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疆;FDI;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引言

伴随着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位居我国向西开放前沿的新疆自1980 年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利用FDI的规模与质量却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新疆这小规模的FDI是否也会提高新疆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FDI在提高新疆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如何促进新疆FDI的吸收及推动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乃至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FDI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自新疆1980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规模以来经过了将近3O年的发展。2009年底,新疆实有外资企业317家,其中独资企业119家,合资企业162家,合作企业27家,股份公司9家。从投资规模来看。从1980年到2009年,新疆累计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63个、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3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0.24亿美元。新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1980年的109万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21570万美元,增长了近197倍。

二、FDI对新疆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内外研究普遍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创新能力是在无数次的创新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创新过程类似于生产过程,即集合各种资源(人力资本、资金、设备等)创造出新知识的生产过程。一般来说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有着效果十分明显。一是投资在当年表现为技术创新的需求效应:二是一旦投资形成在长期表现为创新产出的供给效果。而技术创新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又较难量化,很多研究中以专利受理量为技术创新产出,因为专利(Patent)受理量既包括企业的创新成果也包括学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能够全面反映该地区的创新能力。另外这也较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每年新疆专利受理量与专利批准量相去甚远,为此本文用专利受理量代表创新产出有夸大创新能力提高的积极效应。因此本文以实际利用的FDI总额为资本投入,以专利受理量为技术创新产出研究新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的技术创新量化指标――专利,根据其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不同等级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对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其科研投入要求最高、科研产出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性。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做出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相对于发明专利而言,无论是科研投入还是模仿学习难度都比较低,其创新产出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因此本文不仅分析FDI对专利产出的影响,而且进一步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产出方面分别进行研究。

新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增长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图1所示,图中实用型新专利受理量增长最快,从2000年的699件增长到2009年的1865件,增长了将近2.7倍。发明专利受理量增长速度缓慢,但也有所增长2009年产量为662件,是2000年的3.5倍。而外观设计受理量的曲线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

新疆三种专利受理量的发展趋势

图1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0年)

下面我们将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FDI对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

建立模型如下:

lnTEPt=C+αlnFDI t +ε(ε为随机误差项)

式中TEP t为t年的专利受理总量,FDI t为t年的实际利用的FDI总额。C、α、ε分别表示为常系数、专利弹性系数和随机误差。本文以2000-2009年为样本区间来考察新疆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选取区间内专利受理总量及实际利用的FDI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6.0软件,对式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为:

lnTEP = 1102.99116744 + 0.0824279890132*lnFDI

T值 (9.495258) (7.692603)

Adiusted R Square =0.866024

F-statistic = 59.17614

回归模型显示:变量的Prob值均为0,通过加权二乘回归WLS得出,Adiusted R Square 值为0.866024,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方程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lnFDI的T检验值为7.692603大于临界值,说明实际利用的FDI 总额对专利受理总量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FDI和新疆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密切相关。新疆FDI实际投资额每增加1%,就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0.082%。

进一步将新疆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分别对发明专利受理量(EIP)、实用新型专利受理量(EUP)和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E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模型如下:

lnEIP = 162.403285965 + 0.0212354299529*lnFDI

T值 (6.947964) (9.848899)

Adiusted R Square = 0.914286

F-statistic = 97.00082

lnEUP = 660.633348213 + 0.0490994945954*lnFDI

T值 (10.13874) (8.168912)

Adiusted R Square = 0.879568

F-statistic = 66.73113

lnEDP = 279.954533259 + 0.0120930644649*lnFDI

T值 (3.709001) (1.736879)

Adiusted R Square = 0.183062

F-statistic = 3.016750

回归模型显示: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Aajusted R Square值分别为0.914286、0.879568。说明线性回归效果比较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方程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通过对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的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lnFDI的T值分别为9.848899、8.168912,大于临界值,说明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对当年的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受理量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并且FDI总额每增加1% ,就能拉动当年的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的受理量分别增长0.021%和0.05%。由此可以看出实际利用的FDI总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明专利受理量和实用型新专利受理量的增加,其中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增长影响最大。而外观设计专利Aajusted R Square值为0.183062,拟合优度较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实际利用FDI总额对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的增长没有过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实际利用FDI总额与专利受理总量和各专利受理量的回归结果可显示,总体上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专利受理总量有积极的技术创新效应,可这种效应影响程度并不大。但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受理量上。而对于的外观设计专利受理量的增加却没有显著影响。

三、提高新疆对FDI的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

FDI的大量流入对新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程度推动作用,但这种推进作用仅局限于科技创新的较低层次,对我区科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却很难得到。因此,本文将对今后如何合理引资,如何进一步提升FDI对我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1.发挥新疆自身优势

新疆有着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的资源、地缘、人文以及政策优势。全面发挥新疆特殊的上述优势,让流入该地区的FDI的规模逐年稳定增长。为此,在外资进入审核时要更加重视对质量的考核,把其包含的技术价值高低、溢出效应强弱以及对引入行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重点考虑进来。地区政府应该多鼓励溢出效应较强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FDI的流入,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的入驻;而对于那些仅仅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力、“掠夺”稀缺自然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的FDI要将其拒之门外。另外,地区政府应该取消对外资的普遍优惠待遇,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2.重视科研,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发展空间不足等原因新疆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区人才储备的增加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其次,新疆目前大力从事的科研活动主要是科研价值相对较低、创新性较小的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科技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科技经费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新疆有效吸收外资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之一。为此,今后我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如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适当税收补贴,鼓励企业、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支持研发的活动,要大力宣传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主创新榜样,引导、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主动地投身自主创新活动。

3.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吸收FDI外溢效应

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世界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对外开放的自主创新,因此,新疆本地企业不仅要具有自主科研攻关能力,同样也要放眼世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重引进,更重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最终提高新疆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4.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消除新疆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明晰企业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政府要有的放矢地对一些已初步具有竞争力的民族企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竞争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内及国际竞争中,在竞争中主动吸收FDI技术外溢,结合自主研发最终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29-36.

[2]张磊.新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来源和特点分析[J].市场论坛,2010(05).

[3]赵军,方卉,苗苏梅.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8,5(03).

[4]唐红梅,曹阿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9,8.

[5]刘向丽,王厚双.辽宁省制造业FDI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01).

[6]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7(06):4-17.

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发动机”,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经典的创新测度把创新与发展理解为一种线性关系,即科学研究是创新的起始点,增加科学研究的投入将导致下游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增加。

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温州民营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了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人力投入能力:科技活动人员尤其是研究与开发人员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是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重要指标,从事技术开发的技术创新人员的数量、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人力投入能力体现在企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大专以上人员比例、科技活动团队强度和R&D团队强度几方面。

财力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另一方面来说,创新经费的投入水平也反映了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由科技活动投入强度和R&D投入强度来衡量企业的财力投入能力。

创新产出能力: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包括百元总收入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出口创汇率、技术性收入比率。

二、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因子分析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人手,在尽量保持原有信息量完整的前提下,寻找少量能够控制所有变量的公因子,将每个变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再现原始变量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计算主要指标的合理权重,依照公因子得分对每个样本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这十二家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

经KMO和Bartlett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不是一个单位阵,而且KMO(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的指标)的值为0.52>0.5,球形检验卡方统计量=72.925,P=0.005

设定主成分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并且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积达到85%以上。用SPSS求得特征根分别为2.72、2.107、1.931、1.81、……前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积百分比为85.675%,满足设定的条件,因此提取4个公因子。根据特征根求出的权重分别为27.196%、21.071%、19.305%、18.103%。

以“方差极大化”为准则进行因子正交旋转,从而得到方差极大化后的因子载荷矩阵,4个因子的总体方差累积贡献率还是85.675%。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明确经济意义的主公共因子。

第一公共因子F1主要由R&D投入强度、科技活动投入强度等指标决定,它们作用在第一公共因子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931、0.885。我们把其定义为企业创新财力投入能力因子,其方差贡献率达27.196%,成为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子。第二公共因子F2中技术性收入比率载荷量领先于其他因子,达到了0.936,所以我们把其定义为技术产出能力因子,方差贡献率达21.071%。第三公共因子F3中产品出口创汇率载荷量领先于其他因子,达-0.807,所以我们将其定义为出口能力因子;R&D团队强度、科技活动团队强度载荷量亦较高,分别达0.770、0.676,我们把其定义为人力投入能力因子。出口创汇能力因子和人力投入能力因子方差贡献率达19.305%。第四公共因子F4主要由百元总收入利税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决定,它们作用在第四公共因子上的载荷量分别为0.91、0.759。将其定义为社会贡献力因子,其方差贡献率达18.103%。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值可以计算每个因子的得分数,旋转后的各因子得分,进一步结合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建立如下的综合线性评价函数:

(为第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根据上面的综合线性评价函数及各样本企业各主因子得分,计算出样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创力电子(0.777)、万谷科技(0.722)、东瓯生物(0.68)、华润电机(0.196)、正泰设备制造(0.124)、昌泰电力开关(-0.065)、强盛石化机械(-0.128)、银达印业(-0.235)、宝特仪表(-0.398)、吉尔达鞋业(-0.479)、奥特塑胶(-0.545)、硕颖数码科技(-0.648)。

结合各主因子得分进行分析,创力电子综合得分第一,主要由于该企业创新财力投入能力因子F1,技术产出能力因子F2,出口创汇能力因子和创新人力投入能力因子F3得分均位居前列,但是其社会贡献力因子F4为负,使得其综合得分低于1,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对于创力电子来说,可改进企业对社会贡献力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从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十二家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需要加大创新人力和财力投入,提高出口能力、技术性收入能力,同时加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力。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28-03

引言

1.研究的背景。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发现、发明和科技创造中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因此,这时如何客观有效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3.研究的意义。首先,可以为广大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对企业选择供应商或战略合作伙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有助于高新上市企业管理者分析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状况和确定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再次,能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中国上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可以使监管部门了解上市企业在经营实务方面的深层次信息。最后,从宏观层面上看,上市企业具有实力强、运作规范、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

一、论文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种创新活动可分为新设想产生、研究与开发、设计、试制、生产、营销、扩散几个环节,这诸多环节既有各自独立的要求和内容,又可以相互沟通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过程。这种创新能力是企业整体的系统能力,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特点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二)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建立的方法研究

1.多元统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主要是应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一些对象进行分类和评价。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它所确定的权重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出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客观性,而且得出的指标之间的信息交叉少,可比性强。其缺点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评价结论仅对方案决策比较有效,但并没有反映现实中评价目标的真实重要性程度,而且还对数据量的要求较大,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对象进行分析。专家打分法适用于不确定因素较多,采用其他方法难以定量分析时的情况。缺点是专家打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公正性受到怀疑。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适用于复杂层次结构的多目标决策分析,一般根据需要评价目标影响因素的复杂程度,在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分3~4级: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以及指标层。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获得各项指标的测度值,并将其标准化,作无量纲处理。最后得出评价目标的综合得分。层次分析法在创新指标体系的选取中存在不足。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仅仅选取了静态评价指标,无法动态化地模拟时间变化、环境变化、经济及政策变化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和研究;评价中各个指标层权重都有赖于专家们的主观判断,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投入能力C1。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企业投入的创新资源分为研究开发投入和非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非研究开发投入分两种情况:一是指技术创新活动中除研究开发经费之外的其他部分,包括市场研究、设计、工艺和材料准备、试制、试销和广告活动的经费;二是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投资。

2.研究能力C2。研究开发能力是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效果。对引进技术而言,可以把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

3.制造能力C3。生产制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装备的先进性;二是工人的技术等级,适应性和工作质量。

4.产出能力C4。该指标主要反映技术创新对企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新产品收益率和新产品销售率等指标来体现。

5.创新管理C5。创新管理能力表现为企业发展和评价创新机会,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

(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模型

为适应表1提出的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满足长期开展评价的需要,层次分析法则既可以采用主观赋权也可以采用客观赋权的方式求解,因此选择层次分析法较为符合要求。

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分析要素指标分别为

3.由权重计算公式:

Q=Cij Qi=Cij (i=1…4) Wi=得到:

4.最后由A=(wi*Ci)得出5个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为:

(三)总结

由此可知,B5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创新的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企业在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1)企业应强化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人员的重视。(2)加强对市场需求与竞争的研究分析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3)企业应强化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使现有的创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4)企业应加强与外界研究开发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及其他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效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魏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

[2] 孙连勇,李东贤,夏建甄,译.创新制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

[3] 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概念、内容和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4,(6).

[4] 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测,1998,(2).

[5]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雷叙川.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7] 张克让.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评价[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8] 许庆瑞,魏江.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高存在障碍与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1995,(1).

[9] 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远德玉.中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3.

[11] 吴贵生.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2] 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3] 王芳,刘永安,何家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0,(7).

[14] 张洪辉,夏天,王宗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15] 王鹏飞,石林芬.基于因子分析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16] 魏江,寒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与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研管理,1998,(6).

[17] 高志,刘素坤.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6).

[18] 陈伟,夏建华.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1).

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6502

1 引言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最具创新能力的特殊群体,创新型企业已成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体力量和“王牌军”。党的十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 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意义

我国目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和驱动力研究还不太多,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常晓清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将自主创新定义为:企业以获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力并迅速使之商品化为宗旨,以自我为主发展与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创新资源为途径,为持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1]。不难看出,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关键技术的领先开发、新市场的率先开拓是自主创新的三个特性。为稳固和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势在必行,重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企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企业发展中遇到各类问题和矛盾要通过发展来解决。通过提高企业经济质量和市场规模,将技术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我国大多数企业产业不强,企业大而不优,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资料显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对企业转型发展的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因此,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企业自主创新与社会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创新活动,而是一个与社会、区域和其他行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相关激励政策以及相应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2]。

3 从企业自身出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

3.1 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长效机制

3.1.1 战略方面

企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给予自主创新工作以明确的定位和支持。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不是采用传统的、大众化的、模仿别人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而是自已不断研究、开发,在产品结构、性能和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上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1.2 制度方面

企业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定有利于保证研发投入的制度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制度保障,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3]。

3.1.3 人才方面

要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形成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3.2 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承载的平台,企业可以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也多得益于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研发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利于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4]。

3.3 结合实际条件,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都要量力而行。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企业原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3.4 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企业要大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在人才使用中,大胆启用年轻同志到重要技术岗位任职,并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锻炼科技队伍。给科技人员在生活、工作上创造有利条件,制订有关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从政府出发,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4.1 通过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基层政府应贯彻落实好基于国家制定的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相配套的政策,把企业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通过建立研发团队和研发平台、持续的研发投入,真正的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5]。

4.2 完善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的创新研发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等倾斜,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主体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研发模式。引导企业依托自身科技研发资源,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委托、技术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4.3 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

利用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依托区域科技机构、人力等软硬件资源,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资源潜能,把工作重点向涵养、凝聚、使用科技资源转变,推进区域企业、高校、院所和跨国研发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共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联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校相互连动的创新网络。

4.4 加强研究与宣传

深入总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涌现出的各种新做法、新探索、新模式案例,利用平面、网络以及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经验推广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可学、可做、可实现”的良好氛围,引导更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黎娜,龚建立,温瑞珺,等.创新模型选择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

[2] 李剑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与对策[J].学习论坛,2009(2).

[3] 戴德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主体地位是关键[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广西属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区域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创新环境有所改善,创新资源不断得到了有效利用,但是,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较,广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推进,创新资源需进一步整合。由于反映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众多并且复杂,为了便于数据整合,根据相关统计部门统计口径的特点,将相关指标归入技术创新要素潜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及创新环境的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指标,主要采取广西发展五年统计数据的纵向对比分析,剖析广西区域技术的现实情况。

一、技术创新潜力分析

技术创新潜力主要衡量的是广西拥有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信息五大要素的基本情况。这些要素是区域技术创新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衡量技术创新潜力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潜力、经济物质基础、创新知识潜力等。广西在此方面落后于大多数东、中部省市。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广西共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70所,2010年有在校学生56.75万人,排名全国第22,可见广西人力资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人才保障要求。从经济的总体表现来看,广西的经济增长态势良好,2006~2010年,广西的GDP值分别为4746.16亿元、5823.41亿元、7021.00亿元,7759.16亿元,9569.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28%。2010年,广西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91200万美元。GDP和吸引外资方面的表现反映了广西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有一定的保障。在创新知识潜力的指标中,2010年的专利申请量达1763件,较2006年的527件增长了234.54%,年均增长率达46.91%,其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广西工业企业专利1322件,申请量占总数的74.99%,说明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产生的专利申请量在进一步提高。

二、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能否得以顺利进行,投入是基本保障,一般考虑人力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衡量区域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本投入、创新经费投入等。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几类专业人员的数量是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2010年R&D活动人员45049人,专业人员主要由五类人员组成:即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2010年对比2006年的五年时间,科技活动人员数递增35.6%,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递增44.26%,R&D活动人员数递增59.95%,R&D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递增61.44%,增幅较大,说明各级政府,各单位均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利用。2010年广西R&D经费内部支出472028万元,R&D经费与GDP比例仅占0.49%,R&D活动人员平均经费支出10.48万元,2010年广西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52128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20025700万元的0.76%,这些数据表明广西政府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上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经费投入的比重很低。

三、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体现的是创新管理的水平,以及投入的实际效果,它关系到创新是否能持续有效地顺利进行。衡量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指标包括:技术创新直接成果、技术创新间接成果等。目前,广西已经建成的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以广西内燃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所,各部委重点实验室7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9所,他们在技术创新产出环节的作用十分突出。技术创新直接成果中,2010年全区专利的授权量159件,仅占申请量1763件的9.02%,可见申请的专利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与实际情况有差距的,值得相关单位和个人引起关注,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与研究所不必要的支出。其中自主创新即发明所占比重不足1%,可见这是造成整个区域核心创新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技术创新间接成果中,企业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主体,企业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2010年,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所有的51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产值达到326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36亿元,实现利润118.72亿元。

四、技术创新环境分析

衡量技术创新环境分析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卫生条件、居民生活质量等,考虑到很多环境因素无法量化,暂不纳入研究内容。近年来,广西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6~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从2006年的9196元/人到2010年增加到21782元/人,翻了1番,广西历年人均GDP基本保持与全国同步增长,但数值都低于全国水平。环境卫生条件指标难以进行具体量化的统计,但是广西主要城市如南宁、桂林的环境治理工作的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在全国居前。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西5年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由于基数比较低的原因,增幅是比较大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信息方面的储存能力不高,投入占GDP的比例增长过慢,造成相应的产出水平不高的现状,这些问题有赖于整体环境保障的提升与改善。

五、对策与建议

(1)以联合创新的模式为主提升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广西政府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在经费使用上连年大幅增加,但直接产出能力弱,技术转移效果不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行为主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贡献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因此,今后应鼓励相关主体加大联合创新的力度,与外部组织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创新,从而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模式。比如,广西的主导产业普遍出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主导产业要在关键和核心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必须紧密依靠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主要研究开发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新技术新工艺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关键技术。采取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模式,往往会带来“双赢”效果。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雄厚的科研力量,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2)以先进的管理体制构建提升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要改善广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相对低下的状况,就要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科技队伍、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改变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忽视绩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或共同开发项目。(3)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技术创新的纵深发展。当前要强化政府调控职能。首先,政府需要组织和资助区域内基础性研究。其次,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需要政府支持。第三,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需要由政府来营造。区域开展技术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和激励,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激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等都有赖于政府提供。

参 考 文 献

[1]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