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山的好词好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巍然屹立 万壑千岩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山明水秀 山势雄伟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巍峨壮丽
森林葱郁 山势雄伟 峰峦突兀峻拔
耸入云霄 高耸入云 直指云霄 气势磅礴
描写山水的好句
1、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2、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歇,一片朦胧幽美将不存在。这时,听得远处传来阵阵猿猴与鸟雀频繁的鸣叫,而远处能依稀看出它们的影子。傍晚时分,夕阳收起了灿烂的晚霞准备坠落,而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争先恐后,似乎是要欢送夕阳。
4、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
5、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但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有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6、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看见过桂林这样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重峦叠彩,绮丽清秀;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它就会栽倒下来似的。
7、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8、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那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9、烈夏,溪水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路向东逝去,荡起的水花溅在人们脸上,沁凉沁凉的,而使人神清气爽,万物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格外美丽。
10、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在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昨夜的那一场雷雨,而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11、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12、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13、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一道道山泉,一棵棵树木,一枚枚花朵,一株株小草,甚至是空气中的一颗微尘,只要你用心聆听,去发觉,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与我们是那样的亲近。
14、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15、山之美,在于巍峨高耸,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峦重叠;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在于草木青翠之上,好鸟相鸣其间,晨曦中那一缕微光,暮色中那一抹晚霞。
16、它蕴藏着祖国大地的水资源。他胸怀广大,为了让它的孩子们――水娃娃,能够得到自由,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于是让它们自己独自奔流,现在成了江河湖泊,它把自己所拥有的和人类分享。
好词:
云轻如棉 云淡天高 彩云满天 拨云见日 彤云密布 黑云压城 阴云密布
云幕低垂 光茫万丈 片片浮云 云朵如絮 天光云影 彩云绚丽 白云飘拂
满天阴云 阴云遮天 浓云蔽日 乌云翻滚 满天阴霾 乌云压城 云海苍茫
好句:
1、无数雪白的云团聚集在远处,气势磅礴地覆盖了脚下的群山。云块轻轻地碰撞着,挤压着,推拥着,缓慢而又柔和地翻腾、起伏,无声无息地向这里拥来……
2、太阳早已被逐渐堆积起来的灰黑色云片埋葬了。光线不停地淡下去。好像谁用墨汁在天幕上涂了一层黑色。不,不仅一层,在这淡淡的墨色上面又抹上了较浓的黑色。墨汁一定抹得太多了,似乎就有一滴一滴的水要从天幕上落下来一样。
3、他登上飞机的时候,机场上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阴沉沉的,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而现在,阳光已在飞机的金属躯体内耀眼地照射着。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4、许多云絮低低地降落,把几个最高的山巅笼罩起来,似乎给它们披上了几片白色的轻沙。
5、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6、好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以不同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揭示出大自然难能诉诸文字的深刻内涵。那绯红,以牧歌般的轻快,写出青春的壮丽;那乳白,则象征着爱情、友谊的纯洁和美好;那铅灰,暗示的是沉甸甸的命运基调,向人们宣告,只有抗争才能进取;那墨黑和青紫,则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了生命的博大深沉。
7、昆明的云是很有特色的。有时候,连绵不断的镶着金边或银边的云层在翻动;有时候,长空万里,只浮现一朵一尘不染的白莲;有时候,像一座巨大建筑物的圆顶,上面全是精雕细刻,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有时云轻如棉,有时又重如水晶巨石。由于云状变幻的奇特,色彩的丰富,五百里滇池的湖光山色,也随着变幻无穷。
8、有时,它涓涓细流,翻过小天池山,形成一线,入幽谷。有时,它银丝缕缕,经过小天池山的每个山口,形若玉帘抖落而下。有时,它又似奔腾的江河,翻过大目山顶,汹涌澎湃,飞流直下,一泻千尺。
9、现在还有几片残云在天空飘浮,非常漂亮,而且形状和颜色都是极其怪诞的--有的是软软的,像一缕一缕的烟,有暗蓝色的,也有青灰色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像断崖绝壁,有暗黑色的,也有棕色的。一片一片的深蓝色天空从这些云中间和善地露出脸来窥探。
10、不多一会,我的视野所及的世界,全部被那一片奇妙的海洋淹没了。我仿佛坐在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看不清哪里有路,哪里有陆地,只有远方那些穿破云海的峰顶,像一些姿态峥嵘的海上仙山,像一些凝固在浪花里的篷帆,和我默默的遥遥相望着……
他绝不是神话中的生灵,而是非常“惨”的老师,因为他总会被魔法学院的调皮鬼“暗算”。所以你只要遇到灿斯尼教授,总能看到他身上的白色毛巾和防毒面具。那是他为清扫调皮鬼“暗藏”的臭鸡蛋准备的。
据说他最喜欢给同学们布置一大堆背诵作业,还要求当场“印”在脑子里活学活用。面对这段痛苦的历史,灿斯尼教授痛定思痛,决定开个便利店,里面罗列的可是灿斯尼教授多年的珍藏,同学们可以在此尽情地按需取用!这样,灿教授既可以传授同学们习作知识,又可以不受臭鸡蛋的袭击。唉,如今当老师的还真不易啊!
盐
描写四季的词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油
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花花草草: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绿树成荫
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皓月千里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醋
灿斯尼三招制胜术
“好词好句”三招制胜绝杀:
重在内容,非华丽的词句;
重在传神,非华丽的堆砌;
重在合适,非华丽的技巧。
酱
化妆了的景物描写
1.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秋风阵阵吹来,小草们真冷啊!
3.春天来了!野花们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从土壤里钻了出来,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
4.太阳刚一露头,地上就像着了火。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5-02[作者简介]秦秀丽(1973―),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红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对培养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以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多渠道尝试运用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一、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身于阅读和积累之中,必须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在朗读中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可以在朗读课文中积累。在教学中,首先,初读课文时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第一感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如描写人物的课文《少年闰土》,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初读时可摘录文中描写云雾姿态万千的词语,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其次,重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用以读代讲、以赛激读、配乐诵读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储备。
(二)在背诵中积累
如果熟读是积累的基础,那么背诵则是关键。只有将语言文字牢记在心,才是真正的积累,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均提出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对背诵的数量和篇目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教师可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笔者在教学中,一是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重点段落通过课堂上当堂背诵、课后组内背诵、期末集中抽查等形式加以落实,二是将教材中的各年段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描写优美的语句等加以归类整理,形成班级背诵篇目。如同一作者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描写同一类事物的古诗,如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描写春季的古诗,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引导学生利用每日晨读和课前三分钟以个人领读、集体诵读、小组接龙背诵等形式强化背诵积累,将古诗文的精华、经典语句内化为语言储备。
(三)在阅读中积累
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才能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笔者一方面根据课文适度拓展阅读,如教学《海上日出》后,让学生再阅读巴金的其他著作或其他作者写日出的文章;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经典语句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并赋予“酿蜜集”“聚珍册”“汇美小书”等名字,分类摘抄,如写景类的、人物外貌类、性格类、心理活动类等,配上插图、注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笔者搭建系列交流展示平台,如:在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开展 “最佳采蜜者”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摘抄本等。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多渠道尝试运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揭示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果学生只是积累不会运用,那么积累的语言就是简单的堆砌,如同摆设,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要边积累边尝试运用,才能学以致用。
(一)在书面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笔者引导学生在写话、习作等书面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如写春天景物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描写春雨的“淅沥淅沥”“叮叮咚咚”等象声词,以及“整个森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比喻句、拟人句进行仿写,再将自己摘抄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如写人物的习作,笔者引导学生将课外读物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各种儿童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帮助学生把人物写活。对于学生引用合理的诗句、用得巧妙的词语和句子,笔者就用红笔标出并予以好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慢慢运用积累的语言了。
(二)在口语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积累语言必须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角色创编等具体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如在讲读课文《守株待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语言运用的训练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扮演邻居、庄稼人劝说种田人,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打破课内与课外界线,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学会表达。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中,常采用辩论会、小记者会、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指导学生开始阅读冰心、老舍、朱自清、鲁迅、巴金等名人名作后,笔者开展名人名作简介活动,让学生将积累的精美的、有哲理的语句用于介绍活动中。
积累与运用密不可分,重视积累,养成习惯,多形式引导,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熟读成诵,促进积累。叶圣陶先生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叶老的话,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如,《可爱的西沙群岛》(语文社S版二年级下册)第四自然段的朗读训练――
师:西沙群岛的海里都有什么样的鱼,读给大家听听。
(屏幕显示以上各种鱼的录像、文字。)
师:看到这些鱼,你想说什么?
生1:鱼真多啊!
生2:这些鱼真美!
生3:鱼真怪……
师:那就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一读。(生读,但读不到位,师带读。)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
(师引读)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呀,有的……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美呀,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怪呀,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有趣呀(这一遍读时屏幕上的字幕消失),有的……
这样,学生在读中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在读中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境,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中,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表达句式。
2.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古人学习语文,不但主张“熟读精思”,也主张“博览群书”。鲁迅先生也主张要“多看”: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由此可见,广泛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习作时才会表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其目的之一就是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内容,应该构建更丰富的母语课程。教师平时要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学习了课文《可爱的西沙群岛》后,推荐学生阅读《美丽的三潭印月》、《武夷山的动物》,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及其秀美的景色。这样让学生进行更丰富、更广泛的阅读,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的“源头活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3.整理摘录,落实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课内、课外读物中,摘录精彩的好词佳句,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培养学生摘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积蓄丰厚”,在上阅读课时,老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积累好词佳句的方法,可让每个学生备一本“摘抄本”或“采蜜集”,并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摘录,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积累语言的能力。
例如,老师对课文《可爱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的摘录指导――
师: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这段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你选哪个词?请在课文中找一找。
生:五光十色。
师:(板书“五光十色”)像这样表示颜色多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师:把“五光十色”这个词换成“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行不行?为什么?
生:可以换。因为这几个词都是近义词。
生:不能换。因为水能反射阳光,这里用“五光十色”最恰当。
师:我来到商店,走到卖布匹的地方一看,那里的布是――(生答:五颜六色。)来到卖珠宝首饰的地方一看,那些首饰是――(生答:五光十色。)想象海水的样子像翡翠、玛瑙、蓝宝石,你再摘录这段话。
这样引导学生对其精彩的语句语段进行品析、鉴赏,在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之后,再让学生摘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词义、积累了好词佳句,也领悟了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提高了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
积累语言的难度虽然很大,但只要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积累语言的途径,并持之以恒地指导、落实,学生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语文素养就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