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刻字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作过程 职教教材 学习领域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校本教材
20世纪90年代德国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要求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 融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向以专业劳动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以工作过程知识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 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 使学生具有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团队精神、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责任感、独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无法习得的,只有在工作中体会、积淀。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企业要求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还特别需要具有构建和发展工作世界的创新能力。
校本教材是指学校在调研分析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素质和能力情况,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教材, 对于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向学生提供最迫切需要的教育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重任。
二、开发原则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紧密围绕“基于工作过程”展开,具体原则如下:
1.工作和学习的一致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一方面要再现专业学习领域的真实工作过程,通过教材学生能对工作技能、知识、情感、素质等有全面而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校本教材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文,内容应是工作中的典型设备、关键任务或基本能力迁移点,来源于工作,同时具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和价值意义。
2.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
“培养什么样人, 怎样培养人”是校本教材目标和手段统一的体现。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是手段的主旨,两者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分析企业要求、学生现状,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 强化实践。
3.能力和素质的同等性
职业行动能力是教材培养的核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除基本职业技能外,从业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需要教材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和体现。
4.结果和过程的连贯性
正如企业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设计到产品、从技术到应用都是相互促进不断更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更应体现这一真实的状况。因此,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过程产生结果,结果会修正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能盲目“追风”和“走马灯”式地开发,要不断改进、不断反思。
三、开发流程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学习领域,再针对每个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编写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教学中加以反馈和修正,结果起动进入下一轮开发,呈现螺旋式的上升,不断完善和补充,趋于合理化、适用化、可操作化。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开发流程
1.工作岗位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深入企业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数量、质量和规格的新要求,针对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展开详细调研,调研可以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将从不同企业中调研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整理归类出具有共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共同点既是工作中的基本点和将来工作的能力迁移点,也是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具体做法如图2、图3所示。
图2典型工作任务归类
图3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2.划分学习领域
挖掘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点,进行能力点的分配与重组,划分出若干学习领域,如图4所示,每个学习领域都有如图5所示的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时间安排、学习领域描述、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等面向实际工作的内容。
图4 划分学习领域
图5 学习领域描述
3.设计学习情景
结合现有的实训设备、教学条件,在每个学习领域内设计若干能体现专业工作特点和要点的学习情景。如图4中学习领域6设计了刻字、矩形槽板、椭圆旋钮和吊钩四个学习情景,如图6所示。情景间是知识的完整分配、能力的层次的梯度。学习情景的有关说明如表1所示,情景教学中使用实践性教学的设备配置要求如表2所示。
图6 学习情景的设计
表1
表2
4.实施
实施中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引导课文法。其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并且主动地学习,学习独立自主地思考任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任务。在学习中,学生广泛地独立获得能力和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速度并且经常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时间掌控能力和发展自我的意识。
图7 引导课文法
四、反思与建议
1.主线明确、内容充实
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教材编写的特色,特在“导”,是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导出的是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所以教材编写中切忌工作过程写的“太实”“拘泥于此”,否则教学将变成岗前培训,绝非高职教育。
2.主旨统一、类别多样
校本教材应站在专业的层面,统筹安排,形成完整的体系,应坚持统一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应保持统一的开发风格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由于学习领域性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教材应具有学习领域类、项目类、模拟类、案例类、模块类、媒体类等多样性。
3.基础不变、应用灵活
开发校本教材的重要原因是实践、实训、实战比例在教学中日趋加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用人单位的设备不可能完全相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针对现有的设备,但设备的使用说明绝不是教材,教材中基本内容应以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为重,这样学生才能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具有实际的创新能力。
4.现实意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