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情散文随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是想着下笔一定要写出好的文章,结果最近总是翻着之前的素材,之前的草稿,却是怎么找不到现在感觉对的东西,要知道那些素材都是曾经能够让自己砰然心动的一些东西,或许真的像小薇同学说的那样,旅游的时候因为流量少没有发的图片,等回家时有了wifi,却没有发的心情了,现在的感觉和她是相同的。
在南岭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林文月著的《读中文系的人》,读一本正统中文系人写的作品或许会给自己一些启发。书分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散文随笔,第二部分是文学的赏析评论,第三部分是《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相关东西。对第二部分没有太多的兴趣,有些晦涩。作者是出生在上海的台湾人,名门望族,从她文章里流露出了那份高贵。她讲到写第一部小说时导师的评价,“构思不错,不过感觉你小说中的农民像是上过大学似的。”是的,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一次,没有亲身体会过的经历,又怎么会知道,况且又是要去写小说向别人表述。
“无病又怎么会写出有深度的作品?”很赞同作者的这句话,从此她便听从导师的教导,不再去创作小说,去写散文——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借出到读完也不过二十四小时,不敢说有多少体会,只是感觉很奇妙,它在桌子上放着就是想去读它,去读完它,正如文月翻译《源氏物语》一样,或许就是天注定的缘分,若不是七年前去过紫式部创作的那座山寺,可能便没有之后的最佳中文译本。
(036002)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高一(289)班 刘晓宇
冬天如此美好,残缺的四季的确会悲伤。万物不可能绝对完美,但只要和谐,那将是最美好的。和谐以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主宰着一切,纵然,或许它真的不完美。
流连与想念之间
(067500)河北省平泉县一中高三(17)班
夕阳在不断飞扬的尘土中渐渐远去,脚边碧澈的湖水洇湿了如同白雪的棉制裤角。泛黄的粗糙纸张显现出白日里精心掩藏的剔透,灯笼昏黄而氤氲的光亮变得更加精致。站在余晖倾泻如同血染的湖泊之前,仿佛可以听到有成群的飞鸟瑟瑟地拍打着翅膀飞向更为遥远而未知的苍穹,扑腾腾的声音在天空里四下回荡。而时光也带着耀眼的华丽光芒在神情恍惚之间碎成一地琉璃,流光逸影,恍若梦境。
月色心情
(225700)江苏省兴化县楚水实验学校高一(11)班 李嘉华
淡褪了夜幕的幽黑与深沉,清晨,匆忙拧着两个热水瓶义无反顾地;中向食堂。我,不幸挂彩了。草坪上,一枝冗枝袭击了我的眼睛,透明的晨色为我拭去眼角的泪,却没有掩盖得住疤痕。幸而这泪不是发自内心的,不然两眼就红了。倏然想到为这泪起个名字:自然泪。
留点空白,享受人生
(516300)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08级(12)班 邹思鹏
留白是画家的技艺,也是生命的艺术。我一直怀念那个周末的傍晚,一个人坐在校园如茵的绿地上,津津有味地读一本散文随笔集,西下的夕阳柔柔地照着,身后的树林里传来倦鸟归林的鸣叫……我深深地陶醉在这样的情境里,简直想化成一缕清风,融进这片纯净怡然的自然中。沿着校园青石路,顺着熟识的杨柳道,你可看见,当初的小芽已经长得健壮青翠。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懂得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的意义了,为自己的生命留白,并用一颗诗性的心执著地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求乐趣、创造乐趣。
当茉莉花香远去
(053400)河北省武邑县第二中学 冯贵征
很喜欢雪、草、星这三个意象。一直以来我都自以为是地期待着什么。像雪一样的幸福、简单、晶莹、纯净和放肆;像草一样的快乐、青翠、凌乱、顽强和疯狂;像星一样的美好、宁静、温柔、永恒和虚幻。可是我却不知道,就在我沿着羊肠小径从童年走向花季的时候,就在茉莉花枯萎的瞬间,白雪染上黑色,青草错过生长,星星坠落凡间。十七岁这样懵懂的年纪,压抑而无奈的心情,我不知道哭泣在哪里嘲笑欢乐!我抬起头琢磨这个花开季节,却只看见曾经的童话消失,如今的无奈在招手。
错交的平行线
作者说尘嚣中有一种微笑,那种笑意,有可怕的令人唾弃的一面。就如同在快乐的地方哭泣,那亦是一种罪过,因为这种哭泣包含抱怨与贪心。物欲的世界里,似乎每一个人都仅仅是在寻求一种思想上的妥协,而非灵魂驾驶的生命。就好像竞争带给我们什么?自私抑或贪婪?还是如何将自己的脚踩在别人的头上?踽踽独行的我们,思索的是物质,理想是精神,在这种思想矛盾的进化论里,有谁能把自己唤醒呢?又如何谈唤醒这个奔跑的社会?作者所谓的那只在内心的原野上游走吼叫的狮子,那个连黄金都难以收买的贪婪的灵魂,我想问究竟扎根在多少人的原野上,攥在多少人的手心里。
也许,我亦看到了作者所赞誉的另一种微笑。就是在那片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承载着的一份虔诚。是的,作者只是一个热爱土地,热爱自然的朝圣者。膜拜清新,质朴还有宁静谦卑,或者确切地说,只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蝴蝶、飞鸟、街巷旁的梧桐树,还有东湖上的一朵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绿色花。
令作者在流离中后知后觉的并非是尘嚣中的那点微笑,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微笑背后所隐藏的一份喜悦,还有回忆。
我欣赏作者那种明锐的视角。一则庸常的采访:
记者问:“放羊是为了什么?”
孩子:“娶媳妇。”
记者问:“娶媳妇干什么?”
孩子说:“生娃。”
记者问:“生娃干什么?”
孩子说:“放羊。”
平常人的眼光,只是会被乡村孩子的那份愚昧无知而触动,由此产生了所谓的怜悯。而作者却将怜悯感化为喜悦。是啊,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不快乐呢?或许孩子所说的正是他所认为最自豪的事情呢?我们何必总在大脑中定设一种怜悯,习惯性地套上我们定义的愚昧无知。同情亦是需要智慧的。至少这个在田野里奔跑的乡下孩子所自寻的喜悦,会比那群关在补习班里不知何为喜悦的孩子要快乐得多。的确,吃不到的未必就是苦的,吃到的未必就是甜的,就像作者所说的:知足者才是富有者。
作者同样敲开了死亡这个敏感话题,光明的道路总在前方,相信未来。常常有人选择逃避,殊不知作茧自缚的代价。父母这一辈总流行这样一句话:“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么奢求也没用。”话虽没错,但似乎缺乏了一点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坐以待旦”的思想不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追随的。在我们悲痛交加的时候,总怀疑之后会快乐么?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收获果实的味道。这让我想到了一本书,《痛,并快乐着》。我们常说,“痛快”,却没人说“快痛”,除了语序的惯用,不可排除逻辑的存在,所以我们又说最好的总留在最后,未来是留给我挑战的,而不是留给我们猜测的,光明也只会顺着未来的脚步蔓延。
死亡不是湮灭,却不代表不是那种威胁。作者所说的死亡庆典,一定不欢迎隐匿的伪君子。
安德烈・纪德说:为了使我们,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曾经花去多少努力。这般努力,即是门学问。而我所谓的隐匿的伪君子,也就是在这门学问上,胡作非为的人们。就好像作者听到的一个故事:世界上的一个人,跑去向上帝诉苦,说这个地球住起来不舒服,他要住有珍珠门的天堂,上帝带他看青山优美的轮廓,带他赏尽热带斑斓岛屿,还有雄壮瑰丽的景色,但此人依然狂妄不逊,于是上帝愤怒地吼道:“我就送你到地狱去,去那里,你将一无所有!”随即便把他踢到城市公寓里去。作为一个同样生活在城市公寓里的平凡人,不知是该同情还是唾弃。生活在城市硝烟中,自谓不痛苦,但当我们享尽灯红酒绿的同时,也该向往“阳光融入海水”的景致,而非一如既往地等待聒噪与奢侈。此时此刻,我们施舍自然,我们乘机放任,而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疲了,乏了,它一样会同情我们吗?抑或连最起码的施舍也没有呢?想来作者回忆留恋自然的心情也是能够理解的。
作者竭力营造一种安静的华丽,却在不经意间制造出一种冷酷、失望、暗淡与萧瑟,这不是她所期望的,却又是她所无奈的。因为事实不允许她说谎,她所表现的是坦诚,犹如赤身钻入灼热的火焰中,任凭心灵的洗礼和生命的摧残,但至少作者是喜悦的。呵,作家都是有不吐不快的嗜好。
尼采说:“快乐只有在痛苦终止的地方才能开始。”接作者的话茬儿:“祝福也只有在诅咒停止的地方才能开始;自由也只有在捆绑解除了的地方才能开始;谦卑也只有在骄傲被打倒的地方才能开始;爱只有在恨消除了的地方才能开始。”我感叹作者以如此一种救世主的姿容守望自己笔下的奇迹。她是一个朝圣者吗?百般谦恭地呼唤自己的新说,周旋于我们早已忽略的救与赎,却非“拿来主义”,而是从那片停着麻雀的庄稼地说起,似回忆,却又是在以一种极通明的基调,让每一个读者融入她的内心的那种光与爱。
作者眼中没有“仇、冤、恨”等等黑暗的辞藻,她鄙视它们,就像肉糜般剁碎,却又没有在文章任何一个字眼中发泄;作者说:“爱是最后的拯救,也是惟一的拯救。”以一种宽容的姿态审视自己的过去,甚至是怜悯一朵飘零的落花,这并非我们脑中一闪而过的“柔弱”二字,只是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万物皆神圣”。
在为作者拍案叫绝的同时,我依然要将其列为一种奇迹。伟大或许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又是虚无和理想的绊脚石,世间存在着的作者所谓的伟大,确实微乎其微。
这种爱与光明不单单只是发人深思、侃侃而谈的素材,或许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呓吧。梦呓是梦梦即梦,花影似花花非花。
(指导老师/杜亚群)华姿简介
华姿,湖北天门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其诗歌和散文诗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也写散文和小说。后来全心从事纯粹的散文写作。主要作品有诗和数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月亮湾的女儿》、《感激青春》和《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随笔集《自沽的洗濯》、《只能是爱》、《向一根树枝询问命运》、《两代人的热爱》以及长篇系列散文《一个人的田野》、长篇散文体传记《无界限的爱》等。现为湖北电视台《电视时代》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作品简介
女,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报社文化记者、副刊编辑、出版社编辑等职。现居成都,从事职业写作。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碎舞》《华丽转身》《提笔就老》《草莓的亲戚》《禁忌之恸》《小道可观》,长篇小说《酒红冰蓝》《中毒》《锦瑟无端》等二十余部作品集。
成都不漂亮,但胜在气质
成都建城两千多年,没有改过城市名。这里天然物产丰饶,没什么天灾,最大的人祸就是明末张献忠入川后屠城。除此以外,很多战争没有把成都作为主战场,它偏居西南,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年,积累了这个城市作为“富贵温柔乡”的基础。这里山高皇帝远,儒家的东西渗透得不那么彻底,而作为道教发源地,放下、自在、无为的源流很远。像都江堰,李冰治水,是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的一个典范。这肯定影响到这里的子民,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用力,这种东西两千年下来,会成为一种血液里的东西,一种文化胎记。
成都的自然环境没什么好优越的,没山没水,谈不上漂亮。成都为什么吸引人呢?它胜在气质。成都文化就是符合人的本性,可能在上海、深圳等会比较明显地感觉到,人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还是房子、车子、职位等。在成都不是不会这样,但它更注重情调,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欲望没那么强烈,没那么焦虑。
所以成都是享乐城市,只要是带有娱乐性质的事情,这边的人都会挺来劲的。成都的演出市场是很火的,电影也是中国的票仓之一,基本上北上广之后就是成都。至于超女快女,每年这里都肯定是赛区。成都又是一个特别休闲的城市,大家有这个心情,有这个时间聚在一块,很多事情就是在聚会中谈完了,边玩边聊。包括商界的人,都是在茶楼谈成事,很难到一个办公室里,大家坐在那里讲。
及时行乐,没有太大的虚荣心
成都很追求娱乐,但要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没法完成这些娱乐享受。它在自己能支配的范围内,更愿意投入到娱乐消费,有些城市的人可能投入到炒股、炒楼去,成都人更愿意拨一部分钱出来吃饭、喝茶、看电影。
成都的私家车拥有量曾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不像其他城市好车那么多。很多年轻人工作几年就买个几万块钱的车,带着朋友们出去玩。车是代步的,至于有没有面子,他不在乎。成都是有一点及时行乐的,而且没有太大的虚荣心。成都讲究吃,但朋友聚会很少上高档酒楼去,大多会选一个环境、味道都不错的地方。
有的城市里,可能更多的是位高权重、有财富的人处处受到尊重,在这个城市里也一样,但相对来说,它比较崇尚文艺。如果你是一个画家、音乐家、诗人,哎哟,你是很有身份的。所以除了北京就是成都,这是中国文艺的大本营、根据地。这里搞音乐的、搞摇滚的、搞文艺的人特别多。
在成都从事创作的人,对北漂是没有需求的。需要平台的时候,到北京去搞一个活动,然后回来,成都很多大师都是这样。我籍贯是上海人,但我肯定是地道的成都人。很多人看我的博客、发表的东西,给我封了一个“成都主义者”(的头衔)。我通过我的文字所呈现的成都的状态、生活方式、身边的朋友,其实是蛮人性化的,你会有好感,它不是被拎起来、被拔高、被扭曲的。我觉得这是成都文化里面最宝贵的东西。
少不入川,李宇春张靓颖都出去了
如果全国有很多个成都也很麻烦,说实话,这个城市有点让人不思进取。我们这经常说一个词:安逸。它节奏比较缓慢,你不用太费劲也能活下去,小富即安。从一个层面上来判断,这个城市比较颓废,它活色生香,你要从里面玩,那是没完的。就像我过去写的:“成都不能多了,多了也就麻烦。”
但是中国不能没有成都。因为本来就够疯的,有成都这样比较缓慢的,比较人性化的,不那么慌慌张张的城市,起码有一个对照,让人知道可以这样活。不然全国都一种标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幸福感降到了零,很痛苦。在成都呆久了,你会发现这里很多人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处于这样一个国家里,人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
当然,俗话说少不入川,它的气息太安逸了,人在这个城市里很容易懒,特别是没有自省精神的时候,很容易被裹住。比如说从事演艺的一些人,需要舞台,这个地方就不能给他了。如果呆在成都,他慢慢地可能变成演点小角色,吃点好吃的东西,然后混一混,就把自己荒废掉。所以李宇春也出去,张靓颖也出去,但这些跟成都一点都不相悖。我相信像她们,到一定年龄,想放慢脚步的话可能还会回来。年轻的时候出去搏一搏,到一定时候,有点倦了,找一个地方,这里还是蛮熨帖的。
关键词徐雁《旧书陈香》书话
分类号G236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On Professor Xu Yan’s The Fragrant of Old Books
Chen Xinyan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eatures of The Fragrant of old Book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Fragrant of old Books written by Xu Yan is beautiful with high quality and deep love. It has beautiful bound, detailed printing, and mainly included the book talk articles about old books. It also describes some scholars' past and creation. It has rich contents and elegant languages. By reading this book, readers can share the benefit of reading old books, feel Beijing Yanyuan complex and Jinling sincere feeling.
KeywordsXu Yan. The Fragrant of Old Books. Book talk.
《旧书陈香》是读书随笔丛书《开卷书坊》第二辑中的一本,2013年6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徐雁先生最新创作书话作品的结集。《旧书陈香》一书引用黄俊东先生对书话的解释是:“书话所谈及的无非是书的知识、消息和作者的点滴资料,目的在提供读者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书话是“爱书人……说些与书有关的闲话”[1-2]。徐先生自己说《旧书陈香》所涉及的“旧书”“莫不是笔者在书林学海中随缘邂逅,偶获尚友者也”[3]。我对《旧书陈香》这本“关于书的书”的评价是书美、质好、情深。
1书美
《旧书陈香》的体型小巧玲珑。开本精巧――小32开,尺寸稍大会觉得泯然众书,尺寸再小就成了袖珍口袋书;不薄不厚――15万字左右,再厚就像穿了一双“恨天高”,薄一点会显得不那么庄重。
它的样貌端端正正。没有繁复的装饰,暗红色的封面,皱皱的纸面手摸上去很有质感,一个略带西式风格的居中边框框住了中式书法题就的书名,质朴而别具一格。
第一次觉得一本真正的书就应该是这样,仅仅观其形,就仿佛闻到浓浓的书香,就有读它和拥有它的冲动。因此也就第一次留意到书籍设计者的名字――朱赢椿。其时并不知道这是个多么厉害的人,最近“中国最美的书”出炉,赫然发现朱赢椿居然就是获评“最美的书”的《空度》的设计者,有着特立独行气质的艺术家。书的设计者和作者都生活在我刚刚去过的城市――南京。
这本书的美正像作者在开篇《与》中引用黄俊东先生议论明河社版《金庸作品集》时说的那样――“在中文书籍中,一向不注重书的美和质的好,原因是出版商不肯花钱作投资,以致长期以来,我们的书籍都比外国书籍印得逊色。现在若把《金庸作品集》拿来与任何豪华本的外国书籍比一比,相信不能让外国书籍专美于前了。”[1-2]这里把《金庸作品集》换做《旧书陈香》也是一样受到如此评价的。
2质好
当代出版业极其发达,出版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且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似乎连静下来读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旧书还有什么值得一阅的东西呢?这正是《旧书陈香》要回答的问题。
徐雁先生不仅仅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授,更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指导与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等职。长期以来,他积极宣传“书香理念”,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进程。阅读是一种真正的生命快乐,它与喧嚣的时世、日常的琐碎、机械的谋生完全无关,它是我们得以自由呼吸的秘密花园,我们的精神在此得到滋养,日趋丰盈,也日趋简单。而阅读旧书正像作者在《闭门读旧书,开卷觅新知》(《旧书陈香》序)中跟我们分享的那样:“在历经了时间更迭和空间位移之后,记载着旧人言行和旧事情理的故纸,依然会在无意中被有心人拣拾起来笑谈一番,犹如盛宴上忽然启封的一坛被主人遗忘的陈年老酒,顿时香酽满室,欢声盈座。于是,言者乐道而闻者悦纳,一种人文的精神,便在如此这般的言传中传承着……天地之中,今昔之间,这种跨时空的心灵对话,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呢?”[3]
历史往往有相似之处,人心到什么世道都能相通。《旧书陈香》触及的“旧书”――《选专业》中提出的依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选择学科确定专业,在今天依然适用;《旧书陈香》涉笔的“旧人”――方鸿渐这样一个文学形象的人生惨败,足为所有不惜时、不惜缘、不惜福的在学青少年之戒,对于莘莘学子依然有着无限启迪;《旧书陈香》重提的“旧事”――状元毕沅死后被朝廷追究抄家一事,不但对当时奉命执行籍没毕沅家产的岳起是个教训,也对当下“耽于酒色”的公务员有警示的意义吧。
徐雁在该书序中说:“善读旧书者,或能把书本中记录着的深刻教训,化作自己的有益经验,再把这种间接的经验教训加上自己的阅历体验,从而化合出一种为人处事的大智慧。”[1-2]我以为《旧书陈香》提及的“文化老人”张中行就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
拿到《旧书陈香》这本书,我并未按顺序阅读,而是随自己的兴趣第一个读了《在帘影后的张中行》。作为一个70后,我小时候看过电影《青春之歌》,对电影里面女主角林道静革命的“绊脚石”、地主儿子余永泽印象颇深。近几年听说北大著名学者张中行就是余永泽的原型,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呢?
《在帘影后的张中行》从女作家杨沫的回忆文字写起,分三个篇章:《青春之歌》里的“老夫子”――余永泽、小说内外的真实人生――杨沫与张中行、朗润园里的“老夫子”,以客观的视角还原了真实的杨沫和张中行。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当年张中行是热爱“考据”“国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北大国文系学生,而他的同居女友杨成业(杨沫原名)是不安于主妇生活、“被革命情绪裹挟得动情”的文学女青年。后来在《青春之歌》这部流传甚广的长篇小说里,杨沫把余永泽这个人物塑造得自私、落后、庸俗、猥琐,随着小说影响的扩大,作为原型的张中行被这本书弄得灰头土脸,在单位抬不起头。但是当有人劝张中行写文章,给自己洗刷、辩解或者澄清一下时,所得到的回答是:“人家写的是小说,又不是历史回忆录,何必当真呢”。更可贵的是在“”那种人人自危的紧要关头,他还为杨沫作证,显现了“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以德报怨”的中华美德。
在文末,徐雁写到“无论是钻故纸堆得着了知识理性的‘余永泽’,参与社会奔走洋溢着革命热情的‘林道静’,还是编了一辈子教科书的编审张中行,写了无数创作文字的作家杨沫……‘林道静’和‘余永泽’的故事,启迪红男绿女们的,至少是对两性情爱的无限敬畏。”[4]如果读者从已经逝去的“旧人”张中行那被人熟知的“旧事”背后,看到不被人熟知的张中行的文章风骨、人格价值,那就会像先生一样以“大智慧”为人立世。
可见,《旧书陈香》里主要是书话文章,又不单是写“书”,还有谈先贤(如)的读书经历,有借著名小说中的人物(如方鸿渐)说开去,有由知名作家(如何为)的散文随笔谈开来,内容绝对丰富,正因如此,读者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人生境界。”
《旧书陈香》写旧人言行和旧事情理,多需追根溯源、正本清流,然语言却并不晦涩难懂,叙述于学识才情之外更见优雅轻松,甚至还有自嘲。原以为徐雁先生国学素养深厚,必为耄耋老者,今秋一见发现其满头乌发,竟然是潇洒俊朗的“60后”,他的语言风格是“守正+出新”。在其另一部著作《故纸犹香》序中,作者先表明自己对前人的故纸很是敬惜,最后也希望读者对自己的这本书“敬惜字纸”,接着还使用了网络热词“呵呵”戛然结尾,相当卖萌,引读者会心一笑。《旧书陈香》写毛边本的时候说“之所以还敢于壮胆附庸,完全是因为那(毛边本)一四零面中,藏着(自己)数十幅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照片,当初相信‘读图时代’的朋友学生们尚有好奇裁阅的一点兴致。至于事实如何终究是惮于调查的,因为自作多情者常为无情所戏――此事智者不为也,相信世间亦无如此竭人之欢者。”[5]自信又忐忑的心情跃然纸上。
3情深
情深指作者的“燕园情结”[6]和“金陵情愫”。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的报告中,徐雁先生无意间透露自己的母校是北京大学。在《旧书沉香》一书序中,作者称这是本“记载旧人言行和旧事情理”的书,旧人包括毕沅、、卞之琳、张中行、何为、鲁彦、艾煊之属。其中,作者多所着墨写了好几位“北大人”,如《在》帘影后的张中行》中的张中行、《曼莎吟声里的书人书事》中的曼莎(陈寒川)、《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方鸿渐”》中的刘半农等等,或为名师或为学长,他们的学问人品透过《旧书陈香》展现出来,让我们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得以一窥全豹。
作者每篇文章的篇尾都缀有×年×月×日“于金陵江淮雁斋”,显示出徐雁先生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徐先生对薛冰的《南京城市史》进行了推介,把自己对金陵人文的钟爱之情通过《旧时燕》《家住六朝烟水间》和《风生白下》三部书及其中《虎踞龙盘》《旧时王谢》《秦淮烟月》《清凉堆积的地方》《秦淮河从窗下流过》等浸满浓浓金陵特色的篇目的推介,不遗余力地表现出来了。这种“金陵情愫”是我们展卷阅读的终极人文价值之所在。它起到了精神指南针的作用,如果读者按图索骥,一定会对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 1 ]徐雁.猎书小记[M]//徐雁.旧书陈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 2 ]徐雁.猎书记趣[M]//徐雁.旧书陈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 3 ]徐雁.闭门读旧书,开卷觅新知[M]//徐雁.旧书陈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 4 ]徐雁.在《青春之歌》帘影后的张中行[M]//徐雁.旧书陈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 5 ]徐雁.《买书琐记》及其续编[M]//徐雁.旧书陈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 6 ]童翠萍.秋禾书话书评的文体特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