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训基地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顺利通过技师学院评估验收
近日,山东省技师学院评估专家组对兖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办技师学院进行评估验收。
山东省专家组一行观看了学校宣传片,听取了学校汇报,参观了学生学习工作站、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宿舍以及新校区,了解了学校在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站建设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评估专家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座谈”等形式,对兖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办技师学院进行全方位评估,充分肯定了济宁市人社局及当地有关部门对技工教育的高度重视,并对学校的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德育工作等给予高度评价。同时,评估专家组也对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进度以及预备技师的培养力度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基本符合技师学院的标准要求,同意通过技师学院验收。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工作总结
暨第43届技术研讨会召开
近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工作总结暨第43届技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召开。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专家组组长雷云涛对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的参赛情况、收获与经验、存在问题与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做了详细介绍,教练代表李建军、技术翻译曾幸、参赛选手董武连分别就选拔集训、技术翻译和参赛体会做了简要汇报。
2014年,盐城技师学院被人社部确立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学院将完善基地的各项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建成设施一流、训练水平一流、组织管理一流、培养的选手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集训基地,争取在第43届世赛上实现电气装置项目的奖牌梦。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
又一项软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交通技师学院完成的省交通运输厅计划科研项目《中职生STP成长计划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1-26)进行了软科学评审。评审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汇报,审查相关技术资料,质询课题组相关问题后,给予了该课题研究成果“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这是山西交通技师学院第6个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的课题,是山西交通技师学院科研工作的又一创新与突破。
与会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模型再塑和训练实践,率先在山西省探索出一套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训练模式。通过学习(Study)―训练(Training)―践行(Practice)三个环节,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元素、人格品质和行为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事能力,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就业能力,对山西省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
学院驾校被评为临沂市首届
“最具爱心慈善企业”
在临沂市慈善总会、临沂市民政局、沂蒙晚报联合组织的临沂市首届“临沂慈善奖”评选活动中,山东交通技师学院驾校荣获“最具爱心慈善企业”称号。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驾校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如爱心一日捐、马牧池小学捐赠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实际行动成为推动全市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此次荣誉,山东交通技师学院驾校将以此为激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社会各界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省富阳市技工学校
被认定为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分基地
近日,富阳市技工学校被确认为 “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分基地”。
要投入力量夯实培训基础,形成若干专业化实训基地。实践中,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巩固本企业培训中心大基地、大讲堂基础作用的同时,重点在多元化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力量,以满足技术岗位员工现场实训的需求。要立足煤炭企业自有制修车间、电务车间、机电车间等单位的场地、设备和现有条件,设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区域、培训设备,建立重要技术工种的实训基地。可由各生产单位申报一个“精品工种”的实训教案和基地建设办法,由企业统一确定总体推进方案,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的做好筛选和各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转工作。同时,为确保各实训基地高质量的运行,要科学制定员工岗位技能轮训计划,组织企业各技术工种的员工分期、分批进入实训基地,参加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操作技能轮训。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日常培训管理、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各培训基地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通过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使培训工作逐步向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模式转变。可组织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围绕不同专业的生产工艺、难点解析、规范操作等课题,编写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教材和手册,如编制《综采维修电工实用教材》、《瓦斯检查工实用教材》、《爆破工实用教材》、《综掘机司机实用教材》、《巷道掘砌工实用教材》、《综采常见故障实用手册》和《新工入矿安全教育实用手册》等实用性教材。教材重点要放在“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实用型知识,做到内容精干、易学、易懂,管事管用,让学习人员能够及时消化、快速理解,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去,满足生产需要。
二、坚持以管技人员素质提升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抓
手,开展全员大规模素质提升活动
要加大企业管技人员学习力度,打造管技人员培训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工作中,要坚持理念引导、理论学习和岗位培养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管技人员队伍理论水平现状,根据各个专业的共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确定培训计划,实现对各层次的管技人员的科学施教、内化培养、素质拓展。可重点结合政工、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系统管技人员知识结构现状,筹备一批专业知识书籍,并设定必学课程和选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学习方法,采取“必修+考试”、“选修+交流”的形式巩固学习效果。“必修+考试”由企业统一确定必修课程,开办专题讲座,定期组织考试,形成“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研讨交流、岗位实践、阶段考核”的“四步一考”方式;“选修+交流”由本人选定课程,自学讨论,读后撰写心得体会,形成“业余自学、课题研讨、交流体会、岗位反馈”的闭合链条,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交流中找差距、增才智、提素质。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员工技能提升工作力度,深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员工日常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既是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升企业员工技能等级结构、提高操作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好优势平台作用,扩大影响力。技能鉴定工作要以持续提升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为主要任务,完善培训、奖励机制,做到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要紧密结合技能鉴定工作,加大日常培训工作力度,对员工日常培训活动坚持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指导,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质量。同时,要立足于企业培训中心、各实训基地、区科单位,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和业余自学活动,对各工种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开展企业集中培训、单位分散培训等不同方式,并建立多工种、多用途的培训题库,确保参培、参考人员的学习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的教学现状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
早在2006年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各大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的制度,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所以近年来校外实训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走出去”就成为了学生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步骤。根据调查了解,现今在我国有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相对较大。
(二)、校外实训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支持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学,但从目前来看,校外实训教学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待校外实训教学的态度多数学生也是“百感交集”,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非常期待校外实训,并认为校外实训实属于必然的学习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校外实训又颇感无奈,因为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达不到学生所期待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满怀期待而去,略带遗憾而归,所以好多学生对待校外实训教学成了“形同鸡肋”。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校外实训单位不够稳定。很多高职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学校花了不少精力建设的实训单位往往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
2、校外实训单位单一,实训内容单调。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
(二)、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经验。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比较晚,师资缺乏,而拥有企业经验,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就更为匮乏,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更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到营销专业。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很难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因为好多问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对于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来说,对于问题的认识比起学生来说并没有更多的优势。
(三)、实训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训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方面,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发展的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实训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院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而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了一定的规范性。二是针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规定一般不太严格详细,大多数指导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实训期间到实训单位察看几次,每次察看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蜻蜓点水”,到校外实训结束时,象征性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学生的实训结果评价打分,然后递交上一份工作总结,并没有亲身参加到学生校外实训的过程中,这样的实训指导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三是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学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远达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实训结束后学生递交上来的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训报告评价往往都很高,而且趋同一致,缺乏可信度,所以很多学生对校外实训采取应付态度,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更是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效果的意见
(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交流。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后,校方应更加关注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以保障实训基地的稳固和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定期检查制度、联络感情,并分担企业的精力;保证随时都有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外聘指导人员进行实训指导,以解决学生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保证实训质量。另外,加大实训基地的开发工作也势在必行,不能只图方便,集中于餐饮和超市等行业,应加大力度,扩展实训单位的范围,联系一些社会上较为知名的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例如广告策划实训教学,可以联系相关的广告公司,将广告公司的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把学生的作业与公司员工作品一起参与客户的评价。对于进入公司管理层实训的同学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获得公司的信赖。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在解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问题上,一些学校采取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送出去”,将校内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对于到企业培训的教师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保证发放基本工资的同时适当给予教师一定的补助。培训次数可根据时间不定期培训,每次的时间以半年到一年较为合适。同时鼓励教师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证书。二是“请进来”,聘请一些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由校外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实训指导工作,手把手的传授、帮助和带领,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帮助。
(三)、规范实训管理工作。规范实训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的研究工作,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针对本专业校外实训工作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指导材料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方案。第二严格的考核实训指导教师。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本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超课量津贴奖励挂钩的办法,提高教师对实训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第三严格对实训学生的考核工作。科学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的教学文件。对于能够量化的项目尽量量化。学校加强与实训单位的联系,随时了解实训学生的实训表现,要求实训单位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情况给与真实地反馈评价;严格学生校外实训纪律规范,对于不能遵守实训单位规章制度的给与相应的惩罚措施;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鉴定不能仅凭一份实训总结定结果,要结合学生实训工作中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训工作结束后,要针对本次实训工作召开实训总结大会,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实训教学中表现优良和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与相应的奖惩,端正学生的实训态度。
关键词: 连锁经营 专业能力 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校企合作
Abstract: China's E-commerce industry and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re not on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but also restrict each other. The regulating operation of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in college is becoming a new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e in college, analyzes the case of Jiangme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nally rais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must fully collaborate to build intramur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E-commerce; express deliver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背景c综述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学生年龄介乎于18~25岁之间,是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主要消费群体,对快递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2016年10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的首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直接带动7万个就业机会。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 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 100元,而且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网购开支也越高。可见随着各高校的快件业务量逐年增加,在高校校园内建设快递营运网点,经营快递业务,既满足了高校师生对快递业务的需求,同时又增加了快递企业的收入。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毛梦圆等主要研究校园快递的协同管理模式,提出了信息协同、应用协同与资源协同三种子模式;朱鸿等则以江南大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快递业务的基本操作设计及盈利;丛迪悦则主要探讨了校园快递自提网点的运作方法;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校园快递的建设操作与经济性分析,从校企合作角度展开研究的较少,谢卓君等也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切入快递项目的可行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倡导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指导性意见已逾十年,校企合作的范围已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扩展到课程与专业建设等诸方面,因此探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及管理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既符合政策导向,而且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必要性分析
2.1 政策指导支撑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西方国家如德国等在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方面已经开展得十分成熟。我国在2006年教育部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其中对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界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2014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根据江门职院专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确定了“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三阶段为技能拓展,明确了三个拓展方向,即生产物流方向、快递物流方向、国际货代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实施个性化培养;同时,该模式更强调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制度及工作内容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
因此,要实施“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立足江门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本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按方向逐步引进物流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尝试把企业真实的物流管理与学校专业的教育教学零对接,突破模拟实训教学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无法仿真的缺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物流现场的综合管理,直面企业经营一线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其职业能力。
2.3 深化课程建设与实习实训的需要
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依据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业务流程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如合作企业具有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高效的业务流程、优质的客户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将不仅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大量新鲜、实用的素材,而且能充分依据企业的实际运作将本专业的其它核心课程的内容紧密有机衔接起来,消除传统的课程内容各自为战、重复、割裂的弊端,为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课程平台。
同时还可弥补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实习岗位不足问题。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物流企业每年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网点每年可为学校培训具备快递专业技能的人才近200名,这将极大提高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校企合作障碍分析
虽然高校师生较大的快递需求催生了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营运,给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介入仍然会存在较大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学校双方诉求错位。快递企业的诉求点主要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拓宽收入渠道,从而增加营业利润;而学校的诉求点则是人才培养,重点是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进行。这种错位与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困惑,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学校忽视企业的诉求,那么校企合作是无法持续的,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忽视学校的诉求,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机会。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才能确保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二是网点建设投入与管理的障碍。在校企合作的初始,围绕网点的建设与经营主体、盈利主体等问题,双方的角色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对快递企业来说,学校的优势资源是场地、市场与人力资源,而对学校来说,快递企业的优势是丰富的营运资源及专业化的运作管理,双方需了解自身的合作条件,实现资源与利益共享才能达成合作共识;此外,在网点具体的营运管理上仍然存在几个矛盾,需要校企双方认真深入研究解决,如业务营运中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矛盾、快递营运操作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矛盾、学生劳动报酬与盈利主体不明晰的矛盾等。
4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介入模式
4.1 建设模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在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知名快递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快递业务的经营管理中,做到专业教学学习与企业业务管理的统一,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该快递网点则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它的建立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高仿真、高逼真的,集经营、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实习训练场所,为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它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独立建设和运营的方式共同设立,按照双方合同协议共同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它能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对快递运营系统熟悉和实操的平台,能熟悉网点各岗位技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2 功能定位
该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即快递校园网点)建设的定位与基本功能包括:
(1)物流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校园快递网点是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学校专业建设要求所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建成后它不仅能为快递课程提供实训场所,而且也能依据其业务流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如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提供教学支持。
(2)专业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基地。它的建立将为江门职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集经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训练场所,为引进企业优质管理资源,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供平台。
(3)学生勤工俭学与岗位见习基地。通过江门职院在校学生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校园快递网点建成后既能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快递运营系统和实操的平台,从而快速掌握快递岗位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甚至还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基地。校园快递网点以真实的日常运营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客户资源能为物流专业技能大赛提供大量鲜活的经典案例,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能极大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业务实操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5)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江门职院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经过校园快递网点真实的业务环境锻炼后,一批拥有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将从这里起步,开始其职业生涯,在与市场亲密的接触中一些新的业务项目或科研项目必将应运而生。
4.3 营运管理
该网点运作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成的管理队伍负责业务操作、客户接待、安全消防等管理工作,并通过定期述职、绩效考核、届满轮换等方法,保持业务的持续开展。该网点兼顾企业运营和课程教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由企业委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网点经理(负责人),负责该网点的全面管理及双方协调。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每月计划由10名左右物流专业学生组成网点员工,参与业务操作,如快件收派、操作管理、客户服务、业务拓展等。
同时,网点由1名物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网点的人员每月进行轮换,新一批“员工”需经过企业的上岗培训后方可投入工作。轮换后的学生“员工”应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工作总结。指导教师的角色是协调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并且通过参与能了解快递企业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职教能力。
5 结 论
通过校企合作介入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运作,是一种新的趋势。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目标任务的差异致使两者在管理实施体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需要双方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才能使校园快递网点能够持续经营发展,同时对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又能起到反哺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丹. 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路径[J]. 技术经济,2014(2):45-49.
[2] 毛粼玻等. 高校校园快递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人才,2013(12):92-94.
[3] 朱鸿,等. 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探讨――以江南大学为例[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111-114.
[4] 谢卓君,杨君. 校企合作快递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J]. 经济师,2013(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