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的要求
2012年1月,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正式实施,促使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调整和变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及明细化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管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经济管理的规范化起到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加强医院内部审计是顺应新财务制度的要求。
(二)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稳定运行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机构组织发展的基础。医院财务是医院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情况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良好性是决定医院能否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医院审计部门是医院财务稳定运行的保障部门,对医院各项业务工作稳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确保医院整体管理工作有序化
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管理的有序化。同时,医院内部审计是经济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整体管理起到一定的基础保障作用。
(四)有利于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
内部审计可保证医院经济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减少财务的不合理支出,确保医院账目的明晰化。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对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内部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根本规律,并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经济效益。另外,内部审计可对医院的医药资源、医疗器械等接受咨询,进行监督和检查,可及时发现医药资源、器械管理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确保这些资产的完整性,并达到增值和保值的目的。
二、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存在过度重视医疗技术而轻视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认为医院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满足医院评级,应对上级的检查。内部审计的内容大多数局限在财务收支、一般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审计内容较少,常规审计较多,而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而前瞻性、创造性及绩效审计较少;宏观审计较多,而微观审计少。很难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体监督目标,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进行的。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多项准则和规范,并制定了相关实务指导。但是仍有不少医院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对内审人员行为的约束。有的医院虽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但是缺乏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较低,没有必要的准则和实施细则,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大多依靠以往的经验来审计和判断,未严格遵循规章制度,法律依据性不高。
(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
由于医院对内部审计重视力度不够,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财务管理等部门临时选调组成的,虽然具备较强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技能,但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内容及程序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充分,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同时,在一些医院内部审计未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运行。医院管理人员认为医院的内部审计就是财务和会计工作的内容,大多采取合并设立部门,把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或监督部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因医院等级评审的需要,大多数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专业审计人员较少,有的医院只有1~2名审计人员,有的则把财务部门的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共同使用,缺乏专业审计知识、技能和审计的判断水平,缺乏医院经营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尤其缺乏风险管控和信息管理技术,使得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不能达到专业化、合理化及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基于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强化培训和宣传,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意义,并能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及减少经济损失和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可以借鉴和参考政府审计和独立审计的准则和规范,并应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为医院内部审计提供服务。笔者所在的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比较重视。1997年起就设立了审计科,当时是财务科的二级科室,随着医院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审计科的工作从单纯的财务相关业务的审计延伸到所有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二)健全制度,确保独立
新时期,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医院应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而规范医院的内部控制就是医院内部审计的新职能。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医院的长远发展和战略出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运行机制,明确内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使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比如医院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标准、程序等,并要积极开展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按照审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规制,确定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运行,并要科学合理地设立内部审计职能,最终促使医院内部审计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笔者所在的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013年审计科独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审计科走出去,向泰兴市人民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的审计科学习成熟的审计技能、经验,并重新完善了审计制度,规范了审计程序,逐年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重点,在全院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提升素质,深化工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出台较详细、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而设计框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供合理、实用、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利用其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审计质量。要设计出便于所有内部审计人员查阅和学习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使框架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结构和人员层次结构与我国国情相符。对于前者,国内外内部审计协会和专家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并形成了较一致的看法,且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发挥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对于人员层次结构上的研究,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也已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规定,并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结构了自己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相比之下,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相对匮乏,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结论。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除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外,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对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内部审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人员层次和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差异与任职资格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设计的见解。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1999年,IIA了《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简称CFIA),这是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全球首个覆盖全面且分层次、成体系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根据所在层级和工作年限,又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首席审计师”、“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员工”三类,其中“首席审计师”又包括“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包括“审计经理”和“高级审计管理者”;“新内部审计员工”包括“内部审计师”和“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少于1年)”。由于员工所在层次不同,其工作重点和工作范围也不相同,则对于同一项职业胜任能力而言,不同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针对此项胜任能力被要求掌握的程度也有差异。如,与商业发展生命周期相关的知识对于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主管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掌握,而对于审计经理而言并非极其重要,只需能够理解并运用即可,对于刚刚加入内部审计部门的新员工则只需了解。比利时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 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任务》(Competency Framework & Tasks for internal auditors)手册。在人员的层次划分上,该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主管三个层次,与CFIA的六个层次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这与其本国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有重要关系。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于2010年了《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按照四个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区别要求,分别是新内部审计师、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主管和首席审计执行官。人员层次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组织的实际需要而进行适当改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的研究文献很少,只有陈佳俊和贺颖奇(2009)在其设计的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层级简单分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管理者,并分别给予了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的相应规定。我国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的分析研究与国外相比十分欠缺,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更方便实用,研究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十分必要。
三、理论基础
(一)合理合法的权力基础是组织得以维系的基本 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管理学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即:成员有固定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关系是对事不对人;成员选用做到人尽其才;成员明确工作范围及权责;成员按职位支付薪金,有升迁制度。组织理论中的等级系统观点、必须规定明确的成员工作职责的观点,要求组织对从事同一职业的工作人员按照等级赋予相应的职责,且等级越高,权力越大,职责范围也越大,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根据这种观点,要设计某一职业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按照等级层次,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在职业胜任能力的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以保证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其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相匹配。
(二)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基础 法国“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对企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在其设计的企业人员能力结构模型中,规定第二层次为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即对处于不同职位和地位的人员,从六个方面的能力分别进行规定,如表1所示。根据韦伯的组织理论和法约尔的职责性差别能力结构模型,要设计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必须根据相应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重点,在职业胜任能力范围和掌握程度上进行有区别的规定,形成纵向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人员为顺利完成其使命而对职业胜任能力的需要。
四、国企内部审计部门职位结构分析:以我国东部地区某大型国有钢铁上市公司为例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 该集团公司审计机构成立于1985年,2000年以前称审计办公室,2000年改为审计处,同时,撤销工程预决算审查处,其工程决算审查职能及相关人员划归审计处。审计处管理工技岗位定员15人,其中科级职数4个。现在岗职工15人,其中中层领导干部3人,科级4人,一般职工8人,全部为管理工技人员。审计处内设机构三个:经济责任审计科、管理审计科和工程结算审计科。如图1所示。
(二)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该企业总审计处主要负责制订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对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合规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业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等。各下属审计科则根据本单位的主要功能实施具体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财务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审计业务,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管理审计科主要负责制订相关审计工作制度、管理规定,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及所属二级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根据需要选聘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其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审计项目台账、审计项目档案、审计软件,编制审计统计报表;工程结算审计科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及二级单位的基本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中修、技术开发、福利设施修缮、环境绿化等工程项目实施基建工程审计、合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责任 该集团审计处有一位处长和两位副处长;经济责任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一位科员;管理审计科有一位科长和两位科员;工程结算审计科有一位科长、一位副科长和一位科员。每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都不尽相同,该集团公司进行了逐一规定。
(1)审计处处长主持审计处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审计制度;主持修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公司审计规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负责审计项目的立项及审计人员的安排;检查和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审定上报审计报告等文稿资料;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负责本处管理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保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任务。两位副处长,一位分管基建、技改、大中修等项目结算审计工作,编制项目结算审计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协助处长不断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投资控制的措施;对分管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对其准确性、合理性负责;协助处长完成全处审计工作计划、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撰写工作和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工作;贯彻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方针和目标等。另一位副处长协助处长分管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算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起草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评价风险隐患,提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建议措施;检查评价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协助处长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计划。
(2)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主持该科管理行政工作,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起草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方案并执行;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报告、完成审计报告的科审;负责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文字材料的起草;保持本科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完成领导分配的对公司年度二级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参加并完成上级安排的专项或综合的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审计任务;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报告并完整归档;负责审计资料及数据的统计整理编报工作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等。
(3)管理审计科科长的岗位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长基本相同。管理审计科第一位科员负责劳资、人教、保险、计生、工会等工作;负责全处审计统计资料、公文的编辑整理上报,负责OA办公网络、文件档案管理;会议准备、办公设备用具的管理工作,其余职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科员相同。第二位科员负责内部审计制度修改、审计规划的起草、本处文字材料的起草,其他岗位职责与第一位科员相同。
(4)工程结算审计科科长执行年度审计计划,负责组织对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进行审计;执行公司或处领导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指令,起草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审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负责对本科审计的工程结算和审计结果的检查、复审、验收、考核;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科科长相同。副科长主要协助科长完成其职责。工程结算审计科科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检查职责,执行年度审计计划,按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公司和二级单位的基建、技改、大中修、绿化及福利设施修缮项目结算审查任务;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算审计、专项或综合的工程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审计任务;参加公司有关工程项目、大中修项目和其他项目承包合同的招投标工作,其他岗位职责与其他审计科科员相同。
(四)实例分析 根据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职责规定和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的规定情况可知:(1)从内部审计机构上看,审计处与各审计科之间的职责差异较大。审计处对所有类型的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和考核,执行整个公司层面上的内部审计管理职责;下属各审计科则主要执行各种类型的审计任务,编写内部审计报告,执行二级单位层面上的内部审计实施工作。机构职责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对处于不同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的差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首先从人员层级上区别处级和科级领导。(2)从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规定上看,各审计科科员的职责与科长、副科长的职责也有类似差异。审计科科长主要对科内负责的审计项目执行起草、管理等事务,副科长则协助科长进行其本职工作,科员则主要执行各种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及科室的基础性工作(如档案管理等)。因此,在框架设计中,应将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与科级领导相区别,分别在职业胜任能力要求和培训方面进行规定。此外,案例中审计处处长和副处长在职责上同样有所区别,而副科长的主要职责虽然是协助科长,按照法约尔的职责性能力结构理论,对相同的职责,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在相应的能力要求上依然要有所区别。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在各方面职业胜任能力上的掌握程度要求十分细致,足以体现对同一机构内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上的区别,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将处级和科级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进一步细分为处长和副处长、科长和副科长四个层级。最后,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CFIA中的层级划分方法,在普通内部审计科员层次上,应将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单独划分出来,在职业胜任能力上给予更多基础性要求以保证框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五、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人员层次结构
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应当将内部审计人员分为处级领导、科级领导和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三大等级。其中处级领导、科级领导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位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具体层次;普通内部审计科员以一年工作经验为界限,进一步划分为新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下)和内部审计师(工作经验在一年以上)两个层次。如图2所示。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照人员层级进行区别规定,既方便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对框架的查阅和学习,而且可以框架为标准,方便评估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对欠缺之处提供后续教育,达到全面提升各层次内部审计人员各方面职业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佳俊、贺颖奇:《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1期。
做工作总结是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既不能过度的夸耀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但又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凸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么一来,确实是让人苦恼至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一
我校在XX年中,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于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协调发展起到了用心作用。我校内部审计小组根据教育局审计室XX年度年初工作计划和学校内部审计计划,在本年度完成了以下工作:
主要工作资料: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资料和工作制度;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及时了解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对学校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作业本费的使用及结算状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状况等作为一项重要资料进行了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在落实本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收支状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根据学校经济活动特点,今年我校内部审计的主要资料有:
1、对学校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学校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学校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状况。
2、对学校的各项支出状况,包括教师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贴合有关规定要求。
3、对于学校的资产构成状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学校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学校从xx年后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5、对学校收费状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未发现乱收费现象,学校收费合理,只按规定收取了相应的生活费,且按月收取,用规定收据一月一开,并做到了收前公示。并对学生生活费给予了补助。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了教育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审计工作中的措施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学校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状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完善了制度,严格了管理。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了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4、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把审计工作做得更好。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二
本人于今年调至分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履行好岗位职责,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在分公司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袭,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
二、强化技能,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结构及审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为此努力掌握审计业知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从事审计工作以来,参加了分公司系统内三个电厂的物资专项审计,还实施了对分公司所属电厂的资本性支出专项审计、xx电厂的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监督、xx电厂热值差专项审计及xx、xx电厂的厂内费用及损耗专项审计,得到分公司领导及同事的肯定。除分公司系统内的审计项目外,还圆满地完成了xx电厂的任中审计、股份公司借调的xx电力检修公司离任审计和_电厂绩效审计,每一项审计工作,特别是随股份公司去审计,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审计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审计工作,使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如还不能充分运用_审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不太了解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流程等,造成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三
20XX年公司在董事长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政府“深化改进作风提高效率”要求,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公司审计工作创新转型,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围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发展经济这一目标,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内审项目落实,项目工作有序推进
20XX年,公司能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积极支持、推动各区域的内审业务工作,在区各级部门、单位内审人员积极努力下,20XX年内审项目此项工作和有序推进,并取得了较快地发展,至11月中旬已累计完成审计项目1870个,查出损失浪费xx万元,增加效益xx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xx条。同时集团公司下属各区域公司和内审人员积极争先创优,取得了新佳绩,同时各区域公司还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科学严密按排审计项目,取得了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双优。
(二)充分发挥公司职能作用,提升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公司注重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用各种形式促进各区域的信息交流,提升内审理念和实务水平,从而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公司内审重点从以前的强制性审计监督到自发审查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种潜在风险,从被动地发现和评价单位存在的高风险控制区域,到主动地预防和控制高风险的出现,并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机制,加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舞弊预测,公司内部审计还在遏制腐败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公司还针对全集团区域公司众多,但各区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治理结构“土洋结合”这一特点,利用这些公司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较完备,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长处,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公司的引领作用,召集各区域公司如开研讨会互动交流形式,针对本年通胀高企、信货紧缩、银根收紧宏观条件下遇到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风险的不可控因素,通过成本审计、内部指导方式寻求对策,成效比较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将这些经验以信息交流方式内审信息平台,得到了各企业内审人员的好评。
(三)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积极组织并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
今年集团按照XX省内审协会的要求,对已取得内审资格证书的人员,组织了后续教育培训,对未取得岗位资料证书的人员,则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市会组织的考前培训和资格考试,全年共有三十几人次参加了各类内审培训。分会同时还鼓励广大内审人员参加CIA资格考试,由于宣传到位,广大内审人员对CIA资格考试有了深入地了解,及时到市内审协会报名,五人参加CIA报名。
(四)注重内审理论交流,能过开展项目评比考核,论文课题撰写促进内审项目质量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集团年度度内审项目评选,同时还组织了各单位撰写内审课题论文,通过上述活动,一批程序规范、工作严谨、成效突出的优秀内审项目受到了表彰。此外,公司有关人员从工作实践中,积极采集各种素材,撰写内审信息。
(五)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一、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四种模式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不久前对上市公司的一次调查,在收回问卷的上市公司中,有64%在董事会里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其中,又有58.8%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个数字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进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已成为主流趋势(实际上,审计委员会是一个非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叙述问题方便,在此将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简称为内部审计机构)。
综观国内外公司管理实践,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大致有四种: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或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总经理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不一样,其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亦不一样。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或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功能的延伸。其指导观念是专业者理财。即财务专业人员为了保证更好地实现和落实会计监督职能,组织专门的审计人员来配合。但是,在财务负责人的眼里,财务比审计更重要,审计充其量只是配合企业的财务工作。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并不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受制于财会部门的约束,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工作配合程度等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均逊色于财务会计部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运行成本和监督成本低。其缺点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范围小,仅侧重于财务审计,不能更大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摆脱“内部人控制”的束缚。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这种“财审合一”模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公司内部控制和治理的需要,其运用范围正在不断缩小。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总经理(或总裁、副总裁)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所提升,成为与财会部门并列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主管的地位也与财务主管的地位相当。这种管理模式的指导观念是经营者理财,它使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层,并直接为总经理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监督、评价、咨询和控制职能,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发挥,审计范围广,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非常便于开展,总经理接触内部审计的机会比较多,总经理可以随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内部审计在遇到困难时还可以随时向总经理汇报反映,两者之间沟通的方式多、频率高,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依然较差,“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善,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之时,将内部审计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还是一个比较符合现实的选择。
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的模式,这是落实出资者理财观念的具体组织形式。由于董事会处于公司最高权力层次,作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它能够代表出资人对公司经营全过程和经营管理层进行审计监督,甚至可以独立有效地审计控股子公司,履行对经理层的业绩评价和检查职能。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经费开支等均有了保障,工作能力和监督作用也得到加强,对公司避免或摆脱“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有利。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审计委员会并非一个常设机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成员参事、议事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监督不可能有充分的保障,让主要成员远离公司经营前端的审计委员会完全领导和监督内部审计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机构,在公司经营的日常性事务工作非常繁重和复杂的情况下,必然不能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态,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靠审计委员会来具体指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会使其工作效率下降。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协调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和公司经营管理层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它突出的是民主理财观,即企业员工要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行使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由于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由内部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其职权主要是对公司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对公司财务进行检查,必然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检查功能强化,预控功能弱化,内审人员与经营管理层的“共同语言”减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很强,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从理论上讲,地位是真正的超脱,从而权威性也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了监事会财务监督和监督管理层的权利,所以在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对这方面的监督有充分的保障。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由于监事会属于公司高层制衡机制组成部分,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还包括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法律对监事会赋予的权利不能覆盖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能,所以,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虽有利于对公司财务的检查和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控,但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而是侧重于事后监督,弱化了为企业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方面的功能,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就现实而言,监事会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层中还是一个弱势机构,监事会本身实际运行效果并不佳,让监事会来主管内部审计并不能达到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目的。除非改变监事会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地位,否则,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外部性过于强化,与外部审计存在较多的职能重复。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机构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理财观念、独立性、地位、职能、工作范围、监督作用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如上表。就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主管之下最大;就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在总经理主管之下最高。相比较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主管和监事会主管,均不利于其提高效率和发挥作用。因此,现实中将是内部审计机构设于总经理主管之下和设于董事会主管之下这两种模式的较量。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国际发展趋势抑或资本市场监管层的导向,均是有利于董事会主管模式的发展。
二、对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一)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立的、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旨在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1940年发生在美国的迈克森·罗宾逊(Mekesson&Robbins)药材公司倒闭案。这桩案件使得社会大众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为何没有能够发现公司管理当局虚列存货、高估资产的行为以及许多审查程序未能尽到审计师应有的责任。由此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产生了许多质疑。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建议“由公司的外部独立董事组成一个特殊的委员会来选择公司的审计人员,并洽谈审计范围与合约”,以此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委员会就是后来的审计委员会。从此以后,各国纷纷效仿。我国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近几年的事情。2002年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8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七条规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
在世界范围内,针对安然事件和其后一连串公司与中介舞弊事件引发的诚信问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2002年4月向美国国会递交了加强公司治理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审计委员会工作制度的建议,报告认为:审计委员会地位和作用的巩固与增强会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力度。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s),该法案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
(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2002年的美国萨班斯法案对审计委员会职责规定是:1.负责聘请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给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2.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3.可以接受并处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或审计方面的投诉;4.有权雇用独立的法律顾问或其他咨询顾问。
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8月颁布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1.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2.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3.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4.监督企业社会中介审计等机构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5.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6.其他重要审计事项。
对上述法规的简单比较,美国萨班斯法案主要强调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的关系;我国则强调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那么是不是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职责都遵循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其实并不完全如此。美国GE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就细致得多: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协助董事会监督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否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称职性以及内审外审功能的完善性。
“更进一步说,审计委员会应有以下的权利和职责。
1.和管理层及独立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复审已审年度财务报表和季度财务报表。包括须应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要求和纽约交易所要求重新审议的事项。
2.和管理当局及独立审计师协商收入分配、财务信息和向分析人士及评估机构提供的收入分配准则。
3.经股东推荐,独立审计师检查公司会计账簿、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事项。审计委员会有唯一的权利和责任选择、评估并解聘独立审计机构;同样有唯一的权利批准所有的审计经费和规章。独立审计机构提供非审计服务也先要得到委员会成员批准。
4.和管理层和独立审计机构商议审计方面的问题、困难及管理层的对策;商议风险评估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披示及管理层监控和减少风险的措施。
5.审核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会计政策和一些重大的财务会计政策变化及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关键决策活动。
6.审核和批准公司内部审计的职权范围,包括(1)目的、权利和组织;(2)年度的审计计划、预算和成员的组成;(3)同时任命、更替公司内部审计的负责人。
7.和公司高层财务经理、审计经理及其他委员会认可的人选审核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财务控制体系和内部审计的结果。
8.获得和审核每年至少一次的由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正式书面报告、审计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以及过去五年里审计公司内部质量控制的各种材料和审计公司给政府或其它部门的调查材料。审计委员会还须审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为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至少每年还要审核一下独立审计师与公司的关系。
9.在公司的委托陈述中提供和公布年度审计委员会报告。
10.制定关于公司独立审计机构的雇用和再聘的政策。
11.审核和调查任何和公司管理真诚度相关的事项,包括利益的纷争和公司政策以及公司行为的标准。以上应包括定期的一般性检查和公司特殊要求的检查,与此相关,审计委员会将尽可能适当地与公司的法律顾问,公司领导及职员会晤。
至少每个季度审计委员会应单独与公司经理、公司的审计成员、独立审计机构会晤。
当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其有权保留外部专家和其他顾问。审计委员会有单独的权利批准相关费用和保留条款。
委员会在每次委员会会议之后向董事会报告建议情况,并且向董事会呈交委员会的年度业绩考评。
委员会每年至少一次检查本章程的充分性并提交任何预期的变化以得到批准。”
这样细致的职责规定,显然已经超出了中美两国相关法规规定的范围。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到底应该管多宽,恐怕也只能基于相关法规,由公司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定义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公司的目标完全一致,为的是增加企业价值、提高运作效率、控制企业风险、评价治理程序。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则更多地突出了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可见,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监督以外,更有控制风险、改善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实现组织目标的职责。同样,基于权威专业团体或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机构职责的界定,各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也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规定的。
(四)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与分工
审计委员会本身是一个非常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它是董事会工作职能的延伸,其活动定位于决策层面,要对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常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及其重要人事任免、工作计划、计划执行履行指导职责;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相关制度和工作计划,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重要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开展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咨询服务的常设工作机构,其活动定位于执行层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谁负责,在2006年9月颁发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五十九条中规定:公司应按照本指引第十三条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定期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定位的要求。
事实上,内部审计机构也不能完全视同为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审计委员会的一些职责是不能够由内部审计机构来履行的。如,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在决策方面的职责等等。同样,内部审计机构的许多活动是审计委员会管不了的。如,对基层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具体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等等。审计委员会管不了的许多活动,恰恰是经营管理层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来完成的。所以,对审计委员会而言,与外部审计机构、董事会秘书和内部审计机构保持工作联系,是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在接受审计委员会工作指导的同时,还要接受公司经营管理当局的工作安排。由常设的公司行政管理当局根据审计计划和公司日常营运需要来安排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也是落实审计委员会要求的方式。据此,西方许多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一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机构的这种双向负责、接受双重领导的工作模式,或许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最佳定位模式。
其理由: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明显增强,权威性增加。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当局是企业的主要领导机构,故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地体现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该准则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内部审计所要协助的本组织的“管理成员”,是“包括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两方面的成员的。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指标体系
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咨询建议、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避免或挽回公司经济损失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够胜任新任务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内部审计界和企业管理界出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考虑,较早地关注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198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资助W.S.Albrecht等人完成了《评估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影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并将其归类为内部审计人员特质、内部审计机构特质和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Ziegenfuss(2000)根据全球审计信息网中的84个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并根据参与调查的内部审计部门执行主管的意见,选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25个评价指标,但是其中15项内容是内部审计绩效影响因素指标而非绩效评价指标。Mark L.Frigo(2002)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在企业战略指导下结合内部审计部门目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增加企业整体价值为目标,并应当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改善和调整企业战略。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取得较大的进展。徐政旦(1997)提出了内部审计评价的定义:认为内部审计评价是对已实施审计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审计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果,并为将来的审计活动提供借鉴。王光远(2002)认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困难之处在于确定其评价标准,并提出按照内部审计作业分类制定评价指标。王宝庆、张庆龙(2011)以实例分析了EVA原理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但指出了EVA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是可以单独量化、有据可查的。蒋苏月(2012)借助层次分析法(AHP)从业务流程、客户满意度、审计人员、审计部门定位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权重,以具体企业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证性分析。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目前,对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学者把平衡计分卡(BSC)、层次分析法(AHP)、以及经济增加值(EVA)等模型引入到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中,拓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本文也将上述三个模型进行了融合和深化。但是目前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指标体系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争议,未能达成较为一致、统一的观点,并且多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没有阐明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第二,如何设计适合于特定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赋予其适当权重,目前并未取得较大进展,虽然已经有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计算过程比较繁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以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为前提和基础的,而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又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第一,杜邦分析法。在杜邦分析法面世之初受到了许多大企业的欢迎,它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绩效。然而,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仅仅局限于财务状况,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忽视了内部的企业文化、经营状况、其他利益相关者,缺乏动态性。
第二,经济增加值法(EVA)。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也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评价方法。美国斯腾・斯特咨询公司于20世纪末提出该方法,为了弥补公司绩效评价主要集中于短期的财务业绩这一缺陷,一些财务专家提倡预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和经济价值增值。经济增加值最大的特征就是站在股东的角度去定义企业的利润,将企业所有投入的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都考虑在内,它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
第三,平衡计分卡法(BSC)。BSC的核心思想反映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之间的平衡。BSC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是从多维度对绩效进行评价,把绩效评价的领域从杜邦分析体系仅有的财务角度扩展开来,融入了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和成长维度。其次,它是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长期的连续评价,四个维度是以企业总体战略为出发点,这样就使其能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当然,平衡计分卡有其局限性,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员工等的利益,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该企业所处价值链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利于企业所处的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总体价值增值。还有一个局限性是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中很多定性指标很难去衡量,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比较难实施。
第四,绩效棱柱法。针对平衡计分卡缺乏对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安迪・尼利在《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中提出了绩效棱柱业绩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绩效棱柱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而非股东角度。绩效棱柱评价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互相影响,虽然利益相关者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可以有重视和不重视之分,但只重视一部分完全忽视其他是极不成熟的(见表1)。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最新的思想其实来源于平衡计分卡体系,修正的平衡计分卡体系在学术中的认可度也是最高的,下面对平衡计分卡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新建
本文在吸取前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如下图所示。
内部审计目标和BSC相同的是以企业战略作为出发点,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它回答了企业应当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和如何创造价值这两个问题。而随着现代内部审计的逐步深入以及审计作用的日益扩大,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内部审计的任务、使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因为,审计部门和被审计部门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相反,审计部门是在为被审计部门服务,帮助其发现部门内部存在的运行缺陷,从而更好地帮助其管理部门事务,所以我们要由以前仅仅关注查错纠弊转变为关注组织整体的服务质量和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确定其战略目标后,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战略去确定自己的部门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员的例行工作当中。
目前,大多数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仅仅是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具体指标扩展,而忽视了各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本文中的内部审计创新与成长、内部审计流程与审计成果这三个维度恰好反映了一系列指标间的总体的因果关系。首先,内部审计的创新与成长是对内部审计部门员工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的评价,它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拥有了足够胜任能力的员工才能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其次,在获得充分的人才储备后还要经过恰当的内部审计流程才能获得一系列的成果。最后,我们要对所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因此,这三个维度可以很好地展示各项指标之间的因果联系。基于此,笔者设计了相应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2。
(一)内部审计创新与成长
该维度主要是为了考察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胜任审计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形势并进而能创新审计方法。笔者设计了7个评价指标:内审人员平均工作年限、内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内审人员每人的年培训时数、内审人员获得执业证书的比例、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开发的质量保证技术、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的平均天数。
(二) 内部审计流程
该维度主要是为了考察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笔者从内审部门内外部环境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1.从外部环境考虑流程再造,包括4个评价指标:被政府部门处罚金额、内部审计主管的业务报告关系、与外部审计师交流的数量、内部审计主管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次数。
2.从自身角度考虑流程再造,包括4个评价指标:从审计工作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天数、改进工作流程的次数、审计工作计划完成百分比、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三)审计结果
我们将客户和财务维度都归类为内部审计实施的结果。
1.客户维度方面,本着审计部门是在为被审计部门服务的原则,内审部门工作的质量、成效很大程度上可以由被审计部门的满意度所体现,基于此,笔者设计了3个评价指标: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被审计者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评价,可以从侧面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合理性、严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2.财务维度方面,主要是为了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经济效益,笔者设计了3个评价指标:避免损失金额、挽回损失金额、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内部审计经济增加值)=(内部审计后新增的收益-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以内部审计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经营者站在股东的角度去思考,促使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趋向一致,减少成本。同时,内部审计经济增加值还可以作为一种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股东可以根据它来决定内部审计部门经理的薪酬。既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再是管理的羁绊,而是一种“催化剂”。内部审计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大于零,说明内部审计工作是有成效的,即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小于零,说明内部审计工作根本无成效。
避免损失金额和挽回损失金额这两个指标可以很好地衡量内部审计实施所带来的财务影响,并且具有很大的直观性。
3. 其他维度包括3个评价指标。(1)审计建议得到执行的比例,此指标是为了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现实中往往会存在内审部门负责出具审计报告之后便不了了之的情况,作为出具报告的一方,有责任督促被审计部门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弥补管理漏洞,并持续追踪,及时将建议执行情况向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2)重大审计发现和建议的数量,此指标是为了衡量内审部门是否能够有效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重大缺陷,当然这一指标主观性较强,公司可以依照自身的状况去制定一个合适的标准。(3)内审部门被举报的次数,此指标是为了衡量内审部门的廉洁性,利用广大员工的监督力量,杜绝出现现象。
四、结语
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和EVA等理论设计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强调要从公司总体战略出发,制定内审部门的具体目标,进而能够明确工作重点,更好地为公司总体战略服务。笔者对各个评价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从内部审计创新与成长、内部审计流程和审计结果三个维度进行了多层次构建,增强了各个维度之间的融合性、清晰性,增强了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同时,指标的设计也更加具有实用性,特别是加入了EVA、避免损失金额和挽回损失金额等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衡量内审部门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指标设定方面还是没能将这种因果关系充分融入进去。此外,本文只是基于相关理论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对于本体系的实用性没能进行有效检验,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