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品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当前文登市商品展销会的特点
去年以来,文登市共举办商品展销会共计20场,展销内容包括保健品、家用电器、房地产、家纺产品、农产品、汽车、婴幼儿用品、食品等,较2011年同比增长了28.5%。《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废止后,商品展销会不仅在主体市场准入门槛上大幅降低,同时参展的经营主体处于事前无监管状态。
(一)办展主体杂,档次各不相同。目前,办展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政府直接参与的,有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举办的,有社团法人举办的,有法人联合举办的,有法人企业自行举办的,还有个体户自办或联合举办的。展销活动中,政府主办或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参与举办的商品展销会相对层次较高,展会选址、布局,参展商选定都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展品档次高、质量好;而个别办展者缺乏严格管理、组织涣散,层次相对较低,经常是街头路边办展,展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参展商品杂,质量水平不同。以往商品展销会参展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针织品、小家电、生活用品等方面;目前参展商品除上述几类外,还涉及汽车、数码产品、家用电器、食品、小吃、保健品、旅游服务等。商品质量及服务水平各不相同,真伪难辨。部分商品质量低劣,存在傍名牌或假冒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市场举办的商品展销会,此类情况尤为突出。
(三)办展目的杂,展会效果不同。大部分政府及大型企业主办的展会,主要目的是通过商品展销会这一平台,宣传推介特色产品、优势资源,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如近年来文登市政府组织先后开展的“六省三十市”文登家纺展销活动(2011年)、“十省四十市”文登家纺展销活动(2012年)、2012中国(文登)国际长寿美食节等展销活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个别企业、个体户却借助商品展销会的形式,擅自使用“中华”、“全国”等字样,并在宣传单上编造虚假信息,以“厂价直销”、“低价甩卖”等名义,加上现场赠送一些小礼品等形式,销售过期积压商品或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在农村及边远地区举办的一些服装、日常生活用品、保健品等商品展销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酒店、宾馆等会展场所提供者为谋取私利,招揽、组织开展展销活动,不严格履行对入场主体的资格审查义务,致使许多证照不齐的经营主体进入商品展销会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消费者对商品展销会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
三、商品展销会监管中面临的问题
(一)违法经营行为发现难。工商部门不能通过登记审批事先了解商品展销会情况,只能通过日常巡查,或是通过关注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发现商品展销会线索。不少以推介会、咨询会、讲座形式出现的商品展销会,举办场所往往在各酒店、宾馆内部,执法人员难以发现;个别举办者故意将开展时间定为周末或下午下班后,逃避监管;那些利用车辆深入农村开展流通展销的经营者,更是和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对这类展销活动发现较难。
(二)违法违规案件查处难。许多以出售保健品、保健器材为目的的商品展销会往往打着免费讲座、举办推介会的旗号,吸引消费者,最初几天只展不销,即将结束时才开始“最后一卖”。执法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时,现场往往找不到产品实物,无法对其是否构成违法经营行为进行认定。等到出现投诉,工商部门介入查处时,展销人员早已人去楼空。
(三)案件调查过程取证难。取证难主要表现对参展产品质量、商标侵权认定难。目前对产品质量的监测以及对商标是否侵权的认定程序复杂,所需时间也较长,而商品展销会时间短,流动性大,往往是认定结果还没到,商品展销会已经结束,相关责任人也不知去向。此外,因为对食品等一些商品的抽检有抽检基数的限制,对于那些先展后销的商品展销会,如果在检查时其现场产品数量达不到抽检基数的要求,只能放弃抽检。
(四)消费利益受损维权难。一是投诉举证难。商品展销会往往在进行现货交易时未能出具真实有效的销货凭证,工商部门受理投诉后,经常由于消费者无法提供有效的购物凭证,难以追究经营者的责任。二是售后服务难。特别是对那些异地办展的经营者,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三包”无法实现,售后服务无法保障。三是责任追究难。对一些异地办展,或查无下落的当地参展商追究责任时难度较大,异地寻找当事人增加维权成本和难度,对场地提供方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进行追偿时,往往因为找不到具体的展销会主办者而导致消费者投诉事项难以处结,可操作性不高。
四、加强商品展销会监管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商品展销会预报机制。为避免出现监管滞后的现象,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信息灵敏,反应快速的特点,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日常巡查、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的12315申诉站网络,密切关注各种媒体的商品展销会宣传广告、海报、街头传单等,及时掌握各辖区内商品展销会开办情况并向市局预报,市局将基层所上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巡查计划,从而推进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商品展销会的监管由登记审核向属地监管、日常监管过渡。
(二)全面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由于商品展销会的一些经营活动仍需进行严格的审批,如广告的等,这就使得工商部门事先获知商品展销会基本情况成为可能。建议在系统内建立起市局职能科室与基层工商所之间的联动机制,如商标广告科在受理涉及商品展销会的广告登记备案后,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告知市场合同科,然后由市场合同科根据属地管辖,通知相关基层所实施重点监管,基层所在监管结束后,再将监管情况反馈给市场合同科,形成执法合力,努力使监管实现无缝对接。在系统外,加强与公安、消防、文化、安监、经贸委等部门的沟通,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及时发现商品展销会举办线索,获取更多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大蒜 商品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 S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48-01
蔬菜生产不仅是指从播种到采收的栽培过程,而且还包括了采收后的清洗、分级、包装、加工和贮运等产后商品化处理。商品化处理是蔬菜产业链和供应链接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蔬菜经过商品化处理,既有利于保持优良品质,提高商品性,又有利于减少腐烂,避免浪费;既方便人民生活,又可使蔬菜商品增值,使生产者和经营者增加经济效益。鲜菜在采收贮运和销售过程中损伤、挤压和腐烂较为严重,损失很大。因此,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实现旺贮淡供,净菜上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站组织人员对射阳县的大蒜商品化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现总结如下:
1 射阳县大蒜生产现状
射阳县大蒜的主栽品种为射阳白蒜,种植历史近百年,常年种植面积达18万亩左右,年产蒜薹10万吨,蒜头14万吨。大蒜产区位于射阳河流域的沿海地带,由于成陆时间较晚,土壤污染少,环境条件优越,气候独特,特别利于大蒜生长。射阳县大蒜1996年被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为“青龙”牌商标,1997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定为绿色食品,1998年被农业部等部门授予“中国蒜薹之乡”称号,2002年射阳白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被质量监督部门定为盐城市地方标准,1999年、2000年连续两届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射阳县农业部门起草制定的《蒜薹》等级标准被认定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射阳县蒜薹全部为手拔苗,纤维化程度低,入口无渣,口感好,耐贮藏。据国家农产品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对全国各大蒜主产区的检测,射阳县蒜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4.5%,名列前茅。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射阳县大蒜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亩均产值都达5000元以上,临海万亩大蒜生产基地被定为国家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
2 销售情况
一开始射阳县的大蒜产品主要以周边城市的菜场为主要销售渠道,大多数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农贸市场销售,散装蒜薹占销售总量的80%以上,随着射阳县“青龙”牌蒜薹的产生及2002年成功的举办了中国大蒜节,为射阳县蒜薹的销售市场增添了活力,现在远销苏南及上海等各大城市。全县现有大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家,从事大蒜经营的农民经济人达3000多人。“青龙”牌保鲜蒜薹、速冻蒜米、脱水蒜片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绿禾、星海等4个企业获得产品直接出口权。
3 大蒜储藏及商品化处理情况
3.1 大蒜储藏
目前射阳县大蒜储藏主要为保鲜贮藏,蒜薹采收后,由经纪人收购,销售到保鲜企业,保鲜企业进行分级包装入库,包装也只是对蒜薹分级后以扎带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包装。全县大蒜保鲜加工企业达60多家,保鲜储藏企业由一开始的单纯蒜薹向蒜薹蒜头综合保鲜贮藏转变,提高综合利用率,贮藏保鲜库容不断扩大,目前全县蒜薹保鲜库容5.6万吨,连同必须在射阳县获取蒜薹的邻近县市,总贮藏容量达到6.5万吨,极大增强了射阳县大蒜产业抗风险的能力;碧林保藏公司不但蒜薹的保鲜能力达到3500吨,名列江苏第一,而且又上了5000吨蒜头脱水生产线,成为名副其实大蒜的深加工龙头企业。据调研走访蒜薹保鲜企业蒜薹出库价格一般在每斤3-4元,好的出口蒜薹甚至达到5元,蒜农和大蒜加工企业都得到了实惠。
3.2 大蒜加工
目前射阳县大蒜加工业主要是蒜薹的贮藏保鲜和蒜头的加工。保鲜业射阳县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射阳县保鲜库容就达3万吨。目前蒜薹库容保持在6万吨左右。保鲜的“青龙牌”蒜薹由于口感好,纤维化程度低,深受广大厂商青睐。蒜头的深加工主要是脱水蒜片、脱臭蒜米和腌制等,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左右。
4 大蒜商品化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4.1 重视程度不够
射阳县大蒜种植户极大多数以小农经济为主,蒜农在大蒜产品采收后的的商品化处理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蒜薹大部分以原始的状态直接卖给经纪人或者直接拿去菜场出售。蒜头也是在晒干后直接销售给经纪人或加工企业造成大蒜的附加值降低,好的大蒜卖不出好的价格。
4.2 机械化水平低
射阳县的大蒜产品尤其是蒜薹的商品化处理一般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很少有配套的机械设施来进行相应的分级、包装等。蒜头的加工前期也是需要人工进行分级等,到处理环节才用得上机械操作,射阳县的蒜头产品主要是速冻蒜米、脱水蒜片,在深加工方面机械化配套还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4.3 深加工水平低
射阳县大蒜的加工主要是速冻蒜米、水蒜片这些比较初始化的加工,品种单一,市场开阔力度就相对较弱,像大蒜素、大蒜油、大蒜胶囊等大蒜精深加工方面还未能涉足,射阳县的一些大蒜加工企业没有足够的水平去开发,生产。
5 推进大蒜商品化处理的建议
5.1 培植名牌产品,提升品牌影响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巩固已经获得的成果,大力宣传“青龙”品牌,并将这一品牌发扬光大,提高市场的信誉度,增大市场的占有份额。积极申报射阳县大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优农产品,打造大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切实抓好保牌用牌工作,加强策划和推介,放大品牌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5.2 健全市场机制,规范销售流通
一是在对现有的大蒜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完善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现代化要求,高起点筹建射阳县大蒜营销市场,使之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大蒜商贸市场。二是切实维护大蒜市场秩序,加强冷藏业管理。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大蒜合作经济组织要正确引导大蒜市场舆论,加强市场协调,减少无序竞争。三是开通大蒜运输“绿色通道”。凡在射阳县境内运输大蒜的车辆,任何部门不得查扣,为射阳县大蒜销售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对到射阳县兴办大蒜加工企业的外地客商,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按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客商提供优惠政策。
5.3 培强龙头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坚持走“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的转化之路。一是在现有大蒜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重组、引进外资、利用国家项目等,培育建成3-5家科技含量高、加工规模大的龙头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大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转化升级,不断发展壮大。二是鼓励外地客商来射阳县投资兴办大蒜加工企业,尤其要发展大蒜素、大蒜油、大蒜胶囊等大蒜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三是进一步发展大蒜冷藏行业,再建设一批冷库,增加库容量,增强射阳县大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壮大5―10个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大蒜加工龙头企业,力争使射阳县大蒜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大蒜贮藏能力达到8万吨以上。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我对全县的电商扶贫工作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认真学习借鉴**经验,着力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坚持走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全县现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一处,有13家本地电商企业入驻,签约服务精准扶贫户3096户。目前已建成乡级服务站6处,村级服务点15个。2018全年网上销售额500多万元,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网上销售额12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站点建设滞后。2015年投资建成的6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2家)服务站点目前没有一家正常运转;2016年24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20家)站点建设任务没有完成一家,32万元建设资金被县财政收回;2017年的21家服务站点建设任务于今年三月份刚刚完成,四月份通过验收交付使用。2018年的45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41家)服务站点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二)电商专业人才匮乏。本县虽然注册了13家电商企业,但缺乏懂操作、善宣传、敢创新、会经营的电商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之一。贫困户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网络的便利和益处知之甚少,不会用网、不敢用网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偏远的贫困村,农产品相关信息和大部分村级电商服务点由大学生村官、创业者来操作,但由于多方原因,多数不能专门从事电商服务工作。再加上行业主管部门缺乏电商专业管理服务人员,人员年龄结构整体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对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低,指导行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三)农产品小散乱、规模化不够,缺乏自主品牌的主打产品。全县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都在散户农民手里,如山野菜等土特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即使有产业,如**粮油,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且未进行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缺乏有效品牌宣传和推广,产业集聚效益无法凸显。全县注册商标的电商企业只有**集团、**牧业、**粮油等极个别企业,即使有订单,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提供满足客户的商品。有些电商企业虽然靠政策在网上做了一部分订单,一旦失去政策的扶持,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和生存。
(四)存在物流成本高、仓储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一是物流成本高。调研中发现,产品价值较高的,如羊肚菌、土鸡、蜂蜜等,还是有利可图的;产品价值低的,如醋、山野菜,除去物流费用,所剩无几。二是网点覆盖不足。目前全县电商服务点乡村两级共有21家,加之物流企业不愿把网点布局到乡村,没有小型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三是配套服务能力严重缺位。目前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所配套的培训服务、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保障要素较为薄弱,代运营、技术培训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空白,全县没有一个大型物流仓储中心。
三、意见建议
(一)夯实筑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产业基础。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产业做支撑。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通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发展骨干产业,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逐渐向合作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如**牛肉、**当归蛋。二是做优做特网货产品。立足于市场需要什么就销售什么,打造一批优质网货。农业、食药监等部门要从源头上保证网货产品质量;商务、质监等部门要抓好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三是要做大做实网店规模。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电商平台和网商、网店,发展一批专业从事网货销售的品牌网店,尤其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促进网店经营提质增效,不断扩大农产品销量。
(二)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配套体系。一是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机构建设,打造由物流企业、快递企业、邮政公司、产地集配中心等市场主体构建的电商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二是争取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职电商专干,每个贫困村和重点扶贫村至少要培养1名电子商务带头人。三是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要以主打农产品、品牌农特产品为重点,全面建立电子商务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质量追溯体系。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应用企业、服务企业,引导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乡镇建立长期紧密的帮扶合作机制,与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五是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整合农业、扶贫以及社会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
(三)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支撑。一是要用好青年“创业大军”。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创业思路活,是最活跃的农村电商创业群体。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上网“触电”,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培育出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二是要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培训和创业培训,着力打造一批“会上网、会开店、会经营”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一、全县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
截止2009年底,我县共有县属规模内食品加工企业6家,分别为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香菇加工)、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酿酒)、天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县鑫鑫油脂工业公司(食用油加工)、县野风食品有限公司(特色食品加工),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602万元,与2007年7400万元相比增长422%;实现工业增加值14684万元,较2007年增长567%;完成销售收入36779万元,较2007年增长349%;实现利税3079万元,较2007年增长348%。总体上看,我县整个食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产销形势两旺,但总体规模较小,占整个工业经济的比例较低。
二、食品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总体较小。我县的食品工业只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缺乏大型的、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龙头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生产环境差、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市场整合中缺乏竞争优势。
2、对接机制尚未完善。上游原材料生产分散,标准化程度较低,使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食品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
3、项目融资困难较大。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多属中小型企业,由于受生产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银行贷款“门槛高、要求严、手续繁”,企业资本运作很难搞活,制约着食品企业持续向前发展,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融资难度较大。进而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4、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由于我县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弱,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总体能力不足,造成生产成本偏高,企业经济效益差。
三、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目标和思路
(一)食品工业2010年目标
2010年,全县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0万元,同比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0万元,同比增长16%以上,利税总额3600万元。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
(二)食品工业发展思路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食品。围绕我县质好、量大的大米、柑橘等优势资源和以冲菜、豆腐乳、酱菜、蚱广椒、绿豆饼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抓招商引资、促二次创业、上工业项目;确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资源附加值;做强做大地方特色小吃,不断提高特色产品品质、形成规模化生产,努力把小产品建设为大产业。
2、加强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和县担保公司加大对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6000吨食(药)用菌系列产品加工基地改扩建项目、野风食品有限公司1亿瓶特色食品二期工程的融资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在建食品加工项目的资金供应,确保项目早竣工投产,发挥经济效益。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大对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财税、融资等政策上采取向龙头企业倾斜的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拉动作用,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包装、运输等产业。
4、加强农企合作,保障原料供应。引导、支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加快建设优质大米、柑橘等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协会+农户”的长效合作机制和企业、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全面保障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努力形成企业与农户共赢的局面。
5、提高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食品安全和谐氛围;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抓好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6、加强市场开拓,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对市场的监测与分析,时刻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电话营销、感情营销等营销方式;以出口为主的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投产)、野风有限公司要努力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7、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档次。严格执行国际国内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创造名牌、扶持名牌、宣传名牌、壮大名牌,真正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使更多的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获得“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
8、加强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引导食品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鼓励基础好、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食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原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
四、食品工业发展的措施
1、把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优势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按照食品工业各类产品对原料的不同要求,引导农民科学种养,调整结构,结合不同产区的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产、规格化、标准化的原料产品,形成基地化、良种化、专用化,重点建设一批绿色、特色食品原料基地,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提高品质,为我县食品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2、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食品工业产业格局。一是以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在食品工业的骨干行业中培育扶持发展1至2家大型、5至7家中型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下游产品企业带动上游企业,大企业辐射小企业,企业联动农业和资源开发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发展方向,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县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适度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和粗加工的食品企业,有机地构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具有多层次竞争能力的食品工业结构。
3、加大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食品工业的发展后劲。一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和筹集多元化资金投资食品工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食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各种机制和不同方式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形成我县食品工业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体系。三是在深入研究当前市场的同时,加强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的研究,快上一批新项目,储备一批中长期项目,实现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调“绿色”和“特色”,突出我县资源无污染的优良品质和加工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塑造我县食品工业的形象。重点加强我县食品工业产品的宣传广告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包装设计水平,提高我县食品行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5、加强行业监管,保证食品安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强化产品质量,建立完善有效的食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市场供应情况
(一)生猪(猪肉)
今年前1--7月生猪收购价格持续走高。3月份在6.90元/斤至7.20元/斤区间波动后,到5月中旬逐步走高,6月份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8.80元/斤,7月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0元/斤,与去年同期4.50元/斤相比,上涨222.22%。猪源主要来自重庆、广安、武胜及本地。
随着生猪收购价格的一路走高,猪肉价格涨幅较大,7月底,精瘦肉、五花肉全县平均价格分别为15.75元/斤、13.03元/斤,环比分别上涨2.61%、0.89%;与去年12月相比分别上涨18.87%、18.87%。
(二)粮油
今年在受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市场供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下,xx县粮食价格涨势较快。7月与上月相比粮食价格起伏较小,大米(小包装)、面粉(小包装)价格分别为2.45元/斤、2.15元/斤,大米(小包装)环比上涨0.62%,面粉(小包装)环比下降1.15%;与去年 12月相比,大米(小包装)价格持平,面粉(小包装)回落5.7%。
食用油价格小幅上涨,7月底,调和油、菜籽油、花生油价格分别为6.765元/斤、6.155元/斤、11.2元/斤,调和油环比回落0.88%,菜籽油、花生油环比分别上涨2.84%、0.58%;与去年12月相比分别上涨7.47%、6.67%、2.75%。
(三)禽蛋
7月底,鸡(白条)零售价格为6.625元/斤,鸡蛋价格由于季节产蛋量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上涨,零售价格为5.35元/斤,环比分别上涨1.92%、5.21%,与去年12月相比分别上涨2.32%、17.2%。
(四)蔬菜
受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和对外地调入蔬菜的依赖程度因素影响,以监测的圆白菜、西红柿、青椒、土豆、窝笋、白萝卜、四季豆、茄子、南瓜、芹菜等10种主要蔬菜价格与6月份相比,8涨2降,下降的品种主要为叶类地方菜;与去年同期相比,9升1降,土豆上涨幅度最大,涨幅66.67%,圆白菜下降幅度为3.65%。
二、原因分析
就xx县来讲,本轮物价上涨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等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xx县是面粉、小杂粮、蔬菜等农副产品的输入城市,大部分靠外采供应,价格的变动会随产区的价格变动而波动。因此,影响xx县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上的影响。货币发行过量,国外货币的流动性和国际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另外历史以来xx县城消费价格水平一直高于比邻县市的长期积累,自给份额不足,消费需求旺盛,难免xx县价格总水平仍在较高价位运行。
二是xx县是一个主要食品输入型城市。粮油等主要农副产品大部分依靠外地调入。xx县虽是粮食主产区,但也是粮食的主销区,受收购价格上涨的影响,推动xx县农副产品价格逐步走高。农资价格上涨,种植成本明显增加,生产加工和运输成本的上升,都导致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食用油受国内大豆减产和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xx县肉、禽、蛋等自给能力不足。食用油价格目前完全由供应商主导价格,这对xx县价格总水平调控形成有一定压力。
三是成本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我国在现代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xx县也不例外。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相应增加生产成本。这些因素表明农副产品价格是一个较为长期上涨的过程。
四是xx县蔬菜种植面积不足,能储备运输的蔬菜基本上靠外采供应。县城周边蔬菜生产出现萎缩。随着xx县域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县城骨架不断扩大,县城周边的蔬菜生产基地也被用于城市建设,菜地越来越少,菜农也日见减少,城郊还没有更多的形成新的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只有朝阳、九龙、花园镇的村民采摘自家菜园所种蔬菜,提篮卖菜,无法满足城镇市场所需,县城所需蔬菜大部分时节依赖长途贩运。
五是流通环节多、成本高。目前,蔬菜分散生产与分散销售的矛盾仍很突出,产销规模小,衔接不畅,不确定因素多,供应与价格波动大,居民 “买菜贵”与农民“卖菜难”矛盾并存。农资、土地承包费、人工费、柴油等涨价增加蔬菜生产流通成本,销售费用增加。从外地调入xx县的蔬菜,有运输费、批发市场交易费、零售商有摊位费等。日前,xx县商务局与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到xx县乔家等乡镇xx县城农贸市场调研蔬菜生产和价格情况,了解到菜农地里销售价格并不高,中间商在菜农手上收到蔬菜后运到城区卖给零售商,加价一般在0.30—0.50元/市斤之间 ,零售商再卖给消费者,加价一般在0.60—1.00元/市斤之间,经中间商和零售商层层加价,最终消费者在零售市场上购买的菜价与菜农售出的菜价之间已经翻番。
三、价格走向趋势分析
随着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在可控区间运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将为稳定物价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国内市场保障供应始终保持很高水平。下半年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小幅上升的态势。由于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近期价格连续走高的猪肉价格后期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对于粮食走势,由于农业人工成本上升较多,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质投入成本的上涨,粮食价格保持温和小幅上升的态势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xx县粮油等农副产品在供应充足和生猪、禽、蛋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会保持稳定。
二是稳定“菜篮子”价格是稳定市场运行的基础。为更好地完成稳定市场运行这一重要任务,重点抓好保障市场供应、保证群众生活、稳定通胀预期这“两保一稳”工作,以稳定“菜篮子”商品的供应和价格为抓手,切实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降低群众生活成本,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后期蔬菜价格将有小幅回落。
三是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降。我国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市场竞争充分,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价格呈下降态势,是市场价格总体稳定的有力支撑。
四是国家和省一系列促进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应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xx县有关部门组织和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会直接促使价格总水平回稳。
五是xx县虽然市场供应充足,供销两旺,市场平稳,但价格总水平的调控任务仍很艰巨,预计今年xx县价格总水平有可能突破4%的预期目标。随着国家和省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后期农产品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也可能反弹,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系会议制度。建议由县政府办牵头,县发改局、商务局、工商局、粮食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部门参加的市场价格调控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确保物价基本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抓好蔬菜惠卖保民生。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一要落实本地蔬菜基地货源直供超市,或由超市直接采购,压缩流通环节,实行特价惠卖。组织超市、生鲜门店设立惠民蔬菜价格销售专区,实行零利润销售或进价直销蔬菜。二要鼓励“产销对接”,减少蔬菜生产供应的中间环节。服务基地蔬菜直销社区,引导蔬菜龙头企业进社区开直销店,组建合作联社进社区销售,增加菜农直销摊位。三要引导特价促销,在菜价较高的特殊时期,引导超市每天选择一部分蔬菜品种,推出“一元菜”等特价惠民促销活动,在降低菜价的同时,吸引聚集人气,增加其它商品销售。四要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购销关系。引导平价菜进校园,扩大学校蔬菜副食品集中采购渠道和范围。使学校食堂普通饭菜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三)加强运行监测和预测分析。一是加强对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在政府稳定和调控物价的时段内,重点监测粮、油、肉、禽、蛋、奶、菜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价格,发现主要商品价格重大异常波动的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报告。二是加强市场供应量的监测,把握好粮油肉等农副产品的投放节奏和力度,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应。三是关注和及时对市场粮油农副产品和蔬菜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分析。
(四)妥善安排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价格管理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减少因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给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适当价格临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