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抗震设防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行业总体状况
*年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的整体状况是: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勘察设计体制和经营模式为中心,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压缩长线专业,发展新兴产业,使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更加适应,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施工图审查工作全面开展,政府对质量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勘察设计市场秩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对市外市场的开拓成效显著,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占市外任务的8成以上,使我市设计专业门类齐全,专业设计技术储备深厚的优势得以释放,有力地带动了全行业的效益增长。
具体表现为:一是行业改革的意识普遍增强,对改革的紧迫性及目标的认识更加明确,对本部门、本单位未来的改制方案和经营模式的研究已经变为普遍的自发行为。沈阳市政院等20多个院完成了改制方案的论证起草工作,有30多个院长报名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改制研讨会,有100多位院长参加了我处组织的全市改制实施意见修改论证会及座谈会。虽然我市勘察设计单位的改制工作还没有全面启动,改制面只有5%左右,但全行业已由对改制的等待观望,转变为积极响应和参与,勘察设计单位对改制工作的心理准备已趋成熟,为明年全行业的改制工作垫定了基础。二是加大了市场整顿力度,一大批运行不规范,设计人员不足,有私拉乱招行为等不合格单位或违规单位被清出市场,队伍结构得到有力地调整,压价竞争,拉人设计等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为优秀企业经营增收,积极改制,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在去年的建筑设计单位换证和资质年检中,对27家不再符合国家分级标准要求的建筑设计单位资质予以降级,对63家管理不规范,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的单位予以年检不合格,并限期整改。三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意识普遍增强。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精神,我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施工图审查制度,颁布了审查管理规定,批准了14个市级和一个县级市施工图审查单位资质,考核了142名施工图审查人员,启用了施工图审查批准书,使施工图审查制度法规更健全,办事程序更规范,并已进入基本建设必备审批程序。四是行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全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强劲的牵动,任务普遍增多,而且压价比率减少,经营态势看好。按我处对14个市不同行业和规模的72家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的调查测算,平均完成合同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1.2%,较年初预测高3.2个百分点。今年全行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7.4个亿(1999年15.6亿),人均勘察设计收入产值可达到3.6万元左右(1999年人均3.3万元)。更为可喜的是市外收入和主业外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1%和6.5%,分别占总收入的15%和24%。说明经过2年多的努力,我市勘察设计单位开拓市外市场和业务范围的外延工作已初见成效,专业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开始得以发挥。勘察设计市场推行准入制度、方案竞选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全社会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压价竞争受阻以后,市场竞争依靠技术水平成为主流,优胜劣汰现象开始显现,致使一些技术力量弱、经营管理差的中、小建筑设计单位运行不景气。此类企业被技术、质量、管理的综合竞争挤出市场已成必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石化、轻工等专业设计院受国家投资方向的影响,空有大量人才和技术,没有市场,形势十分严竣。二是建筑设计市场压价竞争严重,私设计挂靠设计仍然存在。三是工程勘察质量令人担忧。
二、*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以改革工作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体制改革,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辽宁市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完成了市直10个部门的会签工作。
国务院《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针对本市的具体情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了11次有各类设计院、勘察院和市直部门参加的改制研讨会、论证会和征求意见会,起草了《辽宁市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送市直9个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在及时召开各部门沟通意见会,宣传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征得了大多数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使《意见》的会签工作正在顺利完成。同时,按照“树立行业改革意识,明确改制模式,支持成熟的先改,外部不行内部管理机制改”的思路,积极宣传和推动行业的改制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广泛宣传和学习交流,改革的意识已经深入到全行业,大家对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改制目标、改制方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全行业心理准备充分,改制目标明确,相信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市的改制工作将会全面启动。
(二)加大资格管理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推动行业效益增长
在积极改革的同时,全行业全力推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促进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按年初制定的“压缩队伍长度,打击压价竞争;调整队伍结构,扶持装修、智能;指导出市设点”的工作设想,具体开展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肃资质年检,加大市场清出力度。对管理规章不健全、人员设备不足、拉人挂靠的单位坚决予以清除或降低了资质等级,使队伍过多,力量分散,压价竞争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设计实收费率开始提高,保证了行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上半年结合全国换证工作通过严格审查,完成了全市建筑设计新资质证书的换发工作。通过换证审查使全行业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压缩20%。同时认真把好市场入口,除批准申请升级之外,不受理新办建筑设计资质。二是积极发展装饰设计和智能建筑设计队伍,扶持设计院利用人才密集的优势,从单一经营范围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引导一部分设计人员和被清出单位寻找新出路,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我处组织审查和报建设部审批,今年全市新发装饰设计资质29家,建筑幕墙设计资质14家,系统集成商资质9家。仅幕墙设计资质和系统集成商资质二项,就可以为我市十几家铝业公司和集成公司开拓近亿元的市外市场份额。三是指导市内有实力、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的院所到市外设点,成立办事处,开拓市场,减轻市内竞争压力,创造境外收入。根据专业设计院的特点,扶持确有专长的工业院搞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7月份我厅组织10多个设计院参加了市政府赴新疆新闻会和乌洽会,布置9延长米的展台,并成功地签定了2项合作意向。同时在企业办理出境证明和介绍信时给予全力支持。辽河油田院在新疆,沈阳华新院在苏州,东北院在广东、福建、河北,沈阳黎东在河北、重庆,沈阳华新院在江苏等都有较大的设计项目。市纺织院以消化引进技术为依托,在市外承揽了数项无纺布厂总承包项目,较好地带动了行业经营效益的增长。
(三)认真贯彻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精神,切实抓好质量工作。
1、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基本健全,并有效运转年初,我厅颁布了《辽宁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规定》,并印制了全市统一的审查批准书。按建设部的统一要求,批准了14个市级施工图审查资质(7个甲级建设部审批,7个乙级市审批),考核认定142名施工图审查人员,全市14个市均成立了独立的审查机构,使我市的施工图审查工作进一步法规化和规范化。全年共审查住宅项目1881项,报审率95%,公建项目560项,报审率73%,勘察报告1841项,报审率78%。5月份的全国施工图审查工作座谈会及9月份的全国设计质量工作会议上,我处两次应邀做了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情况的经验介绍。
2、针对勘察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快技术立法,强化质量培训,使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状况明显改善。针对工程勘察存在的质量通病和管理问题,我市组织专家编制了《辽宁市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规定》、《辽宁市工程勘察成果质量评定标准》和《辽宁市工程勘察单位土工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2月份对全市所有取得勘察资质单位的总工程师和院长进行了质量培训,实际培训人数达210多人。
3、开展了全市工程勘察质量专项检查。11月份在各市组织自查基础上,抽调专家对全市近2年完成的勘察报告进行全面质量抽查,共抽查项目近100项,合格率90%多。此次检查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处罚为主,而是检查组到每个市都针对查出的质量通病举办技术座谈会,进行技术交流,使检查活动发挥了较大的技术传播作用,也深受基层单位的欢迎。
(四)建立勘察设计咨询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开通网站,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去年7月份“辽宁市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信息网(蓝图网)”全部建成并正式开通。目前全市所有勘察设计单位均报名入网,日访问人次已接近200人次,并与上海、深圳、安徽进行互联。网站建成后突出地显现了三个效应。一是实现了技术人员的全程化管理、杜绝了资质审查中的挂名问题,对行业内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摸清了底数,可随时分类统计,实现了管理科学化的目标。二是明显加快了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法律法规文件和了解行业动态的时效,新文件3天之内就可以看到,效率是传统方式的10倍左右,许多设计院长一致反映良好,几乎天天上网。三是扩大了市内设计单位的宣传空间。与外市市的链接更加有利于推介市内的企业向外拓展市场。建设部9月份曾专门派人来我厅座谈网站建立及运行情况。
(五)进一步巩固资质整顿成果,完成了*年度的年检工作
6月12日到7月8日我处对全市的所有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年检。,抽调10多人次对全市817个单位逐个审查年检,对27个不合格单位予以降级,吊销不合格资质13个,对63个年检不合格单位予以限期整改。年检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按新的分级标准复核资质;二是确定符合换证条件的单位并予以换发新资质证书;三是办理入网手续。今年年检的结果为:年检合格单位727家,占全行业单位总数的90%,年检未通过单位63家,占7%,吊销资质27家,占3%。所有吊销的资质均经过了慎重的审查程序,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原单位无歧义的前提下办理吊销手续。
(六)认真做好全市抗震工作
1、*年经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市抗办主任联席会议评议确定生命线工程加固项目16项,向市财政申请加固经费200万元。在加固项目安排时,特意向辽南地震区倾斜,偏岭、孤山各安排一个小学教学楼,震区安排加固资金近90万,占总盘子的40%多。震区的教学楼加固项目按市政府要求,按时竣工,保证了学生复课,在10月份的现场会中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为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确保加固项目的真正实施,建立了全市抗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各市申请项目互审制度及档案资料归档制度。使资金使用更趋合理,办理程序更科学。
2、全面推进市辖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工作,盘锦市的抗震设防区划已通过建设部审查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沈阳市的设防区划前天通过专家审查,报建设部待批。同时,按国家新颁布的强制性标准强化了对超规范项目的设计管理,不再审批超规范住宅项目,有效地控制了超规范设计势态。
3、组织进行了全市“十五”期间待加固生命线工程的普查,通过普查使我们对全市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现状有了概括的了解,使今后5年加固任务目标清晰化,也为我们向政府争取加固资金提供了依据。据统计我市仍有220项、53万平方米生命线工程需要加固,约需加固资金8000万元。
(七)做好协会、学会工作,发挥好两会的作用
市土木建筑学会10月份组织召开了*年全市土木工程结构学术大会。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世纪未的市级大型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大会交流140篇并编辑出版9月份在大连承办了中国建筑学会团体会员换届会。今年我市活跃的学术活动使市土木建筑学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优秀地方学会”。市勘察设计协会在协助政府资质审查,推动行业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得到会员单位的认可。
三、今年工作计划
今年勘察设计管理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勘察设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今年全市建设事业工作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勘察设计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设计创优,加快建立勘察设计市场体系,加强抗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勘察设计水平,更好地为我市工程建设、城乡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今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突出抓好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全面推动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争取在5月份由市政府批转我市的行业改制指导意见,今年内80%的市属勘察设计单位完成改制工作,50%的市属勘察设计单位完成改制或完成方案论证,到20市年底全行业90%以上单位完成改制工作。对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设计企业,扶持他们按国际通行模式经营和发展。结合改制工作,有重点地抓5个工业设计院,从项目总承包做起,逐步向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方向发展。加快我市工业设计院寻求经营方向、重新发展的步伐。
(二)优质高效地开展好施工图审查工作,保证审查制度的健康发展,此项工作已列入市政府的目标责任状,各市要认真抓好。
要保证14个市施工图审查报审率达到90%以上,审查批准书发放进入基建审批程序。审查机构要做到资质到位、人员到位。力争4月份出台审查收费标准。全年开办两期审查人员岗位培训班,对审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要健全审查项目的存档备案制度,要对项目的主要特征进行微机管理,能形成各种统计报表,如本市新建住宅面积、公建面积、节能住宅面积等。
(三)做好资质换证工作,进一步推进队伍结构的调整。
按建设部的工作布署,开展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的重新审定和换证工作,年底基本完成甲、乙级单位的换证工作,达到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提高水平的目的。在压缩总量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全市资质管理的动态化。文件已发出,各市要认真部署,按时组织报送,对涉及升级、增项、更名等内容的要用建委的正式文件随材料一起报。
(四)开展勘察设计市场的专项整治。对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压价竞争、挂靠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初步定在7-8月份进行,各市也可以根据情况先自行开展。
(五)继续抓好行业经营状况,保证整体效益增长
引导队伍开拓市外市场,扶持装饰设计、智能系统集成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带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
鼓励有实力的建筑院和专业院,到市外设办事处,开拓市场。将装饰设计建筑幕墙和智能集成队伍纳入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系统中,开办专业学术委员会,参加优秀设计评选,尽快壮大其技术实力和经营规模,使之成为行业结构调整的分流口和经济增长点。力争全行业劳动生产率保持7%左右的增长,总产值达到17亿以上,人均产值3.8万元左右。实现市外收入占总产值30%的目标。
(六)面向社会,解决政府和群众关心的城市美化问题,突出抓好地下空间利用工作,促进设计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1、继续结合《城市街路、广场景观设计导则》和《城市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导则》,推动全市城市街路改造、小区环境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和普及全社会的建筑环境意识,引导开发商和业主适度投资于环境建设。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出抓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出台《辽宁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管理规定》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编制导则》指导开发利用工作。与人防办做好工作协调,加快相关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建立,强化审批管理工作。
2、组织好“辽宁新世纪城乡住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结合城市拟开发地块和市试点建设小城镇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竞赛,中选的优秀方案付诸实际建设。同时,编辑出版图集。3月中旬发竞赛通知,5月未评选,6月份全市勘察设计工作会议上表奖。
3、组织开展1999-*年度全市四优评选活动。4月份下文,7月份受理申报,11月份公布评选结果。
(七)加强抗震和地下空间管理工作,加大抗震减震法的贯彻力度,提高抗震减灾能力。
继续抓好已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力争市加固补助经费200万元,继续推动市辖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和抗震设防区划的编制工作,指导和推动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
针对我市抗震形势,要特别加大抗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力度,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在去年普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几十项重点项目,在市补助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和业主投资进行加固。二是进行全市80年到90年期间建成的建筑抗震设计质量复查,对设计存在问题的要责成业主负责加固。三是组织我市位于辽南、辽蒙两个国家重点地震监视区的7个县(镇)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启动市辖市设防区划的编制工作。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质量强国、质量强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区战略为纲领,以实施市政府《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行动方案》为主线,以建立质量强区为总目标,以提升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为重点,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区,到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确定的质量强市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底前,率先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成为主流的质量文化,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显著增强,把我区建成我市质量强区的典范。
(一)产品质量目标
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1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主要工业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建立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产生机制,大力推进市质量奖、省名牌、市优质品牌评价工作,到2015年,名牌产品达到21项、市优质品牌达到18项,并有1家企业获得省质量奖、1家企业获得市质量奖。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服务质量目标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街道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每30万人拥有1座小型以上图书馆,每2万人拥有1个社区图书室,公共图书馆藏书实现常住人口人均拥有0.5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90%。
2.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3-5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100%,新创2所省级示范园、5所市级示范园、5所区级示范园,打造1所国内知名的特色高中,初步建成各类教育优质均衡、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3.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达到2000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到3500人,主要健康指标和业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2011《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中的重点单位和金融、商贸、物流业中的重点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大力推动管理创新,以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三)工程质量目标
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合格,确保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四)环境质量目标
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5%以上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资源消耗水平显著下降,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累计下降2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2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8%以上,完成市政府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主要任务
(一)提升产品质量
贯彻实施市有关部门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标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账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进出口质量安全监管,防止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传出,出口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9%以上。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畅通12315、12365等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建立群众举报、质量申投诉等综合信息分析系统,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工商局、区卫生局)
(二)提升服务质量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完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向基层布点,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责任单位: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2.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校园改造标准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形成多元开放、优质高效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成全省教育强区。(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构建合理医疗机构布局和网络,完善医疗急救功能和妇幼保健服务,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快便民就医工程和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后续建设,建立职业病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4.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75以上,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三)提升工程质量
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确保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区建设局)
(四)提升环境质量
1.积极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针对辖区主要环境问题,积极开展水、气、声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改善辖区总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湖里的城市品位和居民的幸福指数,推进湖里城市化进程,推动东部新城区的形成。(责任单位:湖里环保分局)
2.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意设计等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室内装饰装潢质量监管和检测,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新建工程达到100%,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30%以上。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工业区改造,建设宜居城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湖里环保分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
(五)大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
完善有利于企业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创建自主品牌为重点,做好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培育、保护和奖励工作。贯彻落实我市“内外需齐拓展,二三产共推进”中的智慧,形成计算机通信、平板显示、电力电器、航空工业、品牌服饰等百亿产业集群,现代物流、商务营运、金融、文化创意等成为支柱产业,建成现代服务业重要聚集区、都市科技核心区和区域性商务营运中心。(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工商局)
(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促进保护体系和先进技术标准体系,鼓励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运用高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年平均11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全国创新型城区。进一步推进辖区珠宝、商贸、物流等行业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企业人员标准化素质。围绕我区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出台《湖里区标准化战略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构建完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及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提升全区企业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区域标准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发改局、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文体出版旅游局)
(七)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大型设备安装、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商品质量安全联盟和产(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建设局)
(八)实施质量管理进步工程
以管理创新促进质量管理进步。实施以省、市质量奖为载体,以推广卓越绩效模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进步工程,建设以卓越绩效为特征的创新型城区。每年引导一批重点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培训一批企业卓越绩效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优秀的卓越绩效管理专家,催生一批管理创新成果,使“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引导教育、医疗卫生等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责任单位:市质监第一分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
实施步骤
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分三步走,即分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2年8月)。区政府召开全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启动质量强区战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质量强区方案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加大质量强区战略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全面推动,初步建立质量强区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2年-2015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广大企业普遍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各职能部门严格按职责分工的要求,每年制定出工作要点,并抓好实施,每半年报告一次进展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5年底)。领导小组组织考核验收工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完善工作措施,提出下一轮战略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已成立区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区质量强区办”)负责日常工作,挂靠区经发局。市质监第一分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湖里环保分局分别作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各相关部门要相应成立“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协调本系统的“质量强区”工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强区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区质量强区办要建立和完善督查指导、考核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法制保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认真推进本领域质量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半年将质量强区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报送区质量强区办。
(三)强化效能考核。区质量强区办要会同区效能办、各工作组牵头单位,抓紧研究制定质量强区工作考核办法,并纳入区级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定期组织考核。领导小组将对在质量强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对工作中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要坚持典型引路,以正面宣传为主,对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要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社会效果的关系,既要发挥新闻舆论的公开监督作用,又要把握宣传的时机、力度和分寸。要通过宣传引导,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质量强区”与创建文明城区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把“质量强区”与推进名牌战略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结合起来;三是把“质量强区”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四是把推进“质量强区”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四个结合”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项目或企业;实施品牌带动,通过项目带动拉动经济增长,品牌带动促进了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提升我区经济的质量;促进优良资本向名牌企业转移,增加名牌产品的科技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质量强区工作上来。
(六)设立“区长质量奖”。设立“区长质量奖”,主要表彰和奖励当年在实施“质量强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80万元奖励;
(2)对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3)对获得市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