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晋级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
截止20*年底,全省低保资金收入56181.52万元,支出52616.04万元,当年结余3565.48万元,累计余额6911.74万元。所审的12个省辖市及3个扩权县(市)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为159.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28%。
审计结果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农村低保工作非常重视,20*年将加强农村低保列入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十件实事”之一。全省各级政府及财政、民政等部门积极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豫政〔20*〕21号)精神,认真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了低保工作制度,加强了对低保资金的管理,基本上做到低保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保障了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省辖市未做到应保尽保。根据《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规定,低保对象的确定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应达到全省2005年农村人口的3.3%。此次审计有4个省辖市和1个扩权县存在应保未保的情况。
(二)个别地区确定低保对象未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少数民政部门、村委会未对低保申请人的材料、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有关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未严格执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张榜公布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的程序,造成部分地区的村干部和村干部家属及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等享受了低保待遇。濮阳、周口、永城等地区有此类情况。
(三)低保对象没完全实行动态管理,存在冒领低保资金的现象。郑州、开封、濮阳、许昌、安阳、济源、永城等市的部分县区存在因对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准确掌握低保对象家庭情况的变化,使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仍在领取低保金。如永城市4个乡镇,至审计时,已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而继续享受低保待遇的还有351人;濮阳一个乡6个低保对象已死亡但仍继续发放低保金2340元。
(四)改变低保资金用途60.19万元。个别地方民政部门将低保资金用于了其他民政事业的支出。如平舆县民政局列支退伍军人补助支出1.44万元;新野县民政局20*年度在低保资金中列支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医疗补助3万元、司法救助0.35万元,计3.35万元;镇平县民政局在征得低保对象同意后,于20*年上半年由县农村社会养老办公室代扣全县18465位低保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4万元,为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代扣标准为每人每月5元。
(五)普遍存在低保资金拨付不及时的现象。此次审计发现,财政、民政部门都有滞留低保资金的现象。如南召县财政局20*年12月27日收到市财政预拨20*年低保资金227.8万元,县财政部门于20*年10月才陆续拨入县民政部门;洛阳新安县有9个乡镇20*年的低保金23415元,至20*年7月7日仍滞留在账上。另外个别地区农村信用社兑付工作迟缓,也影响了低保金的及时发放。
(六)部分地区财政配套资金不足。一是未全额纳入预算。如驻马店市由于省政府加大对黄淮四市低保资金的投入,市级应安排而没有安排配套资金566万元。二是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如安阳市20*年度全市农村低保预算安排1764.7万元,实际支出1477.36万元,差额287.34万元。
(七)审核手续不健全,档案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低保申请书、调查表过于简单,不能说明家庭的具体情况,评议表、评议人的签名不规范,缺少残疾证、离婚证复印件及家庭收入证明、丧失劳动能力证明、申请人照片等资料,无法根据档案全面了解低保对象的情况。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我省部分省辖市、县(市、区)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大,需要保障的人数多,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困难,资金配套的压力很大,客观上影响了应保尽保政策的落实。
(二)部分地方的职能部门、当地基层政府、村委会执行政策不严肃。有个别村干部寻私情,把本不应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纳入低保对象,导致在低保对象的确定、在资金的发放上出现了问题。另外机构改革后,乡(镇)民政所撤消,民政业务并入了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少事情琐碎,工作经费不足,造成对低保人员动态管理跟不上,档案资料管理出现漏洞。
四、审计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将此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充分了解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促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提高低保人员的比例。
(二)财政部门应严格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足额配套,并将上级拨入的资金及时下发,加强对资金的监督检查,促使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三)民政部门严把低保申请、审核、评议、公示及动态管理等环节,保证低保待遇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并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及时发放,使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效益,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乡(镇)经办机构和村委会应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低保对象的初审、资料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报帐制度是以县级为单位,统一资金拨借,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报帐管理的一种资金管理制度。我县农发资金县级报帐的实践证明,县级报帐制对于加强农发资金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责任划分明确,部门职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县级报帐制对县级财政部门、农发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责权范围有明确的界定,使各部门之间任务明确,责任清晰,权限清楚,减少了推诿扯皮的现象。达到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目的;加大了县级农发办对项目资金支出的监控力度,确保了资金使用的严肃性,杜绝了随意性;二是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比项目乡镇有较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因此在工程预算的合理性、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由于县级报帐制有利于推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工程监理制,使项目资金得到了科学管理,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促进了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县级报帐制对项目资金的借拨、使用、报帐的步骤有统一的程序,对报帐凭证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核有严格的规定,对报帐的方式有具体明确的办法,因此该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我县实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帐制的具体做法是:
一、合理划分各部门资金管理的职责
县级财政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调度和监督,确保县级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管理各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现金部分,办理项目资金的拨借和有偿资金的投放和回收工作,对县级报帐进行监督和检查。
县级农发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运作、管理和核算,确保项目资金按计划使用,编制项目总预算,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审核报帐凭证,正确核算工程成本,收集、整理、综合各方面会计资料,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工程决算。
项目乡镇的职责是:负责向上级减负部门申报群众自筹资金的审批手续,筹集落实群众自筹现金和以物折资金部分。组织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监督资金的使用,及时公布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的使用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责是:负责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编制单位工程预、决算,汇集、整理、审核项目工程建设支出的原始凭证,填制报帐清单,建立备查帐户,与县级农发部门办理报帐手续。
二、明确报帐的程序和办法
根据项目工程实施的不同情况,我们对实行公开招标的工程和未实行承包的小型工程采取了不同的报帐程序和方法。
实行公开招标承包的工程报怅步骤分为五步:
1、按照招投标的程序与方法选定施工企业,确定中标标的,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合同。
2、由承包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工程监理和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报县农发办领导审批,按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次预拨资金。
3、工程竣工后,由承包单位向县发发办写出竣工验收申请,并提供自验报告、工程竣工图和工程决算报县农发办审批。
4、县农发办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审核工程决算和工程竣工图,对合格工程填写竣工验收单和工程合格证。
5、承包单位凭工程合格证、竣工验收单、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工程决算书和税务发票与县农发办办理工程结算,并留足5%的质量保证金。工程运行一年后,无质量问题,才能退还质量保证金。
未实行承包的小型工程报帐步骤主要分为三步:
l、工程指挥部根据农发办下达的项目任务,按工程预算和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填写预付工程款借据,经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和县农发办领导审批后,办理资金预拨手续。
2、工程任务完成后,由县农发办组织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会同工程建设指挥部绘制工程竣工图,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填写竣工验收单和工程合格证。
3、工程建设指挥部凭工程合格证、竣工验收单、工程竣工决算书和规范的会计原始凭证到县农发办报帐,工程指挥部会计人员要把原始凭证及附件及时汇总,逐笔登记,并填制"报帐清单"、建立备查帐。
以上两种不同的报帐程序都必须与工程管理同步进行,严格遵循以下三项管理原则。一是计划管理,建设单位在向县级农发部门申请拨款时需依据计划批复或承包合同,才能办理拨付手续。二是凭证管理,所有报帐凭证都必须经县农发办派驻工地的监理人员审核,并签定审核意见,保证凭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预决算管理,工程项目竣工后,必须办理工程决算,项目工程的决算无正当理由,不得突破工程预算。
三、制定严格的监督制约措施
县级报帐制的核心是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保证县级报帐制顺利实施,我们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第一是实行了“会计委派制”。由县财政部门向农发办派驻主管会计,对项目资金的运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石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实施细则》和《石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一律实行转帐结算,报帐专户禁止使用现金支票,严格控制了资金的无序流向。第二是实行了“政府采购制”。项目建设的大宗原材料和大批量的物资都是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公开竞标采购,仅1997年至2001年通过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的水泥就达15000吨,节约资金近50万元。第三是实行了“公开招投标制”。在大型项目工程建设中,通过公开竞标,选择了一批技术力量强、设备精良、管理水平高的施工单位参与项目建设。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工程建设成本也有所下降。在1999年-2000年的骨干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来自全省22家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单位参与了工程竞标,其中有8家企业中标,中标价比标底下降了4.14%。降低工程造价30多万元。第四是实行了“工程监理制 ”。工程监理人员主要是对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流程、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现场监控,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有权责令其整改或停工,对出现的隐蔽工程必须及时向县农发办报告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所有向农发办报帐的原始凭证和税务发票,首先必须由工程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否则县农发办拒绝报帐。
我县实施农发资金县级报帐制已经五年了,实践告诉我们,在实施县级报帐制的过程中,以下三个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推行县级报帐制应取得项目乡镇的理解和支持。新的管理制度必将旧的管理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使乡镇的自主权受到限制,报帐手续增多等,有些人认为这种管理制度是对乡镇的不信任,因此,必须消除这些模糊认识,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目的。第二,要使县级报帐制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做保证。为保证项目建设的计划性、工程预决算的合理性、报帐凭证的真实性,目前实行的会计委派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第三,要有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县农发办承担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预算、组织管理、监督指导、竣工决算、成本核算等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专业性强,没有较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是难以胜任的。
1.按基金收入来源和使用范围分类。从收入来源来看,政府性基金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向企业或个人征收的基金,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育林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二是来源于与土地出让所得有关的基金,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三是来源于其他收入的基金。从使用范围来看,政府性基金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用于文化、教育、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的基金,如文化事业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二是用于农田、土地开发建设的基金,如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三是用于公路、港口、水利、城市建设的基金,如水利建设基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四是用于其他方面的基金,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2.按基金的征收和使用部门分类。从征收部门来看,政府性基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税务部门代征,如文化事业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二是由相关部门直接征收,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育林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委托相关机构征收,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委托供电、供水部门征收、涉企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委托地税部门征收;三是由财政部门从相关基金中提取,如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从使用(分配)部门来看,政府性基金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某个部门使用,如地方教育附加由教育部门使用、文化事业建设费由文化部门使用;二是由多个部门负责分配或使用,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出让收入就涉及国土、城建、农业、教育、财政等多部门。
根据国家、省市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的要求,我县从2012年起,开始启动政府基金预算单独编制工作。实行部门上报,与公共预算数字衔接、财政审核下达的程序。编制上尚未使用信息化手断,采取手工编制的方式。
修订后的《预算法》第五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政府性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26条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根据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安排,自求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各项政府性基金按照规定用途安排,不得挪作他用。因此,政府性基金预算作为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已成法定要求。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政府基金的管理,对收支预算进行规范,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仍不尽科学规范,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在“金财工程”的总体框架下,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要求,确定征收系统功能定位,扩展系统管理范围,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内外信息共享。以此为依托:一是建立健全以非税系统为主的征收平台体系,将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扫除管理盲点,强化薄弱环节。二是实施非税系统与税务征收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政票据管理系统的全面衔接,实现征收及使用信息共享,完善动态管理。三是优化非税系统相关功能,加强政府性基金收入收缴跟踪、收入统计分析,确保基金收入的应收尽收,同时建立政府性基金电子政策文件库,加强基金源头管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
关键词:经济管理 保障能力 建设
医院应该按照上级提出的“规范化管理”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抓好“外收内补” ,围绕效益抓管理,依靠管理促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重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强势推进、务求实效,调整工作方向,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由投资扩张型向科技效益型转变,建立节约效益型医院。
1.科学宣传调度,层层绩效归集
医院成本核算是一个目标体系,不应该将考虑问题的范围局限于成本本身,也不应该局限于成本的发生过程。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医院为视角,配合医院的战略选择,以医院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为重点;第二层次以医疗科室为视角,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以建立统一、稳定的一线科室为基础;第三层次以医疗项目为视角,利用资源、成本、质量、数量、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以降低成本为核心。
1.1医院层成本核算。
医院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医疗效益最优化。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内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医院只有关注市场,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竞争对手优势信息,学习并超越竞争对手,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医院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医院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而降低成本必须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有利于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医院的竞争力取决于技术、设备、环境、服务,相应地,需要投入人力资源成本、设备购置成本、基本建设成本和文化建设成本等。
1.2医疗科室层成本核算。
医疗科室的经济活动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实现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全院的各项成本逐级分步地分摊到直接医疗科室。充分披露各级各类科室的全部成本,是医院成本核算最基本的落脚点。成本核算应本着“管什么、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突出“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它不仅仅是医院管理人员的责任,更是医院全体员工的责任。根据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及部门业绩考核的需要,按相关部门确定为成本责任单元,围绕各责任单元的经济活动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形成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
1.3医疗服务项目层成本核算。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对某一个或一组服务项目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进行归集和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最基本、最精细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反映该项服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坚决取消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办法。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机制。
2.坚持依法理财,提高保障能力
2.1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党委当家管财的“龙头”作用。一要始终坚持集体依法理财。要做到年度预算,大项经费的投向、投量等必须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分管首长必须在党委集体领导和监督制约下行使审批权力,做到依法管财、用财。二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对预算外经费实施收支两条线,收益经费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党委要通过宏观调控,把有限财力用于医院建设急需,降低开支比例提高军免补贴,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三要完善监控机制。要对经费开支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确保党委随时掌握经费收支、使用和“家底”情况。
二是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一要当好党委当家管财的参谋,坚决按章办事,依法为党委当好参谋、出好主意,确保各项财经工作有序运行。二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工作有序运行。三要强化理财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责任感,认真抓好经常性检查监督和管理,坚决防止因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而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和违法犯罪案件。要加大财务管理宣传力度,通过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职工参与理财、管财的积极性,来监督财务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微观管理作用。一要认真组织学习财经法规。要把学习财经法规,作为依法使用经费的第一需要抓紧抓好,通过学习切实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做到依法用财。二是财务后勤保障部门要重视财务检查工作。要通过定期查账、对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经费的微观管理,确保财经法规的有效执行。
2.2注意抓好两个环节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报告;社会责任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更。一场以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全球兴起。由于这种新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差异较大,从而使得与传统工业经济相适应的财务报告也暴露出较多的局限性。
一、新经济的本质
“新经济”是1996年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来的。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之所以被称为“新经济”,原因是这种经济表现出许多与传统经济不一致的现象,传统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而今天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技术、人才、资本;传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今天的经济发展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切表明,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因此,新经济是一种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知识生产、使用和分配为基础,以网络为核心,以创新为主要特征,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生长的经济形态。由此可知,新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诞生于传统经济,以人为本,体现在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是传统经济的倍增器,是传统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的财务报告应该反映时代的发展,体现“知识”这一会计要素,将知识纳入到会计要素范围内,并将其纳入到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才能反映时代的特征。新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和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财务报告定期定对象的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它要求通过更先进的信息交换媒介进行广泛及时的信息加工与传递,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财务报告在报告的披露时间上可以从定期式向实时式转变,可以适时地向报告阅读者提供信息,而不必在一年或半年定期报告;财务呈报可以从单一的财务数据模式向复合数据模式转变,同时要求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一些不一定用货币计量但却非常有用的信息,为此要改进和扩大信息披露,也终将促进财务报告的多方面和高质量。
二、新经济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冲击
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构成的现行财务报告三表体系,虽能基本满足使用者对企业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新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冲击。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前瞻性不强
现行财务报告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基本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传统的会计假设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已经证明是不存在的,至少说是不完全真实的。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在历史交易基础上的有关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及其结果的信息,即使现金流量信息也是过去经营的结果,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大部分滞后,前瞻性不强。所以,就其相关性来说,这种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也就较小。再者,现行财务报告过于重视利润数据,而且利润还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基础上的概念,它是在收入/负债观念下的会计利润。所以它并不代表企业收益的真实情况。
(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一方面会计在将大量的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的复杂过程中,经过初次确认和再确认造成的客观信息不一定真实;另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将报告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和有关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则不能准确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的需要。由于在报告中无法得到这些重要信息,投资者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渠道,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再者,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新经济下,信息用户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同时,用户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财务报告应当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是无法充分揭示企业面临的未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信息的。
(三)现行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
在现行制度下,企业通常被短期利益所驱动,往往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来追逐较大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注重社会责任的披露,甚至逃避社会责任。现在的社会公众不仅关注企业财务责任履行情况,而且也关注企业在扩大就业范围、维护职工利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保护资源及提高环境质量等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结果。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各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不能反映主体与社会之间的交易,不能反映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四)从财务报表的方面来看,现在的财务报表也具有较大的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性
这些不适应性主要包括:第一,财务报表不能够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职工的素质及企业文化,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应及企业销售渠道等;第二,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资产价值能够代表该资产的未来可实现的净值;第三,财务报表往往过于重视法律形式,而不是将有关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其计量报告的重点,从而使得它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及损失与经济现实不相符合;第四,建立在人为确定的一套规则的基础上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观性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助长了公司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资行为;另一方面财务评价方法所描述的过去的事项,在信息时代,对指导和评价企业创造未来价值则捉襟见肘。
三、对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设想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与变化了的企业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不相适应。但是,与新经济相适应的财务报告尚没有最终形成,而且这个形成过程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在此,我们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提出如下设想: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多元化
财务报告目标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尽管财务报告目前是以“经济决策”为目标。但我们相信,将“决策有用性”与“经济责任”观点结合起来,可能更符合“新经济”环境,而且现在确实有人试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为这两个方面均应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应是单一的,“决策有用性”与“经济责任”并不是矛盾的,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如果决策离开了对企业管理当局或资源的受托者的经营责任的评价,那么,我们相信决策也容易失去意义。
(二)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揭示范围,力求做到充分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揭示范围,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企业整体信息,而且要尽可能地多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企业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主要体现在未来财务报告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赢利能力的剧烈变动,如不对这些信息加以披露,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决策方面发生失误。在新经济环境下,仍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实物资产上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因为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在减弱。在新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应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财务信息,突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
(三)财务报告的种类应增加
为了更好地披露会计信息,更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报告的种类也应增加,概括起来,可能会有如下几种:
1.实时报告系统。现行财务报告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按年、月进行编制的。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者是有用的,据此他们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企业将有可能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计量。实时呈报要求提供与各种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输入自己的决策模型,数据的收集和评价标准由使用者自行决定,避免会计主体对数据的武断加工。因此,应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时产生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使企业外部人员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2.简化型报告。简化财务报告是一种差别报告,它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就其内容来说,一般包括压缩后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评价,而不包括附注等内容。因此,简化型报告实际上是一份财务报告摘要,它起到了财务报告导读的作用。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环境飞速变化的时代,人们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推测企业未来,这就要求企业提供预测性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根据前瞻预测信息,管理当局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做出预测。但投资者仅根据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历史信息已不足以预测企业的未来,也不可能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的未来。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的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的不足,致使其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因此可根据有关资料编制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的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披露有关的预测信息。并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四)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其财务状况的优劣和赢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以及对整个社会贡献等信息,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赢利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劳资双方、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决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有关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同国家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也不相同。但有关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方面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职工就业和培训、职工劳动保护和休养、资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改造和开发等。我国企业的实务中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