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语能力测试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大学语文 反思

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这个凝聚我国课程改革人员的心血和劳动的《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测试应试者“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两者相一致。

所谓“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书面形式,还包含口语部分,因此这里的“语言”就是指汉语的书面与口语两部分。目前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暂时采用纸笔测试,还没有口语部分,据了解,不久,ZHC将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这里重在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与通常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概念相对。正如ZHC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所说,它是在一定情境中,在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对某个孤立的字、词、句式、语法知识、作品知识和作者的记忆或识记。“能力”指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与一个人的思维、积累、修养密切相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一方面素养的表现。

(ZHC)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发研制,以测试应试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ZHC主要考查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基于上述测试内容的要求,ZHC具有以下特点:(1)它考查语言理解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记忆力,不依赖于任何教材,不需要测试者死记硬背。(2)主要考查“语言”,而不是“文学”和“人文”。它重点考查“语言”本身,考查语言信息的获得与传递、表达,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3)主要考查运用语言“形式”“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而不是“立意构思”。重点在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条理、得体,不是内容方面立意构思的奇特。

目前ZHC采用纸笔卷面测试,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102道题,其中阅读理解50道,书面表达52道,1―100题为客观题,101、102题为主观题,15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还有就是对阅读速度的考查。书面表达需要考查书写汉字和语句,组句成段的表述习惯,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写作方法与形式的运用。

作为标准化证书考试,ZHC严格进行考试质量控制,分为处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2004年6月13日,我国首次举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目前ZHC已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46个城市,共建立了100余个考点。参加测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各种社会原因并没有完全实现测试的初衷,由于ZHC不借助行政权力推行,是否在人事决策中参考ZHC的成绩,由使用者自主、自愿地选择。目前要改变这种境况,ZHC还需要通过扩大宣传及提高社会认知来开拓自己的市场。

二、汉语的社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汉语的状况不容乐观。

1.国内外对待汉语及各自母语的态度截然不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习承载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汉语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学习汉语在世界上很受追捧,旨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地。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发展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都寄托在我们的母语――汉语上,但国人过分重视英语的学习,常常忽视了母语的重要性。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都对英语“穷追不舍”,对汉语冷漠或无视,更有甚者,英语直接跟大学毕业、考研、职称评定相挂钩,这更加重了学习英语的压力。在对待母语的问题上,反观国外,美国正在从国家制度和考试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母语的学习。对此我国有必要对母语的现状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网络等各种“潮流”语言的冲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能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很多不规范的“潮”词“潮”句迅速走红。像“给力”“萌”“××控”“××体”“神马都是浮云”等,以及以前的“帅呆了”“酷毙了”等词,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在什么场合,正式的还是不正式的,人们习惯性地用这些潮流词句。然而每一种语言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字词句的使用也很讲究,这种不分场合地任意使用“潮”词“潮”句显然违背了语言自身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语言的纯洁性。

3.生活中汉语“危机四伏”。在生活中一些书信中、街道两旁的广告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错别字,应用文中经常有格式错误、表达不清、歧义的现象。母语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几十年的教育都不能避免这些错误。而且这种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文化水平低的人身上,一些文字媒体,一些硕士、博士发表的文章中也常可以看到这些错误。汉语“危机四伏”,促使我们不得不对汉语的教育、推广产生怀疑与思考。

4.生活、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使用汉语时,我们常出现错误,我们觉得英语重要,但这不代表就可以不重视汉语,不需要汉语。相反,我们很难离开汉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汉语,查看新闻、收集信息需要汉语,阅读、学习不同领域的书和知识需要汉语……有专家将人的能力结构分为3个层次:职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就是指各行业、各领域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它不仅仅决定人员的工作绩效,还决定其日后的发展和终生成就。

5.科学合理的测试缺乏。汉语作为母语,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试。我们习惯将一个人在学校的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他在社会上语言能力高低的标准。成绩高,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语言能力强,反之,语言能力就弱。可事实常与此相反,成绩高的,语言能力不一定强;成绩低的,语言能力不见得就弱。显然学校的语文成绩不宜作为判断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的参考标准,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学校考试重知识,社会则重语言的运用。

三、大学语文的反思

据调查,72%的人认为国人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强,与我国语文教育分不开。谢小庆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了语感的体验;过分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大学,语文教育涉及三个方面:学校,学生,教师。

在学校方面,学校常将大学语文设为选修课或公共课(除中文专业外)。课程的学分、学时数普遍偏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明确,但教学实际效果远远落后于教学目标。再者,大学所选用的语文教材相对偏向文学、知识性的一面,很少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在学生方面,“汉语还需要专门学吗,不是每天都在讲吗?”“语文课就是橡皮课,上不上,无所谓。”“语文根本就不是课上学到的。”……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不屑于学习语文,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上。大学语文课上,有些同学就拿本小说看,视老师如空气,笔记更不会做。如此的态度,使他们的汉语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沟通常因说话不畅,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教师方面,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多是年轻教师,有些教师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盲目地以为学分低,课时少,就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上课心态也放松了好多。

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与态度上的偏差,使得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迫切。

四、建议

大学语文的弊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而关于它的改革也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虽然各方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针对大学语文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很多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者都提出了改革措施与建议,如建议使用开放式的教学,将文学与语言分科教学,提高教师的上课技巧,调整教材内容,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这些建议确实中肯,也具有针对性,但要真正改变大学语文现状,还要从提高人们对母语――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才会落实行动。

只认识到重要性还不够,还应认识到改革的方向――语言交际能力。这是由大学独特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大学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里培养出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跟形形的人交流沟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就是这样一种考试,大学不妨借鉴ZHC的考试模式,改革大学语文的考试,或直接将ZHC引入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测试的必修课,当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或者开设职业汉语之类的选修课,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将注意力转移到通过学习汉语来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及能力上来,为将来竞争求职及职场活动储备适当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年会暨ZHC与大学教改研讨会.

[4]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年会.

[5]母语能力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北京考试报,2005-12-3,第4版.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测试 民航飞行学员 比较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国内各部门也为推进汉语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汉语类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整理和分析汉语类测试项目,并在比较分析现有的汉语类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汉语水平测试与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现状

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驳杂,大体可分为校内汉语测试(如某校汉语期末考试,语文高考等)和社会汉语测试(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测试HSK),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校内汉语水平测试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开设的《现代汉语基础》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飞院英语、空乘、空保、安检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操作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较为局限,并没有覆盖到飞行大学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轻口语。

此外,涉及语文高考、《大学语文》考试等校内汉语考试的研究较多,且考试的模式较为相似。

2.社会汉语测试

从测试对象上来看,社会汉语测试可分为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和面向母语为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

1)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

现阶段,针对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HKC)、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等等,具体测试类型分析如下(表1):

3.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国内校内汉语测试和社会汉语测试两方面分析总结可知,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繁多,且呈现测试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试标准缺乏科学性等倾向。

从测试种类上来看,国内汉语类测试就分为校内测试和社会测试两大类,而社会测试的主办方又有政府专职机构(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业培训导向机构(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测试对象有母语非汉语人群和母语为汉语人群;测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及口试加笔试。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中明确,飞行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在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繁杂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民航局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国内现有汉语类测试项目而言,各有可取之处,但测试内容并不针对于民航飞行员的工作实际,因此,针对每年2000-3000名准民航飞行员,构建由民航局主办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的构建

1.构建测试项目的目标

“在过往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对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水平做出明确要求。”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称,能够正常听说读写,即是对飞行员语言方面的要求。“现在持有飞行执照的飞行员,被默认为其拥有汉语语言六级水平。”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汉语四级考试并不困难。

但也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透露,一些口音浓重的飞行员在与地面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确实会增加沟通的时间,甚至造成误解。“由数字组成的航班呼号,或是航班飞行高度,如果机组不能用普通话报出,就可能被管制员理解错误。”他说,那些讲“川普”、“闽普”等地语言的机组往往最令管制员头疼。

保证飞行安全,顺畅的陆空对话必不可少,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是基础和前提,然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是确保陆空对话的全部,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还应包括飞行员良好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对行业词汇、工作语境的理解和掌握等。

因此,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是对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察,包括听、说、读、写,其中以听、说为基础,读、写为辅,贴近飞行员工作语境,旨在全方位提高飞行员汉语语言沟通、交际能力,确保陆空对话,实现飞行安全。

2.构建测试项目的原则

1)测试、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原则

在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以测促学、促教。在前期调研发现,民航飞行学员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完备的汉语语言教学,没有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机会不多。而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为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2)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汉语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以满足飞行员飞行工作中陆空对话的实际需要。

3)立足民航,服务民航

确保陆空对话,确保飞行安全,是针对民航飞行学员进行汉语四级测试的最初目的,也是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首要目标,因此,测试内容应立足民航,涵盖陆空对话中常用的民航行业词汇和工作语境,真正做到来源于民航,服务于民航。

综上所述,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任重而道远,应当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民航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夯实汉语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军海.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Bernard Spolsky.Measured Wor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edb.gov.hk,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日本语能力测试 日语教学 改革

近日,我去日本参加日本海外青年协力队的日本语教育研修项目,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日本语能力改革的信息。日本语能力考试的改革,必将对我国的日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关于新日本语能力测试与教学关系的研究为数甚少,因此,我在这里将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看法整理成文,仅抛砖引玉,以期能引起日语教育界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1.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沿革

日语能力测试自1984年实施开始至2000年,共201021人次报名参加考试。在中国,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为了促进中日各方面交流的发展,我国也在1984年开始承办日本语能力测试。就世界范围来看,每年度的参考人数也从1984年的7000人增加到2008年的56万人。可见,日本语能力测试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日语考试。20多年的考试结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反映出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存在的不足,因此,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2005年成立了“日本能力改善にする会”,并决定在2010年实施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2.新旧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异同

日本语能力测试以日语不是母语的人为考试对象。

2.1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等级。其题型与分值分布可归纳为下表。

一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900个小时左右,掌握日语的高级语法、2000字左右的汉字、10000个左右的词汇,能满足社会交往、大学学习及基础研究的需要。

二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600个小时左右,学完中级日语课程,掌握较高级语法、1000字左右的汉字、6000个左右的词汇,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300个小时左右,学完初级日语课程,掌握基本语法、300字左右的汉字、1500个左右的词汇,具有一般会话及读写简单文章的能力。

四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150个小时左右,学完初级日语课程的前半部分,掌握初级语法、100字左右的汉字、800个左右的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及读写浅易短小的文章。

可见,改革前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对汉字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考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考试能否合格。而对于中国考生来说,因为日语汉字有一部分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意义相同或者部分意思相同,所以相对于其他无汉字国家的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优势。虽然有意思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汉字,但因为字形与汉字相同或相似,中国考生在记忆汉字的写法上也比非汉字国家的考生相对容易。当然,不否认因此造成的混淆。在这一点上,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更加注意。

2.2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不仅从原来的每年一次变为每年两次,即增加7月份一次考试,在考试的等级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动。与原来划分的一、二、三、四个等级不同,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N1、N2、N3、N4、N5等级,在分值、内容、要求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改革后的日本与能力测试的N1、N2、N3各由三个部分组成,以及语言知识、阅读、听力,其中语言知识包含了文字、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内容。在N1、N2、N3这三个等级中,三部分各占60分。N4、N5也由语言知识、阅读、听力三个部分组成。但与N1、N2、N3这三个等级不同的是,前两部分,即语言知识和阅读共120分,听力60分。可见,在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不管前两部分的分值如何分布,听力都占三分之一,60分。也就是说,在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听力的分值比例提高了。可将这一变化归纳为下表。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听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尤其是N1,占了三分之一多。

而且,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与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将划定各个部分的合格分数线。即根据当年的考试结果,给语言知识、阅读、听力分别划定一个最低分数线,只有当三个部分的分数都达到这个最低值才能合格。同时,采取“得点等化”的方法,即根据当年试卷的难易程度,对考生的成绩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试题难以程度不一样而造成的各年分数相差太多的情况。

另外,改革后的试题尤其是听力材料,将更多地采用生活中的日语,更加口语化。这种变化对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国内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考试难度。

3.应对改革后的新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几点思考

日本语能力测试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日本语考试之一,不仅能测试日语能力,而且与考生的就职晋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改革势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我国作为汉字的发源地,我国考生在学习日语汉字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语法及阅读部分所占分值达到了50%,这对使用汉字的中国考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利的。但是,面临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3.1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改革后的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N1、N2、N3阅读部分有7个大题,包括文章文法、小短文内容理解(200字左右)、中长文章内容理解(500字左右)和长文章内容理解(1000字左右)、统合理解(600字左右)、观点理解(1000字左右)和信息检索(700字左右)。可见,阅读量很大,但是时间却不是很充足。所以,为了应对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我在日本听新日本语能力测试说明会的时候,讲课的老师提到,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因为汉字使很多生活在日本日语已具相当高的水平的外国人不能通过考试,所以新的考试在汉字这一块要求不再像以前,而是更多地采用假名来表示。这对于中国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有点遗憾。很多中国考生可能因为汉字的关系,对采用表记的单词并不惧怕,因为看见汉字,对单词或者句子文章的理解就有所帮助,但是一旦改为用假名表记,可能就无法理解了。因此,以后必须要求学生在掌握单词的时候更牢固地掌握该单词的读法,即采用假名时的读法。

3.2加大口语能力培养的力度

这里所说的口语,并不单单指学生“说”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指日本人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化的日语。因为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听力材料有口语化的倾向,这可能是因为很多日语口语水平已经相当高的考生,尤其是在日本的考生――主要指在日本的外国人,因为旧的日本语能力考试的关系,无法通过。听力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个改革将促进口语教学,使学生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能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日语去交流、去沟通并解决问题。但目前我们的日语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平时注重的是书面语及敬体的教授,学生一旦进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听到完全口语化的日语的时候,就会不知所云。听力原本就是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得分极低的部分,改革之后,不能只是延续以前的方式,必须将生活的日语引入课堂,使学生掌握“活”的日语。同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听力教学的课时。据调查,全国日语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中听力大都是每周2课时,这不能不说是对听力训练的重视不够。为了应对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增加听力课时,也是很必要的。

我在这里只是将新旧日本语能力测试在这里作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并不是说仅仅为了应付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就要去改变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但是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改革不能不说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正确的改革,而且,日本语能力测试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日本语考试,一直被我们所重视。而如何更好地应对这门考试,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日语教学,需要日语界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4篇

其一,使学生了解高年级精读教材的特点。进入高年级后,精读教材的课文难度不同于基础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即大一和大二的所使用的精读教材,偏重于通过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简单固定语法句型,使学生掌握某一个语法句型。而高年级的精读课本所选用课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日语》五、六、七、八册为例,多是节选于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为以日语为母语的读者而创作的。因此,课文中出现的语句,暂且不论难易度,已经不是教科书式的死板句型了。

其二,使学生掌握推测未知单词的能力。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的记单词方法,可以说就是没有找到规律的死记硬背。经过两年的学习,应该基本上接触完了日语能力测试N2难度的词汇,也就是说,前两年所接触的单词是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进入高年级阶段,记单词仍然是日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这时记单词应该能够掌握技巧,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增大词汇量的同时,又不感到记忆单词的枯燥。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要反复强调日语词汇构成的特点,即“汉语”、“ 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特别是在记忆“汉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时,技巧尤为重要。“汉语”词汇由汉字构成,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正因为这个特点,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在日语中,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汉语”词汇的单词发音多以音读为主。掌握了音读规则,记单词就会变得轻松简单。而我们学生所忽视的能力,正是不擅长利用已有的词汇基础举一反三,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其次,是“外来语”词汇。日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词汇,翻开任何一本外来语词典,会发现来自英语的占绝大多数。因此,如果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记忆“外来语”单词,推测未知的“外来语”单词将会非常简单。

其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大学生活已经过半,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为自己毕业后的前途作出规划,不得不作出升学或就业的选择。选择升学,自然需要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即使选择就业,也应该重视应试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存在若干有关日语的考试。例如,“日本语能力测试”、“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商务日语能力考试” 、“全国日语翻译资格考试”和教育部举办的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相应地因材施教。

对于选择升学的学生,应该着重加强其对日语基础能力的掌握和突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学习,应要求学生积极准备“日本语能力测试”和日语专四、专八考试的同时,鼓励深入研究其感兴趣的某一方向,例如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语言学、翻译学,并鼓励学生多阅读学术论文,为今后的学术研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加强其日语的应用能力。对此类学生,过于复杂的语法讲解应该减少,日语的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对日本人社交文化的了解应该占据主要部分。那么,就应使学生在准备“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等突出应用为主的考试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因为选择就业的学生今后将在社会上打拼,日语将作为一种工具,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精通日语的同时,再精通其感兴趣的第二专业。

其四,鼓励学生对日本影视剧进行欣赏。对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欣赏日本的影视剧和音乐,远比看某一本教材更有吸引力,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日本的近现代文化时尚,也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古代文化历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汉语能力测试范文第5篇

《中国作家》杂志的编审朱竞曾经编写了一本《汉语的危机》,论述了新世纪以来,大众传媒、网络语言、广告宣传、流行文化的一些语言、通俗文学、手机短信等日益制造着语言垃圾,“垃圾文化在工具理性的支持下,正在严重污染汉语。”朱竞很无奈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时间长了,人们忘记了汉语处处流淌着诗意。” 几乎所有业内专家都在强调: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语文教育。

“反启蒙”的语文课

一次偶然的机会,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班上听了半节课,“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郑渊洁觉得,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对孩子讲的几乎全是让人今生今世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话,“就好比给孩子注射了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疫苗。”

语文课如今已经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首。基础语文教育的目的原本是在语言、文字、文化方面对孩子进行启蒙,“而‘教一本书,读一本书,背一本书,考一本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将语文教育简单化、格式化,恰恰起到了反启蒙的作用。” “反启蒙”就是中国基础语文教育的痼疾。

在方式陈旧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消耗于那些很容易查找到又很容易忘记的知识之上,“不仅浪费了儿童的宝贵时间,而且摧残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尽管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中语文教学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但相当大比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却没有掌握好自己的母语。

经典润物细无声

现在的孩子花在英语和奥数的时间太多,而汉语却没有学好。最让“祖先九泉之下号啕大哭”的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学英语。“汉语没学好,其他学得再好,也就像长了一只翅膀的鸡一样,飞不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听到很多从国外回来的父母感叹:与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接受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相比,美国儿童的阅读量要大许多。

巢宗祺还觉得自己和上一辈也没法儿比——古人学习语文的道路是正确的,那就是诵读经典。

人在小的时候记忆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弱。通过诵读,孩子可以在大脑里形成语言模型,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三五岁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但是这个积淀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然后你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和体会。”

语文只能活在文化当中,只有在文化中才有体悟和领会,才有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