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640余名6-12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50.6%,而品德、心理仅占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 “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设计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对从未接触过企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均有待提升。而“项目教学法”的“干中学,学中干”和“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契合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均起到积极作用。

一、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教学重点应从本科院校或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等转向更为贴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的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由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门店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等四个主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理解信息系统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和主要软件,掌握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等重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高职大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时所必备的计算机和企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无法从较深层次理解系统操作与设计的内涵;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同时,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兴趣。

2.课程方面。《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交叉性综合课程,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又要求利用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决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连锁企业相关理论方面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课程内容与企业和社会实际不贴近,学生感觉学习很抽象、空洞和枯燥。结果是学校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不一致,学生学习所得与考试成绩不一致。

3.教学方面。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系统采购、数据升级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学生面临无系统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师资方面明显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教授信息系统的教师大多非信息系统专业出身,懂技术的不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懂技术,教师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的过程。知识技能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结构,按照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一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2.在课程实施设计中,以适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让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通过小组同学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协作,实现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同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连接。

3.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成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主因素,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企业中的一项真实工作业务,每个任务就是该项业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教学内容不按理论知识体系排列,而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排列,并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是如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通过学生完成情况,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学要求及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连锁企业门店、配送中心、总部等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结合《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特征和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与操作。

(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认知

1.教学目标。(1)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式,搜集连锁企业信息;(2)能建立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3)能分析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调研。项目步骤:(1)确定调研活动需采用的方法;(2)选择两家连锁企业进行走访,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3)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两家企业信息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撰写调研报告。项目二:参观连锁超市信息系统运用。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超市;(2)讲解连锁超市信息系统构成及其相应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超市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二)连锁门店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操作pos系统;(2)能制作会员卡和积分卡;(3)能使用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pos机的使用。项目步骤:(1)pos机的初始设置;(2)将班级同学分组,一组模拟顾客,一组模拟销售人员操作pos机;(3)记录pos机使用结果;(4)根据操作过程,讨论pos机使用易出错的部分及其改进措施。项目二:会员卡与积分卡的制作。项目步骤:(1)安装会员卡与积分卡制作软件;(2)使用软件,根据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与标准的购物卡;(3)讨论制作过程中易出错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三:后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后台管理的各项作业;(3)绘制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制作商品条形码;(2)能使用条形码识别设备检查条码制作结果;(2)会操作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2)讲解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该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项目二:条形码的制作。项目步骤:(1)根据要求按照相应的条码编制软件并进行安装;(2)根据商品的性质安装条形码规范对条码进行设置;(3)按照要求打印出条码;(4)使用条码扫描系统对条码进行扫描和识别。

(四)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能运用进货信息系统;(2)能运用销售信息系统;(3)能使用进存销系统收集与分析决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4)能合理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相关决策。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进销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进销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作业流程。项目二: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作业流程。项目三: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企业总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总部决策支持系统作业流程。

(五)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分析建立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战略;(2)能操作电子商务平台;(3)能使用客户信息系统;(4)能通过客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2.项目设计。项目一:模拟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项目步骤:(1)按照角色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2)登陆电子商务平台;(3)赋予不同角色相应的权限;(4)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5)讨论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项目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六)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1.教学目标。(1)会选择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指标;(2)能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

2.项目设计。项目一:调研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调查配送绩效的评价标准,并讨论各个指标的内涵。项目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操作步骤:(1)将班级学生5-6人分为一组;(2)给定一家超市信息系统经营情况资料;(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评价该配送企业的绩效;(4)进行班级讨论。

四、教学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因此设计出与项目驱动法想适应的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以传统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多元考核方式。在考核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20%、50%和30%。

(二)课程考核重点在于项目考核

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项目分析成绩和任务完成结果成绩。

(三)课程考核范围

包括本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4]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12.6.

[5]李晶.面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目前,知识管理作为实现技术领先战略的重要手段,被愈来愈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决策层所重视。同时,技术标准也已从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产品研发、产品制造的辅助手段,上升为企业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和产品制造领先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铁路货车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技术标准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技术标准知识管理是指对技术标准知识、技术标准知识创造过程和技术标准知识应用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具体过程就是努力挖掘技术标准知识、收集技术标准知识、整理技术标准知识、技术标准知识、推广应用技术标准知识,使之体现出应有的效益,并不断创新技术标准知识,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近年来,公司导入卓越绩效标准,并依此扎实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技术标准知识管理氛围,使分散的技术标准知识集成化、隐性的技术标准知识显性化,确保技术标准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标准知识,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的效益得到体现。公司在连续3年取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的基础上,终于在2013年如愿获得全国质量奖。在全国质量奖评审过程中,技术标准的知识管理作为公司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且获得良好评价。

2技术标准知识管理氛围的营造

2.1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知识信息平台

随着公司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标准管理版块拥有了丰富的信息量。为了进一步方便技术人员应用技术标准知识,公司对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将原有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改为专门的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技术标准知识主要由技术标准和相关知识组成。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其他行业标准、铁路总公司标准和企业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相关知识主要由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工作的经验知识、标准化工作的宣贯资料等组成。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准化工作常用术语、定义等;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包括标准化工作的章程、管理办法、实施规则等;标准化工作的经验知识,包括学术成果、技术论文、调研报告、会议纪要等;标准化工作的宣贯资料,包括铁路客车、货车的一些规程等。公司通过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其他行业标准和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等各类技术标准进行集成化管理。在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有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2个版块。其中,国内标准版块包括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计量检定规程、其他行业标准等几个部分;国外标准版块包括ISO标准、AAR标准、AS标准、EN标准、ΓOCT标准等几个部分。这些标准为公司产品研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员广泛参与

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和参与各类技术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企业技术标准升级,提高技术标准的起草质量,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标准化工作的地位,公司制定实施了《技术标准奖励办法》。对承担起草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铁路总公司标准的人员,按起草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起草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等因素,设定1级、2级、3级共3个奖励等级,给予5000元~10000元奖励。对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也给予一定的奖励。人力资源部负责将技术标准项目录入人事档案,将标准制修订等同视为科技成果或论文,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作为重要打分要素。

3通过整合使分散的技术标准知识集成化

3.1建立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通过全面梳理归纳,科学分类,根据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运输过程,建立包括由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等组成的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便于技术标准管理和应用,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3.2将产品系列化、模块化以及工艺标准化纳入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目前企业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需要快速反应、生产经营形势日益复杂的实际情况,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公司加快了产品系列化、模块化以及工艺标准化进程,并将企业标准化成果纳入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提高了技术标准知识集成化水平。

4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技术标准知识显性化

4.1发动更多人员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为了深度掌握技术标准中的知识,公司鼓励员工积极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以2014年国家标准与铁道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例,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有效激发了技术人员积极性,通过标准化专职人员积极与标准归口单位沟通,公司有11个项目获得立项,较以往的每年仅立项2~3项有了显著提升。在标准立项工作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良好基础上,制定严密的项目实施计划,并做好动态监测,使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2引导知识产权和标准的融合

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融入技术标准,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标准中的专利问题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公司近几年积极探讨的课题之一。目前,公司在专利申报工作方面,职工积极踊跃,热情高涨。结合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公司积极引导专业人员,将可以成为技术标准的专利融入到国家标准或铁道行业标准。

5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公司从及时性、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6个方面开展工作。

5.1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及时性保障措施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产品种类众多、转产频繁的特点。为此,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注重技术标准查新工作,适时补充、更新技术标准内容,确保技术标准及相关知识保障的及时性。公司每年至少下发2次关于公司受控技术标准目录的通知。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和标准更新情况,将公司执行的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其他行业标准和国外标准汇总,形成不同形式的目录、文本等信息,在公司OA网站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受控标准中公布,包括新增标准目录和废止标准目录,并要求各部门禁止使用未列入当年受控技术标准目录的标准。

5.2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完整性保障措施

为适应公司近年生产经营形势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进一步强化了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除实时更新受控标准以外,还投入相当精力建立起非受控标准数据库。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和其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既包括与企业产品强相关的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也包括与相关多元活动相关的其他标准,以对公司实现产品技术领先战略和开展相关多元战略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已完成数据录入30000余项,在行业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5.3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可靠性、准确性保障措施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标准管理校对、审核或审批制度。特别是针对国际国外标准,在翻译人员完成翻译和校对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增加设置了专业校对环节,通过专业技术把关,确保技术标准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4技术标准知识管理安全性保障措施

公司标准化管理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合作,由标准化管理部门确定技术需求和方案,信息管理部门对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升安全等级,增加标准数据备份频次和容量。通过加强数据备份功能,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防止数据丢失,提升技术标准知识的安全性。

5.5技术标准知识管理保密性保障措施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设定专人进行管理,对技术标准等知识的采取严密防护措施。对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设置权限,被授权人员可以对技术标准进行下载和打印等操作,而一般人员只能阅览,无权进行下载和打印等操作,以防止企业技术标准等知识的流失泄密,确保技术标准知识的保密性。在技术标准专项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防止整套专项计划在大范围内下发,从而造成专项计划内容扩散流失情况的出现,在技术标准专项计划下发时控制文件分发范围,要求主管部门标准化人员按专业分工有针对性地摘取内容下发。

6技术标准知识的更新

对技术标准知识的管理,应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企业经营目标和管理机制的变动而调整、发展、更新,做到动态管理,体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科学理念。针对市场变化引发的产品变化情况,适时引入新的内容,摒弃过时的内容,从而保障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体现出先进性。关注国际国内发展动态,适时地将实用的国际先进标准纳入企业的标准体系之内。注重引导,将研发活动中产生的创新成果、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结合当前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产品系列化、模块化以及标准工艺工作;充分发挥公司在重载铁路货车方面处于行业领先的优势,制修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充分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和影响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通过技术标准知识的更新与应用,助力新产品的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

7技术标准知识管理的效果分析

7.1企业在行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通过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员广泛参与技术标准的起草,深度挖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之体现到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中。公司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形成争先恐后踊跃申报立项的可喜局面。尤其是公司充分发挥铁路货车重载技术优势,将其反映到相关技术标准中,使得近几年公司在技术标准制修订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使专业人员在参与完成技术标准工作的同时,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专业水平和标准化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部分)见表1。

7.2技术标准知识管理信息化得到加强

与信息技术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标准知识,征求多部门的使用意见,确定改进方向,对技术标准信息平台进行换版升级工作。通过规范整合技术标准知识,完善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准文本网上查询,取代纸质资料,标准文本网上查询率达到100%。在增加标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技术文本进行加密处理,在确保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前提下,实现快捷地获取准确、可靠的技术标准。

7.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城镇化水平。

1、加强规划策划,落实“两轴三圈”空间战略。

(1)策划打造“两轴”,开展重要节点规划。在南起老城及河口、北至西江新城滨江带区域,以新城快线和河杨公路为依托,做好“两轴”(精品生活服务轴和高端产业联系轴)策划。一是开展区域范围项目、功能、形象策划,推动新旧城区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如加快“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编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现已完成现状地形图(1:500)的测绘,修改完善了“云谷”交通组织图、启动区效果图、整体效果图和总平面图,组织开展了“云谷”整体概念性规划暨城市设计的招投标工作;加快新城快线的建设和形象设计,对新城快线余村段(南起新城快线与324国道交叉点,北至新城快线分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制订了余村周边地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对云浮东站周边及各条出入主干道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突出宣传平台的作用,兼顾实际需要以及整体协调,使东站站场及周边一带的功能配套既实用、便民,又有品位、时尚。二是提早谋划“两轴”范围要发展的建设用地。将按省住建厅部署,开展“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强与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云城组团北片区、西片区以及西江新城沿江片区、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河杨公路热电联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等“两轴”可发展的建设用地控规编制工作。其中,已与云城组团北片区控规中标单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技术咨询合同;云浮市健康医药产业园发展规划与详细设计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新城中央商务区以北片区控规、文化艺术中心片区控规划正修改完善。

(2)统筹“三圈”相关规划。一是组织编制中心城区重要法定规划。目前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对西江新城总体规划、六都组团分区规划及六都组团启动区控规进行梳理、调整,把云安区的商贸金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住、行政服务等功能向西江新城集中,强化西江新城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环境吸引力。南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批前公示及专家评审会等系列工作,正在修改完善。南园西片区控规近日再次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二是跟进云浮新区相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报备工作。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已印发实施,并于6月12日与新区低碳生态发展规划、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上报省发改委备案。三是强化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三规合一”优势,加快新城公共设施、道路竖向、市政管线综合等专项规划编制。其中,新城市政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已于5月18日上报市政府审批,待按市府办意见补充批前公示环节后再报;已完成新城公共配套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现正修改完善;新城电网专项规划已于3月1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原则同意,现正修改完善。

2、强化规划引控,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构建科学合理、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生态安全格局。已完成生态控制线调研工作,《云浮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印发,6月30日确定中标单位为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体)。二是统筹规划西江岸线资源,形成了《西江云浮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报告》(包括现状图、规划布局图、管理办法),现根据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同时配合西江码头整治工作。三是加强新

城北湖启动区项目规划对接,严格对北湖景观设计、标高进行把关。目前正在细化完善景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四是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标准划定新城东山森林公园范围,推进公园规划设计,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目前已划定东山森林公园控制范围,并提交市林业局作参考。五是统筹编制相关规划。修编中心城区云城组团“三旧”改造规划,灵活用好棚户区改造和空间管理政策,推进旧城成片连片改造,现正对规划修编成果进行公示。六是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全市域内谋划好资源配置、城市等级、产业布局等功能,构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三者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相互统一的规划体系。目前已落实规划经费。3、健全规划制度,规范城区建设管理。

一是强化依法规划建设。组织召开了2016年第一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审议了原钢铁厂“三旧”改造项目相关调整事项等6个议题。二是制定切合实际和适合发展的规划技术标准,结合《云浮市中心城区云城组团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通则》,修订《云浮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已完成二次征求意见,现正修改完善。三是积极配合省派驻云浮城乡规划督察员开展工作。配合到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协助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接访群众规划投诉。目前,已综合形成《云浮市历史建筑保护情况报告》及《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情况表》报市政府和省住建厅,并按省、市的要求,制定了《云浮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实施方案》,现正上报市政府审定。四是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体制。针对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三规合一”试点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已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现正在修改完善。五是以作为省遥感监测执法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配合做好我市城市总体规划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及违法图斑处理工作。

(二)配合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服务。

全力配合省、市重点工作、项目,完善市政等各项基础设施,依法、高效办理规划业务,为中心城区提质提供规划服务。今年以来办理市国土规划局来函的业务案件117宗,其中用地规划业务40宗,工程管理业务10宗,市政道路业务7宗,其他业务60宗;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30项,竣工验收测量29宗、放线测量16宗、市政管线测量4宗,完成了云谷项目2.4平方公里1:5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在用地选址方面,认真做好云浮新区互通立交工程、民办三立凤凰学校等选址工作,积极配合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对已审批的“三旧”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对接核实并动态跟踪管理。在市政交通方面,配合金山路北段、乐谊路西段等道路贯通工程建设,调整完善金山北路(东方路至星岩四路段)及牧羊路、城区污水管网(恒大城至龙华路段)规划线路,核实清云高速跨沿江路规划方案、广梧高速增设云浮新区互通立交等项目规划,修改完善《云城区国道324沿线企业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及环境整治规划(广梧高速云浮东出口示范段)》,配合完成市区新建道路命名。

(三)深化“三规合一”,夯实规划基础。

着力深化“三规合一”,逐步完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收集机制。一是加强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重构委内业务系统结构,开发基于b/s模式的规划展示系统,测试完善地形图数据规整工具软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控规数据整理与数据建库系统等功能,优化“三规合一”应用系统平台,不断完善基础数据。二是夯实中心城区规划信息基础,努力争取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工程专项试点。已形成“一张蓝图”试点工程方案送审稿,并于4月底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三是建设集现状与规划成果、规划审批数据于一体的、统一的、完整的“一张蓝图”数据库平台。收集整理更新四组团规划信息数据、规划方案,重点更新新城云谷启动区、新城快线二期和中央商务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完成六都组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规整入库,为规划编制、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云浮市中心城区gps-d级控制网和四等水准测量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整理各部门数据,形成各部门数据库结合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规划报建审批系统建设,完成相关规范及数据建库的流程梳理和标准制定,完成思劳启动区三维空间建模等工作。四是配合市直部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新城市政管网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现正修改完善;积极配合市城管局草拟我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已完成初步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后上报省住建厅;召集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市政管网普查动员,5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普查工作方案。五是开发利用好城建档案。上半年共整理著录城建档案资料1100多份,装订入库220多册,整理其他资料250多份,接受办理查阅资料170多次,提供利用120多卷。

(四)加强指导协调,强化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全省“三规合一”试点市的先行优势,指导开展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冲突问题,提高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配齐配强驻新城规划工作小组,专责协调、对接新城规划编制、实施等工作,主动提供规划咨询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已完成郁南县“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稿,安塘街总体规划送审稿和安塘街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及镇安镇总体规划和镇安镇片区控规,天堂镇消防设施专项规划初稿;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帮扶完成我市1条生态文明村、1条贫困村的建设规划。三是配合市重点工作开展。配合开展2016年生态文明示范镇、村督查工作,配合各县(市)开展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申报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调派了8名干部参与园区建设、“三旧”改造、宜居建设、市道路贯通工作。

我委下半年将强化职能,以攻坚的劲力、改革的措施、实干的作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规划编制研究。

一是根据省住建厅的统一部署,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十

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通过这个法定规划进一步梳理、细化各重点发展片区、项目的具体建设安排,同时也解决个别建设片区、项目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问题。二是对新城近期重点连片区域进行总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形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项目设计”良性互动的规划体系,系统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布局、道路设计、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问题,强化给排水、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等市政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拟于10月完成规划成果。三是完成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前完成生态控制线详细划定、调研、建库等工作。四是加快新城相关规划设计,尽快完成《新城快线线位规划调整及沿线土地储备规划》、《云谷深化规划及设计》、《云谷功能延伸区城市设计》、《“一带两区”景观环境提升(含道路市政)》、《水景中轴的建设策划》等。五是围绕全市2016年重点工作,抓紧完成西江新城总体规划、转移工业园启动区总体规划和六都组团分区规划以及一批已经启动了的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六是启动云浮市新型城镇化规划招标采购。七是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编制部门“十三五”规划。(二)加强规划技术支撑。

一是做好省、市各类重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及规划建设工作。二是配合市国土规划局办理各项业务案件。三是积极配合市国土规划局、云城区政府做好各类征地留用地和拆迁回迁地的安置及道路排水设计等工作。四是继续配合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交通局等做好管线普查、市城区市政道路贯通、各高速公路与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衔接工作。五是积极配合、协调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组织、参加各项村镇学习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各县(市、区)村庄整治进行技术帮扶等。六是加强与云浮新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为园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规划依据。七是筹备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计划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框架下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历史建筑咨询、审议和评定等相关工作,完善历史建筑认定审批程序。

(三)深入推进规划信息化。

一是规整地形图数据。继续开展四组团原有地形图整理入库,推进新城快线周边用地和“两轴”片区地形图测绘及入库工作,计划年底完成中心城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基础底图,为规划编制、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地理信息标准建设。在使用中完善全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及入库标准和更新制度,完善规划编制数据入库标准。争取年底前申报相关标准并争取获得奖项。三是落实三维建模工作。计划开展“云谷”片区三维建模工作,逐步推进西江新城三维模型建设,并计划年底前完成。四是推进市区管线普查工作。配合市牵头部门,计划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统一规划信息化管理模式。计划引进佛山市的先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经验,并向四个组团规划管理部门推广,利用规划“一书三证”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项目总平面及建筑单体审核入库系统,将规划审批管理信息及时收集并入库,实现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化模式及信息收集系统,解决规划管理信息不畅、资料分散和混乱等问题,同时整体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管理信息系统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等。但是,国内高校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的购置审批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仍普遍采用纸质材料逐级审批的手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1.1审批繁琐,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教师要申请购买一台仪器往往要往返于不同校区的不同部门来逐级送审,流程繁琐,工作量大;尤其对于较大金额的申请,还要经过价格调研、可行性论证等审批流程,审批时间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进程。

1.2“孤岛信息”,难以共享

学校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在忙碌各自工作时,并没有搭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信息孤岛”里的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导致统计查询工作繁琐、沟通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1.3建设进程,难以把控

传统的纸质审批办公方式让审批者和管理者都感到诸多不便,学校的设备项目建设进程不能一目了然,有时会因为信息不畅通,发生进程停滞现象。此外,要想了解经费使用情况,还要通过财务部门才能理清,理出的数据还不能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和设备采购的过程管理带来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建设项目任务的当年完成和建设经费的及时使用。因此,通过研发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是现代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使办公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还可以及时关注和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项目经费超支的情况发生。能实现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项目执行的情况及时做好宏观调控,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有效执行。

2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以提高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质量为主线,探索信息化办公新途径,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管理质量,以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的网上审批和经费管理工作。对于学院和相关教师角度能实现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的网上申报,申报后能在网上全面跟踪和了解申报审批情况和设备采购工作进展状况。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角度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进程和经费使用情况。

2.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管理操作的规范性。

主要体现在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和提交材料的规范性。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角色划分和严格的权限控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系统的申报数据可以在网上由申报单位从使用人发起申请,通过既定的流程执行。审批的每一个步骤,系统都有记录,申请是否审批通过,或者审批未通过的原因,以及设备采购执行到哪一步,申请单位和申请人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实时查询。省去了以往纸质逐级送审的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根据采购办法相关规定,仪器使用部门申请购置价格超过一定数额的须提交价格调研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及调研方案等相应的文本材料,但以往在实际操作过程往往因为许多人为因素,提交的材料不合格或者甚至不提交材料。针对这一现象,系统专门设立条件实现预筛功能,并提供相关文件模板,对于未按照要求规范提交相关材料或材料提交不全的申请,系统就会无法执行下一步,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也规范了采购申请和管理工作。

(2)良好的数据统计性。

设备采购部门及时登录设备执行招标、公示、预付款以及付款金额等状态,方便设备采购申请单位和设备采购部门及时了解仪器设备采购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和余额查询,这样更加有利于全校实验室与设备的管理和规划。

(3)便捷的运行过程提示性。

系统除了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和经费使用情况外,还能提前筛选并监控危化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并能实现设备质保期和定期安检等短信自动提醒功能。在质保期和安检规定日期到期前,分别向使用人和分管领导发出提醒短信。可以帮助设备使用单位更好、更加安全的使用仪器设备。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约国家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2管理系统的体系构架

根据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系统主要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查询统计、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等模块构成。项目申报主要是:项目建设者在线提交项目申请,申请包括项目名称、仪器名称、申请经费及经费渠道等信息;项目审批主要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要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对申报项目经费渠道、资助经费金额等进行审批;项目执行主要是:对前期申报的项目进行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设备采购以及验收与安检。查询统计主要是:系统可以根据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需求在线即时统计并反馈项目执行的情况;系统管理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和查询统计,系统针对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功能配置,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决策;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计划表、采购设备表、审批流程表。系统运行关键在操作控制,主要包括:用户提交设备采购申请,经过学院院长审核、设备处综合科和安全科审核、设备处处长审核后开始执行采购,由设备处综合科等科室将计划分派给具体的采购人员,在采购人员完成了采购工作后再进行验收工作。系统的实现基于Web技术,采用.Net+MVC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3主要系统模块的设计

3.1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主要包括申报的项目名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经费渠道、经费预算及价格调研报告、大型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相关辅助文件。项目申报者根据实验室的发展和需求,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线提交项目申报。

3.2项目审批

项目审批主要包括分管院长、综合科、安全科和处长审批。各学院的院长对本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进行初步审核;综合科、安全审核: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信息审核和安全审核,并可以补充标注和修改设备的安全属性;处长审批: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批,并确定资金使用渠道。

3.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主要包括综合科分配项目、管理科、设备供应科、安全科执行和采购信息录入。项目经处长审批以后,综合科根据项目及设备的类别将设备计划下达给相关科室执行,各科室再根据分工将计划下达给具体到采购人员人。采购人员接到采购任务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修改项目的执行状态;并根据项目执行阶段完善项目的相关信息、录入资金支付情况流水信息;执行金额超出批准金额时,对采购人员进行提醒,同时提醒相关学院提交超计划执行申请。及时更新采购的动态信息以便于项目申报者、相关学院负责人和设备处管理人员能准确的查看到相关信息。当采购人员完成某项设备的采购工作后,该设备可以进行验收,当设备在完成验收工作的同时,系统会根据该设备的验收时间和质保期计算出该设备的下一次安检时间。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即将需要下达时此设备将显示在案件提醒界面中。安检人员选择需要进行安检的设备点击设备安检按钮完成安检操作。

3.4查询统计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它可以让相关学院和仪器设备申请执行者实时掌握仪器购置的进展情况,可以让设备管理人员随时准确了解学校仪器购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是基于校园网运行,在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面向学院、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人、学院审批人、设备处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在国内外任何地域都可以通过权限控制使用系统。弥补了传统纸质办公,跑腿审批,机械统计的不足,为设备管理数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系统。它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信息查询和统计等等,还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配置不同功能、结合学校的发展及时维护和调整项目。系统管理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主管全权负责。时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一般的管理主要对管理对象的目前状况进行控制,使之与预期的目标保持一致,而系统管理则不仅注重当前项目的管理,而且还注重对相关学院的学科发展及实验室建设项目过去进行分析和为将来发展进行规划的预测,把系统看成是时间的函数,根据各项目执行的情况宏观调控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从空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管理。系统管理从整体、联系和开放的观点出发,关注具体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购置审批的同时,还考虑该建设项目与学校其他学科发展以及仪器设备共享等事物的关联性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更大、更加广泛的视角来统一管理。从经费成本维度看,系统管理更加有利于高校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经费的科学调控。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