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第1篇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6、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7、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9、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0、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11、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3、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要有新成就,就要有点精神。就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有一股激情,有一种拼搏精神。

15、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家于漪说:“母语教育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存在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须臾不可分的。”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文言文试题集中体现了文言文中优秀的语言、丰富的思想,以及它们所负载的人文价值,如默写经典名言名句、解释常见实词、翻译句子和语段阅读题等。这样的考题能让学生接触到最灿烂的语言,体验到文言文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语文教学常常受制于试题并背离教学和考试的目的,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被异化的倾向,原本十分精彩的作品,课堂上却充斥了大量商业化材料,教学只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而且这种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等标准化题型的反复操练,使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点兴趣给磨平了,对文言文越加隔膜,使文言文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即使有些学生乐于学习古诗文,也只是因为下些死工夫之后容易得分。事实上,如果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那么文言文便失去了本身的艺术性和美感,更不要说“传承文明”的功用。

文言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怎么做?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本身的审美和文化因素,设身处地地参与古人的生活,在古今生活的沟通中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智慧。具体做了以下尝试:

一、赏人文景观,引源头活水

学习语言一定要强调语感积累,尤其是学习文言,更要强调增强感性认识。那么这些感性材料哪里来?事实上,不论处在哪一个地区,都有值得开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有没有做有心人,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动态生成。因此,我们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困在象牙塔里,远离生活,隔绝生活,而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开发教学资源,观赏人文景观,打造流动的课堂,扩大他们获取知识的领域,为他们观察和思考提供条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教,还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被教,学生不再仅仅学,还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参与教,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扬人文精神,育审美情趣

毋庸讳言,现代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疏离大自然,不少中学生是吃文化快餐长大的,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力已经严重缺失,审美情趣趋于低落,情感触觉迟钝,不能敏锐感觉和体验人性世界的多彩丰富,这将影响到他们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古代人的思想感悟,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治愈“都市病”。如读李白、杜甫的诗,读孔子的书,虽没有直接利益,但能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儒家经典之作,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人生感悟,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我们可以根据故事加以形象诠释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勾践灭吴》的故事,证明勾践之所以能报仇雪恨,是因为他卧薪尝胆。我还联系“厦门特大走私案”,谈贪图安逸享乐的危害性。以赖昌星为首的走私犯罪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厦门关区大肆走私,价值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300亿元。为何他疯狂走私而不受查处?就因其向以厦门海关关长为首的党政官员大肆行贿,被控下水的还有福山市原公安局长、厦门原副市长等,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联系当前生活实际,使学生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通过入情入理、谈古论今的教学活动,把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理喻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那些名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语言美,更因为文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亘古难移影响至今的人文思想。这样,用人文教育带动古汉语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人文思想感受语言文字的结构美,理解文章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实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利用鲜活的事例营造氛围,利用历史与当今现实密切联系的“现实参与法”,可以拉近古人和学生、课文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学生从中所得的人生感悟将发诸于心,并影响其行。

三、创人文环境,开探究绿地

在平时训练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过于迷信“标准答案”,以致到了“胶柱鼓瑟”不知权变的地步。由于迷信标准答案,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探究更谈不上。学生学文言文认真者上课听教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古文课变成听写课:不认真者干脆买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好以后,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不相干的东西,不多久即忘得一干二净。

人文教育的方法,要求摈弃那种简单的“灌输”和“训练”。人文精神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掌握和应用,更是期待能引起学习者真正的关注和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师的讲解必须引导学生读注释,凡有注释的不一定要逐词逐句讲解,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散文阅读;真情体验;赏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50-1

一、关键词推敲入情法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阅读散文时抓住富有感彩的动词或形容词等,常常能触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

如阅读《济南的冬天》第三段,抓住“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一句中的“妙”字,探究“妙”在何处?让学生发现:“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光、雪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显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妙”在雪态、雪情。通过对“妙”景的欣赏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哲理句品味动情法

散文语言富于哲理,常常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选准动情点反复品味,细细咀嚼,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与作者交流心声。

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动情点,探讨“古仁人之心是什么”,“作者追求的是什么”,联系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感受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人的幸福出汗流血的高尚情怀。细细品味经典名言,让豪迈之情在学生胸中激荡。

如教学《春》时,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讨论丰富哲理句的内涵:“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人们还将人的年轻时期称为青春,歌颂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等等。讨论的热烈、感受的深刻正是学生要惜时而行的表现。

这些语句含义丰富深刻,又富有哲理,联系现实生活细细品味,学生才能得到极大的启迪。总之,教师要以名言警句、深刻的哲理、慷慨的议论等为动情点,引导咀嚼回味,达到感染学生、激发共鸣的目的。

三、美景欣赏悟情法

散文重视意境的创设。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互领悟而形成的艺术地步,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调和统一。作者把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思,通过活跃的画面示意出来,到达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叉的境地,以唤起读者的遐想和想象,发生感人的艺术结果。阅读写景抒怀类散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欣赏美景,领略意境,丰富感情。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文章简直是一幅色彩素雅、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者在形象化、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无限的神思妙想,充分显示了文字的绘画美,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佳境。阅读散文时,引导学生想像自己徜徉在秦淮河边,和作家携手欣赏秦淮河的无边风光,与朱自清交流游历的感受。学生在灯月辉映、浆声悠扬之中,游历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倾听朱自清的心语,如睹名画,如读好诗,得到沁人肺腑的美的享受,自然也就能感受到作者流淌于笔端的欢悦之情。

阅读这类散文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经历和生活常识进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遐想和增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悟出个中滋味,获得艺术享受。

四、美文诵读融情法

感情需要语言作载体,许多散文作品语言典雅、凝炼、和谐、畅达,富于韵味。而这种韵味主要体现在散文的语言讲究音韵美。

最容易让人感受到音韵美的是拟声美,即运用拟声词,模仿各种声音,让人产生一种声在耳畔的真切感受,从而与心灵碰出各种火花。《阿里山纪行》中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朗读这样的语句,会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从而触发了“思古幽情”,产生无限遐想,自醉其中。

句有长短、整散,势有急徐、直曲,音有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就能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洁静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这个片段,只要一读,我们就仿佛听到了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如此节奏鲜明,自然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音乐之美。再如朱自清的《春》大量运用对称、排比的短句,全文仅有八十多句,但两三个字组成的短句就有十三句之多,七个字以下的句子约占六十句。简洁的短句,再加上整齐、匀称的结构,使全文的节奏也愈显轻盈活泼,充满春天的活力。读《春》,耳边如闻春水淙淙流淌,春花悄悄绽放,春鸟啼鸣婉转,心中涌动起对春的欣喜之感。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领会语文教学新大纲的精神要义,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中考出题趋势,恰当地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开阔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全面发展。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文言文呢?本人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是:

一、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文言文素质修养。

知识的迅速更新,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加宽,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语文课堂的闭塞,教学方法的不能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量的偏狭。韩愈《师说》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明道,怎能“传道”?教师无学业,怎能“授业”?教师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的精蕴,又怎能解学生之惑?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要有源源不竭的泉水,如果教师自己只有一杯水,那怎能为人师呢?由于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而我们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一本参考书来面对莘莘学子,又怎能不捉襟见肘呢?“学高人之师”的古训,“名师出高徒”的俗语,都生动地说明学识是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二、教师讲解剖析要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深入浅出。

学生的主体性要求一直被摆在突出的位置,而在目前越来越得到重视、倡导和培养,因此今后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等素质,破去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良因素,让学生逐渐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有较清楚注释的,比如年号、地名、人名、某些特有词汇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识记或讨论,有争议和无法确定的,教师再予以指导、排除疑难。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最要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形成“文言文中的字词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的观点意识。这是文言文和其它语体文章相比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殊性,相信不少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文言文产生于古代,时代环境不同,语义、用法殊为不同。总的说来,学习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以及一些文言文常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掌握字、词、义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必须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与否,常常取决于词义的讲析,词义讲析得好,那么断句、翻译等任务就可以进行得较为顺利。所以,在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讲解剖析要求准确简明,翻译断句要求深入浅出。

三、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朗读和背诵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标准又一次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蕴涵着智慧和规律,熔铸着真诚和情感。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课堂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设计。教无定法,读亦无定法,但朗读最终目的是要为阅读教学的实际服务。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就必须加强朗读指导。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器官在生理运动状态中,又处于理性感悟状态。运动中感悟渐趋加深,感悟中运动更为有效。在这种交融状态中,便会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悟性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语感效应。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少分析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精彩语段。朗读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分为领读、齐读、分角色读、自读、默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诵读状态,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景,如历其事,享受语文带来无穷的乐趣。坡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生在粗明字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能从中体味语言的气势和语文的情味,逐步形成敏锐的语感,进而接受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教育。

四、教师要注重文言文的现代意识。

人生感悟经典名言范文第5篇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读了《弟子规》,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

 

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作为党员,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要多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尊重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3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它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这或许也是当前的个体的人和整体时代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近日,在参加了一次学习《弟子规》的培训之后,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规》讲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姜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迟来的爱》、胡斌自述《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他们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恶行”都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引以为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能够深刻反省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呢?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谢的便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翻开《弟子规》,第一章便是《入则孝》。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可以是平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笑容……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现代社会的现实竞争和快节奏的变化,需要人去适应,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这话的印象很深刻。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个职位而与同事明争暗斗,或总是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是职场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这种做法,从近的方面看,也许会暂时得到些好处,但同时也会付出伤害同事关系,落下钻营势利的不良形象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势必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环境,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与诚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谋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弟子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点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我们思想升华的过程。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4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5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