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报告前言 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之规定,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相关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2大类。
安康位于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贯穿其中。境内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和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蕴育着丰富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各县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有效探索农产业加工业发展途径,近期,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及其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重点产业专题调研,并撰写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二、发展现状 (一)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单位个数为12485户,占全市工业的77.27%;从业人员46632人,占全市工业的43.98%;完成增加值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8.65%;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9.02%;实交税金6.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9.15%;提供劳动者报酬7.7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4.43%;(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
(二)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为109户,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63%;从业人员10877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1%;完成增加值19.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4.43%;完成总产值52.1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8%;实交税金5.1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4.77%;实现利润3.5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1.97%(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2)。
(三)六大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XX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统计分类各个行业。20xx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完成总产值78.6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88.67%,已成为六大重点行业(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3,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4)。
1、农副食品加工业。包括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和其它。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589个,完成总产值36.5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41.17%。
2、食品制造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糕点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制造和其他。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84个,完成总产值9.8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1.12%。
3、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和精制茶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954个,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7.02%。
4、烟草制品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烟草制品业单位数22户,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09%。
5、纺织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纺织业单位数132户,完成总产值8.3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37%。
6、医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27个,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0.89%。
三、主要特点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据专题调研资料显示,目前,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产业已成为安康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各产业调研报告见附件1-8),其中魔芋和茧丝绸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相当份额。
(二)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20xx年,全市109户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58.84%,其中魔东魔芋、江兴医化、雨润集团、新兴米业、安康正大、金福海油脂等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9%,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5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统计分类的各个行业,但主要产品只有32种,大都是来自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且都属于国家扶持发展的产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产品结构不断趋向合理(20xx年XX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见附表5)。
四、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
20xx年,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个体经营户为11673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数的93.50%,而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6.5%,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0.87%。
(二)产品附加值低
从加工单位看,农产品初加工单位数较多,深加工和精加工较少,增值能力差;从产品品质上看,大多数产品档次低,包装差,产品品质不高;从产品用途上来看,初级原料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
(三)基地建设不配套
由于基地建设没有跟上,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足,造成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据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仅食品植物油生产能力过剩近2万吨,茶叶生产能力过剩近100吨。其中,秦东魔芋、江兴医化、金福海油脂等大部分龙头企业都存在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
(四)共性问题尤为突出
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和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等制约瓶颈一直是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之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小、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建议意见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际,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在规划和建设项目上,实行优先审报,重点倾斜扶持;在企业融资上,积极组织开展银企业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原料供应,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生产工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建立科学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句容市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问题①。
近年来,虽然句容市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量稳定在40万吨的水平,已形成了茶叶、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无花果、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但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质量检测、质量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②。
1.2 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句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以及途径,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以创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基础,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 调研内容
(1)了解本地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费者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3)了解当地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遇到的问题;(4)调查本地行政事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架构;(5)了解当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调研方法
(1)采用网络查询、统计年报查阅、拦问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2)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4 调研结果分析
(1)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被访者的职业来看,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少数的是医生、教师等;男女比例则相当。从年龄来看,则大部分是在20~40岁之间,收入则都是一般水平。
(2)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问题。52%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应该知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25%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无需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3%的被访者认为无所谓。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为之,4%的人表示无法判断。本课题组认为加强监管和培训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3)农产品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57%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4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在购买农产品时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个人是不关心农产品生产日期的,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不能主动去看生产日期。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关心生产日期时出于关心商品质量和习惯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调查中,225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6位被访者表示几乎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注意农产品的保质期,50%以上的被访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注意,还有少数人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问题,8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有17%的被访者则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见关于农产品分类,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和教育。6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农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访者也表示信任这些农产品包装标示的,10%的被访者则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87%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近期将要过期的促销农产品,13%的被访者表示会购买。从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总是将将要过期的农产品和已经过期的农产品混为一体,事实上近期将要过期的农产品还是安全的农产品,可能就在营养上有些丢失,但是对人体是无害的,从资源节约出发,还是提倡大家购买该类农产品的,但必须保证在农产品过期之前食用。
(4)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的对策。从调查中得知“农产品过期问题”是当前农产品经营存在的最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虚假或者扩大宣传问题以及以次充好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经营者自身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欠缺,其次是当地相关部门管理不够严格和到位,另外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没有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也是一个原因。65%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农产品包装袋上找不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模糊则会不买该产品并选择其替代品;35%的被访者表示遇见这类情况会询问销售员并向销售员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在无意间购买了过期产品和使用时发现包装上未过期的农产品实际已经过期时,被访者选择了同样的答案。66%的被访者均表示扔掉,自认倒霉;30%的被访者则表示找商家退货,只有4%的被访者表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从以上数据可知,一年来,因农产品问题致伤、致病的情况依然存在,有13%的被访者的家人都经历过相关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视,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与建议。74%的被访者表示要搞好“农产品安全”就应当加大处罚、曝光力度以及加强检查制度,也就是说时通过硬性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配合“农产品安全”;只有4.3%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开展消费者教育,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并起到监督作用;21.7%的被访者表示应该时企业自律,即企业自觉地规范生产,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和知识灌输,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地响应“农产品安全”,并规范生产,对消费者负责。83%的被访者都表示农产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经常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被访者则只有13%;一次农产品安全教育都没有参加的被访者有43%,认为农产品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被访者有17%;偶尔会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有4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教育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接受农产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径是怎样的,所以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课堂。
(6)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组建句容市农委后,专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与市检测站合署办公。成立了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2010年10月,完成了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句容市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在产品上,能进行农产品的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农药残留,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瘦肉精、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定量检测。能基本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全市范围确定了319家种植业生产单位、农业“三品”生产单位、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奶站等企业作为我市第一批农产品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诚信经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园等5家农业企业实施建设。企业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全过程的生产销售记录,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开展产品准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的落实。对种植业、奶畜、水产类农产品及农药、兽药、种子、肥料、饲料进行地产农产品的执法抽样、送检工作。抓农产品的品牌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句容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四点:一是监测任务繁重,检测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三是工作经费缺口较多,解决需求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松散,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均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但是普遍缺乏相关知识认知;(2)消费者普遍愿意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只是对相关途径比较模糊不清;对农产品安全知识普遍认知程度不高;(3)监管部门力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4)缺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
肃州区蔬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情况调研报告
罗春梅
为了更好的掌握肃州区蔬菜、肉类市场生产加工、销售有关情况,及时反映肃州区蔬菜、肉类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生产流通和储备、投放等情况,我局组织专人走访了蔬菜种植乡镇,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及养殖大户,蔬菜肉类加工及仓储企业,批发户、零售市场及直销店,并召开了有乡村干部、相关部门、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负责人、种植及养殖大户、批发零售市场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蔬菜、畜产品生产现状
(一)蔬菜面积稳定,产量效益不断攀升。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蔬菜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抓管理,强技术,增效益,使蔬菜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9.77万亩,总产量达到60.6万吨 ,其中:洋葱4.3万亩,总产17万吨,占蔬菜总产量30%,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1392公斤。蔬菜栽培模式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蔬菜、特色品种和复种为主,其中:日光温室2.2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12%;大棚蔬菜4.7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洋葱、番茄、辣椒等加工外销型蔬菜7.94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40%;露地精细蔬菜和复种秋菜4.76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4%。初步形成了设施高效菜、加工外销菜、露地精细菜和秋季复种菜四大产业化生产格局。
(二)主要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近几年肃州区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禽生产总量持续增长,产出总体自给有余。肃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带动下,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产业园2个,引进企业43家,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98个,规模养殖场1735个,培育万元规模养殖户16429户,两万元规模养殖户7177户,创建省部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56%以上。2013年,各种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19.2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84万头只,增长0.47%,其中牛饲养量达到17.37万头,增长2.12%;羊饲养量达到138.83万只,增长3%;猪饲养量达到21.59万头,增长3.2%;鸡饲养量达到641.47万只,下降0.2%。主要畜禽存栏达到331.85万头只,比上年增加5.84万头只,增长1.79%,其中:牛存栏达到9.53万头,增长2.25%;羊存栏达到76.82万只,增长2.09%;猪存栏10.18万头,增长2.62%;鸡存栏235.32万只,增长1.64%。主要畜禽出栏达到487.41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万头只,下降0.41%其中:牛出栏达到7.84万头,增长1.95%;羊出栏达到62.01万只,增长4.2%;猪出栏11.41万头,增长3.73%;鸡出栏406.15万只,下降1.2%。主要畜产品中肉产量29643吨,比上年增加758吨,增长2.62%;蛋产量7059吨,增加114吨,增长1.64%;奶产量24600吨,减少570吨,下降2.26%。
(三)蔬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带动基地、繁荣市场、促进流通发展方面初显成效。全区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其中建成西部科技、敦煌百佳、西域阳光、康博食品等以加工销售蔬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西部科技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家(康博食品公司),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49家蔬菜加工企业中有9家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13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家企业获得对外出口经营权,以此带动形成了总寨、清水、下河清洋葱和上坝番茄、三墩辣椒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集约化生产基地。大宗蔬菜加工类型也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凉晒加工、脱水加工发展到目前的酱制加工、冷冻加工等,设计加工能力由过去的5万吨增加到8万吨,实际加工量5万吨。加工品种由单一的洋葱发展到目前的韭菜、胡萝卜、四季豆、青红椒、香葱、大麦青苗、番茄酱等多类产品,年加工量占到蔬菜总量的38%。加工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及国内沿海等各大城市。在蔬菜仓储保鲜方面。全区已建成特尔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春光蔬菜批发市场、大敦煌农产品公司和泰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4大市场,年仓储保鲜能力达13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8亿元。特别是特尔鲜公司,目前拥有果菜冷藏保鲜库24座,年贮藏保鲜蔬菜水果等5万吨,年周转销售以洋葱、白菜为主的农产品7万吨;春光蔬菜批发市场拥有5500吨果蔬恒温库和2万吨的果蔬农产品保鲜贮藏库各一座,为农产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目前肉奶加工企业主要有6家,其中,屠宰牛羊、猪、鸡各1家,奶加工企业3家。畜禽肉类加工还处于传统屠宰销售,奶产品主要以鲜奶收购保鲜加工为主。
(四)蔬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外销蔬菜品种主要以洋葱、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番茄、辣椒、茄子、果品等产品为主,以洋葱为主的鲜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8个国内沿海城市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菜、甘蓝、韭菜、食用菌主要销往新疆、青海、内蒙、卫星发射基地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年外销50万吨(含中转销售),外调蔬菜基本保持在年13至15万吨。
牛羊肉外销主要以活畜为主。牛主要以牛犊为主,外销张掖、武威等地,羊主要外销新疆等地,随着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牛羊外销量逐年增加。鸡和蛋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但生猪还满足不了本地市场需求,基本不外销。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蔬菜种植总量不足,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肃州区长年设施蔬菜2万多亩,季节性设施蔬菜4万多亩,两项合计占蔬菜总面积的36%。近年来区上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从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加大了设施蔬菜生产的扶持发展力度,建成了一批设施蔬菜产业园区,推动了设施蔬菜的规模发展。但同时存在“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现状,由于小区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产品多元化的问题削弱了规模效益的发挥。加之过去建设的日光温室大都分散经营,而且温棚年久失修,空棚逐年增加,大大减少了设施蔬菜的生产份额。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尽完善,辐射带动外销功能弱。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和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蔬菜、畜产品产品的总量逐年增加,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农业种养基地,缺乏产地市场,而且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从事蔬菜产品运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外销能力不足,销售渠道狭窄,再加上我区还没有带动实力强的全产业链深加工龙头企业,部分农产品也还存在季节性销售不畅问题,若不认真加以解决,将会成为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3.生猪饲养量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从目前情况看,肃州区千家万户退出生猪养殖,规模化养殖已悄然兴起,已建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生猪饲养量在百头左右小规模的养殖户居多,千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只有4户,生猪养殖表现总量不足,市场占有份额小,生猪屠宰企业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与养殖农户形成利益、风险共同体,抗风险能力弱,生猪养殖优良品种依赖性强,缺乏龙头养殖企业带动,致使养猪业在低层次上徘徊。
三、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设施蔬菜规模发展。区委区政府要把蔬菜、畜产品生产、销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围绕规模发展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直接从事设施蔬菜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无法解决的规模发展问题和有建设规模、无经营规模的问题。真正从扩大种植规模和强化经营主体上实现产销规模效益。
2.培育新的生猪养殖基地,提高猪肉自给水平。针对肃州区目前存在的本地猪源供应不足,现行生猪养殖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从规划用地、项目支撑、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改造一批养猪大场大户,新建一批养猪大场大户。建议从全局考虑,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新上一个养殖、繁育、加工增值、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猪发展企业集团,年销售规模应在5万头左右,以此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增强猪肉自给能力。
3.建立政府肉类储备,调节平抑肉价。市区应出台有关政府肉类储备政策,建设肉类储备设施,建立价格调节基金,调节肉价不稳,给养殖业带来的风险。在肉价过于走低的情况下,政府进行储备收购;在肉价过快上涨情况下,政府动用价格调节基金,投放储备,以平抑肉价过快上涨。
截止2007年6月,岑巩县共有农副产品市场15个,其中:中心集贸市场2个,沿街道市场10个,村级群众自发开办市场3个。除了两个中心集贸市场经营内容有日用产品和大宗商品如农副产品、农资、服装、五金、建材、餐饮服务等外,另外的13个基本上只是进行一些日用的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融资渠道狭窄,经营规模小。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动,我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民经营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加之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多,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08元上升到2006年的1830元,增加422元,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二、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比较。
一是经营方式不尽相同,收入渠道呈现多样化。在岑巩县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低,收入渠道狭窄;而在城镇,居民的经营方式已从传统的以粮食为主的经营结构向反季节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日用商品流通、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方面发展,收入渠道相对较多。二是文化素质不同,务工收入差距较大。近年来,在城乡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得城乡农民务工收入也不尽相同。根据岑巩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在800元以上,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为500—600元。三是消费支出不同。农村居民支出近年来虽也逐步向高档家俱、电器方面发展,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消费上;而城镇已从生存型消费向休闲娱乐、对自身进行教育和再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方面迈进。
三、农产品市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购买力不强,这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岑巩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资源相对不足,农民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的发展。
2、农产品市场发育不良。规划不完善,档次不高,功能不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交易方式较为原始,一些地方存在“有市无场”、“空壳市场”、“马路市场”等现象。
3、农村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畅通。相对而言,岑巩县的农村信息服务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民获得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长和狭窄,市场信息指导生产销售的情况得不到较好衔接,使得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畅通,造成“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造成部分农产品供不应求,而一些农产品却存在积压和卖难。
4、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发育不良,服务农村市场有限。岑巩县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农民经纪人还只是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融入市场参予市场竞争,形成组织的较少,而且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服务、信息传递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
5、农民商品意识差。受传统农业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岑巩县农村60%以上地区群众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状态,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以自用为主,产品商品率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进一步开拓农副产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岑巩县的工作重点应着力于建立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县、集镇批发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建设若干个规模较大、辐射力较强、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以粮食、蔬菜、果品、茶叶、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基地,并抓好几个规模较大、设施水平较高、交易方式较为先进、管理规范的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使产地批发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结构合理,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2、搞好市场规划。要重点抓好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几个环节。在规划建设上,产地批发基地应建立在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主要选择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公路沿线。销地市场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选择城乡结合部进行建设。以此建设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产地(基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并形成网络,从而使批发市场的信息集散功能和指导产销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建立健全政府对重要农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的监测,建立市场信息预警体系和储备体系,从而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使市场成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3、加大资金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益性事业,其建设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地、投资、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和扶持。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贷款、引资、资本置换、股份合作制、租赁制、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方式,广泛吸纳资金,改建和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良好场所。
4、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特别要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价格、供求和商品流通等信息的收集与工作,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确保调整适应市场,市场引导调整,充分发挥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 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 74 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 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 ,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2、加快加工产业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挖掘产业潜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现有企业建设若干个加工基地,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有远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式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上,企业要滚动发展,必须在产品升级上档上下功夫。三是实施质量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依靠质量闯市场,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关部门要下功夫积极协调、扶持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研发。
3、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等要向加工业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