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创新的金融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资产证券化灵活采取不同方式满足不同融资者的需求,它的设计者也采取了不同的制度设计,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方式。传统融资是凭借资金需求者本身的信用来实现的,资金供给者是否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贷款主要依据的是资金需求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于该资金需求者的某些特定资产的质量关注较少。而资产证券化则是凭借原始权益人的一部分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来融资的。资金的供给者在决定是否提供资金时,主要依据的是组成资产池的资产质量、未来现金流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结构性融资方式。结构性融资有时表示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保证破产隔离的实现,即把资产池的偿付能力与原始权益人的信用水平分隔开来,保证一旦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资产池中的资产不被列入破产清算资产,使原始权益人能够通过信用额度来提高机构的信用级别,改善资产证券的发行条件,保证发行顺利、成功。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融资方式。虽然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支付许多费用,但是资产证券化总的融资成本低于传统融资方式。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运用成熟的交易结构和信用提高手段,改善了证券的发行条件。由于资产担保证券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不必用折价销售或提高利率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支付费用的项目虽然很多,但各项费用与交易总额的比率很低。

资产证券化有以下突出优势:

1.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长期的资产流动性补充机制。

2.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部分债权资产获得现金流,可以偿还原有的部分债务,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有利于企业实现资产、负债与风险的优化匹配,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的长期化,克服短期行为。

3.资产证券化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激励补偿机制。资产证券化的正向信号机制有利于减少委托成本,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强化企业资金使用的硬约束,从而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 魏耀辉.论城市建设投融资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2(8):7.

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第2篇

(一)山东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总体性分析本次调研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借款用途、融资成本及授信状况、贷款抵押担保和金融产品创新认知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设计,得到如下分析结论:1.融资渠道方面。受访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于“内部积累”,占50.58%,其次是“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占37.01%,而“民间借贷”约占10.16%,“国家政策性贷款”占2.25%。大部分小微企业主认为,由于手续繁琐、融资成本高、借款到位时间较长等原因,“内源融资方式”会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而在外部融资时,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会首选“通过银行”进行,只是在贷款过程中,大部分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供贷款抵押担保。因此,许多小微企业主会通过“个人房产抵押”的方式(譬如:个人消费贷款)来解决流动性资金需求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对银行信贷部门的调研访谈中,也得到了映证。2.借款用途方面。总体来看,所受访小微企业的信贷周期均较短、借款规模较小,约45%的为“购买原材料”,34%的为“短期流动资金周转”,相比之下,16%的小微企业会“购买新设备”、不到5%的小微企业“进行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结合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信贷数据①来看,约82%的小微企业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可见,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用途还是营运资金周转,用于长期投资的较少,基本符合资金结构的匹配原则,未出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债务期限错配”问题②。这一方面,反映出山东地区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小微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等所需要的长期性资金来源,发展后劲受到制约。3.融资成本及授信状况方面。受访企业中,约13%的小微企业融资年均成本在“6%—10%”,约74%的小微企业融资年均成本在“10%—15%”,13%的小微企业融资年均成本在“15%—20%”之间,大多数小微企业主表示:“银行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借款成本较高”,在贷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各家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的标准界定、额度要求和审核程序等不完全一致。同时,影响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因素有很多,大部分受访银行表示会首先考虑小微企业的“生命期(成立年限)”、“规模与盈利”、“抵押及担保品”及“行业因素”等,尽管对“信用评级及企业社会信誉”方面信息的需求强烈,但由于小微企业很难提供令人信服的充分证明,同时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完善程度”、“管理团队稳定性及管理者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顾虑,因此,仍然比较依赖于传统的“资产抵押及担保方式”,并且,考虑到贷款项目风险以及经济成本效益的因素,其会通过缩短信贷期限、提高短期利率的方式控制风险。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融资的高成本主要体现在其向银行贷款时“被附带了”很多的额外信息及监管要求。一般认为,经营年限越长、资产规模越大、盈利越好的小微企业,其现金流越稳定,而还款记录良好,融资信用度越高,银企关系也越好,大部分银行表示会对此类小微企业给予优惠及稳定的贷款条件。4.贷款抵押担保方面。在对“银行未能满足贵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回答的调研结果显示,“资产抵押和担保不足”成为小微企业主最普遍的回答,这也和金融机构的调研结果相映证。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方式较为单一保守,另一方面,也说明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仍然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尚未形成良好的信用传导机制,小微企业信用市场建设亟待加强。5.小微企业主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认知度方面。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对银行推出的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创新,表示“有所了解但并不很清楚”,也甚少使用,对商业贸易中的订单质押贷款、保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贷款方式表示“并不了解”。因此,可以得出“小微企业主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认知度较低”的结论。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小微金融创新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的市场营销应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说明小微金融创新的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二)山东省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市场的现存问题总体来看,本次调研结果基本反映出目前山东省小微企业融资的客观现实,而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的市场角度来看,四个方面问题凸显:1.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匮乏是造成融资难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受访银行均表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非常重要”,但是其信用信息的收集渠道非常受限,采集成本也较高。同时,企业主在信用建设方面重视不够,一方面,很多企业主金融素质不高,信用意识淡薄,导致较容易出现信用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希望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却并不了解“如何建立并积累企业信用档案”。可见,目前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缺失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由于小微企业信用市场培育和建设不足,滞后于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非需求不足。2.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核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不足。目前,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核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不足,现有的资产抵押和担保机制不能适应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普遍较小,尤其对于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小微企业,本身就是轻资产型公司,很难满足银行传统抵押贷款模式下的贷款条件;另一方面,抵押担保的隐性成本,会显著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的真实成本,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3.部门间行政壁垒是阻碍信用信息全面共享的关键。就目前的小微企业征信信息平台上,大部分信用信息均可通过相关数据库链接:包括人行征信系统、银监绿色信贷平台、法院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网站,但由于联网信息较为零散,导致征信信息的系统性、时效性和覆盖面不足。从科技手段层面上讲,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挖掘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全面信息资源采集和共享的,但是,由于缺乏强制性制度约束,各部门都把自身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视为重要资源,各自为政,导致现实中信用信息全面共享工作推进缓慢。4.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质量亟需提升。随着山东地区小微企业网络金融、民间P2P等新型融资渠道的拓展,融资信用市场中的信息需求趋向更加多元化,而目前传统的征信系统难以满足信用市场需求的变化,信用信息供应类型不足问题凸显。另外,限于管理技术水平,小企业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服务和服务对象理解不够,信用评级主动性不足,信用信息质量不高,供给不足,同时,各种信贷优惠政策由不同部门制订,较为分散,加之宣传不到位,很多企业实际并不完全知情,亦造成信息阻塞。

二、小微企业守信—失信行为选择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一)静态条件下小微企业守信—失信成本收益分析在静态条件下,我们假定了小微企业守信—失信经济分析参数,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单次交易前提下,选择失信会给小微企业带来好处L,此时小微企业的经济收益总合为。当然,其失信行为也将产生失信成本,即小微企业在失信行为中的造假花费和造成的社会声誉等间接成本损失。小微企业之所以会不诚信,就是因为存在着逃避失信代价的侥幸心理。反之,如果小微企业意识到失信行为的成本代价大于失信选择带来的收益,小微企业必然会选择守信,由此可得到小微企业失信选择的经济条件为:考虑到经济行为主体所处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因素,若小微企业处在一个较差的金融生态环境①中,人们对各类失信行为麻木、默许甚至认同,那么,除了失信行为本身受到法律处罚的直接成本外,失信小微企业并不承担失信的社会文化成本C1以及失信的机会成本C2。社会文化成本C1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价值观的缺失、员工忠诚度降低甚至离开、小微企业人才流失导致的直接损失;失信的机会成本C2主要指小微企业由于失去债权人及其他经营者的信任而失去合作机会,进而造成的间接损失等等。当然,小微企业仍然有失信②惩罚后继续经营带来的正常收益R1,此时小微企业守信的经济条件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假定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失信概率P越低,诱发的失信收益L就越大,失信的动力就越大。而影响P值大小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传递机制的效率,在金融生态环境越差的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越差,小微企业因失信行为而受到惩罚的概率P值就越低,失信的现象就愈发普遍,进而会反馈到市场当中,造成信息失灵,愈发加重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不等式左边(R0-R1)+(C1+C2)为小微企业失信的各类成本,若其因失信导致信誉丧失,难以为继,则小微企业不能继续获得收益R1,即R1≤0,那么R0成为全部失信代价。因此,通过完善信用传递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加大失信代价,减少失信所获经济收益,实现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循环。

(二)动态条件下小微企业守信—失信成本收益分析上述分析建立在静态条件下,只能解释企业短期失信行为。若考虑期限因素,解释较长时期企业失信行为的产生诱因,须在动态条件下探讨企业守信—失信成本收益,具体经济参数如表2所示: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小微企业将通过比较A、B两种状态的预期收益来进行选择失信还是守信。如图3,LL曲线是Xa与Xb之间的转换曲线,若小微企业将全部预算时间用于诚信行为,则有Xa=Xb=R0(T),因此转换曲线下半部是垂直的。此时转换曲线与无差异曲线交于A点,但A点的转换曲线斜率值大于无差异曲线斜率绝对值,没有实现均衡,则A点会向上移动,直到转换曲线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停止,此时二者相切于B点。在B点,小微企业将花费一定的时间预算用于失信行为,在长期内采取失信行为。

三、山东省小微企业征信信息平台建设与创新的政策建议

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11 ― 02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生产状况

近年以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国家农业战略部署,制定了我省的农产品战略规划。目前我省中低产田面积占1.04亿亩,江、河、湖引水、14处大中型灌区和综合治理工程、喷灌设施颇具完善。现在我省有农业类科研院所31个,农业类大学2个和4‰科技人员,科技力量雄厚,我省目标是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农产品丰富如马铃薯、亚麻、甜菜、烤烟的栽培与蚕丝、蜂蜜加工等。蔬菜、瓜果生产已实现大面积棚室化,不论在然然夏季还是在隆冬之季,都可以吃到鲜果、鲜蔬。另外,水产品、畜产品的养殖也得到飞速发展。

2.生鲜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需求,对生鲜食品需求逐步上升(35%-42%左右),其催生了我省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且鲜活农产品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省现有基础条件看,不利因素颇多,如信息程度较低,很难保障其高效的物流运输;对于野、鲜等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抑制了产品的消费;生产基地一般处于农村或市郊,加工条件相对落后;鲜活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比较集中的规模优势。这些问题形成了制约因素,同时也为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增量空间。

3.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情况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冬季鲜活农产品自给不足,夏季供给过旺。作为人口大省,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都会外销,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省物流业必须提高鲜活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水平来满足日益增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而现阶段,我省技术上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鲜活农产品在低温环境下冷藏及温度的自动化控制还尚未普及,分层分级加工包装的冷链技术未广泛应用,而这方面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的注入及平台的助力。

4.生鲜农产品物流交通设施状况

黑龙江省海陆空运输的地理位置存在有一定优势。海―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海及东北亚枢纽之一;空―以太平机场为代表,现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航空港,便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顺畅;路―较完善的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网,利于鲜活农产品在城区内及城区间的流通。但鲜活农产品主要产区在郊区或县镇及以下农村,而县域交通设施不够健全,下边的农村则更为落后,影响了鲜活农产品城市与农村间的运输效率。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状况

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迅猛,急需金融服务推波助澜。《2014-2018年中国物流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2001年规模接近400亿元,2013发展到约5000亿元,年均成长速度25%。可见我国未来物流金融市场空间巨大,保守估计至少在万亿元以上,然而其中约有16万亿元由于受到某种因素限制,不能成为信贷资金,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依旧很难,其中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的融资状况更为难。为此各种形式的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融资平台应运产生。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更需要融资平台的推动发展。如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是提供农融资担保,再担保等,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平台,全力化解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然而诸如这样的平台在我省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且'断链'现象频发

就目前的状况看,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冷链的使用率不容乐观,大部分为常温流通状态,这样一年中就会有近1/4的农产品腐烂变质使其流通率大打折扣。另外,一些生鲜农产品虽采用冷链物流方式,但链首、链中、链尾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的断链现象,严重影响了流通质量。如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实现了冷链,但在前端采摘后得不到预冷,或在初级加工中低温处理不足;有的虽然前端得到保证,但缺乏仓储冷藏;还有的在批发或销售环节没有冷藏条件等。

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低

从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市场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企业较少(我国占比也仅为27%)。据调查黑龙江省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由经销商自己操作,即使第三方冷链更为专业,也很难占居物流市场重要份额。况且我省为数不多的冷链企业综合实力还较薄弱,服务标准尚不统一,还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化不足较严重,这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进步与发展。

3.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低

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首先要提升冷链物流的物力、人力的服务能力。物力是指冷链物流专业化设备,同时对储运环境的温湿度有很高的要求,高于我们平时生活食品低温冷藏的要求,很难掌控。所以,发展冷链物流要以先进的设备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保鲜、温控)为等依托。设备的研发应用直接关系到冷链物流的运行效果和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如果冷链物流还继续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效果,将会严重阻碍了我省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速度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和风险,大部分物流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运营网络构建、信息系统建设与完善等的资金的需求,因此融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提高效率的必要途径。但从目前情况看,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普遍融资困难。就农产品物流集散交通枢纽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看,其本身存在公益性且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等问题,其投资主体仍以政府为主,民间、民营及外商的资金引入较少。另外,农产品物流规模小、还款保障能力有限、抵押物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管理和制度等客观原因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而生鲜农产品的易损性使其物流融资更加雪上加霜。

三、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建议

(一)黑龙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

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思路是借助我省物流产业集群已有系统资源,通过建立与多个与生鲜农产品流通相关单位间的系统接口,实现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信息的共享共用与物流资源整合。具体框架如下:

1.融资业务子系统:是平台的核心层,也是起始操作层。其主要功能如下:

2.物流平台操作系统:该子系统为平台的物流操作层,包括如下功能:方案咨询―为企业提供全程物流解决与选择方案服务;动态跟踪―企业根据动态信息及时的进行还款等业务操作针,反之银行也同样;GPS跟踪―对装载质押物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增值信息服务及可视化监控;预警―对质押物的出库动态预警;协同―平台将实时动态信息整合后反馈,使各物流商间能协同作业发展

3.客户系统:其是平台的基础层,主要程序是将所有生鲜农产品链上企业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维护和管理;平台可根据其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单证信息资源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平台实施保障

1.平台组织保障

政府部门需要组建一组织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统一指导、监督和协调,使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商,及供应链上需求企业、银行等能有效沟通和协调,统一服务。协商在融资物流平台规划和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平台能快速实施和推广。

2.平台环境保障

本平台是一个集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组织机构及政府、银行等金融部门的综合信息。首先,需要获得平台上各单位的认可和授权。其次在平台运营初期,可以物流企业为试点单位,之后再迅速建立起平台与政府、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单位及银行等机构的数据接口,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以融资物流为核心的高效运行的平台。

3.平台培训保障

平台培训保障主要是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协作训练。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4.平台制度保障

首先统一标准:当务之急要统一标准即数据标准、平台各类服务标准、物流融资业务运作流程等标准。其次建立操作规范:为了保证链上各相关方的利益,生鲜农产品物流群融资平台需要建立业务操作规范、流程操作守则和预警机制,并要求平台各方严格按规范操作。最后制定监督制度: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因情况复杂,会出现大量诸多问题,这需要设立监督机构不定期讨论、例会、公告、检查融资及协作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念延辉.物流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构建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07).

〔2〕冯琳.基于农超对接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3,(12).

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建设 相关问题 对策

地方政府以有限的权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是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组织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个平台,主要依持政府部门从建设公司筹来的资金,并将这些筹集而来的资金用于地方性建设之中。平台的建立,为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地方融资平台的建立,对应对经济危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规模都在呈现阶梯式方向发展。但是相关问题和风险也层出不穷。

一、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及问题风险

(一)法律问题

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上分析,政府部门自身在强化调控力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上,成为地方融资业务的政策推力。地方政府融资数量的激增,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效益上,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问题。由于融资方式的单一性,使得银行金融业负担过重,地方资产负债增加,威胁国家财政收入大局。

现有的融资平台,主要以财政承诺模式和权利抵押担保模式为主。前者主要是有政府承诺作为财政部门的相关兜底工作,后者为以土地转让收益权方式来实施质押。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贷款无法收回,融资效益就成了“空头支票”,这种情形维持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融资方式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金融业。政府融资在资金来源上对银行业的过度依赖,必然会造成资产盈余和负债比例失调。政府以高成本融通资金,去满足地方发展经济,最终承担银行风险,不但会加大融资风险,同时也严重制约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三)资产负债问题

由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将地方融资平台作为信贷投放的危机转嫁加以应用。危机在这种债权抵偿的过渡中,某种程度上又加大了银行业的风险。资产在融资平台上得不到充分释放,最终银行的不良资产出现,政府方面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潜在的风险成为制衡地方经济的最终结果。央行的调研显示,全国政府融资平台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国家审计署的设计调查同样显示,地方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比率有的甚至高达364.77%,财政新债偿的偿还率只有47.97%。

(四)风险与收益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风险与收益对等的结果,也就是风险和收入持平问题。地方政府以可控资源为企业提供资源和资产,依凭经融机构贷款,获得倍数激增效应。在资金融通过程中,寻找风险与收益平衡点,建立完善的融资体制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与企业收益分开,风险可控,收益平衡的问题,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五)监督与防控问题

地方政府承担制度风险,以国有资产平台公司形式筹集资金,将政府、市场、金融业之间,构成三方合作平台,共同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但是在这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去监控,在三方合作中,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权利的弱化,由此引发的防控金融危机能力也在进一步加大,来自于政府融资平台方面的体制监管和风险监控,信息不合这一敏感问题极端强烈。

(六)未来走向问题

在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企业生存的客观土壤。从中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的融资模式上,引进的“制度化”体系模式,在施行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客观问题,国家政府部门没有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制度化的进程,遭遇中央政府部门设计忽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设施之间承担的角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风险调控,都处于不透明状态。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严峻的出路问题,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主体的创新,也成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体系机制的要诀。

(七)项目规划建设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对企业项目货物选址上,往往容易满足延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从节能减排和项目规划投资使用效益上分析,投资成本加大,项目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和项目质量隐患,都使得项目总投资成本加大,项目进度等,都加剧了投资成本,使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二、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

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要以健全的约束机制去实施有效监督,除了对现有融资平台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外,对融资细则还要予以一一监督解决。完备手续,验收项目,及时对贷款风险实施补救。对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实施及时的贷款收回,确保融资资金安全,对融资平台建立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予以及时解决。建立的约束和监管体制,要以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保护地方生态建设为基础。保证政府融资平台的安全。以全方位监管体系,实施制度控制、信息核对、公众监督和决策融资等大框架。以国家总体监管体系,对隐性和实质负债实施公开透明公布,发放债权,严格约束融资资金从筹集到使用全过程都不出问题。

(二)优化融资渠道

由上述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展开拓宽融资渠道,以多元化融资方式,实现与银行业的协调和谐发展。除了以股权资本方式实施融资外,还可以在原来平台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以股权、信托、产权交易等,将融资渠道的门路打开,除了转嫁风险外,还以融资监察机制,规范融资项目,确保融资安全,降低融资风险,提升资金透明度。

(三)控制负债风险

地方政府方面,以当前财务状况深入研究融资项目的可行性措施,银行等相关金融业,合理选择贷款项目,调查企业项目信用度,完善监管平台,预防金融风险。对那些以国有土地置换支付方式为融资模式的地方性企业而言,对资产实施合理评估,以招标买卖切实维护政府权益,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政府举债建设,适可而止。不能以偿债不力造成政府诚信危机。

(四)推进制度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一直处于法律边缘,界限不明。地方政府以融资平台,解决地方几个就那几问题,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对自身融资平台的设计规划不合理,投融资责任制度不明。中央政府在安排地政府实施公益性地方设施建设时,要赋予地方政府以举债权,将融资平台体系纳入到法制轨道之中,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规模与当地政府财力发展平衡。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争取优势地方发展项目,促进对方政府财政偿债能力的提高。

(五)推进技术体系建设

以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以技术手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结合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就其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会计法》《预算法》等财经法规,建立科学透明、规范合理、安全有效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将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在中央可控范围之内,以地区可行性方略,以技术体系建设推进对政府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实施科学透、规范合理、安全有效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以技术体系手段,将项目建设管理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实际的关键,对项目建设具体内容、建设规模、配套设施实施招投标选取,以建设工程法规为后盾,保障施工质量、进度、效益、管理。地方政府如期收收债,风险最小化。

(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

转变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的错误之处,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筹划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在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时,处理好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之间额平衡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明确负责其对融资平台整体风险的控制和外部监管,但不能过多干预平台下公司的运营。

三、结束语

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与地方财政金融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行为具有一般融资行为的特征和政策性特点。在经济运行混乱之时,很容易诱发一定的风险和危机。只有在经济增速稳定的环境下,实施系统、科学的方略,拓展融资模式和渠道,合理调控融资数量和规模,才能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及时拉动内息,促进国家财政收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旭琳,邹晓峰,张瑞彬.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经验总结[J].中国集体经济. 2010(4)

[2]吴大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几点建议[N].理论前沿. 2010.

[3]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经济. 2009(9)

[4]朱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研究[J].财经视线. 2010(30)

融资平台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力强;融资平台;建议;思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授权其向市场融资,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活动,借助政府信用并以经营收入、公共收费和财政收入等为还款来源和保障的企(事)业法人机构,主要形式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开发区投资公司、市政公司等。目前,我市政府融资平台为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积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力地融通了资金。“十二五”时期,我市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6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求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随着发展战略的推进,资金需求量较大,需要提高融资平台融资能力。满足资金需求和促进投资目标完成。为此,笔者思考如下。

一、推进公司化治理

1.融资平台要摆正关系,加快转型。按照公司法规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推进公司化管理,进行公司市场化。平台公司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摆脱对政府信用的依赖,增强自己独立造血功能。逐步弱化融资平台的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突出项目经营信用,推行市场化,纳入市场化考核。要实现几个转变,项目融资到资本和资产运营转变,由被动清理规范转型到主动改革完善转变,由单一融资主体向产融结合的市场主体转变。要改变既往的为地方政府完成单一融资职能的观念,要能够站在发展的角度.重新整合公司的资源,明确平台公司的定位,规划平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平台公司战略实施的有效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平台公司的顺利转型,为今后更好发挥平台公司的融资及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方向。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应规范化、公司化,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设。经营投向由公共基础设施向公共服务的重点市政设施建设转向,如由路、桥建设向水电气热网设施、大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从公益性设施向公共服务转变,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服务转变。

3.整合资源。努力建设“战略控股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拓展融资平台投资领域,应投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继续增强资金与项目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控制的资产与资本效率,并有效隔离风险。逐步适当开展产业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平台市场主体经营进程.摆脱被动倒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空壳”地位,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强化资产和资本运营。整合产业项目和地方性稀缺资源,建设“战略控股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增强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组建农业农村战略控股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我市是农业大市,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资金需求量大.应充分整合资源,按照公司法,组建相应农业农村融资平台,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以市级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整合区、县(市)政府融资平台资源,组建战略控股集团,壮大市级政府融资平台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把市级融资平台经营业务扩展到农业农村或其他产业领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进入可赢利的经营领域。向产业融资控股集团转变,提高市级政府融资平台经营收入,促进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市级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整合金融资源,可否考虑贷转股,按资产比例实行金融部分控股;或整合其他地方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租赁机构等金融资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支持市级融资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的金融控股集团。

二、提高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