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讨论法的误解
最近十来年在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各种方法,讨论法就是其中之一。如,北京三中的朱尔澄老师曾就“三国鼎立”一课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问题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各地中学历史教师还组织了对“落后是否必定挨打”、“评价康熙”、“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和作用”、“如何看待垄断”等问题的讨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就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讨论法教学的十分罕见。除了历史课教学内容繁重,讨论法所需时间较多而难以采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讨论法的误解。分析如下:
一是将简单问答当做讨论。一位有多年教龄的教师一次上课后总结说,该节课采用了讨论法。而实际上整节课他仅向学生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十月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老师每提一个问题,就请一个学生回答,而学生仅需在书上找出相关内容念一遍,其余的时间都是老师讲述教材,这显然不是什么讨论。
一、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复和一题多用.
2.重结果,轻过程数学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有不少学生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最值时,都熟知结果:当x=-b/(2a)时,y有最值(4ac-b2)/(4a).但却不会配方法,到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最值时发生了困难.这都是因为只重结果,不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带来的结果.
3.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4.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运用情感手段强化自我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公务员之家
2.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顺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潮流,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在内容选娶编写体例上较原有教材都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加可读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潜在功能,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学研讨贯穿始终,它改变了传统的注入法,使课堂信息由单向传递变成了“双向传递”,即学生把自己的成果通过各种渠道输送出去,然后收回外界对它的评议以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从而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调节和改进。
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再将所掌握的知识输出,输出的目的在于对学习进行检验,调节,选择,控制,从而利用反馈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下面就以《白杨礼赞》为例,该施教思路主要特点是在常规教学中引进“反馈DD矫正”程序,使教学具有自我纠正的能力,以取得全体学生的稳步提高。
其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分为不同层次要求的6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简要地说,主要是:
1:理解白杨树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学习象征手法和层层深入的描写方法。
3:理解,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
4:理解对比等修辞手法。
5:简要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6:正音认字,理解该课的语言特点。
其教学设想为:
1:安排两课时。
2: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上,对默读,圈点,朗读等均有严格要求。
3:课前要预习,课堂设计问题进行讨论,课后做好形成性测验题,重点段落熟读成诵,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回的学习信息及时加强对学生不足之处的指导。
4:形成性测验在课讲完后进行,分A、B两卷,程序是:集体教学DD形成性测验ADD矫正DD形成性测验B。
其具体安排为:
(一)预习
1:题目的含义
2:生字词注音
3:朗读课文,圈点出描写高原和白杨树的词语。
4:做关于全文结构分析的填充题。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讲读讨论第一至三部分
第二课时主要讲读讨论第四、五部分
讲读要点为:
1:文章结构上“形散神不散”的体现
2:怎样描绘白杨树
3: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4:排比反问句的运用
5:开头写高原景色有何作用?
6:五次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语言上有何不同?作用是什么?
(三)课外练习
1:选择常见的事物,如小草、石头、路灯等,展开联想,用象征的手法仿写短文。
2:选择词解中的正确义项。
(四)课后测验
在教完此课后,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20-30分钟的形成测验(A卷),然后对测验打分,凡答对80-85%的学生被认为已达到掌握水平,可给予表扬,对未达到掌握水平的学生都需要进行矫正学习,接着对他们进行与A卷等效的B卷测验,学生只需回答以前做错题目相平行的测题,如学生A、B两卷上答对的题目相加能达到80-85%,也可被判为达到掌握水平。
试题按层次目标确定得分,每卷的主要项目有:1、文学知识2、中心思想3、结构线索4、修辞手法5、词解6、某一段落阅读分析
该施教思想特点为:
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对同一个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强,而且乐意展现自己,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式教学顺应了他们的这一变化,因此,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无论是讨论前的思考还是讨论中,都会出现对某一问题把握不清或明显感受到对某一问题的浅薄。带着这些问题课后再去查阅资料,这种情况下的查阅是学生们的自主、自愿行为,而且极具针对性。所以,同学们的学习欲望是最强烈的。
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是相当困难的,它有两个条件:一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知识的运用,在运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实现,这一点是老师代替不了的。比如,新闻理论的讲授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供学生讨论:试析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牵涉新闻理论中的舆论监督、舆论引导、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社会责任论等诸多方面。讨论中由学生来分析,每位同学的视角不同,所用的理论可能也不同。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同学们融合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既客观、公正、全面地探讨了问题,又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同时还做到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对于广电的同学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他们的业务素质的培养。首先,有助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等阐述其观点。在特定的时间内,学生将完成对观点的树立、语言的组织等。对于同学们而言,这就是未来工作的训练。因为现在的记者,尤其是电视台、电台的记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现场根本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准备就要开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记者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组织的连贯性、语言表达的清晰等问题就随之出现了。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培养也是必须的。因此,在学生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将会有助于他们早日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其次,树立一种互动观念。无论新闻传播理论还是业界,互动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媒体加强对受众吸引力的一种手段。在未来的媒体发展中,尤其是网络媒体,数字技术获得充分发展之后,互动的地位和作用都将进一步加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使同学们体会到互动,教学中的互动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互动的益处,并且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到工作中,使他们能及早地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讨论式教学多多少少就体现出了一种互动。老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思考、讨论、激辩,再公开阐释其观点。和老师交流、和老师的观点碰撞,然后双方再讨论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和以前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讨论了、思考了,而且这种方式应用得当的话,还会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互动的优越性,体会到互动的奥秘,从而在他心中烙下互动的影子,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难处及对策
讨论式教学模式固然有诸多益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较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把握的地方。
问题设计难。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依托是问题,所以,问题设计的水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讨论水平的发挥,因此,设计一个难度适中、范围宽窄合适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问题的总的要求是难易适中、宽窄合适。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以下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学科交融性。新闻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结合相当密切的学科,它从来不是一门封闭和孤立的学科。比如在1947年新闻传播学经典之作《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的新闻自由委员会中竟没有一个新闻学教授,而这显然也不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此,在授课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同学们灌输这方面的意识,从而使同学们自己也努力涉猎诸多学科,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杂家”,而这也正是社会对媒体人员的要求。这种意识的培养将贯穿于老师的授课之中,应该鲜明地体现在老师问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回答之中。比如,在讲中西方新闻报道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中国盛行典型报道,而西方盛行调查式报道,要求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来分析此问题,这个问题是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与东西方政治、文化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因此,学生回答此类问题,不仅仅需要具备新闻理论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必须对其他知识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理解,才能将此问题回答得比较全面,所以,通过一连串类似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对答案有所了解,还应该给他们以启迪: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学科知识储备,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才能全面回答新闻学的问题,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将是问题设计讨论式教学最可称道之处。
学生易两极分化,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每位同学的话语权。讨论式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做公开发言。由于这种方式不具有强迫性,所以容易产生一种后果:导致机会的不均衡。活跃的同学可能每次都会主动积极发言,而比较沉默的同学则一直沉默下去,导致两极分化。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也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尽量减少此种情况发生,作为老师,一方面应该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地发言、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应该在某种情况下进行积极干预,措施就是在不改变整个发言、讨论非强迫性质的前提下,强迫某些沉默的同学发言。比如,在小组讨论中,老师的身份是旁听者和观察者,不仅仅听大家的意见,而且对同学们进行观察,从中发现不活跃的同学,以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要求听取其观点。在老师的要求下,一般而言,这些同学也会配合老师发言。这种不经意的要求可能就是一种强迫。当然,绝对的机会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保证每位同学的话语权。
对老师素质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模式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较省力的教学模式,但实质上并非如此,它对老师素质的要求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教师知识结构合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才能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总体来讲,学生无论知识丰富程度、知识结构都不如老师完备,但不可否认,有些同学拥有某些老师尚不完全具备的学识素养。因此,有些同学的思维活跃,知识面相对宽广,思考问题的角度刁钻。因此,他们的回答可能某些时候会超出老师的学术修养。这种情况偶一为之可以,但不应成为经常性的现象,否则老师这个称号将受之有愧。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知识面宽广、知识丰富。另外,老师的知识更新必须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因为学生是年轻人,其接受的知识大多是新的知识,这就势必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来代替老知识,才能达到和学生同步的地步。
其次,要求老师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讨论课并不是学生讨论完就了事,老师最后还要对此问题作总结。这种即兴发言是对老师的考验。它除了要求老师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对老师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首先要求其思维敏捷、思维深刻,能够从学生的长篇阐述中抽取本质的东西,将与之相似的观点合并。其次,要求其思维清晰、思路清晰,最后的总结发言才能是画龙点睛之语。
再次,要有开放的心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成果。这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性改变,讨论式教学的答案不像以前,每一个问题都有固定的几点答案,讨论式教学的答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答案,每一位同学的思维方式、知识的不同,能切入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相同。有时候,同学的问题可能还会超出老师的知识范围。因此,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同学的思考,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式;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也是新课改对当前小学语文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够更好的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体验式学习主要包括体验和学习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中应用体验式学习,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思考、创新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深深融入教学工作当中。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于信息进行深入的传播,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合理的设置多媒体内容,更好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将声音、文字、画面进行具体化,将语文中的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展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生活当中,让学生更好参与到学习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堂内容进行生动的融合,并且做到知识点的机密联系,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体验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组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切实的在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来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认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目标的要求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共鸣,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培养自身的个性。教师进行组织角色扮演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设计喜剧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的设计与改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并且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角色半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表现欲望,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之中,体会到语文教学内容背后的文化深意。
三、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和质疑,帮助学生完成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且通过积极的思想交流,来提高思维的深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相关教学问题后,让学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身的疑问。在学生表达疑问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材料与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思考与质疑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基础。
四、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教师要灵活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安排,并且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对自身教育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从而实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目的。体验式教学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结合,并且通过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促进,更好的发挥体验式教学的自身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认识问题思路、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习惯中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活动良好的解题能力。
五、师生恰当评价,促成体验升华
体验式教学的评估需要公开、公平、公正。教师的评价应有详细的和严格的标准,并且要有严谨的表述,不能随意而为之。同时,教师的评估要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个体学生的声音、群体学生的声音;好成绩学生的声音、差成绩学生的声音,尤其是较少发言学生的声音。评估之后不能只让学生关心对错、好坏,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估让学生感知错误,体验错误,总结为什么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这类错误或失误之间的联系,产生的原因,矫治的方法。体验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体验,是体验的另一种形态,能够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因此,体验式教学要做好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对评估和绝对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自评和他评方法结合,以使学生从评估中获得体验的升华。
六、结语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脉络,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时效性,突出教学创新意识,不断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最终实现新课程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蓝启杰.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