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供应商 质量控制 指标体系 第三方 预控 实控

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好坏,随着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间的生产合作日益广泛,企业零配件、原材料的供应量越来越大。据统计,现代工业企业零配件、原材料的供应量一般在30%~70%之间,因此,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心,对于零配件、原材料供应比例高的企业来说,实际上应从本企业向供应商转移。据此,论文重点探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一、影响供应商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影响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七大方面(如图所示)。

一是没有有效的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主要表现为: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组织机构环节多,过程长,工作效率低,工作职能不明确;

二是没有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制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供应商选择不合适,没有建立质量联保制度;

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采购政策,主要表现为:与供应商质量协议不全面,质量保证条款不详细具体,没有对供应商进行重要程度分级,没有采购质量控制奖惩制度,采购质量信息管理不善;

四是采购人员素质低,主要表现为:采购人员没有培训机会,不能正确理解采购政策,不能正确执行科学合理的采购程序;

五是质量检验部门不能很好地执行其职能,主要表现为:供应物资检验不严格,没有有效的检验方式,没有针对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没有按有关检验理论和标准进行检验,没有充分运用各种统计技术工具;

六是不合格外购物资管理不严,主要表现为:未经检验便进入仓库,不合格品未经处理投入使用;

七是没有先进的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主要表现为:信息系统运行不畅,数据不全。

二、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的科学评价与合理选择,是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基础。根据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性及轻重程度,通过分析研究,我们选择供应商的九个大的项目,27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并给每个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总权重100分(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产品质量(30分)。因为产品质量是企业对供应商的直接考察指标,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又不能只看其产品质量,因为供应商现有的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与其他条件密切相关,所以产品质量的权重分配通常应在30%左右。而其他各项指标除技术条件、价格条件、经营状况、竞争状况所占比重较大以外,企业关系、行业评价、交货时限、售后服务所占的比重较小。

企业在制订本企业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各项指标与本企业质量控制的相关程度,对表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作合理的调整。甚至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应适当调整。

三、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经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预控过程: 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产品质量的预控。预控内容主要包括:签订产品质量协议;质量保证条款;原材料使用的具体标准;商定质量联保程序;规定生产流程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供应商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接受本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及要求。特别是对供应商使用原材料的品牌、性能指标、价格等作出具体规定后,相当于将质量控制提前了两大步(第一步是本企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控制,第二步是供应商之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控制),这种提前十分有利于将质量问题消灭在供应商为本企业生产产品之前。实际上产品质量问题,像人的健康问题一样,也应以预防为主,预控过程向上游(企业)延伸得越长,预控效果会越好。

2.实控过程: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是产品质量的实控。实控内容主要包括:派驻质量代表;供应商购入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督;启动质量联保程序等。实控过程往往程序复杂,工作量大,本企业如果技术能力不足,可采取签约委托第三方的方式。所谓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可通过委托与供应商具有同等以上质量资质之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专业人员,代为实施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实控过程。这种签约委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本企业直接进行供应商质量控制更为有效。因为被委托方是供应商的同类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就供应商的产品而言,往往具有比本企业专业水平更高的质量控制能力,更能找到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部位,所以这种方式也许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当然,为了防止被委托方与供应商相互构结,本企业采取相应的驻厂监控措施仍必不可少。

3.检控过程: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三个关键环节是产品质量的检控。这个过程一般的企业均做得较好,收到供应商发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也是企业质量控制最常规的方法,但这里所说的检控过程具有新的内涵。我们认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检查检验,不应该只是等到供应商产品发到本厂以后才进行的末端检控,而应该将检控过程,结合上述预控、实控过程,延伸到供应商的产前、产中、产末,实施检控过程的全面覆盖。也就是说,这里所指的检控过程,不是只对结果的检验,而要对供应商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结果的检验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目的是要得到好的结果,事实上唯有将检控过程向前延伸,方可得到最后的理想的结果。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业协会;质量监管;路径优化

1、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企业存在的价值虽然不单单是追逐利润,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其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利润毫无疑问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突出的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企业作为社会这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大量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等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企业的逐利活动就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产生矛盾,其结果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责任。企业趋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过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缺失,是企业自身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企业的经济性质影响了其在承担产品质量上的责任,因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履行不能单方面依靠企业的力量。/

政府机构对产品质量责任履行的约束有限。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但质量监督机构也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质检机构都能很好的检测和控制。质检机构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一些地方甚至没有用于监督抽查的专项经费,难以及时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满足执法要求,这不单是表现在一些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同时也是有碍于专业特点,执法人员不可能样样通晓;质量问题信息来源单一,大多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信息来源于群众投诉,很少一部分是受损企业的举报;对某一行业生产企业的公共需求缺少了解等,都会影响对质量监管的理想切入。/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全国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提下,面对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质监部门通过对行业产品实行绝对全面监控确保不出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徐小龙认为,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规定机构和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惩处和排斥违规的咨询机构,提高咨询机构的行业风险。只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监管主体与监管相对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方可有效解决在某些产品质量监管领域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行业协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社会力量。行业协会是具有统一、相近或相似市场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之外的第三种参与主体,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有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在经济部门的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行业协会集中了同行业的大多数的企业,其服务职能、协调职能和参政职能的发挥能够代表同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心声、维护大多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树立了行业协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使其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协会自律规则实现真正的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律是介于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由于通过企业之间自愿达成协议,能产生与各行业内竞争状况相适应的竞争制度,行业自律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形成有效集体行动。行业自律虽然不具有类似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但对公平竞争有很强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保证产品质量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sixianghuibao/

2、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优势地位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行政协会制定行业的章程,作为行业中的根本性大纲。能在行业所有成员中起着“宪法”作用。所有行业成员必须遵守协会章程。协会通过将国家有关行业产品质量的规定予以吸收作为行业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并通过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方式促使成员严格遵守行业章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为实现设立本协会的目的,按照协会章程对协会及有关组成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协会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协会对成员行为规范和制约作用,也有利于降低了公共产品支出成本,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举多得之策。//sixianghuibao/

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①代表职能。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②沟通职能。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③协调职能。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④监督职能。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⑤公正职能。政府委托,进行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发放产地证、质量检验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等等;⑥统计职能。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果;⑦研究职能。开展对本国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出版刊物,供企业和政府参考;⑧狭义的服务职能。如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等。//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行业协会组织在帮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发挥是由行业协会自身的性质特征和职能决定的。行业协会具有非营利性、经济群益性、自治性的特征。行业协会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其成立和运作的目的在于为其成员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促进行业内一定范围整体利益增加;行业协会是同行的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果,行业协会的组建、运行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协调同行业竞争关系,增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或降低个别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能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实现行业管理的自治性。行业协会的性质也决定了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成员的服务和利益协调,以及参与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由质量监督部门牵头,按照产品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或小组。这些行业协会或小组的作用突出表现为:一是能有效地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目的,通过行业协会或小组的活动,组织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向企业传达上级部门对行业的有关要求,企业之间出可通过协会或小组沟通信息,推广经验;二是能借此掌握和监控行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进入行业协会的企业应是当地生产条件完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正规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可以代表这个行业较高水平的一面,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确定执法检查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是有利于打假扶优工作,通过行业协会,容易把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结合起来,使之有力度;四是能促进企业间的团结交流,通过行业协会的活动,加强企业对自身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协调相互问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zuowen/

3、行业协会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化路径 毕业论文

(1)加强对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根据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由于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表明部分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真正的了解,并没有把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看作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说明在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推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行业协会组织正可当此大任。/

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办好行业内管理刊物,宣传企业积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以国为先,以民为先,把产品质量看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规范企业诚实守法,公平、公正、接受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利用协会宣传阵地和各种场所,宣传监督会员依法经营,规范服务,遵守企业职业道德,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让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深入到每个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使他们认识到企业以产品质量的存在而存在。//html/jianli/

(2)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各行各业产品差异巨大和技术限制,质检机构并不能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这就要求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辅助质检机构完成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各个行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我发展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html/zongjie/

(3)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凡是在企业质量安全方面走在前面的国内外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生产和质量监测制度比较完备,有专设的负责产品质量事务的部门机构。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及国际普遍作法,制定企业质量安全守则,并协调其他部门的活动,使在企业决策和执行的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体现出对质量安全的关切。同时能够做到定期向社会披露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相关信息。/

(4)致力于诚信环境的建设。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隐瞒,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的不诚信。在诚信环境的建设方面,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向全行业发出“诚信自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起草行业管理者、从业者遵守的执业品德、纪律、操守等行为规范;进行企业诚信的评级等。/

现在各地大都已建立了质监协会,可以在协会下面直接设置相应的行业分会或小组,他们既是政府与企业交往的桥梁,也是企业间建立关系的纽带,同时也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生力军。//sixianghuibao/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 徐小龙,邓念国.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0)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谢家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物业管理,2007(4)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法;解释;产品缺陷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05-01

一、前言

近年来,有关国际质量缺陷的案例在中国屡有发生,特别是针对日本,从东芝的笔记本电脑到三菱帕杰罗,都遭到媒体的热炒,甚至将这些事件上升到民族感情的高度上。在针对法律事件,应以法律的观点来分析。事实是,那些国际跨国公司常常没有错,它们往往遵守了从事商业活动国家的法律,并以此为其行为的规范。而产生我国许多人产生被歧视的根本原因,恰恰是我们不成熟的法律。而造成我国产品责任法不成熟的原因,除却我国健全产品责任法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之外,我国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也造成了目前法律的尴尬。

基于这一相关问题,我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孙波和山东大学刘琨的两篇论文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这两篇文章都是从产品质量法的缺陷和完善方面进行阐述和研究。虽然主题相似,但是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研究内容却各不相同。

孙波的文章有众多案例,以案例引出文章主题,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现状所引发的问题,同欧美等国家做比照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带出我国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孙波的整个文章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都是以立法为重点。从立法的性质,模式到内容规定做了详细的阐述,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马克思等的名人名言,举出实例论证观点,我觉得这是在论文写作中可以借用的写作方法,这样论文更加紧凑更具信服力。从文章中不难看出作者擅于揭示法律施行的现状和由此所反映的问题。文中将法律选择模式与现行的中国消费者政策相比较则不难看出我国的产品质量法所存在缺陷。

相比较而言,刘琨的论文结构和手法则有所不同。刘琨的论文从概念着手首先明确法律的调整范围,因为对调整对象的厘定是一部法律正确适用的前提。对产品范围的规定也就成为产品质量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接着对比其他各国调整范围的界定指出我国产品质量法采取相对狭义的产品定义而存在的较多问题。就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同上篇文章相比较对于问题研究的比较全面,从法律的调整范围到产品缺陷的认定,归责原因的确定再到受害者的权益救济都一一做了分析。但是我个人认为孙波的文章更突出了重点,研究的较为细致和深入。而且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未对“产品”的定义作出任何界定,使该条文的适用较为困难。《产品质量法》第2条将“产品”定义为“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除外。”即除建设工程以外的工业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必须经过加工、制作。这就排除了未经加工的天然品以及初级农产品等。因此,凡是产品都是经过工业加工或手工制作的物品:其次,必须用于销售。这是区分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与其它物品的又一重要特征。这样,非为销售而加工、制作的物品被排除在产品之外。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6条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它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因此,使用“不动产”这一法律用语代替“建设工程”更为科学。

二、我国和西方国家产品缺陷的判定比较

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下了定义,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它指出了缺陷的基本含义是“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但过于抽象概括,操作性差。

(一)“不合理危险”和“强制性标准”的含义

对不合理危险的含义,学者们各有见解。不合理危险是指产品存在非产品本身所固有的且现有科技水平能够避免的危险。不合理危险,即不合理不安全状态,凡在通常或合理的可能预见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产品未达到其应具备的安全状态即属于不合理的危险状态,即属于不合理的危险。

(二)有关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即强制性标准)是有关部门制定并必须执行的

若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达不到相应标准,就认定其为缺陷产品。该标准较客观、具体、操作性强,但也有不足之处。

所以两篇文章所说,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产品责任法律体系,但现行法律还存在不少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确立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确立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原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都应该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其立法原则,这也是当代各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基本趋势。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质量成本 会计成本 会计管理 相关性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就要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成本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企业成本中,质量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为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所支出的金额,这其中还包括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充分运用成本核算系统,对保证产品质量的支出和相应的服务支出进行核算,并纳入到会计成本当中,以使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维持低成本运营状态。

一、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的涵义

质量成本是基于产品质量低劣而引发的成本,具体包括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需要支付的成本、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而支付的损失成本和赔偿成本。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而付出的成本往往是隐性的,对于这部分成本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就会导致成本持续提升。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要降低成本,就要提高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地控制好由于低质量产品而造成的损失。随着企业总成本的提升,企业的利润就会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二)质量成本的类型

按照经济用途的不同,质量成本可以划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成本划分是以核算为基础的,以通过核算的方式对质量成本以有效控制。

1.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针对活动成本而言,是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出现劣质产品而导致产品遭到废弃或者进行返工所付出的成本。

2.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所生产的产品已经到达消费者手中,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遭到消费者的不满意而付出的成本。

3.鉴定成本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所生产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而需要付出的成本,诸如产品质量的验收,产品生产流程的验收以及对生产设备的检测等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4.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属于是预支成本,即企业为了避免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工作,包括质量审查,改进产品工艺以确保产品质量等等。随着预防成本的增加,质量服务就更为完善,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就会越低。

二、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企业账单中所显示各种支出记录,诸如购进产品原料的费用、产品生产的费用、员工工资、广告宣传费用等等。根据中国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成本费用包括生产、管理、财务以及销售四项。会计成本中的生产成本,是指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材料、工资等直接支出的费用和包括劳务、制造、维修、折旧等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经费、员工工资、各种招待费等等;财务费用是资金运转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筹集资金,支付银行手续费等等;销售费用,是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广告宣传费、销售活动费、车辆运输费以及员工工资等等。

三、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

根据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可以明确,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以及预防成本,都是保证产品质量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见,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存在着相关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一)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具有相关性

质量成本费用中包括会计成本和非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实际物品费用和损失费用。产品没有出现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和由于质量不合格所发生的维修费、排除故障费和产品报废所造成的损失费等等,后者属于是可纳入成本的质量成本。事实上,质量成本就是可纳入会计成本和不可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之和。不可纳入会计成本的质量成本虽然也消耗了一定数量的成本,诸如由于产品生产量减少而造成损失,或者由于故障而导致停产所造成的损失,但这些损失中却并不含有隐含成本。可纳入会计成本即为保证产品质量而付出的成本,包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二)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1.质量成本与会计成本的研究角度不同

关于质量成本的研究,是围绕着质量而展开的,并不会体现企业成本,也无法整合企业成本数据。质量成本由于理论研究成熟度不够,在应用领域中存在着局限性。

会计成本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都较为成熟。会计工作以会计数据核算为主,分析资金流动情况。会计成本则是要使成本数据信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参考依据。

2.会计成本的操作性更强

质量成本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可操作性不强;会计成本则主要由会计人员操作。会计成本的各项内容都是人为规定的,在会计主体、分期、计价、经营的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做到权力和责任统一。会计成本的主要确认指标是两项支出,即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会计成本核算虽然已经规范化,但是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以质量决策为主要内容,所发生的质量成本是研究质量决策的主要切入点。分析质量成本,可以及时地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管理决策做出调整,以通过降低企业成本而实现更高的利润。随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成本相应地降低,有助于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寿艾,李传玉.现代质量成本观下质量成本优化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04):7-10.

[2]雒新龙.浅述会计行业中成本及质量成本管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3):20-21.

企业产品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质量危机;致癌门;信息传播;企业发展

前一段时间,霜王“致癌门”事件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事情是这样的:7月14日,香澎壹周刊》报道称,霸王旗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经过香港一家公证所化验后发现其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也许是为了澄清自己,抑或是转移公众注意力,霸王国际首席执行官万玉华一句“大部分洗发水、沐浴露都含有二恶烷”,让公众对全行业产生了质疑。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报最终证明了霸王的清白,但在这场质量危机后,箱王失却了公众对其产品的信任,最终也将失去部分市场。回首锡王对此次质量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霸王以’‘行规”和“陷害”来回应公众是其“致癌门”事件失去转危为安、化“危机”为‘’良机”的直接“元凶”,即霸王以错误的处理方式得到了其不想要的结果,失却了公众信任、输掉了市场。

无数过往的危机事件告诉我们,当危机来袭而且不断深化时,关于危机事件的起因、发展、后果等数据、证据的事实层面上的事实本身是脆弱的,公众对于企业的期望不仅仅是事实层面上的澄清,而更希望从对事件的反思、道歉、沟通、承诺等更高的价值层面上获得企业的反馈。所以,危机爆发后,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纠结于自己的对或错、是或不是、有或无这个事实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公众的不满的。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与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

一般来说危机发展客观上有四个阶段,即:信息传播阶段、信息扩大阶段、造成影响阶段和企业被动挨打阶段,当然这四个阶段有时并不具有很明显的区分,但总体来说还是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着的。企业应该在质量危机的初始阶段采取有效得当的措施,尽力避免危机向纵深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对企业、对公众的伤害。

成功处理产品质量危机大体应该有这样四个步骤:向消费者道歉、杜绝有害产品出厂、整改管理流程、新品上市答谢消费者。这四个阶段是为了取得消费者的理解、谅解,恢复信任的过程,逾越或者忽略它,甚至想走捷径,等同于忽悠消费者,后果将不堪设想。

信息传播几乎是所有危机的开始,而后会因为媒体的追踪和公众的质疑而逐步扩散,接着可能就是对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声誉有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企业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这样的状态持续得越久,企业翻身的机会就越渺茫。在信息传播刚开始时,企业就应做出回应,并尽可能的正面回应。第一时间的回应意味着企业对自己产品问题发生有个明确的态度,而非置之不理或虚假推脱,不管是承认或者是否认,必须要有企业坚定的声音。这种做法意在获得消费者的理解或者是为争取谅解做好铺垫,甚至仅仅是使公众得到对称信息,不至过于被动。

危机发生后,在诚恳道歉的基础上,企业要尽可能地多阐述对消费者负责的种种努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质蛋危机要消除负面影响需要一个过程,这一步骤有利于进一步森得消费者的谅解与同情。

完成上述危机处理的初始工作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向公众展示整改举动了。真正能够说服公众、使他们重拾对企业产品质量信心的是实际行动。这也是考验企业对消费者的诚意和对自身责任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整改可以是修改产品的配方,调整产品线;也可以是废止一个或一些有害的产品生产。总之,是实际行动,而不是花言巧语、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到了展示实际行动后,很多人就以为可以成功了,当然对于某个危机的本身解决来说,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但企业如果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就应尽善尽美—寻求有利时机答谢消费者。这是锦上添花的,但也是将质量危机公关进行到底的一步,不可或缺,它意味着企业把消费者当成真正的上帝,无论何时,都要在意消费者的感受。

任何一个产品质量危机的应对,都是有策划的。如果是试图越过四个步骤中的任何一个,其解决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其留下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成为一段永远在消费者心中无法消除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