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创新论文

文化创新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创新论文

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可以说人民群众是构建群众文化的基础条件。与其他文化类型相比,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独特的特征,即群众性。群众文化活动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将人民群众与社会文化进行紧密连接,而且活动开展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少,所以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有极大帮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对我国主流文化的了解,也是为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化会演、诗歌朗诵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方式是为了从多角度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二、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对策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所处地域传统文化的不同,群众文化活动也应以不同形式进行开展,这就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便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只有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所具备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

从实质上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国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兴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场所,可以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得到更好地改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对相应的国家政策进行落实,以便对社会环境进行改善,从而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所具备的作用能够真正得到发挥。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

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能够得到发挥,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进行创新,以便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能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统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据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内容,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进行创新,使其具备一定的民族特色,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推动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些许流行元素,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于不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文化活动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多样化,但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都较为单一、传统,这就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便确保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不同精神需求。只有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才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这不仅可以使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也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对凝聚民族力量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建设好群众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开展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建设群众文化、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首先,将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首要注意的问题;其次,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开展,包括如今大兴的广场舞、太极拳等;再次,群众文化要有组织、有次序的进行,因此,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可以建设群众活动广场和群众文化馆等,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还要大力开展创新工作,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建立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将群众文化引入农村,并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氛围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使群众能从中得到心灵的熏陶,从而带动社会进步。

(二)做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培养各层次群众文化在职人员,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鼓励群众文化业余爱好者参与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注入创新的力量。要做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工作,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善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作品质量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更要加强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要划分不同区域组织定期的文化活动专业培训,对在职人员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从而带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才能更快地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对运行机制的创新。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对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是,聚集优质的文化资源进行一体化领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参与,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机制的转型,构建全新的科学合理符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发展格局,在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解决群众文化机构的内部运行问题。二是基础设施的创新。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困扰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完善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是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城市在规划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比如对公园及广场体育器械的更换和维修、新型运动设施的引进、增设广场舞场地等,通过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周围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活动要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用新鲜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要结合当前形势下群众文化的特点,大胆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比如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清明、中秋等组织赛龙舟、植树、踏青、赏月等文化活动。另外要大力支持新形势下广场舞的渗透和发展,引导广场舞娱乐群众,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进一步实现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而其中群众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文化,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特别是对于那些优秀先进的外来文化也应予以汲取,毕竟优秀群众文化能够对于社会文明的良性循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宣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热爱祖国、团结友爱以及惩恶扬善、艰苦奋斗等都是优秀群众文化的精神主旨。因此群众文化应当力求其多元化发展,既要发展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又要发展新时期的雅文化;既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同时又要积极推行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

二、总结

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现代与传统,处于两个相对矛盾的范畴;而文化创新,则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一方面,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二、文化内因与设计的关系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发扬中国的传统,“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当代设计中”也时常出现在各大品牌设计论坛的话题中,但传统文化元素究竟是应该如何恰如其分地体现到具体设计中呢?在《我的古典》一文中,田中一光曾经阐述过,不管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还是纽约现代都市中,他接收到的信息都会被血液中日式的“花鸟风月”的因子所影响,他拍出来的照片或者设计出的作品很容易被打上“日本设计师”的标签,大概是因为“那深深栖息在身体某处的灵魂”,即文化内因。黑川雅之也曾结合自身的经验讲到:“一些日本设计师,他们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记挂,所以才可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样一种文化特质。我们刚开始去学习别人的作品,去看别人的著作,同时就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样的一种观点和视角下,我们看待周围的人群和社会才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评论家厄尔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绪和美学观念,自始至终渗透着日本民族固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深植于日本设计师审美与思维方式中的文化内因——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这些构成了日本设计的精神支柱。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其现代的设计以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其“古典”系统依然在无意识地运作着,传统文化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而这种文化内因,并不是刻意去建立起的一种想法或者观点,而是在自己的自然而然的奋斗和实践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意识。黑川雅之说,在中国很多地区会体现一种“刻意性”,比如刻意追求自我隐忍和刻意追求中国元紊,“其实并不需要这样的刻意,因为作为中国人,你的想法、你的行为,本身就是中国元素。”所以,我们的文化内因早就已经存在在我们的审美与思维当中,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沉下心去做优秀设计,中国味道就会慢慢渗透出来,这样的设计就是“中国设计”。

三、文化创新的发展层次

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会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问题上,日本确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工业产品技术、设计师等方面,日本对待传统文化,是更多地从精神上、思想上以及功能上来考虑,而不仅局限于形式,经过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集体主义工作方式到二十一世纪初对设计个性化的标榜,日本成功完成了从对形式的模仿到注重对“日本”精神的塑造的转化;总结起来可以发现,外来文化对日本本土设计文化的影响的层次是三步渐进式的:模仿、转化、成熟的“日本设计制造”。二战结束后,西方工业产品刚刚进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人从技术到造型对其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仿;那段时间,日本设计师将欧洲几乎所有的产品的功能和造型都拿到了日本,日本人似乎失去了自我;但事实上,这种模仿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因为日本政府非常警惕日本民族性的丧失,害怕这种西方化逐渐发展到精神领域,所以再三强调“和魂洋才”,只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产业部门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逐渐地,日本设计师开始尝试在欧美设计的外型上加入日本化的元素,虽然这被看做是嫁接行为,但是通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探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廉价劣质的“日本制造”终于转变为“优秀的产品”。通过自觉的反思,设计师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思考逐渐反映到他们物质层面的再创作,使产品中更多的包含了日本的民族气质;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针对日本普遍的过剩消费等社会现象,日本设计再次发力,将日本文化中“直线、单纯、简朴”的基因灌输到“合适就好、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新生活理念的设计中,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优秀日本设计中承载了时代对日本文化的诠释,使得全球化趋势下的日本产品还可以鲜明的标有“日本制造”的文化标签。这三个层次的变化与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恰好是契合的,外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经过日本民族特有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使其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设计经历过的这三个层次的变化,也正是中国设计正在经历的,需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落后的可能不仅仅是产品设计的实体,还包括设计思想、设计研究以及与设计生产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的各个层面。意识到落后才有可能赶上和超越,我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对外来文化物质层面的简单模仿的第一阶段,到90年代时期去尝试以我们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将外来的优秀文化融入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第二阶段,我们已经走了很远——政治方面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旗帜的指引;经济方面,企业的生产模式也从开始的“OEM”、“ODM”到现在的“OBM”和“OSM”的各种转型尝试;社会方面,各大高校也从很早之前开始大力开展文化创新相关的课题、课程、工作坊和夏令营,一边整理保护我们丰富珍贵的地区传统文化,一边将设计研究作为高端平台服务于地区产品而结构的改变,并输出相关文化创新人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虽然慢速,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坚定探索的脚步。相信几十年后,回头再看,“中国设计”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经历过艰辛的相遇、错误的尝试,还有各种奇怪的体验之后,最后达到了“融合自在”的第三阶段;而且我认为,正如《与设计向前行》一书中说的那样:相比较并没有接触到很多东方文化碰撞的西方人,体验过这种复合型冲击的我们,在文化上应该会更先进些!

四、以地域为单位的传统文化创新

说到传统文化,首先想到的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应该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礼仪文化,对理想设计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敦厚稳重,端庄气派”的感觉,这算是一种正统的设计风格;“潇洒飘逸,含蓄优雅”的气质,则属于文人雅士的品位;最后是“纯朴古拙”的味道,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可以感觉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真谛,这三种设计风格,都是中国主流传统文化表现出的不同形态。但除了主流传统文化之外,我们还有丰富、有趣、鲜明的地域文化。中国疆土有960万平方公里,其上居住着56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演变历史的不同,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不同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色彩。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至今的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也一直在交流、创新、融合中;学习和吸收其他地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各自的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在各种“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叉冲击之后,发展成为现如今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从来不缺乏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发展的经验,多民族形态下的广袤而丰富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继承并创新的经验教科书。当然,如上文所说,由于短时间内受到了与我们本土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西方外来文化的大面积强烈冲击,使得各地域文化在文化创新方面都处在一个同样的起点上,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世界统一化的洪流中,设计师们不仅要考虑我们的主流传统文化的情感追求,还需要关注我们我们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创新,使丰富的地域文化不被湮没到统一化中,而是能够逆流而上繁荣发展成为被世界欣赏、被众人追逐消费的新文化。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战略,即运用地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为人们展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使其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基础上,将传统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科技含量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传统文化要素向数字化文化内容的创新和转型,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从选材、创意、设计、生产和输出、传播的现代文化产业链整合。以地域为单位,以人为根基,以产业为引领,实现文化资本和产业的相互融合,然后激发文化的活力。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各地域文化和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来进行产业创新发展,从而达到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五、结论

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1.1营销策划的基本内容

营销策划主要是一种设计和计划,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环境和现有的资源,对企业及其营销活动、行为进行设计、实施的手段,其实质是要利用各种途径手段来保证产品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以达到销售的目的。营销策划的完成需要很多内容。首先是要确定营销的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策划。策划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包括市场细分、产品创新、营销战略设计、营销组合等四个方面。

1.2营销策划的基本要求

营销策划需要从全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并且要保证相对的稳定性。为此,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保证营销策划的可行性。

2营销策划的创新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就需要在营销策划中保持创新。

2.1创新营销观念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讲求新颖。越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越具有吸引力。因此在企业营销策划中,需要创新营销观念。一是树立全球营销观念。现在多数企业在进行营销过程中,没有能够适应新的营销环境,观念不够新颖,对产品的营销观念大多停留在产品的观念阶段。市场的开放性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同时,也暗含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这就要求企业应建立全球市场营销的观念,挖掘潜在的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机会,将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活动中。二是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我国传统企业较多,资源消耗较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了社会效益。因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讲求绿色营销,保证生产与销售中的环保高效,不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2创新组织

在营销策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潮流来进行营销组织创新。一是合作营销。现代企业的营销大都呈现联合化、扁平化的趋势,需要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传统中小企业的竞争劣势,形成灵活的生产营销网络,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同时与大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风险。二是虚拟营销。通过虚拟营销策略可以克服资源匮乏的缺点,使企业在借用其他营销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实时应对挑战。

2.3产品创新

企业要想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占有市场份额,需要在产品方面进行创新。营销策划中,要突出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宣传,使消费者认识到产品的独特性和超高的使用价值,让消费者认同。

2.4适应个性需求

随着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为满足个体需要,营销应体现独特个性,这就需要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开展个性化营销。比如,构建产品模块化策略,建立多种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也可以建立溢价价格策略,按照客户要求,适当地定制成本。此外,可以建立全方位服务策略,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

3营销策略探讨

要想设计出好的营销策略,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

3.1对营销环境的分析

制定营销策略,首先要做好分析。一是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分析了解市场和人群以及对手的信息,了解产品的市场性和市场成长状况,了解不同市场阶段的企业营销侧重点以及营销效果。二是对产品市场营销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消费心理分析、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需求导向分析。三是产品优势分析。针对产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不断发掘市场的潜力。四是营销方式和平台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战略选择适宜的营销方式和平台。

3.2策划营销方案

通过对市场机会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营销策划建议,促进最佳效果的形成。在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过程中,应做到详细全面。对产品定位、产品质量功能、产品品牌和包装等进行周密设计,做好营销目标、对象、时间和地点等具体的实施步骤的计划安排。同时,还需要做好内部营销策划。所谓内部营销,主要是将企业的外部营销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内部,保证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形成合力,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行内部营销策划,需要管理者将营销思想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保证各部门之间无阻碍的信息顺畅交换,激励员工的顾客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为内部管理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3.3价格策略的营销策划

对于价格策略的分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将成本作为基础,将同类的产品价格作为参考值,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可以拉大批零差价,这样可以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的积极性,以便进行价格折扣,促进消费。

3.4实施网络化营销策略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路营销成为主流。网络营销作为企业营销实践和现代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它使得营销的手段和支付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直接联系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交流,有利于企业产品的营销。同时,电子交易手段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有利于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大众。

3.5重视广告宣传

广告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途径,需要在营销策划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广告宣传设计过程中,要服从企业的整体营销策划宣传策略,树立好产品的形象,保证产品宣传的统一性的同时突出了产品的个性。保证广告宣传媒体的多样化和高效性,适时利用节庆日开展促销活动。

4营销策划方案的评估与实施

文化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中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创新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在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索,让学生处在一种主动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状态。教师咋实验教学中应积极的利用这种变化,创新性演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糖类》的“科学探究”栏目有一个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果糖是酮糖,是否也像葡萄糖一样具有还原性?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而根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的醛基,而具有醛基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教材中也演示了两个证明葡萄糖有还原性的实验:一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有银镜现象;二是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现象。但是用果糖溶液代替葡萄糖溶液做同样的两个试验,却可以得到同样的试验结果。这是否与酮没有还原性相违背呢,在演示这样的试验时,应利用这种非正常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根据教学试验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分析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让学生沉浸在“看热闹”的状态,让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听到、看到,不如做到”,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亲躬,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现在有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H2S和CO2的混合气体。现在实验时有这样一些试剂和实验仪器供同学们使用,浓、稀2种品红溶液,浓、稀2种溴水,澄清石灰水,浓、稀2种盐酸溶液、试管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试管洗气装置。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分析混合气的组成。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施展学生个性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