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文选用农用机械总动力来描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包括柴油发动机动力、汽油发动机动力、电动机动力、其他机械动力的年底数,选农用机械总动力为指标主要是考虑该数据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更能直接表示主要农业机械的聚集程度。同时本文选用财政投入额作为解释对象,其中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有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最早的统计是从2004年开始的,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农业机械年鉴》(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
1.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分析我国2004—2011年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发展变化。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77.3466百万千瓦,比2004年增长了52%。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降低了我国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转移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对农村劳动力的替代,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中央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中央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中央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仅为1.6115亿元,而到了2011年则高达192.037亿元,增长了百倍多,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之间有重大的突破,增长的值甚至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和,这个增长幅度在很难在其他中央财政投入中看到,可见中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3.地方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地方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地方财政的投入增长明显要平稳得多。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地方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为29.2528亿元,2011年为94.9459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在2004年时地方财政投入的金额还是中央的近两倍,而到2011年却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央财政投入,这与两者组成状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后文会详细解释这方面的原因。
二、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证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回归模型,②求解回归模型中的参数,③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1.中央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1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698.7699+1.4023x1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53,判定系数为0.908,说明中央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7.72,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0.01402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1.4023百万千瓦。
2.地方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2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2的线性回归方程:y2=515.0372+4.9948x2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4,判定系数为0.988,说明地方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21.6,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4.9948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4.9948百万千瓦。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
1.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主要是以农业机械购置投入为主,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48.48%提升到2011年的91.35%,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绝大多数都向农业机械购置项目倾斜,同时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的大力投入使得这项政策的贯彻力度极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
2.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主要是以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主,但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一般行政事业支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65.31%下降到到2011年的46.73%,同时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9.11%提升到2011年的27.92%,相比而言一般行政事业支出的比重还是接近总体的一半,在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共同职能是满足基本建设支出、科研推广支出、推广培训支出和农业机械购置支出的需要,而地方财政支出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这是中央财政投入不需要涉足的地方,在比重变化的幅度中也可以看出中央也舍得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下大力投入,因此中央财政投入增长的弹性和空间比地方财政投入要大得多。同时一般行政事业支出就占了地方财政投入的一半,然而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系统机构的数量也由2005年的34470个减少到2011年的32936个,基于行政支出的稳定性,因此整个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也是稳步提高的,这也解释了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数额差距巨大的原因。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地位
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比例,这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在众多投入中所处的地位。农民个人投入仍然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重要程度逐年下降。农民个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84.56%下降到2011年的64.08%。与此同时,财政投入的重要性逐年凸显出来,财政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4%上升到2011年的33.36%,仅次于农民个人投入的比重。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农业机械化投入中财政投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五、总结与建议
1.财政投入的长期增长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投入的提高会引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财政投入短期内仅仅存在提高生产率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装备了“农业机械”就代表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推广培训也是其中的重要步骤,这些步骤都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农民所磨合和消化的,因此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从而使财政投入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需要调整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初期,如果连“农业机械”这一最基础的生产资料都没有,那么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是空谈,因此在发展阶段初期财政投入集中在农业机械购置就非常合理。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机械购置的投入却也逐年增长,这就与实际需要不相协调,当农业机械的持有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越多,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科研与农业机械推广培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央财政约90%和地方财政的30%的投入都在农业机械购置上,因此政府需要在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上做出“再平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向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科研与农业机械推广培训的投入上倾斜。
在耕种、收获、植保、运输等方面,极大地解除了农村劳动力,使得70%的农业人口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劳动而获得经济收入,对农民的致富也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可以增加耕地的复种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专业化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补贴政策,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强劲动力。第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农机手在农忙季节都有很可观的收入,年收入大约可达5万元左右,还有收入更高的农机手成为农村的新贵。农业机械的推广,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在耕种和收获时节的损失。
2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种植中的作用
农作物生长是有周期的,从播种、田间管理、生长、收获等过程。在耕种和移苗及收获时节可以普遍适应农机作为辅助。在我们罗平县,为了提高复种率和生产效率,我们实验了在玉米苗移栽过程中使用机械移栽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应用机械进行青苗移栽提供了证据和先例。本次试验参试育苗的有3个品种,浸种8小时后于6月13日开始播种育苗至6月18日结束育苗;于6月17日出苗开始出苗至6月22日全部出苗;3个品种不同种子处理于6月25日全部苗齐;6月23日达到二叶一心,6月27日达到三叶一心,平均出苗率达91.6%,平均苗高在15-17厘米,移栽苗达到了移栽时的要求基本条件,苗壮、苗龄苗高适宜、苗齐,露天育苗的生育进程与大棚相同,无明显差异,表明6月下旬气象条件对玉米苗期生长比较适宜,没有必要非得在大棚内育苗,完全可以在露天环境下育苗,可以有效节约成本。移栽机械采用田耐尔二行秧苗移栽机配套40马力以上拖拉机,采用同样的株行距模式,移栽深度几乎相同,空植率福来威在13~16%之间,直立度百达92%以上。不同品种玉米在原产地的生育期为100天,试验时将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后播种,观察其生育期的变化,由表4观察记录表明,出苗、移栽、缓苗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各品种不同处理之间无较大的差异。根据试验品种设计2个处理,处理一:不同移栽株数的对比,每亩理论移栽株数为6100株、6400株和5000株,行距为宽窄行模式(宽行距70厘米,窄行距55厘米)和等行距模式(行距60厘米),株距为17.5厘米和22厘米,定植苗数为5724株、5413株和5186株,收获穗数为5524株、5186株和5083株,平均成穗率达96%以上,空秆率低于4%;处理二:不同种子处理的对比,即玉米种子在育苗前进行种子等离子处理和不处理,参试3个品种,每亩理论移栽株数为6400株,平均定植苗数为5760株,收获穗数为5500株,平均成穗率达95%以上,空杆率低于5%。
1.1农民的购买能力十分有限
农民的大部分收入多是来自于农产品的出售,然而农产品的收入状况具有不稳定性,普遍出现价格较低和出售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比较有限,非农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较低。
1.2流通体系不健全
在西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基本上是民营企业,经销商多是个体私人流通企业,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经营分散、实力较弱、服务观念不强,与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不符等,而且个体经销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引发的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尤其在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地方的市场管理秩序比较混乱,仍处于初级市场阶段,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
1.3市场信息不够充足
由于在农村地区信息流通性不强,很多地方掌握信息的渠道较窄,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是太强,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并不知道最新的农机产品使用性能怎样,在使用操作方面也都比较困难。
1.4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的市场交易观念比较落后,跟不上现代的市场理念,导致售后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另外再加上交通、通讯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加造成了农机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的困难。通常情况下,农民经常出于技能服务的费用问题而担心,这也是西部农村地区售后服务不到位的一方面因素。此外,我国目前各个省区内缺乏农机产品的统一准入制度,部分仿造产品也多混杂其中,再加上农机购置缺少严格的市场监管手段,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始终上不去。综合上述几种情况,因而影响了农机产品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销售情况。
2西部地区对农机使用特点
2.1西部地区农业机械未能发挥最大生产效能
当前,大多数农户拥有最多的还是耕整机械,大约占调查户数的72.63%;而农业机械产品中的其他机械,比如说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和运输机械相对来说则所占比例较少,分别是调查样本的64.21%、45.26%、26.32%和13.68%。农村地区的机械设备往往是一家单独拥有,这或许是农民从自己可以随时使用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再加上西部地区的农户邻里之间关系比较复杂,考虑到联合购买可能会导致影响邻里关系的事情发生,有时候还会牵涉经济问题,包括农机出现故障后的维修费用问题等,这些都是农民所顾虑的因素。
2.2农户使用农业机械时顾虑太多
农业机械不同于一般的农副产品,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对农机价格表示难以承受。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购买农业机械产品的补贴政策的兑现,这种状况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好转。但是由于补贴利润的诱惑,促使部分不法经销商大肆抬高农机商品价格,这样以来,国家补贴后的价格没有真正给农户带来实惠,这也给农户造成一种补贴与否都无所谓的心理,在购买需求方面的欲求也有所降低。在农机性能方面,少量农户发现国产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进口机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国产机械的性能有所改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工作条件,这也会造成工作质量不高,出现浪费情况。
2.3农业机械的未来发展展望
由于目前农民的经济水平大有好转,加上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很多农户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会购置自己的农机产品,其中表示计划购买收获机械的约占23.16%,而倾向于购买动力机械、耕整机械、种植机械的分别占17.89%、12.63%、9.47%,因此这也提醒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家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在确保产品成本不变、价格稳定的基础上,投入设计力度,制造出更多符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产品。
3结束语
事实上,农业机械的推广还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机械生产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相关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属于我国的第二、三产业,它们的发展又能够反哺农业这一第一产业;另一方面,山区在机械化生产大规模使用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会涌入到工业或服务业中,为其它行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总的来说,农业机械的推广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山区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现状分析
2.1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很多人在进行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前并没有进行实地或深入调查,导致很多农业机械在山区得不到有效的运用,很多农业机械并不适应山区作业。因此,需要研制针对山区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加之山区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下降。
2.2小型农业机械推广难度较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我国排名前五的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24.8%,其它均是中小型企业,这表明农机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对于那些小型农机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规模小、社会影响小、整体实力弱,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常常被弱化,推广难度进一步加大。
2.3小型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低端化
在我国,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始终没有形成一条集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策划营销、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出“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局面,它们普遍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机械故障率大,使用寿命短,缺乏适应山区新型农业机械,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
3推广山区农业机械的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
随着我国实行了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且每年的财政补贴都在逐年增长,补贴领域在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国在农业机械补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规模,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补贴机制在过去的几年中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距我国农村现实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其它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的不同补贴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中间环节的腐败现象,使广大山区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3.2坚持大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并举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健全,很多山区建立了农场、牧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应用农业机械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率,所以大型机械设备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注意,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他们的机械购买力普遍较低,所以还是要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主,比如小型拖拉机、微耕机等具有轻、小、灵活、功能多、能够适应山区作业等特点,深受山区农民的青睐。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针对山区要坚持“以小型机械为主,大型机械为辅”的推广模式。
3.3健全山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
健全山区农业机械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农业机械推广中不可小觑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机械服务保障程度的好坏对农业机械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要加快建立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各村的农业机械综合服务站。这样就可以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使用农业机械的“后顾之忧”。
4结束语
1.1农业基础地位偏低
在一些地区,政府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情况,将很多资金投入到了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并且一些政府还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政府也认识到要发展经济不能单纯依靠农业,并且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加之投资一些其他项目,资金剩余不多,这样就导致很少的资金流动存在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
1.2落后的推广机制
农机市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完全开放,打破了原有结构农机推广体系,农民按照本身的需要对农机产品进行选择,由主动出击取代了传统被动接受农产品的选择和技术的推广。广阔的农机市场出现在农民的眼前,对农机技术和农机产品的学习和了解渠道也在逐渐拓宽,对单一的政府推广不再依赖。在农机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打击下,政府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和经济发展需求上就很难适应。
1.3落后的推广信息内容
随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滞后、推广内容落后造成技术推广时位置非常被动。因为很多乡镇企业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造成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到新的农机信息技术。对于乡镇企业的农业发展情况,地方政府没能重视起来,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上他们很难及时的给予满足,时间长了,再想去发展农业技术,对技术推广的切入点就很难再找到。
1.4农民为推广的对象,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农民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体,但是农民受过高等教育的比较少,并且很多是世代进行农业生产,很多人怀着从众的心理。以前的农业生产观念在他们心中已经很难找到代替品,这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就会存在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
2改进策略分析
2.1对农机生产部门的建设上予以强化
增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权威性,同时也有助于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学习。对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进行建立与完善,能够将产品技术整合、技术推广、创建信息采集的完整网络体系更好地创建起来,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紧密的结合起农民与推广人员,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2.2提升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
技术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与不断更新的生产技术相适应,对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进修,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先进的知识和生产技术被推广人员所掌握,才能够向农民传递更好的技术知识。
2.3关注农民需求
在将推广机制、人员技术素养进行完善与提高的同时,对农民的需求是最不能忽视的。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推广,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意识。广泛的建立起农机市场,农民在选择农机产品时也更自由。近些年,政府将一定的农机产品购置补贴提供给了农民,农民在购买农机产品时也会非常主动,这样将良好的机遇提供给了技术推广人员。同时工作人员还要贴近农民生产,深入基层,对农民的需求予以了解,在第一时间购买先进农机产品、引进先进技术,确保在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的时候让农民少走弯路。
2.4对宣传力度予以强化
宣传是农机技术推广应该做的工作,对什么是农机技术使农民有个充分的认识。对农机技术在原有宣传的基础上使农民有了一些了解,然而这样的了解只是认识了技术,没有达到想要学习或深入了解的目的,这样就很难展开推广的工作。因此要联系当地实情,对宣传力度予以强化。这个宣传队伍或者宣传人员,一定要对农机技术感兴趣,在宣传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2.5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只有政府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才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将正确的经济观念树立起来,要明确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基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