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参加南岸区小学语文阅读赛课,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课。磨课团队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反复试讲与研讨,使这节课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团队磨课究竟“磨”出了什么?在磨课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教师的回答是:磨心、磨力、磨成长。
角色:执教者――罗琴
关键词:内外兼修 淬炼意志
核心成长:我顿悟出想要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应充分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断层处,建构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深入对话的桥梁,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中成就精彩的课堂。
练外功。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的确,磨课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对执教者而言,不断修改、、重建以及密集地试讲,都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尤其是每一次试讲完后,磨课团队进行研讨时,在众人的争议与辩驳中,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课堂存在如此多的问题:语言不够凝练、评价没有导向性、生成不能把握、板书缺乏规范……记得某次,记录员黄老师将我的课堂语言悉数记录下来后,指出我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中居然有6次都是在简单地重复,带“哈”的口头禅竟然高达15次。这是我以前从未察觉的问题。在惊慌错愕中,唯有不断反观、改进,以字斟句酌写教学实录的方式凝练课堂语言,以清晰简洁的文字规范板书,以多达十几种的课堂预设使评价更有导向性、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修内功。在研读《扁鹊治病》这一文本时,我发现全文以蔡桓公的病情变化为线索,而寓意恰巧隐藏在步步加重的病情中。于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在第一次备课时确立了“抓住情节变化悟出寓意”这一教学目标。试讲中,我发现教师教与不教这种阅读策略,学生都能大致知晓寓意,这一目标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这时,磨课团队的老师提醒我是不是应该再次研读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针对课标中对中段学生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目标,再次反复研读文本后,我发现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体会寓意的关键段,又将教学目标调整为“抓住关键段揭示寓意”,并找来课外的寓言故事《黔驴技穷》进行迁移运用。但由于《黔驴技穷》中的关键段落并非如《扁鹊治病》一文这样清晰、明显,学生悟出的寓意总是偏离课前的预设。在一次次失败中,我和磨课团队不断修改、调整教学目标,从“链接生活体会寓意”再到“群文阅读理解寓意”,直至离正式比赛只剩一周的时候,当我重新冷静地审视、反观前面十几次的试讲,不禁在心底叩问自己:为什么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只能流于浅表?先前设立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吗?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忽略了学生的思维需要。学生对寓意之所以理解不深刻是因为所有的阅读和思考都停留在文本本身,缺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教师必须通过纵深地链接,填补学生知识和思维上的空白。
再次了解古代寓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后,我最终确立了“在本文背景知识的链接中亲近中国寓言文化,深入理解文本,使寓意的理解更加深入多元”这一教学目标。通过链接作者韩非的资料以及写这则寓言的历史背景后,学生的思维才跳出了文本,从“治国”想到了“治班”。在迁移运用重读韩非的《守株待兔》时,想到了自己、班级、社会、国家,整节课才有了学生思维提升后迸发的火花。至此,我才顿悟出想要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应充分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断层处,建构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深入对话的桥梁,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中成就精彩的课堂。
角色:出谋划策者――王江丽
关键词:文体本质 学习之理
核心成长:回顾整个磨课过程,虽然我不是执教者,但也同样“磨”出了我对学科本质的把握,磨出了我追问学理的习惯,也磨出了我更加专业的成长。
磨出“质”。“质”是指课的本质,我们研究寓言《扁鹊治病》的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以及韩非寓言的本质特点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
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知晓寓意,拓展阅读”这一策略,在几次试讲中效果都不好。因此,作为骨干教师的我开始去追问困境出现的原因,并希望能提出新的策略。通过观察我发现“抓住关键段知晓寓意”的方法其实不具普遍性。很多寓言故事,如《黔驴技穷》就没有这样明显的句段,所以它也就不能上升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策略;而后来的又一策略,“找到故事中的蠢人和智者”也没有重要的学习意义,显得多余。那寓言的阅读策略是什么呢?我开始阅读哲学、文学专著,从中寻求答案。读严文井对寓言的解读,我体会到寓言的本质特点。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我又认识到原来韩非寓言是从治理国家的高度来写的。在小小的寓言故事中,韩非是在阐释自己的治国之道。《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就是在讲管理中要防微杜渐的道理。读钱钟书散文《读伊索寓言》,我又了解到可以多角度解读寓意。于是,我建议改变教学策略,引领孩子们由此及彼、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站在作者写作的角度去思考寓意。
这一改,课堂活跃了,孩子的认识和体会从单一走向了丰富,从丰富又走向了深刻和准确。由此我也领悟到,这些教学策略的优化其实还是要建立在对寓言本质的正确把握上,建立在教师语文本体知识的丰富和完善上。
磨出“理”。“理”是指学生的“学习之理”,也就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磨课促进了我们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把握。
在教学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环节,请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表格的填写,归纳出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起初,罗老师让每一个小组先分别讨论完成表格,然后再由一个小组交流汇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课堂气氛很热烈,整个过程用时十分钟。但来自北京海淀区的语文教研员牛玉玺老师在看课后却质疑:“这一环节耗时这么长,值得吗?”是呀,这一热闹的学习活动有与之相符的重要意义吗?带着这一疑问,我翻阅了相关教育理论,发现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只属于低级思维的范畴,很容易完成。在这些表面的热闹,大量的用时背后缺乏学生应有的思维成长。所以,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最终课堂做出了相应调整,由两位学生示范完成表格填写。这样既达到了提取信息的效果,也节省了时间。
角色:记录者――黄昊
关键词:专业特色 未来设计
核心成长:感谢能与一群有着鲜明专业特色的老师亲历整个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地得到更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效率低仍是影响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语言的直观能够凸显语文的学科特色,语文中的情境需要语言来描绘,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教师通过优美地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文中,通过用激情饱满的语言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图画是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的情境通过图画来表现,就是让文章的内容更加形象。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后习题让孩子理解“撑开绿色的小伞”和“穿上暖和的衣裳”,学生就可以通过插图来理解和表述。渲染情境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美。在教授《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首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朗读的欲望。“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在指名朗读时,他们跃跃欲试。其次,我设置了层层追问,鸟儿为了实现它和大树的承诺,第二年春天,它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它们约好的地方,却发现只有树根留在了那里,这时,鸟儿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它得知大树被伐木人砍倒拉进了山谷之后,它毅然飞向了山谷,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它的耳边传来了锯木头的“沙沙”声,它想到好朋友大树一定面临着危险,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而当它知道大树被切成了细条,做成了火柴卖掉之后,它来到了那盏煤油灯前,看着用好朋友生命点燃的灯火,它在想什么?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的问树根、大门和小女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鸟儿寻访大树时越来越焦急、伤心的情感,边读边想象画面,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再次,我利用了教材中的配图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烘托了情境,在鸟儿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好朋友用身躯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时,它会对大树说什么呢?这时,一张鸟儿对着灯火吟唱的图片出示,一阵伤感、动人的旋律响起,孩子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被打动了。
二、在有效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讲课。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讲,我常常在讲授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哪个字想向大家提醒?如果让你讲授这一段,你会给大家讲解哪些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要尊重,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发动学生,让他们集思广益,制定学习方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口语让学生先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让他们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不仅确保学习质量,同时学生积累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读课文时,带着质疑走进文本。在准备《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教学设计时,我看到教学参考给出的教学建议是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你有哪些问题,然后整堂课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展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潜入文本,品词析句。然而对于这样开放的课堂我心存忐忑,孩子们能问出这么“高水平”的问题吗?万一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怎么办,但尝试过后才知道他们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教师一层层的追问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感悟文章表达的感情。最后,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有时,在品析词语时,有同学提出把文中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好不好,类似这样跟课文“较劲”的行为,我都不反对,我们一起分析对比,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信心高涨,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三、通过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的课文需要有可比性。教学单元是由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位,这样安排就为学生比较阅读创造了条件,相类似的几篇文章都在一个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总结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总结文章异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的课文中就很有可比性。该单元的主题是以写动物为主,都是名家写家常动物。首篇是丰子惜写的《白鹅》,接着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这两篇文章一中一外,虽然都是写鹅,但是在表现鹅的步态、叫声等方面写的各有特点,有同有异。之后,是老舍先生的《猫》,最后是老舍先生的《母鸡》。这是同一个作者所描写的两种不同动物。但是在写法和情感上都有不同,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语文教学也要注重阅读的作用。阅读过程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可以很好的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培养语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样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阅读,写作,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高效课堂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创新,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