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胺碘酮;稳心颗粒;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52(2016)05-127-02 DOI:10.16286/j.1003-5052.2016.05.055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均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不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有可能发展成为室颤,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即是对常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治疗该类疾病的新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11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31~76岁,平均(59.28±12.37)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单纯先天性心脏病16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30~71岁,平均(58.63±11.07)岁,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单纯先天性心脏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疗法,方法具体如下。1.2.1常规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心脏、肝脏、甲状腺等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并开展血常规、胸部X片检查。如患者在入院前自行使用抗心律类药物,则必须全部停止使用。在检查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酸碱度平衡治疗、利尿治疗等辅助措施。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病症,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患者病情严重,则可以采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降低心脏的负荷,改善心律状态[2]。1.2.2药物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药物治疗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其中胺碘酮采用静脉注射疗法,将0.15g药剂加入200ml生理盐水当中,静脉滴注速度设定为1mg/min,注射时间控制在6h,应避免静脉滴注过快。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减少用药剂量,部分病症严重患者还可以每天加用口服0.6g治疗,同样逐渐减小用药剂量,直至0.2g/d为止。稳心颗粒采用口服疗法,9g/次,3次/d,将药物溶于温开水当中,分别在早、午、晚服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当心率<55次/min时,应立即降低或暂停胺碘酮的使用,避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3]。

1.3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等症状完全消失,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心脏功能恢复超过1级;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室性心动过速明显下降,心功能改善明显,但未超过1级;治疗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较大变化或加重,室性心动过速没有变化或升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整理,见表1、表2。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脏指标数据没有较大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静息心率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而QT间期时间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一般多发生于心脏病终末期阶段,因此很容易发生合并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果不能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疾病发展为室颤,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极大。在临床治疗时,以药物治疗为主,辅助干预为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猝死几率,并消除恶性心律失常病症。胺碘酮本身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对钾离子通路进行移植,还能够延长动作电位的识别时间,降低室性心律过速、房室旁路传导等情况,对人体冠状动脉的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使得冠状动脉供血量大幅度提升,增加心肌供氧比例。但这种药物如果长期服用会引发各类不良反应,例如呕吐、恶心等明显反应,给患者治疗过程带来一定阻碍,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仅能作为短期药物[4]。稳心颗粒是中成药的一种,其药物成分包括党参、三七和黄精,能够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恢复人体经脉运行,缓解心悸,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成药产生的副作用不明显,因此可以减少胺碘酮的使用量,通过增加稳心颗粒使用量来弥补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联合使用时,两种药物之间没有任何相冲的情况,安全性较高[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联合用药配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星,申明月,后梅,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4663-4664.

[2]贾明跃,佟铁壁.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1(23):688-689.

[3]栾长宾.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17):258-259.

[4]王平,宋执敬.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2012,10(6):132-133.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心律失常主要产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大多数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患者具有此症状,若症状持续时间长会造成患者的血压下降,产生恶性、气短、头晕和乏力的症状,甚至造成昏厥、休克[1]。如果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心速过快,将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当场死亡。当前治疗该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副作用大,持续时间长,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当前很多医学专家认为使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较佳,所以,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使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45例心律失常患者,另外使用常规治疗药物再加上稳心颗粒治疗45例心律失常患者,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07月~2013年12月接诊的90例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42例,女48例,平均(57.2±1.5)岁,平均病程(1.5±0.8)年。在90例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两组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为(52.1±1.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58.6±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药物用量:口服,2次/d,6.3~25mg/次,饭后服用,疗程为4w;稳心颗粒:口服,3次/d,9d/次,饭后服用,疗程为4w。治疗过程中,详细记载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探究药物的效果,并进行治疗后疗效对比。

1.3疗效观察及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变化、药物效果以及不良情况。另外也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是否产生其他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中国卫生部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共分为痊愈、显效和无效3个等级:①)痊愈:心律正常,未复况。②好转:心律恢复正常,复发率较低。③无效:心律无好转,或稍有好转后又加重。有效率=(治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计数数据使用t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1d内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通过治疗效果对比得知,治疗组无论是心电改善情况还是治疗效果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临床效果对比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方面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 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压都很正常,治疗后两组少数患者血压轻度异常,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三七、黄精、甘松等药物构成,能够促进冠动脉血液流通,改变心肌缺血症状[2]。美托洛尔属于第二类抗心律市场药物,能够有效缓解心理,改变心肌缺氧症状,降低心肌相除极速度,防止房室结构传导[3]。同时还能够避免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肌缺血,提高压力感受器作用和避免儿茶酚胺引起的低血钾,从而改变心律失常症状[4]。

本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将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式效果与对照组采用单独稳心颗粒治疗方式效果对比,结构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能够有效避免恶心、干呕、血压等症状,从而可知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安全性能高、效果好。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治疗的关键点,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治疗时间短、耐受性能好、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可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朝品.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田[J].临床合理用药,2010,3 (12):68.

[2]肖昭元.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00例疗效观察川[J].临床合理用药,2010,3 (11):12-13.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辨病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指快速地心搏持续3次或更多地出现,且频率一般超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扑动和颤动。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医治疗心率失常的辨证治疗药物使用方案及临床疗效。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2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65岁,患者平均年龄53岁。

1.2方法 辨证论治(1)心胆气虚证:[主证]心悸不宁,善惊 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心重,或兼胸闷气 短,坐卧不安,少寐 多梦,舌质淡红,脉 细或动数。[治法]镇惊定志,养心 安神。[处方]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齿20 g,白参10 g,石 菖蒲10 g,远志6 g,茯苓10 g,茯 神 10 g,琥珀3 g,炒酸枣仁10 g。(2)心气不足证:[主证]心悸气短,心中 空虚,胸闷 自汗,舌淡,苔薄白 ,脉结 代。[治法]补 益心气。[处方]养心 汤加减.黄芪25 g,人参10 g,茯苓10 g,茯神10 g ,法半夏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远志6 g,肉桂3 g,炒酸 枣仁15 g,柏子 仁15 g,五味子5 g,炙甘草5 g。 (3)气阴两虚证:[主证]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治法]益 气养阴。[处方]生脉 散加味。 白参10 g,麦冬15 g,五味子5 g,生地黄15 g,丹 参15 g,柏子仁15 g,桑寄生15 g,炙甘草10 g,黄连3 g。(4)心脾两虚证:[主证]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失眠多梦,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2],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处方]归脾汤加减。白术10 g,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茯神10 g,远志6 g,炒酸枣仁15 g,木香6 g,龙眼肉15 g,阿胶(烊化兑服)10 g,炙甘草10 g。

1.3疗效判定 显效 患者临床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状消失。有效 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基本消失。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加剧恶化持续发展表现。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所有采集数据均用u检验,数据资料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结果,p

2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3讨论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治法有3个:一是辨证论治,但辨其证,不管何种心律失常,皆从证而治;二是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味中药;三是提高机体对心律失常的应激和耐受能力。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中医对心律失常不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逸搏、颤动、扑动等分,但见心悸怔忡,再凭脉判断。其脉多见迟、数、结、促、代5种。迟脉、结脉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数脉、促脉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代脉则见于二联律、三联律等 [3]。

通过本文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 李伟 .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4,20: 184-185.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MFP,汇率错位,货币错配,害怕浮动,原罪论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各国表面上获得汇率制度选择的自由;然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反而对汇率制度选择变得更加无所适从。因为就解决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来看,无论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都不是最优选择。因为,所有的经济都会或多或少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例如货币冲击、实际冲击以及国外利率的冲击。而承诺会带来最大程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汇率制度,既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固定汇率制,也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浮动汇率制,而是在这两者之间的某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于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中间汇率制度更为可取。然而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中间汇率制度都同样可取,相对于其他中间汇率制度,MFP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具有独到优势。因为它既吸收了灵活汇率机制的优点(例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减缓冲击的特点),又包含了固定汇率机制的长处,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新兴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重要问题(例如,缺少名义锚和突然的汇率运动的脆弱性),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的“选择困境”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采用固定汇率制,意味着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维持本币与盯住货币之间的官价,一国政府就必须保持国内利率与盯住国利率的一致,而在经济面临冲击时,政府往往就会因此失去运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空间。对采用盯住汇率制的国家来说,当盯住汇率被认为无法反映本国的经济基本面时,即汇率错位,资本流动的逆转通常会表现为对外汇市场的投机性冲击。同时,采用盯住汇率制的国家还易于受到邻国投机行为传染效应的影响。这对于同邻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尤为突出。并且,维持盯住汇率制度往往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因为它要求中央银行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预防危机的出现,而在受到投机冲击时更要将利率维持在高水平上。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缺乏一个发展成熟的债券市场,企业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借款,高水平的贷款利率会导致坏账增加,从而大提高银行业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而浮动汇率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操纵处外汇市场的是羊群行为,而不是理性预期。在后布雷顿森林时期,一些允许浮动的主要货币汇率都经历了高的波动性和错位。汇率错位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可能会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在微观经济层面上导致社会资源(尤其是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不当。

对那些金融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经济高度开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汇率波动尤为不利。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它们的汇率更易于波动,能够防范外汇风险的套期金融工具也十分有限。虽然浮动汇率制可以缓和实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但它实际上还可能会加剧货币冲击给国内产出带来的不稳定效应。

就实际情况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利率往往偏高,波动性也大;所以他们一般不愿意选择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再者说来,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较难获得国际信贷;政府和企业的对外债务多以美元计值,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导致这些国家的政策可信度较低。所以,他们既害怕贬值的紧缩效应,也害怕升值可能对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努力造成损害(见Guillermo A.Calvo,1999;Carmen M. Reinhart,2000)。况且,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政策调节效率差,也不具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强行将汇率决定机制市场化,只会加剧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建立在国际管理纸币本位基础上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发达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占领世界市场的需要,但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这是一个不平等的货币体系,其终极表现便是国际货币本位不平等。问题的实质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平等性。从新兴市场经济体自身角度来看,由于“双重” 和“共同” 问题的存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不能有效地安排其国外借款,从而不能自由地选择汇率制度。

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们对汇率制度选择困境的原因探析,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原罪论”、“害怕浮动论”和“两极论”,它们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困境。

1、原罪论

何为“原罪”(original sin):根据hausmann、panizza、stein(2000)以及eichengreen、hausmann(1999)的定义,是指一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贷(外国银行或其它机构不能用该货币提供贷款,甚至在本国市场上也不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国内投资时,便面临一种所谓的“二难选择”:即要么出现货币错配(借入美元贷出本币造成),要么出现期限错配(短期贷款作长期使用引起)。

由于原罪的存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变得十分脆弱。假如汇率或利率一有波动,便会有大批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达到破产地步。由于现代企业高负债经营的性质,从而银行也被拖入,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另一方面,国际贷款人感到形势不妙,很可能提前逼债或抽逃资金,从而触发金融危机。由于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国际市场上借取本国货币贷款,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易发生金融危机。

鉴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原罪”的存在,汇率政策方面第一个直接后果是无论企业或政府都不愿汇率变动,久而久之汇率便会变得浮动不起来。其次政府的汇率政策会陷入两难:遇到投机攻击之时,一方面政府无法用货币贬值来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利率来保卫本国货币,最后只得听任金融崩溃。

2、害怕浮动论

calvo和reinhart(2000)提出了“害怕浮动论”(the fear of floating hypothesis)。所谓“害怕浮动”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即一些归类为实行弹性汇率制的国家却将其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的一个狭小幅度内,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大规模的汇率波动存在一种长期的害怕。

新兴市场经济体害怕货币升值的原因是,资本流入或贸易条件改善时,新兴市场经济体不愿让其货币升值,担心一旦升值,将会损害其国际竞争力和破坏出口多样化的努力。新市场国家害怕货币贬值的原因则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因为贬值有紧缩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政策长期缺少公信力,这些国家如遇贬值便会出现下述情况:①如果汇率、利率两者都波动,政府往往倾向于让汇率稳定,让汇率起名义锚的作用,加强政府的公信力。②如果贬值,这些国家不但将更难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国际资本流入可能急停(sudden stop),影响其经济增长。③在债务美元化的情况下,贬值会通过资产平衡表效应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可能拖垮整个国内银行体系。④由于其中央银行不能有效地执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为防止银行挤兑风潮,政府须竭力把国内存款保留在本国金融体系内,在存款和外汇之间实行指数化,即把本币存款和外汇价格挂钩,而贬值会对此造成冲击。

3、两极论

目前关于汇率制度的新理论中, “两极论”(bipolor views)可能是最富有争议性的理论。它离开了浮动和固定之争,将视线投向了两极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的比较和选择上来。

该理论的首倡者是Eichengreen(1994、1998)。该理论的要点是,由于资本流动和民主化破坏了当局采用随机的措施达到某个明确的汇率目标,那么惟一可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制或是具有非常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如货币联盟和货币局制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汇率制度(intermediate regimes),包括软钉住汇率制(如可调节的钉住、爬行钉住、幅度(目标)汇率制以及管理浮动制)则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因为无论是自由浮动制还是硬固定汇率制,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即对货币难题寻求“市场解决方案”。因此,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各国不是选择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就是选择硬固定汇率制。

三、MFP由来及其内涵综述

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汇率制度“选择困境”,莫里斯.戈尔茨坦(Goldstein)提出了一种新的汇率机制,称为“管理浮动加”或MFP,可以有效地摆脱汇率制度的“选择困境”。从MFP字面意义来看,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即:M(管理)、F(浮动)、P(加),它们都有相应的涵义。

首先,“M”意味着:同完全自由浮动相比,当局能够使用各种政策来应对汇率的短期运动;例如,他们可以不时地干预外汇市场,以平抑他们认为的汇率短期的过度波动和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当然,在该制度下,汇率主要还是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所以当局并不试图使用大规模的、绝育式(sterilized)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以改变汇率的走势;同时,当局也不想平抑所有的短期外汇市场波动,因为这种波动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风险意识。

其次,我们称这种机制为“F”意味着:当局没有公开宣布的汇率目标,且汇率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力量。

第三,就“P”的方面而言,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机制;另一个是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减少货币错配。

综上所述,同Willamson倡导的BBC(band 、basket 、crawl)机制相比,它们处理问题的角度稍稍不同;但MFP却获得了许多BBC机制的目标。事实上,MFP机制同BBC机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类似于BBC汇率机制,MFP也试图确定一个可行的中间带(band),从而给货币当局一些政策独立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至少是修正)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性是同完全自由浮动机制相联系的。

然而,BBC把汇率置于突出的地位,而MFP主要针对货币政策,它把国内通胀作为名义锚。与固定汇率相比,MFP更加重视国内经济的稳定。按照Goldstein的建议,在MFP中,当局仍然可以干预外汇市场和管理本币的外部价值,但其程度以成功控制了国内通胀为限。而且无论这两个目标何时冲突,国内价格稳定优先于汇率因素。

为了减少资产价格过度波动和金融危机脆弱性的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建立广泛的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目的在于监管突出的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以及外币的敞口程度。另外,在MFP机制中,为了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减少国内经济对外资的依赖,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措施。

此外,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资本市场自由化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而在完备的监管体系被建立以前,一些相应的资本控制措施必须保留。

除了认同资本控制作为一种必要的、短期的权宜之计外,MFP同当前许多工业化国家中实施的浮动汇率制非常相似。而纯粹的完全自由浮动,只有理论上的应用价值,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事实上,许多实行浮动制国家也经常干预外汇市场,所以,浮动制同管理浮动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后者在干预的频率和范围上更高更广。

当然从极端的角度来看,除了在汇率权重差别外,MFP和BBC基本上没有区别,因为这两种机制都起源于汇率机制频谱 的对立端,他们本质上是通过互相交叉的方式上被定义。

四、MFP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意义

1、MFP有助于稳定国内外预期

MFP把通胀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是令人满意的:首先,有一个把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承诺。其次,为了达到自身目标,MFP对于通胀目标有一个公开宣布的特定期限。第三,中央银行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政治压力或政府指令,从而获得了足够的独立性。最后,货币政策的操作取决于透明度和可靠的指标。(见Bernanke et al(1999)、Mishkin(2000)和Truman(2001))。

这样公众既能知道货币政策的原因,又能了解货币政策目标所达到的程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国内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2、MFP有助于避免(至少是减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错配

货币错配,即一个国家或部门的资产计价货币不同于他们负债的计价货币,所以它的净值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的货币错配,有必要考虑两类错配:直接货币错配和间接货币错配,且这两类货币错配都暴露于汇率运动。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即使银行货款的计价货币匹配了银行的存款的计价货币,即银行不存在直接货币错配;但当他们的客户(非金融公司和其它)有大量的货币错币时,那么本币的贬值将会使许多借款客户破产,从而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对这类银行间接货币错配要特别注意。

在MFP汇率机制中,消除或限制货币错配的方法很多,例如:允许汇率运动到足够持续提醒市场参与者的货币风险;公布货币错配的数据指标(例如,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比率;或者银行间货款的货币构成);限制银行外币的净敞口头寸的规制条款;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更好的保值工具(规避机制)和更深的金融市场;建议更严厉的方法(例如,禁止政府借外债,或者使由国内居民的外债契约在国内法庭不具有强制力)。

3、MFP有助于加深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市场深度

低通胀率也将有助于加深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市场深度,于是,也会增加当地货币计价的国内货款的供给。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困于长期金融市场的短缺;这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高通胀问题和不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所以,新兴市场经济体如果不重视通胀问题,那么其增加长期信贷供给的努力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或者代价高昂的(见Caprio和Demirguc-Kunt(1997))。

无独有偶,Khan、Senhadji和Smith也认为,高通胀加剧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管问题的严重性,减少了银行的借贷和恶化了其信誉等级,从而阻碍了本国金融的发展。

最后一点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由于其私人资本市场程度开放程度较高,所以管理浮动制是一种长期货币机制。尽管在危机期间,资本控制可能产生一些回旋余地,从而调整其政策措施。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控制所产生的效果会逐渐减少,且与其实施相联系的成本会逐渐增加,所以,资本控制并不作为“P”的一部分。

五、结语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形势下,MFP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优越的特点,符合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必须强调,“没有任何一种汇率机制在任何时间适合任何国家”,也没有任何汇率机制能够替代良好政策和强有力的制度。事实上,汇率机制应被视为整个货币规制的一个部分,而整个货币规制本身又是作为完整宏观经济框架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1998

2.Goldstein, M. 2002. "Managed Floating Plus." Policy Analys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让.梯若尔, 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关世雄, 亚洲货币一体化研究(日元区发展趋势)[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许崇正,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J],《财经问题研究》, 2004,(1)

6.仇海华 ,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困境[J],《国际金融研究》,1999,(6)

职场知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l8例、女7例,年龄24~67岁。其中冠心病5例,甲亢2例,风心病1例,其余病例心脏正常。本文中首发心动过速5例,复发心动过速20例。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晕厥2例,心绞痛5例,心衰l例,休克l例,其余病例仅感心悸、头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

1.2体表心电图表现

心动过速未发作前心电图示窦性心率,有室早或房早伴有预激征17例,即短P-R问期,有delta波。无心电图资料8例。发作时,全部病例心电图示心室率160~210次/min,QRS波正16例,QRS波宽大畸形9例,伴有阵发性Af6例,转复后有delta波。

1.3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WPW并发折返性的心动过速,QRS波不增宽者选用胺碘酮,首次剂量1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注,注射10~15min内未转复者,再用150mg,继之以1~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h总量不超过1.2g[1]。本组用后1次转律12例,重复1次转律4例,均在20~45min内心动过速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伴有QRS波增宽者,一时难以区分是室速、室上速或者WPW并快速心律失常者,首选心律平,剂量70mg加10%葡萄糖20mL缓慢静注,10min内注完,若无效再用70mg,总量不超过200mg。本组用心律平1次转律3例,重复1次转律1例,心电示典型的A型WPW型。心动过速伴有低血压者,先用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注,同时用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注,转律后用1~1.5mg/min静滴维持。本组4例于30~50min快速心动过速终止,Af消失。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综合措施控制心衰,同时用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注,无效再用1~1.5mg/min分静滴至心动过速终止,滴速根据病人反应调整,对频发的WPW律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及Af)者,用胺碘酮静脉给药转律后口服,剂量200mg,1d3次,5~7d后根据个体差异每日或隔日用100~200mg维持,原则上给最小维持量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本组用胺碘酮转律6例,并预防复发。随访5例,0.5~1年内未复发。

2典型病例

例1:男,46岁,阵发性室上速史6年,这次心悸1h在当地医院静注西地兰0.4mg后心率加速,血压测不清,脉细,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210次/min,采用阿拉明20mg加5%葡萄糖200mL静滴,血压升至100/70mmHg时用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注,30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有delta波,心率72次/min。再用1mg/min速度静滴维持6d。

例2:女,42岁,风心病史4年,WPW并发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曾在外院用洋地黄和兴奋迷走神经的药物无效采用电击复律。这次因腿部脓肿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衰,血压50/20mmHg,唇绀,端坐呼吸,双肺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心率l72次/min,心电图示WPW快速Af。立即给氧并静滴多巴胺等治疗纠正心衰,但快速心律失常未终止而行电击复律未能转复,用奎尼丁1~1.2g/d,分4~6次口服,第4天用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滴,10min快速心动过速终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典型WPW,心率64次/min。

3讨论

WPW并快速心律失常转律治疗的目的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防治血流动力血障碍,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旁路术等非药物治疗作为根治首选,但对暂不具备急诊射频条件的医院,药物治疗仍然是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脏器毒性等副作用,因此,在处理WPW并快速心律失常且有心电资料的病例时,结合临床表现,针对性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最重要的。但临床上往往是首发病人,或既往心电图资料不全的情况多见,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组病例中首发心动过速5例,没有心电资料8例,我们根据其诱发因素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选用药物。本组WPW并室上速,QRS波不增宽者选用胺碘酮,QRS波增宽难以区别其性质者用心律平,伴有血压低者,首先用阿拉明升压,其次用胺碘酮转复,对发作频数者用胺碘酮预防复发。本组25例WPW并发快速的心率采用以上这几种药物治疗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电生理研究表明,心律平有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有效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作用,也能延长心房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阻断折返。对WPW者,延长旁道前传和逆传的有效不应期,并能减慢旁道的传导。有文献报告,心律平治疗WPW并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成功率达64%~93%。本组治疗4例,均在20~30min内转复。胺碘酮的作用是减慢心房和心室的传导,延长WPW的旁路前向和逆行传导,因而对WPW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独特的疗效,同时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2]。本组用胺碘酮治疗12例,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副作用。

(1)体会到对无心电资料的频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尤其QRS波增宽者不能首选洋地黄。WPW并快速心律失常禁用洋地黄,因为洋地黄能缩短异常传导束支的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有造成室速甚至室颤的危险。本文例1就是用西地兰后使心率加快(165~210次/min),病情加重,我们采取输氧、阿拉明等纠正休克,用胺碘酮转复才使病人转危为安。

(2)快速心动过速转复时,尽量对心律失常作出正确诊断,不能盲目用药。WPW并Af时可出现不规则宽大QRS波,酷似室速,其特点为阵发性发作,心室率快,在200次/min以上,对洋地黄治疗无效,病人一般情况尚好,无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亦难以鉴别,两者均为窄QRS波,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如能见到逆行P波或发作前后心电图能见到delta波即可诊断。

(3)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利弊和效价评估,把握适应证合理运用。用药中应注意其用量、途径、浓度等用法,还要密切监测心律、心率和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变化,随时处理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