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

一、数学问题解决概念

所谓数学问题解决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因为概念形成和推理都直接、间接地具有问题解决的形式,问题解决还突出地表明人们心理活动的智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是其最高的表现形式。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因素、策略以及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创造教育的一大主流。事实上,数学教学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以及掌握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1.目的指向性。在数学问题解决进程中,为了使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问题解决者必须朝向某一心理目标。

2.操作序列性。数学问题解决中认知操作阶段包括激活阶段―寻求阶段―评价阶段―重组阶段这四个阶段。

3.整合性。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为了能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对已有的一些规则或原理进行重新组织。

4.迁移性。产生的思维策略和相应的高级规则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能应用到以后类似的问题或情境中。

三、“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问题解决”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主体,使教师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作用,同时也能丰富课堂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但来源于买践,又用之于买践,而且能为学生创设思维发展的空间,提供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

2.“问题解决”增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促进了师生互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时,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买践证明,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常常会有教师意想不到的表现和惊人的创造力。

3.“问题解决”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生生互动。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今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

四、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

1.改造例题、习题为开放型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式研究,可以改造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单纯依靠模仿来解决问题,比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为只给出条件,先猜想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然后再求解或证明;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究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推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的问题。

2.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当前阶段正在进行课程调整,除了应当提高学生处理难点的水平,同时应特别强调增强学生具体理解的能力,保证学生掌握具体难点如何调整成数学难点,仅仅为处理过程中的一个角度,另外角度同样应进行关注,特别应强调增强其“双基”能力。

3.注重因材施教。现阶段教育过程中大班教学非常普遍,也就是教室内学生总量大,为老师开展教育工作造成很大阻碍,根本不能真正了解全部学生,此类情况则需要老师从教育过程内应特别强调设置问题的层次性,能够满足学生具有明显差异的标准,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4.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要想真正实现“问题解决”,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积极的态度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发问,就会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教师还善于提出问题呢?我们学生更要有求知、乐知、好知的好习惯。”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便显得不是那样枯燥。

5.教师对数学问题的提法和安排要有教学艺术性。“问题解决”教学必不可少的就是提问题,然而问题的提法也各不相同,提法不同收到的效果自然也不同。也就是说,新颖的、有独到见解的提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此同时,问题的安排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它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灵活性,问题的提出必须符合时机,还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由简到繁、深人浅出。

数学是一门艺术,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育就是要尊重和关注学生,遵循学生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提出与实践充分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活力,充分显示出课堂及其教师的正能量,只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首先“,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题型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并以此将问题展现出来,一改以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所创造出来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知识冲突,在诱发学生好奇心和质疑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活跃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由于“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避免了教师直接指引其进行解答的情况,因此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多种知识的冲突,面临解答方式的多重选择。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对以往的各类知识也进行了巩固和总结。最后,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会对解答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和验证,继而形成将新结论运用到新问题当中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提出问题基础上的,这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当中,保证了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同步提升。

二、“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解决”应加强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优秀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把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其具体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根据问题和现实对教材的深加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掌握教材中提及的各项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都要有所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完成对教材的深加工,创造出一个能够刺激学生产生解答问题冲动的环境,并且在实际的课堂中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一情境。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感兴趣的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先进教学工具的作用,创设一些有趣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机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启发学生找到能够识别的解题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

2.“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须兼顾学生差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因题制宜,因生制宜。现在都是大班教学,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迥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问题时具有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数学问题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解答时的策略和方法往往多种多样,每种解答方法在难易程度上也都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对问题环境进行塑造,这有利于学生解题积极性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分类指导。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更为国内外许多教育工作者认可。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肯定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认可了小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开发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开发解决问题相关的教学策略,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进步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构

1.确定待解决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要有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的钻研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掌握,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与规划。根据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好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中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易答题是那些针对某个数学基础知识点而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转移而实现;中等题就是针对基本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的题目,学生需要通过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分解,找到问题所指的知识交叉点,让学生利用问题去回顾所学数学内容。

2.关注问题解决引导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层次地提出问题。同时,当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应用课本知识去讨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基本知识类的题目往往只针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关系着学生已学数学知识与新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自主解决。而对于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题目,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在讲解新课时,联系的面可以窄一点,在复习课时,则可以通过联系面的扩大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每确定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粗略分析,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思路的明确,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关注问题解决过程的合理点评

学生对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后,教师要结合基本的数学知识点以及相关联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脉络。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解决优势与不足,在给予学生信心的同时,促进学生弥补不足。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法

1.加强数学问题的有效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实施的第一步。好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彰显。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分析性、判断性、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问题应当具有实际性、生活性,更要具有趣味性与开放性,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最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好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技能的提升。合理课堂问题的安排应当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成功地铺垫下实现数学学习目标。

如在讲解《升和毫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不同事物的量词进行提问,这部分提问可以通过填空题来完成,其中要有几个液体的量词问题,像一( )水,一( )油等,学生可能会填“杯、桶”之类的答案,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肯定学生的答案;其次,教师对填空题进行改革,给学生看图写量词的题目,对于液体类的题目,可以展示出量杯等图片,让学生对着量杯读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触到升与毫升这些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由浅到深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自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触新的知识。

2.做好问题解决氛围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影响,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可能难度也不同。因此,当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要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积极地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不足,教师则要利用语言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提示的方法,和有效地提示降低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正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乐于肯定学生,才能让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3.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地位

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课堂中,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要学会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自主解决问题,多聆听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有关于找规律的问题时,学生发现规律的视角很有可能不同,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机会到讲台前给大家演示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整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现状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很难控制自己去认真听讲,再加上数学知识繁多、抽象,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精力分散,出现发呆,睡觉等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甚至有时候,老师讲得正卖力,学生突然会提出一个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打扰教师的授课思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但是总是露出疑问的神情,老师也不注重于学生交流,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二)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的原因很多,一开始根本就没听进去,之后老师越讲越深入时,更不知所云,根本没有心思听课;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让他们安静听讲,简直如坐针毡;还有的学生害怕或者讨厌数学教师,和老师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连带作用下就不愿意上数学课;有的学生不懂装懂,好像什么都听懂似的,让老师误认为他们都学会了,其实根本就没听懂,只是虚假地配合老师;教学方法一刀切,不能针对题目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合他们的授课方法。

(三)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的重要性

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采用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死水一样失去了活力和生机,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带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广开思路,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才能激活起学生的小脑袋,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让学生尝试有没有更神奇和简单的方法,学生会热情高涨,也会潜移默化地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会感觉这个老师是伟大而神圣的,进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会愿意打开心扉和教师交流;受到多样化的解决方法教学的影响,开启学生是智慧,他们的脑子会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会善于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

(一)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很重要,但是,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多样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数学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对话形式讲解知识,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到主要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解能力。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因为没有新鲜感,学生会产生浮躁心理,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变换一下题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知识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解决问题工具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用粉笔板书,老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不利于和学生交流沟通,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交头接耳,影响到课堂秩序。但是,不板书,只靠教师的讲解也是不行的,抽象是数学思维不能具体化。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解决问题多样化,比如,现代科学技术、手工制作、模型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构建开放数学课堂,同时,设计更多的开放性数学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多种多样,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他们面对这些开放性问题,有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很容易偏离教学主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能苦思冥想就能找到一种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发现几种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激励每位学生,其实他们都需要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发散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培养,逐渐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交流互动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只有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才能信心百倍,从而自发地去探究更多的解题方法。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发展,不能放任自流,善于启发和引导,教师不断地对题目进行研究,丰富课堂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只有这样,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才能勇往直前。

数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重要作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增加问题解决的策略内容,教师应有目的地根据问题解决策略组织问题,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一、尊重鼓励学生的创见

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创见”,有的似乎与学习关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来,甚至有悖于课例所要阐述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闪光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多给激励评价

小学生争强好胜心强,他们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师赞扬和认可。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应采用否定的评价方式,应给学生多点鼓励,提倡学生“擦出”一些美丽的“智慧”火花。

2.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创新,就要有冒险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使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面发展,养成遇到问题爱求异思考的习惯。

3.注意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多次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当学生尝试成功的同时,创新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发挥学生们聪明的天赋。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样,学生获取成功后,对于学数学更有动力了,从而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世界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来源,其中心是人。人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世界是人生存的空间,人生存的空间才是美丽的生活世界。教育是以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为前提的,以使人生更美好为目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大量、频繁地与生活接近的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世界中存在。

1.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好动,喜欢新奇,富于想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重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我在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做“分一分”“摆一摆”的游戏;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石头做“猜一猜”的猜拳游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为能使数学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就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的知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问题:五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旅行,学生一共96人,教师一共5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大客车有42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200元,面包车有18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100元。如果派你去联系,该怎样租车?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为方案研制组,两天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最佳方案的评选。学生经过社会调查、访车站、问司机,有的与家长、同学、教师反复讨论后,找到了各自认为最佳的方案.即使有些方案未必可行,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远比做几道数学题强千万倍。

3.动手操作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致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

俗语说,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未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应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来。

1.激励学生自学,拓宽思路

自学能力是依照一定的基础对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借助于忘记,联想、想象、分析、综合等进行加工,得出新的结论和方法,达到无师自通的能力。

这一点,我主要是发挥“引探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反馈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始,在指导学生看书时,只要求学生知道第二天教学的内容就行了。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带着问题去学习。再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能够掌握基本内容。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书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得以明显提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我的条件

心理学表明,人都想表现自我。特别是小学生更想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得到同学或长辈的称赞与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创设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

如讲完小数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去商店购物,然后自己进行运算、交款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己测量门窗和墙壁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各抒已见,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尽可能的表现了自己的智慧,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屯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帮忙算一算在银行存储500元钱6个月可以拿到多少利息。

参考文献:

\[1\]黎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两翼”的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