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发师教案

理发师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发师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发师教案

理发师教案范文第1篇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问题

1.忽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案例教学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比较陌生,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所在。虽然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应用案例教学法,但是学校却并不提供相应的支持,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深化新课程改革。

2.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相对而言,由于我国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间比较短,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因此真正应用到教学中的案例比较少。这就使得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得不选用外国的案例。但长期采用外国案例是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适应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深远,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和学生作出较大的改变。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角度

1.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案例。其次,教师在选择好案例之后要进行小范围的试讲,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确保案例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完善案例,以契合社会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熟悉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充分熟悉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有效讲解案例。

案例的讲解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案例的讲解。对此,教师要把握案例的讲解时间,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角度

理发师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法学;搭建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

一、开放教育特点概述

开放教育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现代化教育。它首先认同知识的价值,依靠网络,把远在天涯的教育机构拉近至眼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知识转化为数字的形式,为知识时代所渴求的适应性人才,提供培训机会。其主要特点就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保留教师面授的精华,进行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在这里倡导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即学习者可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学习,自主掌握学习进度,逐步积累各学科所需的学分,开放教育这种学习模式规避了缺课,不受时空的限制,学员自身具有很大的主动性。

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是在职成人,其来源复杂,知识起点参差不齐,学习的目的各不相同。虽然大多数成人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为了提级、升职必须获得某个层次的学历教育文凭,这类学员是为文凭而学,存在混文凭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不够;有的基于社会的激烈竞争,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为了适应新的职业或岗位要求,必须掌握某个专业的知识技能,这类学员由于饱尝缺乏知识的痛苦,学习的主动性很强;有的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或出于兴趣爱好而修读某些课程,这类学员是为兴趣爱好而学,学习的主动性较强;还有的是家长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求子女来学的,这类学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是抱着交友的态度来学习的。

我们知道,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这些丰富的经验正是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好的基础。开放教育重视学员在以往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中形成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希望学员们能借助于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在新的专业课程资源的学习中,进行理解消化,提高升华,达到构建完善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的目标,开放教育教师的作用就是依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帮助学员达到这一目标。

二、法学案例教学法概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应当是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强化学员的实践能力,重点训练学员的法律思维,加强学员的法治观念,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我们地市一级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应放在培养公司、企业的法律服务人员上,这样我们才能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错位竞争。

由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它是解决实践中发生的法律问题的,所以,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的比重,而采用以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育模式是开放教育法学教学最有效的途径,是符合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教学模式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根椐各自的需要和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兴趣学习、实践学习、创造性学习和个别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最开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优点是能够系统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点,缺点是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提出法律质疑,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高校开始注重案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这还是以教师为主型的案例教学,一般而言,教师为了使法学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通常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应当是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的案例教学,该教学方法应当主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主要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件采取最合理的法律操作、对不同裁决结果进行最充分的法学价值判断,做到师生平等相互交流,充分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基于自己的观点产生的法律后果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就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应该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交流讨论阶段;第三阶段:总结评析阶段。下面具体谈谈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做法: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准备情况,即教师的准备情况和学生的准备情况。

1、助学辅导员(管理教师)搭建学员交流平台

法学助学辅导员应该在开学之初,上课之前,就为各年级学员建立班级qq群,使每位学员都加入该群,同时督促学员进群浏览信息,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相互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使学员们彼此由陌生到熟悉。

2、课程辅导教师精选教学案例

法学课程辅导教师应该在开学之初,根据其辅导的该门法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要求,通过社会实践、上网搜寻资料,收集四至五个有时事性,并切合该门法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推荐相关参考文献;然后由法学课程责任教师牵头初步把关,送给分管的领导逐级审查确定;每门课程从中挑选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发给学员,布置作业;选好案例材料后,由科室统一打印,讨论前一个月分发给学员。

3、法学学员熟悉案情,写好案例讨论发言稿,准备讨论

在这个阶段,每个学员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熟悉案例;通过上网学习、搜集相关材料,走访相关单位,请教有关的专家学者,按照自己对法学案例的理解,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解答教师在案例中提出的思考题;作好案例讨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写好案例讨论发言稿。

(二)交流讨论阶段;

这个阶段应该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法学学员自己通过助学教师搭建的平台(班级qq群)自主讨论,找出跟自己观点相近的学员,组成学员小组,并选出小组代表,小组代表在综合小组各成员的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本小组的案例讨论稿,准备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同时,教师做好学员讨论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步是由课程辅导教师组织、主持,各个小组的学员代表逐个上讲台发言,台下有不同观点的学员也可以及时提出异议,各个小组可以各执己见,只要有充足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发言参与讨论,只是作为课堂的主持引导者,为学员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氛围而已。

(三)总结评析阶段;

在法学案例讨论结束后,课程辅导教师要对案件进行点评和总结。首先应对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既充分肯定其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如案例讨论的热烈程度,讨论稿的集中程度,案例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然后,要求每个学员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由课程辅导教师批阅,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在这里,课程辅导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平时学习,培养自己过硬的法学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案例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由于法律是用来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的,所以理论必须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开放教育学员都是成人,大多有着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各种社会问题,他们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有各自不同的分析和判断。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仅凭教师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法律服务人才是很困难的。因而在法学教学中,采用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作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方位地培养法律服务人才的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成人教育,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最大地实现了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和教学理念,将教育的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使得学员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为生动典型的现实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将注重“教学”的环境转变为培养“学习”的环境,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拉近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将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认真思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

第二,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员主动型案例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这一媒介,以学生为主体,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强,主动学习的情绪比较高,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这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型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各讨论小组在准备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员在准备参加讨论中学会了如何去搜集资料,研究和整理资料,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而能够达到开放教育能力培养的目的。

第三,转变了教师身份,促进了师生关系,达到了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师”目的。由于在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唱主角,师生双方地位完全平等,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法学案例讨论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员调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总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优势互补,师生合作双赢的过程,它突出强调对前人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与总结,以便法学学员在今后的实践中 “踩着巨人的肩膀前进”。由于采用这种师生地位平等的民主式方法教学,客观上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因为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逼迫教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双赢。

五、实施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的条件

前面谈到了法学教学中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的种种优点,那为什么实际上我们较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呢?原因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具体谈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学员条件: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学员参加,一般以20至40人为宜,人数多了影响讨论的进度,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人数太少又难以组成讨论小组;其次,学员自身必须进行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如果毫无准备就匆匆来参加案例讨论,只听不说,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从客观上排除了那些混文凭的学员或者学习目的不清晰的学员,同时要求来参加讨论的学员有较充裕的学习时间,从各地市级开放教育现在的人员构成实际情况来看,难以满足条件。

2、教师条件:采用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通晓本专业、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再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应变能力,事先如果不做深入的探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课堂上就无法做好案例的点评和总结,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3、精选案例条件:采取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精选案例,案例选得好,案例教学法就成功了一半。精选案例应注意:第一,要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第二,要选择特别典型的案例,通过讨论,要能达到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的目的。第三,要提出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对案例思考问题的设置,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来确定,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4、教学计划条件:由于法学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学科,但现行教学计划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规定得较少,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讨论和法律操作训练,应当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增加到总课时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学生主动型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有利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文才:《法学案例教学的研究与探析》,东部网。http://

[2]谈建俊(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论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国际经济法网.http:// 2005-10-11/2005-12-12.

[3]李龙(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我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国际经济法网.http:// 2005-10-11/2005-12-12.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期)

[5]宋涛.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8)

[6]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5(9)

[7]刘涛.对法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实事求是.2005(1)

[8]王晓烁,“论中国法学教育中实践性教育的缺失”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7期。

理发师教案范文第3篇

一、 “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容易做到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2、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

3、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

4、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②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③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④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⑤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⑥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实行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理发师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诊所式;案例教学;本土构建

1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历史溯源

1.1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

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雏形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先驱苏格拉底所采取的问答式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又被称为“产婆术”,即帮助学生“孕育真理至出世”.苏格拉底式教学,并不局囿于单一的知识陈列说教,而是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讨论,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问题,一问一答,否定与肯定,交流与争辩,引导正确认识的形成,帮助真理出世,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这种案例教学通常分为四步循序渐进:第一步,提出矛盾命题;第二步,对方回答问题;第三步,否定对方回答;第四步,帮助真理出世.

1.2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大学的兴起

哈佛大学法学院初尝案例教学法.美国早期的法律教育颇受英国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影响,当时,要想成为一名律师,通常的做法是进入律师事务所,拜本国律师为师,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巧.“几乎到20世纪中期,跟随一个律师的学徒阶段在许多辖区,如宾夕法尼亚州,一直是批准新进律师的前提.”[1]然而,学徒制因其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及对学徒潜在的剥削性受人诟病.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冲击下,人们更愿意去探寻更有效的法律教育方式.1870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olum⁃busLangdell)在美国法律教育领域首创案例教学法.郎得尔秉承科学理性的教育观,他提出:“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案例.”[2]郎得尔模式以上诉法院判例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秉承了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学院学生积极思考,力图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判例的反思,寻找解决方案.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探索.继哈佛法学院之后,哈佛医学院也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课堂教学中得以推广,美国知名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Flexner)对传统医学课堂授课模式的批判功不可没.他在《弗莱克斯纳报告》中论证了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首先,弗莱克斯纳认为医学院教学目地不是培养“理论知识的背诵者,而是具有探究精神及批判能力的思考者.”[3]进而,弗莱克斯纳提出了医学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临床实践案例教学法,即将四年制医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课堂教学,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第二个阶段是在进行临床医学教育,通常在“医院面对病人进行,学生要学会如何写病历、如何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如何诊断等.”[4]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深入推广.哈佛法学院与医学院引入案例教学法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尤其是时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多汉姆(MallaceB.Donham)敏锐地意识到,虽然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培养的是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但三者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育人需求——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他认为“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同样也适用于商学院的教学活动.”[5]在多汉姆的引领之下,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得以深入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的主角身份已经被淡化,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案例讨论占据了整个课堂.至今,全程案例讨论法仍然活跃在美国商学院课堂乃至全球商学院课堂.

1.3批判与新生: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

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出现是当时美国教育界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从哈佛大学法学院到医学院再至商学院乃至整个美国,案例教学法获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案例教学法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批判者们也审视着这种方式并不时发出质疑.20世纪初,现实主义者们一针见血地指出郎得尔模式的重大缺陷——绝对简化教育与匮缺专业实践训练,认为:“如果法学院的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案件发生时及案件判决时的社会生活,他们会受到更好的教育”.[6]现实主义者们对案例教学法尖锐的批判,掀起了修正案例教学法的浪潮,提出要在法学教育中采用新的教学法以弥补郎得尔模式的缺陷.诊所式案例教学应运而生.诊所式案例教学主张通过加强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历程:身临其境面对实务问题,参与解决问题,启发反思.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提出之初,学者们对其顾虑重重,以至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系统地形成及推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才对诊所式教育的基本理念达成共识,得以大力推广,并在法学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法学教育的首席教学法.[7]

2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特征描述

传统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忽略了实践思维的启发.如郎得尔模式在法学课堂中的运用,其目地在于让“学生阅读特定的上诉案件中的司法意见,并且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推导出它们一般的运用原则”.[8]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学习者理性思维形成的同时,又特别关注启发、训练学习者的实践思维,最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将理性思维与实践思维升华为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以真实案例作为“诊断”的素材

传统案例教学中,学生面对的讨论素材——“上诉法院的判例”,判例的最终结果已经形成,学生要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理性推理回归到已经形成的结果.而诊所式案例教学中,学习者通过进入各式的“诊所”,如律师事务所,面对的是没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案例.学习者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专业问题,如某一个法条的准确运用,更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各式社会关系,如法律与道德如何抉择.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学习者需要多角度审视案例,“在行动中学习”并在“学习中行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周而复始的历程,为诊断案例开出正确的“处方”.

2.2师生关系的重新审视

诊所式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为主导传道授业、学生被动学习的固有模式,学生才是进行案例诊断的主角.一方面,学生是案例诊断的主角.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探究、思考,并深入案例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形成妥善的解决方案.在探寻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识、专业实践经验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与教师互相配合、协同作业解决现实法律问题.就对真实案例的处理而言,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的业务处理关系.

2.3走出课堂去实践

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外,进入社会,直接接触形形的案件当事人,并进行调查、咨询等活动,如为权益受侵案的消费者提供法律支持;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为被家暴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

3.1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意义

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诊所式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没有准确答案或是没有形成定论,也面临着及时形成正确解决方案的压力.因此,学生要给待“诊”案例开出正确处方,必须主动出击: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或是查阅资料,或是求助于指导教师.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引入诊所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诊所式教学法着重在实践中培训学生事实调查、理论研究、咨询调解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弥补了我国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盲区,即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将学生培养成才是学校育人的目地.“成才”既包括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也包括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在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发源地美国,法学院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诊所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诊所教学已经制度化的印度,诊所教育目地之一也是养成学生社会正义感、责任感.

3.2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本土构建困境

诊所式案例教学理念缺失.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学院式教授是传统中式课堂的典型特征.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占据了传统中式课堂的半壁江山.即使在课堂中偶有讨论,也离不开教材“本本”的桎梏,只是就事论事,就案例论案例,讨论显得单一且枯燥.随着诊所式案例教学法“西学东渐”,师生皆认识到这种新型教学法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传统学院派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必然导致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移植土壤的贫瘠.诊所式案例教学要得以充分应用,教育当局、教师乃至学生理念的更新必不可少.诊所式案例教学推广程度不够.2000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初尝螃蟹”,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当这种新鲜的尝试得到社会的一定好评和学界的肯定后,2001年,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到了“尝鲜”的行列中.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76所高校已经开设诊所式案例教学课程.诊所式案例教学在中国的推广起步较晚,推广速度较快,但是其普及面还不够广.诊所式案例教学推广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学科一枝独秀,其他学科很少涉及;二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更受重点院校的青睐,大部分普通院校只是“望而生叹”,或是“浅尝辄止”;三是诊所式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教育领域几乎为“零利用”.诊所式案例教学资源匮缺.诊所式案例教学资源匮缺主要体现在物质支持与教师配置两个方面.一方面,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以课程实施地点为例,除了教室,还要准备相应的办公场所,甚至组建“诊断基地”,这些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探索诊所式案例教学法的高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福特基金会,我国并没有专项资金资助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诊所式案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而当前我国的从业教师大多是接受过系统理论知识培训的“学院派”,理论教学能力强,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单向发展的教师队伍不能充分实现诊所式案例教学的实施目的.

3.3美国诊所式案例教学法本土构建启示

理发师教案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采取案例教学法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完善,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学历史;案例教学法;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是依据史实,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教会学生以史为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门学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习得者的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根据史实进行自我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值得加以合理利用的手段。

1做好课前准备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细致的研读,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较为充分的查阅,尽量掌握最为丰富的、正确的史实。特别是一些著名历史事件的意义及影响,教师需要将专家学者的看法进行整理,整合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还可以对一些具有相似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使各项史实的特点更为明确。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课程设计,将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标注,在上课时详细的讲授给学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课本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并不一定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搜集,将最为典型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案例筛选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在课上时采取各种手段将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而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分散且十分重要,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需要根据年份对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发明进行分类;其次是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发明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调研;最后需要将与这些发明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图表,在上课时直接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使得课程内容更为清晰明了。教师做好了充足的做准备,才能保证在课上将重点与难点十分简洁、明了的讲授给学生,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也避免了知识过于分散而出现记忆错位的现象。

2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首先需要重视课程导入,对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师的知识技能成为了其喜欢一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应当把握好课程伊始,将自己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故事、提问、对话等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即将进行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本节课所做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需要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大部分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来感受历史事件。这样可以使历史事件更为真实的还原给学生,使得教师所准备的案例更为真实,具备说服力。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安排当堂检测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这一环节的题型进行扩充,让学生见识到更多类型的习题。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小软件,将每节课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边玩边进行自测,帮助学生记忆,也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这样教师就可以使整个历史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案例的罗列,让学生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清朝末期各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影音资料,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外国列强对我国的蚕食瓜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还可以将相关条约内容打乱,将各通商口岸、列强瓜分的地点等内容标注在地图上,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就将经典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强调,帮助学生进行了记忆,还使得课堂内容更为丰富紧凑。

3重视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的缺陷,因此,师生都需要重视课后反思,并尽量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经典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对历史案例进行的讨论,从中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看法,并且对理解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回忆,反思自己是否合理的利用了历史案例,是否将各案例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案例能否正确理解,是否在课上或者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了合理的讨论。尤其是教师需要反思自己选取的案例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能否让学生挖掘出案例中蕴含的中心观点,进行了几次案例教学之后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表达以及思维能辨力上是否有所提升。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在不断的反思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内容,重视课后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扎实历史基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谈案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298-299.

[2]陈家刚,应琼.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历史教学设计———对一位美国教师“经济大萧条”教学案例的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1:47-52.

[3]王少非.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42-45.

相关期刊更多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