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建议

执业医师考试提高了毕业生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才能正式成为临床医生。执业医师考试对临床医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执业医师考试难度日益加大,近三年海南省执业医师通过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针对海南省执业医师考试现状,海南医学院设立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执业医师培训基地设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教研室负责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综合病区的教学工作,病源充足,病种丰富。从2011年开始招生,已招生两期,培训周期一年,共招收学员56名。两期执业医师通过率均高出全国通过率,现就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一、研究目的

了解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培训效果,探索更有效培训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

执业医师应试培训班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两期培训班共招收56人,均为当年度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员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进行理论学习。本文采用整体抽样对56人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以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为导向,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包括学员对理论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程度和培训重要性的评价;由于执业医师全国统一考试学员每一科目得分无法统计,因此以对每期学员进行的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5次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到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情况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应试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56份,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280份,实践技能模拟考试记录280份,资料完整有效。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1、总体情况

56名培训学员中男28人(占50%),女28人(占50%),平均年龄23.5岁。生源地涉及海南、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安徽、黑龙江、山西、江西、青海等10个地区。本科期间学业成绩处于班级优良水平8人(占14.29%),班级中等水平29人(占51.78%),班级中下水平19人(占33.93%)。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见表1。

表1.培训学员执业医师通过情况

2、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83.93%的培训学员对执业医师培训基地总体培训效果表示满意;教学方法满意度最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为91.07%;100%的学员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表2.培训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n人(%))

3、学员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习得程度

两期学员执业医师理论考试平均分别为368.5分(P>0.05)和379.25分(P>0.05)。培训基地根据5次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测试题中考试科目分布,将每位学员每一科目平均每次正确题数达90%以上评价为十分熟知,70%-90%为熟知,60%-70%为一般,60%以下为不熟知。执业医师模拟考试基础部分和专业综合熟知程度较高的分别是微生物学(48.21%)和血液系统(42.86%)(见表3)。

表3.学员对执业医师笔试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两期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15%和96.67%,通过率均高出同期全国水平。培训基地通过5次模拟实践技能考试每位学员的考试记录将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划分为“熟练掌握”“掌握”“不掌握”(见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知识掌握度较高。

表4.学员对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熟悉程度〔n人(%))

4、学员对培训的评价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分别占53.57%、25%、14.29%和7.14 %, 对培训班提供服务和带教老师班级管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占80.36%、16.07%、3.57%。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除创新思维外其他均超过80%,其中100%学员认为临床操作技能技巧得到提升(见表5)。

表5.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n人(%)〕

四、讨论

1、执业医师培训学员获得情况

本研究数据显示,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优于全国水平,学员通过率较高。培训基地第一期学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水平2.5%,第二期高出约13%。而培训学员在校期间学业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培训对学员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具有一定作用。第二期学员通过率显著上升,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总结第一期学员培训经验,对培训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优化,对实践实习与理论学习时间、复习进度、分配比例改进,从而更有效提高了学员学习效率。

学员对培训体系满意度达75%,表示不满意的学员认为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对班级管理满意度达96.43%。学员对临床操作技能技巧、临床基本理论、临床诊疗思维、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的获得认可度较高,94.64%的学员表示通过培训更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了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石。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专家教授定时带教查房、集体案例讨论、一对一点评学习等方式培训学员,使学员深刻理解执业医师考题和相应临床问题。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培训学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各项目80%以上均为“十分满意”和“满意”。在教学方法中,学员评价较高的是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主要原因是实践课程教师相对稳定,课程学时数多,学员接触医学实践训练较多。对实践技能训练及理论考试强化训练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培训后期基地安排师资进行考前实践技能和理论考试强化复习,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各个知识点回顾,并提供学习场地给予学员大量自习时间进行理论复习。约20%学员对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综合教师教学方法表示“一般”和“不满意”,近20%学员对基础理论、专业综合教学效果表示“一般”和“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专业综合培训教师不稳定,课时与培训计划有一定出入。以上结果说明,培训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理论复习师资短缺,学员业务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通过。

3、对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的掌握评价

培训学员对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传染病、性病、症状体征等科目比较熟悉。对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科目内容熟悉度较低。约有30%-40%学员对考试科目均处于不熟悉程度,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学员不熟悉的科目如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等正是考试分值较高科目,题量大,分值高、考点多,因此应加强对理论考试重点难点强化复习。

学员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较高,对实践技能考试各科目熟悉程度较高。职业素质、病史采集、辅助检查熟悉程度超过80%。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高与实践综合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教师教学方法学员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有关,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五、执业医师应试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1、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发现,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整体设计合理,但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表现在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上,部分学员对理论学习师资及教学设计不满意,也说明培训基地在理论教学中存在一定短板。可以进一步改善培训整体设计,针对考试大纲加强理论教学计划,合理调整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培训结构,从而提高学员考试通过率。

2、加强培育执业医师考试师资

当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基层农村都存在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医生在经过规范培训后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在当下显示出极为重要。海南医学院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基地的成立是对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正规培训将培养更多职业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的医生,应加强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培训基地也需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培养专业师资,可组织教师针对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专人专题研究等,建立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甘佳荫,讲师,现供职于海南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朱 洪,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党总支书记.

史济纯,海南医学院教授.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执业医师考试

为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各教研室在实习生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习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为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的方法如下:

1 岗前培训

要求院科两级进行岗前培训,院级培训内容有: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医疗纠纷的防范,院感知识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实习生有关规定,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各科室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培训。岗前培训的实施力度好,将对确保临床实习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通过系统岗前培训,让实习生了解医院的整体情况,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将角色从学生转换为医师,完成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技能的转化,使其适应医院新的生活,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1]。

2 安排带教

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病史采集方法、病历书写,指导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各种申请单的书写、查房、无菌技术、各种穿刺、手术操作,组织实习生进行疑难、危重、手术病历讨论,对各种检查报告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对会诊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等,加强了实习生基础知识巩固及临床工作能力。

3 基础理论培训

要求实习生每周参加全院理论课、各教研室小讲座。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对常见病、多发病基础理论培训,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以求融会贯通,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开阔学生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每季度各教研室再组织实习生进行三基考试,对实习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检验,为执业医师理论考试作了很好的铺垫。

4 基本技能培训

首先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规范教师的临床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2]。再由各教研室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基本技能培训,比如:内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病历书写、X光片阅读、心电图基础知识、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外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穿脱隔离衣、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消毒、铺巾、换药、拆线、清创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培训教师讲解并通过教学模具演示,学生再进行操作训练。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特色培训,比如:感染性疾病科加强手卫生消毒培训,呼吸内科加强血气分析培训。参照临床技能考核标准[3],每次培训结束必须进行随堂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使实习生熟练掌握技能操作,为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查房

每周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实习生进行规范的教学查房,选择正在住院的典型病人为查房对象,分别由本系统临床科室轮流查房,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老师查房。首先,在学生汇报病史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或向病人追问病史的形式,补充遗漏或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病史采集和书写病历的要点,纠正不规范的内容;对需要保护隐私的病人,相应的病史汇报可在示教室进行,以免病人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医疗纠纷。然后选一两名学生对相关体征进行检查,教师要在床边指出错误所在,并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最后查房教师进行分析、提问、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既解决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又加深学生对“三基”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学病例讨论

教学病例讨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每月由教研室组织实习生进行讨论,主持教师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承担,以学生为主体,首先由主持教师选择典型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一份病例,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实习生通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收集资料,再集中实习生展开充分讨论,并作书面记录,最后由主持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实习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4]。

7 完整病历书写

要求实习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必须完成3份完整病历书写,实习生独立采集病史,按照《诊断学》第7版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5]书写,由带教老师修改评分后存档,如果修改后评分低于90分,必须重新书写,直到达到90分为止,病历书写的锻炼,对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8 举行临床技能比赛

每年不定期举行临床技能比赛,比赛项目有:病历书写、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等。比赛前制定周密的比赛规则,规定参考书、考核标准,统一评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技能操作,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发给荣誉证书。举行临床技能比赛,培养了实习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9 考核、鉴定

实习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出科前3天内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基本技能考核,带教老师及时考核鉴定,集体评议,并安排不及格人员再培训并进行补考直到合格。实习生出科考核是对实习生阶段性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检验,为执业医师考试作了很好的演练。

10 开展实习生座谈会

每季度及每批学生实习结束后,举行实习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实习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实习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看法及意见,认真总结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蔚平,李菊芬.P B L 教学法在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与临床. 2007. 7:618~619

[2] 张凌琳,周学东,柳茜,于海洋.口腔临床实习生培养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0~71

[3]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编写.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3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走访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总结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反馈,分析校院培养之间的需求差距,寻找共同培养的对接点,根据推拿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探索适合的推拿教学方式及培养方案,从推拿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生测评等方面来改革推拿教学,有目的的开展推拿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高职高专推拿人才培养的质量。

1推拿岗位能力分析

1.1中医推拿师岗位能力①能进行诊断,收集相关信息;②能做好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③能运用推拿,配合药物治疗人体疾病;④能进行保健及恢复推拿;⑤能指导或实施人体预防护理,耐心解答疑惑;⑥能做好用具清洁和资料的整理保存。

1.2推拿岗位能力培育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能熟悉中医基础及推拿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2根据岗位工作能力,改革渐进推拿教学

根据执业医师考核及推拿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培养情况反馈,我校在推拿教学中,探索培养推拿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面向医院推拿科、康复科、保健机构的技术岗位,从事推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改革阶段渐进式推拿教学。

2.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设置阶段渐进教学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相关推拿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推拿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能力要求,同时根据推拿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规律,来构建以推拿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培育职业能力为主的推拿教学体系。建立突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执业医师考核能力为教学标准,使推拿教学与执业医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推拿医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的推拿三段渐进式教学,如下:①基础训练第一段:根据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反映,有少部分学生基础手法力度及深透不足,或练习不规范、用力不当后出现自身腕关节的劳损,希望学校加强推拿基础手法训练督促及劳损预防,所以改革在推拿手法练功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加强基本手法强化练习,又要重视手法的规范性练习,积极注意防范手法练习损伤。改革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都请学生演示手法操作,抽查基础手法训练情况,如反复抽查?法操作练习,逐步纠正错误,指导规范练习,防止手腕受伤,不仅打好了基础,而且通过鼓励表扬学生操作演示,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熟练操作第二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手法训练的督促指导,而且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推拿操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操作感受体会,指导学生来不断熟练手法操作,通过持久的实践练习,来储备推拿职业岗位所需的体能,具备熟练的推拿岗位操作所需的技巧。③实践应用第三段:重视开头,坚持以生活实例及典型有效案例开头,引导学生积极进入主动学习过程,再通过推拿治疗教学实践、保健按摩室对外服务及医院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等,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来学习,结合推拿岗位工作的实践,勤于思考,并站到患者方面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思考,知道如何去关心爱护患者,逐步学会用中医推拿知识技能来解决推拿岗位的常见问题,逐步拥有推拿医疗保健岗位所需的良好的职业能力。

2.2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不断改进推拿教学方法①以能力为本位:教学中加强互动,以学促教,以教授业,既重视每一个学生手法操作能力的真正掌握,又重视所有学生期末理论及技能测试的相关教学反馈,能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促进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对手法都边演示边讲解,规范操作要点,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模仿,然后再规范练习,老师又边示范,边巡视练习,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学生操作,同时通过故事形式融入推拿职业岗位中可能出现医疗状况,进一步讲解操作要求、注意事项,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在练习过程中就获得一定的职业规范及实践操作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给一切学生提供机会,设置工作情景,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推拿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针对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常例积极解析,如在学生中寻找实例来进行现场案例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分析处理,相互操作比较,再通过比较及讨论,产生推拿职业知识技能的纵横联系,而成绩评价考虑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放弃传统的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坚持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使学生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③以就业为导向:以推拿执业标准为依据,以推拿职业活动的要求,以职业行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推拿职业素质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部位操作、常见病案例教学,以部位推拿或疾病治疗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能灵活就业。④开展启发合作式教学:按照学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知识技能,设计安排内容启发学生先自学及组织思考,后自行组织开展教学,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分成组织人员、教学人员、推拿人员、摄像人员等等,或模拟推拿保健行业经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团队成员的角色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使每个成员的各种能力均得到发展。

2.3坚持执业医师标准,全程规范多元考评推拿成绩理论占50%,实践占50%,根据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办法进行,执行全过程能力培养考核方式,以课堂测试结合期末考试,不仅平时抽查每个学生手法操作演示,加强跟踪指导督促没有掌握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手法操作,而且期末学生技能考核,由学生相互为模特,按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进行测评,再进一步再指导和规范学生手法操作。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重视基本知识与方法的评价,又要注重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结果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内容,为多门后续学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为此,生理学在医学专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生理学教师能真正的掌握教学技巧与技能,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探究,激发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年来的生理学教学尝试,提出几点教学对策与建议,希望与广大同仁一起研究探讨。

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为多门后续学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随着生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求不断更新。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教学对生理学来讲,尤为重要。如果生理学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具体教学实践中,由日常多见的问题引人,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到内容简洁、不繁琐。

例如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消化道的结构等已由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讲解;脊髓和脑的结构等已由解剖教研室讲解;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可以留作自学等等。这些内容在生理学中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使授课内容集中于基本点、重点和难点,有效缓解了医学生课程门数多、内容繁琐所造成的学习压力,效果佳。同时,也注意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动态融合到教学中,以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把元素部分分成若干专题,布置各小组,让学生查资料、写讲稿、并上台讲,教师再加以补充、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一教学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加强,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锻炼口才、造就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表达、展现自我的能力。  三、迎合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目前,在学校普遍存在开课时数有限的问题,这样设备的利用效率就会偏低。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考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们带着问题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场所。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协调好教学、科研、生产的设备使用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与对外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潜力,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效果,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目前,由于教师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等不良现象。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重视讲课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生理学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恩格斯在百余年前指出的“生理学当然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物理学,特别是它的化学,但同时它又不再专门是化学,因为一方面它的活动范围被限制了,另一方面它在这里又升到了更高的阶段。”为开题,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重视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生理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视教学思路,提高学习就业机会。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应有目的性,以便让生理学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一名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生理学考试的部分内容应该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并在考试前列出复习提纲,指明重点,为其今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五、结语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生理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在寻找教学规律、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初步取得了理想的教改效果,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但此项改革还刚刚起步,有待今后与各位同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执业医师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10-02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2 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方式倾向多元化 在探索考试改革中,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2]。高校应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与期末两大部分。考试方式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科学地确定平时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3]。平时指标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总结、实践动手能力等,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增删一些指标来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综上所述,在高校考试改革过程中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素质教育极为重要 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将承载重要的医疗任务,毕业后均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才能执业,所以对医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采取综合性考核评价也迫在眉睫。在课程建设中有必要引出执业医师相关知识完善教学流程,可将相关课程的题库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届真题。高校需要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医学生能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参加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及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性考核评价能客观反映学生对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3 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策略

形成性评价

1)课堂表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可以通过课堂发言、作业、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实验报告等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此三部分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课堂表现部分需要任课教师根据班级人数灵活调整方式,以便达到公正评分。

2)阶段性考试。在期末考试之前,每个学期进行1~3次阶段性考试,题库随机出题,以客观试题为主。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可按20%~40%的比例计入考试总成绩。阶段性考试可由任课教师依据学习的相应内容来决定考试的时间,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强调平时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终结性评价

1)期末考试。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形式,客观题占70%,题库随机出题的标准化考试,机器阅卷;主观题占30%,主要是一些病例分析讨论题。主观题的设计可使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的扩展与应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判断、理解、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成绩按照20%~4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2)基础医学课程综合考试。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好基础医学课程对于他们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故所有基础医学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综合考试,按照各课程所占学分比例来确定考试时各课程所占比例。这样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持续性及相关性。

3)多层次补考。学生根据每一次闭卷考试情况进行补考,可以选择本学期或者下学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弥补学习中的缺陷,还可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缓解考试压力。补考的试题难度应比之前的考试稍高,以利于考试成绩的管理和保证补考效果。

4 综合性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性考核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激发,降低了学习压力。此法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挑战。为保证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必须实行教考分离,即教学者、命题者、监考者和评卷者在职责上分离。为了实行教考分离,需建立各课程的题库,题库建设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会增加难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此,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校和教师在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此过程任重而路远。

综上所述,传统考核方式存在不足,推动了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改革。在建立完善的客观试题题库基础上,考核评价的改革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新平,韩红培,杨飞.浅谈高等学校考试方法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20-21.