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中级职称考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明确目标、树立自信、不轻言放弃
明确奋斗目标,接下来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大部分都是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有良好的考试心态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但中级会计职称的复习备考时间完全贯穿于繁忙的工作之中,缺少专门的复习时间,只能利用少量的业余时间。因此,当既定的学习计划被打断或者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热情,重新安排计划和学习思路,决不能轻言放弃。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因为模拟测试不理想,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应总结失误,吸取教训。中级考试题型纵然千变万化,也不离其宗,最关键的是对症下药,夯实基础,所以自信心是职称考试中的常规武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
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从报名到考试之间共有5个多月的时间,备考三门课程十分充余,关键是收心要早,提早进入状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开始太晚,难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压力之下极有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
今年的新教材较往年晚了整整2个月,也就是说利用新教材复习的时间会比2006年减少了2个月,这是个不好的信号,有重大改动的新教材很可能会使此前开始的复习内容失去意义。但可以先通过网络和杂志了解到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和重大修改部分,提早了解教材的变化方向,做好应对之策。
新教材的迟迟推出使得原先定下的复习计划不得不进行调整,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新增内容的理解和练习上,适当减少对非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对于三门课程的复习时间安排,严格按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2:1:1,原因是《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多而杂,且难点较多,有些内容需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均很强,容易读懂,《经济法》的内容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只需强化记忆。按照上述的时间安排,周末可以利用1天的时间钻研《中级会计实务》,另一天就留给《财务管理》和《经济法》。
在职人员的业余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这些时间短暂而宝贵,更需要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晚上3~4小时的复习时间可以安排给1门课程,其中2小时阅读教材,2小时做练习,阅读教材时难免会碰到理解难、容易忘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通过做练习来帮助理解,加强记忆。对于总体复习时间的安排上,可以这样计划:3月31日前保证新教材已通读一遍,并做好读书笔记,归纳、总结重点、难点,作为日后复习的重中之重;4月份主要用来做章节练习和精读教材,夯实基础,把握全局;进入5月便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好模拟测试,一方面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培养临场状态。
三、寻求最高效学习方法
(一)教材是考试的指导,精读教材对考试至关重要。 一是《中级会计实务》通读教材找联系,理解记忆多练习。读书时要先看目录,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理解后分析各章的逻辑结构;再重点记忆各章中的出题点。有了基本框架,再深入到具体知识点,便可进行系统记忆。如果不分析逻辑结构,拿到书便开始逐行逐行地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以今年教材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部分为例,该章属于典型的准则改变教材内容的章节。资产减值损失的内容在原来8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基础上作了更改,以前的制度规定:对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公允价值回升后可以转回;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涉及的资产进行分类,分为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和不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不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商誉等。可转回减值损失的资产包括存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型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等。这是一个既有修改又有新增的知识点,在复习时要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跨章节记忆。二是《财务管理》归类掌握教材体系,牢记公式多做习题。《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公式繁杂,但是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许多章节之间所对应的方法原理是相同的。如投资管理和证券评价中,都大量用到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原理。教材中,用相同的原理说明不同问题的地方很多,如果能够适当归纳,对于用较少的时间来熟练掌握相关的内容很有帮助。此外,课程的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考试题型和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往往一道题会横跨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比如: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和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结合,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和净现金流量、净现值以及内涵报酬率的结合,杠杆原理和投资中心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向结合。对于上述综合性内容要慎重对待,不但要牢记公式,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三是《经济法》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经济法》是三门课程里难度最低的一门,教材内容相比前两门要少,几乎没有计算量,主要是考核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材中关于比例、时间、人数、资金等数字化的法律规定很多,在复习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不但要掌握有关数字。还应连同数字的出处一同记忆。如某一比例数字,应考虑该比例与注册资本有关,还是与资本总额或者经资产有关,某一时间规定应从何时开始计算;表决通过某项决议是按全体成员还是按出席会议的成员,是以出资额还是以人数等通过。所以,对《经济法》的学习,更应在对法律规定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时要养成多写多记多说的习惯。学会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记录下准确的法律条文,以备在考试中作答之用。《经济法》综合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识跨度大、隐蔽性强、现实联系紧,非常注重答案的逻辑性和法规的准确性,如果以口语或者理解性的语言做答势必会影响得分。
(二)狠抓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经验表明,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是必考的,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重点。阅读新教材之前,首先与上一年的教材在章节名称上做一下
对比,在阅读新教材时注意经常在内容上与上一年度的教材对比,对于发现的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材的重点内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时,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习题,力求掌握。通过对近年来的试题进行分析可知:《中级会计实务》的重点内容包括存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和利润、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会计调整和会计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财务管理总论、企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营运资金和财务分析;《经济法》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等。
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要花功夫突破难点。有人碰到难点就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甚至开始祈祷不要在考试中碰到,这种心理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解题思路,反复练习,深刻体会,才能渡过难关。历年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演化而成的,只有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借助辅助资料,收集最新考试信息要顺利通过考试,拥有一套高质量的辅导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复习思路去选择相应的辅导书,北大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比较好,今年的版本较往年有很大的特点:在串讲每一个重要知识点时,都会在后面附加上一个相关链接知识点,并再加以讲解和提示,把与该要点相关的、最容易出现的考点加以补充。比如:《公司法》中讲到公司解散和清算时清算组成员的组成时,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之后便有5个相关链接,分别是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营企业、外资企业清算组及破产程序中的管理人的组成情况补充。这个附加解释很有学习价值,一方面进行总结,节省复习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方便加强对关联知识点的总结、记忆,将系统复习贯穿在每一章节中。
此外,积极关注考试动态,听取辅导班老师对考试热点问题的讲解,掌握和收集相关财会杂志与财会网上的资料。此外CPA之夜论坛可以免费下载课件和串讲资料,每天都有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考试热点,包括各个网校辅导班的考试权威们写下的串讲手稿和课件,其讲解深入浅出,各有侧重,对知识点的梳理既有条理又有针对性。每次浏览定会有所收获。
四、反复练习培养考试状态
在通览全书的情况下,重点测试近年来的真题,测试中会发现,以前年度的考题会重复出现在今后的真题中,这就是送分题,在考试中碰到原题会让人自信倍增。测试时严格按照临场考试时间要求自己,掌握时间和进度,按时交卷。做完习题后,善于分类汇总,对于经常出现的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一定要慎重对待,反复研读课本,直到弄透为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带普通的计算器。
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1.企业对于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换出库存商品且其公允价值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营业外收入
B.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C.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
D.按库存商品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B
【解析】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企业以库存商品作为换出资产时,应当以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并按其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2.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20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7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项投资对甲公司2007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50B.100 C.150D.250
【答案】D
【解析】本题长期股权投资系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所取得,由于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可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力,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初始成本为2000万元,但该成本低于投资时甲公司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000×30%=2100(万元),其低于的部分100万元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投资成本。另外,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后,甲公司应分享500×30%=150(万元),需计入投资收益。两者共计对甲公司2007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100+150=250万元,导致利润增加。注意:如果投资时乙公司某一项或某几项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等,则应当将乙公司的净利润500万元进行调整,之后再按投资比例计算分享额。
如要求对本题编制分录,应当如下:
(1)2007年1月2日,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同时,调整增加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7000×30%-2000)
(2)2007年末,分享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50
贷:投资收益 150 (500×30%)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月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本公司生产的500件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管理人员。该批产品的单件成本为1.2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在2007年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万元。
A.600B.770C.1000 D.1170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非货币利的职工薪酬,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500×2×(1+17%)=1170(万元)。如本题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管理费用1170
贷:应付职工薪酬1170
借:应付职工薪酬1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
贷:库存商品600
4.企业对境外经营的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应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是( )。
A.存货B.固定资产C.实收资本D.未分配利润
【答案】C
【解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和负债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5.2007年1月1日,甲企业取得专门借款2000万元直接用于当日开工建造的厂房,2007年累计发生建造支出1800万元。2008年1月1日,该企业又取得一般借款500万元,年利率为6%,当天发生建造支出300万元,以借入款项支付(甲企业无其他一般借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按季计算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008年第一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万元。
A.1.5B.3C.4.5D.7.5
【答案】A
【解析】甲公司在2008年第1季度,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800+300-2000)×3/3=100(万元),一般借款的季资本化率=6%/4=1.5%(万元)。因此, 2008年第1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100×1.5%=1.5(万元)。
6.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大型商品一套,合同规定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900万元,分三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假定在现销方式下,该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销售收入为()万元。
A.270B.300 C.810 D.900
【答案】C
【解析】对于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应当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确认收入。本题如要求作分录,应当如下:
借:长期应收款 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10
未实现融资收益 90
7. 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该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元。
A.0.50B.0.51C.0.53 D.0.56
【答案】C
【解析】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00+1200×6/12-240×3/12=1054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5600/10540=0.53元。
8.2007年3月31日,甲公司应付某金融机构一笔贷款100万元到期,因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当日,甲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减免甲公司债务的20%,其余部分延期两年支付,年利率为5%(相当于实际利率),利息按年支付。金融机构已为该项贷款计提了10万元呆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该项债务重组业务中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万元。
A.10 B.12 C.16D.2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应当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100-(100-100×20%)=20(万元)。本题如要求甲公司编制分录,应当如下:
借:短期借款等20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0
9.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乙公司一台机器设备,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120万元。因M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甲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该产品,当日M产品库存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为()万元。
A.0 B.120 C.240 D.36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所签订的不可撤销的经营租赁合同,于2009年起由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该合同产生的义务应当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其金额为未来三年应支付的租金的最佳估计数,即120×3=360(万元),导致利润总额减少。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
A.收到的税费返还款 B.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C.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D.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答案】A
【解析】选项B、C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选项D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11.甲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6年,财政部门批准的年度预算为30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预算为20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为1000万元。2006年,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为2700万元,其中,195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75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2006年12月31日,甲单位结转预算结余资金后,“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的余额为()万元。
A.50 B.200 C.250 D.300
【答案】D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以及本年度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用款额度下达数之间的差额,均应当计入财政应返还额度。由于该单位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应返还额度没有期初余额,因此,2006年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余额为(2000-1950)+(1000-750)=300(万元)。如果本题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50
――财政授权支付 250
贷:财政补助收入 300
12.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连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不计入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而可以抵扣即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因此,甲公司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140+4=144(万元)。本题如要求编制会计分录,应当如下:
借:委托加工物资140
贷:原材料140
借:委托加工物资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0.68
――应交消费税16
贷:银行存款 20.68
借:原材料――半成品 144
贷:委托加工物资 144
13.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93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为2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93 B.95 C.100 D.102
【答案】B
【解析】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之中较低者为基础,再加上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甲企业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93+2=95(万元)。
14.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810 B.815 C.830 D.835
【答案】A
【解析】支付的830万元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应当计入“应收股利”科目,另外支付的交易费用5万元应当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二者均不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应当为830-20=810(万元)。
15.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转换为成本模式计量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D.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因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B不正确,因为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转为成本模式;C不正确,因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应当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D正确,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16至25信息点。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有()。
A.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B.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C.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D.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具有重要性
【答案】ABCD
【解析】上述各项均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认定条件。
17.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15年
B.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C.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而进行的调整
D.根据新的证据,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转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答案】ACD
【解析】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8.下列各项中,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A.工会经费B.职工养老保险金
C.职工住房公积金 D.辞退职工经济补偿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规定,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八项,即: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辞退福利和股份支付。
19.下列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所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基本不再发生,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B.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C.固定资产建造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1个月的,应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
D.所建造固定资产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不影响正常使用,应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答案】AD
【解析】选项A、D正确,是因为所表述的内容均符合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条件,此时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选项B、C不正确,是因为固定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才应当暂停资本化。
20.下列各项中,构成H公司关联方的有()。
A.H公司的母公司
B.与H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C.能够对H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者
D.H公司与其他合营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营企业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规定,当一方能够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构成关联方。上述各项均符合关联方的认定条件。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
A.一般基金B.固定基金C.投资基金D.专用基金
【答案】AC
【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的内容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
22.下列各项中,应作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列报的有()。
A.委托加工物资B.受托代销商品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答案】ABC
【解析】经营租入固定资产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能列入资产负债表。
23.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饭店
B.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写字楼
C.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开发的商品房
D.企业持有拟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答案】BD
【解析】选项A属于固定资产;选项C属于存货。
24.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
C.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D.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以前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转入当期损益
【答案】AD
【解析】选项B不正确,是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资本公积;选项C不正确,是因为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
25. 下列发生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各事项中,应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有()。
A.董事会通过报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B.发现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存在重要会计差错
C.资产负债表日未决诉讼结案,实际判决金额与已确认预计负债不同
D.新证据表明存货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与原估计不同
【答案】BCD
【解析】选项A不正确,是因为董事会通过报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并非日后调整事项。
三、判断题(本类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中题号61至70信息点。表述正确的,填涂答题卡中信息点[√];表述错误的,则填涂答题卡中信息点[×]。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为零分)
61.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视情况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答案】×
【解析】根据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该类金融资产。
62.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建造资产的累计支出金额未超过专门借款金额的,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扣除该期间与专门借款相关的收益后的金额,应当计入所建造资产成本。()
【答案】√
【解析】专门借款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资本化金额并计入所建造资产的成本。
63.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答案】√
【解析】符合分部报告准则的规定。
64.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在附注中披露与其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
【答案】√
【解析】符合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规定。
65.企业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取得专门借款支付的辅助费用,应在支付当期全部予以资本化。()
【答案】×
【解析】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能否予以资本化,应当取决于是否发生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凡之前的应予以资本化;之后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66.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答案】×
【解析】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借记“事业支出”、“材料”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需要设置的科目。
67.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符合存货准则的规定,这样确定的存货成本才更具有相关性。
68.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报废清理费用,可作为弃置费用,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答案】×
【解析】清理费用与弃置费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69.企业对于无法合理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将其成本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
【答案】×
【解析】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进行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70.企业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答案】×
【解析】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其初始入账价值。
主观试题部分
(主观试题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 (2007年全国试题之计算题1)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答题纸第1页所附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2)分别编制甲公司该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
【答案】
(1)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等计算结果如下表1:
(2)编制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
①2007年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5 (8000-775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
②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并确认资本化利息金额时:
借:在建工程437.38 (7755×5.64)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 (360-437.38)
应付利息 360 (8000×4.5%)
③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并确认费用化利息金额时:
借:财务费用 445.87 (360+85.8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 (245-77.38-81.75)
应付利息 360
④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年利息并支付面值时:
借: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面值 8000
贷:银行存款8360
【解析】本题重点考核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法,同时考核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处理,系折价发行债券,难度适中。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和思考以下几点:
(1)题目开门见山地指出发行债券是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因而应付债券属于专门借款,应考虑债券利息的资本化问题。
(2)债券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开始时间为2008年1月1日,停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中间没有暂停。
(3)由于题目指出“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因而债券利息调整总额仅为折价金额,即8000-7755=245(万元),应在三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试想:如果支付的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差额就应当和折价加计在一起,共同作为利息调整额;如果支付的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差额就应当从折价中扣除,即减少利息调整额。
(4)债券摊余成本起始点为7755万元,经过三年调整应成为面值8000万元。即在折价发行下,摊余成本应当逐年增大,到期时摊余成本应当为8000万元。
(5)在实际利率法下,2008年末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7755
×5.64%=437.38(万元),并应计入在建工程(资本化),之后再确定当年利息调整额为437.38-360=77.38(万元);2009年末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7755+77.38)×5.64%=441.75(万元),并应计入在建
工程(资本化),之后再确定当年利息调整额为441.75-360=81.75(万元);2010年末,由于计算尾数,应倒计当年利息调整额为245-77.38-81.75=85.87(万元),再确认利息费用为360+85.87=445.87(万元),但应计入财务费用(费用化)。
(6)注意通过本题答案观察相关规律,即:在折价发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并采用实际利率法下,各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逐期增加,债券摊余成本逐年增加直至等于面值,各期利息调整额也是逐年增加。试想:如果是折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规律如何?再想:如果是溢价发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呢?如果是溢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呢?针对这些问题,请适当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数据,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应付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的核算方法。
2.(2007年全国试题之计算题2)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 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其计税基础=5000-5000×5‰=4975(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975-4500=475(万元)。
②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400(万元), 计税基础=400-40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4000+200=4200(万元),其计税基础=42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其计税基础
=26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600-2200=400(万元)
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其计税基础
=2000(万元)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100-2000=2100万元。
总之,本题2007年总共差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100=21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75+400+400=1275(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6000-2100+1275-200=4975(万元)
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275×33%=420.75(万元)。因此,递延所得税合计=693-420.75=272.25(万元)。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272.25+当期所得税1641.75=1914(万元)
(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41.75
【解析】本题考核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既涉及有关资产项目,又涉及有关负债项目,综合性较强。由于题目假定未来期间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而且仅考核2007一个年度的所得税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均没有数据,因而难度并不算大。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和思考以下几点:
(1)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虽不影响递延所得税,但应调减本期应税所得额,即要影响当期所得税。
(2)试想,如果本题甲公司2007年初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试想,如果本题明确指出2007年的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起改为25%,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试想,如果本题400万元的预计服务费改为预计的赔款支出,且税法规定与赔款相关的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试想,如果本题购入的基金是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余条件不变,则本题答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8分,共33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除特别说明外,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现一级科目 )
1. (2007年全国试题之综合题1)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
(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X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专用设备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4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Y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Z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购入,原价18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照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外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W的替代产品,产品W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2007年12月31,专利权X的公允价值为1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Y和设备Z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为62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2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来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W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末,各年末不存在与产品W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
(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W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
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
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
(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格见答题纸第9页,不需列出计算过程),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构成一个资产组。因为它们各自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而且都是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能够共同产生现金流量。
(2)至2007年末,该资产组的尚可使用寿命为3年,预计未来3年中每年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如下:
2008年现金净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
2009年现金净流量=1100+20-100-550-160-160
=150(万元)
2010年现金净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
2007年末,该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300
×0.9524+150×0.907+100×0.8638=508.15(万元)
(3)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2-2=60(万元),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故该包装机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
(4) 甲公司该资产组减值测试表如下:
(5)借:资产减值损失――专利权X10
――设备Y71.62
――设备Z10.23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专利权X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Y71.62
――设备Z10.23
【解析】本题以资产组为核心,主要考核资产组的认定、现金净流量与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等。题目篇幅较长、且涉及较多资产名称和数据,加之资产组的概念及内容很新,因而解题难度较大。但本题与教材上相应的例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就此而言,又能轻松解答并获得适当分数。即使没有认真准备,根据已有的基础,总应该能够计算确定2007年末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包装机可收回金额和首次分摊比例等,这就可以得到5分左右,并不至于无从下手。解答本体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至2007年年末,资产组尚可使用寿命为3年,应根据已知条件分别计算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资产组的现金净流量。
(2)由于无法独立确定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而计算所得到的资产组2007年末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8.15万元,即为资产组2007年末的可收回金额。
(3)分别计算资产组中各项资产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三者之和120+420+60=600(万元)即为资产组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由于508.15万元低于600万元,故资产组应计提减值损失总额为600-508.15=91.85(万元),该损失应在资产组的各项资产中分摊。首次分摊比例的计算很简单,如专利权X的分摊比例为120÷600
=20%,其余同理。
(4)按照首次分摊比例,专利权X应分摊的减值损失=91.85×20%=18.37(万元),但因该专利权分摊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不能低于其公允价值与处置费用之间的差额,即不能低于118-8=110(万元),因此,该专利权只能分摊120-110=10(万元)的减值损失,其余未分摊的减值损失应在另外两项资产中进行二次分摊。
(5)二次分摊比例是以其余两项资产2007年末账面价值所占其账面价值之和的比重而计算确定。即:420÷(420+60)=87.5%、60÷(420+60)=12.5%。
(6)包装机H系单项资产。因为具有活跃市场,能够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2.(2007年全国试题之综合题2)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7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2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4.2元)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①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9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③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年度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7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9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2)2007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4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2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8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4.3万元。
②4月26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6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2007年利息收入23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23万元。
③6月29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6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720万元。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6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8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
(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与抵消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
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
(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上述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主要是因为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000×4.2=8400(万元),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84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6400
(3)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8400万元。
(4)2007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权益法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 (900×80%)
贷:投资收益 720
(5)甲公司2007年末应作的抵销分录如下:
①与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实收资本 4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0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商誉1200 (9120-99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9120 (8400+9120)
少数股东权益1980 (9900×20%)
B.借:投资收益 720 (900×80%)
少数股东损益180 (900×20%)
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90
未分配利润――年末2810
②与内部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800
贷:营业成本800
借:营业成本 48
贷:存货 48 (内部销售毛利240×未售出比例20%)
③与内部债权与债务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应付债券623 (600+2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623
B. 借:投资收益 23
贷:财务费用23
C.借:应付账款720
贷:应收账款 720
D.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6
贷:资产减值损失36
E.借:预收账款180
贷:预付账款180
④与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有关的抵销分录
A.借:营业收入720
贷:营业成本600
固定资产――原价120
B.借:固定资产6 (半年多提的折旧120/10/2)
贷:管理费用 6
⑤与内部无形资产使用费有关的抵销分录
借:其他业务收入60
贷:管理费用60
【解析】本题内容涉及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等内容,其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其中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涉及的类型比较齐全。解答本题应当注意及思考以下几点:
(1)非同一控制下,应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本题即为甲公司发行普通股2000万股的公允价值8400万元。试想:如果本题给出了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是否影响投资成本?
(2)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且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因此,该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等不影响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由于2007年乙公司未分配利润,故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8400万元。
(4)2007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权益法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出调整分录,本题只有按权益法分享乙公司净利润的一笔分录,而且由于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故直接按乙公司净利润900万元计算应调整的分享额,调整之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就变成了8400+720=9120(万元)。试想:如果投资时乙公司某一项或某几项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的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同,则本题调整额的计算就变得较为复杂,应当如何计算呢?
(5)试想:如果本题乙公司在2007年分配过利润,是否需要作调整分录?
(6)试想:如果本题乙公司在2007年发生过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是否需要作调整分录?如何作?
(7)资产负债表日,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9120万元,而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为9900×80%=7920(万元),大于的部分应确认商誉1200万元。试想:如果是小于,应当如何处理?
(8)根据“本期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期提取盈余公积+年末未分配利润”等量关系,按照母公司的投资比例对子公司利润予以抵销。注意:子公司本期净利润=母公司按投资比例分享的部分+少数股东按投资比例分享的部分,即900=720+180。
(9)2月15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的总毛利为200×(4
不太好过,理由如下:
1、统计职称考试共分为三个职位,分别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高级职称需要进行的考试科目是《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有简答题和案例分析计算题,案例分析计算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类型,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2、中级职称的复习内容也很复杂,有很多关于财务会计的知识,并且还包含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其次专业知识和统计条文也有所增加,需要结合经济学和数学知识,十分繁琐;
3、近年来,报考统计职称考试的人数逐步增长,而通过率不变,约20%左右,因此考试难度也渐渐地升高。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会计人员需求;会计职称考试;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16-02
一、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也就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效益。那么据此,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就需要对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及因此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计量、计算、分析并进行衡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为了能够快速、高效的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计算、分析,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即既会计算又会分析的人员来完成这样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会计人员只是单纯的“账房先生”发展到现在的能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预测、决策的首席财务执行官。现在的首席财务执行官不单单是对财务数据的简单处理,而是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其中包括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等,对企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就是其生产产品的总成本要比如果企业不存在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低。因此,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定是以降低成本,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招聘、用人也是本着降低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也是同样的。一方面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要清楚自己所有的资源,并以最优方式进行分配。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给出一些数据如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等。会计人员能够计量清楚企业所拥有的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给出相应的合理的分配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成熟,目前对会计人员不仅是数量上的要求较之以往有所增加,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以四川为例,从四川省单就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数量来看,从2004年到2011年之间,不到10年的时间,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随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规范。在规范的企业中,人员配备必不可少之一就是会计人员。从表1可以看出,由2004年四川省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数量110 433个,到2011年增长到208 137个,假设每一个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需配备一名会计人员,则,从2004年到2011年,四川省仅具有企业法人的企业所需会计人员就需208 137名,时隔6年的时间,数量翻了近一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现在的一些大的较为规范的企业所需会计人员往往不止一名会计人员,随着企业越来越规范,企业对于会计人员在数量上的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
企业对于会计人员不仅在数量上有所要求,在其技能和综合素质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目前的一些企业招聘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中提到所需会计人员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处理账务、还需要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及能够针对账务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提出解决的建议及意见。甚至有些招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参与对企业发展战略目前的制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业务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
三、会计人员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所需会计人员与会计人员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企业方面对于会计定位不准确和会计人员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方面等问题。
从企业方面来看,第一,现在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招聘会计人员,其岗位职责包括:负责员工的考情和工资的发放以及办公物品的采购等。这把一部分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纳入到会计工作职位之内。没有做到不相容职位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人员上岗后对于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于所做事情无所适从,容易造成职务混乱。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第二,有些企业对于会计这一岗位不重视,认为会计就是简单的算账而已,把会计从业人员单纯的当成“账房先生”,这给会计从业人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最优地发挥自己的效用。
会计人员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资格职称考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判断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目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对于业务只是简单的操作、对于高技能的综合能力较为欠缺的情况。这可以从职称考试情况反映出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一方面可以从其二次教育也就是会计职称考试所体现。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更愿意录用具有一定会计职称资格的人员。以四川为例,具有职称的人员中,初、中及高级职称分布差别较大,如表2:四川省从2004—2011年的职称考试情况一览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目前四川企业会计从业整体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4—2011年,四川省报参加职称考试合格的总数为64 085人,其中,初级职称合格占总数57.71%;中级职称合格总数为23 486人,占总数36.65%;高级会计职称合格总数为3 615人,占总数5.64%。从表中得出,从2006年开始,职称考试中,初级职称一直占总数比例高于50%;从2004年到2011年之间,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所占比例为35%左右;高级会计职称在6%左右。从这些数据反映出,四川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的会计综合技能的人员所占比重较低,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也相对偏低。这表明,会计从业人员其整体水平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的要求。
四、企业和会计人员双赢发展
一个企业发展必备的是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目前单就企业对于会计人员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在基本技能方面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会计人员在选择企业时,也会综合考虑其所提供的福利待遇及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要做到到企业和会计人员双赢,那么必须从企业和会计人员两方面着手。其一是:企业首先要定位清楚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职务划分清晰,做到各司其职。不仅能够保证会计人员的定期的继续教育,而且能够给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其二是:作为会计人员自己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会计技能,而且对于会计的实时的发展动向也要掌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会计人员的竞争愈来愈大,电算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很大一部分的会计人员也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做为会计人员,必须对会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会计人员对于自己职位的定位,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于企业里面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样,其综合业务能力也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自己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现有衡量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之一的标准是职称考试。会计从业人员较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相对应的职称考试。
总之,会计人员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有更好的融合,企业尽量满足会计人员的工作、发展需要;同样,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能力,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持,最终能够实现企业和会计人员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