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管理论文

团队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队管理论文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研发团队外部管理激励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论及研发团队的管理时,一些学者从团队的生命周期角度来考察,如陈春花(2002)将科研团队分成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和解体期继而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任务;更多学者从组建、协同、激励、冲突管理、知识管理等几大模块分别进行阐述。他们主要把视角放在研发团队的内部,至于团队外部的管理工作,尽管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被单独提出来以强调其重要性。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第二代研发管理已将战略纳入研发团队的管理之中,他们通过使业务部门或公司成为研发专业人员的外部客户,增强业务部门与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同,并对每一个研发项目都综合考虑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对业务的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项目综合管理和运行(Nobelius,2004)。而在我国企业中技术研发部门一向是“管理的黑箱”,只看到投入产出,看不到里面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无为而治,对企业来说相当危险。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必须要重视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本文所述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包括人力资源等部门对因研究开发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研发团队及研发活动给予引导性、辅管理工作。

二、企业如何做好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

企业的领导者不能企图通过为研发团队提供足够的研发资金、资源后就坐等收获,他们需要密切关注那个“黑箱子”,关注其信息的输出,并输入适当信息。笔者认为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研发团队的外部管理工作。

1.建立双向沟通模式

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不善于沟通引起的。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企业上下人际关系和谐、工作环境融洽,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绩效目标。在一个团队之内,沟通绝不能只是单向的,必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形式。因为,只有团队成员与团队高层之间建立无障碍的通话渠道,这个团队才是健全的,才能够真正地携手共进。进一步地讲,研发团队与企业内其他组织也需要建立畅通无阻的双向沟通渠道,使各自清楚彼此的工作进展以及资源需要,这无疑会增强团队的研发实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研发人员,管理者和研发人员沟通时给予研发人员平等的地位,让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促使其说出真实意见和建议,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一切。建设完善的沟通制度和系统,拥有畅通的信息流通系统、反馈系统,强调双向沟通和把沟通制度化,这是一些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2.对研发人员进行适当的激励工作

美国学者布朗提出,对于从事知识性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对赏识、赞许、成就方面的关注远胜于其他的激励形式。强化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信任、尊重与支持以及准确的绩效评估与奖赏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选择。

首先,要根据研发人员的技能和特长把他们放到研发团队中最合适的位置上,即让工作和能力作到最佳匹配,这是工作激励的前提。其次是企业要为研发人员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研发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最后,企业领导要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研发人员的较高的受尊重的需求。此外,还可以给予优秀的研发人员一定的荣誉称号或者采用研发成果署名制的方法来增加他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拓展研发人员的晋升空间来达到激励效果。借鉴国外管理经验,企业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双重职业生涯通道,即管理生涯和研发生涯通道。

3.做好监督控制工作

监督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来评估内部控制运行质量的过程,它能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地运作。监督必须由适当的人适时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并采取必要行动。它包括持续监督与个别评估两种方式。持续监督存在于正常的营运活动中,包括例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个别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取决于风险的大小和控制的重要性。企业项目投资中的监督就是及时收集项目投资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与计划目标相比较,从中发现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保证监督效果,项目监督应实行内外结合,同时,项目监督应是全过程、多渠道的监督。

三、结论

本文基于研发团队的外部角度,建议企业管理者从创造企业的公平工作环境、建立双向沟通模式、激励和监督控制四个方面对研发团队进行外部的辅助管理,最大限度地帮助团队实现研发目标。本文一大缺点在于它仅仅是理论演绎的结果,缺乏实证的支持,寄希望于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找到切实有效的研发团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春花叶飞: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体育部学生团队学生的特点

1.好的方面

(1)敏感好动、反应迅速,遇事积极,容易兴奋。(2)活泼热情、精力旺盛,给人一种干练洒脱的感觉。(3)曲线优美,潇洒英俊,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4)以自我为中心,好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认可与赞许。(5)心胸开阔,为人仗义,遇事果断,敢说敢为。(6)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正义感强。(7)单纯大方,对人坦诚。

2.不足方面

(1)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变化快。(2)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比较鲁莽。(3)文化素质相对不高,说话、做事比较直接,不考虑别人的身心感受。(4)生活中行为比较散漫,缺乏“三思而后行”的习惯。(5)做事马虎,不能持之以恒。(6)不善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处事不计后果。

二、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的现状

1.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效率不高

近年来,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各位管理人员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就接手学生团队的管理,没有经验,文化修养、知识体系各不相同,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再加上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得到较好的培训和进修,从而跟不上现代大学教育的节拍,有的还与学生存在代沟。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学生团队管理不成熟、工作开展较为被动。

2.管理者未能充分针对学生团队的特点开展工作,学生团队管理效果欠佳

体育部管理者基本了解目前学生团队的特点,但是不能够完全针对学生团队的特点开展工作。例如:管理者明知体育部学生有脾气急躁、容易冲动、遇事不够理智、不善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特点,但未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只是事后说教,往往为时已晚。管理者也知道学64生有自尊心强,好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承认与激励等特点,但未建立以激发学生斗志为主的激励机制,只是一味的抱怨批评,往往适得其反。

3.学生团队管理理念更新不够

体育部人数有限,工作量大,而管理者任务较重,整天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去参加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论证和分析,难以加强学生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无法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虽然教研室管理者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学生团队的管理工作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没有有效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不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市场需求导向与更新就业理念相结合、创新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三、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体育部学生团队管理工作建议

长期以来,人们对管理效率的不懈研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管理理念,特别是现在,管理效率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一些管理者提出了“和谐管理”、“整体管理”、“创新管理”和“变化管理”等管理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些研究者提出的“时空自由环境”、“个性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管理原则,也引起管理工作者的思考。鉴于此种情况,管理者在不断摸索自己管理理念的同时,必须结合管理环境、管理目标、学生团队的特点,以科学的、发展的和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管理双方所理解的、动态的管理理念。

1.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社会和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部应根据社会需要在培养学生团队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团队的文化理论素质。针对体育部学生团队部分学生对文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管理者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也可以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还可以积极开展团队素质拓展培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团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团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体育部学生团队的管理工作者,只是起着“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宰者”。学生本身才是主体,其素质的养成最终要通过自身来实现,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教育背景下,要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当今的大学生,不能以“一届不如一届”的观点进行评判,而应该借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英雄出少年”、“有志者不在年高”等格言来勉励。每一个学生步入大学,即使他们的表现形式和最终的发展结果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目标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管理者不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应该主观上将团队中的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使优秀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同时下大力气培养各方面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使先进带动落后,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特别要抓住学生团队积极向上和不服输的心理特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个学生,引导他们去克服自身的不足,使学生在团队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温馨的家的归宿感,使他们的个性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自由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运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标,对学生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被管理者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特定动机,并鼓励进一步转化为特定行为,形成推动被管理者的动力,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机制,是一种充分发挥被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机制。体育部主要是对学生团队的工作纪律和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团队工作被限制在“应该这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条框内,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但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在管理中会形成学生和教师的两个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团队管理者天天疲于面对烦琐的日常事务,而不能去实现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表现自我、渴望得到承认与激励、心胸开阔、为人仗义、遇事果断、敢说敢为、性格开朗、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正义感强等特点建立激励机制和互动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制度。如:设立团队奖励基金,用以表扬做的好的团队,奖励对团队有较大贡献的同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热情。(2)建立高效的纽带桥梁体系,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对反映学生团队情况的学生进行表彰或表扬。可在团队内设置“直谏官”,设置教师信箱。(3)每周至少与学生交流一次,亲自了解团队学生的情况,可以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赌钱、上网包夜、夜不归宿等。(4)学生团队中的干部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加强培训,学生干部不仅在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作用,同时其管理组织能力也快速成长。在地位上,学生干部并不比其他的学生高,只是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可在关键位置上固定,其余的在团队中可以实行轮班值班,并对他们进行评定。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对学生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体育部学生团队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3.创新与学生团队自主管理相结合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有效的销售团队的薪酬管理,对于激励企业销售队伍有效地执行其销售职能,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众多企业由于销售队伍薪酬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企业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改善销售团队薪酬设计,把企业的短期销售行为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弹性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使整个销售团队的效益最大化。

一、导言

在市场经济已经深人人心的今天,哪个企业抓住了市场,哪个企业就是市场的胜者。企业能否抓住市场,归根结底需要一批精明能干的销售人员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企业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销售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对销售队伍进行有效的激励,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当前销售队伍管理中当前众多企业存在的薪酬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企业在销售团队薪酬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

有效的销售团队的薪酬管理,对于激励企业销售队伍有效地执行其销售职能,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众多企业在销售队伍的薪酬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长期的整体的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这不得不引起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一)薪酬设计的不合理导致销售人员过分看重短期的销售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目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一般来说,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通常有如下五种方式,即固定工资、固定工资+奖金、固定工资+业务提成、基本工资+业务提成+奖金、单纯的高提成。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眼中,销售人员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在短期内使公司的销售额达到最大化,尽可能获得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在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上,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固定工资+业务提成的做法,通常是采用很低的固定工资,而采用高的提成的方式。

不可否认,这样一种薪酬体制,对于迅速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很低的固定工资,使销售人员对公司缺乏归属感。销售人员为了获得高的收人,就拼命地以提高自己的销售额为其工作的最重要目标。因此,在这种薪酬制度的激励下,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往往会引发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在: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额而在私底下给经销商予以折扣优惠,向公司隐瞒经销商的信用问题而大量向经销商压货,采用短期的促销行为。

由于销售人员是公司和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公司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销售人员提供的市场信息往往会改变公司的营销政策,因此,如果销售人员一切以提高其自己的销售额为目标的话,就有可能导致销售人员为了争取到合乎其自己利益的政策而提供一些引导公司作出政策调整的信息。例如,在实际销售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销售部门的人员努力劝说公司负责价格制定的人员“把价格降低”,并提供许多似是而非的市场情报,如“竞争对手都降价了,我们如果不跟上就卖不动了”。尽管促销手段很多,但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是最省力的途径,通过降低价格带来销量的上升可以直接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由于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导致销售人员仅仅是站在企业的短期目标上做文章,而严重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固定的薪酬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个稳定的薪酬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企业的薪酬制度。但是,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市场的快速变化,不仅仅包括行业环境的变化,也包括公司自身的变化,整个人才市场的人力资本价格变化,等等。如果说,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来说,对于市场的变化还不是很敏感的话,那么,接触市场的一线的销售人员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是感受最为深刻的了。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对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往往是“一设了事”,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更改,缺乏变动的机制,有的变动也是仅仅随着物价的变动而做微调,这是不科学的做法。然而,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销售人员直面的环境也在快速变化。一个刚刚开拓的市场和一个成熟的市场对于销售人员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给予在一个刚刚开拓的市场的销售人员的薪酬和给予一个在市场成熟地区的销售人员的薪酬是一样的,这就很难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同样的激励方式对于不同的市场状况下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一个成熟的市场,由于市场成熟,销售人员的工作相对比较固定,因此,不需要很高的提成刺激就可以把业绩做上去,但是,如果一个市场才刚刚开始,如果没有高的提成,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很难取得激励作用的。所以,妄图用一个薪酬政策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三)过分强调对销售人员的个人的激励而忽视对整个销售团队的整体激励

在很多企业,企业对销售员工的收人很大部分来自他个人的业绩。在低固定工资、·高提成的薪酬制度下,销售人员所要做好的就是使个人的销售额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不论他所在的团队的表现如何。

但是,一个公司的行为不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在任何一个销售团队,不同的销售人员是可以通过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团队获得更高的业绩的。一个团结合作的销售团队所能创造的业绩,往往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销售团队的业绩会好得多。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是鼓励整个销售团队合作创造业绩的企业,而不是某个人能创造业绩的企业。但是,在低固定工资+高提成的薪酬制度下,薪酬体制激励的着眼点仅仅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表现,而忽略了整个团队的表现,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突出销售人员的业绩,对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销售人员大加奖励,而对于另外一些业绩一般的销售人员毫不在意。这样的一种做法很容易导致整个销售团队的冲突,最终的结果是影响整个公司销售目标的实现。

三、解决企业销售团队薪酬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很多企业的薪酬体系并不合理,导致了销售人员片面地追求短期的销售额而忽视了公司的长远目标,固定的薪酬制度导致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过分地强调销售人员个人的激励而忽视整个销售团队的整体激励。因此。要解决企业在销售团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纳人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之所以导致销售人员的短期行为,是因为企业在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使用简单的基本工资+业务提成的薪酬方式往往造成销售人员片面追求个人的短期的高销售额。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短期的激励方式,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纳入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上,关于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or Inden,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方法,它是对公司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因素的归来和提炼,建立对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引导指标体系。运用KPI的绩效考核方式,把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纳入到销售队伍的薪酬设计上来,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一般来说,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能够体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指标是企业的利润而不是企业的销售额,是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满意度而不仅仅是产品的知名度。因此,在设计销售队伍的KPI时,必须把产品的利润率和产品的满意度纳人到销售人员KPI中,从而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和销售人员的结合起来。

(二)建立弹性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

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薪酬制度的设计上,特别是针对销售一线人员建立弹性的薪酬制度。上面已经提到,由于不同的市场地区,不同的市场状况,相同的薪酬制度对于销售人员的影响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对于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市场环境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

在刚刚开发的市场,由于市场开发难度大,比较高的基本工资+高的提成是必须的。由于市场开发难度大,高的基本工资能够保证销售人员在市场开发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能保证比较高的生活水平,这样就能吸引销售人员主动开发这些市场,从而保证在这些市场有足够的“兵力”。同样道理,由于这些市场开发难度大,高的提成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刺激销售人员尽快地开发这些市场的关键因素。因此,总体来说,在市场开发初期,尽可能优厚的销售人员薪酬制度是非常关键的。

而在成熟的市场,由于市场已经成熟,销售人员基本上拥有一定的客户来源,因此,这时候销售人员的收人即使不用高的基本工资都可以有稳定的收人,因此,企业在做薪酬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较低的基本工资+提成的方式进行。尽管在这种市场,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是由于市场开发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依然是可以达到企业的销售目标的。由此可见,在快速变化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符合市场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制定有效的薪酬体系,使整个销售团队的效益最大化

一个团结合作的销售团队所带来的企业的收益往往要比销售团队中的某个人的业绩好更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对销售队伍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整个销售团队的业绩最大化,而不是销售队伍中某个人的业绩最大化。要达到这个目标,把个人的收人和个人所在销售团队的收人结合起来。要达到上述目的,以下的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按照原来基本工资+提成的方式计算个人的“表面收人”,然后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如:巧%)作为团队共同分割的收人。团体共同分割的收人由销售队伍全体成员平均分配。这样,个人实际上获得的工资为:“表面收人”一抽取出的被共同分割的收人+按平均分配得到的收人。这样做的效果是激励销售团队中的成员在销售的过程中帮助其他成员达到更高的销售额。由于销售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各有优劣,因此,通过这种薪酬制度的设计可以鼓励销售人员团结合作,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另一种鼓励团队合作的办法是设立团队合作的相关奖励,通过物质的和精神上的鼓励,促使整个销售团队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主要是采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但是,现代的财务管理又是以资金的管理作为重心的,各企业主要是通过对资金的合理取得和有效的运用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各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更是直接关系着整个集团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各集团企业必须要认真面对。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它的结算中心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具有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集团的不断改革深入,在资金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集团在市场的竞争力,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较快的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正通过企业资产的优化重组迈向集团化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联合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将会在市场经济中起绝对作用。我国大多数的集团企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的企业集团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诸如:治理结构不合理、资金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企业集团要想成功,就必须设计出一整套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集团是在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和特定时期所产生的,很多企业集团是建立在比较松散的生产协作基础之上的,或者就是由某些行政管理机构转变而成的。企业集团的实力较为雄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公司为主的多法人的经济联合,在经济上实行的是统一控制,在法律上又是各自独立的。

由于在企业集团内部都拥有多个独立运作、关系相对稳定的企业,每个企业又拥有自己的系列企业群、子公司、控股公司等,所以,企业集团的特征就决定了其规模的庞大以及结构的复杂,业务经营的广泛性。这就要求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比单一企业的复杂许多。例如:企业集团的管理出现多层次化、经济出现多元化、结构出现多样化、行业出现多元性等。但是,在实际的资金管理中,如果企业集团资金不足就会影响资金的运营效果,而不良的资金运营效果又会加剧资金的短缺,这是一种常见的资金恶性循环。这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下面就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出现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企业集团自身的特点,其内部企业的新建或分立、改组已经将全局资金的结构改变,这就造成那些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由于资金被抽走而失去了很多经营机会,经营的规模也不能得到扩大,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对于那些,过改组后成立的子公司,它们将自己的包袱甩到母公司身上,而子公司自己则是轻装上阵,由于没有建立起负亏机制等原因,有可能使企业集团将注入的资金消耗完毕,出现新的亏损,如此反复使企业集团的经营陷入重重阻碍中。

2、企业集团的费用开支加大

由于企业集团中经营实体的不断增加,企业的员工也相应增加,尤其是那些不做业务的管理人员,更是增加过度,这将加大企业人工成本的支出。但是企业集团的业务并没有增加,而企业的费用支出却在不断攀升。另外,一些企业集团中的法人代表素质不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手机通讯、公车、办公室装修等方面,而忽视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业务进行全方位拓展,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僵局。这种高档的消费观念消耗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使资金不能投入到有效的生产经营中去,严重的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3、企业集团的管理出现失控现象,导致信息失真

某些企业集团成立的子公司,不论其经营效益是好是坏,有些时候不能很好地履行原协议中的规定义务和内容。对于那些不能单独核算的分公司而言,业务部门还存在着无偿占有资金的现象,这就对财务部门是否能及时了解各承包的分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了影响,很难对其实施有效地控制。另外,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会计工作的就职形式是专职还是兼职,管理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4、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投资失误增加,使资金亏损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财务的基础管理较为薄弱。现代的企业集团正朝着经营业务的多元化、财务主体的多元化、财务核算的复杂化方向发展。这就造成企业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等会计单位在会计政策、财务基础数据口径等方面的不统一,导致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的不协调,这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合并、集团财务控制、财务决策等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比较庞大,而且也不够规范,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并未理顺,权利是否集中或分散并未达成统一和均衡,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职能分不清楚,这些都会导致企业集团资金的分散,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这都会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风险。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必须有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这才能使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更加合法合规,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团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财务结算中心对策

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大型企业集团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集团内部的资金整合。但是,和国外企业不同的是,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多由多家子公司联合组建而成,因此,企业资金分散的问题便成了制约集团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集团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保证企业内部资金流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优势,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散,利用效率低

集团企业的资金规模和生产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大多开展多元化经营,各子公司的经营地点和财务管理较为分散,这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十分分散。而且,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集团资金沉淀比较大的情况,很多企业集团的各子公司之间往往存在着旱涝不均的情况,常常会出现A公司的资金富于B公司,B公司却资金短缺的现象。另外,很多集团企业对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控制,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很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便增强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某些企业资金富余,自有资金通常以活期、通知存款等形式存放于各银行,利率较低;集团内其他企业因资金短缺需要贷款,承担着高额的利息支出,集团整体资金回报率低,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使得正常的经营活动陷入困境,直接制约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资金管理困难,融资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集团企业的子公司大多自成体系,子公司的经济管理往往实行内部核算,这样公司的财务部大多只能掌握子公司账面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资金调动不动以及向集团公司要求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融资方面,很多银行对于集团本部一般采用信用授权的方式,但是大部分的集团子公司的信用等级,往往达不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的标准。因此,很多企业甚至转向商业融资,商业融资的利率偏高,同时往往采用质押和抵押的方式,或者要求集团担保,这便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集团企业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同时,这种机制削弱了公司的管理职能,缺少对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效制约,非生产性不合理开支盲目增大。

(三)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过高

由于信息不对称,集团企业往往无法准确的掌握子公司债务状况。同时,很多企业往往采取负债经营,债务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幅上升。财务杠杆效应使得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给集团企业的运营造成了严重的风险。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

(一)集团企业结算中心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减少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充分地利用资金,应当建立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企业的财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结算中心不设独立法人,对外有集团本部承担法人责任,各种往来文书也以集团企业本部的名义进行签发。集团企业的财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统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借贷、运营调度和资金结算,统筹外部融资政策、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结算中心的运作模式应当参考商业银行运作模式,也就是“双轨制”的形式。在结算的过程中,不打乱财务核算的原有体系,而另设一套内部会计科目、凭证以及账簿。它和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具体的来看,集团中心的运行模式如下: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均在商业银行开立实际帐户,集团帐户交财务部(结算中心),作为结算业务主帐户或称一级结算帐户,成员单位开立的帐户作为二级结算帐户。商业银行根据与集团的协议进行上收,结算中心按成员单位委托付款指令进行资金下拔。集团公司财务部(结算中心)为其参加集中结算的下属成员单位在集团结算系统中建立对应的内部结算帐户,用以记录一二级帐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加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

加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集团企业的领导应当对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和财务结算中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应当对于财务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保证集团上下对财务结算中心有统一的思想认识,使全员充分认识到结算中心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建立结算中心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在结算中心建立之后,应当先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待系统稳定、业务娴熟之后再进行全面的推广。成员企业在施行集中管理初期,对资金需求预算、使用暂不严格管理,先只对成员企业账户资金收付,待内部管理理顺、人员到位、系统成熟、经验积累、管理需要时再开展往来结算,并制定相关制度加强管理。最后,应当获得银行的支持,这是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保障。很显然,只有获得银行的支持,集团企业和子公司的账户管理才能成为可能,才能保证结算中心的有效运行,

(三)结算中心建立的具体步骤

第一,解决公司的制度对于结算中心制约的问题,通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授权,同时兼顾到企业各成员的利益,将结算中心的建议提请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进行评审或者决议。企业集团应当要求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的章程以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授权企业集团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控,从而解决资金管控合法性的问题。

第二,合理地规避法律法规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利用银行“委托贷款”政策,合理规避法律法规等政策。集团、各成员企业与合作银行签订“资金管理合作协议”、“委托贷款”和“银企直连服务协议”等,并进行相应授权。运用银行“委托贷款”和“统借统还”有关政策,合理规避资金归集存在的“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得经营贷款业务,企业之间不得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的融资业务”,“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并对借入方处以相当于银行贷款利息的罚款”等法律障碍以及税收问题。

第三,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来提高子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资金管理,取得的效果不会很好,而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子公司形成一定的激励则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对于子公司上存资金的80%按照贷款利息给付利息,对于其它的20%则按照存款利率给付利息,并且在年终结算时,按照对集团企业的运营收益按照子公司的存款数进行一定的二次分配。实践证明,通过这种经济激励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资金回流的而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了保证子公司企业的资金能够“管得住”。原则上,子公司的所有资金都应当通过收入账户进行管理。每日两次通过网银系统自动划款归集至结算中心。成员企业所有资金支出均由结算中心根据预算拨付至“支出账户”支付,结存资金存入结算中心集中使用。为此,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上线前分别对账户进行清理,集团以批复形式下达账户清理方案,并由纪检监察室、审计法律部、财务部对账户清理进行核查,确保“收支两条线”能有效运行,避免成员企业资金在结算中心外流动。

第五,保证贷款的“随借随还”。在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来扩大银行的综合授信度,同时,应当和银行签订一定的协定,在综合授信额度范围之内按原定的比例钦定周转信贷,尽量做到集团结算中心的贷款“随借随还”,从而实现资金企业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第六,防范资金结算风险。为了防范企业资金结算带来的风险,应当加大对结算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的结算信息平台,对外应当和银行直连,对内则通过集团内部的信息管理实现对子公司账户的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网银的安全,企业网银的的支付应当仅限于子公司企业之间。

总而言之,加强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建设,首先应当提高提高企业全员的的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和建立结算中心的重要性,企业的领导层应当加强对结算中建设的重要性,使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建立顺利完成。此外,要确保资金管理制度效果的充分发挥,还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杨燕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解决方案及探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2]夏菁.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广东建材.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