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技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体要求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民生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作物高产创建等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密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统筹农科教各类资源,全面动员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整年度、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保障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面启动1300个乡镇(街道)基层农技(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机、农村能源等,下同)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建立800个左右试验示范基地;组织1.5万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农技推广服务,服务指导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万户(个);培训新型农民40万人;扶持一批农业种业企业,促进种业自主创新;深化16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有效运行。年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5亿亩次,农作物、畜牧业、渔业良种覆盖率达98%、90%、80%;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力争达到56%。
三、重点内容
(一)全面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按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1〕79号),实现四个新突破。一是条件建设要有新突破,全面启动1300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保障乡镇站(区域站)具备基本办公、服务用房和办公设备,配备基本仪器和检测设备,以及必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二是队伍管理要有新突破,按编制配齐基层农技人员,严把进口、建立出口,规范考核、兑现奖惩,实行“一个规范、三个机制”,即:规范人员上岗资格条件,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聘、承担项目实施相挂钩机制;实行人员淘汰与工作流动机制;不断壮大和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规模和服务能力,每个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农技员和动物防疫员,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每县选拔3-5名涉农专业大学生担任基层特岗人员,所有基层农技人员就近就地轮训一遍,骨干农技人员异地再提升培训一次。三是示范县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实施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主要农业县(80个左右县(市、区)),在每个示范县建立10个左右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四是经费投入要有新突破,基层在岗农技人员收入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安排落实农技推广专项经费,条件建设地方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
(二)全力推进关键技术集成配套进村入户。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和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良田、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工程,强化关键技术集成配套,促进动植物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的利用率。全面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三定”(定比列、定内容、定次数)服务,80%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要按照1:10的包保服务农户(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实现1.5万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指导15万农户的目标,且年度为每户服务次数不少于6次,在关键季节提供关键技术服务,大力提高主导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跨区作业、肥料统配统施、沼气网点服务等专项服务,鼓励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三)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突出培训重点,主攻培训成效,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成员、涉农企业负责人等为重点,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力培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提升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全年培训各类大户13万人、基层农技人员1.2万人、合作社成员5.5万人、涉农企业负责人1万人。按照“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的要求,摸清培训需求,认定培训基地,规范培训内容,加强基础管理和社会监督,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
(四)大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深化16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畜牧、水产新品种,加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示范片;建立村级咨询点,培训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形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
(五)全力推动农作物种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91号),争取出台一批支持企业商业化育种、良种繁育补贴、种子储备、制种保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种业扶持政策。扶持一批骨干种业企业,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行业科技专项、原原种扩繁基地等方面,重点支持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小麦、水稻、大豆、油菜、棉花、蔬菜基地建设,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1月—2月,全面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制订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各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开展标志性活动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第二阶段:2012年3月—11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全省性和地方重点活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情况。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总结阶段。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2012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系统全面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委会同省直涉农部门成立由相关职能单位组成的工作协调组,由省农委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综合协调、政策落实,督查考核等工作。协调组日常工作由省农委科教处牵头落实。各地要将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摆在今年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各市、县(市、区)农委都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确保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绩效考核。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农业部已明确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情况开展绩效考评,推动政策、条件、人员、制度、经费五个到位。今年,省农委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对各市农委的考核指标,重点加强对各县(市、区)农委的考核,考核结果与项目安排相挂钩;继续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关键技术进村入户服务效果的考评。各市、县(市、区)农委要对上述事项建立考核体系,认真进行考核。
(三)加强督促检查。省农委将继续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督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督查。各地要对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掌握工作进度,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深入开展。省农委将对各市、县(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包保服务情况实行月度通报。
(四)注重宣传总结。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扩大科技年活动影响,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农委成立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信息宣传组,及时编印简报,报送相关信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设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及时挖掘、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年底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将总结成效、经验,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六、工作要求
(一)广泛发动,全面参与。采取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活动,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快速动员组织格局,引导全省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统一部署,层层落实。省农委制订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本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并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简称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成果,推动全州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再上新水平,经研究,决定2014年继续在全州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现就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项目为依托,整合州、县农业科技力量,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狠抓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逐步夯实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树立“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塑造形象、服务打造亮点”的理念,整合州、县、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专业协(学)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农业科技服务大合唱、大联动机制,在全州广大农村掀起“学科学、用科技、促双增”热潮。
(二)依托项目、推进发展。依托农业发展项目,以示范推广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三)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立足各县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围绕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抓点示范、辐射带动、整体推进。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示范推广20余个主导品种、7大主推技术;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
四、行动内容
(一)科技大培训
依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优化培训内容,拓宽培训范围,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狠抓农业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1、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全州农业推广和科研等方面力量,采取集中讲授、现场培训、“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防控、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3、农机培训。依托“阳光培训”和拖拉机驾驶员安全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户的遵纪守法意识、经营管理能力和机械操作技能。
4、农民创业培训。对在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复转军人,以激发创业热情、教授创业技巧和相关农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
(二)科技大示范
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整合州、县农业技术力量,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重点抓好60万亩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连片标准示范园蔬菜5万亩、水果1万亩。
(三)科技大推广
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科技大推广。以县为单位实行“三个结合”:即与行政推动和科技推广有机结合,与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与农科教通力协作有机结合,“三个统一”:即工作统一部署,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通过“三结合、三统一”,加大各类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力度,组织州、县、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专业协(学)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建立由科技特派员牵头的专家组,组建技术服务队伍,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培养新型农民,辐射带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全面推广。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州、县农业部门要把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作为农业部门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贴近基层,服务农民,让农民得到科技的实惠,促进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切实加强对今年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领导,州、县均要成立农业科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杨志贵任组长,副局长罗永红、刘忠、叶兆鸿、甲措、总农艺师达娃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站、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科教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为确保完成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各项任务,现将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任务见附件)。州、县农业科技人员要围绕农业项目的实施,扎实开展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1、狠抓科技大培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州18个县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
2、狠抓科技大示范,大力实施农业高产创建示范活动。
在全州18个县建立粮油高产示范片60万亩。力争示范区攻关田实现青稞亩产25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5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州粮油平均单产提高5—10公斤。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蔬菜标准示范园5万亩、水果标准示范园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3、狠抓科技大推广,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在全州重点推广各类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1)主导品种
——青稞基地主推康青6号、康青7号,推广新品种康青8号等优良品种。
——玉米基地选用抗旱高产耐密品种,主推川单12号、29号、海禾1号,科发6号,鄂玉10号,阿单9、10号等优良品种。
——小麦基地小麦种植区主推:宜麦八号、棉麦31号、康麦七号、康麦八号、推广新品种康麦九号。
——马铃薯基地主推陇薯三号、陇薯六号、中薯2号、费乌瑞它、紫皮、推广新品种川芋117号。
——油菜基地选用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主推绵油17号,蜀杂9号、南油9号等优良品种。
——蔬菜基地主推大白菜、甘蓝、茄果、瓜类、绿叶菜、豆类、根菜、葱蒜等优良品种。
——葡萄基地主推酿酒葡萄赤霞珠等优良品种。
——生态食用菌基地主推香菇、木耳等生态食用菌。
——中药材基地主推秦艽、波棱瓜、断续、天麻等中药材。
(2)主推技术
——良种推广:在全州18县推广良种99万亩(青稞46万亩、玉米17万亩、小麦12万亩、豆薯22万亩、其他作物良种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
——地膜覆盖栽培:在康定、泸定、海螺沟、丹巴、九龙、雅江、巴塘、乡城、稻城、得荣等县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8万亩。
——绿色植保防控:在全州18县实施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
——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州18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6万亩。
——机耕技术:在全州18县推广机耕58万亩。
——机播技术:在全州18县推广机播31万亩。
——机收技术:在全州17县推广机收24万亩。
(三)精心组织,统一行动
按照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的总体部署,州、县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州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14年2月至3月,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制定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高产创建示范片生产技术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人员,准备物资。
2、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10月,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培训、指导和推广示范。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0月至11月进行农业科技“三大行动”总结,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进行分项目验收。
(四)强化监督,创新服务
2019年,环翠区科技局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现将科技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行业扶贫工作
(一)开展农业科技帮扶活动。结合三个扶贫村实际情况,每村选派一名科技指导员,重点开展果树、蔬菜、粮食种养植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每月组织科技指导员到扶贫村开展农时指导、技术解答、农技培训、技术示范等科技帮扶活动,帮助村民及时掌握农业新知识,提高农业技能。
(二)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针对扶贫村不同农时的技术需求,组织农业技术专家重点开展了冬季苹果树修剪、果树施肥及病虫害防治、花生等农作物种养植的专题培训4次,培训人数80多人,发放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现代科技农业养殖大全等技术书籍100多册。农业专家不仅到扶贫村提供技术讲解和指导,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通过亲自示范帮助村民更直观、有效的掌握农业新知识。
(三)开展“扶贫日”活动。以网络形式进行了扶贫日、扶贫政策等内容宣传,扩大了公众对扶贫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扶贫日当天到XXX村开展了科技送下乡活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在XXX村开展了蔬菜种植、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和讲解,现场向村民发放了技术手册70余份、芸豆、茼蒿等种子200余份,以及吡虫啉、戊唑醇等生物农药100多份,提高了村民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二、扶贫协作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富民为中心,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建立和完善科协系统“二网二地”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普及系列活动,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为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目标要求
强农富民工程(简称3313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目标:
组织1次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讨交流会;
创建1个科普示范市(县)、区;
召开1次农业科技“110”总结表彰大会;
创建10个科普示范乡镇;
扶植推广10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表彰10个先进农技协;
推广表彰100个科技致富能手;
完成300个农副业经纪人培训;
完成3000人次的农村干部、党员的科技素质培训;
完成30000人次的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
三、工作安排
1组织现代农业技术研讨交流,推进全市农业科技进步。
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联系广泛,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由市科协组织,市农学会牵头,各农口学会和市(县)、区科协、专技协会联合举办农业综合学术研讨交流会,以“生态、优质、特色、效益农业”为主题,邀请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举办农业新技术巡回讲座。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分别以农业质量建设、产业化经营、农业、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特色种养殖为专题,进行学术研讨交流。
在农业综合学术交流会上,还要组织科技示范项目、科技致富能手的交流、表彰。
2抓好创建科普示范市(县)、区、乡镇的工作。根据省科协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标准,在去年江阴市、锡山区获得科普示范市(县)、区称号后。今年要在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农业科技普及设施创建上加大力度,并力争要再创一个科普示范县(市)、区,在此基础上,抓好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的工作,各市(县)、区科协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与培育农业产业化特色镇、村结合,重点抓好3~5个科普示范乡镇的工作,全市创建10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
3切实抓好“农技协”工作,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技术经济一体、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新兴组织,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合作方式。现全市共有73个专技协会和7000多名会员,今年要新建农业专业技术协会30个,力争做到“一村一协”、“一镇多协”,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种养专业户的联合,按专业成立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推进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其“入世”后自求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今年要评选10个先进农技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促进农技协得到更快的发展。
4依托农技“110”服务团,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以农业科技“110”为主线,以市农口各学会为主体,发挥各市(县)、区农技协会的龙头作用,组成百人农业科技服务团。结合农业科技“110”活动和农村科普活动,对农民提供的农技推广和技术咨询,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充分利用各级科协和农林局的基层组织网络和市科协太湖科普资源网,创建和完善一个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经济信息的服务平台。以中华农副商务网、致富网、中国农业交易网和省、市农业科技网为依托,及时地向全市农民传播市场信息和农技信息。
结合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各市(县)、区科协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一批优质高效发展项目,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进行重点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扩大影响和推广范围,形成区域性优势,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推广价值,并有一定基础规模农产品的项目,争取当地财政给予经费的扶持。并筛选项目报市科协立项,经专家论证后,全市建立10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将给予农业科技扶持费支持。
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结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的建立,全市将评选表彰100名科技致富能手,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局面。
5广泛实施农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围绕“入世”后的新形势和农民对知识的渴求和需要,充分利用基层农技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有重点地开展新技术培训,加快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
(1)经纪人培训。
目前全市农业经纪人近3万人,其中通过规范培训的仅有百分之一。市科协将组织各市(县)、区开展农业经纪人的培训工作,全年完成300人次的培训目标,并争取90%人员获得国家工商局和科技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2)农村干部、党员科技素质培训。
围绕绿色证书、学历证书,“四农”新技术的推广,“现代农业经营”、“国际经贸”、“世贸”基础知识等内容,开展农村干部、党员的科技素质培训。
各市(县)、区全年完成3000人次,市农口学会组织完成1200人次。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要广泛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二市(县)各完成各种培训1.5万人次,其他三个区各完成5000人次,帮助农村群众熟悉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推动农业的结构调整。
四、措施
1强农富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建议成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各级制定实施细则,抓好具体落实。
2在各市(县)、区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市科协和农林局组织市农口各学会定期下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外地农业专家的协作联系。示范推广项目的确定,必须经有关专家的论证。
1.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要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带动本地区统一的技术革新、良种配送、养殖指导。但由于示范基地研究的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做到全部适宜地区的有效推广,使之规模偏小,大多是封闭式地开展研究,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甚至重复建设,缺乏较为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致使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1.3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投入明显不足
当地政府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非常有限,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及力度,很难筹得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革新跟不上、人才待遇不高,限制了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
2改善和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有赖于大量、多渠道资金投入。要增加投入,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科技、示范作用。
2.2合理规划,增强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规划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合理规划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投资、盲目发展等问题。合理规划要与地区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同时,通过科学论证,加大扶持,加强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带动示范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辐射带动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科技。
2.3重视人才,人才与技术并进夯实示范基地的基础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一要靠人才,二要靠科研基础条件的培养。因此,技术依托单位不能仅局限于1~2家,要与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合作,甚至挂靠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特别是引进领先院所,邀请知名专家、甚至大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与示范基地开展合作交流及专业技术培训,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和窗口,提高示范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每个基地一线常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数量要稳定,技术要过硬。在吸纳、培养、提高科研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建设与提高,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有地区特色,并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进而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2.4加强领导,调动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在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基地发展的宏观引导,明确政府为农户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2.5深化培训,提高示范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
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户要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落到实处,贯彻到实际生产中。只有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科技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2.6龙头带动,积级探索示范基地发展道路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基地规划和建设,都需进一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人才支撑共同建设示范基地的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高等院校(或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基地建设和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或科研单位)为依托,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新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体系,并进一步形成“企业带基地促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结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多功能布局,促进区域特色、优势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较好地夯实现代农业科研基础条件。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