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86-0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是深入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举措,进一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更新理念、改变行为方式、重视自我发展,进而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我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三赢”举措。新时期大部分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也普遍重视青年教师成长。但认真审视目前青年教师成长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及对自身工作的错误定位,在认识上还存在认为“青年教师成长只是个人成长”“要成长就要靠教师自己”“教师成长发展了,人也走掉了”的个体论,在举措上还存在着“随意组织学习”“注重大范围课题研究”等现象。因而如何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并将自发行为内化成一种自觉的需要,以达到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校本培养,也需要自身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本文将从校本的角度谈谈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

理论学习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习也可以使教师产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的策略,便于教师明确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加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能转变一些旧观念,树立适应新课改、形势的新观念。

那么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挖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质呢?从校本培养的角度看,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深化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动自觉地学习教育书报刊等有关文献资料,参加校内外、本地外地的教研活动,学习参观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加强重视专业成长的专题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或介绍教育改革的信息,引导教师克服教育科研工作神秘的思想认识,明确教育改革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从而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在实践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比较新、旧两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给教师以新的启迪,使之更快走上新课改之路。

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真正起促进作用的理论学习应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制度实。学校确定的科研学习时间应雷打不动,以学习时间量的保障凸现实效质的飞跃。(2)学习材料精。学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特点与有关教学研究特点,组织教师认真阅读相关学习材料,有选择地从名目繁多的教育理论书籍中精选教师必读书篇。学校相关科室还可定期印发《教科研信息》及新课程学习资料,精选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供教师学习。(3)学习方法活。学校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个人主要是自学,而集中学主要是作教科理论知识辅导讲座。学校可邀请课改专家教授、本地教科所专家学者来校作科研讲座。学校也可组织校长、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作定期专题讲座等,都能较好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缩短教师的成长进程,使教师经历一个由机械传递到理论升华的过程。

二、创设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氛围,学校应创设一定的科研氛围,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潜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历史惯性,仅仅通过给教师灌输和行政手段是很难使青年教师主动成长的。所以,学校将教科研工作渗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进修学习中,并创设科研氛围,以期转变教师观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创设教改实验氛围,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实践表明,投入教改实验活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参加教改实验活动,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方案,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实施、修正、完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对教育现象进行一次新的认识。因此,教改过程既是实现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也对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指导科学遴选课题,促使青年教师参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科研的起点,选题决定了教科研的方向与水平,决定了能否较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为确保教科研的可行性、现实性,学校在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过程中均要求教师根据校情,合理定位,找准视角,认真选题、申报、尽量使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进行课题的论证和在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指导,增加教科研工作的科学性,使研究不走歪路,并能迅速取得实效,这对保护青年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是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如某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活动、有系统地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面向新形势学校环境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在绿色学校创建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创建活动能持续深入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队伍作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应以特色课题引路,引领青年教师参与。为此,学校多次组织“关于绿色教育”的集中理论学习活动,印发了多期《绿色校园》作为教研组培训与学习资料,并多次举办主题为“绿色理念渗透课堂”的教师论坛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校本教研上,学校要求加强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学期要有三个单位时间学习学校绿色教育理念,有三次关于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研讨与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有三堂真正体现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课堂。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青年教师不仅用绿色教育理念武装,而且还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青年教师们尝试开展了新课程下学科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成效明显。

三、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师专业成长是无条件的,只要不生活在“真空”之中,教师专业就在成长着。在教师身上同样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种子对于植物萌生那样的内在的生长的‘动力因’的作用”,它时刻在推动着教师专业前进。青年教师成长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而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则能更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具体可通过以下策略:

一是在案例评析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组内教师抓住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况,进行分析研讨,通过实践思路,效果反馈,原因分析等方面加以阐述评析。其操作的主要步骤为:收集和确定案例――教科组长或成员展示或介绍案例――教科组成员围绕案例发表各自的看法――教科组长收集有关观点,进行总结。

二是在反思交流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校加强信息交流,促进思维碰撞。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校规定了课题成员定时例会制度,展开各种科研研究课的评议、专题讨论会、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中分出的问题进行述评和论证、做实验笔记、读书摘记的交流活动等,使课题组成员之间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相互碰撞,以活跃学校教科研论坛,创设出教科研的良好氛围。这都对教师教科研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文章时,往往会觉得这些体会我也有,但要其将类似的认识记录下来,并及时分析总结就难了,这无疑将影响着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所以,为了使教师能主动关心教育教学活动,做个有心人,就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自定几个小专题,收集资料、摘录卡片、提出问题、归纳方法,把教育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加以记录和思考,以写促科研。

三是通过专题研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是教科组教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指对某一专题作组内参与式的探讨。就其形式分,又有以下表现形式:(1)学术沙龙式:如某校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2)对比教学式:对比教学式专题研讨是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来加深认识,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3)课例分析式:课例分析式专题研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科活动形式。(4)课题研究式:课题研究式专题研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科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内容为研究对象,制订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了认识,找到了策略,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典型示范,强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效

成长是事物对自身存在缺陷的扬弃,是对“旧我”的遗忘,是向理想生存方式的迈进。只要事物存身于环境中,它就会产生成长的需要与行动,要么他被环境“拖着走”,要么环境被他“牵着走”。教师也是如此。通过专业成长,教师实现了专业自我面貌的更新,改变了惯常的专业行动方式,生成了应对教育环境的新图式,获得了解读教育事件的新眼光,最终实现了在教育环境中的有力生存。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加强典型示范,可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成效。学校可通过成果报告会、现场观摩会、成果展示会等方法和途径,将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这无形中也为教师教科研意识培养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如某校定期开展的“优秀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这对全面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学校还应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形成,发现和培养科研积极分子。在课题研究中,要加强成果意识,提高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学校建立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包括在有关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研究中形成的技术成果)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还可每学年度把在学校以上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奖的情况记入学校和教师的业务档案,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校本角度出发优化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能使教师真正地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科研、交流等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工”的磨刀石,并逐步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我想发展”的转变,从“不动”到“欲动”与“行动”的转变,青年教师的素质也由此实现了“以点带面、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郑慧珍,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郭东歧.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李法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 思考 对策

一、在督导自评中发现的问题

1、骨干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计私利报酬,工作中舍得投入,拿得起,放得下,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一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不尽合理。他们往往以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和赞誉,或者取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为自己工作的全部目的和落脚点。这种定位是把教育看作了一份职业,凭之吃饭,挣工资。

2、中年教师中的“高原”现象。中年教师在我校所占比例较高。有多年经验的中年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人际交往、工作方式耳熟能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遵章守纪,习惯于凭自己经验和思维定势开展工作,不喜欢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与这个改革和创新的年代,却极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影响了教育的创新。

3、青年教师的浮躁现象。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知识新,观念新,容易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在青年教师身上却存在一些浮躁现象,如有些青年教师缺乏人文素养,不知道尊重别人,心高气傲;有些青年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青年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受不了挫折,就热情锐减;一些青年教师看到社会上有些人大把捞钱,而看到教师清贫,就耐不住寂寞;一些教师面对学校、社会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清规戒律”,感到不够独立自由,就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有些青年教师不善于学习,没有理论功底,撰写论文,东拼西凑等等。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中的浮躁现象。

二、督导自评中引发的思考

1、校本培训模式的缺憾。校本培训模式,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正确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培训,应当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有实施措施和物质保障的培训方法;应当倾尽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培训真正产生效益。近年来,我校虽然坚持了校本培训,把校本培训纳入到了校长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出台了《教师基本功考核训练方案》,在平时工作中,开展了三笔字、授课竞赛等岗位练兵教学活动,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个倡导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其难度和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切中时弊,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仅靠简单说理或精神刺激和物质奖励是解决不了新形势下教师思想问题的;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和长年形成的校园文化积淀,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拿来,而是在优良传统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三、在督导自评中制定对策

1、领导要转变观念,明确方向。所谓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到教师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树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抓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校长与教师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也应当成为朋友关系,要懂得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亦师亦友,才能真实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所谓明确方向,是指对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不同时期,能够提出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一、课题研究方面。

我校“十一五”主课题“构建桃小数学教育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放在子课题“‘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和“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上。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新学期首次课题研讨课活动。由钱国华、钱玉琴两位青年老师以“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为依据,分别执教了《百分数的认识》、《可能性》两堂研讨课。听课教师既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为该“探究型”数学教学基本框架在全校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该框架和课题研究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钱坤南为大家开设了一堂《倍数与因数》的示范课,其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校课题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本学期,我们还致力于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校围绕数学特色的创建,编写了三至六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其中《趣味数学与思维训练》(五六年级版本)参加“20xx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获全国二等奖。在反思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学有潜力的学生。于是,我们选择了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及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为切入口。本学期已编写出三年级教材《我们爱数学》,其余几册教材正在编写中,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前,编印出四到六年级的全套校本教材,下学期交付使用。

另外,我们继续抓好一级子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实施研究指导工作;指导好吴江市教师个人年度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实施工作,鼓励教师以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年度课题的研究,创造性地发现、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我校有8个立项的市级年度课题,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其他学校,我们还是显得较少,教师参与的热情不够。

二、科研活动方面。

1.教科沙龙。10月16日,本学期首次青教师教科沙龙组活动采取网络沙龙的形式,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围绕“创新与应试”这个主题,组员们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应试之间有矛盾吗?如果有,应如何克服这一矛盾?你是怎样处理教学实际中创新与应试的?”这些问题在校园网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与对话,也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2.教科讲座。11月26日,在我室的一再要求下,学校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红仙副校长来校作讲座。本次讲座,李校长就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述。讲座从学校的协助、提高专业修养、从容面对压力、调控情绪、自我缓解、奉献意识、进取之心等方面谈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投身教育科研改革,提高专业水平与实践智慧。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受益匪浅。

3.教科知识竞赛。12月10日,我室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测试活动。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一人缺席,另有多名45周岁以上老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测试题内容来自上学期市教科室下发的《教育科研动态(课堂观察专集)》,通过比赛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的热情,也检验了青年教师科研理论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读博写博。本学期我室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博写博活动,要求每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平时积极上吴江行知、教育在线、K12论坛等网站浏览读博,并必须在校园网上撰写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发表教育科研类原创博文至少3篇,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教学后记、教育反思、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设计、学科论文等等。此项工作,教科室每月统计一次,纳入教师教科工作考核。期末进行优秀博客评比活动,蔡玲妹、吴清等8位教师的博客为优秀博客。我们对优秀博客进行一定的奖励。

5.课堂观察。本学期,我们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以教研组或平行班为单位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主题由教师自定。进一步确立以“自我观察提升教学”为主的科研意识,以课堂观察的眼光进行听课,对常态课堂进行长期的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改善教学行为,努力让课堂观察成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手段。

三、教科常规方面。

本学期,我室继续做好各项教科常规工作。

1、信息。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类信息的和交流,如各类学习材料的下发,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等的评比通知,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等。

2、校刊编印。精选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文章,积极筹划编印20xx校刊3、4两期,并在校园网上公布,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同时为今后的编印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张万生

    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一所学校、一个校长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正确途径。近年来,各地各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已经明显暴露出一种"瓶颈"现象,对这一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研究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略谈一二,不足之处,敬请匡正。

    一、"瓶颈"现象的表现

    1、骨干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我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计私利报酬,工作中舍得投入,拿得起,放得下,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一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不尽合理。他们往往以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和赞誉,或者取得丰厚的物质待遇为自己工作的全部目的和落脚点。这种定位是把教育看作了一份职业,凭之吃饭,挣工资。但在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仅仅把教育看做一种职业,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这个时代需要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从事。只有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时刻做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并且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汲取知识,不再有学习之苦。

    2、中年教师中的“高原”现象。中年教师在我校所占比例较高。有多年经验的中年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模式、人际交往、工作方式耳熟能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遵章守纪,习惯于凭自己经验和思维定势开展工作,不喜欢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与这个改革和创新的年代,却极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影响了教育的创新。

    3、青年教师的浮躁现象。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知识新,观念新,容易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在青年教师身上却存在一些浮躁现象,如有些青年教师缺乏人文素养,不知道尊重别人,心高气傲;有些青年教师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青年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受不了挫折,就热情锐减;一些青年教师看到社会上有些人大把捞钱,而看到教师清贫,就耐不住寂寞;一些教师面对学校、社会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清规戒律”,感到不够独立自由,就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有些青年教师不善于学习,没有理论功底,撰写论文,东拼西凑等等。这些都是青年教师中的浮躁现象。

    二、对"瓶颈"现象的思考

    1、校本培训模式的缺憾。校本培训模式,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正确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培训,应当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有实施措施和物质保障的培训方法;应当倾尽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培训真正产生效益。近年来,我校虽然坚持了校本培训,把校本培训纳入到了校长的议事日程,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教师基本功考核训练办法》,形成了《师德签定暂行规定》,在平时工作中,开展了"三笔字"、授课竞赛等岗位练兵教学活动,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不足,与校本培训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要求上整齐划一,希望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使大多数教师都能进步,但没有认真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面的教师的精神需求。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上缺乏时代感。在具体工作中,强调对教学基本功的要求,而忽视了新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育;三是形式上单一。很多情况下,局限于组织教学竞赛,组织听课等方面。

    2、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个倡导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其难度和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切中时弊,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仅靠简单说理或精神刺激和物质奖励是解决不了新形势下教师思想问题的;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和长年形成的校园文化积淀,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拿来,而是在优良传统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然而,纵观近年来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有明显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及时全面地摸清职工的思想脉搏,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够灵活,思路不够开阔;三是对校园文化的内化过程缺乏指导,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意识不强。很多情况下,还受儒家的中庸、仁仪、礼让等思想所左右,而对现代的竞争、效率、公平等观念还未形成校园主导思想。四是过多地强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却忽视了对教师人文素质,如德性、教养、思索习惯、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3、囿于环境的影响。早年,就有"孟母三迁"的事例,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以考试论英雄,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既使出现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也被轻描淡写地处理,在这种大环境下,使教师的发展不够全面;现代社会,提倡竞争、效率、公平,提倡创新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功和素养。另外,发达的信息,开放的环境,既给教师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容乐观的东西。一些教师在互联网上玩游戏、聊天、迷恋体彩、足彩等,有些教师乐于人际交往,社会上三教九流皆交之,这对思想稳定工作极为不利。因此,我们主张,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提高辨别事非的能力,积极吸收现代信息社会的优良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解决"瓶颈"现象的对策

    1、领导要转变观念,明确方向。所谓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到教师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树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不遗余力地去抓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校长与教师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也应当成为朋友关系,要懂得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亦师亦友,才能真实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所谓明确方向,是指对教师队伍建设要在不同时期,能够提出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依我看,为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把教育当作职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是对现今教师的最低要求。第二层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既要好好干,又要会干,要用心、用脑,不断积累,追求成功。第三个层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通过潜心钻研、探索,达到解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博采众长,信手拈来,学生无学习之苦,教师品成功之乐的境界。以此为鉴,我们可对教师进行排摸分析,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目标要求的培养和引导,鼓励教师向最高境界努力。

    2、要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倡导先进的校园文化,也就是学校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但要使环境优美, 同时也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传播文明,创造文明、发展文明的场所。为此,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有了它,才能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思想,从基础道德入手,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发动教师、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在活动中内化自己的理念,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师的思想之中。再次,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能动辄就扣工资,扣奖金,把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方法简单照搬到学校中来。最后,要努力使学校具有特色。一旦特色形成,产生效益,教师就会产生自豪感,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3、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前的观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30岁或者大学毕业学习任务就结束了。现在的社会,教育从娘胎就已经开始,直至生命结束都必须学习。因此,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聘请名师专题辅导,编印专题学习材料,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引导教师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紧跟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

我校于98年12月进行全国电化实验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题研究,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

1、探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的优化,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优化学生资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生理心理、审美等多种素质形式提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育人水平;

3、研究制作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CAI课件,满足教学需要;

4、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师资队伍,提高新一代教师的教学水平;

5、建立系统,加强与全国名校的联系与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以下对课题4,就本校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

教师是实施上述内容的主体,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中青年教师为重点,掌握现代教育手段为内容的岗位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实施

1、学习与准备阶段

我校重视现代教学的学习,下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教材)和多篇的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教师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学校领导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亲自参加全国和省的电教培训及会议,多次带领电教教师赴广东、上海、及本省的厦门、晋江、南安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并派出电教、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参加省内外组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学习班,形成了小规模的骨干青年教师队伍。98年10月,学校新建了多媒体综合教室,配有多媒体机、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VCD红外同步听力系统等电教器材;备课室配有5台实达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等器材,基本能满足教师制作课件的要求。又于99年配置了62想双子恒星电脑的网络教室,学校还制定了奖励政策,资助教师购买电脑,为培训教师和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实践阶段

教师的培训采用分期培训、个别辅导和用教学光盘软件自学的三种形式。96~98年,我校先后组织了四期的青年教师计算机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DOS操作系统"、"WPS文字处理系统"、"Foxbase数据库"、"Windows95操作系统"等。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有90人通过考试,其中获优秀的教师有45%。随着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建成,我们编写了多媒体综合教室使用指南和开设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如何使用的讲座,培养了一大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的5~6月份,我们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在培训青年教师的基础上,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三期的初级班和高级班的计算机培训,高级班培训的内容为"Authorware5.0多媒体工具软件"和"Photoshop5.0图象处理软件";初级班培训的内容为"Windows98操作系统"、"Wps2000文字处理系统"、"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通过此次培训,我校教师80%会操作计算机,中青年教师都会用"Powerpoint"制作小课件,有30多个中青年教师会用"Authorware5.0"制作课件。2001年3~4月份,我们又举办了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除电教组的教师讲课外,我们还邀请各学科的教师将制作小课件的经验介绍给老师,另外除分期分批进行教师培训外,我们电教组老师在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对电子备课室进行排班值日,保证电子备课室星期一至星期五对全体老师开放,教师们可随时在电子备课室制作课件,遇有技术性的,值班老师都能热心地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某些课件,由学科教师提供脚本,与电教老师合作制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亦提高了学科教师的制作课件水平。

1999年和2000年学校先后举行了以"创新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教育与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探索"为主题的每次为期2周的公开课交流活动,共开设50多节优质课供校内外老师观摩、讨论(其中多媒体教学课有40多节)。为广大教师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通过公开课交流活动,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再学习、不断吸引新知识、新信息、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要老师思考再思考,拿出好的创意,无形中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跨校、跨学科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各县市(区)学校听课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检验了我们培训教师的成效。

3、取得的成果

通过培训,各学科都有2~3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利用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独立开发小课件教学软件的骨干教师队伍。有60多位中青年教师能较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如我校的林峰老师,在2000年湖北宜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思想优质课评比中,参赛的课题是高一常识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感性认识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一个或多个的教学情境,在此情境中,师生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好,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第一名;所授的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被评委会确认为模式课向全国推荐交流。数学张建梅老师和电教组邱旭华老师合作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说课课件《二面角》,在2000年南京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999年徐辉老师获省物理说课一等奖。二年来,有几十位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获市课件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张俊老师制作的《晶体结构》化学课件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邱旭华老师和张俊老师制用的《常用有机反应类型》化学课件获市一等奖。通过实践获得收益,并不断地出经验,积极地探索,我校教师共撰写了20多篇有关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认识和今后的设想

我校虽然在培训教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中心大楼刚刚启用,校园网也于2001年的9月10号才开通,跟其它兄弟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培训教师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对教师全员培训中,我们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来分期培训,由于新老教师年龄的差距,出现了老教师听不懂,新教师又觉得教学进度太慢的情况,了教师的效果。现在,随着我校现代教学中心大楼的启用,大楼内的龙岩一中校园网、课件制作中心及教师备课室、视听阅览室、机教室、各学科多媒体综合教室等都将建成,信息点已进入每个校内教工家庭,教师在家中可共享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此先进的教学设施,坚持校本培训,抓骨干带全体,分层推进的,继续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园网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教师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全体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文件等网上操作。做到每个教师会上网查询各种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新颖和富有活力。利用网络,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培养驾驭知识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

2、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日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面临重大改革。利用教育网络环境,让师生共同使用计算机,实现个别化教学或协作型教学,还可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进来。我们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使更为理想的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根据网络教学模式的实验,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水平等素质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校园网,鼓励学生在网上举行各种展览,办报、制作班级和个人主页等。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设,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的课件等等,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我校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潜能、跨世纪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