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铁实训总结

高铁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铁实训总结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铁乘务 项目化教学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急需一批能够直接上岗的高铁乘务人员。因为高铁作为一项在我国就近几年急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它涵盖的技术和营运理念不同与其他,所以高铁行业相对其他交通方式乘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对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制定具有新颖性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为高铁乘务提供合格的学员,以适应高铁乘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二、高铁乘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任务

高铁乘务工作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为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高铁乘务工作中科学化、合理化的完成该项工作,需要对学生下达教学任务,其中涵盖了:(1)职业岗位知识,包括乘务礼仪、高铁客运组织、高铁客运乘务实务、高铁客运规章制度、高铁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2)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检查和整理高铁车厢的卫生、宣传高铁乘坐安全知识、检查安全应急设备是否可正常使用、熟练使用普通话及英文下达广播、熟练掌握该票、退票业务知识等。(3)岗位素质要求,包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品德及职业操守、具备优良的合作意识、具备良好的服务理念等。

2.制定学习计划

为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质量,需要结合本专业及学生未来工作中能够实际运用的知识,做到对该行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选择,第一,以高铁乘务专业教材为指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二,通过和高铁站工作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第三,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

3.实施学习计划

(1)模拟演练教学

为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高铁乘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可模拟高铁乘务工作的实际章程,将学生分为多组,一组参与模拟演练,另外其他组对其进行观看,教师可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在该过程中要保证模拟演练的纪律性和严肃性,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高铁乘务工作的严谨性。在模拟演练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对模拟演练的实际感受写出演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老师对其细致讲解,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2)组织技能知识竞赛

通过对课本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学习之后,教师可组织技能知识竞赛,将学生进行分组参与,并设置奖品,提高学生参与该竞赛的积极性,通过该方式可有效考察学习的学习成果。具体在出题方面,要涉及到学习课本的各个知识面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3)调查分析学习

为适应高铁乘务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的进行,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质量。老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高铁站将调查问卷并发放到高铁乘客手中;二组在高铁站将调查问卷发放到高铁乘务工作人员手中。一组对乘客关心的服务质量问题、设施使用是否合理便捷等问题进行调查,将旅客填完调查问卷收回后,根据实际作答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对存在的问题原因细致分析后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解决方案。二组在对乘务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中主要了解乘务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问卷收回整理后,师生集体讨论解决方法,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4.检查评估

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学习后,结合教学任务的目标,进行对照分析,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写出书面报告或是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向老师及同学做出自我评价报告的解说,详细讲解在完成本学习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未能完成的工作,总结教训,汇报下次的改进措施。老师听取所有参与该任务的所有学生的自我评估报告后,对其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对错误问题的积极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

5.应用

通过以上的任务制定到检查评估,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了制定任务中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要想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就需要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未来的乘务工作中去。并对已经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不断加强,为未来的乘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总结

随着我国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高铁乘务专业人员时,需要摒弃以往只注重教学不注重实践的方式,尽可能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性学习及模拟演练等各种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高铁乘务工作的全面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在高铁乘务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在未来高铁行业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只有在提高高铁建设技术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高铁乘务水平,才能使我国的高铁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并走向全球。

参考文献: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铁路 列车调度员 技能 开放式实验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在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广泛普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对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的革新带来了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而高等学校的教学正在进行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一次教学到终生教学的转变,这些深刻的变化,要求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实验教学必须改进方式,挖掘潜力,提高学生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在铁路中的应用能力。而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正好可以为学生提高列车调度指挥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铁路运输专业基础知识、更好的适应岗位的要求和掌握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技能,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提高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开放式实验在铁路列车调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1.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新特点

长期以来,实验课在实验内容上只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的进行常常是学生按照预定的安排被动实验。为此,删除一些落后的、重复的、验证性的实验,腾出学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既有基本实验的训练,也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基本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适应科研工作的能力。许多实验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若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而且在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也是开放的,即全天候、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实验室,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发挥,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升。实验室具有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坚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坚持实验室向高年级学生开放,教师科研课题中适宜学生做的内容,设计成专题实验,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从事自己感兴趣课题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促使实验室由“封闭”转向“开放”。而对于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实践教学,可以组建铁路行车工作组织教学、计算机基础操作和铁路列车调度员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实验室,以熟悉列调模拟系统界面及基本操作、掌握人机交互方式,编制区段计划运行图,绘制运行实绩图,调整阶段计划,下达调度命令,填画运行调整符号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点和突破口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2.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在开放式环境下的组织方式

要成功地实现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软件资源和学习资料库,以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探索研究。同时,注意与电子图书馆、其它实验室连成一个网络整体,构造出一个先进的列车调度员技能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这样使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够在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下获取。增加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摆脱传统的,单调的学习方式。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环境里,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有了更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知识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薄弱环节进行自己补习和加强,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和教学,同时做到了寓教于乐。

为了实现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开放式教学,教师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在设计中必须体现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要进行合理组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学生自我学习的氛围,来对学生的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实践内容,大致介绍实践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实践并给以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方法上,而不是具体的细节问题上。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教师要通过网络这一重要资源与学生交互,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平台的查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教师可以开辟一些论坛,辅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其教学职能有所转变,主要是组织教学并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中,是“授人以渔”而不再是“授人以鱼”。

将开放式实验教学引入列车调度员技能实践教学,是引入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这种理念和方法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最关键的因素还取决于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环境为依托,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生态圈,学生能够方便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丰富的实践学习和有创造性的探索学习,并能有效地开展师生交流,实现教学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可以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各种操作和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的困难和解决实验中的各类问题。

3.列车调度员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基础理论,计算机基本应用技术,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培训内容,可以在开放性实验室中主要进行以下一些难度适中,操作方便并且普遍适用的实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系统原理及基本操作。

(2)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计划运行图的编制及实绩运行图的绘制。

(3)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一般情况下的运行调整。

(4)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区段特殊情况下的运行调整及调度命令的下达。

(5)复线自动闭塞调度监督系统原理及基本操作。

(6)复线自动闭塞调度监督实训。

(7)单线半自动闭塞调度集中实训。

(8)复线自动闭塞调度集中实训。

4.列车调度员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明显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常抓不懈,其列车调度员技能显著增强,适应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变从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训基地和组织实验的老师成为教学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优势和长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受益、迅速成长。

三、总结与展望

在列车调度员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近日,牡丹江技师学院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就“基于工业云的职业院校能力平台”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卫东在仪式上介绍了工业云的概念,他说,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和服务公司,也是中国工业云的倡导者和领跑者,愿意用云技术为职业院校能力平台服务。

牡丹江技师学院副院长杨常红在谈到双方合作的定位时说,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就业需求普遍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需求技能不匹配,学生毕业后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教育的内容与先进的现代化设计制造模式脱节,学校也急需符合现代先进制造业需求的数字化教学和实训环境,因此培养企业所急需的人才已成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据悉,该院通过示范校建设,将数控专业定为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随着建设任务的完成,下一步如何为地方经济做好服务,职业院校如何引领企业升级,并开启工业云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先河,是该院的重点探索的课题。

(特约通讯员 刘 新)

东莞技师学院:用ipad翻转课堂

近日,东莞市技师学院出现了新现象:课堂上,师生人手一台ipad。教师利用ipad进行授课,学生用ipad来查找信息和展示作品,师生可以实时互动,课堂实现了数字化。

众所周知,“互联网+”不仅可以连接一切的网络,也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受“互联网+”的影响,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课堂。

据了解,东莞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2013年学院就把“学校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作为学院的办学方针之一。2014年学院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购买了教学资源库、数字课堂系统和配套设备,主要用于14中德IHK汽车机电师和14中德IHK切削师两个班级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学院购置的整套系统可以实现:教师课前教学资源(任务单、微视频等);课前预习;课堂师生互动(ipad屏幕广播、监控等);在线测验,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功能。用ipad进行教学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目前,学院正努力构建更多的“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课堂,不断扩充网络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基于移动终端的教与学,以便提高教学实效。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人社部汤涛副部长莅临学院开展专项调研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技工院校处处长翟涛等领导来到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进行调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徐志军等领导陪同参加了调研。

张立新司长在调研中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强调,职业院校一定要提高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办学要与市场紧密对接。同时要全力以赴做好世赛工作,为国争光。

汤涛副部长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学校加强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二是要加强经验的总结提炼。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做好规划。三是希望通过世赛促进学校综合发展,并预祝选手在巴西的世赛中取得好成绩。

通过此次调研,人社部领导对技工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及该校的整体办学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该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约通讯员 王文胜)

承德技师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技能节暨第十届企业选材洽谈会

近日,承德技师学院隆重举办了第十二届技能节暨第十届企业选材洽谈会。本届技能节以“技能、素养、品质”为主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全面推进该院的品牌教学;二是注重体现高级专业技能和一体化翻转课堂教学能力;三是以培养学生高超技能为目标。

作为该院“三大节”之一的技能节,一方面为师生树立自信、展示立业本领、个人特长提供了舞台,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使企业深入校园,让学生借此深入了解专业特点、企业文化,认识企业生产,为就业后立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参与中提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指导中更好地研究学生特点,在总结中推进了一体化课程改革。

(特约通讯员 张丽丽)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师生齐聚人民大会堂领奖

日前,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院汽车工程系梁登老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参加了表彰大会,而他的学生陈志文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师生聚首人民大会堂。

在15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梁登兢兢业业,谦虚好学,努力创新,逐渐成长为广州市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带头人。陈志文,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校毕业生,多年来,刻苦钻研业务水平,铸造了公交企业后勤保障平凡岗位业绩的辉煌,先后获得公司“十佳员工”以及“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和“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梁登、陈志文,这对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师徒,一个是技工教育领域的专家,一个是技工行业的精英,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卓越的成绩告诉我们,技能成就梦想,只要努力,技能人才的人生一样精彩!

(特约通讯员 汤宁)

荆门技师学院: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

为更好地服务荆门高铁建设项目,做好高铁方面的人才储备,经多方努力,荆门技师学院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3+2”联合办学,开设与高铁项目相关的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招生计划为80人。

两校于2015年5月召开了“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3+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慎、荆门技师学院院长陈卫民任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上,研究并部署“3+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制度建设、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项合作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生在荆门技师学院完成三年学习后,达到毕业标准,通过测试或考核后可直接转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高职阶段的学习。这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要求。

(特约通讯员 周大勇)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全国学生德育素质测评中斩获冠军

近日,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办公室在全国技工院校中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全国234所技工院校的82000多名学生参加,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以平均分92.37斩获冠军。

这是该校继2013年取得全省第一名之后的又一好成绩。近年来,该校始终秉承“德育为先、技能为主、打造精品、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组建了文学社、文艺社等各种学生社团,并广泛开展演讲、书法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建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活动,树立“学习标兵”“文明标兵”等活动以及主题月、主题班会等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活动,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关注热点纳入德育课授课内容。

(特约通讯员 张 凡)

襄阳技师学院:第四届技能节圆满结束

为期两天的襄阳技师学院第四届技能节圆满结束。本届技能节共设有数控技术、电工电子等7类14个工种的技能大赛项目,238名选手参赛。从中选拔出的9个工种24名选手将参加6月份举办的襄阳市第七届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竞赛暨湖北省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大赛选拔赛。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由我国企业负责或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土木和水利工程领域[1]。在该背景下,为了使高等工程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教育部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前后成立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实施面向高速铁路的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现已初步构建起“3+X”和“4+X”两个体系、六种类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面向国际化高速铁路的优秀工程师。为了响应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服从学校“志于工,视野宽,基础坚,上手快,后劲足,善创造”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铁路工程地质学”作为“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示范点,正在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模式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铁路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及教学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于1958年成立,是我国非地质院校第一个专门为铁道部门培养高级工程地质技术人才开设的专业。培养出的工程师遍布铁道部、交通部各大设计院、工程局、管理局,承担着重要的行政和技术职务。参与了宝成、成昆、襄渝、贵昆、南昆、京九、西康、京沪、京津、青藏、厦深等铁路的建设[2]。“铁路工程地质学”作为专业的重点课程,其全部教学内容和暑期实习都与铁路建设实践相结合,是一门研究与解决铁路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应用性科学。例如,1959年和1960年本专业师生对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广元段和鹰厦铁路的路基病害进行工程地质普查。既解决了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路基病害问题,又锻炼了教师和学生[2]。目前该课程主要涉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分析和评价,特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状和加固处理,地下洞室和地基基础等内容,并形成了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教学模式[3]。面向铁路建设,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协同发展,即从理论出发解决工程中的重大地质问题,又从生产中吸纳工程经验弥补理论的缺陷。

三、“铁路工程地质学”的教改必要性分析

虽然以往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铁路工程师,为我国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短期的地质实习为主要传授方式,效果不够明显[4],往往出现毕业的本科生需要再经过单位入职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所以“铁路工程地质学”课程教改已经迫在眉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教材内容陈旧目前使用的《铁路工程地质学》教材为1990年6月编著,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为我国铁路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国内外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更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出现,工程地质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更严格的技术规范标准的出台,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公布都对教材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学生培养已由原来单一的面向铁路系统而逐渐转为公路、水电、机场、码头港口、市政工程等领域,也促使《铁路工程地质学》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如水电工程地质、水库区工程地质等方面内容,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关于不同类型工程地质所涉及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成果要求等知识。所以在教材内容的更新上必须大大深化复杂地质条件下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水平,不仅使该教材成为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科书,而且还尽量成为一本工作手册型的成果书籍。目前作者和其他教师们正在修编该教材,吸纳了大量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如3S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数值模拟计算等)。2.教学模式落后传统“讲授—记忆—实习—考试”的教学模式与当前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格格不入,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地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注重学生地质基本知识的获得。虽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知识输出的效率,却忽视了学生接收并消化知识的程度。在知识尚未巩固之时进行实习,多数学生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完成对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考试更是临时抱佛脚,对知识进行简单拼凑,应付了事。这种缺乏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之不顾,最后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铁路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两方面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学科特色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按照当代国内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章节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发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对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发现,形成自我奖励、自主学习的倾向具有重大意义。

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教学模式改革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建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潜能,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等。而这些又依托感染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手段来实现。并注重根据学生毕业后发展质量的反馈信息来改善教学模式。

1.工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经过大一、大二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掌握了一些基础地质技能,但对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地质知识的领悟还不够全面,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工程,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方面学生几乎没有直观的映像,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了。因此,在课程绪论部分就应当清楚阐述工程是什么,地质工程是什么,地质条件与工程如何相互作用、涉及哪些内容、会遇到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手段解决、目前的发展趋势等等。例如,笔者在课程中采用了《建筑时空》节目关于英吉利海峡隧道建设的视频资料,既直观地说明地质与工程的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工程地质问题出现与解决整个工程处置的演化过程,为今后的教学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置工程地质学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勘察、测绘与实验等技术手段来调查、研究、解决各类工程活动,为合理选址、设计、施工与运营服务的应用地质学[5]。为了突出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最有效的工程手段和分析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工程师。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在课程内容上,践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2)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3)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4)从教学组织形式入手,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科技创新实践为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学校广泛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战平台,从实践上锻炼和提升创新能力。将课程知识与科技训练项目结合,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巩固和提升学科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工程思维方式,建立工程实践观念。同时地质专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构建与其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适应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陆地交通抗震及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并把实验教学课程植入,促进实验教学、个性化实验与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融合。该项举措对于培养合格的工程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4.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学生工程经验的积累等必须依靠实习教学。所以,工程地质实习作用不可替代,而且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6]。然而众多高校的实践环节,学校承担全部任务,教师扮演了太多角色,很多时候实习就是室内教学搬到了室外,虽然学生通过实习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但是仍达不到工程师培养要求。因此,除了暑期实习以外,还应当适当增加寒假实习。可以校企联合,学生直接去工程所在地实习,身临生产第一线,培养多方位的感官认识,突出实践能力锻炼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5.教学组织设计(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践行学思结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设疑式、讨论式、考问式与发现式的新型教学方法[5]。重视批判性与创造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践行知行统一,将知识实验、科技创新、技能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实践教育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例如,讲到我国四川山区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时,先放一些地质灾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们结合学到的力学和地质知识,思考与讨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灾害,从而培养学生地质问题综合分析提炼的能力。最后通过讨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来选择最优方案实施。(2)通过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后习题或者开放性的课题,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牢固掌握地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

6.外部激励邀请国内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如请著名滑坡专家许强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总工程师来校上课,既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使学生学到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7.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1)考核依据。地质工程专业现场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等是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鉴定材料、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及其他材料和成果。(2)考核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不搞“一刀切”。学生可以提交实习体会、调研报告、工程分析报告、技术革新建议、科研报告或论文,可以提出产品(广义的)设计、工程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也可以提供其他物化成果等等。(3)评分等级和标准。采取等级分制和综合评分办法。由双导师或导师小组按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分。学生成绩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应当“补课”。学生成绩优秀的,应当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以推免攻博,或者可以根据本人意愿推荐就业。

五、教学实例展示

当课程结束地下洞室这章内容时,以中国高铁国际化为背景,引入跨洲际高铁建设的蓝图。密切联系隧道工程特点,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构思修建隧道的整个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例如:白令海峡隧道是一条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拟建海底隧道,整条隧道长104km,预计这条贯通欧亚美三洲的铁路将在2030年竣工。隧道完成后可以消除在白令海峡航行的危险,同时大大提高人财物运输的效率。首先,教师抛出问题:在修建海底隧道需要考虑哪些内容?接着,学生自行组队,通过5分钟的自由讨论,纷纷阐述己方观点,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概括并罗列的形式展示给所有学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思维非常活跃,共总结出如经济效应、设备测量、应急救援等38条考虑的方面。然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将其重新分组,具体分组按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管理运营方、地方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进行划分(表1)。教师进一步要求各组学生从黑板上的38条筛选出与自己立场最为密切的内容。完成之后,由每组代表轮流发言,阐述本方应尽的职责及相关措施。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将各方联系起来,依据现实情况,分析各方的合作关系、利益关系和法律关系,由点及面,将原本复杂的关系有条不紊地梳理出来。从本次课堂教学,可以总结出课程教改的几点优势。第一,在课本的基础之上,教学内容结合当下最新隧道工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运用案例教学,形象生动,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带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全面严谨的能力。第三,运用角色扮演法,能够清晰定位,一方面加深了解自己角色的性质和职责,也可以明确认识到其他角色,包括角色之间的紧密关系网。这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是不谋而合的。第四,将复杂的工程先细化,再系统化。工程涉及财务、安全、进度、质量、管理、法律、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此次课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之下,对大量的信息进行了完整的归纳与分类,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也为之后参加工作和参与工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的现代教育体系强调,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产学做一体化,校企无缝衔接的核心枢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坚持以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着重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剖析了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软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一)夯实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契合企业用人标准,有利于塑造就业敲门砖众观国内外公司发现,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公司,还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无不把“人才的道德品质”作为选人的科学标准和用人的金科玉律。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强调,人品在智商、情商、激情和创新等人才所有素质中位居第一位。微软同样表示,职业道德作为公司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聘者必须经过严格化笔试和结构化面试的考核,来检验他们是否诚信和正直。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是企业单位用人标准中的核心要素,更是职业素质之本。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契合了企业用人标准,与高职教育体系不谋而合。素质教育涵盖了职业道德、法制和人文素质等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第一要素,既要强化学生养成敬业奉献、勤勉好学、求真务实、厚德诚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又要强化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仅符合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而且有利于塑造毕业生的就业敲门砖,从而更好地协助初涉社会的毕业生迅速地完成由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重视职业技能素质教育

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职场竞争力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历程中要掌握的专业技术和岗位能力。职业技能将直接决定学生就业创业能否成功。国务院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强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又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动性,迅速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可见,这一点对职业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在“唯学历而独尊”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日益成为就业竞争的重要筹码。众多高职院校已将“职业道德高尚、行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标准。唯有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齐头并进,高职毕业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的青睐,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职业精神素质教育

培养敬业创新精神,有利于提升个人巧实力职业精神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它们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协同促进职业精神的形成,其中职业认识是核心,发挥旗帜引领作用;职业情感是动力,点燃发展引擎功能;职业意志是保障,提供提振职业精神的支撑点。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素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认识,强化职业情感,确立职业理想,历练职业意志,塑造敬业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成就职业人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既有助于燃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所从事职业的崇敬感和自豪感,热情澎湃地树立起神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直面激烈竞争、迎接挑战、客服困难、追求进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场巧实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进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人才。

二、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坚持一条主线立足岗位与服务社会需要一技之长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需要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通过“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融合、“教学内容+实践实训+顶岗实习+评价标准+校园生活”的融合,实施一技之长与综合素质互融的教育主线,力求实现人文素质与专业能力,科学素质与方法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相互融合,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达到“乐于做人、善于做事、肯于学习、力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推动二个抓手高职院校要着力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扎实推进校企双主体渗透式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以有效解决学生职业素质薄弱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五种途:第一,校企联合订制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专家资源库,把脉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共同修正打造核心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校企共同开发素质教育课程。结合麦可思对毕业生的跟踪报告,与企业共同开发素质教育课程。第三,校企合作搭建文化讲坛。建立行业专家资源库,创办行业沙龙和企业讲坛,开展“润物细无声”式的企业文化育人模式。第四,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岗位零距离接触,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第五,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启动创业项目,通过KAB俱乐部、项目孵化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三)构建三种体系

1.素质教育课程化体系

素质教育课程化是指专家指导委员会立足企业需求,问诊人才培养目标,把脉职业素质,优化专业课程设计,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和素质基础,合理设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科学探究分级模式的素质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化是指在总结长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必修模块,占两个学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化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以师资队伍和素拓基地建设为主线,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和相互协作等能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素质拓展标准化体系

素质拓展标准化是指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的基础上,以省级示范性建设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板”为运作模式,统筹规划并合理设计校园文化、社实践和多彩课堂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深入开展基于职业发展的思想、职业和身心等三类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品牌活动。

3.素质评价多元化体系

素质评价多元化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注重评价过程,采用标准化纸笔测验、网络测评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途径,对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沟通、道德品质、自主学习、健康审美、行为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突出评价对象的主体性。高职院校可通过素质拓展奖学金和学分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情况进行校内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评估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跟踪掌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撰写《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用于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构建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平台

做好“辅导员、班级导师、社团导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可为实施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保驾护航。首先,建立年龄性别比例适中,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管理,将推进素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和学生工作年终考核;其次,配备“思想素质好、专业素养强”的任课教师作为班级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行指导,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督促学生完成学业;然后,选配责任心强,专业技能高的任课教师作为社团导师,把关活动内容和质量,指导性地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最后,选拔“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大三学生作为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

(二)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为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提供有力依托。第一,多形式搭建德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戒毒所、看守所等基地参观实习,量身开展荣辱观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树立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多渠道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街道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服务地方和社会民生责任意识。第三,多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实习实训渠道,提高学生的岗位素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第四,多样化打造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到地铁站、高铁站等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培养其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五,多角度创建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创业园建设,通过校市省国家提供的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实体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搭建素质拓展训练平台

搭建素质拓展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众多锻炼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加大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聘请企业家等进职业学堂,为学生补充科技信息、企业文化等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成为奋发向上的毕业生。成立兴趣爱好型、理论研究型、志愿服务型和专业学习型等各种学生社团,开展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打造校园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