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化监控技术

智能化监控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化监控技术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5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建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各种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安全化乃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国内,随着人们对智能化楼宇系统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发了不同种类和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然而在智能楼宇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时,根据不同功能划分的系统被分别安装,一方面造成不同生产商的设备之间互不兼容,在系统信息交互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间彼此独立,导致系统资源共享实现困难。这种异构的系统方案造成了智能楼宇设备使用的诸多不便,为了解决子系统之间以及硬件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就要求构成智能楼宇的电气设备的各个异构子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所采用的协议和接口都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使资源达到充分的共享,高效率的完成规定的任务。

1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结构分析

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运用楼宇智能化电气设备监控系统,为业主和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家环境,并使楼宇内的供配电、给排水、空调通风、电梯、照明等系统设备始终处在最佳运行状态,确保楼宇内各个子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智能性。以达到舒适、安全、健康、经济和节能的目的,因此电气化智能化的楼宇系统广泛受到建筑设计、施工方的重视。

智能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监控与管理可提供设备运行管理和楼宇经营管理,同时对楼宇进行节能控制。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监控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电梯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楼宇智能化电气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楼宇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与管理、以保证这些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

保证楼宇智能化系统顺畅、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系统。例如,供配电子系统在要确保楼宇基本供电的同时,还保证楼宇内电路的稳定性和电流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在系统中同时嵌入各种监控设施,主要对楼宇内各个开关的闭合状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及升降压设备的温度等进行实时和全面的监控,从而保证楼宇内供配电的稳定安全,真正到达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现代楼宇的节能是智能化楼宇面临的新课题。大型建筑的能耗主要包括照明、空调、供热、通风以及其他电器设备的使用等,为了使智能化楼宇的能耗明显降低,有必要通过使用各种节能设备和绿色能源,对楼宇的能耗进行智能化控制。实践证明,对各种设备的进行节能控制能够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例如,在小区内应该对走廊,停车场等人员流动较小的区域设计回路分组控制电路,并使用声控和其他感应式传感器等;在楼宇的空调系统中,设计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动、停止控制电驴,对空调实施有效的节能控制,在减小系统能耗的同时还能降低楼宇电路系统的负荷,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对于智能楼宇的给排水系统,可以设计出不同水箱、容器等的水位和水压的监测电路,并设计相应的水泵启动、停止控制系统,对楼宇的给排水进行节能控制。

图1智能楼宇系统示意图

CBD等综合性大楼是智能楼宇系统应用最多的方向。在综合性楼宇建筑中,一般都设包括办公室、写字间、会议室、饭店、公寓等,造成楼宇系统管理和监控的困难,特别是火灾等的监控更方面,如果人们的防火意识淡薄或者放松警惕,就会增加火灾的发生。

2智能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综合设计

2.1基于CORBA的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智能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是指通过包含电气监控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楼宇建筑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供配电线路的等实施自动化的检测、控制和保护,并通过通信系统等,发展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提供系统全局信息资源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实施内外网络多种信息的融合应用,实现楼宇内相关业务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全面的更高层次的企业信息集成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楼宇的电气设备等进行综合管理,进而实现管理的智能化、节能化等。

基于上述目的和原则,系统设计规划将充分利用CORBA技术的优点,并以现代系统设计的面向对象原理和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在ORB软总线的基础上,利用CORBA提供的不同的系统服务,并针对电气监控与电能量管理的公共服务,构建出一个符合业务逻辑和要求的工程对象。基于CORBA的系统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图2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组成示意图

2.2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设计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监督控制,对楼宇的电气设备运行进行实施和全方位的监视。考虑到数据采集及其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多采用远程通信方式,具备有远程通信和大范围分布的基本特点。由于远程通信方式的数据处理量很大,因此需要安设通信信号前处理设备,从而能够尽量减轻系统中心服务器的载荷。另外,数据采集与监控控制系统的监控范围庞大,数据系统繁杂,因此不能追求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多情况下应该同时考虑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多点监控能力和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SCADA子系统会根据现场设备的需要,对不同的通信线路、通信协议等的访问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同时,SCADA子系统还会向上级的CORBA总线提供多种接口,通过使其他的协议和服务器,对上级系统进行访问。因此,SCADA子系统相对与下级子系统来说是禁闭的,但对其上级系统会提供统一的服务。因此,SCADA子系统可以被上级的服务器,通过不同的接口进行访问、控制和数据交换。

3总结

智能建筑的特征是将各种与信息相关的楼宇设备通过建筑内的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并保持这些设备与建筑的协调,从而舒适的信息化空间得以构成,人们在信启、社会中的快节奏和开放性需要得以满足。本文主要研究了此类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在设计、与施工应用中的若干问题,首先总结了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随后基于CORBA的系统方案对智能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最后指出了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在施工应用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馨蓉.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5).

[2]刘维群,李元臣.基于Rabbit2000 的楼宇监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10(1):175-177.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化材料;智能化建筑;主要功能;应用实例;控制技术

智能化材料是指模仿生命系统,具有自感知、自反馈、自诊断、自调节、自修复能力的多功能材料。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材料,智能化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仿生命感知和自我调节功能,通过自身的自我感知从外界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和处理后发出指令,调整自身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由于智能化材料有着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已逐渐成为全球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并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智能化建筑也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趋势。

1.智能化材料的主要功能及基本构成

1.1智能化材料的主要功能

智能化材料的主要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感知功能。该功能可以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刺激强度,如电、光、热、化学、核辐射等的强度及变化进行检测和识别,并将识别到信息积累起来。

(2)自反馈功能。通过传感网络,对系统输入与输出信息进行对比,再将其对比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适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3)自诊断功能。通过对系统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自行判断出系统存在的故障,并采取必须要措施予以校正。

(4)自调节功能。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并适时改变自身的状态和行为,确保材料系统始终以一种优化方式对外界变化做出正确的响应。

(5)自修复功能。通过自繁殖、自生长、原位复合等再生机制,对材料系统的某些局部损伤和破坏进行修补,使之可以迅速恢复到原始状态。

1.2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

智能材料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基体材料。基体材料担负着承载的任务,通常以轻质材料为主。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粘弹性的非线性特征,而且耐腐蚀性强,重量轻,成为基体材料的首选材料,其次可选用轻质有色合金的金属材料。

(2)敏感材料。敏感材料主要用来感知识外界或内部环境的变化,因而担负着传感的作用。常用的敏感材料主要有光纤材料、压电材料、液晶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磁流变体以及电流变体材料等。

(3)驱动材料。驱动材料担负着响应和控制的任务,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大的应变和应力。普遍使用的驱动材料主要有压电材料、电流变体、形状记忆材料以及磁致伸缩材料。

(4)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是智能化材料中的核心部分,主要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判断和处理。

2.智能化建筑材料应用实例

2.1“智能皮”建筑材料

“智能皮”建筑材料由美国建筑大师师斯蒂芬?基兰和詹姆斯?廷博莱克开发而成。是一种可以在铝制框架上进行拉伸平铺的外包装材料,主要由两层聚脂膜(PET)构成,以柔性膜材料为基板材料,并在基板上喷涂一些带有能量储存、信息显示、照明、加热功能的微小粒子,开发出来的电子墙壁不仅价格低,还能任意改变功能,如投影、照明。聚脂膜表面是一层高纯度的树脂,内部含有一种相变材料颗粒,可以将白天在外界吸收的热量在晚上释放出来。两层聚脂膜材料之间存有5cm的空隙,空隙间用块状气凝胶填充,绝热系数不亚于填充了聚苯乙烯的43cm厚的水泥墙。由于智能皮表面有微型有机光电太阳能电池存在,因而可以直接通过吸收阳光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内部照明系统提供电能。

2.2智能涂料

随着材料科学及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涂料材料的功能性日益增强,智能涂料也被广泛应用到生态住宅中。在冬季温度下降时,轻质热敏型涂料可适当地将起居室颜色从夏季的浅色调调至为冬季的深色调。智能涂料也具有健康卫生功能,将抗菌聚合体植入涂料中可杀死细菌。同时带有吸收性能的涂料不仅可以将厨房中的油烟味除掉,而且对灰尘有排斥作用,可改善住宅卫生。近年来,智能涂料在室内装饰的应用已有长足发展之势,也是智能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3智能玻璃幕墙

智能玻璃幕墙由一个单层玻璃幕槽和双层玻璃幕墙组成。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智能玻璃幕墙是一个各专业协调合作的多功能系统,既包括了玻璃支撑结构,又包括建筑服务系统以及建筑内部环境控制系统,采用热通道幕墙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室外光线,而且通风性能好。加之智能玻璃幕墙外侧是全封闭式的,因而可有效降低外界噪声对建筑内部的干扰。

2.4智能板材

模克隆多层紫外线防护IQ-Relex板材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由德国拜耳材料科技集团研制而成,在酷暑的夏季,可反射太阳光的紫外线,降低室内热量。在严寒的冬季,能吸收阳光为其提供热量和温暖。这种以聚碳酸酯为基体材料的智能化板材,不仅质轻坚固,耐腐蚀性强,而且易加工,可有效地降低辐射,是建筑墙面和顶棚的首选材料。

3.楼宇自动化控制的领先技术( BAS) 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系统集成成为判断建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现代物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弱电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向系统集成方向迈进。作为建筑的核心系统集成,智能化建筑通过整合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通讯自动化系统来实现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所以,只有信息集成得以实现,现代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才能得以建立,智能建筑才能真正达到智能化。

弱电系统的信息集成在智能化建筑的信息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弱电系统监管着智能建筑中的所有机电设备,向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着各种关于设备方面的数据。这些重要的历史数据或实时数据,是智能建筑设备维护、管理决策、自动计费至关重要的依据,因此,建筑的智能化是以弱点系统信息集成为基础的,弱电系统集成必须以信息集成为目标,实现自能建筑弱点系统集成向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转变。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特点是:以网络基础,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监控管理平台,通过系统软件采集和取用弱电各分系统全部的实时数据,并将其在各大集成网络系统中,以达到实现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共享,满足众多用户需求的目的。

近年来,众多高档建筑的业主加大了对具有智能特征的各分系统的投入,如5A甲级写字楼、商务大楼,这些建筑大数投入资金高,系统硬件先进,但建成的弱电系统但仍无法达到信息集成化的要求,其内在的潜力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现代建筑物的弱电系统众多,常以弱电系统集成来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弱电集成方式常=以楼宇自控系统(BAS)为中心,通过串行通讯的方式将BAS专门的通讯控制器和它生产的产品连接起来,促使系统之间的数据得以传递,这无疑是将它方产品纳入楼宇自控系统的一种集成方式。

第一,楼宇自控系统( BAS)的系统软件都为自成系统,尽管自身由通讯网络构成,但系统体系较为封闭,向外开放能力较弱。有的楼宇自控系统( BAS)虽有数据交换接口,但这些数据接口去缺少支持网络系统的功能,加之使用这些数据接口需要专业的软件编程,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极为不便。

第二,普通的楼宇自控系统(BAS)的中央监控系统缺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管理集成功能,缺乏开放的数据库接口,楼宇自控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非常有限,当弱电系统通过楼宇自控系统中心和上级集成系统交换数据时,容易产生瓶颈效应,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科]

【参考文献】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建筑

一、智能建筑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况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Intellingent Building)起源于1984年的美国,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的现代高科技的结晶。近十余年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属于新型建筑形式,它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信息化技术而产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保障建筑内拥有智能化建筑设备以及系统化通信网络。智能建筑优势集中体现在系统、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以上环节的优化,营造安全、便捷、舒适而且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的基础是科学布线,计算机技术只是其实现科学布线的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多个系统的综合性配置,继而对建筑内各个设备形成全方位管理。按照《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经济收益以形成逐年增长的趋势,照此情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指日可待。

2、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其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目前,自动化技术正在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是推动自动化技术从局部自动化过渡到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两大推动力。

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是当前建筑行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所在,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之下通过使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制对象或者过程自动的预定程序运行,确保应用中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它是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物理反馈原理的影响来促使系统自动化进行更正模式,使得系统在运行中各种数值能够达到预计效果和预定值。自动控制技术将人类从事的各种危险、繁琐的活动趋于安全和简单,大大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现代智能建筑中。早期智能建筑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和楼字自动化(BA)三个部分。

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便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E―mail、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讯设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防止减少人为的失误和差错。办公自动化技术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丁作,这种以E―mail、文档数据库管理、复制、目录服务、群组协间工作等技术作支撑,让群体协同工作成为町能,彻底打破了早期办公自动化的“信息孤岛”,变成厂“信息大陆”,实现了对人事、文档、会议等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改变了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体来说.OA主要实现下面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平台;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目前国内多数上规模公司都已经使用OA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操作,但在新开发和设计楼盘时就充分考虑办公自动化需要,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对接的智能建筑暂时并不多。因此国内企业需在这方面不断加强。

2、通信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通过与外部如电话公网、数据网、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保证建筑物内与外部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通信自动化能为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图象及计算机数据等多种媒体的通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一般包括: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声讯服务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视讯服务系统、电视通讯系统,客户可自行定义服务通信方式.调整通信服务功能。

3、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经济、便捷的生活工作环境。楼字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楼宇自动化系统涉及建筑的空调、通风、电力、照明、防灾、安全,给排水、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涉及面最广、设计任务和工程施下量最大的子系统,它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对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设备始终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费用,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中属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建筑单位并不了解何为智能建筑,在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中缺乏严格的控制项目技术措施和编辑方式,但是在利用的时候却又不能够及时的对其中故障进行清除。大多数建筑楼字、消防、保安等系统相互独立.分散布线,互联性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资源、设备重复设置,造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智能丁.程涉及系统集成,对总体统筹规划的人才要求也较高,但我国目前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存在很大缺口,由此我国建筑智能化还需要不断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来满足建筑智能行业需要。因此我国建筑单位应该认识到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促使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而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应用技术,通过分析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才能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房 集中 智能监控 设备

1 引言

电力自动化系统涵盖范围广,专业系统众多,是由多种硬件、软件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监管这样的系统,需时刻关注大量繁杂数据: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数据采集负载等。这些数据数量巨大,分布分散,且格式不一,可理解性差。对运维人员来说,用各系统自带平台查看运行信息费时费力,往往容易因湮没在大量的运行数据中而遗漏重要信息,导致对系统中出现的异常故障无法准确识别、及时响应,延迟了故障相应时间,并可能导致故障扩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日常运维主要问题

(1)运维人员需定时进机房对分布在不同机柜内的设备逐一、逐项巡视,加重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

(2)由于运维人员巡视周期性不连续,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需要等到下个巡视周期才能发现。

(3)运维人员在处理故障时,由于没有整体动态的系统运行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值班运维人员的经验水平,且对异常故障的处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对已发生的异常故障缺少分析总结,没有将一些典型故障处理整理形成大数据,在系统运行分析、处理缺陷等工作时缺少决策依据,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3 集中智能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集中智能监控主要是采集与自动化业务系统相关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机房服务器、小型机、UPS、系统主机、网络设备等。系统结构设计符合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体系要求,在II区、III区设置采集服务器,通过合理的通讯方式,以串口通讯、网络通讯或其他通讯方式采集各系统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分析服务器通过SNMP等方式对被管理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将分析结果在II区内以C/S方式展示,并将III区用户关心的结果数据穿过正反向隔离等装置,在III区以B/S方式呈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数据采集、分析服务器:数据采集子系统通过各种不同接口适配器,从各种被管理对象处采集信息,进行相应处理、报警,并存储在数据库中。信息采集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小型机、服务器、UPS等。

服务器、小型机:系统为UNIX、LINUX、WINDOWS等平台,信息采集为主机运行状态相关的所有信息,采集信息包括电源、风扇、网卡、内存、CPU、磁盘空间、日志文件、重要进程、服务、端口等。接口可以是网络、RS485/232等,信息采集方式可以采用Agent、SNMP协议。

路由器、交换机:网络设备监视包括路径发现、网络流量、设备性能。接口可以是网络、RS485/232等,信息采集方式可以采用Agent、SNMP协议等,采集信息包括:累计运行时间、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端口状态、链路状态、日志文件、网络流量、丢包率等。

UPS电源:UPS设备采用Modbus等协议,接口可以是网络、RS485/232等,采集信息包括:市电中断、转旁路、模块故障等。

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专用隔离装置等。

4 集中智能监控技术应用的意义

通过调度机房设备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1)改变了以往运维人员挨个机柜逐一、逐项巡视设备运行参数的传统方式,提升了日常巡视的高效性。(2)由于智能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使得运维人员无需进入机房巡视便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出现的异常、故障告警,提升了故障响应的及时性。(3)借助智能监控系统平台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分析功能,将一些典型故障处理整理形成大数据,给运维人员提供参考决策依据。使得运维人员在处理典型故障时,更容易对故障的进行分析、定位处理,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提升了处理缺陷的准确性。同时后续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扩展,接入机房相关设备,如:精密空调、视频探头、温度感应器、火灾报警器等。

5 结语

随着调度机房设备集中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维护人员不仅能够以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新模式管理机房运行设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颖.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2]王铭铭,李卫华.B/S机房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5(07).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品检测 理化性能

各类油品表现出的沸点、平均分子量、闪点、密度、黏度、残炭等理化性能是油品最重要的外在表征,通过这些油品的理化性能及外在表征进行技术上的测定分析,就可以对油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以便为各类油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下面就分别对油品表现出的不同理化性能的测定技术进行一个简要总结分析。

一、分析油品的测定技术和沸点

油品基本都是许多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其沸点范围及蒸馏曲线是受到蒸馏设备、条件和方法的约束影响的。常用的蒸馏方法主要有馏程测定、实沸点蒸馏和平衡气化三种。其中馏程测定也被称为ASTM蒸馏或恩氏蒸馏,主要是在一种标准设备中,按照GB6536-86规定的方法进行的简单蒸馏。而实沸点蒸馏是与馏程测定的方法完全不同的一种测定技术,主要是用带有一个相当于理论板数14~18的填充精馏柱的蒸馏装置,在回流比5:1的条件下进行蒸馏,通过这种蒸馏方法可以对轻重馏分进行比较好的分馏。当然油品是复杂的混合物,用该方法是不能够得到其中单体烃的真实沸点的,而得到的只是一条连续的实沸点蒸馏曲线。至于平衡气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保持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下进行分离的测定方法,所以又被称为一次气化或平衡蒸馏。

二、分析油品的平均分子量及其测定技术

油品常用的平均分子量包括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两种,其中的数均分子量被广泛应用,数均分子量主要是指体系中具有各种分子量的分子的摩尔分率与其相应的分子量的乘积的总和,而重均分子量却是指体系中具有各种分子量的分子的质量分率与其相应的分子量的乘积的总和,两者是不同的。对于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都是依据溶液的依数性,具体的测定方法有冰点降低法和沸点升高法,还有蒸气压渗透法和渗透压法等。对于石油及其产品的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最常用的是冰点降低法和蒸气压渗透法。其中要注意的是冰点降低法的适用环境是必须小于350℃的汽油、煤油和轻柴油馏分,而蒸气压渗透法的适用条件是必须大于350℃的减压馏分油和渣油等。根据测定结果得知,石油各馏分的平均分子量是有个大概范围的,其中汽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为100~120,轻柴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为220~240,减压馏分的平均分子量为370~400等。

三、分析油品的密度及其测定技术

油品的密度是指油品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来说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该油品的标准密度。通常来说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方法有密度计法或比重瓶法。如果依据GB1884-83来测定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的方法是密度计法,该法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说只有被石油密度计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密度计本身的重量时,这个时候密度计才会稳定地漂浮在液体石油产品中,也就说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可以从密度计上的刻度读出该油品的密度值;而如果依据GB2540-81来测定石油产品的密度的方法就是比重瓶法,用该法测定油品密度必须要在20℃下进行,同时还要必须先测定该比重瓶被水充满时水的重量,然后再去测定它被油品充满时同体积石油产品的重量,最后通过计算即可得到该油品在20℃下的密度。测定油品密度时,必须要注意当属性相近的油品混合时的密度可近似地按照可加性计算,而如果油品组分的属性相差很大时油品混合后的密度不可按照可加性计算。

四、分析油品的黏度及其测定技术

油品的黏度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重要指标,是表征油品质量标准中的重要项目指标,也是炼油工艺计算中不可忽视的理化性质。油品黏度分为绝对黏度、运动黏度及条件黏度三类。其中运动黏度是在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最常用的黏度,运动黏度是绝对黏度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该液体密度的比值。而油品的条件黏度是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特定仪器中,让一定体积的油品流出,流出时间按秒计算,即为该油品相应的条件黏度值,这里要注意条件黏度是包含恩氏黏度、赛氏黏度和雷氏黏度三种的。测定油品的运动黏度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毛细管黏度计法,但是该方法只能用来测定属于牛顿型体系的油品的黏度,如果想测定非牛顿型体系的油品,则必须要用旋转黏度计来测定其黏度。同一系列的烃类来说,通常是分子量越大化合物的黏度越大。如果分子量接近时,具有环状结构的分子化合物的黏度大于链状结构的化合物,并且是分子中的环数越多,其黏度也越大。另外,油品的黏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关系,通常用黏度指数或黏度比两种指标来表示油品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其中黏度指数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如果油品的黏度指数越大,那么也就是说该油品的黏-温性质越好。

五、分析油品的闪点及其测定技术

油品在特定的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火焰接触时会发生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就是油品的闪点。其实这个闪火现象的实质就是爆炸,当然爆炸产生的条件要求混合气中燃料蒸气的浓度要在一定的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范围内。油品闪点的测定方法有闭杯闪点测定法及开杯闪点测定法两种,当油品的沸程越高时,该油品的闪点值也会较高,另外,我们要注意同一油品的开杯闪点值比闭杯闪点值是要略高的。测定实验表明,用闭杯闪点测定的情况下,减压渣油和减压馏分油的闪点值分别在300℃以上和200~300℃之间,而在开杯闪点测定的情况下,柴油、煤油和汽油的闪点值分别在50~70℃、26~50℃及-30~-4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