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 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 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 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 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 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 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 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 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 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 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 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 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 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 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 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 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 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 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 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 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 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 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 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资料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2、赵晓红,我国内部审计的趋势,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五期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属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附:资料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2、 赵晓红,我国内部审计的趋势,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五期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供电企业 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利益相一致,因此也可以说,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面临的风险也具有一致性。近年来,随着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内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容易为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影响企业的形象。

一、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当前,很大一部分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国家法律或者是命令的要求下而设立的,并不是处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而设定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内审人员一般都是从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中抽调出来,与企业人员长期共事,相互之间容易存在一些利益关系,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往往无法遵循审计回避的原则,审计人员很难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造成了企业设计风险的增加。

2.电费计费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电费计费系统规模庞大,不仅涉及到的用户数量众多,而且时间跨度很大,性能也较为复杂。当前,有的供电企业在电费计费系统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随着系统业务数量的逐渐增加,涉及到的业务也较为复杂,这时系统自身的滞后性就逐渐凸显出来,其缺乏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在系统资料的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审查某一时点的应收电费、已收电费等信息时,无法提供全面的资料,更加无法体现审计的痕迹,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缺陷,导致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上述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因素影响,有的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中抽调出来,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在一些县级分公司,往往只有一个审计人员,却要分管几个甚至十几个供电所,种种因素造成了审计人员的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审计风险大大的提高。

二、强化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途径

1.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首先,供电企业的领导要给予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领导的重视能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也需要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从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以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使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顺利的开展内审工作。其次,对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要进行理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相关业务活动相分离,确保内部审计报告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避免审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审计项目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而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地位不高的现状,使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

2.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第一,随着审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加,在很多情况下,审计工作都无法做到全面审计,职能依靠抽取审计样本来对整体进行推断,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统计抽样技术有着更高的可靠性。第二,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组织安排有专长的审计人员,尽可能收集有关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并加以分析,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有效。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复核制度,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应对整个审计过程负责。第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改进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积极开发和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

3.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自身的职业风险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与培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对内部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能够及时的给予解决。企业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给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如果在企业额你不出现利害关系人与审计人员之间不协调的现象,要给予及时的疏导,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要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借助计算机的功能来辅助审计工作,不仅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化解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结束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容易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只有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观测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观念,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素质的建设,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避,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逐渐的提升,以此促进供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卫萍.小议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12).

[2]黄苏荣.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思考.品牌.2010(11).

[3]张爱琴.浅谈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会计之友.2006(06).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通过内部对财务工作行为的审计,来核查财务工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水平进步的重要表现。在审计工作逐步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也在提升,这对于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分析

1.1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有资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直都存在私自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出租等不规范行为,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灭失。而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率,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科学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3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可以及时的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现象和违规行为,并能够对各种腐败、挥霍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并可以及时的给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1.4 促进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遏制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关廉政建设。内部审计工作采取定期和抽查的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慑力,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在任期间的经济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领导的经济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遏制了领导的腐败和犯罪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2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2.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审计人员,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不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的严格性,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严格筛选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必须要通过单位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了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水平低、学历低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把人才筛选关,在选拔内部审计人才时要限制学历和专业,虽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确保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开展主要针对单位内部的在职人员,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教师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单位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同时,也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提升,在单位内部营造竞争氛围,树立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重要性,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2.2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成为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力量。从事业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标准,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长远规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审计工作的方式、人员、技术等等,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长远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计划,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绝大部分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设置的,这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同时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及时对审计工作计划做出及时调整,使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2.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工作,监督对象是指单位被审计部门和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单位内部开展的,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所以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不能由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一是由当地审计部门来做这项工作,由地方审计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如发现问题视问题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采取信息公开方式,建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直接公布到媒体上,设置专门的监督电话、邮箱,及时对社会各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化,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机构,其所应用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每一个纳税人的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真正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建立起长远、科学的设计规划,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审计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温勇鹏.做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85-86.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企业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为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审计后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审计意见会出现不恰当或不正确的问题,从而导致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L、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中建立了企业集团,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孙公司在经济上都实行单独核算,投资的多元化,经营的多样化,关联交易增加,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加之内部经济关系有的尚未理顺,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问题缺少依据,获取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相对独立超脱的地位,发挥高层次的内部监控作用。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涵盖的内容广,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高,范围广。如:某些专项审计结果及审计信息,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企业领导及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审计的结果是企业对各单位领导奖惩和子公司经营者的年薪收入及职工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对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是领导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检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结果是核实工程造价并作为财务结算的依据等等。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应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审计的影响越大,相应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

3、内部审计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是相对的,在提出审计意见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既要考虑合规性,又要注重合理性,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实际情况等。此外,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需到外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时,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条件和手段。这些都会使发表审计意见不恰当或不正确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审计风险。

4.有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生财务错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和审计遗漏,得出的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

5.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十分重视,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期望值高,希望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查清查实,对离任及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能划分得清清楚楚。总之,对审计提供的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要求质量高,可靠性强。而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期望要求,因而产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审计风险。

6.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复杂的问题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审计事项就不能选择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运用必要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容易出现审计疏忽、差错审计判断不正确、审计方法不当及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审计信息失真及审计意见不正确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

l、内部审计在审计前,必须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通常经营规模大,经济关系复杂,内部控制不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经营管理问题较多,经营效益起伏大,审计次数少的单位,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大。对审计风险大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拒绝接受,避免承担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无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为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审计重点,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的单位,在确定主审人选、投入审计人员力量、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虑,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注重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程序。审计人员应按规范的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各项目审计工作应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上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3.原始的证据越多,证据的证明力越强越充分,审计的风险也就越小。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收集详实的审计证据,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于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要深入调查,分析取证,既要收集实物和文件证据,又要找人谈话调查取得被调查人签字认可的调查记录等证据。对审计出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验证,以取得足够的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来支持审计意见,避免因证据不足产生审计风险。

4、防范和控制出具审计报告的风险,应把好审计工作底稿质量关。首先,项目主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必须仔细认真地审查工作底稿,对审计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重写或补充完善。其次,必须分清审计责任和被审计单位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审计人员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再次,文字表述应持谨慎态度。注意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不在审计时间范围的审计事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审计仅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在审计后发表意见;对审计结果,要说明是采用某种审计方法计算或分析得出的;经审计核实后,能定量反映的问题定量反映,对无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问题;对确因各种因素所限,无法核实的问题,审计报告也应如实反映,并说明导致对某一问题无法审计查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