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第1篇

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化 环境 植物 生物

一、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三、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第3篇

屋顶花园是指在各类建筑物的顶部,包括楼顶、露台或阳台,栽植树木、花草,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人口趋向城市密集,而现代建筑也随之增加。伴随建筑的增加,而大块的绿地面积锐减,相应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化,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各块绿地,增加绿地面积,“见逢插绿”。即便这样,还是达不到人们预期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各建筑屋顶开辟园林绿地,营造屋顶花园成了最具发展前景的恢复绿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因此而被广泛应用。

一、 屋顶花园的历史及现状

屋顶花园并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苏尔美最古老的名城之一亚述城所建的大庙塔。在其发源地,2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伦德·伍利爵士,发现该塔三层台面上种植过大树的痕迹,真正的屋顶花园是在亚述古庙塔以后1500余年才发展的著名的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之所以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意义决非仅在于造园艺术上的成就,而是古代文明的佳作。自此后2500多年来,除了个别地区屋顶上绿化和城市中心商业区地下车库顶绿化,据记载,我国长城上曾栽植过树木,如山海关上种有成排的树木外,并没有建造真正的屋顶花园。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如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等。目前屋顶花园在国外不是“空中楼阁”。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正积极推广屋顶花园工程来为城市降温。

我国屋顶花园的发展是八十年代后期,2000年以后迅速普及。如成都、广州、上海、长沙、兰州等城市。有代表性的如广州东方宾馆屋顶花园、上海华亭宾馆屋顶花园、北京首都宾馆的屋顶花园、兰州园林局屋顶花园。

多年来,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一直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和规范工艺,所以暴露出了很多缺陷和不足。如不能长时间防治渗漏;水土流失、污染严重;植物配植上存在一定问题;荷载超标;建造成本过高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

二、 屋顶花园的功能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观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辟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保证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个绿化屋顶就是一台自然空调,和没有绿化的屋顶相比,绿化屋顶可以降温,在酷热的夏天,当温度30℃时,没有绿化的地面可能达到不堪忍受的35~45℃,而绿化屋顶土壤层10cm处,温度约为舒适的20~25℃。

(2) 绿化屋顶具有储水和渗水功能

它可以把大量降水储存起来,特别是南方多雨的城市尤为明显。有大量的降水留在屋面上,一部分存在土壤层,一部分通过植物蒸发掉。它可以使自然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或蒸发掉,重新形成地下水和自然水,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开端。

(3)归还大自然有效的生态面积,完善生态系统

在屋顶上首先能为许多昆虫,如蝶类、蛾类等找到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如果一座城市像一片自然的山林,引来雀鸟成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多美的景致!在屋项上还可以繁殖一些濒危的植物种类比如珙桐、银杏等,因为它可少受到人为干扰。

三、 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

1、指导思想

充分地把地方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中;结合屋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来选择园林植物;运用不同的造园手法来创造一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的宗旨,来进行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

2、 设计原则

(1) 坚持适用,精美,安全创新,经济的设计原则。

(2) 通过科学艺术手法,合理布置设计花草、树木和小品建筑。

(3)合理建筑水池和安装排水系统;

(4) 选择肥沃、轻质的土壤为植物栽植的基质。

(5)植物种类选择姿态优美、矮小、浅根、抗风力强的花灌木、小乔木、球根花卉和多年生花卉。

(6)屋顶花园的建立,最好和建筑工程同时进行,统一施工。

3、特点

其组成要素主要是自然山水,各种建筑物和植物,按照园林美的基本法则构成美丽的景观。但因其在屋顶有限的面积内造园受到特殊条件的制约,不完全等同于地面的园林,因此有其特殊性。屋顶营造花园,一切造园要素受建筑物顶层的负荷的有限性限制。因此,在屋顶花园中不可设置大规模的自然山水、石材。设置小巧的山石,要考虑建筑屋顶承重范围。在地形处理上以平地处理为主。水池一般为浅水池,可用喷泉来丰富水景。

4、屋顶花园的类型

(1)休闲屋面

在屋顶进行绿化覆盖的同时,建造园林小品,花架廊亭以营造出休闲娱乐、高雅舒适的空间,给人们提供一个释放工作压力,排除生活烦恼,休身养性、畅想未来的优美场所。

(2)生态屋面

在屋面上种植绿色植物,并配有给、排水设施,使屋面具备隔热保温,净化空气,阻噪吸尘,增加氧气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态屋面不但能有效增加绿地面积,更能有效维持生态平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些房地产商以为搞“屋顶花园”只是花钱不赚钱,这是不对的,绿色环保已经深入人心,崇尚自然已成为当今潮流,让灰白色的屋顶“沙漠”变成“绿州”的花园,不仅能够提高整个楼房的档次,还可以让屋顶变成“金顶”,贱卖屋变为热卖屋,因为热爱生活的人们最能体会环境,贴近自然,珍惜生命。

(3)种植屋面

这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能够有一个绿色的院子,并能采摘食用自己亲手种植的果蔬,是一件多么美的享受啊,劳动的愉快、清爽的环境、洁清的空气、丰富的含氧量,甚至是一件意外的经济回报,屋顶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远离污染源,所种的瓜果蔬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4)复合屋面

是集“休闲”“生态”“种植”为一体的屋面处理方式,在一个建筑物上既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有生态种植的形式,这是针对不同样式的建筑所采用的综合性屋面处理模式。它能够兼优并举,使一个建筑物呈多样性,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尽享其中之乐趣,有效的提高生活品质,使环境的优化结合,让我们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彻底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促进的理性生态环境。

5、总体布局

(1)植物选择

植物应有很强的抗逆性,耐旱耐寒;易管理,能耐贫瘠土壤;抗污染性强,能吸附粉尘和吸收转化有害气体;以观叶、观花、观果为主的植物;能攀爬的植物。选择具发展前景观赏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如珙桐、银杏、榕树、玉兰、木兰等。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24-01

1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 美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优美、绿色成荫、空气清新。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化环境,如城市园林绿色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一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例如净化空气等。

1.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不仅仅只有益处,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城市空气、水以及土壤污染严重、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等,这些负面问题不仅仅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成就,我国城市不管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初级阶段,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也导致了我国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如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市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大,但在我国城市新增用地中,绝大部分的新增城市规模都是用于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而不是绿化用地,同时很多的城市管理者为了自己的政绩,往往都会扩大工业、商业的用地规模,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规模却原地踏步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增加。由于存在认识问题,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工作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2.2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个城市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只有一个城市具有高水平的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才能为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中一方面是社会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各项事务都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是各种制定的法律法规可以得到切实的执行,但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中,不仅缺乏健全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而且对于一些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二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执法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从而使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更不是城市发展的步伐,进而不仅制约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3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中,很多城市管理者为了自身的政绩,往往更倾向于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从而使得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用于工业、商业用地,而用于城市绿化用地却非常少。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好城市管理者的认识问题,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来看待,如为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为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等,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落实到实处。

3.2 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工业、居民住宅用地不断增加,部分城市由于管理不善,使得在城市扩建中,出现了很多破坏城市绿化的现象,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以及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等。针对这类现象,除了加强对城市绿化用地的管理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完善与城市绿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

(1)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巨大、涉及面广的工程,如果没做好绿化建设的规划工作,不仅使绿化建设难以正常开展,更会影响整个城市的未来建设。因此,要想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规划工作首先应该要与一个城市大的规划相结合,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明确的发展规划,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只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子规划,其必须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2)遵守生态学原则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的根本。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的根本,但在实际中,很多城市的绿化规划工作都没有遵循生态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规划仅仅局限于市中心;二是绿化的植被选择和搭配不合理。因此,要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遵循生态学原则来进行规划。在规划中,绿化建设不仅仅包括城区,还包括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从而为整个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在绿化植被选择和搭配上,不仅要注重美观,也要注重植被的功能,达到美观与效用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王子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业,2011(3).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立体绿化;生态园林;舟山

Abstract: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ity with the applicable stereo greening form, plant choice and push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vice of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landscaping; Ecological garden; Zhousha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舟山,地处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是中国唯一以群岛组成的港口城市。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适合多种园林植物的生长,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条件得天独厚;由于地处海滨,陆域面积小,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绿化用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发展并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势在必行。

1 立体绿化的概念及特点

1.1 概念

狭义的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地面上的不同立地条件,运用现代建筑和园林中的各种技术与手段,选择各种不同的植物栽植于人工改造的环境中,形成多层次复合式的绿化,尽可能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它是解决人和建筑物两者与绿化争地的矛盾、满足城市绿化要求的唯一最佳措施。广义的立体绿化还包括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乔灌草科学搭配,即增加单位面积绿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构建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必然要求。

1.2 特点

⑴占地少,可利用的载体十分丰富,如墙面、屋顶、花架、围栏、城市桥体等,而且大大地美化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⑵养护管理费用低,如用于立体绿化形式之一的屋顶绿化的许多植物生长迅速,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大大缩减了园林绿化的维护费用。

⑶美化构筑物。立体绿化不仅能软化建筑物的生硬感,而且能丰富使用者的视觉环境。

2 立体绿化的应用形式和植物选择

2.1 应用形式

我市立体绿化可应用的形式众多,城市园林建设中常见的有墙面绿化、屋顶绿化、花架棚架绿化、阳台窗台绿化、篱笆栏杆绿化、城市桥体绿化、立体花坛绿化等。不同形式的绿化方式丰富了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能有效地消除或者减轻城市中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视觉层次感。

2.2 舟山市立体绿化植物选择

2.2.1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是立体绿化的主要植物种类。绝大部分的攀缘方式是植物为获得适宜的光照条件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生长方式,根据藤本植物的生物习性通常可分为缠绕类、卷须类、吸附类和悬垂类等四大类型。

⑴缠绕类。依靠自身缠绕支持物而攀缘。是最常见、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藤本,其特点攀缘力较强。我市可供选择的这类植物有紫藤、长春油麻藤、金银花和铁线莲属、猕猴桃属的部分种类。

⑵卷须类。依靠特殊的变态器官――卷须而攀缘。卷须可以分为茎卷须、叶卷须、花序卷须,在我市可应用的代表植物分别有西番莲、炮仗花、珊瑚藤;这类攀援植物主要应用于庭院的棚架、门厅、绿廊等立面垂直绿化。

⑶吸附类。这类植物具有气生根或吸盘,大多攀缘能力强,是墙壁、岩石等表面绿化的理想材料。目前我市可应用的有爬山虎属、常春藤属植物、及络石、薜荔、异叶爬山虎。

2.2.2 其它植物材料

其它的植物材料主要应用在坡度不太大的坡地绿化或屋顶花园等情况下的立体绿化中,满足土壤安息角的坡度或是有固土装置的坡地除了种植藤本植物,可以种植一些草本或灌木以丰富景观效果。

3 舟山市立体绿化的现实意义

3.1 构建“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然要求

推广城市立体绿化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缓解我市绿化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发展立体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面积得增加城市绿量面积,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净化空气方面、调节温湿度方面、降噪、缓解空气中负氧离子少所产生的“城市病”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要求

现代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消耗能量多,排出的热量多。在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区,由于空气的流通性差,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造成其温度要比城市区域高出几度形成了“热岛”。即“热岛效应”,但据调查证实,有植被的地方在太阳的直接照射下,其温度要比没有植被时低3-5℃。植被越多温度降低得越多。如果我们城市里的所有建筑都能进行立体绿化,那么这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也就可以减轻甚至可以消除。这样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就可以大大提升。

4 舟山市立体绿化的策略和建议

4.1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立体绿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立体绿化工程是一项综合、长期的工程,需要园林局、建设局、环保局等众多部门共同努力与合作配合。因此政府有必要根据我市的现实绿化状况来制定符合舟山市立体绿化政策,使我市的立体绿化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还应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科学的规范和指导城市立体绿化建设,促进立体绿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4.2 加强立体绿化宣传工作,将立体绿化列入绿地系统规划中

在城市立体绿化体系规划中,应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立体绿化在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把立体绿化作为增加城市绿量、解决有限绿地面积不能满足实现城市生态平衡的绿化要求的重要途径予以考虑,循序渐进地科学发展。把立体绿化统一考虑进去规划设计,并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合理的立体绿化形式,充分发挥立体绿化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4.3 做好立体绿化的维护工作,出台优惠奖励政策,发展舟山特色的立体绿化

调动全民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城市立体绿化的维护工作;制定和实施立体绿化奖励制度,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财政补贴、先进奖励”的方针;对立体绿化工程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撑和养护经费支持,对立体绿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推进城市立体绿化进程;选取我市本地的优良乡土植物进行立体绿化,突出地域性,发展舟山特色的立体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