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化学课程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三维动画技术;美术基础教育;数字艺术;技术;艺术
0 序言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人类已经自然而然地步入了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而数字技术、数字媒体、数字设备的繁盛,让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数字化,同时也在极尽所能地亲近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以便适应时展需要。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生了数字艺术,从而在媒介材料、视觉语言、思维观念上都发生极大改变。这些都迫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内涵和方式、方法发生改变。
三维动画技术是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的一个集中体现,打开电视,已经很难看到不使用三维动画技术的画面。各高校纷纷顺应时代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尤其强化了三维动画技术的教学比重与软件应用的实践学习。然而技术终归是技术,关键还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学生应用三维软件存在的问题:作品缺乏个性、缺少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或者说三维造型刻画表现不到位,或者应用了大量三维技术却没有很好的发挥三维动画技术特有的作用,从某方面折射出美术基础教育的薄弱,过多依赖强化于技术手段而追本逐末,也说明传统美术基础教学需要进行深入而实际的改革和创新。然而作为低年级打基础的“美术基础”课程和作为高年级强化专业技能运用的专业必修课程“三维动画制作”,两个课程如何很好的融合和过度,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效结合,这都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和考验。
1 三维动画软件技能要求与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设计师,只要有创意有想法,通过灵活应用软件,就可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按照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图进行模型创建和场景构建,再为模型附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然后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设定虚拟摄像机的运动轨迹和动画参数等,最后再让计算机进行渲染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除此之外三维软件可与其他软件或者形式进行互换,可把三维数据直接转换为其他动画形式,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使用,这一切使设计师的发挥空间相当大大,但是设计师要想从容掌握这门软件技术并非易事,就算设计师熟练地掌握了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渲染、动画等各项操作,每个部分背后所包含的相关专业知识都足以分出一个职业。建模师需要对物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透视关系把握到位才能创建出结构准确的三维建筑模型或工业产品模型,才具备把二维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角色或三维场景的能力;三维动画灯光师需要熟悉明暗素描关系以及一定的摄影技术知识和影视舞台布景的艺术控制能力;三维动画师则要熟练掌握动画运动规律并且熟悉一定影视镜头语言,才能明确导演的表达意图以及通过生动的动作赋予三维虚拟角色新的生命力等等。由于三维动画软件与其他软件的灵活配合,一名广告设计师还必须具备在后期影视特效软件和三维软件、平面软件多种软件间灵活运用转换的能力等等。
三维动画制作需要的是这样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纵观以三维动画软件技术为主要工具的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其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从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情况较突出:
1.1 学生过分依赖软件的学习,将软件的学习等同于课程的学习
表现在各种命令、菜单、快捷键都非常熟练,但却创作不出高水平、艺术性、创造性较高的作品。
1.2 课程的深入教学开展难
随着课程的深入、课程作业难度加大,学生相关储备知识的匮乏导致其综合运用能力并未真正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两方面最终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老师教学的难度加大、课程学习浮于表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教学重技术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单以三维建模为例,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三维建模形体把握能力较差,模型结构塑造不准确、细节表现不到位。比如:使用3ds max软件进行真人头部建模,头部结构比例关系、面部细节特征,如果没有一定素描写生、人体速写的训练,没有建立三停五眼等基本面部结构、内在比例关系的概念,创建比较复杂的人体就会变成没有依据的“照猫画虎”,结果学生创建模型时无法依据骨骼、肌肉结构进行有效布线,建模的思路和流程也会混乱无序。2)三维模型美感不足、质感表现缺乏,学生对于自己制作的作品没有一个好的审美的判断,当然也就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很好地深入下去。
2 美术基础教育的现代意义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需要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美术基础教学是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早期的必修课,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多方面内容。由于非常直观地作用于视觉感受,重视手绘表现,能够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从而增强其创造力。然而在艺术设计作品日益数字化的现在,美术基础教育的动手操作、形象的塑造和把握、艺术化的加工和创造能力非但没有获得很好的强化反而削弱了。这就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较早接触电脑和网络,写字机会变少,汉字的书写的能力反而大大下降一样。这看似没有联系,但却真实反映了当今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过分依赖网络海量图片、文字资料等现成品,忽略自身动手能力、忽略观察力以及独立创造、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美术基础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系到学生将来在数字艺术设计领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在于有没有教会学生素描写生、色彩写生,关键在于顺应时展的脚步,切实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审美性,解决技术与艺术的有效结合。“美术基础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协调心智的功能,使学生的理智、情感、想象力相结合,使设计活动成为紧贴社会人生的有效方式。①”
3 将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要求渗透于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探索和策略
中国的美术基础教育广泛借鉴了包豪斯设计体系教学方法,对于设计运用的看重,使得美术基础的教育有了更多的针对性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如今结合数字艺术设计,艺术素养的培养也必将经历“美术――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有序深入模式,并且体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理念,要将三维动画制作教学渗透于美术基础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
3.1 强化结构素描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结构观察能力与形体的准确把握能力
由德国包豪斯学校提出的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理解和剖析结构,通过找结构基本点、并且在基本点找到之后,用线连接个点,使形体明确起来,这样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里外都可以通过立体的结构表现出来,就这一点来说与三维软件的制作环境和原理是非常相近的。由于侧重分清线条前后关系、虚实关系和空间关系,结构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如果说素描写生铺调子的明暗练习见效慢,不防较早进入结构素描的练习阶段。结构素描使学生对透视规律的掌握见效更快,如在综合训练阶段或课后作业的安排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较复杂物体结构进行分析描绘,或者借助几何体进行抽象物体的创意描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2 强化速写,注重日常手绘能力的培养
强化速写的作用其实是加强手绘练习,速写的对象是人物或场景或动态物体而不是没有变化、没有感情的石膏静物,在有限时间内对目标对象进行描绘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还抵消了部分美术功底较差学生的手绘抵触情绪。
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进行人物速写练习时,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糟糕,他们的描绘因为自由,反而有很多可取之处,最大的障碍不是不会表现,而是缺乏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会逐渐掌握速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完整表达自己所要表现的事物,随着深入练习,动手能力加强,对于计算机工具的依赖性减弱,从主观上不再单纯强调软件技术操作的学习。这样的练习会使他们在后期三维动画制作的创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三维角色进行平面草稿设计图的描绘、对构想模型的结构分析等等。
由于速写是一个基本功,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长期练习,而且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均要练习,尽可能扩大速写的描绘范围。
3.3 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强调三大构成的练习,增强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设计表现力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融入美学原则的学习以及艺术设计基础的训练,也是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必然要求。美术基础教学中关于造型所强调的结构、形体、空间、疏密、虚实、节奏、对比、均衡、明暗强弱对比、大小比重,还有平面构成中围绕点、线、面所强调的美学元素以及肌理效果的软硬粗细、圆滑粗粝,色彩构成中的冷暖对比等等都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并由浅入深渗入练习中去。这是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重点,也是增强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3.4 注重数字化环境,拓宽教学思维和教学渠道
对数字化环境的重视不是让学生及早使用数字化软件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介大环境及数字化手段,一方面,通过光盘、范画、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以及最新国内外数字化美术作品,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在训练中将美术作品制作成数字化作品,可供数字化保留和网络媒介交流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同时也是教育者教学思维的创新以及教学渠道的拓展。
图1 Love Will Guide You 01 图2 Love Will Guide You 02
日本艺术家大泽伸一创作的《Love Will Guide You》(如图1、图2)采用了大量手绘作品作为创作素材,用软件略作编辑配合电子音乐节奏制作成动画,画面体现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美学规律,是很好观摩示范素材。某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作业则是富有创新的教学尝试:他们利用动画定格的原理,让学生将美术作品画面定格连接成动画,并分享到网络,不仅充分利用了数字化的大环境,关键在于极好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结合了本专业的美术基础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原理,融合了定格动画所体现的动画本质规律。
综上所述,从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技能要求出发来加强学生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是教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有效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探索和研究仍需深化。
【参考文献】
[1]谭细雄.略谈数码时代的美术基础教学[J].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7.
[2]王守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生调查;初高中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91-02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老生常谈的话题,更是高中新课程开设以来教育专家常议的课题。大家都知道《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三化学课程的定位是:突出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的一种科普性的课程,而《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选拔性课程。初中、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上的衔接当然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做好初高化学教学的衔接,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单纯的教学经验且年年一成不变的模式来解决初高中教学要求不同而引发的衔接问题。为了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策略,校化学教研组在高一新生入学两周内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化学学习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分析》。本调查采用自制的《关于新课程初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衔接的调查问卷》(由高一备课组完成,其中问卷题分三类:开放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问题的范围包括学生对初高中各科知识学习的认识、学生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等。本次调查共得到434份学生调查问卷,对数据采用图表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下面是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图表,与本文息息相关的几组数据。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一(如图一)。
该调查数据结果说明,高一新生适应高中学习的时间部分在入学1~2个月之间。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二(如图二)。
该调查数据结果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有相当高的权重值。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三。
该调查数据说明,学生认为初中学生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要求的科普性学习方式与进入高中选拔性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学习方式的转型过程的感受最大的不同是:①讲课速度和课堂容量的差异;②高中课程内容难;③初中容易理解,高中比较深奥,学起来更难;④高中讲课速度快;⑤高中知识容量大,难度提高,要花较长时间吸收;⑥高中比初中的知识面更广;⑦高中讲课方法较单调、且速度快;⑧高中练习要做得更多,方法不好就学不好。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四(如图三)。
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初中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发展、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教研永不过时的教科研课题。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对顺利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促进高中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做到在“知识内容”的衔接上的“化整为零”
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大致框架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知识模块。知识模块间既相互关联又有一定的各自独立性,如何真正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就要有计划地做好下面两个方面的研究。
1.理清初高中“知识内容”,领会“知识内涵”,把握好初高中知识的关联及差异。现行新课程九年义务初三化学教材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鲁科版)相比,高中化学教材有了较大飞跃。高一刚入学的新生明显会出现四个不适应,即知识基础不适应,学习方法不适应,思维方式不适应,学习习惯不适应。这与“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之四”反映的问题是相吻合的。
2.所谓“化整为零”就是要在吃透《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的难度和广度,将初高中衔接的“知识内容”渗透到高中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按照初中与高中本身的知识结构规律,理解初高中知识的内在关联,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把必修I与必修II的学习模块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专题并对应初中知识,找出“衔接”的关键点,融入相关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初高中知识学习的渐进性而不是“跳跃性”。高中课程的难度和广度,将初高中衔接的内容有计划地、有机地融入高一教学的每个专题中,真正做到衔接内容的“化整为零”,这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高度重视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适应期,精心制定教学计划,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做到“学习能力”上的衔接
新课程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提出了四种学习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自学能力。这四种能力在初中、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的要求是不同的,把握好这四种能力在每个学段的差异,也是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另一个研究的关键。适度调慢教学进度,稳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初三化学知识的回忆和理解,并利用课前自学、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分组讨论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更是有必要的。
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永恒的课题。初高中的衔接不是简单把高中的教学要求挪到初中,也不是按初中的教学要求嫁接到高中,更不是在高中化学教学前安排几个专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要在重视其内在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因初高中的要求的不同而引发“衔接”。
参考文献:
[1]罗炳杰.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2).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因此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我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年都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特别培训,在参加竞赛后他们都能取得比校满意的成绩,取得竞赛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当时我选了七名同学参加奥赛,两名全国一等奖,三名重庆市二等奖,两名重庆市三等奖。
二、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一、 早计划、早安排
初中化学是进入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 一年时间要完成初中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升学考试的指导。要从中培养拔尖人才,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辅导计划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化学竞赛辅导一般不能利用平时上课时间进行, 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只有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进行, 才能既配合课堂教学, 巩固课内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拓宽、深化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所以, 竞赛辅导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学校、年级的整体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这样不仅可以使化学竞赛辅导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和落实, 保证计划的连续性, 防止中断并减少随意性; 而且将竞赛辅导的知识内容计划好, 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避免杂乱无章。
二、 鼓励参与、集中辅导
所谓鼓励参与就是学生自愿报名, 也可以结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选拔和推荐。通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但也可以吸收成绩一般却喜欢动手、乐于动脑或愿意深入了解化学的同学参加。在辅导过程中如有学生认为某些内容太难接受, 可以退出辅导, 以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组员偶尔有调整, 也能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集中辅导是把参加辅导的不同班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辅导。竞赛辅导小组成立后, 辅导教师应承担班主任的职责, 除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活动外,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本小组的目标、要求、应有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等, 平时的教学活动应从一开始就注意营造奋发向上、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互相协作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群体。还可以在校内红榜公布组员,扩大影响并促进组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知识的掌握、拓宽及选拔
能力的渗透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化学素质与能力则是一句空话。因此, 前期抓住课本知识, 要求学生吃透、步步过关, 不能随意加快和提高。在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已初步具备良好的素质, 思维敏捷, 领悟力强。因此在正常的教学中, 利用课堂的3到5分钟时间, 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化, 把初高中知识进行有机衔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化学开了一两个月以后, 就可以确定出参加竞赛辅导的人选。利用竞赛辅导课时间, 老师对课堂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宽, 特别是注重化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根据需要, 还可以适当的增做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这些学习, 可开阔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一、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初中化学学习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定义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如“催化剂”的概念中,可以抓住“一变“”两不变”的原理“,一变”是指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两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还必须跟学生强调指出是“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而“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又如“溶解度”的定义中,要抓住关键的“四要素”即“一定温度”、“100g 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再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等等。
二、依据教材,做好单元复习
开始总复习时就打乱教材安排顺序,搞大综合复习,不符合初三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因而此阶段的复习应以单元为单位,搞小综合复习。此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每单元中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不要疏忽遗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教材、把握教材。
三、常抓学生错解题的剖析,促使学生从错题中吸取教训
复习课要具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复习课中,可以采用“共同辨错”方法,即教师从学生平时的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选编成典型错例,让学生寻错、辨错、纠错、归纳。通过一些错例的剖析,真正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精选试题,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选编试题是很重要的一环,选题恰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效喜人,否则不但劳而无功,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编试题时应注意近几年中考的方向,要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反应规律作系统安排,否则就会顾此失彼,使知识点有所疏忽。教师不能把过去的陈旧试卷直接圈圈点点,应根据制定的复习计划、《大纲》、《中考说明》、教材等的要求,对所教学中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排队、筛选,使每个知识点都与选题挂钩对应。每道试题都尽可能包含若干知识点,并注意在覆盖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与难点。
五、科学设计专题讲座
教学按照总体构思、将所复习的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小专题,如划分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和净化”、“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化学实验探究”、“STSE”等等小专题。课前由教师精心构思专题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能力点,按不同的层次,不同形式加以组合,设计一份包括预习(以覆盖知识点的概念性问题和基本技巧问题为主的小题目)的讲授内容,必要的内容提要、思路分析,以及例题(必须是精选的典型例题)练习、作业等详细教案,课后要及时检查、批改作业。这样第一轮复习后,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份系统完整的专题复习资料。
六、强化训练、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