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授权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授权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然而,高校目前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尚不能适应知识产权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方面,除少数的重点高校有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以及机构外,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缺乏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当务之急是高校要从制度创新入手尽快制订、完善与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相适应的学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研究知识产权开发战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

建立科研选题立项审批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善于利用专利信息,专利意识比较淡薄,通常对立项研究课题很少从专利的“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高度上来选题。这样必然造成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现象,有的甚至还会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所以,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从制度创新入手,制订、完善科研选题立项审批制度。教师、科研人员从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的开始,就要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为目标,做好专利文献的检索、查新和预测研究,借助专利信息对待立项研究课题的过去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摸清国内外,前人和他人所做过的探索和进度以及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这样,通过所选课题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分析,决定其是否有进行研究的可能与必要。这种选题立项审批制度的建立。不仅能使教师、科研人员在选题立项初期就对待立项课题的研究思路、难点和解决的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还能站在他人的肩膀上,高起点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或科研人员在确定科研项目后要向学校科研主管部门报告审批,科研选题立项审批机构要对科研课题把关,这样就可以避免无意义的低水平重复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智慧成果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既能大大缩短研究时间,又能节约研究经费,还能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健全科技成果申报管理制度

科研课题按计划或合同完成研究内容以后,就进入了科技成果的管理范畴。为保护高校合法权益,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从制度创新入手,制订、完善科技成果申报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申报管理制度应规定课题组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对其研究成果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学校主管部门申报,以便主管部门了解掌握成果情况。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同时又有市场需求,或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的创新理论或研究成果,应要求和鼓励课题组先申请知识产权,后进行成果鉴定和。

对未申请专利保护的科技成果,制度应规定将其纳入技术秘密的保护范畴,按科技档案管理办法和科技保密条例进行管理。制度应规定完成职务科研成果后,课题组必须将全部技术资料及时归档,并制定整理归档的程序和考核办法、责任机构以及违反制度的责任。

完善技术保密审查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的保密法规,按照本单位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立由主管校长直接领导下的保密机构,统管全校的保密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保密审查制度。对技术秘密的标准,认定程序和认定机构进行规定,规定科技成果参加国内外展览,或以其他形式公开之前的保密审查制度;确定学校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保密责任。确保做到分口把关、各负其责,并使其保密责任真正落实到科研课题组、研究室和实验室以及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个人身上,全校上下形成一个技术保密的网络。有效地保护高校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严格科技合作监察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高校参与或独立创办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除了要为社会提供教育和研究服务外,还承担着“创造和转移适合于新型工业核心的高新技术”的第三种任务。对高校的专利、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在进行权利转让许可贸易时,或者以知识产权进行投资八股以及与社会各界进行各种科技合作研究开发时,应有制度明确学校的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上述科技活动的监察和管理,了解、掌握从谈判、签约到履行合同的全过程。对于一些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制度还应规定,高校除了安排专业人员,主管领导参与外,科技主管部门要有精通知识产权业务的人员参加。改变目前合作洽谈、签约、履行合同由专业人员一手操作的做法,确保高校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实行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大学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校进一步加快了人才分流、成果转化、迈向市场经济主战场的步伐,各种形式的国内外科技合作大量涌现,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也越来越多,无形资产的价值、成熟度以及市场前景如何,涉及到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和评估。知识产权评估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从制度创新入手,制订、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制度确很有必要。对知识产权进行科学、清晰、准确地界定和评估,是防止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地体现科技成果的价值,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知识产权发生转移时,进行知识产权评估,科学公正地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确保学校权益不受损失,可以改变目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对知识产权随意作价的现象。同时,还应尽快建立知识产权申请与放弃的审查审批制度,对高校知识产权的申请与放弃均应履行审查审批程序,对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而使高校的合法权益受损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制度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落实知识产权绩效考评制度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对,科技成果奖比较重视,教师、科技人员的晋级、升职乃至津贴主要以论文、奖项为主要依据,而知识产权成果(如专利、软件等)所占比重较小,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高校内部实行的科研课题与经费分配制度、奖惩考核制度大多着眼于当前,缺少长其目鼓励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转让的制度。为了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高校应在群体目标考核和教师、科技人员职称的晋升、考核、岗位聘任等方面,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考评制度。将专利列入科研工作考核体系,把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创造的经

济效益与职称晋升挂钩。制订积极的激励政策,对专利申请、授权的发明人给予奖励。对转移成功的技术成果,学校给予发明人报酬等。加大对发明人的激励力度,体现“谁发明,谁受益”的激励原则,区分奖励和报酬的不同目的,确保激励政策既有推动作用又有可操作性。使激励制度成为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有效措施。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制度

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流动不断加快,而人是技术最有效的活载体,人才流动就可能引起技术的流失。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聚宝盆”,因人才流动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的流失,更是触目惊心。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将在校完成的科技成果在离校后再申请专利而占为已有;也有将职务发明创造以个人名义对外转让技术以及将计算机软件作为非职务作品进行登记甚至出售等现象。人才流动造成技术随人走,成果向外流。造成智力成果流失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尽管高校都有科技成果的管理机构,但大多都是按行政权力划分的条块来管理的模式,部门间各行其是,相互脱节。教师、科技人员由人事处管,科研成果由科技处管,本科生、研究生的成果分别由学生处、研究生处管等。高校管人事的不管成果,管成果的不管人事等。这种内部科技管理权力结构上的行政权力模式,造成了管理上的盲区和漏洞,形成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黑洞暗道”。而高校学生参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分配也成为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渠道之一”。

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应收账款实质是我们为了扩大销售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信用,不同的是银行信用以担保、抵押、客户信誉为基础,应收账款以商品或劳务的交易为基础。赊销与收款构成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当赊销出去的商品通过收款最终变成企业的货币资金时,才真正称得上销售活动的完成。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借鉴银行的信贷政策,制订一个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回收制度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目前社会各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的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系统。那么如何抓好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这要从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说起,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包括向顾客接受订货单、核准赊销、发运商品、开列销货发票、记录收益和应收款,以及记载现金收入等程序和方法。此项内部控制,应坚持审批与执行分管原则,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接受客户订单的人,不能同时负责核准付款条件和客户信用调查工作;填制销货通知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出商品工作;开具发票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票的审核工作;办理各项业务的人,不能同时负责该项业务的审核批准工作;记录应收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款的收取和退款工作;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销售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此项组织规划控制与订单、价格、发票、收款、售后服务、内部审计等控制一起组成一个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一个有效运行的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不同岗位的牵制与协调及时传送、反馈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防范、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前提。

    二、客户资信的调查与评价,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即人们常说的5C: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济状况(Conditions)。根据这五个方面设计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如赊购付款履约情况、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等,作为信用风险评级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相应的风险权数,然后对客户资信展开调查,计算各客户累计风险系数,按照客户累计风险系数进行排队,给客户打分,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这样可以及时获取有关外界环境变化的信用,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记录,改变自己的销售策略;同时还可以审查旧的信用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对长期往来的客户,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

    三、销售合同的签定、信用条件的制定。对赊销的客户一定要签定销售合同,销售合同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宽松的信用条件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反之,偏紧的信用条件会减少应收账款的资产占有率。应收账款的余额大,则风险大;余额小,则风险小。当我们决定给客户赊销时,给予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呢?我认为应当以客户为我们所创造的边际收益作为主要标准。边际收益是赊销额扣除变动成本和信用成本后的余额。综合客户的年购货额、信用等级,比较不同信用条件下客户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企业为客户付出信用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选择给企业带来收益最大、坏账风险最小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制定信用条件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转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加以考虑。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于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我们还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瞬息万变,客户以赊销方式购入商品后,客户所赊购的商品能否顺利地实现销售与变现,履行赊购企业的信用条件,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供求状况;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的现金持有量与调剂程度。但不管何种原因,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为了按期收回应收账款,顺利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遭受拖欠甚至发生坏账损失,都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2.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不一,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一般来讲,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所以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业务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业务部门收回逾期的账款。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应把逾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的重点,分析逾期的原因:客户的信用品质发生变化了吗?还是因为市场变化,客户赊销商品造成库存积压?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因什么原因恶化?等等。考虑每一笔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

    3.实行滚动收款。根据每一笔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先后滚动收款,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赊购商品的销售动态,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及时处理有关业务事宜,还可以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一个企业的货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落实得多么彻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有的是因为债务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破产,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突然死亡,有的是因为债务人涉及诉讼案件,有的是因为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对债务人不利,有的是因为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商品供过于求等等原因而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暂时或长期的恶化。这些都会导致该项应收账款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因此,按照财务谨慎性原则要求,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

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确认制度 安全管理 临床应用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5年5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让患者签字。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专职人员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间号,根据交接单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并和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互相签字确认。

1.3手术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核对无误后由患者签字确认。

1.4手术医生刷手前再次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无误后并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Time -Out 制度;三查七对 ;护理体会

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工作繁重、节奏快、应急情况多、正确识别、评估、防范、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我们不断探讨的课题,医疗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护理工作具有紧急性,高强度性高风险性,因此手术安全不容忽视。WHO倡导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以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麻醉、手术安全[2]。为此,我院从2010年开始制订并应用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核查流程。通过持续改进,杜绝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消除手术安全隐患,预防错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l 实施手术安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1 术前1d核对 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去病房进行访视,确定患者身份,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进行术前宣教,交代患者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项,并签定麻醉同意书。

1.2 手术麻醉前核对的内容 患者到手术室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核对患者信息,通过观察,对话等方式,评估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情绪稳定,表现合作,鼓励患者参与核对的全过程,说出自己的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以增加核查的准确性,如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已处于意识不清醒状态,如出现情绪不稳定,极度紧张恐惧时,则与病房护士核对患者腕带上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是否与手术同意书上的资料相符,特殊物品及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

1.3 麻醉前麻醉医师再次确定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才进行麻醉。

1. 4 摆放前及手术开始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物品灭菌合格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三方签名确定。

1. 5 术后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确定实际手术名称,标本名称、手术用物清点情况,各种置管情况等并签名,由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或助手护送患者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或ICU护士交接班,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置管情况、特殊用物等交接清楚,并签名。

1. 6Time-Out核对程序 “Time-Out”意为“术前暂休”指在手术或麻醉既将开始之前,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共同完成最后患者确认工作[3],该程序将在手术皮肤消毒前由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一起再次核对确认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并签名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如果在核对过程中发现资料有误,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之后方可进行。

1.7核查人员 由参与手术的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及病房护士共同完成。

1.8记录 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是要对以下方面达成一致,即患者的身份(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拟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灭菌物品合格和手术用物清点情况、患者置管情况、术后交接时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等清晰列出要核对的项目,每核对一个项目就在《手术安全核查表》项目后的小方框内填写,简要的做好记录,核对签名确认。

2 结果

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并有护士长和医院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随时抽查,督促认真执行。三方共同核查执行签名并将《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案中保存,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责任感明显加强,从根本上杜绝和防范了手术患者的差错发生,最大化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我院自2010年应用手术患者安全核对表和执行Time -Out核对制度,做到层层把关,无1例发生手术错误事件。

3 体会

3.1确认患者的准确性得到加强 患者麻醉前由主管医师主持三方核查, 由于主管医生一直从患者入院到手术都与患者在一起,患者的所有查体和相关资料检查都由主治医师亲自操作和安排。因此,主管医师对患者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这对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步,特别是急诊患者,特殊情况下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没有进行术前访视的患者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核查制度要求主治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确认并将此表归入病案中保存。 所有人员都在认真执行此项工作,确保了患者手术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患者的准确性。

3.2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 患者切开皮肤前 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核查,并作出手术麻醉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强调手术 、麻醉以及物品灭菌合格等陈述关注点。这在杜绝患者发生差错的同时,让所有手术参与人员在手术一开始就对此手术面临的风险和我们各自的工作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确保了医护人员沟通正确、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情况。明确了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手术安全核查表设置了手术相关人员各自的签名处,使各自职责明确,加强了整个手术团队的协作意识。经过层层把关,确保了正确的手术患者实施正确部位的正确手术。另外,手术安全核查表制度要求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按时到达手术室,避免彼此等待,加快了手术室周转率,提高整体了工作效率。

3.3确实保障了患者安全 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 由手术室护士主持三方核查,最后一次确认患者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实行手术方式,手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手术中用物清点,手术标本确定,各种管路的畅通,患者的去向。这次回顾性的核查在杜绝患者发生差错的同时还起着查漏补缺的作用。让患者安全出手术室的同时也为所有手术参与人员的工作画上圆满的一笔,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这不仅要求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要有保证患者的安全意识,而手术室护士更是要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风险意和责任心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安全核查,把握好每个重要环节,并加强手术团队间的有效沟通才能避免和杜绝各个环节中医疗风险的发生。

3.4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管理 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保证了手术患者、器械设备安全,便于管理部门对护理质量的检查,为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了抢救准备。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4]。

总之,开展手术安全核对,执行Time-Out核对制度,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手术团队间的有效沟通,是加强手术安全防范意识,是加强手术安全管理,防止手术差错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5]。

参考文献:

[1]谢摇洁,蔡晓雯,江燕云,等.执行术前Time -Out核对制度杜绝错误手术发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114-115.

[2]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要求会员医院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62(1):48.

[3]Jane C,Rothroce Alexander’s Care of the Patient in Surgery[M].Mosby, Inc. U.S.A,2007:27.

授权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概述企业自我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强化中小企业自我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自我管理 措施 分析

中小企业自我管理薄弱,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企业控制理论

自我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等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和程序管理,促使各个经营环节充分发挥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作用的先进管理方法。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自我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确保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性、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手段来实现。

自我管理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及程序,不仅包括单位为开展正常业务活动的管理措施,也包括会计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和步骤,还包括单位为经济活动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构成要素上,自我管理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实施单位的各类控制政策和程序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单位的组织机构、董事会、管理人员的品质、价值观、素质与能力及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等。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经济业务活动及报告会计信息的方法和记录。控制程序是指单位为了实现其目标责任而建立的政策、方法和步骤。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自身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国有标杆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已将建立健全自我管理制度作为求得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建立健全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制度则成为当今企业领导者层探究的新话题。

二、企业自我管理措施分析

1、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担任可能会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如果不相容职务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尽可能少用人,用“强”人,经常出现一个人来承担多项工作,其中就出现很多不相容职务集于一身的情况。因此,在设计、建立自我管理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职务和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完善授权审批流程,明晰权责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中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授权审批范围、权限、责任、层次、程序及职责,单位内容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图。

3、参照相关法规,健全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进行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使之在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条件下完成各项会计系统的工作任务。中小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坚持以人为本,作好绩效考评控制

在自我管理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应注重企业自我管理环境的营造,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要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查德、能、勤、绩的综合素质。应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或降级、调岗和辞退的依据。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确定绩效。

5、强化内部审计,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4],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且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请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的员工从事,他们直接对企事业的最高领导层负责,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监督自我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自我管理制度的各业务环节进行评价,避免自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中小企业可能出于成本考虑没有设立内部审计,但可以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切实发挥审计的功能。

三、小结

中小企业建立自我管理制度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以及自己单位人员的配置情况,设计适合单位条件的自我管理制度。同时在设计制定自我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遵守全面性原则,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及所属机构的各种业务和事项;自我管理的制定还应当遵守重要性原则,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业务重要的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自我管理制度的制定还应遵守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自我管理制度的制定还应遵守适应性原则,就是说与单位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对自我管理制度中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差错、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及等敏感性问题进行评价并及时加以调整,使自我管理制度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服务;自我管理还应当权衡自我管理的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这样设计制定出的自我管理制度才会更全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在社会的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国英:中小企业的自我管理问题,统计与决策,2005(4):163~164

2、王小玲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