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家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文化 社会现象 道德绑架
社会文化是一个宽泛的定义,泛指人类社会形成至今的种种特定社会现象。道德绑架在当今社会可说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它的存在并不合理,但却被大多数人本能性地频繁用于各事件之中。
一、道德绑架概述
道德绑架即以自身观点去要求他人,通常人们容易忽略非常重要的三点:第一,道德的范畴是什么,即怎样是道德的而怎样又是不道德的,这样的道德标准衡量虽大体上一致,但具体评判标准却还是因人而异的;第二,道德是用来律己而不是用来律人,在苛责别人之前应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自己又会如何做;第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无须强求别人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己所欲亦无需强加于人的道理却显得不甚了了。凡进行道德绑架者,归根结底是源于自身思想模式固定化,且对某些人与事缺乏包容性,简而言之便是:我认为它是对的,但你没有这么做,所以你是错的。事实上,一件事情我认为对,那么我自己这么去做即可,他人没有义务遵循我的思维模式去行事,且别人做或不做与我并不相干,更进一步说,我并没有权利去要求一个不相干的人如何行事。由于国人思想在某些方面相对保守,许多既定思想被沿袭至今,就大方向而言,人们的包容度在某种方面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程度与幸福指数。
二、道德绑架的几种形式
许多道德绑架观点有着看似正确实则荒谬的逻辑,毕竟每个人所处环境与个人特性均有不同,对于每件事的看法、感知和处理方式必然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1、 大家都认为这样才是对的,所以你得这样,否则就是不对。汶川地震时有人买了新车在微博上发图,
舆论却将事件推向了道德层面,无数批判性话语以倍增速度相继出现。当人们质问着“你有钱为什么不拿去捐”时,却自动屏蔽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你自己捐了吗,捐了多少;第二,也许实际上他捐了,因为捐款与买车并不冲突;第三,他捐或不捐究竟是该由他的良知来决定还是由别人的道德观来支配?
事件发生,国人爱国情绪高涨,这是好事。然而,无数暴力事件因此相继在国内出现,砸店毁车甚至伤人,损害的都是国人自己的利益。中日关系并非历来如此,在事件发生之前,卖日系商品、购日系车的这一类人并没有预知能力,在事件发生之后,他们或许只是没有经济能力关店换车,何况他们购买的钱已经给出,此时再来关店换车不会对日本经济造成任何影响,反会影响国内经济。在特殊时期可以拒绝日货,但这个意思仅仅是不再购买,并不是毁掉已经属于国内的日货,更不是伤害曾买日货的同胞。打砸者忽略的是,打的是自己人,砸的是自己人的东西。对同胞的道德绑架以及一系列过激行为并非爱国,仅仅是偏激心理作祟,却因此伤害无辜。
某明星宝宝出生时正赶上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她分享喜悦却换来骂声如潮甚至被逼道歉。恐怖事件的受害者当然是应当被哀悼的,每个人都会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到痛心。但同时应注意的是,恐怖事件并不是由无辜被骂者所造成,只是她的喜事刚好与这件悲事在时间上相冲撞,为宝宝的出生而开心并不代表不为受难者而悲痛,毕竟人们在哀悼的同时仍要继续正常生活,各人对于各事的处理表现亦均有不同。况且,是否她不发宝宝照片而沉浸在痛苦之中便能让死者死而复生?哀悼是出于人类的情感本能,但哀悼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对事件起到多大作用,予以关注是应该的,但不必让它影响到自身,若真对此事十分在意,那么可以直接去做一些对此事有帮助的实事,而不是在网络上进行道德审问。
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问题至今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农村父母为养家而外出务工,他们身上往往背负着全家人生活费用、医疗费用与孩子教育费用的重担。每当此类新闻播出,评论往往一方面责怪政府保障机制不全,另一方面责怪父母不该远离家庭。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会发现几个不合理的责备点:其一,离家不是本意,而是经济所迫,若不拼命挣钱则会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若放弃工作谁来承担一切,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其二,政府早已在努力,但贫困人口众多,暂时无法顾及全面应当予以理解;其三,大多数评论者并未处于或曾处于这种环境中,也许并无设身处地想想他人境况,且他们在虚拟网络中叫嚣道德的同时,也许并未做出相应实事为其分担。
此类事件不胜枚举,亦如许多人将结婚生子与孝道扯上关系,其实这仅是个人选择,父母希望儿女幸福,自然会对孩子产生许多希冀,其中当然有些能做到而有些做不到,做不到绝非不孝。无需用既定规律来指责差异,对于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做法,可以不理解,但是应尊重,切忌用恶言恶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2、我认为这样才是对的,所以你得这样,否则就是不对。校园暴力事件时常上演,部分原因是抢劫或纯粹欺凌,而更多是因矛盾而斗殴。中小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型,看待人事物不甚全面,更易于从自身角度出发,往往以自身道德观约束他人道德行为,自己认为不对的事如果他人做了,便认为自己有资格对他人进行所谓道德批判甚至道德惩罚,无数殴打、逼跪、扒衣、事件就此发生,究其根源也许仅仅是背后议论、观点不同、恋爱纠纷、看不顺眼某种行为等完全不用上升至道德层面的事。此类暴力事件通常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之,但纠集身边小圈子内朋友亦十分容易,因为友情会对中小学生本就模糊的道德观造成二次影响。道德绑架常具有的特点是跟风,某种理论无论对错与否,如果身边认可的人多了,便会成为看似正确的存在,然后所谓真理拥护者愈加增多。三个非常重要的点被忽视:其一,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律人的;其二,任何个人都无从做别人对错的审判者;其三,任何个人对他人的审判行为,本身就有悖道德。
3、你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该一直做下去,否则就是不对。某位明星无私资助贫困学生183人,共计捐献三百多万,为助人而拼命演出,年复一年不求回报,然而后来他身患胃癌,不再有能力继续这种行为,曾受他资助的人不仅无一人去探望,甚至对他冠以各种猜疑和谩骂。恶语如刀,伤人无形,“为什么不继续出钱了,要我们今后怎么办”、“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继续演出挣钱啊”、“你肯定自己留了不少钱吧”,多年付出竟换回如此冷漠的伤害,实在令人痛心。对于别人的馈赠,人们最初总是心怀感激的,但当它成为一种习惯,部分人便会认为这些行为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会提出更多希冀与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勃然大怒。“你本该帮我,却没有帮我”,在提出这样的质问前,是否应考虑对方有没有能力和义务去帮助你呢?这位明星在健康时从未吝啬给予,因病不得不终止善行也不是他所希望的,如此道德高尚之人,凭何受到道德指责?
某位学生品学兼优,从小到大一直是标榜性的存在,顺利毕业考入重点大学后却毅然退学改做小本生意。尽管他过得很开心也经营得很顺利,但此事一出反声如潮,评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在浪费精力财力、白熬十年苦读、辜负父母期望、断送自身前途。事实上,无论他从事何种行业,所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并不会因此消失,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必然是基于自身实际并清楚相应后果的,旁观者作为外人,无权对他的生活指手划脚,更无资格去对其进行抨击。当一个始终优秀的人,某日突然偏离原本道路,不再遵循大家所认为的优秀原则,并不代表他不再优秀,仅仅是他选择了另一条也许会更优秀的道路。
4、你给了别人什么,就该给我什么,否则就是不对。当一个人对两个人施以援手或给予利益,其中一个人得到的若多于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只会感到愤怒而毫无感激。实际情况也许是,他曾经帮过我,而你没有,在你们有难时,我帮你完全是出于良知,而我帮他却是出于情分。何况,无论你得到的多或少,至少你从我这里得到了,即使你不心怀感激,亦无需因对比而将我的好心视作坏意。因此许多事情不能光从表面去评判,也许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无为;虚静;生态;以技载道;现代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63-01
一、“自然无为”的现代设计观念
《道德经》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庄子说的这种“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主要是指保持事物的自然状态,不要强行妄为。“无为”于“物”,才能“无不为”实现“万物将自宾”的目的。“无为”之于现代艺术设计,就是在创造过程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为了这种“无为”,庄子提出了“虚静”这一重要思想,“虚静”作为“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度显示及其对宁静状态的追求,而独有的主体艺术体验的境界,对现代设计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庄子・天道》中他说到:“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可见,庄子的“虚静”是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的,是指人在主体精神上达到与“道”合一时的境界,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永恒的无为自守的安静”。“虚静”是主体排除了一切外界的干扰,使其精神超脱于物质与现实的种种束缚,进入一种无功利的精神自由的境界,它是艺术创作活动进行的基础。这也体现为对当代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虚静”之于设计师的心灵体验,其一是切入艺术体验的人格和生命本体,主观即客观、规律即目的、人即自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生命秩序;其二是获得艺术设计创造的心灵自由,这是对物我的超越,获得精神解放,“自然无为”的艺术回归,达到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喜悦,使主体设计创造力在自由状态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三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物我两忘”精神境界有利于“技艺”的登峰造极。“无为”,既是对“虚静”境界的维系,又是一种顺应自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二、“技”与“艺”的平衡――“以技载道”和“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
当代艺术设计中提出的生态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大量的设计在遵循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它更加突出地表现为对人们的情感关照。古代的“技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作为人们通常所谓标志人类文明进步象征的科学技术,指的是“技”;另一种是指人类的某种特殊技能,指的是“技艺”。在庄子看来,“道”在天,“技”在人;“道”是目的,“技”是手段,推崇“以技载道”,《庄子・天地》谈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反技术理性、反二元论、反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与道家观点不谋而合。他们主张以整体论思维方式取代功效性思维模式,倡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爱。这一思想的形成,让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有了人文化趋向,使得艺术设计的文化生态观逐渐渗透到当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艺术设计的创造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的其巨大可能性,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意识增强,使艺术设计越来越具有自觉意识和理性思考,使艺术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尽量设计出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环境的生态效应,注重自身健康美观的产品,生态设计概念的引入是艺术设计走向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全球化的全面实现,给现代的人们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困扰。就针对视觉艺术设计而言,在当今网络、多媒体全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图形以其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形象简洁、准确、易识别、易记忆等优点,成为超越国度、民族之间语言障碍的世界通用语言。
三、结束语: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现代艺术设计不仅是各种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变革。道家思想的引入不但可以从中吸取对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有利的美学观点,使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本土民族气息,更具传统文化底蕴,更具风格,更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当今的艺术设计得以传承。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我们更是要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而在全人类所面临的共有的生存问题上,道家的生态美学理论更彰显了其智慧。道家的生态美学思想以人为重,着眼于人类整体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倡导“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这种人本主义精神对当下失真的现代人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舞蹈培训;表演水平
群众舞蹈形象的情景交融及艺术特写与描绘,让群众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并不断洗涤灵魂。舞蹈讲究意境,意境强就更容易使观众接受,进而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因此,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员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为其注入生命力,让他们能够在一种享受的氛围之中不断前进。舞蹈一旦有了生命力,观众的视觉将更加强烈。在舞蹈艺术方面,其发展明显带有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舞蹈艺术特别是舞蹈培训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舞蹈课程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教学科目,他们认为舞蹈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对美的认识,提高本身的美感,才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增加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美感是让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从内心来体验,进而变成一种心理欲求。可以说,对学生的舞蹈培训能够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2)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俗语说,手舞足蹈,即是指通过舞蹈来表达一种心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一般是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闻一多先生和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都赞成这种说法,舞蹈是一种语言,它能表达最单纯最强烈实质的感情,它能沟通心灵交流思想,能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够使肉体和精神的和美感合二为一,心灵进人美妙的境界,达到彻底的和谐。可以说,舞蹈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3)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再现历史,反映真实的特定生活,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现实并以史为鉴。文化馆舞蹈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大部分专职文化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专业老师短缺,舞蹈教学设施匮乏等。在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文化馆艺术表演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舞蹈艺术表演教育更是难以顺利进行。
二、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2)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3)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1)提高对舞蹈培训的重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进行关于舞蹈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就是多举办舞蹈比赛和表演。通过这些手段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展现舞蹈对人们的锻炼价值,让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
(2)加大对舞蹈培训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舞蹈尤其是文化馆舞蹈的资金投入,应该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补助,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改善教学设施,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待遇,并对优秀的舞蹈演员给予一定经济资助,或为其以后的发展开通更好的出路,上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运动等级的评定,达到一定的等级可以在以后的求学道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学习动力和舞蹈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舞蹈的发展。
(3)增加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干部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吸取生活中的营养,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创作是为辅导而服务,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每一位业务干部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作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总之,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融合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的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更好地完成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工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审美需求。所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艺术中来,让他们用肢体消除心中的烦躁和疲惫,用肢体语言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氛围,作为一名群众舞蹈老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让舞蹈教学变成有益于社会、皆大欢喜的乐事。
参考文献:
[1]王海音.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J].群文天地,2012(2).
[2]张晓利.新形势下文化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J].东方艺术,2005(20).
[关键词]体育院校 英语教学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8-01
一、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一)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词汇的深层含义
在语音、语法和词汇这些语言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含义。如颜色词“红”,在中国,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结婚被称为红喜事,新娘穿红衣裙。而英语中的red不具有汉语的“红”包含的那些文化内涵。在欧美,新娘的结婚礼服为白色,象征纯洁。在教学中加强这些词汇的文化渗透势必会提高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深层次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文化背景知识能弥补在跨文化交流中因思维模式不同而造成的理解障碍
由于文化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往往以不同的思维模式看待、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对同样的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因此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模式、生活方式等的了解是语言理解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我们就可以设身处地的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使我们充分理解各种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从而理解语言表达的深层含义。
(三)文化背景知识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注意文化习俗的差异。很多表达在语法和词汇上都是正确的,却会引起误解。因对对方文化不了解而造成的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让外国人不能理解和原谅。比如,外国人夸我们外语讲得好时我们常常回答“No,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不,我的英语不好。)”像这样我们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委婉的表达方式在很多西方文化中可能会被他们认为是自己缺乏鉴赏力。所以,在教学中导入相应对象国家的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减少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障碍,使口语交流顺利进行。
(四)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多数学生缺少英语学习兴趣。外语教学有计划地导入文化知识,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克服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语用失误和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相对而言,文化的东西因其独特之处,比较容易吸引人的兴趣。
二、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用语紧密相关,对于那些干扰性文化因素,应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很重要,但所涉及到的对象语文化知识范畴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与学生当次课程所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取适当的文化资料,避免抽象、空洞和较难理解的文化资料。实用性较强的文化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动态性原则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虽然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但它仍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文化的动态性原则,以动态的眼光看文化发展,这样学生的文化知识才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三)适当性原则
适当是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应与教材相关。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要注意适当。文化知识的导入对外语教学重要,并不是说外语教学要以文化教学为中心。文化教学只是传统外语教学的补充和发展,过度的文化导入对外语教学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厌烦。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由浅入深,逐步扩展。这样学生会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全面的语言相关知识。外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授课对象不同采取“点滴积累、渗透或灌输”的适当方式进行文化导入。文化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一个背景,一个补充,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培养和熏陶。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想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需深入透彻地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教授体育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体育院校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国际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介绍外国国情的书籍,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3,7.
[2]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4,11.
关键词:道家文化,心理品性,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令无数大学生为之努力。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技的尖端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对年轻一代的要求越显苛刻,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心理等综合素质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让在校的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借助传统的道家文化思想来教育改造大学生的身心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有幸福,有艰辛,这种体悟在生命存在时才有意义。论文参考。老子书中提到“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 ⑴人是参天地万物存在的,《太平经》中云:“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⑵“人各有志,各自有所念,各有所成,其计不同。各有所见,各有所出生,各有欲有所得,各有其所,心乃了然。是曹之事,要当重生,生为第一,余者自计所为。”⑶这是道家中体现出来的对人最基本的关怀,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只是空谈,假想,没有真实的意义。因此,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只有活着的生命能感受社会的精彩,接受社会的磨练,提升人生的价值。
二、肩负职责,修正自身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合。马克思说:“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⑷这就意味着人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成了大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修科仪戒律钞》中提到“与人君言,则惠于国;人父言,则慈于子;人师言,则爱于众;人兄言,则悌于行;人臣言,则忠于上;人子言,则孝于亲;人友言,则信于交;人妇言,则忠于夫;人夫言,则忠于室;人弟子言,则恭于礼;野人言,则勤于农;贤人道士言,则止于道;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奴婢言,则慎于事。”⑸在这段话中提出了“十四治身之法”,提出了人在处理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要注意的问题,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为臣要忠于国家,为徒要尊重师长,为兄要亲近兄弟姐妹,为友要团结关爱友人,与他人交往要谨慎谦虚。只有每个人各施其责,各尽所能,对他人关怀与关注,人与人才能和睦友好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才会出现社会的和谐共荣。
三、自我调节,积极乐观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正确的认识分析困难挫折产生的原因,给自己合理定位,确立奋斗目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⑥意思即为认识别人的人机智,了解自己的人聪明。智者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对于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尽力去完成,“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⑺对于受到的挫折,换个角度思考。“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论文参考。孰知其极?”⑻不到最后都不能下结论事情是好是坏,困难挫折也是如此,它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增强人的承受能力。面对困难挫折要学会自我调节,始终保持平静、乐观的心境,对未来充满希望,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四、戒骄戒躁,锐意进取
如何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到“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⑼以上的道家思想明确反对自我炫耀。资质较好的同学取得成绩后依然保持低调是难能可贵的。俗语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保持自己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多获取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论文参考。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出状元,立足于自身,不要好高骛远。齐梁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称:“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⑽ 为此,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靠自己去努力。
五、品行高尚,积功行善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书,传道授业解其惑,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培育有高尚情操,会感恩的有德之人。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会将自己所学,所得回馈社会,让人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建立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故《太平经》云:“夫天地之性,自古到今,善者致善,恶者致恶,正者致正,邪者致邪,此自然之术,无可怪也。”⑾此正所谓之善恶终有报,劝诫世人及时行善事,积善德:“是故天者常佑善人,道者思归有德。故天者不肯佑恶人,道者不肯附于愚蔽人也。”⑿财富是社会的,无论你积聚了多少财富,你都不可能永远守护的,在你远离尘世时都将空手而去,遗留人间。“此中和之财物也,天地所以行仁也,以相推通周足,令人不穷。”⒀在你努力积聚财富的时候不忘及时回馈社会,让世人共享天地的财物,将所得之财富与他人分享,将会使你拥有更多的物质精神财富。
道家思想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并仍将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其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及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让我们倡导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道家文化的同时感受先人的睿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让传统的道家文化融入现代的学习生活中,使之更具现代气息。
参考文献:
1《老子校释》,102、103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2《太平经合校》,298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3《太平经合校》,613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页
5《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411页。3《太平经合校》,242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6《老子校释》,146、133 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7《老子校释》,91、9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8《老子校释》,235 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9《老子校释》,97、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10 《道藏要籍选刊》,第9册,400页
11《太平经合校·瑞议训诀》,512页
12《太平经合校·来善集三道文书诀》,326页
13《太平经合校》,242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