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三年度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您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07级电信<1>班的学生殷__,现在在本班内担任学习委员和班长的职位,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申请市级优秀班干部,因为任何奖励和赞扬的话语都是对我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各方面能力的肯定和认可,都是我更加积极工作和不断前进的动力,都是让我更自信的工作,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动力,我的座右铭是“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为了让您对我有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我的基本情况向您简单介绍一下,希望您能对我有一个中性的认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07年9月4日,我终于踏进了大学的校门__我梦飞翔的地方。刚进班级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爱好竞选了文艺委员一职,在职期间,我认为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相聚皆是缘,认为集体活动是最快让大家融合和团结一致的最好而且最快的解决方法,所以我组织过羽毛球大赛,班内文艺晚会,专业间文艺晚会,滑旱冰等各种集体活动,在其他各个班干部的配合之下,这些活动都举办的很成功,并且让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觉得很开心,是班级团结起来,首先,对大学有了自己一定初步的看法和规划,我个人认为一个班的团结是最重要的。另外,在2007级学生军训期间,我被评为了优秀先进个人,并以学期末班级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肯定。
总觉得自己才刚刚踏进大学校园,还只是一个没长大的黄毛丫头,可转眼间,我已经大二了,很开心在刚上大二的时候就被评选为积极分子,并顺利拿到党课结业证。在这一学年里我开始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因为高中时干过此类工作,所以工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在职期间,我号召大家“比赶帮超”争取 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等级四级考试,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班在第一次全国英语四级等级考试中,过关率就达到了5%,得到里系里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我们班在这一年也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班每位同学的努力以及各个班干部的互相协作。我觉得我做好了一个“纽带”的作用,与老师沟通和相处的很融洽,协调好学习工作,督促本班同学们学习。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大三了,很快,很慌,好像上了大三后,同学们都忽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忽然间大家都长大了,忙着考这个证,考那个证得,我就通过了解同学们选择的方向,再通过向老师咨询和上网查询,告诉并建议他们应该学习什么技术,考什么证比较对以后就业更加有利,在这年里,我还担任了班长的一些工作,配合老师更好的管理班集体,真是不在其职,不知其苦,干了后才知道原来想的好与做的好的差距很大,因为我们系男生居多,所以我一个女孩子不占什么优势,所以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我就加强与男生之前的沟通,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想些什么,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男生们心服口服的去配合我的工作,同时我也能更好的了解到如何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忙忙碌碌,回首间发现三年已经过去了,总结了不少经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还记得在甲流期间,房间里都是大家彼此的关心,那时每夜我和其他同学轮流值班,生怕某位同学出现问题,大家互相鼓励共度难关;记得在地震期间,大家都坐立不安,我们组织给大家做心理疏导和安全知识的讲解;记得一起努力,一起玩笑。记得一幕幕我们的经历,过去了那么多,马上我就是毕业生了,希望我在这剩下的一年里更好的为大家服务,更高的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同学们的肯定,老师的肯定,社会的肯定,我会努力起好带头模范作用,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好榜样。 曾获奖项:
1.2007级学生军训“先进优秀个人”称号2.2008年校春季运动会工体女子组跳远三等奖 3.2007~2008学年度“三好学生” 4.2007~2008院三等奖学金5.2008年校舞蹈大赛一、三等奖6.2008年校“变废为宝”大赛三等奖 7.2008~200年院一等奖学金8.2008~200年“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9.2009年国家励志奖学金10.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等级四级,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以上是对我的简单介绍,没有用浮华的字眼来炫耀自己的功劳,没有用夸张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了不起,只是想用最平凡,最朴实的语言来描述一件件简单的事情,我觉得能为大家服务,看到别人快乐的样子,看到别人变得更加优秀的样子,我很开心。我的付出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__老师以及大家对我的肯定!
我也希望可以得到老师您的肯定!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级;学生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14-02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使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他们具有更为复杂和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其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具有明显的“90后”特点。大多数高职学生浮躁不安,心理空虚,目标缺失,没有学习热情。高职教育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学生的特点对系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和课题“系部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的研究,以如何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科学、规范管理,探讨和实践出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系级学生管理工作新体系。
一、践行群众路线,树立管理、服务、发展意识
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对于系级学生管理而言,应当以学生为本,变单纯的管理意识为“管理+服务+发展”的意识,将传统的“管学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发展服务”。不管是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多勉励、多奖励、多激励,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成就服务。不断规范学生管理,促进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二、创建一支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家队伍
1.辅导员队伍需专业化、高层次、高素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化的工作,辅导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参与者,是最重要的中坚力量。通过6年自身管理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经验发现,选用相对年轻的专职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交流和参观的机会,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并设置一定的考核、激励机制来稳定这支队伍。常此,在面对自我意识强、拥有新的价值标准体系、擅长并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90后”学生时,辅导员不仅能高效工作,全面管理,深入教育引领学生,而且能以创新的思路启发自己开发使用较为新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2.学生干部需发挥管理骨干作用。学生干部既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履行者,又是代表学校对班级和学生进行管理的领导者。充分调动学生会、班干部、学生社团这个团学干部群体,挑选具有高度责任心,满腔工作热情,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一批团学干部,构建出团总支(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的层级管理队伍网,明确部门和个人工作职责。将明确到个人头上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挂牌上墙,层层落实。将工作成效与奖惩考核挂钩,记录各层团学干部负责人和部门的每一次工作情况,通过QQ群、例会等形式及时通报,累计绩点,有请退、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奖等惩罚措施,也有奖励“小红花”、通报表扬、优先取得评优评奖资格等奖励措施。经过近2年的实践,形成了目前这个有集体精神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团总支(学生会)―班级(团支部)学生干部队伍网。
每学期组织这部分团学干部骨干培训1次,日常工作中精心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实践,这部分团学干部能如实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已成为团结同学、完成各项任务及实施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既锻炼了自身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管理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料管理
1.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①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教学实训安全制度;日常缺课、旷课去向跟踪制度;节假日去向安全教育及去向记录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制度;防盗防骗教育管理制度;班会常态化安全教育制度。②日常管理主要制度: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职责;团学部门(干部)工作职责;宿舍卫生、纪律检查制度;学生违纪三级谈话制度;与家长联系制度。③主要评优制度:优秀、特色辅导员评选制度;优秀、文明宿舍评选制度;优秀团学干部评选制度。④贫困生管理办法:建立特困生档案;贫困生认定办法;贫困生勤工助学实施管理办法。⑤定期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求工作计划有明确性、针对性,把握规律且富有创新,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包括年度学生管理工作计划、团总支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计划、团学部门工作计划等。党、团每学期进行细致的学生管理工作总结,辅导员按照“辅导员工作手册”,每日检查及记录、每月小结、学期考核、学年评优评特色。
2.完善各种资料。①学生基本情况表格化汇总管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表格汇总,使学生管理工作便捷化,还为今后工作长远发展提供依据。具体表格有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学生住宿情况一览表;学生党员发展情况一览表;团学干部信息一览表;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学生综合人才信息库;学生违纪情况一览表。②健全学生档案。入学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参加校内外活动(比赛)及获奖情况登记表、学期违纪谈话记录表、受助困补贴情况统计、综合素质测评记录表等。毕业生个人成就、就业单位基本情况、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表、毕业生为母校服务情况等。
四、全体动员,系统考虑
1.“三线并行”取得全面、深入、长久的显著实效。多数高校都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几年来,我们动员了系部全体教师以不同角色、不同程度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构成了辅导员―任课教师―导师“三线并行”的管理体系,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使得管理效果全面深入,长久平稳。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层面主动思考、主动协调、主动合作,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领导经常交流与沟通,合理决策。辅导员从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教学中心,积极配合,主动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学生管理职能。任课教师除了面对面上课“教书”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专业教学活动与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相互交叉融合。依照正在实施的学生导师制,导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发展方向等进行选课,为学生的学习解疑答惑,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使学生正确处理和面对在校学习、专升本、择业就业的关系和问题,辅助并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教育。
2.分级进行目标教育管理,注重学生系统发展。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进行大一做“合格高职生”、大二做“合格职业人”、大三做“合格社会人”为目标的分级教育管理。依托《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和《学院“三风”建设活动方案》为主要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综合、系统发展和管理。据每年的新生素质调查发现,约75%以上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无热情,活动无兴趣,生活无目标。根据心理健康系统测试显示,一少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嫉妒、怨恨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个别学生还有自杀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集体意识、职业意识。可依托入学专业介绍,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团学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较好渡过这一阶段。大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分化最明显的阶段。高职学生面对考取各种证书及奖惩的压力,学校要注重团学干部任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推动具备优势的学生冲击各种国赛、省赛等专业或综合比赛,引导中间段的学生合理定位,及时辅导、引导、疏导发展不顺利的学生,帮助其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可依托丰富的比赛项目、评优受助、团学活动、企业人讲座等实施开展。进入大三,高职生迅速进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环节,他们一边对未来充满期待,一边对职场充满恐惧。只有不到50%的学生求职目标明确,对自己未来岗位环境、薪酬的要求,是否应该专业对口就业等认识趋于理性。一部分学生对工作预期认识模糊,定位不清,思想和价值观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一部分发展不顺利的学生,浑浑噩噩渡过三年,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都不强,动手能力不高,易出现严重焦虑、怨恨学校和社会等心理障碍。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定位,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认清工作环境和就业形势,明确求职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素质技能型,是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通过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树立管理+服务+发展意识”,建设好学生工作队伍,实实在在落实“三线并行”等各项具体措施,学风、系风、校风这“三风”建设就能够功到自然成,合理、规范的系级高职学生管理体系就能全新出炉,贴近实际,取得实效。我们努力着,希望着,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把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追求目标,引导学生素质拓展、技能提升、综合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为其发展提供条件,为其发展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杨东益.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 构建高职院校系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50-52.
关键词:微博;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17003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CNU11A04009)
作者简介:刘江娴(1988-),女,河南三门峡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王忠华(1970-),男,湖北十堰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卓玲玲(1987-),女,湖北安陆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曲佳佳(1987-),男,河南安阳人,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仿真与图像处理。
1微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众多学者推崇的合作学习有它独特的优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共享信息和资源、互帮互助、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却有很多弊端和不足,例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出现虚假繁荣现象;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合作不够主动;评价重整体轻个体等等。关于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已有很多人在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作了深入探讨,如:科学合理分组,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前做好教学设计,设定适宜的合作时间,加强教师指导,进行科学评价等等。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微博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提出四点应用策略。
1.1基于微博的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科学进行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因此,分组要考虑3个因素: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先以3~5人自由组合;其次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小组进行微调,即一组内既有“微博控”的同学,又有微博不活跃的同学,并设性格开朗表现欲望强的组长一名;最后,要考虑小组成员是在地点分散的环境下使用微博,更能体现微博支持泛在学习的有效性。
1.2选择适合基于微博进行合作学习的主题
确定合适的合作任务对开展整个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微博只能发140字的“微内容”,决定了它的碎片化知识管理,也限制了主题的选择范围。笔者认为,选择基于微博的合作学习主题除了应该遵循“吸引学生,答案开放,难度适宜,清晰明确,凸显重难点”的原则外,还应该便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观点,这些主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欲望和兴趣,使得学生在微博上有话可说,有思路可拓展,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3创设和谐有序的微博小组合作氛围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微博小组合作氛围,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必不可少,他们应该定时查看班级微博,关注各组进展状况,实时发微博鼓励、引导、监督、规范小组成员的微博行为,避免信息垃圾、偏离主题、学习流于形式等不良学习现象,在合作学习某一阶段结束时,教师应适时发微博做总结归纳,并恰当引导下一阶段的开始,避免学生跑题。另外,教师发微博用语应该尽量网络化、时代化,而不要像平时上课一样严肃生硬地发号施令,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生动、活泼、有序的合作氛围,保证微博小组合作活动顺利进行。
1.4建立科学全面的微博小组评价机制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向导。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笔者认为,该评价机制包括以下3方面:①组内自评。小组合作结束后,每位成员针对讨论的情况填写“基于微博的合作学习个人评价量规”;②组间互评。各小组汇报时,小组内部进行共同讨论后,填写“基于微博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量规”,当最终作品创作完后,各组根据“最终作品评价量规”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③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教师最后要依据相关量规对各小组的整体合作表现、作品展示和每个组员的参与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其中,微博使用情况相关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发微博的数量、频率、时间段以及所发微博的质量等。
2基于微博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实践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活动流程,基于以上策略,笔者在某大学2009级大三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CAI课件设计》课程上进行了应用实践,流程如图1。
2.1前期准备
经过前期调查问卷得出,在微博使用情况上,98%以上的同学认为电脑上网比较方便,72%以上同学用手机上网比较方便,89%的同学每天都上网,40%以上同学每周都保持进行网络学习3~8h,80%的同学开通了微博,65%的同学选择开通新浪微博;在微博使用态度上,48%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微博被引入教学过程,74%以上同学用微博浏览感兴趣的话题,接近40%同学非常期待在《CAI课件设计》中使用微博,因此,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条件。基于此,在活动期间,教师号召班级同学统一用真实姓名开通新浪微博,熟练掌握新浪微博的各项功能(发表、转发、评论、发私信、用@对话等),并且加入了微群“CAI课件设计”,这样大家可在微群外发表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在微群内发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话题,生活学习互不干扰。
2.2构建微博小组
首先,学生以3~5人自由组合为15个小组,然后老师在微群里对已组合好的小组进行微调,保证每个小组由对微博有不同热衷程度、不同使用地点(即不同宿舍)以及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组成,每个小组有一名平时微博活动活跃、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关键词: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2日
一、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概述
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和国家公共事业共同筹资的项目,它不同于商业保险和公费医疗。它主要是指由被保险人缴纳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遇到法定的需要帮助的情形时,即可用此保险基金进行补偿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有关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自愿原则,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并继续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湖北省根据国家的要求制定了相关规定:为方便各地大学生参保,简化参保缴费办法,将湖北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纳入学校代收费管理。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由各高校负责组织代收代缴参保学生医保费。医保费按年收取,每年在秋季入学时,高校按照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参保大学生进行参保、登记、核定,并代收基本医疗保险费。十堰市在具体实施此项制度时依据湖北省规定为指南,结合十堰市市情做出相关实施措施。大学生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住院及特殊慢性病门诊统筹和普通门诊统筹相结合的“双统筹”保障方式。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筹集的资金,纳入十堰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统一运作,单独核算。各高校于每年学生秋季入学时,在开学一个月内集体组织本校学生进行参保、登记,代收基本医疗保险费,报医保经办机构核定,办理医疗保险证卡,向地方税务机关缴费等参保事宜。大学生医疗保险年度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47份,其中有效问卷447份。调查问卷的发放涉及到十堰市四所高校,分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其中各年级人数构成情况为:大一年级74人,占16.56%;大二年级150人,占33.56%;大三年级175人,占39.15%;大四年级48人,占10.73%。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每学期在医疗方面的消费额。每学期花销达到40元的有44人,占总人数的9.84%;40~100元的有169人,占37.81%;100~300元的有153人,占34.23%;300元以上的有81人,占18.12%。
2、大学生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了解程度。有44%的同学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只是停留在略有了解的阶段,有45%的人只是听说过,更有10%的同学是完全不知道。
3、大学生认为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69.5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参加保险,仅有7.60%的同学认为不必要。保险市场是复杂的,根据节约决策成本理论,并基于大学生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由政府统一制定出合适的保险计划就会节省相当大的一笔决策成本。
4、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因。66.83%的同学是因为学校响应政府的号召统一购买,13.31%是因为参保费用低而购买的,17.09%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校生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得比较长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项预防风险的投资。只有2.77%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购买自己也就随大流购买了。
5、大学生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因。对于那些没有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同学,已经参加其他保险是造成他们不购买的最大原因达到33%;而有11%的同学认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复杂,所以不愿购买。
6、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了解程度。仅有126名同学对保险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非常了解,有147名同学只是听说过,还有43人表示完全不知道。
7、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比较满意的仅有66人,一般满意的有149人,发生时才会想到有163人,不满意的有70人。
8、大学生对改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其中,位居首位的建议是加大宣传,占30%,其次是简化流程占23%,再次是提高重视度,占18%,拓宽保险范围和完善制度则分别占到17%和12%。
(三)调研结论。根据上述调查问卷,得出大学生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状及问题结论有以下六点:
第一,大学生城镇居民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但是在试行阶段该项制度的渗透力不尽如人意。通过十堰市四所高校大学生对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来看,也反映出职能部门应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确保渗透力。
第二,大学生对该项制度的参与率较高,被调查的447名大学生参与率高达89%,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为自己的健康投保比较重视。
第三,大学生积极参加该项制度的原因多样化。从大学生个体来说是为了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从社会角度来说则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怀,为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努力转变工作方式,将大学生参保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
第四,该项制度初步实行中存在较多问题。最突出问题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和医疗报销手续繁琐。这两项原因成为大学生不购买或者是不信任该项保险的致命原因。
第五,该项制度的优惠力度不够彻底。该制度在制定时虽提及分层补助,对特殊人群予以优待,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却未深入开展,更重要的是政府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信息不能有效畅通。
第六,各种保险制度相互交织,形成较为混乱的报销局面。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大学生可能会同时参加商业保险、农村信用合作医疗保险、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或参保其中的一两项,一旦出险需要报销时,各种报销手续交杂,这种行为看似为自己增加了更多保障,但是在后期的报销中增加了麻烦。
三、提升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水平的对策
(一)重视制度融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做好各类医保制度之间的政策衔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都是按各自的人群为覆盖对象,但制度和政策之间需要必要的融合和衔接,避免运行中出现“空档”和“交叉”,防止制度间的交叉带来的损失。合理的公共财政安排,适当的财政投入,不仅反映出各级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也决定了制度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加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的增长成为必然。因此,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建立与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与群众需求相配套、与个人缴费相挂钩的财政投入机制刻不容缓。
(二)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医疗保险报销流程。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组织开展相对集中的大型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大屏幕等形式,广泛宣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目的、意义、扶持政策、保障水平等相关内容,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央政策,知晓参保好处。由于医疗保险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这就需要大学生了解门诊、住院(本地、外地)等多种类型的报销程序,其运作需要产生大量信息,只有做到简化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才能使医疗保险工作正常运行,实现科学管理。在具体的办理过程中,使用流程图标注报销全过程,专人引导提示如何办理等方式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三)强化管理,完善医疗保险给付机制。为了强化管理,各职能部门需要做到“五个强化”,即:强化思想,强化宣传,强化责任,强化督办,强化奖惩。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医疗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保证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质量。在业务经办的各个环节,为参保者着想,提供简捷、方便、高效的服务。政府应适当提高城镇医疗保障基金给付水平,扩大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大病纳入保险范畴,降低各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用。对于家庭确实贫困者,除了在费用上减少或者免除,也可与医疗救助部门协作给予更多的物质帮助。
四、结束语
通过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师范专科学校收回的44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论证,以及在查阅资料相关信息探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该制度的发展空间。由于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执行力弱、宣传力度低等问题,该项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加强。这需要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医保部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强化管理,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进而提高大学生参保意识,达到完善制度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丽媛.我国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J].学术论丛,2009.2.
关键词:本科生;班导师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87-02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导师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机械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我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于2002年试点开始试行辅导员管理体制下的班导师制。即新生入学伊始,就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一个专业班级的班导师,并于2005年全面推行实施。
1 基本做法
1.1 导师基本条件
本科生班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在传统的研究生导师制中,导师是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具备副教授等相应的技术职称资格,而本科生导师则不同。一般来讲,本科生导师原则上由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特点,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乐于与学生交流的助教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导师。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个人品质非常重要,德才兼备的导师才是最需要的。
1.2 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班导师制,要求导师的职责是全方位的,要真正尽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教育、专业课学习、科研立项、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方向的点拨。但导师不应该成为“保姆式”的,应该着重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从中寻找一些优秀学生、好苗子,连续培养,从学术上体现出来。另外,导师制在前后期会有变化,在大一、大二时期导师较多地负责指导学生在思想、选课以及其他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难题,大三、大四导师就可以负责学习方面的任务为主,在论文、就业方面多下功夫,体现“导师制”的过程化管理手段。导师首先必须了解这个思路,才能够有的放矢,并且要处理好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和指导本科生的关系。
1.3 导师的聘任和管理
新生入学伊始,系部向教师提供学生专业班级对导师的需求,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报,系部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考核聘任,导师的任期一般为二年或四年。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学生评师”制度,按学年组织学生对导师进行问卷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的,取消导师资格,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并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专任教师均有义务担任导师工作,凡要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必须至少担任二年以上的导师工作,并且考核必须合格。导师在受聘期间,享受导师津贴。
2 作用
2.1 稳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大学新生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情绪。而过去只靠专业老师几次讲座加上辅导员的说教,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从推行班导师制以来,班导师可以经常与学生沟通,一对一的做工作,通过自身实际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对2003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报考动机中急于解决就业问题的由49.6%下降到18.2%;在对本专业认识调查中不喜欢本专业的由40.2下降到15.8%;在毕业后打算中只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由51%下降到17.6%。因此通过班导师加强对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相对于过去是成效显著的。
2.2 优化了学生班级的学习风气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主要依靠年级大会和专业学生会议来要求和管理班级,而且主要依靠班级学生干部来自我管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说教多,不能够照顾和关心到每个同学,加之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因此玩电脑游戏、通宵上网的人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留级退学边缘的人多,厌学的人多。而自从推行班导师制以来,很多学生稳定了专业思想,明确了大学学习的目标,从而使游戏上瘾和厌学的人大为减少,留级和退学的人大为减少(其中我们将2003级与2001级的学生进行了总体对比,中途退学的学生2001级共有8人,而2003级仅1人),优化了学习风气。
2.3 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现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标新立异的教学制度,使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不断学到新知识、产生新发明和创造,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潜能发掘,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和能力都不能充分发展,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优秀人才的弊端。在导师制下,学生选择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将过去的“要学生学”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学”。导师拟定课题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课题由导师指导,使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前沿,知道了什么是科研,怎么做科研。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弥补传统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和个性培养的不足。
学校和我系根据学生科研申请情况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进行创新科技活动,每年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科研课题立项活动,我系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地区及省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参加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2005-2007年我系共有72项校级科研立项,资助经费3.2万元。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近三年来学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7篇,科技奖励24项。其中在2005年中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5件作品,2件和3件分获一、二等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居湖北省高校第二名;在2005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1件、4件和3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在2006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8件作品,1件、2件和5件分获一、二、三等奖;并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全省只有两所二本高校取得了一等奖,我校荣膺其一;在2007年中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5件作品,2件、2件和1件分获一、二、三等奖;2008年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正在设计制作中。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导师们经常向学生介绍社会需求和择业考研情况,并以自身学历影响学生,使很多同学们在低年级就确立了考研这一目标,同时导师以社会的需求和个人更好的发展来鼓励学生提高学历,并指导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如何复习考研课程等。大大提高了应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团队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自推行班导师制以来,我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98%之间,而在推行之前只有80%~90%之间。
3 建议
要扎扎实实地把本科生班导师制推行下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科发展动力,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上下功夫,也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1)要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导师的动态管理和中期考评,实行学工处、教务处、人事处和院系联合考评,四方齐动,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使每位导师明确自己的“责”。其次要“放权”于导师,导师应在学生的评先评优、奖学金、党员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甚至是一票否决权。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体现导师的“利”,一是通过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彰,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二是对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要在各种考核、职称晋升中同样作为导师的科研成果来对待;同样对于考评差的导师要及时帮助查找原因,并促其限期改正。在此基础上,拉开津贴档次,以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2)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施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耐心引导、训练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中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法。由教师提出课题并给予其相关的参考资料,教授其关于资料整理、归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确定对比方案,分析资料,并作出判断。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出设计思路,并在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
(3)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有的班级的参与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与导师联系,没有长远打算,这些都使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教与学双方的主动自觉、相互配合是班导师制取得成效的保证。
本科生班导师制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弥补学校生源质量、教学基本条件和师资条件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赛迎. 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J]. 教学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