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作为国内外广播电视艺术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为止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广播艺术类节目等的策划等以及节目主持等方面的人才。在每一套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涉及到策划构思、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也就是说,编导在前期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今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发展方向为艺术类和技术类,艺术类毕业生大都从事各类文艺节目、栏目、MTV的编导、主持等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艺术类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技术类毕业生则往电视广播人才方向发展,他们多数负责电视节目的、栏目的策划工作,因此,技术类学生需要掌握较强的电子信息技术,学会并灵活运用电脑二维、三维动画、非线性编辑等技能进行数字化影视节目制作,能独立使用摄像机、录像机、音响等电子设备,能分析并独立解决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为适应电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良条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二、当今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

(一)从“报考热”现象分析社会需求问题

近年来,“艺考热”现象的出现向人们展示了当今形势下艺术类专业的热门情况,与此同时,艺考学生不得不面对高校提出的艺术类学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如降低录取比例、增大录取难度等。“报考热”现象是时代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求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对跟风考生的警示,毕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艺考热”而引起的生源问题、毕业生失业问题、艺术教育投入与产出问题让大多数出生于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会成为强调实用型社会的主流。

(二)从课程设置探讨高校教学模式

作为一个重视实践和应用技能的专业,高校应支持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国家教育部也在相关规定中指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得少于20周,在课程设置方面,校方不能以资金、师资方面为由而减少学生实践环节课程,亦不能针对学生就业率问题而着重关注学生的实践教学,忽视课堂理论知识教育。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存在着课堂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这种现象应该早日杜绝,这类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性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不到位给人才培养之路铺设的不是奠基石,而是绊脚石。

(三)从教学工作中寻找新的方法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教学占很大一部分内容,学生只能接受深刻的理论概念,他们的理解和思考大部分产生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过程之中,是一种感性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作品上的创新。比如,在对国内外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内容,这时,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不适用了,学生缺乏理性认识的弊病完全将暴露出来,长期如此的话,往往会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瓶颈。老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应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式积极推动教育方式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需要。

三、当今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新建设

(一)建立人才筛选机制,创立新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可以利用其职能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人才筛选机制,学校作为执行者,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合适的人学习合适的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过剩和人才失业等问题。同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现场指导;实行外校人才对接制度,增强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或与影视公司进行实习生交流活动,这样,在增加学生将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的结合的同时,也增加了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打造理论实践结合课堂

高校应进行课堂制度等改革,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适当调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习时间。实行合理的师生间关系考核制度,以改善师生间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灵感,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应对文字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分析力。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并且实践课程教学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现力,这不仅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每一个走出校门后的学生都能经营好自己的一份事业。

(三)推广案例式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案例式教学模式首次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主要通过经典案例对已有理论进行解释说明,起到促进学生理解的作用。对于偏向理论知识的专业来说,案例式教学是可行的,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帮助学生,以一个监督员和指导员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比如老师可以利用电影或电视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说、可以在分析某部代表性作品的同时,联系其时代背景、学术氛围等,加深学生认识,带动学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案例式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变了学生的认识,包括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深化了“编导”这一概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社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偏向于应用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年轻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9-0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下,我院在2009年正式开办并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四年多来,在我校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贺州与广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贺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推动了贺州城市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界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的之初,要开放办学思路,争取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外部政策,特别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支持,当然,这也需要有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以科研为辅,这是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与第一批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一大批从我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走上影视工作岗位,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要看到,在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体系与应用型办学校定位不太相符

在传统课程体系下,我校开设了大量了理论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虽然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上看,在教学环节中有不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与封闭式实验室,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同时,这也与实验室面积不大、硬件设备不足,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匮乏有一定关系。

(二)教学脱离市场需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从当前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台,还是影视专业制作公司,甚至与之有密切相关的远程教育办公室、各企事业内部宣传部门都需要大量影视专业制作人才,往往需要是的有熟练操作与制作的影视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只懂方案策划的毕业生。因此,我校就应该把培养精通摄影机、摄像机操作,掌握后期非线性编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的专业人才。目前,我校不是理论教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而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

必须将得新修订课程体系,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放在突出的位置,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学生未来四年的的主要课程学习,因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广播电视编导方面专家学者,对此进行重新修订,以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学生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进一步加大对专业硬件设备使用与建设

我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现在已经形成规模,但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硬件设备不足却是不争的实事,包括专业非线性编辑的电脑不足,专业摄景摄像设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的需要。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室封闭,演播厅封闭,而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与演播厅,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创作与学习。

(三)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专业的博士、硕士和高职称的教授、副教授人才比较缺乏,同时,限于我校待遇等方面现实问题,因此,引进本专业高级人才以补充专业建设的不足,补充专业教师的缺乏,也就成了本专业当前与未来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自主创新,加强与影视机构的合作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自主创新,发挥好我校编导协会的职能,办好校级微电影大赛;设立相关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大学生DV与微电影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全面加强与电视台、影视公司与远程办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宣传部门的合作,培养既理论,更懂操作、懂技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增强自我实战能力与经验,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校为适应与服务于广西与贺州经济文化发展而开设的专业,在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深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与改革,将使本专业走上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为我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贺州学院2012年度一般资助项目(2012SKKY04)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媒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形势;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特征

全媒体出现在网络媒介较大程度发展的数字时代,全媒体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是融合所有已有的纸质、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终端和户外视频等传播平台来建构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复合媒体形态。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各类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符合如下要求:全面、深入、快速、多途径。而作为媒体人,则需要既能与他人分工协作,又可独立完成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工作。全媒体传播对同一事件进行多维度的、全方位地挖掘,意图最广、最深地开发出这一事件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因此,全媒体时代对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创造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全媒体时代编导专业的就业形势

在全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之前,地方高校的编导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如下选择: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和婚庆公司等。中小型影视公司和地级电视台往往需要一个人承担多重任务。并且,当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营销模式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节目内容的采集和编播要求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同时也因为拍摄器材更加便携和易于操作,新闻节目出现了“全媒体记者”和“背包记者”,即集采访、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和于一身的单个媒体人。其他节目类型也改变了传统的人员配置和节目制作方式,倾向于先整合资源再由媒体人独立完成。

但已经就业的编导毕业生普遍体现出一些问题。首先,全媒体时代要求从业者拥有良好的编辑思维和意识,而很多学生的文学修养、艺术思维及创造能力都难以满足节目创作的需要。其次,部分毕业生上手虽快,但后劲不足。原因在于,求学时代的他们热衷于动手操作与实践,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法学会一门技能,因此常常忽视或轻视“见效慢”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造成理论根基相对薄弱的群体特征。毕业生没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即使有熟练扎实的实践技能,也很容易流于模仿和重复,因而创造力会逐渐下降。最后,已有相当数量的综合性大学和地方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但不同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培养出的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很大差别。而近几年各个单位对编导人才的需求量也已经开始衰减。综合以上这些原因,传媒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倾向于多元化。原本专业对口的编导专业反而优势减弱,学生求职难度加大。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从前期到后期、从文字采集到多种信息整合的技能。要求个体既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又掌握了新媒体编辑技术,能将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理想化的人才是掌握了从信息采集到制作出完整的、可用于展示和流通的成品的一整套生产技术,并较为精通其中二门至多门有延续性的配套课程。

三、全媒体时代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

(一)理论教学

学科基础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审美能力。例如在第1-6学期每学期开设人文、艺术通识课程。从学生入校开始培养他们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课程主要以艺术作品鉴赏为形式,由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经典作品。

分方向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相关学科的选修课:如新闻采编、平面设计与排版、广告制作、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微电影、MV制作、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多媒体制作、影视动画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内容元素,编创出适合不同媒介的节目形态。并让学生提早认识全媒体工作环境,了解可能从事的工作类型,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所长。毕业时就能有更多选择。

改变过去的和现有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删去和实际脱节的旧知识,加入和学科前沿与岗位工作相关的新知识。课件不断更新,实行开放式、动态教学。利用平面媒体、网络、手机在课堂上实时配合教材与学生进行互动,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还可针对不同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信息传播渠道,完成对课题的编辑和创意。

(二)实践教学

将前后关联的多门课程相结合,包括节目策划、文稿写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后期特效、录音与编辑、演播室技术、节目导播等,形成科学的实验链条。链条的搭建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题目进行拍摄制作来实现。用实验链条模拟真实的节目编导环境,检验学生对前中后期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和微电影,并利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网络平台能够极速且廉价地信息,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后劲较强。而如何通过网络推广自己的作品,也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研究文化产品营销的技巧。

发掘校内外资源,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广播电视栏目的策划与制作,让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的理论内容植入不同类型节目的实际创作中。老师也能从节目制作过程和结果中直观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进行指导纠正,学生也可在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探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随着已有的传播媒介极大程度地融合,静态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即将从事社会工作的需要。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调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是专业教师要形成全媒体意识。其次是奠定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审美基础,充分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种媒介的内容编辑,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形成一定的认识与规划。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全媒体时代传媒工作环境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08期:第249-250页。

[2]姚君喜.“全媒体”概念辨析[J]. 当代传播,2010年,06期:第13-16页。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意义

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候,通常学生基础都要非常扎实,不仅仅在课本理论上,在专业素养的掌握上也要非常全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让学生将理论有效地运用在社会实践当中,在社会中创造价值。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就是“用”,主要意义就是活学活用,以知识为基础,以社会为目标,进而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二、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相关策略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学校的一些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努力完善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合理开设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学生来说有着本质上的意义,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就是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分为几部分进行学习。每一部分要针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让教学形成系统,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步骤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的意义,促进学生实现多方向全方面的发展。常规教学一般只是模拟教学,因为没有现实的场景,更没有职场带来的压力,学生就无法感受到那种紧迫感,也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和真实工作相吻合的,那样教学意义就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没办法真正地走出课堂,即使课本理论已经熟记于心,但是如果进行实战,则不免败下阵来,那么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而如果是以应用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将真实工作、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那么教学效果必然有大幅度提高。

2.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实践教学应该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来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导师在教学时要着重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把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答。还要重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实习基地,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全程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利用比赛来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同时在比赛中学习他人作品的长处,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让实践教学得到延伸。

3.完善相关考核体系

在常规课堂考试中,学校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习成绩压力下,有的学生渐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抵触课堂,这样的情况下则很难提升学生的能力。应用型培养则改变了教学模式,以学生多方面综合水平为考核目的,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可以通过教师、实习单位和学生三个方面对综合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更加公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团队作品让教师和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共同评判,给予具体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激励创作水平的提升。在论文撰写方面,教师要鼓励其作品的创新,保证作品有较高阅读水准的同时,还要有创新思维。

4.加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在教学改革时,亟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改变常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自身专业的特质。专业素质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来说,是基本功,必须具备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需要。

三、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范文第5篇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82个本科专业,6个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9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收学生,2008年开始在江西省内实行一本线上招生。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左右,连续多年全省高校排名第一,2011年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学校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专业一直优势明显、成绩突出。

二、传播学院简介

传播学院创建于1985年,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教育技术学6个本科专业,设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拥有实验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以及大学生创意创业实训中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广播影视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纪录片和电视剧等)和栏目的策划、编导与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具有较高的影视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高级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可以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撰稿、编剧、制片及摄像、灯光、音响、剪辑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视听语言、影视剧作基础、电视编导基础、摄影、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剪辑技术与艺术、影视音乐音响、影视艺术学、动画设计与影视特效、影视美学、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电视节目策划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三、招生计划与学制

学院

学制

专业

学费标准

招生省份

备注

传播学院

四年制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12000元/年

山东、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福建、广西、甘肃、四川共招收75人

甘肃、四川使用省联考成绩,其它省使用校考成绩

(注:招生计划如有变动,以各省招生计划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条件及生源所在省份的高招相关规定,持考生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准考证;

2、考生须在本人户籍所在省的报名点参加考试,考生不得跨省报名和考试;

3、本专业文理兼收,所学外语语种为英语。

五、考试内容

考试分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外省考生必须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且取得专业合格证。

1、专业考试为笔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科目内容:①文学常识、影视基础知识;②命题写作(根据给定材料,写出600-800字左右的作文);③文化现象评论(针对各类社会文化现象,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文字素材作书面评论)。

六、录取原则

在政审、体检及专业校考合格的情况下,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所报志愿,按综合分(计算方法附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情况下,专业成绩高者优先。

综合分计算方法:综合分=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总分×100×60%+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总分×100×40%。

以上专业未开展校考而投放计划的外省省份,则使用生源所在省份相关专业联考的专业成绩按上述原则录取。

七、办学地点及联系方式 (院校代码:10414)

办学地点:江西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邮政编码:330099

招生办公室电话:0791-88120152  传真:0791-88120151

学校网址:jxnu.edu.cn

传播学院电话:0791-8812665

招生网址:zs.jxnu.edu.cn/

学院网址:cbxy.j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